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形成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溶液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溶液形成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節(jié)知識無論是在課本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不僅對前面學生并不十分理解的溶液加以理解,而且對以后的有關酸堿鹽的一些知識的學習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節(jié)的某些知識點在考試中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同時本節(jié)課又是進一步運用探究性學習手段來探究未知知識,是一節(jié)不可或缺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化學實踐探究課。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知道溶液、溶質(zhì)、溶劑等概念。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
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討論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學會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舉和探究的意識,學會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有關溶液的概念,認識溶液、溶液質(zhì)和溶劑三者的關系。
難點:對溶解過程的微觀認識。區(qū)分溶質(zhì)和溶劑。
二、學情分析
基于新課程的理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學變?yōu)橹鲃訉W,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又是比較熟悉的,一些溶液、濁液是學生最常見的,學習起來略顯輕松。同時學生又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指導學生采取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的方法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親身體會感受學會如何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從而獲得新知,進而轉化為自己的'個人經(jīng)驗。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采取自主學習、引導—實驗探究,交流討論的模式。
2、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比較系統(tǒng)的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入手對溶液的`形成引導學生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學會如何對比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并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通過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創(chuàng)設
從生活中的現(xiàn)象入手,引導學生思考,最喜歡什么“水”,學生異常興奮,爭先恐后的回答。教師要及時跟進這些是水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通過以上情境創(chuàng)設引入新課,剛才說到的這些并非水而是溶液,是我們平常接觸很多的一類物質(zhì),那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形成的嗎?
(板書:溶液的形成)
2、實驗探究
。1)向20ml水中加入一藥匙糖,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xiàn)象。
學生描述實驗現(xiàn)象后可進一步設疑:我們得到的糖水上下是否一樣甜?此時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結果:①一樣②不一樣(下甜)據(jù)后一種結果,可將事先準備好的一杯糖水選取一位學生代表讓其品嘗上下兩部分的糖水比較甜度。該學生回答品嘗結果并由學生總結出溶液的特征:均一性。
進一步從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一杯糖水如果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何現(xiàn)象?若將此糖水密封外界條件不變糖會從中析出嗎?學生討論并回答后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分析成因?偨Y出溶液的第二個基本特征:穩(wěn)定性。(板書:溶液、溶質(zhì)、溶劑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2)實驗9-2、9-3學生通過對現(xiàn)象的觀察及討論交流得出:水可以溶解物質(zhì),它是最常用的溶劑。酒精、汽油也可溶解一些物質(zhì)。也可作溶劑。
學生活動①說出上述所得溶液中的溶質(zhì)和溶劑。②列舉生活中的一些溶液并說出其中的溶質(zhì)和溶劑:汽水、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乙醇汽油(此時學生可能會對其中溶劑和溶質(zhì)的判斷出現(xiàn)爭論,這時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加以引導,舉例論證)。
由以上問題引導討論總結出:固體、液體和氣體溶于液體時,它們是溶質(zhì),液體是溶劑,當兩種液體互溶時,量多者為溶劑。若有水存在,無論量多少一般水為溶劑。
設疑:溶質(zhì)A溶于溶劑B中請說出該溶液的名稱(從此總結出溶液的命名溶質(zhì)的溶劑溶液-A的B溶液)出示幾組溶質(zhì)和溶劑讓學生說出溶液的名稱。
回顧前面所提到的一些溶液的名稱(氯化鈉溶液、葡萄糖溶液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最后總結:水做溶劑的溶液名稱中省去溶劑水,換句話說沒有提到溶劑的溶液溶劑均為水。
4、課堂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5、達標練習:
一杯食鹽水中又加入了一些蔗糖并完全溶解掉,此事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什么
6、作業(yè):P331、2、3
溶液形成說課稿2
第二屆“一師一優(yōu)課”的主題是課型賽講、有效整合、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全員“優(yōu)課”展示階段(20xx年10月26日—20xx年元月22日),昨天舉行了鎮(zhèn)內(nèi)賽講,下面是我的說課稿:
一、認真研讀,分析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課題是《化學課程標準》中一級主題里“身邊的化學物質(zhì)”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引導學生認識和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zhì)起到重要作用!
