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恐龍說課稿

恐龍說課稿

時間:2024-07-28 14:35:3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恐龍說課稿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恐龍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恐龍說課稿15篇

恐龍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文本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科普性說明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生動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豐富的想象,是這篇文章的特點。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文中第四自然段講了恐龍變?yōu)轼B類的演化過程,是本文的重點段。文章既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又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這是文章的目的所在。

  2.說學生

  學生對恐龍有濃厚的興趣,有大量的資料,但并未深入去體會,尤其對恐龍的演變過程,學生了解很少,同時,在語言文字的.體會上,學生已初步具備理解詞、句的能力,但還需不斷提高。

  3.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能理解“形態(tài)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品味詞句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準確生動的表達特點。體會科學工作者的艱辛與執(zhí)著。

  二、說教法學法

  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以自讀感悟、合作探究、詞句品讀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伙伴的理念。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設境激趣——選讀探究——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ㄒ唬┣榫臣と

  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痹谟^看了一段恐龍的視頻后,出示課題,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為兩個探究主題:1、恐龍飛向藍天的依據2、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這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ǘ┻x讀探究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這正體現(xiàn)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

  主題一:恐龍飛向藍天的依據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一二自然段,了解恐龍飛向藍天這一科學發(fā)現(xiàn)的大致歷程和相關化石,師出示課件幫助理解。

  1.引導學生抓住“一支”、“漫長”“一些”等詞對比朗讀,體會說明文的用詞準確,體會科學工作者的艱辛與執(zhí)著。

  2.通過理解重點詞語“畫卷”和“點睛”之筆體會科學家們的欣喜若狂,引導句子:

  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們在遼寧西部首次發(fā)現(xiàn)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

  遼西的發(fā)現(xiàn)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就這樣,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品味詞句落到實處,情感熏陶盡在其中。

  主題二: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合作交流,探究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再采用填空的形式加深體會,然后讓學生參與板書,直觀感受課文的條理性,最后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展開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關知識,復述恐龍演化的過程,達到內化吸收語言的目的。

  1.引導學生抓住“慢慢”等詞體會恐龍到鳥類的漫長演化。

  2.引導學生抓住“形態(tài)各異”體會作者是從生活習性、身體形態(tài)、性情的不同角度來寫出恐龍家族的龐大,讓學生展示相關的恐龍圖片,師出示視頻幫助理解。并通過對照畫面讀、想象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來表達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培養(yǎng)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圍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介紹恐龍的龐大家族?”這一問題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創(chuàng)新,從中領會科學工作者的艱辛執(zhí)著,并引發(fā)思考其他恐龍的演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適時使用多媒體,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xiàn)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ㄈ┥A情感

  展示復原的恐龍圖片。此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話與同學們交流。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再次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自然地結合起來了,實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ㄋ模┩卣惯w移

  再次齊讀課題,啟迪思維:飛向藍天的恐龍變成了鳥兒,那沒有飛向藍天的恐龍呢?它們的演化過程又是怎樣的呢?關于恐龍,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嗎?然后總結全文:恐龍世界奇幻無比,課下讓我們繼續(xù)去探索更多的恐龍奧秘吧!向學生推薦相關網站、書刊,繼續(xù)閱讀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由課內走向課外,真正體現(xiàn)大語文教學觀。

  四、說板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

  恐龍—————————————————————鳥類

  第一種恐龍龐大家族獵食性恐龍(其中一支)(兩億四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后)(億萬年前)

  板書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恐龍飛向藍天的漫長演化過程。

恐龍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特點和生活習性,內容通俗易懂。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生存時間和地點。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和形態(tài)特點。第四,五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生活習性,最后一個自然段說到了恐龍的消失至今還是一個謎。

  2。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特點,內容通俗易懂。借助圖片、游戲等手段,幫助學生體悟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特點,進而有感情地朗讀,并學習掌握課文描寫恐龍的說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

  二、說教法學法

  將“情景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協(xié)作學習”,“會話商討”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有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

