【精華】化學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光電效應與光量子假說。它是教科版選修3-5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中的第二節(jié)內容。我說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學三維目標;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四、教學過程和教學流程。
首先來說第一個方面的內容:本課內容在舊教材中是放在光的本性一章中的,而新教材卻把它放在了近代物理初步中波粒二象性的章節(jié),并且放在了量子概念誕生之后第二節(jié),這就使它在知識方面,有了兩個作用:首先光電效應使人們認識了光的波動學說并不能全面解釋光的本性,光還具有粒子性,為第三節(jié)光的波粒二象性打下了基礎;其次光電效應的解釋應用了量子理論中的能量子概念,是第一節(jié)中提出的能量子概念的應用和發(fā)展,所以本節(jié)課在知識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課還是有著厚重的物理學科文化積淀,是物理學史、科學方法、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等人文精神教育的題材。
鑒于教材的以上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通過觀察實驗總結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
2、通過對光電效應的解釋了解光量子假說,理解光電效應方程.
3、會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4、會用光電效應方程解決簡單問題
。ǘ┻^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過程,獲得探究活動的體驗。
2、嘗試發(fā)現波動理論面對光電效應規(guī)律遇到的困難。
4、通過光子假說和光電效應方程的提出,體會假說法在物理學中的作用
3、領略“觀察、實驗──提出假說──實驗驗證──新的假說……”的物理學研究方法。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體驗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艱辛和喜悅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是這樣分析的。根據認知理論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把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結構與新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融匯到原有知識結構中去的過程。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有缺陷就會造成認知障礙。應用到本節(jié)課中學生主要存在以下三個難點:首先光電效應現象與學生日常生活相差很遠,學生沒有感官體驗。其次原有知識對學生的干擾,通過前面的學習光是電磁波的結論已經深入人心 ,學生無法接受光是粒子的新概念。最后學生頭腦中原有認知結構沒有相應的概念,不能同化新知識。在用波動說和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時遇到困難,因為學生不知道光和物體是怎么作用的,逸出功,和最大初動能的概念也是第一次接觸。要想解決以上難點,做好光電效應的實驗是關鍵,再在觀察總結的基礎上通過嚴謹的邏輯推理得出正確結論。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和光電效應方程的應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物理教學不僅具有傳授知識的功能,還有培養(yǎng)能力和發(fā)展智力的功能,根據對三維目標和重難點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利用光電效應的在物理學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中我直接用多媒體打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然后我用熱情洋溢的語言說了一下這段話:本課學習的光電效應,在量子理論的發(fā)展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光電效應及其規(guī)律的研究,使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觀念發(fā)生了變革:大自然在微觀層次上是不連續(xù)的,即“量子化”的,而不是牛頓物理假設的在一切層次上都是連續(xù)的!光電效應的科學之光經眾多物理學家前赴后繼,在物理學史上成為絢麗奪目的篇章。讓我們翻開這炫目的一頁,沐浴科學的陽光吧!
二、通過光電效應的研究裝置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
教材沒有用實驗引出光電效應現象,而是直接給出結論,我想這樣做的目的可以把重點放在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得出上,為了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自己得出結論。老師把實驗分成幾個部分,第一步詳細介紹了實驗器材,并且畫了板畫,這樣就排除了由于不理解實驗器材而對學生的干擾。第二步用紫外線燈和應急燈的可見光分別照射陰極,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再通過分析得出規(guī)律:1、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極限頻率V0,只有當入射光V> V0,才能發(fā)生光電效應第三步將高壓電源去掉,用紫外線照射陰極,學生觀察到檢流計中仍有電流通過。說明光電子飛出時具有初動能。教師進一步說明,科學家用不同的光(不同頻率,不同光強)照射同一金屬。發(fā)現: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強度無關,只與入射光頻率有關,并且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增大。第四步用紫外線照射陰極,讓紫外線連續(xù)的、斷續(xù)地照射,學生觀察到檢流計指針的偏轉也連續(xù)地、斷續(xù)地發(fā)生,從而總結出光電效應的發(fā)生幾乎是瞬時的。第五步把紫外線管靠近陰極,改變紫外線管與陰極的距離,學生觀察檢流計指針偏轉幅度,得出光電流隨入射光強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規(guī)律。
在得出光電效應的四條規(guī)律后讓學生再次看書熟悉四條規(guī)律,在學生看書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幾個問題:(1)某光恰能使鈣發(fā)生光電效應,那么能使課本中表格內哪些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2)表中哪種金屬最易發(fā)生光電效應?(3)為什么各種金屬的極限頻率不同?以上步驟是為了鞏固學生對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理解。
三、讓學生用波動理論解釋光電效應,體會現有理論不能解釋實驗事實的困惑。
由于學生對光的光的波動理論不甚了解,我直接給出光的波動理論對光的能量的描述:(1)能量是連續(xù)的;(2)振幅(光強)越大,光能越大,光的能量與頻率無關。在這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討論,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取長補短,得出對光電效應的正確解釋。最后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出波動說解釋光電效應主要存在的兩大困難,教師用多媒體展示
矛盾
波動理論解釋
實驗事實
之一
光的能量是連續(xù),光強越大能量越大,與光的頻率無關
光電效應是否產生存在極限頻率(波長)而與光強無關,光電子最大初動能也只與入射光頻率成正相關。
之二
弱光對金屬作用足夠長時間,電子吸收足夠能量后可從金屬表面掙脫。
如果入射光小于極限頻率,即使照射時間再長,也不會發(fā)上光電效應。若能發(fā)生光電效應,即使光很弱,也是瞬間發(fā)生的
