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目標
1.在“談話導入”中,交流心路歷程,分享彼此的感受。
2.在“誦讀詩歌”中,初步感知詩歌的魅力,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3.在“親近語文”中,初步了解整本書的大概結構,明確學習任務。
二、設計意圖:
讓學生初步了解并喜歡上語文老師,也漸漸地愛上語文課。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認識老師
1、師簡單自我介紹:我姓徐,名新保,我是一位愛讀書、愛思考的老師。
2、初步認識一下學生:能像我這樣的,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3、依次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課前,你心目中想象的語文老師會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課前,你心目中想要一位怎樣的老師來成為你的語文老師?
現在,你初步認識徐老師后,心中想要說些什么呢?
(二)誦讀詩歌,激發(fā)興趣
1、課件出示:
三年級的天空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天
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從八月的家中匆匆趕來
來到美麗的實驗小學,
從此,
踏入三年級明亮的天空
書寫新的傳奇。
2、自由讀讀,指生讀,師生合作誦讀。
3、師:今后,將爭取每節(jié)語文課,花三分鐘時間,來誦讀這樣的詩文。
(三)了解大概,親近語文
1、認識封面:仔細看看語文書的封面,說說:你看到了些什么?
2、讀讀目錄:
認真讀讀語文書的目錄,說說:
(1) 這本書一共有幾篇課文?標*號的有幾篇?標△號的有幾篇?
(2) 認真讀讀課題,你最喜歡哪些課文?為什么?
(四)提出要求,準備學習
1、擁有一本新華字典或詞典等學習工具。
2、準備三本簿子:日記本;練筆本;摘錄本。
3、準備一、二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
4、認真讀讀“預習”單、“復習”單,初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
…… …… ……
(四)布置作業(yè),練筆表達
在“小練筆本”上,寫上二、三段與“老師、語文”內容相關的話,題目自定,也可以是:
新來的語文老師
語文《開學第一課》
我的語文老師
難忘的一節(jié)語文課
…… …… ……
【附】
課后反思:
語文《開學第一課》,純粹的語文老師與兼任班主任的語文老師,有著不同的做法:有的喜歡和學生聊一聊假期里的收獲,有的習慣講一講新學期的要求,還有的進行一些常規(guī)教育……但不管說什么、做什么,老師們都是抓住開學第一課孩子們的興奮勁兒,呵護他們對新學期的憧憬和熱情。
《小學語文教師》的編者也說:“開學第一課,是我們和孩子們的美妙相遇。小心守護這份美妙,以最具創(chuàng)意的儀式,把最重要的,也是最動人的愿景,融進每一個孩子的心里,融進這一學期的每一天!
9月1日,是我和實小三(7)班可愛的孩子們的第一次面對面的接觸。面對實小的孩子們,我內心的壓力特別大。我拿什么來讓孩子們喜歡上我,愛上我的語文課呢?我長得不夠英俊、帥氣,我沒有動聽的'歌喉,也沒有特別的才藝,教學基本功(普通話,書法,繪畫等)素養(yǎng)也很差。我只能靠努力、思考,精心設計出精彩的課堂教學,并用幽默、智慧的語言,來博得學生的歡心,從而,漸漸地喜歡上我的語文課。
因此,我昨天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思考、設計,制成課件,并于今天下午第二節(jié)課,作為一個純粹(不做班主任)的語文老師,用心的演繹。從課堂呈現來看,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漸漸接受我,喜歡我,愛上我的語文課。
一節(jié)課下來,我也發(fā)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
1、有個別學生朗讀有問題,在初步朗讀詩歌時,搖頭晃腦,好似情感全投入進去。
2、多數學生傾聽意識不強,當一學生在交流發(fā)言時,多數學生在交頭接耳,漠不關心。
3、有可能自己長期教高段,語速較快,語句較豐富,甚至(對剛入三年級學生)有些生僻,個別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或聽不太懂老師所要表達的意思。
這些問題,我得想個法子,慢慢的改變。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本課教學,力求突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蘊含的道理,注重語言的品味。凸顯閱讀教學“以讀悟理”、“以讀悟語”的基本特征,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鏡片,之后,做成放大鏡,接著,做出顯微鏡,最終發(fā)現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課文語言表達準確而又生動活潑。全文貫穿一個“玩”字,字里行間滲透著創(chuàng)新思維的要素,即:興趣、耐心、觀察、思考。
【學情分析】:
1、三年級的學生不大會通過細致的閱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事件主要內容更是困難。
2、由于年齡小、缺少社會經驗等原因,對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蘊含的道理等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有較大困難。
3、學生閱讀經驗、方法積累的還不多,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運用一些簡潔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資料、聯系上下文、品詞品句、邊讀邊想象等。
基于以上考慮,我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細細品讀課文。
2.理解文中引號的用法。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4.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重點】: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邊玩邊想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ǖ诙n時)
一、談話導入
1. 教師:愛玩,是你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在玩中有什么體會?(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 學生交流。
3. 教師導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yè)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 “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4.針對上節(jié)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
a. 什么是“名堂”?
