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蜻蜓》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紅蜻蜓》說課稿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蜻蜓》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蜻蜓》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童年是一首歌,一首幸?鞓返母瑁o我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就與童年有關。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課《環(huán)球采風》中的歌曲《紅蜻蜓》。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教材分析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據(jù)日本詩人三木露風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歌曲為四三拍,一段體結構,共八小節(jié),短小精煉。兩聲部和聲色彩非常濃厚。全曲雖然短小,但曲調(diào)自然流暢,感情真摯,具有夢幻般的意境。抒發(fā)了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1924年歌曲問世后,不僅在日本廣為傳唱,還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等各種形式,流傳到其他國家,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換氣記號,運用均勻的氣息演唱《紅蜻蜓》。
2、畫出歌曲的旋律線,根據(jù)旋律線的起伏變化力度投入地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樂作品。
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是:低聲部的準確和諧。
三、教學理念
我的教學理念是:通過教學及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啟迪智慧。
四、教學過程
為了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遵循音樂教學的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談話導入,感受意境美
這節(jié)課在上課前,我用二戰(zhàn)歷史作為導語,目的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接著,為了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我播放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歌曲《紅蜻蜓》,把孩子們帶入到美好的音樂意境中。通過聽歌曲,學生對歌曲有了一個初步印象,然后,我讓孩子們說一說歌曲的大致內(nèi)容,這樣做在于勾起學生對童年的'回憶。再次,對于歌曲的出處向?qū)W生做了簡單介紹,讓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同時獲得一些音樂常識,達到開闊視野的目的。
2、循序漸進,感受旋律美
在聽完歌曲之后,首先讓學生讀歌詞,先讓輕聲的自由讀,然后讓學
生拍著節(jié)拍根據(jù)三拍子的特點有節(jié)奏的讀,記住歌詞,掌握節(jié)奏。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隨著琴演唱歌曲第一聲部的旋律,達到基本熟練之后,讓學生學唱歌詞,教師做相應的糾正。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旋律的走向畫出旋律線,根據(jù)旋律線的起伏變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唱詞的過程中,我提示學生:一、三段歌詞中“紅蜻蜓”、“紅蜻蜓呀”和第三段中“竹桿尖上”這三處的演唱。(范唱)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牢固掌握歌曲主旋律,突破教學重點】
3、藝術處理,實現(xiàn)和聲美
合唱教學不是兩個聲部的簡單拼湊,而是讓學生唱出它的和諧美。對于四年級的孩子要讓他們做到兩聲部音色的統(tǒng)一,力度的均衡及聲部的和諧,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這樣的方法練習,解決突破難點:
。1)聆聽低聲部旋律,教師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緒。
。2)采用靈活多變的演唱形式讓學生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上,唱準自己聲部的同時學會傾聽對方聲部。
。3)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合唱。
【以上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學會互相傾聽、合作交流!
4、擴展視野,陶冶情操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注重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情操。因此,我在最后,設計讓學生聽一聽日本的其他歌曲,說說自己喜愛的童年歌曲這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對藝術的熱愛之情,同時教育孩子們要珍惜童年時光,不要虛度光陰,讓童年的美好記憶永遠珍藏在我們心中”。結束愉快的音樂課。
總之,在這節(jié)課中,我力求做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配合,共同體驗,表現(xiàn)和享受合唱的和諧之美,通過由淺入深的遞進教學,降低難點,不斷突破,完成了教學目標,激發(fā)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在潛移默化中使他們獲得審美態(tài)度和價值觀。
以上是我的說課設計,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紅蜻蜓》說課稿2
1、說教材: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據(jù)詩人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
2、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知識目標:
能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標:
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樂于用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音樂,認識漸強漸弱記號、換氣記號,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情感目標:
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說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yǎng)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4、說教學難點:
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一、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感受等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不斷調(diào)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nèi)容。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創(chuàng)設
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斷。提問學生聽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什么?由此把學生帶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學生興趣,為接下去課堂的進行做良好的鋪墊。
二、歌曲教學
1、讓學生初聽《紅蜻蜓》伴奏。并提問:它描寫了什么?給了你怎么樣的感受?
2、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3、聽范唱
4、學唱歌曲
三、對比體驗快速演唱,
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由此讓學生體會不同的速度節(jié)奏所表達的音樂情感是不同的。
四、二聲部合唱
欣賞不同語言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xiàn)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
《停頓》在整堂課中,我注重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xiàn)在既有一些學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xiàn)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這就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紅蜻蜓》說課稿3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音樂第七冊第四單元《田野在召喚》第二課時《紅蜻蜓》。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的形態(tài)和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對音樂的感悟、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是人類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xx—19xx),根據(jù)日本詩人三本露風(18xx—19xx)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歌曲為三四拍,共八小節(jié),短小精煉。曲調(diào)自然流暢,感情真摯,具有夢幻般的意境。19xx年歌曲問世后,不僅在日本廣為傳唱,還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等各種形式,流傳到其他國家,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歌曲分為兩個樂句,第一樂句旋律上行,第二樂句以下行作為呼應。歌曲中設置了較多的力度記號,力度變化細膩、頻繁,但基本上都與旋律的起伏結合緊密。第二聲部的哼鳴,烘托了寧靜而深遠的氣氛。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jù)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知識目標:能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標: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樂于用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音樂,認識漸強漸弱記號、換氣記號,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yǎng)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4、教學難點:
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二、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苯處煵皇菫榱私潭蹋菐椭鷮W生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感受等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不斷調(diào)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nèi)容。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創(chuàng)設
導入: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這節(jié)音樂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聽的'音樂。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斷。師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后通過教師詩一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學生興趣。
2、歌曲教學
過渡: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聽!晚風中有傳來了一陣優(yōu)美的旋律——
1、初聽《紅蜻蜓》伴奏。師提問:它描寫了什么?給了你怎么樣的感受?
2、教師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3、聽教師范唱
4、學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認識換氣記號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認一認漸強漸弱記號
。3)自學第二段、第三段
師:給你們半分鐘時間,請你練唱一下第二段歌詞。
師:能馬上把第三段歌詞唱一唱嗎?
(注意:第三段歌詞和第一段歌詞的不同)
。4)齊唱全曲
3、對比體驗快速演唱
師:由于這首歌曲的廣泛傳唱,如今它已有許多版本,讓我們來唱一唱這個速度的版本,給你們什么不一樣的感覺?(播放快速伴奏)設計意圖:速度、情緒的變化,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境,這正好比學生在欣賞同一首樂曲時,會因個人喜好和經(jīng)歷的不同,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感受,音樂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現(xiàn)正是應證了音樂的多元化。
4、二聲部合唱
欣賞日語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合唱比齊唱效果更豐富、飽滿、有變化。接著用lu跟琴哼唱二聲部。最后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演唱不同聲部,體會合唱效果。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xiàn)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
五、表現(xiàn)歌曲:
為每一段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齊唱+領唱+合唱)
在整堂課中,我都注重了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xiàn)在既有一些音樂特長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xiàn)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紅蜻蜓》說課稿】相關文章:
《紅蜻蜓》說課稿12-20
頤和園說課稿圓明園說課稿03-25
生物說課稿 生物說課稿07-10
說課稿05-17
春酒說課稿 春酒說課稿最新08-13
白鷺說課稿09-04
檢閱說課稿09-05
畫風說課稿10-04
美術說課稿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