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難忘的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里,見到一位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這篇課文處在第七單元中。單元訓練重點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習本組課文,要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了解并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敘述內(nèi)容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進一步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真摯”、“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句話。
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貫穿全文,每一次出現(xiàn)都伴隨著一段故事情節(jié),都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聯(lián)內(nèi)容的主線,又是表達情感的主線。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根據(jù)學生的年段特點和大綱的要求,把“學習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本文主線清晰,敘事生動,感情充沛,很適合感情朗讀。因此,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學習祖國文字”、“參觀禮堂”這兩個場面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條主線,以讀為主,運用“教——扶——放”的方法,通過“朗讀——理解——朗讀”這種教學手段教學本課。
三、說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理解——朗讀”的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并從中領悟到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huán)。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計劃三個課時授完本課,并設計了下面七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簡介背景,揭題入手。
課文記敘的事情發(fā)生在臺灣“光復”初期,因為學生對這段歷史背景是陌生的,課文里雖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為了幫助學生學好本文,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所以,我就以介紹背景入手,把學生引入情境。
一上課,我先板書課題,然后這樣引題簡介:今天,我們學習《難忘的一課》,講的是發(fā)生在臺灣的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94年發(fā)生了一場中日戰(zhàn)爭,即“甲午戰(zhàn)爭”。這是由日本侵略朝鮮并向中國海陸軍挑釁引起的。由于清朝無能,中國方面遭到失敗。1895年,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統(tǒng)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時期,臺灣人民連自己祖國的文字都不準學,不準畫中國偉人像等,他們企圖讓中國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國,妄圖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tǒng)治!中國人民蒙受著種種巨大的恥辱,過的是奴隸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爭勝利后臺灣才歸還中國。這篇課文就是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臺灣歸還祖國后寫的。作者是田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程序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字詞,然后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讓學生知道:課文主要寫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一所鄉(xiāng)村小學里,見到一位教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著重描寫了哪兩個主要場面?可分幾段?只要引導學生找出“學習祖國文字”和“參觀禮堂”這兩個場面,文章的層次自然就清楚了,這時我就讓學生分段并說說備段大意。接著,我讓學生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這既是串聯(lián)內(nèi)容的主線,又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主線。因此,我緊緊抓住這條主線,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每次出現(xiàn)這句話,作者是怎樣具體敘述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導入第四個教學步驟。
(四)抓重點詞句,以讀促解。
1.講讀課文第3—6節(jié)。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劃出作者具體敘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第一次出現(xiàn)的有關語句,然后仔細體會這些語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受。這里,我主要抓住“一筆一畫地寫”、“一遍一遍地讀”、“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么嚴肅認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語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體會臺灣人民學習祖國文字的認真態(tài)度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懂得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臺灣小學里所看到的師生認真學習祖國文字這一感受最深的事來敘述,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對于難理解的重點句如“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蔽覄t利用幻燈出示,抓住關鍵詞語“真摯”的理解,讓學生邊品詞品句,邊朗讀,在反復朗讀中加深理解,再把理解后的意思和體會到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朗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并要求學生會運用“真摯”這個詞。
至此,學生已理解了這部分內(nèi)容,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就及時地進行小結,使學生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我是這樣說的:“這部分,作者抓住了他在臺灣鄉(xiāng)村小學里所看到的師生認真學習祖國文字這一使他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學習這部分時,運用了“朗讀——理解——朗讀”的方法。
接著,我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課文7—12節(jié)。
2.導讀理解課文7—12節(jié)。
首先,老師范讀、學生分組接讀課文后,思考:①“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第二次是怎樣出現(xiàn)的?②師生們看到作者和他們一起學習,有什么反應?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最能反映中心的一個問題:“作者是個陌生人,突然走進教室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他們卻不感到‘意外’,這是為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能體會到這是共同的愛國之心,愛國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彼此親近,把他們?nèi)诤显谝黄。最后,我再讓學生按作者和臺灣師生當時教學的情景那樣大聲地、整齊地朗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把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還要求學生注意第二次出現(xiàn)這句話與第一次出現(xiàn)時的讀法有何不同,使作者、編者、教者、讀者之心聚在一起,并引起共鳴。
3.自讀理解課文第13—16節(jié)。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教學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所以,教學第13—16節(jié)時,我要求學生運用上面學到的方法,帶著我設計的幾個思考題自讀理解課文:
、佟拔沂侵袊耍覑壑袊钡谌问窃鯓映霈F(xiàn)的?