b. 誰玩出了名堂?
c. 他玩的是什么?
d. 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各個擊破(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逐段朗讀,探究發(fā)現
1. 學習第一自然段。
、琵R讀這一段。
、谱h一議。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 教師: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就是在玩中產生的。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2、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 通過第二、三自然段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請學生匯報。
例如:列文湖克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等等。
⑵ 聯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他的這種玩法的看法。
、菐е澷p的感情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琵R讀第四自然段。
、屏形幕⒖税l(fā)現了什么名堂?從那里可以看出來?找出并讀出來。
、窍胍幌。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 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fā)現?(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⑸ 聯系上下文,交流討論。理解a“小人國”、“居民”指的是什么?
b.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柿形幕⒖送娉龅拿糜袥]有人知道?從哪里看出來?(指名讀,請學生帶著自豪的.語氣來朗讀)
、恕傲形幕⒖送娣糯箸R,玩出了大名堂”與“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
、听R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 知識拓展、延伸
1、什么是微生物?
2、舉例說說玩出了大名堂的其他科學家的名字和事例。
四、討論交流、回顧總結:
列文虎克發(fā)現的大名堂真的只是“玩”出來的嗎?他的玩和我們的玩有什么不一樣?引導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他在玩中不忘思考、不忘觀察的品質。
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讓我們像列文虎克一樣在玩中觀察,在玩中思考,你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
五:作業(yè)
課后小練筆
平時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要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六、板書設計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fā)現微生物 ( 玩中做, 做中玩, 玩中做 )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ㄒ唬⒔滩姆治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ǘ、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以及色彩美。
。ㄈ、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體會作者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難點: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秋雨特點,感受秋天的美以及色彩美。
二、說教法、學法
抓住重點語句,通過反復品讀、深究、討論,感受秋雨的美。
三、說教學程序
。ㄒ唬┬蕾p圖,感受美景,揭示課題
1、觀看圖,誰來說說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圖上畫了哪些景物?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秋天的雨》,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并畫出課文的生字、生詞。
2、同桌之間互相幫忙認讀生字。
3、檢查識字情況:幻燈出示詞語、句子
。ㄈ⑵纷x課文,感受秋雨的美
1、同桌一起讀課文,在秋雨里,你看到了什么?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1)課文從哪幾方面描寫秋天的雨?
。2)反饋
(3)朗讀體會句子
。4)你覺得秋雨神奇嗎?把你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品讀第一自然段
(1)誰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小組讀、個別讀等形式)
。2)、你覺得秋雨神奇在何處?再次體會秋雨的神奇,讀出喜歡之情。
4、品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把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指名說說喜歡這段哪句話?
。3)體會銀杏樹、楓樹的句子。(去詞體會,比較句子)
。4)、把描寫顏色的詞畫下來。(幻燈出示練習填空)。
。5)、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
(6)、同桌交流:你還知道秋天還有哪些顏色嗎?想一想按練習的句式說。
。7)、再次讀課文,體會秋雨顏色的美。
。ㄋ模、拓展延伸
1、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的美景數也數不清,你還知道有哪些美景?
