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橋梁遠景圖》是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說明文,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本單元四篇文章都屬于介紹某一類事物的說明文,學習事物說明文閱讀方法,提高閱讀科技類文章的興趣是學習要點。本文是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寫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以科學精神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對未來橋梁做出形象描述的說明文。在學習前文的基礎上領悟本文獨特的語言和說明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意識。
《橋梁遠景圖》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杰出的橋梁設計師,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充滿想象力,有著很強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
二、說學情:
部分學生語文基礎良好,在學習《蘇州園林》后,對說明文閱讀要求有所了解,具有一定分析能力,個別同學對說明方法及說明文語言特點掌握不好,對橋梁知識了解比較少,學習本文的興趣不濃厚,但是對于自由評點會有比較大的興趣,能有讓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
三、說目標:
課程標準對7—9年級閱讀提出這樣的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清文章“說明橋的重要性、橋梁的基本結構及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未來橋梁建筑的發(fā)展遠景具體描述”的結構脈絡,學習本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和打比方、舉例子、作詮釋、下定義等說明方法;培養(yǎng)學生以科學為基礎的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課本為基礎情境導入,理清文章結構脈絡,師生互動,總結拓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橋梁有關知識,激發(fā)學生對未來科技的熱愛和向往。
教學重難點:學習本文說明語言的特點和說明方法,培養(yǎng)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大膽想象的能力。
四、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質疑,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說過,“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苯虒W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概括法:第一課時主要通過學生的朗誦來加使學生對全篇文章的了解,運用概括法來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感知能力。
2、默讀評析法:第二課時通過學生對文章快速的閱讀,在此過程中對文章的語言準確性及說明方法進行點評,而后加以討論、總結,以此來突破學習重點。
3、輻射閱讀法:第二課時合理引導啟發(fā)學生,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培養(yǎng)想象能力,以此來突破教學難點。
4、延伸寫作法:以本文為契機,指導學生對想象文章的寫作。
五、說設計:
本課時為本文教學的第二課時,確立了“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學習說明法”、“培養(yǎng)想象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
思考:閱讀說明文從哪幾方面入手?明確:說明對象、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
通過對學習第一篇說明文的回顧,明確說明文的文體知識,總體把握說明文的學習目標,確立本文的學習目標。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1、過渡:我們平時在向別人介紹某種事物的樣子時,除了對這種事物具體描繪之外,為了說明得更清楚,更形象,我們最愛用哪一種修辭方法?
明確:比喻、擬人等
2、作者在說明橋梁的三個要素時,運用了什么方法?試加以具體分析。
明確:把橋比喻成板凳,面是“橋梁”,腿是“橋墩”,腳是“基礎”。
3、補充:介紹打比方這種說明方法:現(xiàn)在我們學習的是說明文,那么這種比喻的修辭手法已經是一種說明方法了,這就要給它改個名稱,應該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說說使用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總結:如:把橋比喻成板凳,我們很容易地能理解橋是什么樣的;還能了解橋的構造,很形象;我們容易接受;使語言“深入淺出”……
4、文中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來,具體說明。(指導學生讀文,尋找使用說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交流討論活動,讓學生能初步認識說明文中常用的一些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互動學習,通過不斷的提出疑問、解決疑問,達到質疑、釋疑的能力培養(yǎng)。
第三環(huán)節(jié):品味語言
1、過渡: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動,文中還有許多句子寫得也很生動,請學生找出。進行分析。
明確:文中語句運用了比擬、對偶、引用等修辭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富有文學色彩。
2、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并進行相互討論,自由發(fā)言。如:“將來人們全都坐飛機上了天,擠來擠去”;“讓人們在這長廊中穿過時,‘勝似閑庭信步”’;“為大地生色,為江山添嬌”;“幾乎是才聽說造橋,就看見一橋飛架了”。
明確:說明文語文的生動。
3、過渡:引導學生觀察下列句子,說一說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A.幾乎是才聽說造橋,就看見“一橋飛架”了!