教師引導:當現有理論不能解釋實驗事實時,科學家們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完善現有理論,使其能夠解釋實驗事實;二是拋棄現有理論,構建新的思想框架。大多數科學家選擇了前者,因為知識的更新比思想的更新要容易得多,但也容易陷入死胡同。選擇后者的科學家往往是敢于突破,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他們對科學的貢獻遠遠大于前者。愛因斯坦就是他們的杰出代表(屏幕展示愛因斯坦圖片),1905年,26歲的他在普朗克量子化理論的啟發(fā)下,提出了光量子假說,
四、學習光量子假說,并用光電效應方程解釋光電效應現象,體會應用新理論成功解釋實驗現象的喜悅
學生通過看書了解光量子假說,老師通過提問光量子假說和波動說的區(qū)別,讓學生對光子假說有進一步的了解。接下來老師根據光子假說和能量守恒理論推導出光電效應方程,并介紹每個字母的含義啊,強調光電效應方程研究對象是光電子,所用規(guī)律是經典物理的能量守恒。接下來讓學生討論總結,利用光子假說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五、通過密立根用實驗驗證光電效應方程,體會物理學的;觀察、實驗──提出假說──實驗驗證──新的假說一般研究方法
六、光電效應方程的簡單應用
我沒有用書上的例題,因為書上的例題不僅涉及到光電效應方程而且有電場力做功等問題比較復雜,用在這里有點喧賓奪主。所以我選用了課后習題,它是對光電效應的直接應用。例題:波長為λ=500nm的藍光照射到逸出功W=1.9eV的金屬表面上,求:(1)光子能量ε(2)光電子最大出動能mv2/2(3)該金屬的截止頻率。
解:(1)ε=hv=6.63×10-34×3×108/500×10-9J=3.97×10-19J
(2)EK= hv-W=3.97×10-19-1.9×1.6×10-19J =0.93×10-19J
。3)V0=W/h =1.9×1.6×10-19/6.63×10-34=4.5×10-14Hz
七、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提問:到現在為止,光電效應現象圓滿解決,咱們一起回顧一下,你在知識上和方法上都有了哪些收獲?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我們不僅有了知識上的收獲:光不僅具有波動性也具有粒子性;光電效應方程是量子理論又一成功應用。我們還學會了科學方法,領略了物理學家立足事實,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人教版化學必修Ⅰ《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的內容,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起始節(jié)。金屬單質的性質是金屬元素性質的反映,是了解金屬化合物性質的基礎。本節(jié)以學生在初中學過的有關金屬的性質及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基礎,選取典型的金屬如鈉、鋁進一步學習拓展金屬的性質。通過本節(jié)以及后面章節(jié)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既可以為前面兩章所學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以為在化學2中學習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另外,在本節(jié)學習中所用到的許多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也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學好本節(jié)內容可為后繼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方法論基礎。
。ǘ┙滩奶幚
本節(jié)內容分三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為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第二課時為金屬與水和酸的反應,第三課時為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本節(jié)課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
。ㄈ┑谝徽n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圖片、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和加深初中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知識和規(guī)律。
。2)通過觀察了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保存方法。
。3)了解活潑金屬(Na、Mg、Al)與O2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了解反應條件對反應產物的影響;了解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金屬鈉、鋁與氧氣反應的實驗探究活動,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并學習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重要的化學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了解金屬及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知道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
邊的物質和發(fā)生的事情。
。ㄋ模┑谝徽n時教學重點和難點
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及其產物的實驗探究。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方法
本節(jié)教學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采用“演示實驗法”。教師通過學生看到的客觀事實或已學知識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ǘ⿲W法指導
本節(jié)課的'實驗大部分是演示實驗,讓學生熟悉實驗正確操作。我在實驗前會先講清楚實驗過程,強調操作注意事項以及觀察要點;在實驗過程中,我也會時時提醒學生注意哪些實驗現象,并讓學生描述出實驗現象。
通過兩組實驗,調動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深刻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通過對實驗現象的思考、討論、歸納與總結,認識實驗的本質,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讓學生思考生活生產中的金屬制品,舉例,體現金屬在生活和國家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ㄈ⿵土暸f知:課本P42“思考與交流”。
1.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
2.回顧初中階段學習過的有關金屬的反應,并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通過提問,師生共同總結金屬的化學性質(1)金屬與鹽反應;(2)金屬與酸反應;(3)金屬與氧氣反應。
3.根據Na、Mg、A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Na、Mg、Al的原子結構與其化學性質的關系。
。ㄋ模┨剿餍轮簩嶒炋骄拷饘兮c的性質
1.提出問題:真金不怕火煉是什么意思?金子在高溫下不能發(fā)生反應,鐵鋁在常溫下不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在點燃條件下可以和純氧反應,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能在空氣中穩(wěn)定存在呢?展示金屬鈉
2.介紹金屬鈉的保存,思考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用實物展示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學生總結概括。分析鈉的切口變暗的原因,說明Na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
