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必備】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八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登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云霧的形態(tài)、顏色的描寫,贊美了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抒發(fā)了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縱觀全文的內(nèi)容,可按"古人的贊美→特點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為六大段。其中寫第二大段是重點,不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寫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體現(xiàn)了本單元教材的教學重點:過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應當作為本課文的教學重點。
仔細品讀全文,我們還能領會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言簡意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議論的辦法,增強了贊美的感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氣呵成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氣勢,采用比喻、對比、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云霧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領會文章的語言美、感受廬山云霧的景色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二、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會背誦第4自然段,完成作業(yè)本的第3、4、5、6題。
三、本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會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zhuǎn)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過渡句,并體會其作用。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fā)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五、教學難點
對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的感受。
六、教學思路設計淺析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diào)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體現(xiàn)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fā)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yōu)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于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廬山云霧的美景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xiàn),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huán)節(jié):
、僖詫W生的說話訓練導入課文,教師又施以啟發(fā)性的小結(jié)、提問,誘發(fā)學生學習課文,想欣賞廬山云霧的好奇心。
、诮處煹呐錁繁砬槔首x,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入觀察廬山云霧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催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
、弁队捌募皶r展示。再現(xiàn)課文情境,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霧繚繞的廬山之中,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得以進一步的升華。
、芤远喾N形式的讀,讓學生盡情抒發(fā)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
⑤教師以充滿感情的課堂環(huán)節(jié)銜接語,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蕩漾。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jù)本教材的內(nèi)容及其結(jié)構(gòu)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huán)節(jié):
、俨捎弥笇ёx第3小節(jié)——師生共讀第4小節(jié)——獨立自學第5小節(jié)的遷移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寫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體會;四朗讀"的閱讀方法。
、谝宰x范句→補充完整語句→獨立說句的層次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造句能力,使學生在有?煞轮校瑢W會舉一反三。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與小結(jié),讓學生明確并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結(jié)合
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著。讀是理解的吸收,寫是理解的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見縫插針",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后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斷練習,實現(xiàn)讀寫的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多種手段讓學生欣賞廬山云霧,感受廬山云霧的美之后,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極想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一番。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推出《家鄉(xiāng)的晨霧》的寫作訓練,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世紀之聲,也已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進行說話及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诎匆笳、劃出描寫云霧的詞句并進行賞析,是典型的語言文字訓練形式。
、勰7吕,發(fā)揮想象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學生對文中關(guān)聯(lián)詞的理解,并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一目的。
④"默讀→有感情地讀→表演讀的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個人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的多種形式的替換變化,則能有效地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對課文語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1。師出示詩句:"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峰"問:這是古人用來描述什么景物的?
。ǜ鶕(jù)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廬山云霧)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請運用以上的詞語圍繞廬山云霧,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
3。師小結(jié)。
同學們,廬山云霧是充滿神秘的,廬山云霧是令人心醉的,F(xiàn)在,老師就帶大家去觀察這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好嗎?
(二)細讀課文,品味精美
1。師配樂表情朗讀課文第二大段,要求學生認真聽、潛心感受云霧的美,邊欣賞,還要邊想想:我們分別在哪幾個地方觀賞云霧?
2。議:剛才,我們欣賞了廬山哪幾個地方的云霧,請完成下列填空題。(回答)
我們觀賞了在()看到的濃霧,在()看到的霧氣和在()等處看到的云海。(先在書上用"____"劃出,再回答。)
(引:這些地方的云霧各有什么特點?現(xiàn)在,我們再回過去細細地欣賞欣賞。)
3。默默地欣賞課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地方的云霧有什么特點?(用"____"在文中劃出一個能概括其特點的詞。)
4。理解"瞬息萬變",哪些詞與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學生圍繞"瞬息萬變"提問。
6。師小結(jié)學生的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思考:①哪些詞句體現(xiàn)了廬山云霧的這一特點?(用"~~~~"在文中劃出有關(guān)的詞句)②你認為哪些詞句用得好?為什么?