B.架橋時,全用電腦控制的各種機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勞動力。
明確:觀察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A.“幾乎…·一就”說明了造橋之快,但不等于是“同時”。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B.“差不多”是說明了“幾乎”不需要人的勞動力,體現(xiàn)了機械化的程度高,這個詞也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4、指導學生再次讀課文,用圈點勾劃的方式對文章中語言生動或者準確性的句子或語詞作標識,并體會其作用。學生完成后進行小組討論,分組發(fā)言。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記敘文的修辭手法的引申,來帶動學生對說明文中語言準確性的理解。用比較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而后,逐步深入,帶動對全篇文章的語言評點。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給學生空間,允許學生異想天開,不求全責備,鼓勵破陳立新,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式學習能力,使多數(shù)同學對說明文語言獨特的感悟。
第四環(huán)節(jié):輻射聯(lián)想
1、過渡:作者的設想是不是胡思亂想?請說出理由。
明確:作者的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因為他當時的設想許多已經成為現(xiàn)實。
2、提出: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本環(huán)節(jié)使課堂變成學生思維操練場所,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個性發(fā)展的情境,引出一系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發(fā)言,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喜獲新知。初一年學生的年齡正是幻想的好時候,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學生理解想象與幻想的區(qū)別?茖W合理的想象很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沒有“異想”哪有“天開”,沒有科學合理的想象,社會就不會前進……
第五環(huán)節(jié):延伸寫作
作業(yè)布置:以“……遠景圖”為題寫一篇短文,展望一項技術今后的發(fā)展趨勢。在課外進行交流,互相點評,提出不足。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環(huán)節(jié)以寫作為手段,進行課外遷移,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竹影》是初中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本文是篇涉及到繪畫藝術的自讀課文,文中敘述是我和幾個小伙伴在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借著月光畫竹影,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也可了解在豐子愷眼里“兒童是天下最真的人”是塵世中最真實、純然的生靈,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ǘ┱f教材的特點
其一,文中涉及到游戲的話題,有利于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
其二,文章涉及到的繪畫藝術能落實語文審美教育的功能。
根據(jù)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因而本文的切入點在品析喜愛本文的基礎上,將其化為自身的情感體驗。
。ㄈ┱f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從中國水墨畫與西洋畫對比中找尋中國藝術文化的些許特質。
確立“情感和態(tài)度”目標: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確立教學重難點
1.品味本文充滿童趣的生動描寫(重點)。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活動中的藝術的美(重點)。
3.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升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點的些許認識。(難點)。
(四)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討論—欣賞—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注重文本閱讀,個性閱讀”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和感悟,鼓勵他們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2.說學法:
整體閱讀、個體閱讀。
三說教學過程
用兒歌《影子》導入,學生齊讀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影子的文章——《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二)走近作者,走進課文(展示你的搜集成果):你能介紹一下“豐子愷”嗎?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xiāng)人。名仁,又名嬰行。他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漫畫家、文學家、美術家和音樂教育家。他的漫畫風格獨特,富有創(chuàng)意,內涵深刻,耐人尋味。他的散文在文學史上也有很大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甘美的回憶》《率真集》等。
豐子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xiàn)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子愷漫畫
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可見,兒童是他漫畫里最重要的角色。在豐子愷心里,兒童自由純潔、充滿想象力,遠勝過險惡虛偽,沒有活力的成人,希望用畫筆喚回人們的童心。可見豐子愷在繪畫、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頗豐,而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思考分不開的。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思考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進《竹影》,走近豐子愷。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展示你的自學成果):
1.自由誦讀課文,自主學習,積累生字詞(新課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初讀課文,合作學習熟悉文本,設置問題。理解與本文中心、寫作特點緊密相關的問題,討論釋疑。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后w現(xiàn)問題教學法』
初讀:
1.你認為哪些字容易讀錯?請?zhí)崾疽幌隆?/p>
這些字詞你都會讀會寫嗎?