本課知識是關于溶液的初步認識,其中涉及溶液的形成,乳化現(xiàn)象,溶解過程的吸熱和放熱等。溶液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多數(shù)學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過糖水,打過點滴,品嘗過汗水的味道,用洗潔精等洗滌劑來清洗餐具等。在實驗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鹽酸,硫酸銅溶液等,所以在本節(jié)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學習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又能進一步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識,并且為將來學習溶解度、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與酸堿鹽的知識打下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節(jié)不可或缺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化學實踐課。
2、立足課標,確定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為了切實突出重點,體現(xiàn)全面性,綜合性和發(fā)展性。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僬J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
、 知道溶液、溶質(zhì)、溶劑等概念,使學生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
③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了解溶液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問題討論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學會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意識,體會辯證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立足目標,明確重、難點
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建立有關溶液的概念,認識溶液、溶質(zhì)和溶劑三者的關系。難點:對溶解過程的微觀認識。
二、深入學生,了解學情
1、知識儲備:學生不僅在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溶液,在實驗中也多次用到溶液。
2、能力素養(yǎng):學生已掌握了基本實驗技能,初步具備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預設困難:①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問題,教師應有所準備。
如:均一、穩(wěn)定的的液體一定是溶液嗎?澄清、透明的液體一定是溶液嗎?
透明的液體是無色的嗎?有色的液體是不透明的嗎?
②自主設計實驗并通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相對比較薄弱。
三、依據(jù)學情,確定教法學法
根據(jù)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情特點,我在教學時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模式,結合情景教學,交流討論、分析歸納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動畫模擬將微觀的過程宏觀化。
對于學生,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和分析歸納法參與課堂。實驗探究法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親手實驗,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而分析歸納法可以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
四、合作交流,設計過程:
1.整體設計思路:教材中以海水引入課題,而溶液形成中的微觀過程較難理解,所以我以一粒小小“水分子”的自述形式連接整個課題,通過初識人間五味感知溶液的形成過程,通過方知人間生疏理解溶解能力與溶質(zhì)和溶劑的關系,通過明辨人間真假,區(qū)分乳濁液和溶液,通過感知人間冷暖學習溶解時的溫度變化情況,最后通過用途來體悟人生真諦。
2.根據(jù)我校的“一線五環(huán)”教學模式,結合化學教學的特點,我采用“導—學—探—練”的模式。教學流程如下:
【情境導入】
(音頻)水分子的自述:我是一粒小小的水分子,我和我的同伴們構成了無色無味、澄清透明的水,我們經(jīng)過河流、湖泊,匯入大海,初次識得人間五味,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番。
【自主學習】
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
2.知道溶液、溶質(zhì)、溶劑等概念,使學生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
3.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了解溶液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意義。
【學生活動】
學生根據(jù)預習提示,預習課本26到28頁:
1. 什么是溶液,溶質(zhì)和溶劑?
2. 常見的溶劑有哪些?
3. 酒精能溶于水嗎?
4. 思考:水里面可以溶解多種物質(zhì)嗎?