  通過視頻、游戲、文字、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了解恐龍的特點,認識各種恐龍并積累語言。

  2.分層遞進

  由淺入深,從教師精講雷龍?zhí)攸c到自學感悟,并在此基礎上自主創(chuàng)作。從扶到放,把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yōu)橐詫W為主,并按照最有效的個人化原則來學習(如選擇喜歡的恐龍圖片進行交流),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規(guī)律。

  3.賞識成功

  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之間的多向交互,讓學生交流自主學習成果,激勵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促進了學生自信心,自我意識,自我概念的形成。“讓學生感受一個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說教學過程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識介紹性質的自然課。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針對課文特點,本課教學首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利用這些知識進行語言能力訓練,在閱讀中學習如何運用說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其次,以本課為載體,通過生動活潑地學習,激發(fā)學生課后繼續(xù)探索研究恐龍世界的興趣。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出示恐龍的圖片,并提問,你們認識它們嗎?讓我們一起喊出它們共同的名字——恐龍。

  屏幕山形象逼真,生動直觀,新穎鮮活,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從而使教學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目光,并延續(xù)至整堂課,并順利展開教學。

  (二)、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恐龍

  創(chuàng)設游恐龍園的情境,讓學生逛恐龍園,在了解課文內容后,對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反復研讀。在此基礎上,結合圖片,教師講讀課文,從重點講解到半扶半放到自品自讀書本描寫的語句,了解了恐龍的特征以及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適時給予獎勵,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提煉,最終達到品讀的目標。

  (三)、猜猜我是誰

  這是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設計,讓學生操作一個將恐龍圖片拖移到相對應的文字上的游戲,這個游戲練習的設計,在于讓學生達到對恐龍外形特征進一步了解的目的',因此游戲的完成也促進了文本的鞏固。

  (四)、恐龍園招聘解說員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恐龍的特征以及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后,給自己喜愛的恐龍做介紹,將語言積累進一步內化,講出恐龍的特征,達到了知識的遷移。并積極鼓勵學生在介紹時加入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讓自己解說的恐龍更加生動具體,對解說精彩的同學頒發(fā)“小小解說證”,充分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樂在其中。

  (五)、課外延伸

  語文教學絕不僅局限于課文知識,同時要求適當拓寬。在可結束時,給學生關于恐龍的網站,讓他們課后自己查閱,記下相關資料,組織交流討論。課外延伸要求學生將這種探究延續(xù)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熱情,以達到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

恐龍說課稿3

  一、說設計意圖

  本次語言活動《恐龍媽媽藏蛋》源于《幫雞媽媽看護蛋寶寶》這一個社會活動。幼兒在幫雞媽媽看護蛋寶寶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狀況。有的孩子一接到任務就由于握得太用力,把雞蛋捏碎了,有的是放在桌子上滾到地上摔碎了。有的是在游戲時和小朋友們一起奔跑碰撞弄破的,還有的是放在口袋里擠碎的,等等。沒弄破蛋寶寶的小朋友呢,也因為老捧著蛋寶寶而沒有好好的玩,帶來了許多的不便。體驗過幫雞媽媽看護蛋寶寶后,孩子們在初步體會到一定的責任和負擔后,討論總結出只有把蛋寶寶藏在一個又溫暖又安全的地方,才是一個好方法。這次活動《恐龍媽媽藏蛋》可以說是一個延伸,選擇恐龍這一幼兒喜歡的'動物,正好滿足了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我們的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中班語言發(fā)展目標中提到:幼兒能認真地傾聽他人說話,有良好的傾聽習慣。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講話和回答問題,聲音響亮。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1.感愛恐龍媽媽對蛋寶寶的愛。2.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較完整的語句大膽地回答問題。

  三、說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通過活動,學習用較完整的語句大膽地回答問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難點是讓幼兒了解蛋寶寶孵化出小恐龍的過程。