3.引導學生進行鈉的燃燒實驗及總結歸納實驗現象,
4.回憶Al在純氧中的燃燒反應,對比在空氣中加熱的實驗現象,說明氧化鋁對Al的保護作用
5.拓展延伸:金屬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金屬氧化物,金屬在反應中表現還原性,遇見其他氧化性物質也會發(fā)生化學反應,例如與氯氣,與硫反應,生成相應的氯化物和硫化物,引導學生自己寫出反應方程式。
。ㄎ澹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分析Na、Al和氧氣反應過程中,Na、Al元素化合價的變化,以及在反應中Na和Al體現的性質,得出結論:Na、Al等金屬單質具有還原性,在氧化還原反應中作還原劑。并進一步指出:由于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較少,最外層電子容易失去,金屬單質往往表現出還原性,能與許多氧化劑發(fā)生反應。除了與氧氣反應以外,金屬單質還能和Cl2、S等氧化劑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列出Na與Cl2反應、Fe與S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贾米鳂I(yè):
四、板書設計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 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鈉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質軟、熔點低
1.Na與O2的反應
。2 常溫下: 4Na + O2 ==== 2Na2O (白色)
加熱條件下:(淡黃色)
2.鋁與O2的反應
4Al + 3O2 ==== 2Al2O3
3.金屬與其它非金屬的反應
△ 2Na + Cl2 ==== 2NaCl
△ Fe + S ==== FeS -1 △ 2Na + O2 ==== Na2O2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在是中學化學教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氧化還原反應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反應類型,是研究化學反應的一個重要課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學好元素化合物、電化學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識的重要基礎。在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中屬于c級要求。由于其內容多、涉及面廣,思維抽象,它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氧化還原反應的實際應用也很廣泛,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與氧化還原反應打交道。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tǒng)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fā)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fā)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tǒng)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tǒng)一現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在自然現象里的體現。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復習鞏固初中化學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和有關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使學生認識化學反應有多種分類方法;學會根據化合價變化分析、判斷、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并學會利用“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2、能力方法目標: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準確描述概念、比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勇于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對立統(tǒng)一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為能夠辨證、全面的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提供科學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的觀點、科學的態(tài)度、勇于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學會討論式學習方法。
四、教學方法
學生在一年初中化學的基礎上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從知識儲備上來講,他們的化學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從能力方面來看,他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從知識結構的角度來看,初中化學相對簡單,高一一上來的氧化還原反應對學生來說是有相當難度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由淺入深的教學。因此我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復習引導式、問題討論式
五、學習方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應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方法。
六、教材分析及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本節(jié)教材主要討論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兩部分內容。分三課時學習:
課時1:化學反應類型和氧化還原反應;
課時2:氧化劑和還原劑,“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課時3:課堂小結、訓練及作業(yè)評析。
教材首先復習初中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以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得氧、失氧)的概念,這部分知識我打算讓學生自己舉例復習,用時約5分鐘。通過對兩個反應(H2+cuo==cu+H2o,fe2o3+3co==2fe+3co2)的討論,說明初中所學的化學反應的分類知識不夠全面,也不完善,從而轉入到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的角度來介紹氧化還原反應。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首先以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為例,從得失氧的角度引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接著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之間的關系,并從化合價升降的角度引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進而將氧化還原反應擴大到雖然沒有得氧失氧,但是有化合價升降的范圍。教材在復習初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得失或偏移關系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討論了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子轉移的關系,并從電子轉移的角度給氧化還原反應下了一個更為本質的定義。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打算引導學生從鈉和氯氣的反應方程式分析電子得失,從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方程式分析電子對偏移的情況,從而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同時利用穿插多媒體演示并抓住課本中的漫畫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來扮演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如慷慨解囊、互不相讓來形容電子得失和電子偏移),從而更好的突破難點。從第一部分的最后,還通過討論,分析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第一課時)