愜意qiè參差不齊cēncī撇piě蘸zhàn口頭禪chán乘涼chénɡ千乘之國(shènɡ)
(古代指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為一乘)參加(cān)人參(shēn)
2.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看——畫——評——聽——悟
(3)你怎樣看待游戲與藝術的關系?
。赖淖藨B(tài))
。ɑ畹纳駳猓
游戲創(chuàng)新“美”藝術
其實,藝術并非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4)如何理解文中語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
(細看以下圖片,而后作答)
豐了愷——腳踏車、取蘋果吳昌碩——《墨竹圖》管道升——《煙雨業(yè)竹圖》羅中立——《父親》
趙子昂——《浴馬圖卷》
“照相”是對事物真實的反應,
“符號”是抽象地指稱事物。
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
西洋畫則重寫實,重形似。
思考: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游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野花編花環(huán)……想一想,你是否也在進行著一種藝術上的創(chuàng)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fā)現(xiàn)呢?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地位:
我的信念是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本單元以人生為主題,主要是謳歌理想,闡述信念,論說人生修養(yǎng),并能貼近生活,容易聯(lián)系自己的人生體驗,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本單元還要練習朗讀,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瑪麗·居里,這是作者在晚年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和信念的抒寫。從作者的工作、生活、事業(yè)、名利、人際關系、業(yè)余愛好及科學趣味中可以讀出崇高,可以領悟偉大的成就、杰出的貢獻是從何處而來。
2﹑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及富有哲理性句子”,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倨肺段恼轮姓Z言的優(yōu)美性。
②學習課文中樸實的語言及表達語言的生動性。
、圻M一步了解居里夫人及她取得的成就。
3﹑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而確定的.至于教學難點則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的,是學生經過復習還存有疑問和理解還比較困難的地方.根據(jù)這些我確定本篇文章的:
、俳虒W重點: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散文的語言美.
②教學難點:理解富有哲理性句子.
二﹑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褰谭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本節(jié)課突出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如聽說讀的訓練滲透于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最能突出說的訓練集中體現(xiàn)在學生自由發(fā)言、自主探究的環(huán)節(jié)中。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學生自主找資料實踐,了解課文.
3討論法—幾個同學組成一組討論本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4點撥法—通過老師提問時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我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要調動同學們的課堂積極性,使同學們積極動腦學會語言的表達技巧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因此,我多采用小組討論和點撥等方法.
、娼虒W手段
為了使我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達到使同學們能夠更加體會文章中語言的優(yōu)美性,所以我決定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缯f學法
《師說》中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因此,加強學法的`指導尤為重要.
1﹑我采用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思維的到拓展,更加理解文章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提倡“筆記式”學習方法,讓學生把文章中優(yōu)美的句子都記錄下來.
三﹑說教學過程(說教序)
1﹑導入新課
采用提問的方法問同學們知道不知道鐳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想了解居里夫人嗎?再講一下居里夫人的成就,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之后與大家打開書共同學習課文。
2﹑檢查預習
3﹑朗讀課文找?guī)讉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4﹑討論研究:
①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這一問題意在通過占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堅韌不拔,充滿自信,淡薄名利,獻身科學的精神。
、谛〗M討論:假如你是瑪麗·居里,發(fā)現(xiàn)鐳元素后,你會怎樣做?你又怎樣看待居里夫人放棄了“申請專利”呢?希望同學們實話實說!