、诳吹街袊鴤ト讼,作者為什么眼睛濕潤了?
③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看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
沒有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
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呢?
然后,我逐題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一個學生說不準或不全面,我再讓其他同學起來糾正或補充),教師只是適時點拔。我估計學生回答第二個問題會感到比較困難,學生能夠說出:因為作者很激動或感動而流淚,但為什么激動的理由不充足。于是我便引導學生讀臺灣教師所說的那段話,再啟發(fā):為什么原來畫的是日本的偉人?現(xiàn)在“光復”了,臺灣人民可以干什么了呢?學生就能領會到:現(xiàn)在“光復”了,終于能畫上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作者激動得眼睛濕潤了。這既是發(fā)揚教學民主,又努力面對不同層次的每個學生,扎扎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的內(nèi)容。
為了讓學生對中國偉人有更深的了解,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我還出示了幾個中國偉人像,指名學生向大家作介紹。(當然,課前得先布置學生看看有關的課外書。)
(五)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質疑問難是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和解惑的好方法,我在教學中安排這項內(nèi)容,意在培養(yǎng)學生克服“從眾心理”,養(yǎng)成問一問“為什么”的好習慣。
(六)總結課文。
(七)課堂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于閱讀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成功經(jīng)驗。因此,結合教材,我設計了如下兩個練習:
1.填空:本文作者抓住了生活中____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了人物的____。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要求學生學習本課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寫自己的感受,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估計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或感到范圍太大,不好寫。因此,我給他們設計了幾點提示,讓學生選擇感受最深的事寫下來:1臺灣人民有誠摯的愛國熱情;2臺灣被日本統(tǒng)治時期,學校里畫的都是日本偉人,不準中國孩子了解中國歷史上的偉人;3“光復”后,臺灣人民認真地學習祖國文字。
寫完后,全班進行交流,然后自己修改習作。培養(yǎng)學生自改能力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一個特色。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文章結構的簡縮,既體現(xiàn)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總結全文。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難忘的一課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我的說課內(nèi)容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設計質疑釋疑,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朗讀引導,鼓勵學生們在自讀感悟、情感體驗中,領悟課文內(nèi)容表達的思想感情。
說教材
《大瀑布的葬禮》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發(fā)生變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這一舉世聞名的大瀑布是怎樣被葬送的原因。說明分配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已是人類自下而上所面臨的大事。
本課語言優(yōu)美,感情充實,是進行環(huán)境教育和語言訓練的好教材。開頭作者先寫菲格雷特總統(tǒng)為大瀑布主持葬禮;接著寫了大瀑布發(fā)生變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tǒng)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tài)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從塞特凱達斯瀑布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逐漸枯竭,體會環(huán)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
2、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出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樣子及游人看到這一情形后的場面。
說教學法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與新課改教學理念,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們實際,我采用以下的教學法。
1、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可以讓學生們圍繞著課題進行質疑。"為什么要舉行葬禮?""為什么由總統(tǒng)舉行葬禮?""怎樣舉行的葬禮?"這樣不僅引出課文所要學習的目標,而且讓學生們主動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
2、情境演示法
在教學時,教師利用媒體創(chuàng)設兩個截然不同的情境,即塞特凱達斯瀑布昔日與如今的狀況。利用直觀動感的畫面,背景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們感受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雄偉壯觀,幾年后到逐漸枯竭,掀起學生們強烈的情感波瀾,而且也很巧妙地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切入所學內(nèi)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調(diào)。
3、比較教學法:
引導學生們抓住課文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如"雄偉壯觀""咆哮而下""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等詞句,通過展開想象,比較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過去、現(xiàn)在的不同情形,體會到環(huán)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
4、朗讀感悟法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抓住課文的精彩片段,如"昔日的雄偉壯觀","如今的奄奄一息"等部分,指導學生們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抓住一些關鍵詞句來感悟,從而使學生們產(chǎn)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獨特感受,展開想象,并有機會滲透說話訓練,擊活學生們的思維,使孩子們從內(nèi)心強烈發(fā)出要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的呼喊。
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這條瀑布就是聞名于世的塞特達斯大瀑布,它曾經(jīng)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經(jīng)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它曾經(jīng)是巴西人民的驕傲。()然而今天巴西的總統(tǒng)卻為這條大瀑布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學生們可能提出:為什么要舉行葬禮?為什么由總統(tǒng)舉行葬禮?怎樣舉行的葬禮?等問題,教師對學生們的問題進行梳理,提取有價值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2.對于你們提出了那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你打算怎樣解決?(①抓住重點詞句②聯(lián)系上下文③與同學討論交流等)
3.小組合作學習
。ń處熥鬟m當?shù)?引導、點撥)
三。直奔重點,體會情感。
1.匯報昔日大瀑布的狀況和人們的態(tài)度。
(1)瀑布雄偉壯觀。它是世界是流量最大的瀑布,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泄千里"突出其流量大。另外,水流湍急,汛期"飛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蓮花",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瀑布的雄偉、氣勢)
(3)看大瀑布流淌的 情景課件,面對這雄偉壯觀的大瀑布,你最想說什么?(①贊美一番②引用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過渡:這樣雄偉壯觀的大瀑布不僅讓游人陶醉不已,流連忘返。而如今,大瀑布又是什么樣子的哪?