第二部分主要討論氧化劑和還原劑。教材只從電子轉移的角度給氧化劑和還原劑下定義,并簡單介紹了中學化學中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這里,我將引導學生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引導學生總結記憶口訣:“失高氧得低還”。引導學生討論已學過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并加以補充。并補充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內容。
再花相當的時間進行“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教學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書寫的規(guī)范(如箭頭的表示,得失電子的數目等)。并進行相應的'練習。
本節(jié)最后簡介了氧化還原反應在工農業(yè)生產、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同時也辯證的介紹了氧化還原反應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復習]:從復習初中四大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入手,進入新課。
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H2+cuo=cu+H2o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定義。
[討論]:完成課本討論(投影片打出)
[產生疑問]:從討論結果中學生自然產生疑問: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究竟屬于那種類型的反應?氫氣還原氧化銅到底是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
[引出課題
]:今天的主要任務:學習氧化還原反應
[討論]:仍從反應H2+cuo=cu+H2o中化合價升降分析(前后四人一組,分析討論,由同學展示討論結果)。
[追問]:若沒有氧的得失呢?
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提問]:化合價升降與電子轉移的關系?(討論、回答)
[分析]: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討論]: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第二課時
[復習]: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并舉例說明。
[討論]:氧化劑和還原劑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方面的體現,并得出氧化劑、還原劑的定義。
[討論并小結]:記憶口訣
[舉例]:初中所學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補充]: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閱讀]:課本最后兩節(jié)內容,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和危害。
八、板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從得失氧分析
H2+cuo==cu+H2o
得氧:H2氧化反應化合價升高失電子
失氧:cuo還原反應化合價降低得電子
2、特征:從化合價的變化分析
3、本質:從電子轉移分析
4、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化學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單質碳的化學性質》這節(jié)課的設計和處理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了氧氣和水兩種自然界常見的物質之后,我們學習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是一種順理成章的安排。通過學習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為后面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和金屬的冶煉做了很好的鋪墊。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2、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知道碳的化學性質,能準確描述有關實驗現象,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能運用碳的化學性質分析解釋有關現象和問題。
⑵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碳的化學性質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物質的多樣性學會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提高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和環(huán)境的責任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碳的'化學性質。難點: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二、學情分析:
1、學情調查 九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材中學生已經獲得了不少有關碳的知識,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學習起來相對簡單易于接受。
2、教法和學法: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所以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采用問題引導探究策略:通過設計一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參與課堂,在體驗和感受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教學流程
我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以“碳的化學性質”為中心,結合我校的四步教學法將整堂課設計成四個環(huán)節(jié)。即:創(chuàng)設情境→探求新知→拓展應用→反思提升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節(jié)課通過學生表演自編小品引入新課。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開始學習。
環(huán)節(jié)二:探求新知