  四、說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鵝卵石,了解一些常見動物會生蛋寶寶及孵化的知識。在活動室一角,我們布置了一個小主題《蛋寶寶和媽媽在一起》讓幼兒了解一些常見會生蛋的動物。從而引出一些蛋寶寶和媽媽之間的故事。幼兒有替雞媽媽看護蛋寶寶的感受。

  物質準備:圖片二張(恐龍媽媽、恐龍蛋和熊媽媽);背景圖二張(草叢、樹洞、泥土、海灘上的鵝卵石和熊媽媽造的新房子)。

  五、說活動過程

  圍繞著本次活動的目標,我將活動分為一。談談恐龍媽媽藏蛋的原因;凇稁碗u媽媽看護蛋寶寶》的活動,孩子們有了親身的體驗和感受,我采用和孩子交流談論的方式說說恐龍媽媽藏蛋的原因。孩子們有感而發(fā)自然得出:恐龍媽媽生完蛋寶寶,把蛋藏起來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從而有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猜猜恐龍媽媽藏蛋的地方。這可以充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發(fā)揮幼兒的想像并要求用較完整的話來回答。那么恐龍媽媽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說說恐龍媽媽藏蛋的過程。我采用聽錄音的形式,讓幼兒在傾聽的基礎上,學說完整的話。從而明白恐龍媽媽藏蛋的過程。在讓幼兒了解恐龍蛋孵化成小恐龍這一難點時,我試著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先說一說再以熊媽媽的口吻道出原來是溫暖的太陽一天又一天照在鵝卵石上,把恐龍蛋照得暖暖的,慢慢地慢慢地就孵出小恐龍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孵出小恐龍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時間。第四環(huán)節(jié),體會恐龍媽媽對蛋寶寶的愛。是在完整傾聽故事后,幼兒感受到了恐龍媽媽對蛋寶寶的擔心和不舍自然聯(lián)想到媽媽對自己的愛。第五和小恐龍一起去找媽媽這一環(huán)節(jié)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幼兒手拉手一起跟著小恐龍去找媽媽了。

  整個活動告一段落。以上是我對本次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顒又幸欢ù嬖诤枚鄦栴},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指導。謝謝!

恐龍說課稿4

  教材分析:

  《恐龍》是一篇說明文。文中首先介紹了兩億年前恐龍是地球的主人,接著介紹了不同種類的恐龍及其外形特點,然后又介紹了恐龍所吃的食物,再介紹恐龍的生殖特點,最后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人類研究和思考的問題:恐龍問什么會突然滅絕?引人思考,激發(fā)讀者探索的興趣。

  這篇課文不僅能使學生了解恐龍這一古老而神奇的動物的知識,而且會激發(fā)出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強烈愿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了解課文介紹的5種恐龍的樣子和生活習性,運用學過的理解詞語的`幾種方法理解詞語。

  3、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這幾種說明事物的方法。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識字重點:龍、億、翔、站、部、移、秘。

  2、運用查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看圖片等方法理解本課“漫游、遍及、鞭長莫及、龐然大物”等詞語。

  3、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這幾種說明事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授課時間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版塊———人類的朋友這組課文。那么首先和我們見面的朋友大約生活在距今兩億年以前,他們曾經是地球上的主人,可在6500萬年以前,他們卻神秘地消失了,猜到他們是誰了嗎?板書“恐龍”學習“龍”(龍的第四筆撇過豎彎鉤)

  二、讀文悟段,學習字詞

  1、檢查字詞的預習情況。(小黑板或詞語卡片)

  2、自由讀文,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讀不準的詞句多讀兩遍。

  3、指讀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學習“億”,注意億右邊乙寫法,。通過理解“漫游”的含義,書寫“遍”字,形近字有編,扁)

  4、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圈畫出這一段向我們介紹的恐龍的種類。

  每一種恐龍都有不同的特點,請同學們大聲自由地再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纯此鼈兏髯杂惺裁刺攸c?