7。討論以上問題中的第1個問題。
8。討論第2個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語句:
游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云轉(zhuǎn)眼間變成彌漫窗外的濃霧。
9。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體會"剛剛……轉(zhuǎn)眼間"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10。用"剛剛……轉(zhuǎn)眼間"進行說話訓練。
A。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轉(zhuǎn)眼間就()。
B;馃频淖兓婵欤瑒倓偪瓷先ィǎ,轉(zhuǎn)眼間()。
C。自己說一句話,用上"剛剛……轉(zhuǎn)眼間"。
11。出示語句
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議:將以上的話改成下列這一段話,好嗎?為什么?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導并練習有表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指名朗讀——指導——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13。師小結(jié):"瞬息萬變"的濃霧真的是好美呀,讀了作者的解說,我們真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才我們經(jīng)過了哪幾個步驟才領略到這一番美景的?
14。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jié)學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霧特點的詞。
二劃:劃出能體現(xiàn)云霧這一特點的詞句。
三品:品味用詞用句的準確、生動。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
15。生自學第4小節(jié)。
16。匯報交流。在生匯報的同時,適時地出示投影片,領會"時而……時而……"的用法。
①小貓釣魚真不專心,時而____,時而____。
、谟陻鄶嗬m(xù)續(xù)地下了兩天了,時而____,時而____,時而____,真令人擔心會不會發(fā)洪水。
17。指導背誦。
這段話共有____句話,第一句話先講廬山云霧對山鎮(zhèn)牯嶺特別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與它____。第二句講廬山云霧時而____,時而____。第三句講山鎮(zhèn)牯嶺一半____,一半____。
18。試背。
19。師小結(jié):猶如仙境一般的山鎮(zhèn)牯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因為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這就是云海的兩幅照片,想去體會體會它的美嗎?
20。生按學習第3小節(jié)方法,自學第5小節(jié)。
21。集體交流匯報。出示檢測題:
A。云海的特點是()。
B。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和()兩種情況下的云海。
C。找出與以下結(jié)構(gòu)相類似的詞:
波濤起伏()青峰秀嶺()
2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三)總結(jié)全文,找出過渡
1。師根據(jù)板書,小結(jié)學習內(nèi)容。
廬山云霧是美的,但是作者的敘述更是天衣無縫,連貫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詞句連接起課文的內(nèi)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3。師小結(jié),并要求學生進行仿寫:《家鄉(xiāng)的晨霧》。要求寫出晨霧的特點。
(四)作業(yè)。
1。片斷練習:《家鄉(xiāng)的晨霧》。
2。補做完作業(yè)本上的第3、4、5、6題。
附板書設計
廬山云霧
登山路上濃霧瞬息萬變:剛剛……轉(zhuǎn)眼間……
霧來時……霧云時……
霧濃時……霧稀時……
山鎮(zhèn)牯嶺霧氣朝夕相處,時而……時而……
一半……一半……
大天池等地云海壯觀絢麗云海茫茫,波濤起伏
云絮翻飛,色彩斑斕
本課時采用這種對應式的板書:
一、便于體現(xiàn)出廬山云霧的特點;
二、便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記憶;
三、體現(xiàn)了文章的重點,使板書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第一部分第4課《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是一首詩歌,共四句話。第一、二句采用數(shù)數(shù)歌的形式,講改革開放以來農(nóng)村面貌的可喜變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寬敞,房前屋后還有花草樹木。三、四兩句一問一答,指出小學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學生的自豪感。課文內(nèi)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其中疊詞和數(shù)字的運用,使詩句富有節(jié)奏感,整首詩歌押ang韻,富有韻律,讀起來瑯瑯上口。
鑒于對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橫撇”、“彎鉤”兩個筆畫和“廣字頭”、“穴字頭”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農(nóng)村的新變化。
其中第1、2個目標是本課的重點。第3個目標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設計理念:
在這堂課中,我想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培養(yǎng)語言這一教學理念。語感訓練是語文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新課標中,把“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語感”、“形成良好的語感”等納入了“語文素養(yǎng)”的范疇,并且有計劃地分解、落實到各個階段中。語文是母語課程,重在實踐與運用,這就要求學生對語言有一種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能根據(jù)漢語言的特點,準確把握語言的形象、意蘊、情趣,這樣才能達成“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一總體目標。培養(yǎng)和發(fā)展語感,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就是閱讀實踐,讓學生在大量的有效的閱讀實踐中,感觸、感受語言材料,準確地理解和體味語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三、說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教學理念,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將通過“啟讀引趣——初讀入境——品讀感悟——熟讀積累——借讀促寫”這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領悟與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一環(huán)節(jié):啟讀引趣
第一步:讓學生看關(guān)于駱駝風景的短片
第二步:讓學生自由說說你看到的家鄉(xiāng)是個什么樣
第三步:適時引導學生走入課文。我這樣過渡: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分享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小詩,讓我們?nèi)タ纯丛娭械男∨笥训募亦l(xiāng)有什么新變化,好不好?出示課題。
第四步:讀課題。指導讀準字音“哪、座、房”,以及輕聲詞“漂亮”
【說課設計意圖】對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旨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自我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來源而不是單純的任務。這樣有助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借助生活經(jīng)驗來理解、領悟課文內(nèi)容。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入境
第一步: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1、圈出生字、讀準字音、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讀完以后想一想,你從課文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第二步:請學生把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詞語,句子讀給大家聽,請小朋友來評一評。相機指導讀準拼音。其中三拼音節(jié):9個,輕聲音節(jié):4個。
第三步:生字檢查。步驟一,開火車讀帶拼音的詞語。步驟二,以小組擂臺的方式讀去拼音的詞語。步驟三,課件出示“我為家鄉(xiāng)添美麗”的游戲,檢查生字的讀音,讀正確的可以為家鄉(xiāng)加上一處美麗的風景。步驟四,交流記住這些生字的方法,并用比較法等方法記住新認識的偏旁。
第四步:請學生說說剛才你在讀課文時候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實際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發(fā)現(xiàn),讓學生相互描述、補充,從而進入文章的情景中。
【說課設計意圖】初讀重在感知,重在入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想把閱讀體驗的機會留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在“自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自主地進入語言情境,獲得初步的體驗和感受。從而達成第一個教學目標,為達成第二個教學目標做好鋪墊。
第三環(huán)節(jié):品讀感悟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打算分“細讀自悟”和“品讀體情”兩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個層次:細讀自悟。語文新課標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還應考察學生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由此可見,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探究也是“讀”要達成的目標之一。因此,這一層次我打算主要解決學生對語言是否能夠準確理解的問題,提高學生對詞語的準確理解和體悟能力。
第一步:請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小詩中的房子都有什么特點?
第二步:請學生自由交流。預設學生會找到以下兩處:
A處:青青的瓦,白白的墻,寬寬的門,大大的窗。
此處先請學生自己說說對瓦、墻、門、窗的理解,我趁機演示課件讓詞組青青的瓦、白白的'墻、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與事物相聯(lián)系,幫助學生認識事物。再換詞讀詩句,請學生通過讀來體味,青的和青青的,白的和白白的等的區(qū)別通過比較初步體會疊詞的用法。(如果不重疊,你讀了有什么感覺?)。最后指導朗讀,我這樣引導:這么美麗寬敞的房子,誰能用朗讀來夸夸他?指導顏色的詞讀得美,形狀的詞讀得大、讀得寬。
B處:房前花果香,屋后樹成行。
此處我先請學生在插圖上指出房前、屋后的位置。再請學生說說房子周圍的環(huán)境美嗎?美在哪里?,學生可以課文里的話說,也可以將課文里的話化成自己的語言說,我趁機用課件將花果香、樹成行圖詞對應連線。接著請學生想象一年四季這“房前、屋后”會有什么美麗的變化。最后師生結(jié)合想象進行朗讀。
第三步:請學生理解在小朋友的眼中是哪座房子最漂亮呢?我這樣引導:那么你覺得在小朋友的眼里哪座房子最漂亮呢?能說說為什么嗎?