碳的穩(wěn)定性:首先利用圖片設置問題引發(fā)思考,引入常溫下碳具有穩(wěn)定性,并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加深對這一性質的理解。我們把學生帶到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明確了化學與生活的緊密關系,當然通過這幾幅古代字畫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碳的可燃性:緊接著追問如果溫度升高碳的化學性質是否會改變呢?順利過渡到第二個化學性質碳的可燃性。并結合生活中吃燒烤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例和學生一起探究氧氣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帶來的危害。并結合硫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現象的不同,探究為什么碳和氧氣反應有時生成二氧化碳、有時卻生成一氧化碳。得出相同的反應物由于條件不同,現象不同產物也不同的結論。讓學生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而服務的深刻道理。
碳的還原性:碳的還原性是本課的難點,不但還原性難理解而且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也不好做。這個實驗本身是演示實驗,它不屬于初中化學學生必做的八個實驗中任何一個,所以我們沒有設計為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做演示實驗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實驗的危險性,另一方面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規(guī)范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我們用酒精噴燈代替酒精燈用時短現象明顯,有利于實驗結束后有充分的時間分析實驗從而引出還原性這一概念。還原性這一新的概念學生剛開始接觸理解不透徹,只抓住要點點到為止,我們不再進行擴展。因為以后還會學到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所以僅以煉鐵為例簡單說明即可。
環(huán)節(jié)三:拓展應用
有個成語叫“學以致用”所以根據本課題知識點我們設計了幾個有梯度的習題對碳的化學性質加以鞏固和理解,并適當延伸為下一課題的學習做鋪墊。
環(huán)節(jié)四:反思提升
在這一階段利用本課最后幾分鐘開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研討,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化學,結合本課內容倡導低碳生活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和環(huán)境的責任感。
四、板書設計
板書采用框架式呈現給大家,這樣設計既清晰又簡潔,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的同時,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們團隊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和處理,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節(jié)內容是繼烷烴之后,向學生介紹不飽和烴和烯烴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結構、和乙烯的化學性質。在乙烯的化學性質中,又介紹了另一種重要的有機反應類型——加成反應。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系統(tǒng)地學習了烷烴之后,已初步了解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的情況下學習的又一類烴,在教材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且本節(jié)內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產品,在工農業(yè)生產、日常生活、能源、藥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乙烯的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可以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組成、結構式
2.掌握乙烯的氧化和加成反應
3.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三維想象培養(yǎng)
過程與方法:
1.準備地觀察實物、模型
2.利用模型法幫助思維,理論聯系實際,建立具體和抽象的聯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利用有機化學的入門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有序、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2.通過分子節(jié)后模型,意識到化學世界的外在美
3.通過乙烯用途的學習感受化學學科對社會生產生活得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乙烯的化學性質和加成反應
教學難點:乙烯的結構和性質的關系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設疑啟發(fā)、對比歸納等。
二、說教法:
1.本節(jié)內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結構問題,較為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在教學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結合多練習、多對比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
2.本節(jié)內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學性質實驗。通過做好演示實驗,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乙烯的化學性質。
3.在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用計算機課件模擬乙烯的加成、加聚反應。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難點,化小為大,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促進其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
三、談學法:
1.觀察法:通過觀察分子結構模型,掌握物質的分子結構特點;全面觀察實驗現象,理解物質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對比學習法:通過對比學習,掌握乙烯、甲烷燃燒火焰的情況。在介紹加成反應時,與取代反應對比。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通過對比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討論學習法: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引言]用一個塑料袋將青香蕉密封起來,在袋內充入少量乙烯氣體,或放入一個熟的香蕉,成熟的水果自身能釋放出乙烯,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引出本節(jié)的主角——乙烯。
[多媒體展示]各種塑料圖片。引起學生更大興趣。
[板書]第二節(jié)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思考與交流](乙烯與苯的用途)體會它們作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價值。
[板書]一、乙烯
[講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國現有的乙烯生產能力為600.5萬噸/年,即便加上目前正進行擴能改造的產能,也不過1112萬噸,而有數據顯示,目前乙烯年增長率達8.5%,估計在20xx年乙烯年需求量將達到1500萬噸,國內產能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0%左右。目前還需大量進口。
[科學探究]椐圖3-6進行石蠟油分解實驗:
[觀察現象]1、氣體使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褪色。2、燃燒冒黑煙。
[質疑]以上氣體是烷烴嗎?為什么?