5、說板書(略)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王幾何》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馬及時回憶了兒童時代王幾何老師的一堂幾何課的難忘經歷,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位學業(yè)水平高、業(yè)務能力強的教師形象。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在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所談到的老師,對兒童都起到了終生的影響作用,他們不但學識淵博、為人正直,而且愛憎分明,對真善美執(zhí)著地追求。根據(jù)教材的編寫意圖,為體現(xiàn)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1.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王老師的敬佩之情。2.熟讀課文,感知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學習重點確定為:字詞的掌握;文章感情的體會。難點為:學習刻畫人物的寫法。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jù)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王幾何》作者用兒童純真的心理回憶王老師的一堂生動有趣的幾何課,有強烈的親和力。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王幾何老師的'教學魅力。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xù)性地發(fā)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xiàn)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xiàn)。
三、說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這里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關鍵是教師必須要進行情境誘導,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而主動學習,實現(xiàn)目標。因為相類人物能喚起學生無限豐富的聯(lián)想。這里讓七年級的新生回憶他們剛離別不久的小學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跡,學生們絕對有興致侃侃而談,話語當中也會飽含記憶猶新的深情。此時此刻,再順勢而發(fā),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2、朗讀感知
①學生默讀(感受課文流露的真情,同時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并給生字注音)
②學生生個別朗讀課文(朗讀前提醒學生注意用兒童的口吻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
3、檢查本課的一些生字詞,教師強調了重點和考點。
4、概括課文的大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題,王幾何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請學生用一個或兩個形容詞來概括(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概括的時候可能會找到一些事,也可能找到一些細節(jié)描寫。為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的需要,所以教師又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課文幾次寫了同學們的笑?
(2)他們?yōu)槭裁葱Γ?/p>
(3)“我們”在課堂上的收獲是什么?通過這三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6、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塑造王老師的細節(jié)描寫。這也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盡量地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找到一些細節(jié)描寫,從而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在展示過程中,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從人物描寫的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動作、神態(tài)、語言外貌等,不但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述的能力,而且使學生扎實地學習了寫人的方法。
最后讓學生說說:“你認為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正確的理解師愛。老師博大的愛,不僅僅表現(xiàn)在幽默,也表現(xiàn)在嚴厲。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本文是第八單元外國傳奇故事中的一篇,選自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稖匪鱽啔v險記》取材于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前的社會生活,作品通過兒童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的現(xiàn)實,揭示了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南方社會閉塞、沉悶、死板的生活,對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虛偽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貪婪愚蠢等,都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鞭撻。作者借湯姆之口說出:“寧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當一世美國總統(tǒng)。”反映了他對平庸守舊的社會生活的極度厭惡,和對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作品語言幽默、詼諧,富有特色。課文是這部小說的節(jié)選,它從湯姆生活的小事寫起,寫了湯姆運用許多策略,通過以退為進的手法,讓一個又一個孩子心甘情愿替他刷墻,而自己同時變成一個闊佬。
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生性比較活潑好奇,對這樣一篇有趣的小說他們肯定會喜歡,對湯姆的機靈狡猾他們定然有許多話要說,文中有許多語句會吸引學生,也會引發(fā)他們的渴望和興趣。但是小說的閱讀不能只停留在故事層面上,所以需要引導他們注意人物的性格和語言,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行動、語言歸納出湯姆的性格特征。
說目標:
1、品讀文中描寫湯姆的語句,了解人物形象。
2、體會馬克吐溫幽默詼諧的語言特點。
重點與難點:
1.重點:借助圈劃關鍵詞句,理清故事發(fā)展的情節(jié)脈絡;通過品讀,在情趣濃郁的生活細節(jié)、輕松幽默的筆調中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2.難點:理解文尾語句的含義,正確評價美國鄉(xiāng)村小頑童——“湯姆”。
說過程:
。ㄒ唬⿲胄抡n,激發(fā)興趣2
湯姆索亞是一個聰明但調皮的'男孩。他父母雙亡,住在嚴厲但也十分疼他的波莉姨媽家里。他淘氣搗亂,精于逃學之道,但犯錯誤后的羞恥和悔恨常常使他懊惱不已,這常常讓他的姨媽很是頭疼,這不,為了懲罰他犯的錯誤,波利姨媽讓他周六在家干活呢,看看,他又在做什么了?