2、學生交流討論:說說秋天有哪些美景?(引導學生可模仿課文的說)
。ㄎ澹⒖偨Y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起到有條理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它線索清楚,簡單明了,概括性強,因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是鑰匙
11 秋天的雨 有顏料 豐收、快樂
藏起香味
吹起小喇叭
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課文《秋天的雨》,題目是《創(chuàng)情境,品秋意》,通過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品味盎然秋意思我的設計思路。我的說課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一、依標扣本,說教材
本組課文以秋天為專題,從多個角度描寫了秋天,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秋意!肚锾斓挠辍肥瞧渲幸黄馁|兼美的文章。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雨”,而是以“雨”為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聯起來,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豐收景象,還有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課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語言生動優(yōu)美,富有詩情畫意。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能正確理解“五彩繽紛、一把把”等詞語在課文中的含義。初步體會比喻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2、能初步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體會秋天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其中,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這也是本片課文的.教學重點。課文中那些藝術化的語言,學生難以理解,是教學上的難點。
二、緊扣重難點,說教法學法
對于孩子們來說,秋天的美景就在他們身邊,但他們卻比較缺乏對美的發(fā)現,教學中適當選擇能展現秋天美景的錄像、圖片等資源,讓學生發(fā)現美、欣賞美、體驗美、學習美、運用美。并在形式多樣的訓練中促說、促讀、促練、促悟。
同時,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教給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將讀與寫巧妙結合起來。并通過讀、演、背等實踐方法,增強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能力,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
三、以學定教,說過程
圍繞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と,欣賞秋色
。ǘ┦崂砦拿},體會秋意
(三)品讀課文,感悟秋韻
(四)總結全文,升華秋情。
在本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讓孩子們品味盎然的秋意。
開課伊始,我引入介紹秋天美景的短片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視聽享受中,導入新課,此時板書課題:秋天的雨。
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識記生字新詞,相機指導“扇”的不同讀音:“扇子,扇哪扇哪”,重點指導書寫“爽”:先寫人,再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寫四個撇點。之后,我出每段的第一句描寫秋雨特點的句子,并使用課件展示出來。讓孩子們自由朗讀。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手一首歡樂的歌!
教師相機小結:這是整篇文章縮寫成的一首小詩,是文章的線索。再讓學生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讀讀小詩,教師相機板書關鍵詞:“鑰匙、顏色、氣味、聲音”,以達到理清文脈的目的。此時,融入學法指導,告訴學生:像這樣,把每段的意思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讓學生在教師動情而又富有啟發(fā)性的導語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一走進秋天的大門,一幅連續(xù)不斷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你是想先看看秋雨那繽紛的顏色,聞聞那香甜的氣味,還是想聽聽那動人的聲音呢?”此時,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意愿,相機指導教學。這樣就進入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品讀課文,感悟秋韻。
這部分的學習上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主要采用的是看一看、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的方式,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秋天的色彩,文字非常優(yōu)美,引導學生賞秋色時,抓住詞語“五彩繽紛”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詞語意思,再通過課件看看黃色的銀杏葉、紅色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各色的菊花和橙紅的橘子,讓學生深入體會,然后課件出示一組表示顏色多的詞,指導學生朗讀、記憶,積累語言。
這段文中出現了許多處生動的比喻句,三年級的孩子較難理解,如“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倍嗝赖木渥友!但學生很難一下子感受這種美,我通過多層次的教學,引導學生體驗。先出示銀杏葉和扇子圖片,讓學生將二者進行對比,體會它們的“相像”,然后出示銀杏葉往下飄落的動態(tài)畫面,引讀,讓學生體會“一把把”的含義。