[釋疑]產物中含有與烷烴性質不同的烴。研究表明,石蠟油分解的產物主要是乙烯與烷烴的混合物。
[板書]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類叫做烯烴,乙烯是最簡單的烯烴。
[展示樣品]讓學生觀察乙烯的顏色、狀態(tài),并嗅氣味,小結物理性質。
[板書]物理性質:無色氣體,稍有氣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氣略輕(分子量28),難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展示]乙烯分子的模型,練習寫結構簡式(參見投影):
[講述]實驗表明,乙烯是一種不飽和烴,分子里的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都處于同一平面。雙鍵里其中一個鍵容易斷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結合。
[演示]乙烯與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反應:
[現象]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顏色褪去。
[演示]乙烯在空氣中燃燒,觀察現象:
[現象]:火焰明亮,有黑煙生成。說明含碳量較大,部分碳沒有充分燃燒。有水生成(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表面皿觀察)。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用附有氫氧化鈣液滴的表面皿觀察)。
[板書]1、乙烯的氧化反應
[講解]乙烯中碳碳雙鍵在酸性高錳酸鉀作用下,可斷裂而被氧化,而使其褪色。另外,乙烯還能進行催化氧化等等。
2cH2=cH2+o22cH3cHo
[板書]2、乙烯的加成反應
[動畫]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
[講解]乙烯分子在溴的攻擊下,c=c雙鍵里的其中一個鍵容易斷裂,同樣溴分子在乙烯的作用下,Br—Br鍵也會逐漸斷裂,兩個溴原子分別與兩個不飽和的碳原子結合,生成無色的1,2一二溴乙烷。
師生共同小結給出定義:有機物分子里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別的物質的反應,叫做加成反應。
[板書]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里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常見的加成試劑有:H2、Hcl、H2o等等。
[思考、練習]1、如何鑒別乙烷與乙烯?
2、完成方程式:
cH2=cH2+H2
cH2=cH2+Hcl
cH2=cH2+H2o
[投影]
[小結]乙烯的加成反應在實質上是c=c雙鍵容易斷裂,能夠分別與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團結合成新的共價鍵,說明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
3、聚合反應
在適當的溫度、壓強和催化劑條件下,乙烯雙鍵里的一個鍵全斷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結合成為很長的鏈。這種聚合反應也是加成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小結]由于乙烯分子里的c=c雙鍵里的一個鍵容易斷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因此,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能發(fā)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應,另外從乙烯的活潑性和還原性也充分說明乙烯是含有雙鍵的不飽和烴。
[閱讀]課本63頁第一段乙烯的用途
【板書】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劑,乙烯主要來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課堂小結】乙烯能發(fā)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加劇反應。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課時:乙烯
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類叫做烯烴,乙烯是最簡單的烯烴。
一、物理性質:無色氣體,稍有氣味,密度
是1.25克/升,比空氣略輕(分子量28),難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二、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燃燒;
2、乙烯的加成反應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里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常見的加成試劑有:H2、Hcl、H2o等等
3、聚合反應
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劑,乙烯主要來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小結:乙烯能發(fā)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加劇反應
化學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1、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本節(jié)內容之前,學生已經通過學習"走進化學世界",對學習化學有了基本的了解,體會到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空氣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本節(jié)內容引導學生先從宏觀上認識空氣的組成、空氣的發(fā)現史等,為課題二和課題三從宏觀上研究氧氣的性質和制取奠定基礎。所以,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聯系初三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身邊最常見的物質──空氣,并了解空氣的組成;
(2)能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對空氣的成分進行合理的推測,并能利用教師提供的簡單儀器和藥品,對空氣的成分進行科學的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實驗設計、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并加以描述,對相關實驗現象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方法,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并設計簡單實驗解決問題;
。2)初步學會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從實驗信息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探究過程中,能主動與他人交流、討論,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2)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學法指導目標:
在學習概念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時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在探究活動中,指導學生探究式學習。
3、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一節(jié)課中學生需要重點掌握和理解的內容,那么本課的重點是:
重點:空氣的組成,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難點是一節(jié)課中學生難以理解或易混易錯的知識,所以我認為本課難點是: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二、學情分析
空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學生在過去的學習及日常生活積累中,對空氣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顯得比較零碎,不夠深入。而本課是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空氣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科學實驗探究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教師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教材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
三、教學方法、手段
1.說教法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法,重視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與討論。
2.說學法
我引導學生采用觀察法、合作探究法、閱讀法、實驗法等。
3.教學手段
我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和實驗器材等教學手段。
四、教學設計
在這一部分呢,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驗導入,引出新知---科學探究,學習新知---實踐操作,運用新知---聯系實際,拓展新知。
(一)、實驗導入,引出新知
課件出示:(1、小實驗:盡可能長時間的屏住呼吸,之后談談自己憋氣的感受。
2、說說你對空氣的認識。)
以一個小實驗導入,讓學生盡可能長時間的屏住呼吸,之后談談自己憋氣的感受,從而引出課題,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空氣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小學自然等學科的學習對空氣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讓學生說說對空氣的認識。
設計意圖: 以有關空氣的趣味實驗導入,迅速拉近學生與化學的'距離,產生對化學的親近感。
(二)、科學探究,學習新知
在這個大環(huán)節(jié)中我設置了兩個探究活動。
探究1:證明空氣的存在,探討空氣成分
課件出示:1、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有哪些辦法能證明空氣確實存在呢?