  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是否了解了這些恐龍的特點,課文插圖中有好幾種恐龍,你能能根據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寫找到相應的四種恐龍嗎?(同桌合作完成)

  5、說出你命名的理由(學生說特點的過程中隨機完成“翔、站、部、移”四個重點字的學習。結合課文插圖理解四種恐龍的特點。向學生介紹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理解詞語的方法:龐然大物,聯(lián)系下文理解。魚龍,看海豚圖片理解。翼:本意是翅膀)

  6、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那么,這一段主要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寫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7、齊讀第3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恐龍的生活習性,介紹了霸王龍的樣子)

  8、指導讀說明文。說明文的朗讀,重點是做到正確、流利、注意停頓。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三、練習

  完成課后表格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生字卡

  2、讀課后讀一讀中的詞語

  二、學習4、5

  自然段

  1、學習第4自然段,書寫“蛋”字。

  2、恐龍在地球到底生活了多久呢?默讀最后一自然段。讀了這段后你知道了什么?這段中有一個問句,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恐龍消失了呢?(推測有三種原因,教參94頁)。

  3、書寫:像————象袋(帶、代)秘(注意右邊筆順)。

  三、拓展延伸

  通過預習中所查找的資料,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有關恐龍的知識。

  四、練習:區(qū)別字組詞

  像()部()遍()象()陪()扁()秘()必()

  五、作業(yè)

  1、收集其他種類恐龍的圖片

  2、預習下一課

恐龍說課稿5

  我今天所上的這一課《恐龍》是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的第21課。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恐龍的喜愛之情。作者緊緊扣住文題,對恐龍做了較為全面具體的介紹。文章條理清楚,結構分明。首先,作者介紹了恐龍的生活年代之久遠;生活環(huán)境之優(yōu)越:活動范圍之廣、數量之多。其次,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及形態(tài)。這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作者為了具體說明“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tài)更是千奇百怪”列舉了身體龐大,踏步好似雷鳴一樣的雷龍;身體很長,走路好像吊橋在移動的梁龍;背上插著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尾巴上有四支利劍一樣尾刺的劍龍;以及臉上長有三只一米多長大角的三角龍。作者在第3自然段里還介紹了恐龍的親戚——魚龍和翼龍。魚龍生活在水里,體形像今天的海豚;翼龍身體的兩側長著翅膀,能展翅高飛。接著介紹了恐龍的生活習性。先介紹恐龍吃什么——“大多以吃植物為主,也有專門食肉的”;之后,重點介紹了陸地上“非常兇猛的肉食恐龍”——霸王龍。然后介紹恐龍是怎樣繁殖后代的。恐龍是卵生的,它們先生下外殼堅硬的蛋,當小恐龍破殼而出的時候,會得到老恐龍的細心照料,直到它們能夠找到食物為止。最后介紹了恐龍的神秘消失,為人類留下了一個謎。綜觀全文,作者以清新流暢的文字,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有關恐龍的知識,讀罷能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多種說明事物的方法并用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比較說明:如在介紹雷龍時,作者為了說明“雷龍是龐然大物”,就用了人們所熟知的大象來與雷龍作比較,說“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從而使讀者感受到雷龍身體之龐大。又如在介紹恐龍的親戚魚龍時,作者把魚龍同人們熟悉的海豚作比較,說它“很像今天的海豚”,如此說明使讀者對魚龍的外形有了形象的感知。比喻說明:如雷龍“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就用了比喻說明的方法,使讀者對雷龍?zhí)げ綍r的情景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又如,梁龍“走起路來,好像是一架移動的吊橋”也是用比喻說明的方法來使讀者感受到梁龍走路時的有趣情景。再如翼龍“展翅高飛時,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輕型飛機”也是用了比喻說明的方法,使讀者對翼龍展翅高飛時的情景也有了一個極為形象的感知。數據說明:如介紹梁龍身體很長時,用了“從頭到尾足有二十多米”的.具體數據來加以說明。又如介紹劍龍的時候,就用了“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和“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來說明的;介紹三角龍時也用了數據說明的方法。正是因為作者用了這些說明方法,才使讀者對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有了具體而形象的了解。