第四步:指導朗讀第三四句。通過指名分別讀三四句,引導學生比較、評價、領悟問句和答句的讀法。
第二個層次:品讀體情。語言本身的情趣和美感,需要“品讀”才能準確體味和把握。因此,在這個層次,我打算進一步讓學生在讀中體味,在讀中欣賞,在讀中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第一步:播放《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情境演示,讓學生親自感受一下,新農(nóng)村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第二步:我提出問題:看了畫面,你最想說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和體驗。
第三步:我引導:是啊,新農(nóng)村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它變得這么的美麗,這么的具有生命力,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這首小詩吧,表達我們對它的贊美之情。學生聲情并茂地讀課文。
第四步:我進一步啟發(fā):你覺得那些話寫得特別美?誰用你的表情,你的動作來告訴我們?讓學生運用體態(tài)語言表達情感,閱讀與表演結(jié)合,生動地表現(xiàn)語言的情趣和美感。
【說課設計意圖】相信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一定能扎實有效地完成第2。3兩個教學目標。
第四環(huán)節(jié):熟讀積累
第一步:用填空的方式,請學生根據(jù)課件的提示試著背背課文
第二步:在學生能夠背下來之后,可以請學生伴著歌曲《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旋律,把自己當作是寫這首小詩的小朋友,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這一段。
【說課設計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guī)律,把語言的習得和積累落實在了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努力為學生語感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達成第二個教學目標。
第五環(huán)節(jié):借讀促寫
第一步:轉(zhuǎn)換學生的思維,從讀過渡到寫。我這樣引導:我們已經(jīng)會讀而且讀懂了這首小詩,要是會寫小詩里面的字就更好了,那就是既能吟又能寫的小小文學家了,你們想試試寫這幾個字嗎?
第二步:認讀生字“了、子、門、月”請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生字?
第三步:分析字形,記住新筆畫:“橫鉤、豎鉤”,并用比較法區(qū)別“了、子”;用說筆順法記憶“門、月”。
第四步:指導書寫。先請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我范寫,接著請學生在輕柔的音樂中練寫,最后采用師評、生生互評、自評等方式展評。
【說課設計意圖】寫字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希望能讓學生在熱鬧的課堂中靜下心來認真書寫,感受到不但讀書很快樂,寫字也是一種樂趣,努力為以后的寫字打下扎實的基礎。進一步達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的情感由討厭轉(zhuǎn)為尊敬。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jīng)歷。
2、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三、教學重難點:
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四、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回顧1—3節(jié)。
說話訓練:這是一只__________的母雞,令人__________!
。ㄟ@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使學生回顧梳理問題,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在交流時抓住母雞的討厭引導學生體會,表現(xiàn)在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三個方面,從而引出下文母雞的可愛的學習。)
二、學習4-10自然段。
作者既然那么討厭母雞,后來為什么改變了對母雞的態(tài)度,請同學們讀讀4—10節(jié),用筆劃一劃。
(1)出示第九自然段,讀。
。2)學習4—8自然段。
從哪些地方看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朗讀并想象說話,進一步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
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
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里有什么感覺?
。ㄟ@里,主要圍繞第九節(jié)讓學生讀一讀、找一找從哪些地方看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根據(jù)學生回答隨機學習相應段落。讀一讀、悟一悟、議一議,體會母雞的偉大。)
三、升華主題。
1、看到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課文哪 句話表達了此時作者對母雞的感情?
出示: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對比讀,體味作者的情感。
2、感情朗讀第九自然段。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在感受母雞偉大的同時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母愛純潔、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華。)
四、拓展延伸。
1、你的媽媽平時是怎么關(guān)愛你的?
2、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3、反饋交流。
(感受身邊的母愛,懂得感恩,懂得以實際行動匯報父母的愛。寫話練習,練筆和激情,一舉兩得。)
總之, 這節(jié)課,自己覺得在時間安排上還不夠緊湊,引題部分費時較多。還有在學習4—10節(jié)的時候,在學法上有些單一,課堂靈活性還不夠,還有待今后在課堂上加強。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復習
。薄 同學們,我們之前學了哪幾個單韻母?
