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小學說課稿

小學說課稿

時間:2022-01-27 11:46:0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說課稿模板合集三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說課稿模板合集三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教材體系

  我說的是牛津小學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牛津小學英語是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和牛津大學出版社聯(lián)合編寫的。這套教材從視聽入手,注重學生的語言能力訓練,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靈活性強。

  2、教材內(nèi)容

  2B第三單元的核心內(nèi)容是“你看見了什么交通工具”,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用英語提問問題“What can you see?”同時引出新的4個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并結合單詞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的問題。再次基礎上,拓展到學生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靈活運用句型進行操練。

  3、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特別是二年級這些剛剛學習英語近兩年的學生,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通過單元中的詞和基本結構句型的操練,提高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滿足主體需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1)認知目標

  a。能夠聽、會說、會讀單詞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夠聽懂、會說、會讀、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并能在適當?shù)那榫爸凶杂蛇\用。

  c。能夠跟錄音朗讀對話,并能分角色進行表演。

  (2)能力目標

  a。學生能自由替換練習句型,能夠在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下運用句型。

  b。學生能綜合所學內(nèi)容,根據(jù)所提供的情境,進行小組活動,組織對話。

  (3)情感目標

  心理學認為:成功感是人的深層心理需要。使學生從“要我說”“要我學”變成“我要說”“我想試一試”。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使學生覺得自己能夠用英語進行真實的日常生活對話,從而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功感,自豪感。從根本上培養(yǎng)和保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4)教學安排

  本單元共安排三課時,我今天所說的是第一課時。

  (5)教學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圖片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愉快教學法

  為了能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同時緊扣see這一主題。我通過放大鏡看鏡下飛機導入課堂,隨后設計了聚光燈、拉幕、連線等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單詞句型操練變得充滿生機。教學中我用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眼神、手勢、言語與學生進行交流,用恰當?shù)恼Z言激勵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親和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

  2、情景教學法

  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啟思維的門扉。我在教授單詞和句型時,運用電子白板給學生提供了與生活中相貼切的情景,讓學生進行真實語境下的交際對話,讓學生在聲、文、圖、象的新情境中去學習鞏固,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3、交際法

  整個課堂上的對話要注重語言的交際性,靈活運用語言。通過電子白板所提供的情境,讓學生進行真實的對話,達到真實交際。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通過復習導入、新課呈現(xiàn)、鞏固操練、拓展延伸、教學反饋以及課后作業(yè)五個步驟進行設計。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新課導入的關鍵。”“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復習導入分兩塊:

 、 Free talking:先是和學生進行每天都要操練的基本的問候語的問答練習,在此基礎上運用What’s this?句型復習第一和第二單元學習的英語單詞,同時運用圖片復習學過的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 聽一聽,唱一唱本單元C部分的英語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边@一首優(yōu)美的英文歌,全班同學在教師的帶領下,邊邊唱邊表演,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使學生能自然地進入到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中。

  新課呈現(xiàn)分兩部分:

 、 在前面唱歌曲的基礎上,利用電子白板的放大鏡功能,讓學生上臺看一看,教師順勢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讓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新單詞boat,這樣,既緊扣了上一環(huán)節(jié)唱的歌曲,又緊緊圍繞“看”這一主題,對于第二個新單詞plane,我運用了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讓學生看看,緊緊圍繞see這一主題,同時讓學生保持新鮮感。為了圍繞看這一主題,同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出第三個新單詞時,我運用了電子白板的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車的尾部,讓學生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個單詞時,教師反復問,同時學生反復聽What can you see?句型,為接下來的句型教學打好基礎。

  ② 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前面涉及的都是單詞的教學,句型只是讓學生反復聽,有最直觀的印象。在教第四個新單詞時,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相應的情景,警察叔叔問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過放大鏡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边@樣,既引出了新單詞train的教學, 又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本節(jié)課的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鞏固操練分四部分:

  ① 讀一讀,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跟著電腦讀一讀單詞,要求學生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

 、 做一做,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如何讓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nèi)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是教師始終要考慮的問題。為此,我利用電子白板的鋼筆設計了讓學生上臺把單詞和圖片匹配的練習,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③ 練一練,前面都是針對單詞進行的練習,接下就是操練句型。利用電子白板的容器功能,讓學生來點一點,練一練。

 、 演一演,讓學生同桌之間自主選擇想說的一個單詞,讓上臺自己操作電腦,在電子白板上點擊自己要說的圖片,并把它表演出來。

  拓展延伸分兩部分:

  1。在電子白板上出示鉛筆盒的圖片,問學生在鉛筆盒里看見了什么。然后過渡到在課桌上看見了什么。

  2。拓展到現(xiàn)實生活中,讓學生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問學生在教室里你能看見什么?學生用“I can see …”回答問題。

  教學反饋部分:

  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做一做聽錄音,排序號的題目,及時反饋所學內(nèi)容,讓其中一個同學利用電子白板的鋼筆功能上臺做,其他學生在下面獨立完成,做好教師當場批閱,反饋。

  布置課后作業(yè)部分:

  讓學生課后與同學把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用所學句型練一練。

  四、教學總結

  這節(jié)課不論是新知識的呈現(xiàn),還是單詞和句型的操練形式,都能緊緊地抓住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用,提高了課堂實效,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充分讓學生主體參與、情景體驗、游戲鞏固,是一定能圓滿實現(xiàn)課堂教學任務的。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 Let's chant, Let's talk 及Pair work中的內(nèi)容,其中Let's learn部分是在A部分Let'slearn 中詢問今天星期幾的基礎上,再學習在那天都做了什么,并圍繞本課新授單詞,學習一首歡快的歌謠,即本課的第二部分Let's chant,如watch TV,read books,play computer games等等,然后學習新的句型,

  本課的詞匯貼近學生的生活,色彩鮮明的圖片與詞匯配對,使學生更易理解,歌謠的學習更是深受兒童喜愛,激活記憶,記的更牢

  2.學生分析

  由于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兩年的英語,因此在課堂上更希望有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但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不喜歡單調(diào)的重復個機械的訓練,因此我主要采用游戲,歌曲的方式,讓學生在說、玩、讀、說、猜、做中愉快的學習,倡導人人參與,大膽實踐,通過同桌及小組活動、討論、合作等方式,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真實交際,既培養(yǎng)了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又真正地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進一步鞏固以前學過的新的星期單詞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要求學生能聽、說、認、讀do homework,watch TV,read books,play computer games

  熟練運用句子what day is it today?it's…,what do you do on…?

  (2)情感目標

  采用歌謠教學和活動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情感目標

  能熟練運用星期進行簡單的對話,加強彼此的溝通

  4.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能正確熟練的認讀一周七天的讀法,并能用英語描述每天的課程

  (2)難點

  一周七天的發(fā)音

  5.課前準備

  二、說教學過程

  1.復習

  學生剛上課時心思不能完全回歸到課堂,通過復習檢驗上節(jié)課所學,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緩沖,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新課導入

  通過復習學生的注意力基本回歸課堂,再同學英語歌曲的學習,在活躍氣氛,吸引注意力的同時,導入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unday?

  3.新課的呈現(xiàn)

  通過情景演練教授新單詞,然后通過師生問答,適當擴展句型,這樣學得活,用的活,學了就會說,學生學起來感到親切有趣,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學中以看、聽、說為主,要求學生敢于開口說話,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及聽說能力

  3.鞏固階段

  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學習,讓學生在情景演練中學以致用,強化新知,鞏固新知,循序漸進地達到學習目標

  4.歸納總結

  根據(jù)課件的提示,師生共同回憶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再次出示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是否到達學習的目標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內(nèi)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斗窒淼目鞓贰肥侨昙壪聝缘诙䥺卧覀児矚g樂第三個主題。本課旨在從人與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說明分享能給人帶來很多快樂;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還是一種你我間的幫助與關愛。