  基于以上的特點,這篇課文我安排兩個教時:

  第一教時,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教時,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恐龍的類型及外形特點。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那么今天我所教的是第二課時,學生對恐龍比較陌生,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多媒體課件。

  以下針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作一說明:

  一 談話復習舊知引入教學,讓學生回憶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概念。

  二 精讀課文

  第一段使學生明白正因為當時的條件適合恐龍生存,所以恐龍的數量很多,分布范圍很廣。

  第二段課文的2—5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我先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默讀,每一個自然段提了一個問題。學生默讀小組討論后再一起理解,在學生回答完前面三個問題“恐龍的種類有哪些,形態(tài)各有什么特點,恐龍的親戚是誰,它們又有什么特點,它們吃什么”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魚龍、翼龍和霸王龍,就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找出這些恐龍來,教師逐個點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種恐龍的形態(tài),我用了這樣的方法,先讓學生找出喜歡的恐龍的語句讀,重視朗讀訓練。接著讓學生上臺介紹自己喜歡的恐龍,把課本中的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在講解恐龍是怎么生育后代時著重使學生理解恐龍這種獨特的卵生生育方式,并進行擴散性思維的訓練,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是這樣的生育方式。教學完2—5自然段后讓學生一起朗讀引出恐龍在廣闊的原野上奔跑、吃食、繁育后代這個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再一次去感知兩億年前恐龍的生活,再一次激起他們的興趣,為下面第三段中的內容激勵學生長大去探索恐龍神秘消失之謎作下鋪墊。

  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教學旨在激勵學生好好學習,長大去探索恐龍神秘消失之謎。為了激勵學生這種探索欲望我在上課結束前印發(fā)了一份有關恐龍的資料供學生閱讀,還準備了一本有關恐龍奧秘的書供學生瀏覽。

恐龍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铸埳钤谶b遠的古代,誰也沒有見過,它的種類、形態(tài)、外形和習性都是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多處運用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等說明方法進行具體的描述,使讀者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本文的教學分三課時完成,這里主要涉及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即認識恐龍及其近親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根據教材特點、教學手段的特殊性以及學生的知識、技能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借助自制網站“恐龍星球”,通過誦讀知道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及其特點,領悟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它們的特點的。3、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和瀏覽課外知識,組織用“我是**龍”介紹恐龍。4、通過鏈接恐龍的其他專題知識和專題網站,了解恐龍的更多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和搜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二、說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了解幾種恐龍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在教學過程中,力圖通過學生登陸自制網站“恐龍星球”及相關鏈接網站,瀏覽有關資料,了解恐龍的種類和特點,并且體會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這些恐龍的。鑒于三年級學生剛接觸電腦,電腦操作的技能不夠熟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細致地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操作,組織他們?yōu)g覽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材料,進行學習和整合,從而促進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三、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導讀法、觀察法等多種常用教學方法,同時主要使用了“網絡教學法”和“評價促進法”。

  先來說說“網絡教學法”

  面對世界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提出,探索構建“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平臺”的語文教學已成為一個日趨熱門的話題。首先運用網絡使語文課不受教材限制,注重生活中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能實現(xiàn)時空鏈接,最大限度地拓展語文學習內容,從而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自制網站“恐龍星球”,融“課本知識”、“圖片材料”、“課外知識”等豐富資料于一體,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更全面地掌握知識,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其次運用網絡也為學生構建學習平臺,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弘揚其主體性,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通過瀏覽網站,閱讀文本內容,查閱課外內容,讓學生完全用一種自覺、自主地意識在進行學習,讓他們在讀中認識、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用自主性閱讀取代老師的說教。而且《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內容比較枯燥。如果僅用空洞的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缺乏感性顯像,缺少探索鉆研的欲望。運用網絡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文字、聲音、視頻圖像等元素,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讓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再來說說評價促進法