2、 單韻母家族還有其它三個兄弟姐妹,你們認識它們嗎?我們今天一起來和它們交個朋友好嗎?
。、 (板書)i、u、ü,它們就是我們今天的新朋友,但是它們比較害羞,都躲在圖畫中,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 我們的第一個新朋友 i 藏在哪里了?為什么你認為它藏在那里
、 i 的發(fā)音和衣服的"衣"相同
、 圖畫上,衣服的紐扣很像 i 的形狀
、 還記得四聲歌嗎?我們給 i 加上聲調(diào)來讀一讀(投影):
一聲高高平又平 ī ī ī,二聲就像爬山坡 í í í,
三聲下坡又上坡 ǐ ǐ ǐ,四聲就像下山坡 ì ì ì。
加上聲調(diào)的 i 有什么變化嗎?
──少了一點,你們想一想為什么呢?你能告訴我們其中的故事嗎?
參考:i 是有禮貌的孩子,它遇見聲調(diào)大哥哥就會摘帽行禮問好 。
⑶ 我們一起看看小 i 的家住在四線格的哪里,(范寫)小 i 有一頂小帽子,但我們先不要放小帽子,先讓小 i 的.身體住進去,住到中格后再把小帽子放在上格。
、 把小 i 送回家后,我們再看看另外兩個新朋友躲在哪里?──烏鴉的窩和鯉魚吐的泡泡
u 和 ü 長得像嗎?沒有眼睛的讀 u,我們閉上眼睛試一試,沒有眼睛只能感到世界一片烏黑,所以沒有眼睛的是 u。u 加兩眼變成 ü,因為小鯉魚有兩個小眼睛。
、 加上聲調(diào)的它們又怎么讀呢?請小老師帶度四聲歌并做動作。
⑹ 我們也把它們送回家,知道它們住在四線格的哪一格嗎?怎樣把它們寫漂亮(范寫)學生描紅,跟寫。
、 齊讀帶聲調(diào)的 i、u、ü。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抽讀卡片,復習帶聲調(diào)的單韻母;然后齊讀。
二、同學們
你們有遇到過同名同姓的人嗎?雖然他們名字相同,但是他們并不是同一個人。在漢語拼音的世界里,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有些拼音字母的讀音很相似,甚至相同,但它們是不同的字母,有不同的用途。今天,我們介紹一個漢語拼音的大家族,你們知道是哪個家族嗎?對,就是聲母,它們派了兩名代表來和我們一起上課。
。、(課件)"我叫大 y,我叫大 w,你們能在圖中找到我們嗎?
。病⒛銈兡軒臀覀冋乙幌峦舻捻嵞概笥褑?
。、齊讀y、w
三、連線練習
1、y i w ü u
。病⒔套x兒歌:大 y-y,小 i-i,大 y 小 i 在一起,組成整體認讀音節(jié) yi。
大 w-w,小 u-u,大 w 小 u 在一起,漢字注音就讀 wu
。场 還可以和誰相連呢?yu 猜一猜怎樣讀?
小ü的眼睛不見了,這是為什么呢?你能想像一下,編個故事嗎?