“一片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兩片黃黃的葉子像兩把小扇子,滿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相信,精彩的動畫會讓抽象變直觀,讓孩子們在美的情景中將文字的理解化難為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接著順勢讓學生理解其他的比喻句。然后讓學生仿寫這樣的句子,達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目的。最后,大家跟著動情的音樂齊讀第二自然段,練習背誦。這樣層層加深學生的體會,是語言的積累,更是情感的升華。
品秋香時,首先展示一幅秋天水果圖,讓學生看著誘人圖畫,聽教師范讀第三自然段。并激發(fā)想象“你仿佛聞到了什么好聞的氣味?”適時引導“假如你就在碩果累累的樹下,你想干什么呢?”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深入體會被那香味勾住的感覺,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之中。
在學習第四段聽秋聲時,老師和學生共同演繹情境。老師扮成秋雨告訴大家冬天要來的消息,孩子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動植物演一演課文內容,體會動植物熱熱鬧鬧準備過冬的情景。再練習說話,“秋雨姑娘把冬天要來的消息及時地告訴了大家,你想對她說些什么?”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在師生對話的情境中,進行口語表達訓練,抒發(fā)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并帶著這種心情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濃縮文本,說板書
在學完文章之后,借助板書回歸整體,總結全文!扒锾斓挠晗褚话焉衿娴蔫匙,給我們打開了秋天的大門,讓我們看到了五彩繽紛的顏色,聞到了香香甜甜的氣味,聽到了冬天要來的消息,給我們帶來了豐收和歡樂。”此時板書:豐收、歡樂。
這樣線索清晰、簡單明了的板書,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一目了然,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五、課后拓展,說作業(yè)
最后,課件出示一組秋景圖,配以輕柔的音樂,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并布置開放性的作業(yè):
背一背:把秋天的美景永遠留在腦海里
畫一畫:自己眼中的秋天
寫一些:自己感受到的秋天
這樣的作業(yè)背、畫、寫三者結合,能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
總之,教學中,我巧妙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中,在一個個鮮活的場景中,在讀讀、說說、寫寫中“品味盎然秋意”。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第七組課文是圍繞著“國際理解和友好”組織教材內容,感受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短柺谴蠹业摹方枋澜绺鞯貎和灿幸粋太陽來表達對和平的熱愛;《一面五星紅旗》和《賣木雕的少年》是反映外國朋友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則是中國人民幫助外國人民的事,從而引導學生詮釋“國際理解和友好”的內涵。由于前三篇課文學生還沒有學習,所以對于“國際理解、國際幫助”的大概念比較模糊,本節(jié)課中試圖通過中國國際救援隊對阿爾及利亞的無私幫助讓學生明白這就是中國人民對外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一、說教學設計
我們設計這節(jié)課時遵循了略讀課文的兩大特點:一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教師進行適時地點撥和幫助;二是“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教學中有所側重,比如文章第3自然段的學習就作為一個重點學習的部分。與此同時,我們也關注了文本的'語言文字和寫法,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更注重語文知識的習得,讓語文課更具語文味。
二、說教學理念
1.“學案導教”的理念。
基于徐老師“學案導教”的理念,學生的學習不是零起點,我們的教學應基于學生的起點。字詞教學中,我沒有把所有生字全部出示,而是針對比較難讀或容易讀錯的字詞進行鞏固朗讀。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因為在本課的“閱讀提示”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們默讀下面的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痹诓贾妙A習時,我就提醒學生關注“閱讀提示”,課堂上,我也就直接讓學生嘗試概括,當然假如學生直接說有困難的話,也建議學生可翻開書本看一看再說。
2.關注語言文字。
“學語言,用語言。”語言的積累能幫助學生逐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關注了語言的習得:
一是在詞語教學中,重點了解了多音字“載”,知道讀“zài”時,可組成“滿載而歸、裝載、運載、超載、載重”等,一般作為動詞使用,而在讀“zǎi”時,可組成“下載、記載、轉載、千載難逢”等,它的意思是“記在書報上”。
二是在第3自然段的學習中,既關注關聯詞“有的……有的……”“一……就……”的使用,同時還關注作者的用詞,如近義詞“仔細、細心”“搜索、搜尋”,讓學生知道當我們要表達相同的意思時,運用近義詞可使語言變得更豐富。
三是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適時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如:感激不盡、聞名遐邇、載譽。
3.關注寫法的引領。
