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

時間:2022-02-05 23:40:2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最新《平面鏡成像》說課稿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平面鏡成像》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平面鏡成像》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

  本節(jié)是八年級人教版物理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是在學習了光的傳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對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為主線,讓學生經歷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體現(xiàn)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本節(jié)“平面鏡成像特點”是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在通過實驗得出平面鏡成像的有關知識后,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中的成像問題學生在經歷此探究過程中,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和處理。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通過對平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對平面鏡成像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這個認識中由于視覺的問題存在一個誤區(qū)“物體離平面鏡越遠像越小”,在實驗中,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把此問題糾正過來。教學中,要通過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在日常生活中,對平面鏡成像成像的規(guī)律學生易受到錯誤生活經驗的影響,不能正確的了解鏡中像和物體關系,特別是對像和物體大小相等不能正確理解。在探究實驗中讓學生通過觀察鏡中像和放在鏡子后與物體大小相同的物體重合了,來體驗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同時通過強調人眼對遠近的物體大小感覺不同來加深對像和物體大小相等的了解。其次學生不能正確的理解平面鏡成虛像的現(xiàn)象,通過在像的位置放在一個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來正確認識虛像。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通過實驗探究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結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動手與合作能力與習慣。

  三、設計思想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shù)據、分析論證等科學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學習通過科學探究的方法去獲得答案。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認識生活、解釋問題。

  四、教學目標

 。ㄒ唬┲R和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和處理。

  2、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3、通過觀察感知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通過對平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五、重點與難點

  重點:設計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活動,

  難點:虛像概念的建立過程。

  六、教學手段

  本課采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分析論證等實驗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具體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討論。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法一:

  提問:水中的蠟燭能燃嗎?

  演示實驗:把一塊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只蠟燭,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間的距離,要和蠟燭到玻璃之間的距離完全相等。拉上窗簾,使屋子變暗,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望去,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蠟燭正在水中燃燒。

  提問:你能解釋一下嗎?

  同學們想知道這神奇現(xiàn)象的原因嗎?

  法二:猜謎語:“表面平平的一塊鏡,你對它笑來它就對你笑,你對它變鬼臉它就對你變鬼臉”。(鏡子)

 。ǘ┬抡n教學

  1、平面鏡成像特點

  提出猜想:

  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

 。ń處煵蛔鋈魏伟凳,讓學生充分想象)

  [學生討論、歸納]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許有不正確猜想)

 。1)像與物等大;

 。2)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左右相反;

  實踐:拿起桌面上的鏡子照一照。

  提問: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是不是真實的自己?

  教師邊演示邊介紹鏡中的像。

  請學生繼續(xù)觀察鏡中的像,并前、后、左、右移動平面鏡,觀察平面鏡中像的變化。

  教師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

  為什么用玻璃板作平面鏡?用鏡子做該實驗有什么不方便?

  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有關系嗎?

  ③我們怎樣確定像的位置?像是否真實存在?

 、芪矬w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物體大小關系?

 、輰嶒炦^程中,刻度尺有什么作用?

 、尬矬w和像到鏡面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呶矬w在平面鏡中的像的左右、上下與物體是否一致?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如何來探究像與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老師給學生思考空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

  我們采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像與物是否相等呢?[設疑]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明確探究方法]

  ——找一個跟鏡前物體完全相同的物體[替身物體]與像比較。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同學們找桌子上的器材試試看,行不行。[白玻璃暫時不取出]

  ——用兩支相同的筆

  ——用兩只相同的蠟燭。

  同學們成功了嗎?有什么障礙?

  ——從平面鏡的正面看見了像,想把“替身物體”放到平面鏡后面的像位置上,從平面鏡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體”,而看不見像,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為什么像不見了呢?[學生:思考、討論]

  ——平面鏡成的像不是真實存在的。

  有沒有真實存在的像,你們見到過嗎?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線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儀投射到銀幕上的像

  ——電影院放映機投射到銀幕的像。

  ——樹林里地面上圓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陽的像。

  平面鏡成的像是不是有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呢?——不是的,平面鏡的背面有一層漆,光線是不能透射過去的。

  [小結] 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夠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們叫它實像,而平面鏡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實光線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虛像。

  怎樣才能同時看見像和“替身物體”?