【實驗探究一】
初識人間五味:感知溶液的形成過程
1. 學生實驗:向?qū)嶒炞郎鲜⒂?0ml水的兩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半藥匙蔗糖和食鹽,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xiàn)象。
2. 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分析兩種物質(zhì)“消失”的原因;(微觀動畫)
水分子旁白:水分子和足堂分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形成蔗糖溶液,所以我們也變甜了。水分子和鈉離子氯離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形成食鹽溶液,所以我們是咸的。
(2)幫助學生分析體驗溶液的特征;
。3)建立溶液的概念。
【轉折】
水分子旁白:因為我們水能溶解許多溶質(zhì),所以我們水就是溶劑了,但是我們居然遇到了人生難以攻克的“家伙”——方知人間生疏。
【實驗探究二】
探究溶解能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學生實驗:取兩支試管,分別放入1—2小粒高錳酸鉀和碘,分別加入少量蒸餾水,震蕩,觀察現(xiàn)象。
2.教師演示:取兩支試管,分別放入1—2小粒高錳酸鉀和碘,分別加入少量汽油,震蕩,觀察現(xiàn)象。
【歸納小結】
不同種溶質(zhì)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種溶質(zhì)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能力也不同,所以物質(zhì)的溶解能力大小與溶劑和溶質(zhì)有關。
水是最常用的溶劑,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劑。
【實驗視頻】
學生觀看視頻:酒精與水能無限制的混溶。
【歸納小結】
溶質(zhì)的狀態(tài)有: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液體與液體也可以形成溶液:一般把量多的.一種叫做溶劑,量少的一種叫做溶質(zhì)。其中一種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劑。
【情景轉折】
生活小實驗:小南在幫媽媽做家務時將植物油滴到了衣服上,你能幫他清洗嗎?用我們水來洗,用洗衣粉洗,用洗滌劑洗,用汽油洗?你覺得哪些方法適用呢?
【小組合作】
預習課本30頁,然后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合適的方法,并說明原因。
【點撥指導】
洗滌劑也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無數(shù)細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從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層,乳化后形成的細小液滴能隨水流走。而洗衣粉和洗滌劑都具有乳化功能,所以能洗掉油污。但同時,汽油也能溶解油污,你記住了嗎?
水分子旁白:原來乳濁液并不是溶液,我們要明辨人間真假。
【分組實驗】
預習29頁實驗探究: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根據(jù)所用的實驗器材,確定實驗裝置。然后分三大組進行實驗:
一二組:氯化鈉和水,用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變化;
三四組:硝酸氨和水,用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變化;
五六組:氫氧化鈉和水,用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變化。
【實驗指導】
在燒杯中分別加入20ml蒸餾水,測量初始溫度,然后分別加入一小藥匙氯化鈉,硝酸氨或氫氧化鈉,攪拌溶解,然后再一次測量溫度,比較溫度變化情況。
水分子旁白:物質(zhì)在溶解過程中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的物質(zhì)在溶解時會吸收熱量,有些物質(zhì)在溶解時會放出熱量,原來人生有冷暖。
【課堂小結】
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水分子旁白:我們身邊的每一種物質(zhì)都有自己的用途,經(jīng)歷了不同的生活體驗我們終悟人生真諦。
【堂清檢測】
【板書設計】
多媒體教學貫穿了我的整個課堂,所以我給板書設計制定的原則是:簡潔直觀,突出重點。
溶液的形成
一、 溶液:定義
特征:
組成
二、 乳濁液,乳化現(xiàn)象
三、 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
五、反思評價
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完成教學設計,以水分子的自述連接“三個活動探究,一個生活小難題”,進行有意義的知識構建。整個教學過程以 “學生發(fā)展”為本,力求讓學生在積極輕松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學生興趣盎然,參與主動。
但是,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小組合作分工要明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干,盡量避免任務的缺失。在課前要有具體的小組評價辦法,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避免學生的無目的性。在習題訓練過程中應緊抓知識的落實情況,避免有的學生濫竽充數(shù)。這三個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努力,不斷提高,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創(chuàng)設屬于自己的教學特色。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nèi)容,有不到之處,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
【溶液形成說課稿】相關文章:
《溶液形成》說課稿12-28
溶液的形成說課稿05-26
《溶液的形成》教學反思04-22
《雨的形成》說課稿01-31
《山地的形成》說課稿11-05
風的形成說課稿05-20
《尿的形成和排出》說課稿02-15
工業(yè)地域的形成說課稿05-20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說課稿05-24
工業(yè)地域的形成說課稿2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