教讀兒歌:小 ü 見大 y,脫帽行個禮,摘掉帽子還念 ü
四、"聽指揮"游戲
分別貼出 yi、wu、yu,老師拍一下手掌讀第一聲,拍兩下讀第二聲,如此類推。小組比賽,比一比哪個反應最快,又讀得最準。
五、教寫 y、w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短文三篇》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三篇短文,富含哲理,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有思想沖擊的力量。它們告訴學生要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要學會思想,學會平等、合作和承擔責任,它有助于學生提高生命質(zhì)量。同時,三篇短文質(zhì)樸而富含哲理的語言和以小見大、比喻、對比等技巧的運用,值得學生借鑒。
二、說教法
根據(jù)新課程理論,為了維系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在課堂上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理念,我采用“三段自主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學習,構(gòu)建“高效課堂”!叭巫灾鲗W習模式”,即課前自學、課中展示、課后反思三段。這種學習模式最終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三、說學習目標和重難點預設
《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以學定教”。學生自學后,根據(jù)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jù)對課程標準的把握,我們共同討論,師生一起預設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能說出關(guān)鍵句的內(nèi)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摘抄散發(fā)思想華彩的語句,品味文章樸實富含哲理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文章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命觀,提高個人素養(yǎng)。
學生跟老師一起預設學習目標,將以往的“要我學什么”變成現(xiàn)在的“我要學什么”。
我們還確定學習重點: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學習難點:能說出文章關(guān)鍵句的內(nèi)涵。預設用1課時完成學習目標。
四、說學習過程
為完成學習目標,我引導如下:
第一段:課前自學。
學生利用課前30分鐘左右時間自學,自學內(nèi)容是教師編制發(fā)放的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方向盤。學生自學基本上能弄懂導學案中50%的問題;余下的對學,即“找學習對子”或小組成員,對余下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弄懂近70%,初步達成預設的學習目標。余下的`30%屬疑難問題,留待課上展示時師生共同解決。
魏書生說:“教育歸根結(jié)底是培養(yǎng)習慣,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zhì),品質(zhì)決定命運。”其實課前自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充分地預習,能激活學生的合作、探究欲望,為課堂展示做好準備。
第二段:高效課堂課中展示。
(這是我們課改后的教室——學生分組對坐,各組都有自己的學習領地,小黑板環(huán)繞在教室四周,以便各小組進行課中展示。高效課堂學習小組評價表,方便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及時評價,F(xiàn)在教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成為課中展示的焦點。)
課前8分鐘,我讓課代表分配好導學案中的學習任務,各小組長抽簽明確要展示的內(nèi)容,組員則抓緊時間板書。上課鈴響后,老師帶領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后,緊接著用5分鐘站立交流。站立交流一是讓展示的同學打好腹稿準備發(fā)言,二是讓其他同學討論本組答案,并看其他小組的板書,看有沒有需要補充、質(zhì)疑、對抗的內(nèi)容。這是高效課堂教學中心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集中體現(xiàn)。交流結(jié)束后,學生開始分組展示,進行學習。
本課的具體學習過程如下: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設置為整體把握。主要是看看學生預習得怎么樣。我設計問題如下:想想編者為什么以這樣的順序編排三篇短文,它們之間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
抽到簽的小組展示的答案是:“這三篇短文是遞進關(guān)系,《熱愛生命》提出問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和《信條》則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請問大家有什么疑問嗎?”
這時有其他的小組提出觀點:“我們認為是總分關(guān)系。第一篇總寫,后兩篇分寫。”
看到兩個小組都沒抓住要點,我就提醒:“我設置這道題,是想讓你們‘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它明問三篇短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暗問文章的主旨。能不能圍繞主旨來回答這道題呢?”有學生回答:《熱愛生命》提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命題,要我們享受生命賦予的快樂,讓生活過得豐盈充實,對于死亡也不會覺得煩惱!度耸且桓芩枷氲娜敳荨泛汀缎艞l》則闡述了具體做法,告訴我們?nèi)吮旧砗艽嗳,偉大之處在于能思想,人應該‘努力地好好思想’,人們在生活中,要遵守那些在幼兒園里就學過的最基本的規(guī)則,如講究衛(wèi)生、注意營養(yǎng)、要觀察生活、要與人和諧相處等等。接下來,我用課件顯示三篇短文的聯(lián)系和主旨,讓學生能整體把握文本。這是本課的重點。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設置為局部探究。三篇短文意味雋永,常讀常新,我把她們奉為我精神世界的一弘清泉,正因如此,我希望學生能和我產(chǎn)生共鳴。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請同學們深入文本,找出自己深刻領悟了的句子,結(jié)合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展示組的同學站在該組黑板前,“下面由我為大家展示,我們組選擇的句子是《熱愛生命》里的‘生之本質(zhì)在于死’,我們認為人作為個體生命的存在,一生是極短暫、極有限的,死亡是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這句話從終極歸宿來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話題!