  [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要同時觀察到像和替身物體,必須要讓物體通過鏡面的反射光線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線都能進入人眼。(教師在此可作適當解釋“光的反射”,具體下面要學習)

  好![激疑] 我們看見物體(棋子)在平面鏡內成的虛像是由于物體射出光線(或反射)經過鏡面的反射進入人眼的。怎樣才能同時看見鏡后的替身物呢?—必須使平面鏡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線透過平面鏡進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 那么現(xiàn)在鏡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線為什么沒有透過平面鏡進入人眼?——被涂在平面鏡后面的漆擋住,光線無法透過平面鏡。

  那么怎么辦?——把涂在鏡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沒有其它辦法?——換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現(xiàn)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選擇器材試一試實驗。[學生選擇器材實驗]

  同學們實驗過程中有沒有困難和問題。——像較弱,看不清。

  同學們,筆的像比較弱,看不清楚,你有辦法讓物體所成的像明亮起來?——增強光的亮度(照度)。用點燃的蠟燭做。

  [學生選擇器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一)實驗時間長,點燃的蠟燭燒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二)蠟燭不容易放置,有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學們實驗過程中有沒有困難和問題。

  ——點燃的蠟燭時間長燒短了,像比物短。

  ——蠟燭不容易放豎直。

  ——蠟燭容易倒下。

  想什么辦法改進實驗呢?看看里面桌還有什么器材。[兩把手電筒]

  ——用手電筒作為物體,代替蠟燭。

  你們再試一試看。

  [有的學生沒開亮做,像較弱,看不清;有的學生開亮手電筒,但燈光豎直向上射出同樣效果不好]

  同學們,手電筒的像為什么比點燃的蠟燭的像弱;看不清楚,動一動腦筋,有沒有辦法使手電筒成的像明亮起來?——把當作物體的手電筒開亮,并把手電筒的頭旋下來做。

  對,這樣可以增強光的亮度。再來試試看。

  [啟發(fā)]作為替身物的手電筒(沒開亮的)應移到什么位置上。——直到看上去它與開亮的手電筒的像完全重合。

  [學生的主動積極探索實驗,幾經挫折,實驗成功后能很好地體會到科學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鏡成的虛像與物體的大小?——等大。

  實驗驗證: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把上面實驗放在白紙上做,只要記錄兩手電筒和玻璃的位置。改變開亮手電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實驗兩次。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實驗中兩手電筒的位置。

  分析實驗記錄:

  量出每次實驗中兩把手電筒到玻璃板的距離。

  連接每次實驗中兩把手電筒的位置,觀察連線與鏡面的關系。

  [得出實驗結論]交流與評價:

  (1)同學們各自的探究結果是否相同?

 。2)關于平面鏡成想的特點還有那些猜想?準備怎樣去驗證它?

  學生課后自己探究:

  改變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像的大小是否改變?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左右相反的嗎?

  2、平面鏡成像原理

  讓學生回憶“猴子撈月亮”的故事。

  提問:猴子最終有沒有撈到月亮?為什么?

  人眼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是因為由物體發(fā)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眼中,引起了視神經的感覺,并不是光從眼睛發(fā)射向物體的。

  如圖所示,人眼是根據光的直線傳播來判斷物體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為有光線入人眼。點燃的蠟燭上p點射出的任意兩條光線pa、pb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e1a、e2b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p′點,人就會感到p′點是一個“發(fā)光點”,而p′點就是p點的虛像。同理,蠟燭上的其他點也都能在平面鏡內產生對應的虛像點,它們共同組成了蠟燭的虛像。因此,平面鏡中的虛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發(fā)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所形成的。(這是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八、課堂小結: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虛像;

 。2)像與物等大;

 。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左右相反。

  2、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以下要素(視學生的具體情況,可明確):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試驗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5)分析與認證

  (6)評估

 。7)交流與合作。

  九、布置作業(yè) :

  讓學生在理解科學探究的情況下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包括探究的問題、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結論)

  自讀教材“球面鏡”部分。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相關文章: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02-09

平面鏡成像教案06-17

平面鏡成像教案15篇03-24

平面鏡成像教案(15篇)03-24

平面鏡說課稿11-08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說課稿11-04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說課稿11-05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教案08-15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