  新“課標”說:“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痹诮虒W臨近尾聲的時候,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對自己整堂課的表現(xiàn)進行整體性的評價,讓學生認識自己的進步與否,從而更有效、更明確地指引學生以后努力和前進的方向。

  四、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和“網頁瀏覽法”。

  先說自主探究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而借助網絡教學,也正好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恐龍,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通過以讀促思、以讀感悟的方法,在讀中了解恐龍的特點;在自讀、交流學習成果的基礎上,再通過對文本知識的梳理進行語言表達訓練;通過相關鏈接了解恐龍的更多知識,這些都是為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再說說網頁瀏覽法: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又一理念。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距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的整合就是應了這一理念,把文本知識和課外知識都集中到自制網站中,學生以網頁瀏覽的形式去獲得知識,提取自己需要的資料,這樣的學習體現(xiàn)了課堂的開放性,也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五、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是分五大環(huán)節(jié)完成的: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2、閱讀課文,走近恐龍;3、瀏覽網站,認識恐龍;4、課堂延伸,積累知識;5、自我評價,促進發(fā)展。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營造教學情境,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通過內心情感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導入教學時,運用網站播放錄像片段,加入生動的引言激發(fā)學生興趣。我選擇了這一段錄像和引言:大約在兩億年以前,地球上到處是大片大片的沼澤,深谷里,山坡上,到處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那時侯,恐龍的足跡遍及整個世界?墒牵6500萬年前,它們卻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恐龍星球”,和這些神秘的生物進行一次親密接觸。(點擊進入網站首頁)

  網站首頁共分6大板塊,即走近恐龍、認識恐龍、探索恐龍、自我評價、作業(yè)超市和相關鏈接,通過點擊相關導航條,可以獲取相關詳細資料。

  第二環(huán)節(jié):閱讀課文,走近恐龍

  “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tài)更是千奇百怪!闭n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恐龍?引導同學們點擊“走近恐龍”,瀏覽課文,把恐龍的名字找出來。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要求我們的學習從“整體——部分——整體”,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瀏覽課文,從而對要學的課文有個整體上的感知。

  第三環(huán)節(jié):瀏覽網站,認識恐龍

  *首先引導學生自學。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弊灾凭W站中集課文內容與課外知識與一體,有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借助網絡環(huán)境,瀏覽和搜集豐富的語文知識,一方面幫助他們掌握書本上的`知識,積累課外知識,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如今的語文教學,容易出現(xiàn)一種“非語文”的現(xiàn)象,即把語文課上成別的科目,如社會課、自然課等,特別是類似于《恐龍》這樣的課文,就很容易上成自然課,因此在教學中我堅守語文本體,重視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引導學生點擊“認識恐龍”板塊下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恐龍,通過三步走,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這種恐龍的具體形象。以學生自學梁龍為例,學生點擊梁龍圖片,進入相關鏈接,頁面上出現(xiàn)“文字”、“圖片”、“練習”三項鏈接,學生可以自由點擊進行學習。點擊“文字”一欄,網站上有課文中對梁龍的描述,請學生仔細閱讀;如果想了解其他有關梁龍的知識,可以點擊“更多”一欄,里面有更豐富的課外知識可以瀏覽,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來了解恐龍。點擊“圖片”一欄,可以看到里面有各種形態(tài)的恐龍照片,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恐龍的外形特點。點擊“練習”一欄,可以讓學生考考自己,檢查剛才的自學效果。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再組織交流。

  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不能脫離文本內容,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掌握亦不能輕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應給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相信他們的內在潛能,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個體學習的局限性,因此通過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學生的個體思維在集體交流中得到碰撞,學生可以各取所長,取長補短,從而對課文知識有個較全面的了解。這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引導他們抓住各種恐龍的特點,并指導用朗讀把恐龍的特點表達出來。比如說交流雷龍的特點,要體會雷龍是個“龐然大物”,身體比六頭大象還重,腳步聲好象雷鳴一般;在學生交流的同時要進行板書,并相機指導讀出雷龍“大”的特點;采用同樣的方法和步驟來交流體會其他幾種恐龍的特點,并相機指導朗讀。在引導學生了解恐龍?zhí)攸c的基礎上,要特別注意幫助學生區(qū)別魚龍和翼龍并不屬于恐龍,而是恐龍的親戚。以往,很多學生都認為它們都屬于恐龍,在這里要引導學生注意把握文本語言來體會意思。