該學生談句子內(nèi)涵沒能緊扣文本,這時,我及時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學生可以用《熱愛生命》的最后幾句話“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來闡釋怎樣珍惜生命。同時,我引用史鐵生《我與地壇》中“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這一段,引導學生弄懂這個句子的意思,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好好地幸福生活。
其他組的同學也踴躍選擇句子談體會,為本組加分。有同學選擇了《熱愛生命》中“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guān)心程度而定的”這句話,他說,當他看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看到操場上清澈的露珠和草叢中有“二蟲斗”時,他都會覺得生活無限美好。這時我點撥一句,“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周遭事物,就一定會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美好!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簡介:
《陋室銘》是一篇優(yōu)美抒情散文,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借“陋室”抒發(fā)作者的情懷,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篇,極寫陋室不陋,表達作者不慕名利、高潔傲岸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全文共有九句,寥寥81字,以構(gòu)思精巧、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流傳百世。
課文所在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陋室銘》是人教版初二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短文兩則》中的一則,第五單元為文言文單元。本單元大多數(shù)要求全部背誦,背誦的目的是使學生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一定要練好誦讀這個基本功,并養(yǎng)成自覺誦讀的習慣,課文在課堂上要達到基本成誦。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jù):
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借助工具閱讀淺顯易懂的.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歷史背景,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并背誦全文。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4、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及依據(jù):
本文篇幅簡短,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有音樂美把形式多樣的朗讀及當堂背誦定位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把理解短文的情感及寓意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這對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初二學生很有現(xiàn)實意義。
5、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學生經(jīng)過初一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jīng)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很容易感受到文章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取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主動誦讀。
2、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的情感。因此我制定的學習方法和活動有:
1)誦讀法: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2)提問法:一對一翻譯課文,利用多媒體串聯(lián)課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探究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小組討論解決重難點問題
4)練習法:仿照“銘”這種文體,寫一篇銘文。
三、說教法
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fā)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據(jù)此,依照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突出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法。
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誦讀。突出誦讀并不是一味地讀來讀去,而是要注重指導誦讀的方法,突出層次,由易到難誦讀全文,力求達到誦讀的三種境界:一是讀得準確。二是讀出節(jié)奏。三是讀出感情。
2、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學法。
力求創(chuàng)設一種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模仿創(chuàng)新,以讀促寫的教學法。
對初二學生來說,寫作還處在模仿階段,所以該課采用讀寫結(jié)合的方法,指導學生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提高其閱讀和寫作能力,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
四、教學流程
1、故事導入:以劉禹錫的故事導入新課,也就是《陋室銘》的寫作背景。
2、解題:明確題目的含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3、誦讀:學生先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再以競賽的形式找個別學生單獨朗讀,提醒學生朗讀中應注意的問,給出朗讀的節(jié)奏劃分及要求,然后全班同學按要求朗讀齊讀,最后聽朗讀錄音,比較自己朗讀中的不足之處。
4、疏通文意:此程序的設計在于讓學生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詞句,養(yǎng)成隨時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先請學生找出重點文言字詞并解釋,然后試著說出每句話的大概意思,然后再由老師給予糾正。
5、教師設疑,學生回答。
針對課文我設了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怎么樣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與第三句有什么關(guān)系呢?
3)反問句“何陋之有”照應上文哪句?
4)作者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
6、分析文章,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由學生搶答,答出文章的寫作方法。
7、主旨探究,小組討論
1)陋室真的陋嗎?為什么?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的?