本文是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的,這是學生第一次遇到“通訊”這一體裁,教參上“教學建議”中是這樣要求的:本課是一篇通訊,教師在教學時不必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但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針對這樣的要求,我們是這樣做的:課一開始就告訴學生“這是一片通訊”;在概括了課文主要內容后,再告訴學生“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就是通訊的特點”;結合第1自然段的學習,在了解為什么把結果置前時,再告訴學生“先介紹最重要的信息”也是通訊的特點。試圖通過淺顯的話語讓學生對“通訊”這一體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而在文本的學習中自始至終關注,利用教師的小結語讓學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寫的。
4.激發(fā)學生情感。
文以載道,文道結合。這篇課文從題目開始就帶有濃濃的感情色彩——《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讀就讓人產生一種自豪感。那么,到底“棒”在哪里呢?在整個文本的感悟中,我們始終抓住這條主線,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和內容去感悟和體會,從而明白我們的救援隊員不怕困難,不怕危險,不顧個人安危,高度的責任心……他們真的很棒!最后再通過一組畫面,讓學生了解不僅僅在阿爾及利亞,只要世界上哪里有地震或災害,我們的救援隊員就會出現在哪里,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感受我們的救援隊員真的是太棒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融合了研究小組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學校何校長和王主任的指點,特別是教研室徐老師的傾心指導,讓我受益匪淺。但由于自身水平的緣故,課堂演繹中還有著許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最后,感謝富亭小學給了我這樣一個展示的平臺和機會,謝謝!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現就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少年王冕》,來談談我個人在課堂互動方面的感想。設計教案時我力爭體現如下理念:一、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問題中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對話互動;二、重視朗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多樣性的朗讀感悟中實現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有效互動;三、重視思想情感的感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學生情感的互動。
因此,我主要遵循以上理念來設計這堂課。
說理念
一、在逐層的問題中,實現互動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不應該讓教師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應該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此時,問題是顯得如此重要。
課文描寫少年王冕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刻畫人物的人格魅力:一是他的孝順母親,二是他的勤奮好學。對此,我做如下設計:
在教授這一課的一開始,我是從文本出發(fā),在母親對王冕說的一段話中,讓學生思考母親當時的心情如何;再讓學生感悟面對母親的決定,王冕是如何回答的;在他的回答中讓學生思考王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而在這一層層的問題中揭示少年王冕對母親的孝順,從這一點出發(fā),再回到文本,讓學生找表示王冕孝順這一方面的語句,從而來更加深入地感悟他的孝順。另一方面,我以一個貼近學生想象思考的問題:一般的孩子等牛吃飽了你覺得他會做什么?來引出王冕是如何做的,從中你感受到王冕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些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逐步地感悟王冕的勤奮好學,清晰地呈現少年王冕的形象。這些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目的是要達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
二、在多樣的朗讀中,實現互動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蓖瑯,對于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光看,光理解,光分析,不讀,是不會有真正的體驗和感受的。要學得充實,學得深刻,課堂上多樣的讀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新大綱也明確指出:“朗讀是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設計了多樣性的朗讀。個別讀,齊讀,男女生分讀,師生配合讀等等,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感悟文中所要傳達的、學生需要理解的感情。如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的不舍與無奈,在讀中體會王冕的`懂事孝順,在讀中體會王冕的勤奮好學,在讀中體會王冕的善于觀察,在讀中體會王冕的自信,等等。因此,整堂課,通過朗讀,學生從文本中清晰地感受少年王冕的形象,認識到他的孝順懂事,體悟到他的勤奮好學,從而對照自己,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產生敬意,促使自己也向王冕靠攏,達到讓學生在這種讀的互動中,悟情,品味王冕的人格魅力,達到文本和學生互動的效果。
三、在情感的體驗中,實現互動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因此在對課文情感的深入感悟中,我主要讓學生把自己放在課文情景中,人性相通,人情相通,學生內心將有什么樣的感受,把文本內容和自身實際聯系起來,也就能很好的達到這種情感上的互動了。因此,我在學了課文的內容之后,以:“作為同時少年的你們,此時有什么話想對王冕說”這樣一個問題來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達到一種情感上的互動。