  然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以“我是**龍”為題,整理一段話,具體介紹自己喜歡的那種恐龍。原本打算讓學生采用搜集、粘貼圖片和文字進行整理,然后上傳至網頁供大家瀏覽的,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就改計算機操作為口頭訓練,即讓他們自己先作好準備,再在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指名學生交流。這樣做,其實是對學生剛才自主學習成果的一種檢測,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借助這一話題來達到對教材內容的梳理,對知識進行重組,通過口頭表述出來。

  *交流結束后就小結課文,讓學生齊讀課文,加深對文本的印象。

  第四環(huán)節(jié):課堂延伸,積累知識

  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恐龍只是恐龍大家庭中的一小部分,恐龍的種類還有很多,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網站特設“更多恐龍”板塊,學生點擊鼠標,可以看到更多種類的恐龍。

  當然語文教學,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把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引向課外,使學生自覺地去課外尋求知識,以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因此我在這里設了一問:“關于恐龍的知識,你還想了解哪些?”讓學生自由提問,再引導學生點擊“瀏覽恐龍”,學習其他知識。同時通過“相關鏈接”,還能讓學生了解其他更為詳細的資料。這樣,與其說是一堂課的結束,倒不如說是課的開始,它能成為聯(lián)系第二課堂的紐帶,促使學生運用已知去獲得未知,以此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第五環(huán)節(jié):自我評價,促進發(fā)展

  《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于評價提出了新的標準!靶抡n標”最根本的理念在于“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新的教學評價的指向便是著眼于學生發(fā)展。同時“新課標”提倡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評價和學生間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我從課程目標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展開,并將評價內容分成“這堂課你上得開心嗎?”“你能按時完成任務嗎?”“你能找到你所需要的資料嗎?”“你能獨立進行學習嗎?”“你能把你想說的話表達出來嗎?”五項進行,請學生點擊“自我評價”一欄,根據自己的表現(xiàn),點擊相應的“星”數,然后點擊“提交”,提交后生成的圖例可以讓老師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自己的表現(xiàn)在班級中所處的位置,從而更有效地促進他們日后的發(fā)展。

  六、說作業(yè)設計

  請學生點擊“作業(yè)超市”

  ,在這里,我設計了3個可供選擇的作業(yè):1、請學生用“我是**龍”為開頭寫一段話,介紹一種恐龍,有興趣的可上傳到練小網頁論壇中的習作欄;2、請學生將感興趣的恐龍知識介紹給同學或家長聽;3、獨立完成或和同學合作完成一份有關恐龍知識的電腦小報,上傳到練小論壇。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來完成。這樣分層設計作業(yè),可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相應水平的作業(yè),關注不同情況學生的個性差異,同時也增強學生作業(yè)的信心。

  七、板書設計

  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

  恐龍(名稱) 雷龍 梁龍 劍龍 三角龍 霸王龍 ------

  (特點) 龐然大物 長 劍板、尾刺 望而生畏 兇猛

  親戚 魚龍 翼龍

恐龍說課稿7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說的是大班語言活動《城里來了大恐龍》。

  一、說教材

  恐龍,這種神奇的動物是大班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孩子們經常圍繞恐龍這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如:恐龍的特征、恐龍的種類以及恐龍為什么會滅絕等等。因此,教師選擇了《城里來了大恐龍》這一有關恐龍的教材。這篇童話童趣盎然、想象豐富,作品中的恐龍形象善良、可愛。通過教學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生存的情感。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培養(yǎng)了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講述以及敢于創(chuàng)造的能力。