2)作者寫陋室用意何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8、小結(jié)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學生齊背課文。
9、拓展練筆
仿《陋室銘》的文體,練習寫一篇《XX銘》的文章,可寫文言文,也可用現(xiàn)代文。同時給一篇范文,啟發(fā)學生思路。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為我們勾畫出一幅遼闊美麗、充滿無限生機的草原圖畫,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可以分成兩部分。
第1、2自然段為第1部分,這一部分是從3個方面寫出錫林郭勒大草原遼闊美麗的。先寫廣闊的綠色草原上,野草非常茂盛,突出了錫林郭勒“滿眼綠色”的特點。接著寫清亮的湖水在陽光映照下,神奇而美麗。最后寫了草叢中的野花種類多。
第3、4自然段為第2部分,這一部分是從兩個方面來描寫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的。先寫草原上各種各樣動物的活動,再寫蒙古包前小牧民放聲高歌,反映出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課訓練的主要意圖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ㄒ唬⒅R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背誦第二或第四自然段。
(二)、技能目標: 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ㄈ⑶楦心繕耍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和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和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 感受草原的廣闊美麗和無限生機。
四、教法和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 “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欣賞圖片直觀教學的方法,帶著問題一邊讀,一邊思考。由于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朗讀把大草原的美麗、神奇的感覺表達出來,并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活情感:
課的導入時,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分塊閱讀,讀中感悟: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有感情的朗讀,捕捉關(guān)鍵詞句想象體會,讀出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第二部分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找一找,在小組里交流、朗讀,并利用圖片幫助學生感受草原的熱鬧,讀出大草原的歡騰的景象。
(三)、拓展創(chuàng)新,發(fā)揮想象:
“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边@句話的意思比較難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那湖水除了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還可能映出什么?你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和結(jié)合生活實際發(fā)揮你的想象。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麗,又突破了難點,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
讀完了第一部分,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野草、湖泊和野花,錫林郭勒大草原將是什么樣子?給學生一種假設,目的是從另一個角度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另一個側(cè)面引導學生感受大草原的美麗、廣闊,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四)、作業(yè)設計:
結(jié)合課文的最后一句,我設計了一項作業(yè):學了課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回去思考,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創(chuàng)作一首草原新歌。從而既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又使學生產(chǎn)生熱愛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語文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內(nèi)容。本單元的主題為“民風民俗”,是教育孩子們對祖國的民風民俗有個直觀的了解,通過學習,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愛戴之情。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主要通過作者對安塞腰鼓場面、鼓聲、后生們、舞姿等方面的描述,表現(xiàn)了安塞腰鼓磅礴大氣的、壯闊的生命力之美。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j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學習文中的排比句式仿寫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與大氣。
3、能學習作者的“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并且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4、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yōu)美句子。
情感目標:
能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fā)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fā)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yōu)美句子。
教學難點:
1、能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fā)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具準備:
《安塞腰鼓》課件
【說教法】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對這篇課文的的教學采取了“以讀為主,讀中求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塞腰鼓的壯闊之美和文章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我對第二課時的處理是這樣的:.
首先,精心設計導入。
我以安塞腰鼓的視頻片段導入課文,讓學生了解到安塞腰鼓這一“天下第一鼓”的迷人的魅力。然后以國慶節(jié)天安門廣場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讓學生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隨著我一起走入了課文。學生在濃濃的壯闊的氛圍中,極富興趣地去課文中去找尋有關(guān)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對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出安塞腰鼓的場面美、后生美、舞姿美、鼓聲美,讓學生一直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整篇文章的學習。
第二,我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由于本文是一篇極富激情的抒情性文章,所以對學生的促動很大,在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了升華。我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作者感情,感悟自己的感情,想象安塞腰鼓的迷人的魅力。
第三,充分利用課件的優(yōu)勢;
情境的熏陶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尤為重要。
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進京城》,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濃濃的大氣的氛圍,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結(jié)合課文的語言文字,開始感受作者的感情;
接著,在教學“場面美”的部分時,我播放了國慶節(jié)安塞腰鼓天安門廣場的表演視頻,壯闊的場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所以學生讀課文就讀得非常的動情,非常的投入。
最后,我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在黃土高原的表演,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壯闊的場面中,在同學們的對腰鼓場面深深地迷醉中結(jié)束課堂。
【說學法】
在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是這樣學習:
1、讀。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時場面之美、舞姿之美……
2、寫。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排比句增強語勢。不僅積累作者的優(yōu)美詞句,而且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句子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說過程】
一、導入;
課件導入情境,同時老師以飽含感情的語言進行導入,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
二、探究新知:
1、了解作者“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
2、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重點);
3、結(jié)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