2、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列舉實例和敘述實驗, 證明空氣的存在。針對第二個問題:學生通過閱讀自主學習空氣的成分與含量,之后教師小結并引出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讓學生以具體的例子為感知對象,形成對混合物、純凈物的認識。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從而也突出了重點。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搜集證據的能力。
探究2: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在認識空氣成分的基礎上,我將問題引向深入:
課件出示:
1、空氣的成分是怎樣發(fā)現的?
2、如何測定空氣的中氧氣的含量呢?
讓學生閱讀拉瓦錫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并思考如何設計簡單的實驗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這部分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我采用師生互動的方法,在教師的點撥下,引導學生思考,師生共同總結實驗思路,從而攻克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件出示:
。ǎ1)實驗目的。(2)實驗原理。(3)出示實驗裝置,藥品。(4)注意事項。
。5)實驗步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記錄數據。(6)現象描述;
。7)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重點講解:
。2)實驗原理,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路:
a.如何將密閉容器中的氧氣消耗掉而又不產生新的氣體?
b.如何測得消耗掉氧氣的體積? c. 水為何會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取決于誰的體積?
。4)在強調注意事項時,我要求學生結合實驗要求,小組分析確保實驗成功應注意的問題,在討論如何檢查氣密性時,學生出現了困難,我先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到必要時進行示范。
。7)重點討論:同學們實驗結果差別較大,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生各抒己見,我則適時引導補充。
課件出示:
反思:做這個實驗時如果進入的水達不到1/5,是什么原因呢?紅磷的量為什么要過量?
師生共同反思、討論,總結原因。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主動參與課堂,在親歷探究的體驗和感覺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以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進取的科學探究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
(三)實踐操作,運用新知
課件出示:練習題
在本環(huán)節(jié)我利用課件出示這樣的習題。在做題之后,我與學生共同進行信息反饋,對于學生出現有爭論的問題,我引導學生進行辯論,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在知識的碰撞中產生結論。我根據學生思維方式、答題方式、解題方式進行適當的評價和指導。
設計意圖: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突出了重、難點;考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情況,及對實驗現象的判斷和記憶。
(四)聯系實際,拓展新知
課件出示:
1、思考題: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中對反應物和生成物有什么要求?
2、家庭小實驗:自己設計一個可行的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并動手做一做。
3、課后查閱和整理關于空氣中各種成分的用途及保護空氣的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系統(tǒng)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擴大知識面,進一步促使他們將知識轉為能力。
【板書設計】
一幅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這節(jié)課的板書我主要以蝴蝶寓意以情,鼓勵學生要像蝴蝶的蛹一樣不畏漆黑,敢于展翼飛向光明。
五、教學感悟
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想是在科學史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探究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性、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三元思維,并通過學生的親身探究、設計、動手操作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同學間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學生動手實驗時間不好控制,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在以后的實驗課中,我會對學生進行實驗的時間進行明確的要求,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指正!
【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化學說課稿06-14
化學《鈉》說課稿12-07
《化學平衡》化學說課稿11-22
《化學鍵》化學說課稿03-14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03-13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6-26
化學元素說課稿03-08
《化學鍵》說課稿12-05
化學鍵說課稿12-07
化學《水組成》說課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