【設計緣由】從湯姆的人物介紹中開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湯姆這個人充滿好奇,然后渴望從書中去了解更多湯姆這個人物。
。ǘ⿲W習新課,走近湯姆
1、默讀課文,概述內容。3分鐘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簡要概述小說情節(jié)。
預設:“湯姆”以他的聰明,設計讓其他孩子幫助刷墻,贏得許多小禮品,并從中悟出一個小道理。
。ɡ蠋熢趯W生概述的時候,適時提醒概述時注意:誰怎樣做某事,有什么結果)
過渡語:這一定是個有趣的故事,下面我們不妨借助文句去了解一下這個湯姆是如何讓他的小伙伴進入圈套的。
【設計緣由】通過默讀,讓學生了解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為下文分析人物做鋪墊。
2、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圈劃關鍵詞句,理清課文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
教師語:從文中看第一個進入圈套的是本,23節(jié)中湯姆把本稱為什么?——傻小子、犧牲品。看來湯姆一開始就是有計謀的,現(xiàn)在請同學們去圈劃散讀1-22節(jié),說說湯姆是如何讓本一步一步變成為他刷墻的傻小子的?
預設:
1)“難道一個小孩子每天都能得到刷墻的機會嗎?”:刷墻是種難得的體驗
——這讓本停止咬蘋果,十分驚訝。
2)“姿勢優(yōu)雅”“退后觀察”“瞧瞧效果”:干活是一種藝術
——讓本產生興趣并且入迷“讓我刷一會兒吧”
3)“特別看重”“不能馬虎”“兩千個孩子里面,也找不出一個”:姨媽講究,刷墻難刷
——激發(fā)本一定要干的爭強好勝心理。
4)“犯難”“萬一有閃失”:干活機會很難得
——本愿意用蘋果來交換
教師語:湯姆以退為進,欲擒故縱,并且夸大其詞,激發(fā)斗志,終于讓本心甘情愿地替他刷墻。第4節(jié)中,湯姆有句話:“原來是你,本!怪我沒留神!”湯姆真的沒有看到本嗎?
預設:
湯姆早就看到了本,文中說“湯姆見到蘋果饞涎欲滴”,體現(xiàn)了湯姆善于表演的特點。
——請同學朗讀這句,教師點評
教師語:文中還有哪里可以體現(xiàn)湯姆善于表演?
如第1節(jié)、第9節(jié)、第14節(jié)等,“倏地轉身”“滿不在乎”“姿勢優(yōu)雅來回揮舞刷子”“臉上顯得很不情愿”等。
教師語:湯姆心里就是要讓本替他干活,可是卻故意猶豫再三,文中有許多的破折號,請同學們分別去讀讀,它對描寫人物起到什么幫助呢?
學生交流
預設:14節(jié)破折號表示停頓;17、18節(jié)節(jié)破折號表示聲音延長;
——分別請同學朗讀這幾處語句,并作指導點評。
【設計緣由】這是本文最大一個環(huán)節(jié),他考驗學生閱讀小說、品讀人物的能力,同時老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人物的幾個特點,為鑒賞人物鑒定基礎。除了人物的語言特點和性格特點,還要引導學生學習破折號的作用。
(2)、理解“闊佬”的意思和文中的道理。
過渡語:湯姆用這種方法得到了蘋果和悠閑,可是文中說湯姆變成了地地道道的闊佬,這是為什么?
預設:
湯姆不斷盤算著讓更多孩子進入他的圈套,不僅替他刷墻,還送了他很多玩具——(略)(請同學讀湯姆擁有的東西)
過渡語:對于湯姆說,刷墻本來是一件苦差,但是他卻可以把它變成一件美差。通過刷墻權的轉讓,他從一個一貧如洗的苦孩子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闊佬。不僅如此,湯姆還得到了什么?
預設:
湯姆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規(guī)律:要讓大人或小孩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事的機會難以獲得即可?释,是一種追求,能引發(fā)一種興趣;有渴望,有追求,有興趣,人就有動力。
。3)、總結人物特點
教師語:湯姆就是利用這種心理,過了一段舒心愜意的美好時光,讓一個又一個孩子心甘情愿地來刷墻,讓他們把工作當做消遣。這個湯姆!看看課題都說他是了不起的粉刷工,你認為這“了不起”是什么涵義呢?