  二、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jù)本單元的內(nèi)容安排和本課教學設計,我把這節(jié)課的目標定位為以下幾點:

  1、知識與技能:

  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學會與他人分享。

  2、過程與方法:

  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多渠道、多角度感受分享的快樂;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習、體驗、感悟分享帶來的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生“學會分享,享受分享”的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分享,生活處處有快樂”,有分享才快樂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體驗分享合作的成就感。

  四、教學難點:

  理解分享的深刻內(nèi)涵。

  五、教學過程設計: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教學內(nèi)容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我以“吃蘋果”這一情境為切入點,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創(chuàng)設情境,以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出示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并提出這樣的問題:看到這樣的蘋果,你會有什么想法?學生都會有“想吃掉”的想法,接下來我繼續(xù)設疑,同學們都有這種想法,可是老師手中只有這么一個蘋果,你們都想吃,我給誰呀?老師遇到了難題,快幫幫我拿出你的金點子吧。學生就會饒有興趣,暢所欲言,想盡辦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引出這樣的做法就是“分享”。隨后進一步引出問題:分享能帶給我們什么?你體驗過分享嗎?這節(jié)課讓我們在短短的40分鐘里共同感受分享所帶來的快樂。由此引出新課——分享的快樂。我就是用“吃蘋果”這一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腦思考,解決問題,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ǘ┙虒W活動

  根據(jù)本課教學內(nèi)容,我設計了五個教學活動。

  1、觀察照片——初步感受分享的快樂

  選擇具有代表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活話題——過生日為突破口,暢談過生日的.打算,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想與大家共度美好時光的想法,初步感受分享就是一種快樂。

  2、回顧經(jīng)歷——多角度感受分享的快樂

  回顧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經(jīng)歷,使學生感受到分享不僅僅再是單純性的“與他人共同享有”,它還是一種你我間的幫助,你我間的關愛。學生、教師也是一種課程資源,我將學生在家庭中、在學校中與家人、同學、老師在一起的照片制成幻燈片,并加以展示,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分享是快樂的,分享無處不在,分享就在我們身邊。

  3、合作作品——共同體驗分享的快樂

  開展“為畫涂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分享智慧、分享合作的力量也是一種快樂。

  4、故事延伸——深刻理解分享的內(nèi)涵

  通過“盲人打燈夜行的故事”猜一猜、演一演、說一說等活動方式,使學生深刻理解分享的內(nèi)涵,從而也讓學生明確認識到每一個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之間的幫助與關愛。有了彼此之間的分享,才會有好的生活狀態(tài)。

  5、品嘗蘋果——親身體驗分享的快樂

  體驗性學習是本課程的一大特點,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分享的快樂,按照學生的金點子,我把課前的蘋果分成了若干塊兒,讓每個學生都來嘗一嘗,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的體驗,學生必然有感有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學生就是在這樣愉悅的氣氛中明白了道理,深化了認識。

 。ㄈ┓窒眢w會,升華情感

  學生與老師交流彼此的感受,共同分享40分鐘的充實與快樂。這一活動設計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處處有分享,生活處處有快樂”,有分享才快樂的情感。

  六、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我利求簡潔、明快,一目了然,而且還能突顯本課的重點。我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圖文并茂的板書。我將形象、生動的簡筆畫和簡明扼要的文字呈現(xiàn)在黑板上,讓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共同匯成了一束最美的七色花開在每個人的心中。板書色彩鮮明,充滿陽光,吸引人的眼球,每一片花瓣都代表著分享的內(nèi)涵。此板書也體現(xiàn)了本課程的一大特點——開放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總結性和趣味性。

  七、教學理念:

  為了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我力求在教學中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而是采用活動化教學,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機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在生活中感悟,提高一定的道德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