理想課堂是學生的夢想之旅,在這里,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合作,贏得效率;在這里,他們學會朗讀,學會感受,不斷地生長夢想,滿懷激情地與書本擁抱;在這里,他們敞開心靈,放飛夢想,暢所欲言。教學,從互動開始!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小露珠》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十五課的一篇童話故事。巧妙地運用了童話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贊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
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時間,再寫小露珠形成的地點,最后寫小露珠在形成時是怎樣變化的。小露珠就這樣悄無聲息、毫不張揚地來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寫小露珠受到小動物們的喜歡。小動物們見到小露珠紛紛和她打招呼,并且贊美她“像鉆石那么閃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圓潤”,歸結起來,這些贊美稱頌的是小露珠美麗的容顏和純潔的品質,這也正是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寫小露珠裝點了花草樹木。小露珠不僅本身很美,而且還會用自己的美來裝點別人,讓植物們顯得更精神更美麗。第七自然段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由此我確立的目標是:
1、能在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2、明白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
3、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種小動物、植物的特點進行感悟品讀。
二、說教法
針對以上教學目標的確定以及對三年級學生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具體的教學方法有: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實物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通過師生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等。
3、情感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感氛圍,是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4、遷移教學法: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說學法
圍繞學法指導這一核心,我以讀書訓練為經,以語言訓練為緯,調動學生多種情感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積極地演、說、評、讀,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
課文第一小節(jié)描繪了小露珠由夜幕降臨時出現到黎明時變成黃豆粒般大小的情景。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跟著視頻去學習,讓學生去總結發(fā)現。
。ǘ┬蜗笱菔
課文的2—4小節(jié)描寫了三個小動物來到小露珠面前贊美小露珠的情景,這三段話有兩個顯著特點:比方形象;動詞確切。為了讓學生感悟第2個特點,我放出多媒體動畫,學生從畫面上形象地看到:青蛙蹦到大荷葉上,蟋蟀爬到草稈上,蝴蝶落在花朵上,能夠明白“蹦、爬、落”這三個詞生動地寫出了三種小動物不同的活動特點和生活習性。
學習第五節(jié)“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抓住一個“都”字,讓學生觀察課本的插圖或者發(fā)揮想象說一說還會有哪些動物喜歡小露珠,學生很喜歡回答這樣的問題,觀察很細致,想象力也很豐富。
。ㄈ﹥然e累
課文第6小節(jié)描繪了一幅小露珠反射著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在讓學生自由讀的基礎上找出有哪些植物喜歡小露珠,并結合2、3、4自然段中的打比方說一說小露珠光彩熠熠像什么。再用第六段中的比喻句來說一說植物在小露珠的裝點下變得怎樣格外精神,學生能夠在引導下準確說出“俊俏的'小姑娘”指誰,“美麗的珠寶”指誰。
(四)啟迪想象,情感升華
課文最后一節(jié)描繪的是小露珠變成水蒸氣離去時,植物們與之深情告別的場面。學生讀后能夠發(fā)現小露珠的變化:太陽公公散發(fā)的熱量越來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來越輕了。在引導學生理解“越來越”時,我嘗試讓一個學生起來重復讀投影上的一段話,其他同學聆聽和觀察發(fā)現他幾次讀的過程中的變化,繼而明白“越來越”的意思,再結合自身最近有什么變化來造句。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小露珠要走了,請學生拿出紙寫一寫想對小露珠說的話。課文學習至此,學生情感也完全被調動了出來,他們有的說:“小露珠,你回來吧,我們大家舍不得你走!庇械恼f:“小露珠,我很喜歡你,你可不可以不要走!边有的說:“小露珠你明天一定要快點來,你來的時候記得打電話給我,我好去迎接你!睂W生的想象力也打開了。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三年級語文《太陽》說課稿03-12
三年級語文荷花說課稿03-12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03-12
三年級語文《翠鳥》說課稿12-17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12-17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02-23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04-26
語文優(yōu)秀說課稿11-05
語文說課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