——聰明、機靈、狡黠、頑皮
3、朗讀語段,感受人物
過渡語:
課文通過人物的對話和語言的停頓表現(xiàn)了湯姆的機智聰明、頑皮狡黠。湯姆常常欲言又止,有意將話語作適度停頓。正是這種語言表達方式牢牢地抓住了本的心,讓本心甘情愿地去刷墻。下面請幾位同學來把當時那個場面用朗讀來
重放一遍。
分角色朗讀課文1——22節(jié),加23節(jié)書上141頁內容,感受湯姆的了不起3
教師點評
【設計緣由】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感受體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角色朗讀進一步突出湯姆了不起的形象,而倒數(shù)第二段的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想火花。
4、了解作者與作品3
過渡語:一百多年來,湯姆這個鄉(xiāng)村小頑童的形象已贏得世界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讀者的喜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作品及其偉大的作者。
【設計緣由】還是以湯姆的故事小結,首尾呼應,同時也鼓勵同學們多閱讀,走進《湯姆索亞歷險記》,走近馬克吐溫。
。1)、引導學生閱讀前言部分,進而了解作者和作品: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是十九世紀后期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優(yōu)秀代表,杰出的幽默諷刺大師。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代表作:短篇小說《竟選州長》《王子與貧兒》長篇小說《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
本文選自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取材于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前的社會生活,作品通過兒童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的現(xiàn)實,揭示了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南方社會閉塞、沉悶、死板的生活,對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虛偽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貪婪愚蠢等,都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鞭撻。作者借湯姆之口說出:“寧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當一世美國總統(tǒng)!狈从沉怂麑ζ接故嘏f的社會生活的極度厭惡,和對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馬克吐溫寫作時取材于自己兒時在故鄉(xiāng)——漢尼拔小鎮(zhèn)上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的人和事。所以令人感覺十分真實有趣,孩子們或許能在書中的人物身上找到與自己相似的地方,而大人們也能在書中拾到自己童年時的味道。
。2)、鼓勵學生去閱讀小說
過渡語:湯姆的生活其實有煩惱,不被姨媽理解、無端受懲罰、學校里死氣沉沉的學習、和貝奇鬧別扭、沒有更好的游戲點子等等。但這些煩惱都會被他隨之而來的奇思妙想化解。他的煩惱是短暫的、瞬息即逝的,他的生活永遠充滿浪漫快樂的色彩。相信同學們會在更多的故事里面看到湯姆的精彩表現(xiàn)。
【設計緣由】這是一部小說的節(jié)選,讓學生了解作者和小說概要,知道湯姆的由來,并且激發(fā)學生去閱讀其他故事。
。ㄈ┎贾米鳂I(yè)3
1、抄寫詞語并造句:
饞涎欲滴 滿不在乎小心在意 津津有味 筋疲力盡 一貧如洗
2、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其他故事。
【設計緣由】第一個基礎作業(yè),積累詞語;第二個作業(yè)是拓展延伸,通過完整的閱讀,品味湯姆雖不完美但真實、淳樸可愛的天性之美。
。ㄋ模┌鍟A設
了不起的粉刷工
馬克﹒吐溫
本:湯姆:設計圈套——變成闊佬——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驚訝—入迷
—爭勝—干活
了不起:聰明機智狡黠頑皮
【設計緣由】板書中把湯姆的表現(xiàn)寫出來,很好地展現(xiàn)了湯姆的人物形象,與了不起的涵義相對應,給學生很直觀的感受。
說亮點:
學習新課中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是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本文亮點之一,希望通過朗讀交流,能激起學生的思想火花;第二個亮點是角色朗讀,感受馬克吐溫幽默詼諧的語言。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登上地球之巔》,它是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五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位置及課文的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偉大的悲劇》、《荒島余生》、《登上地球之巔》、《短文兩篇》等五篇展現(xiàn)人類探險活動的文章。這些文章都展現(xiàn)了人類對探險的執(zhí)著和渴望,任何的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止人類邁向新領域的腳步!兜巧系厍蛑畮p》描述的是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從珠峰北坡攀緣而上,踏過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難,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在了地球之巔的事跡。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讓每個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使這些怕苦怕累的中學生為之觸動。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功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2.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①了解這次登峰的概況和意義