2.匯報現(xiàn)在大瀑布的狀況和人們的心情。
。1)指名說,作者把瀑布形容"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體會句子表達的生動、準確。
。2)指導感情朗讀(播放大瀑布發(fā)生變化后的課件)(讀出"奄奄一息"感覺)
。3)看到此情此景與前面的流連忘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難過,惋惜,遺憾,)
。4)假如瀑布會說話,此時它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3.了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交流
。2)設計環(huán)保廣告語
四。激發(fā)想象,表達情感。
1.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總統(tǒng)為塞特凱達斯大瀑布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飽含覺悟地說些什么?
2.自由讀課文,想想應怎么寫悼詞。(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3.扮演菲格雷特總統(tǒng),到臺前演講。
4.記者招待會。
5.小結:
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一直沒有停止過,會對我們造成威脅到來的生態(tài)災難中人類將首當其中,讓我們一起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護我們的地球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冊第十課《月光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xiàn)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命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xiàn)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chǎn)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于一爐。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人教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3.學會根據(jù)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tǒng)一。
四、說教法:
為了緊扣大綱,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采用了嘗試教學、變序教學等多種方法,利用多媒體軟件,運用“以讀代講”、“嘗試練習”、“點撥議論”的'方法。
五、說學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議” 、“悟”、“勾”等學法。
六、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為了體現(xiàn)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提出的嶄新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景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
講課伊始,我應用情景教學,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彪S后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并隨樂聲簡介貝多芬,讓學生明確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為人民創(chuàng)作,為人民演奏,人民對他十分愛戴和敬仰。創(chuàng)設出濃郁的情景氛圍,使學生進入情景,既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又暗示了課文的內(nèi)容中心,引出課題 。
(二)倡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問題意識。
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基礎,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問是一點,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就在每事問!憋@而易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相當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初讀悟文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相互啟發(fā),相互影響。讓學生質疑提問,教師梳理學生懂或不懂的內(nèi)容,以學定教。這一步,體現(xiàn)了嘗試教學法的“自練”;體現(xiàn)了學法“讀”、“議”、“悟”。
(三)直奔文章重點,體會樂曲意境。
本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nèi)容,而文章并沒有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jié)奏及旋律,而這一內(nèi)容文章是通過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出來的,為此,我讓學生勾畫出皮鞋匠聽音樂時聯(lián)想的文字,合作學習,初步體會樂曲的三層變化,再用多媒體施放月色海天的圖畫,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靜”、“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月光照耀,風起浪涌”。并配與月色海天圖畫相對映的《月光曲》的三具樂段,即輕松舒緩的、漸強發(fā)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師再用富于感情的語言朗讀三層文字。這樣,以圖畫展現(xiàn)情景、以音樂渲染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音樂、美術、語文三門學科成為水融不可分割的整體,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從而突破了重點,并讓學生分辨了事物和聯(lián)想。這一步,體現(xiàn)了學法“勾”和“議”。
(四)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
如此美好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我讓學生嘗試自學后,出示插圖,師生共同討論得出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靜,聽到琴聲;走進茅屋,引起同情;遇見知音,非常激動;環(huán)境清幽,創(chuàng)作名曲。讓學生明白兄妹貧窮的現(xiàn)狀與貝多芬憎惡社會的激情,使得貝多芬的心情在變化,而窮兄妹倆,特別是對愛音樂又懂音樂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對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礎,從而讓學生體會了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她對勞動人民的關心、熱愛。
(五)突破文章難點,解決“兩境”統(tǒng)一。