能力目標: ②體會數(shù)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文中登峰的艱難
③體會文中人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往直前,團結協(xié)作,敢于獻身的精神
、軇⑦B滿這一人物的分析(沒有登上文章卻重點寫)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⑤學習年輕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
這五個方面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根據(jù)本單元的目標、學習的重點及初一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③是重點,④是難點。
3.說學情
初一的學生感性思維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豐富。但對于篇幅過長的文章,馬上抓住文章主要內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予以方法的指導。
二.說教法
根據(jù)大語文觀的要求,要求將語文課堂與生活、寫作聯(lián)系起來,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的能力。再聯(lián)系本文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熱情參與,團結協(xié)作解決問題,并且適當插入寫作練習。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融入于課文之中,體驗登峰的艱難。
2.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帶著感情的朗讀,理解登山隊員的艱辛。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學法指導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古人也曾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學法正是實現(xiàn)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達到不教”的目標的方法。
本節(jié)課讓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共同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并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節(jié)
2.朗讀法: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指導學生重點難點的突破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由導入新課,學習新課和作業(yè)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大約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
(一)導入(2分鐘左右)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鑼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本文的導入設計是播放珠峰及登山者的圖片,并配以高亢的歌曲《珠穆朗瑪》,讓學生的思緒進入神秘的珠穆朗瑪峰的氛圍中,直切主題,干脆利落的效果。(時間較長,故未上課時便可播放)
(二)說課文學習
。ㄔO想)我設計了四大版塊,分別是“攀登紀念館”、“小小解說員”、“劉爺爺我想對你說……”和“走進登峰迷失案”。
1.關于本文的背景資料,我設置了“攀登紀念館”版快(解決目標一)(3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此版快,讓學生在對珠穆朗瑪峰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理性認識并了解1960年5月的這次登峰運動。
。▋热荩僦榉逯R簡介(學生先談,教師最后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
、谂实侵榉宓臍v史背景介紹
2.關于文章的情節(jié)結構,我設置了“小小解說員”版塊(解決目標二)15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這個版塊,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數(shù)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攀登的艱難。
。▋热荩僬页鑫闹畜w現(xiàn)艱難的句子并談談你的感受(快速閱讀課文并用
“勾畫圈點法”,找出關鍵的句子)從以下方面向學生講明:
突擊隊員們沿著第三次行軍偵察的路線,冒著零下30多度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巖壁上登攀,他們穿著特制的高山靴也難踩穩(wěn)。
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
他們背上的氧氣筒的氣壓表顯示,氧氣的容量已經不多。
而用在攀登最后三米巖壁的時間,卻長達三個小時。
……
……
。▽W生找到這些句子,談了自己的感受后,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攀登的艱難,特別注意這些句子中的數(shù)字的作用)
②既然如此艱難,是什么支持他們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繼續(xù)向上攀登?
。椴还钾撟鎳腿嗣竦闹赝,為追逐心中的夢想,堅毅不屈的品質以及那個時代特殊的烙印,不能讓外國人瞧不起我們中國)
③觀看當時拍攝的記錄片(更直觀,加深了對攀登過程的了解以及對他們艱難的體會)
3.關于文章的人物形象,設置了“劉爺爺,我想對你說……”版塊(解決目標三、四)(20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此版塊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特點),體驗情感(評價人物形象,學習他們的精神)。
(過渡)(課件圖片:登峰四人的照片,只有劉連滿的照片是現(xiàn)在的生活照)同學們一定在納悶為什么只有它的照片是現(xiàn)在的生活照?(因為他沒有登上頂峰,所以當時的報紙沒有刊登他的照片)
。▋热荩
、賱⑦B滿為什么沒有登上頂峰,是他自己放棄了嗎?
(不是。劉連滿是為了不拖累這個集體,讓其他人能完成任務,而主動放棄了登上頂峰的機會,而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缺憾。)
、趧⑦B滿的哪些行為感動了你?你有什么話想對作品中的人物或大家訴說?
這時,劉連滿突然想起自己在哈爾濱當消防隊員期間,采用人梯的辦法成功的翻過高墻的經歷。他毅然蹲到巖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
——為了團隊,為了能完成任務,他毅然成了別人的人梯,顯示出他有著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
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zhàn)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里還保存的氧氣,他又掙扎著坐了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zhàn)友們留下了一封短信……
——在有機會活著,渴望活著的時候,他卻毅然將活著的機會留給了戰(zhàn)友,也顯現(xiàn)出他人格的魅力。
……
……
4.關于拓展延伸,我設置了“走進登峰迷失案”版塊
(設想)讓學生走進其他的登峰運動員,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領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热荩├蠋熤v述英國人馬洛里從北坡登峰并最終消失在神秘的珠峰的事情,并觀看后來發(fā)現(xiàn)的馬洛里的骸骨的圖片,學生說說你的感受,談談馬洛里這么做是否值得?
(三)說練習
1.查找有關最近攀登珠峰的資料,并在全班內交流
2.小作文
學習了《登山地球之巔》你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感慨,請以《人生的價值》等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做人、作文,都需要關注細節(jié)。
“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jié)構成,而細節(jié)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殊不知這不起眼的細節(jié),看在眼里便是風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揣在懷里便是陽光?床坏郊毠(jié),或者不把細節(jié)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tài)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而考慮到細節(jié)、注重細節(jié)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jié)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關注細節(jié)不僅有利于學生作文,更有利于學生人品的形成。
2、學會細節(jié)描寫,是寫作專題的重點,也是中、高考語文大綱的要求。
文學作品沒有細節(jié),就不能再現(xiàn)人物的細部活動,難以突出人物的獨特屬性。一個個傳神的細節(jié),猶如人體身上的細胞,沒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細節(jié),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二、學情分析
關注熟悉的.地方的風景,學習描寫細節(jié)的方法
教學生關注細節(jié),應從他們身邊的事入手,這樣他們才會覺得有東西可寫,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也才有真情實感,才能真正的打動人心。但是,學生如何還不知寫,這時方法的引導很重要,應教會他們正確的寫作方法,這樣學生作文之時才不會有畏難情緒,并且在訓練之后才有信心寫好文章。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細心觀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
2.理解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3.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在理解細節(jié)描寫的前提下有目的的使用細節(jié)描寫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文段的賞析,培養(yǎng)學生對細節(jié)描寫的認識和追求;
2、通過寫作練習,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基本方法。
三、教法分析
1、情境渲染法
2 、視圖直觀法
3、討論交流法
四、教學過程
1、場景導入,引出話題
2、準確釋義,出謀劃策
3、巧用修辭,畫出神韻
4、運用聯(lián)想,豐富內涵
5、細化動作,再現(xiàn)過程
6、歸納方法,反饋訓練
五、板書設計
一枚錢幣落在地板上
一、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
二、怎樣寫好細節(jié)描寫
1、運用修辭,畫其神韻
2、 運用聯(lián)想,豐富內涵
3、 細化動作,再現(xiàn)過程
三、品味欣賞
六、教學反思
我覺得語文課中有生活態(tài)度的滲透,應教會孩子們關注細節(jié) ,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可以克服孩子們對作文的畏難情緒,作文方法的傳授很重要。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春》說課稿03-14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03-14
語文七年級散步說課稿03-10
七年級語文《散步》說課稿01-10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09-21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11-25
《散步》七年級語文說課稿03-12
七年級語文寓言說課稿03-13
七年級語文《竹影》說課稿03-14
七年級語文《人生寓言》說課稿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