為理解本課難點“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tǒng)一,我讓學生連貫全文,體會貝多芬散步時心里平靜,正像第一樂段輕松舒緩,也如皮鞋匠聽到音樂聯(lián)想的第一層文字描寫,當貝多芬聽到琴聲和兄妹的談話十分感動,正象第二樂段節(jié)奏漸強發(fā)展,也如皮鞋匠聯(lián)想的第二層文字描寫,當?shù)谝磺炅,盲姑娘認出貝多芬,貝多芬更加激動,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也如皮鞋匠聯(lián)想的第三層文字描寫,從而解決了文章難點“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tǒng)一。
(六)釋放情感欲望,強化朗讀訓練。
進入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已經(jīng)充分意識到讀書感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讀書是課堂訓練的主線。為此,在教學中,我貫穿了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齊讀、分讀、品讀、讀句、讀層等,通過讀使學生入情入境,產(chǎn)生共鳴,受到啟迪并釋放了自己的情感 ,進一步體現(xiàn)了“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七)重視想象能力,拓展創(chuàng)新意識。
在作業(yè)設計上,為了讓學生化知為能,遷移應用,我出示文中聯(lián)想的語段,并提問“這一幅美妙絕倫的月色海天圖,兄妹倆真的看到了嗎?”進而抓住“好像”、“仿佛”引導學生進一步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并體會寫作時應用聯(lián)想的條件和好處。之后出示兩幅圖畫,并配以音樂,讓學生領會美妙的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限遐想,給我們帶來美的熏陶和享受,從而豐富和提高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再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練習寫作,力求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旨在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課標實驗教材第五冊的《陶罐和鐵罐》。這是篇童話故事,主要以對話形式講述了國王的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童話故事三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接觸了不少,他們想讀、樂學,但要理解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有一定的難度。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
一、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等詞語。
2、能積累描寫表現(xiàn)陶罐、鐵罐神態(tài)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讀懂課文內(nèi)容,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曾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注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使教師、學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對話?我以讀一讀、找一找、演一演、說一說、寫一寫的方法,達到預定的目標。在學生學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自主理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研究、探究文本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準備3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一)、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學生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隨機課顯:陶罐和鐵罐的圖片)你認識他們嗎?在學生叫出他們的名字后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換偏旁識記陶,并指導書寫陶。(童話故事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極有吸引力,讓生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更能激起學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時孩子們的興趣已被激發(fā),再加上看了立體的、鮮活的圖片,孩子們會迫不及待想接觸文本,想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此時,我拋出一句:他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去讀讀27課就明白了,就這樣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閱讀狀態(tài),這樣就進入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二)、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并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詞。學生是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與感受與文本對話,對文本的解讀帶有很強的個性化,因此我讓學生讀通課文后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這里,我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在點評中,我做以下的點撥,以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在學生發(fā)言中,注意讓學生讀好文中人物的對話
2、對字詞有不明白之處,可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忙,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
(三)、抓住對話,深究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有了前面的鋪墊,我首先出示詞語(驕傲、傲慢、謙虛、輕蔑、惱怒、寬容、不再理會)在學生齊讀后進行分類,隨機板書:
驕傲
謙虛
傲慢
寬容
惱怒
不再理會
然后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讀課文,找找、畫畫從哪些語句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在學生匯報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點撥引導:
1、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讓學生說說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你曾在什么情況下奚落過誰?或你曾受過誰的奚落?
2、用指名讀、師生合作讀、評議讀、賽讀、加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方法讀好人物的對話,重點指導讀好以下幾個句子:
。1)、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2)、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此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也潛意識領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領略了祖國語言的精妙。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還提高了思維能力,自主能力。此時,學生已取得獲得知識的快樂,也更加關注了陶罐和鐵罐的命運,于是我以陶罐和鐵罐的最終命運到底如何?這一問題過渡到下一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即默讀課文10----17小節(jié)內(nèi)容,重點抓住人們對陶罐贊賞的語言及陶罐說的話,感悟陶罐的品質。
(四)、延伸文本
我說:如果此時陶罐與鐵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誰說句什么話?學了課文你想對自己或身邊的誰說句什么?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寫寫。(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在寫話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難點,同時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還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yè),讀寫結合
我說: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他們之間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請你也來當一回童話大師,寫一寫這個故事,寫完后讀給爸媽聽,讓他們給你打打分。(這個作業(yè)為指導學生寫作指明方向,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板書:
陶罐
和
鐵罐
謙虛
驕傲
寬容
傲慢
不再理會
輕蔑
輕蔑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愛迪生救媽媽》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講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y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優(yōu)秀教材。 課文內(nèi)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愿望。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xiàn)和優(yōu)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二、說學生
學生是一支強大的潛力股,因此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而二年級的學生好問,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因而需要不斷注入新的元素。在學習過程中,我運用多種朗讀法來吸引學生,達到學習興趣。
三、說目標
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把本課分為二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朗讀理解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由此,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迪、檢”等11個生字。理解新詞“斥責、委屈、恍然大悟”。
2.過程和方法:正確地朗讀課文,并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對話,在朗讀中理解、感悟和積累。(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會愛迪生的聰明可愛,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情趣。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利用重點突破法認識鞏固生字,用動作演示法、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句子。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角色體驗法,在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下學習,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五、說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能否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習興趣,將關系到他們能否及時投入到學習情境中來。因此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在我的描述中說出他是誰”這個游戲“他是美國人,文化程度不高,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電燈、電話就是他發(fā)明的”。從而得出愛迪生,再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根據(jù)我班學生情況,讀題后會盡早想知道課文內(nèi)容。而我的第一個自學要求是找出課文哪部分是講這件事。在閱讀過程中,學習生字新詞。本課11個生字除了“闌”字字形較難外,其余的字相對簡單好記,同時,針對我班學生已掌握了多種識字方法的實際,在生字教學中,不必逐字作面面俱到的分析,而只要重點解決疑難字就行了。
(三)再讀課文,朗讀感悟
1、剛才很多小朋友都說愛迪生真聰明,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聰明來的呢?認真讀2—5段,找一找當時故事中的人物及他們的動作、語言。再說給小組內(nèi)的同學聽聽,一起體會體會。
2、交流、朗讀、體驗:
(1)研讀描寫愛迪生的語句:重點理解“委屈”,和他的一系列動作“奔、捧、站”等。(讓學生通過角色朗讀來體驗當時愛迪生的心情。)
(2)研讀描寫醫(yī)生和爸爸的語句:重點理解“環(huán)顧四周、遲疑、斥責、恍然大悟”和他們的話,這里我采用動作表演、角色朗讀。如:“今天多虧了這個小家伙,他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在讀中感悟醫(yī)生對愛迪生的夸贊之情。“什么時候了,還胡鬧!”在讀中感受爸爸的心情和對愛迪生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
(3)抓住“爸爸恍然大悟,醫(yī)生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一句,引導想像:
爸爸和醫(yī)生會說些什么?愛迪生聽了又會說些什么?
3、分角色朗讀課文2—5段。進一步讓學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和說話的語氣,體會課文內(nèi)容。
4、討論:愛迪生之所以能想出辦法救媽媽,原因是什么?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抓住主要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愛迪生的聰明”,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從大問題引出小問題,再從細節(jié)入手。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边@一環(huán)節(jié)中的合作交流、朗讀體驗都是在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思維的基礎上展開的,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才能與小組伙伴進行真正的合作與交流,在交流中調(diào)整自己的思路,引發(fā)新感悟。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體現(xiàn)了新課標“以讀為本”的理念,無論是詞語的理解、人物心情的體驗,還是文章主旨的領悟,都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達成的。)
(四)課外拓展,布置作業(yè)
請從以下幾項作業(yè)中任選一項,可以與伙伴共同完成:
1、你喜歡“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嗎?把它讀給或講給身邊的人聽
2、你還知道愛迪生的哪些故事?搜集起來與全班同學分享。
3、你會用鏡子聚光的方法嗎?
(三個拓展作業(yè)體現(xiàn)了層次性:讀或講故事仍以文本為依托,達到鞏固積累的目的;收集、交流愛迪生的故事,則走出文本,讓語文課堂開放而豐富多彩;動手做實驗,則在在實踐中真實地體驗科學的神奇魅力,讓學生真正走進科學,有利于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情趣。)
六、說板書
愛迪生救媽媽
聰明
鏡子聚光
昏暗———————亮堂
我的板書力求簡單、直觀。設計時圍繞文章的主旨——愛迪生的聰明,既體現(xiàn)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領會課文內(nèi)容。
總而言之,本課我主要抓住愛迪生的聰明而展開,他的聰明不僅體現(xiàn)在愛動腦善思考而且體現(xiàn)在他遇事冷靜、機智。而這些我通過角色體驗、朗讀感悟、合作交流來體會,給學生一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平臺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11-19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12-05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11-29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11-15
小學語文說課稿06-09
小學語文完整的說課稿07-04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07-09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07-01
小學語文《白楊》說課稿03-09
小學語文古詩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