  二、說目標

  根據故事的內容分析,結合教學中的重難點,再依據打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確定了本活動的目標:1.感受故事的情趣。萌發(fā)幼兒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2.引導幼兒運用以有知識、經驗,進行大膽想象。

  3.鼓勵幼兒能在集體面前積極說話、大膽講述的能力。

  因為大班幼兒的注意力很不穩(wěn)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但時間不長,為了引起幼兒對課堂內容的興趣的準備了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實物;為了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我還準備了掛圖《恐龍變成了立交橋》;還有故事的語言磁帶或CD。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幼兒喜歡聽故事,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講故事,幼兒也只能單純聽故事罷了。作為教師就是幼兒的引導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無形的給幼兒施加影響,灌輸教育知識,幼兒就能在聽故事的`情況下接受教育。所以,本次活動我結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了直觀教學法和觀察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最終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也遵循著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通過教師講故事及提問引導,幼兒主動思考探索,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

  學法:

  教師有感情的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演示圖片,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學中的提問,給幼兒提供了表現(xiàn)的機會,幼兒在問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內容。

  此外,我在課堂開始出采用集體游戲法,課堂中段采用角色游戲法,直觀教育法,最后讓幼兒個人活動,自由操作,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使課堂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tǒng)一。大班幼兒處于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著增強,游戲水平有很大提高,連貫性口頭表達語言也有大大的提高,所以在本次課堂中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時刻配合著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進行。

  四、 說教學程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將課堂活動設計成3個環(huán)節(jié),并采用由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方式組織本次活動:

  1、復習5以內數的組成,玩玩“猜猜是幾”的游戲。

  2、玩玩“營業(yè)員”的游戲,鞏固5以內數的組成。

  3、幼兒對5以內數的自由操作活動。

  環(huán)節(jié)1:故事教學 出示畫有"交通堵塞"的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討論:這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鼓勵幼兒能大膽想象、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講述故事至"城里人感到大恐龍給他們帶來了危險":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聽了故事之后你就知道這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師再次引導幼兒討論:城里來了大恐龍,交通堵塞了、鐵路被壓壞了、房頂也被掀翻了。請你們一起來想辦法,幫幫這座城里的人、幫幫這條大恐龍吧!看誰想出的辦法又多又好。

 。础⒔處熤v述故事至結尾處,請幼兒討論故事里孩子想出的辦法好不好?故事里的大恐龍與你們印象中的大恐龍有什么不同?以萌發(fā)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5、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幼兒扮演大恐龍,邊聽故事邊進行表演。

  環(huán)節(jié)2:恐龍展覽

 。、師生剛同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實物等,一起將活動室布置成一個"恐龍展覽"。

 。、幼兒自由結伴參觀。引導幼兒都大方的向同伴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于恐龍的知識。

 。场㈤_展"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活動。

  請幼兒的家長都來參觀恐龍展覽,請幼兒擔任解說員,向家長介紹恐龍的內容,鼓勵幼兒在解說過程中做到聲音響亮。

  環(huán)節(jié)3我和恐龍做朋友

  1、教師通過談話導入活動主題:恐龍為什么會從地球上消失?

 。病⒔處熖岢鰡栴},引導幼兒分組自由討論:如果恐龍再次回到我們身邊,你會想什么辦法來幫助他們?教師在幼兒中巡回觀察,傾聽幼兒的講述及時給予指導。

 。场⒄埫拷M幼兒推選代表進行發(fā)言:請你們都說一說,你們都想出了那些辦法來幫助和保護恐龍。

 。、幼兒集體作畫、:我和恐龍是朋友。

 。、拓展故事中的含義,告訴幼兒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動物,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五、 說活動特色

  1、游戲貫穿課堂

  因為大班的幼兒注意力很不穩(wěn)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所以用游戲貫穿課堂,讓幼兒輕松玩樂之余掌握知識內容,促進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2、加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游戲習慣。

  語言方面,三、四歲的幼兒已能夠掌握全部基本語音,詞匯量增多。在正確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語法結構,幼兒到了五、六歲時,連貫性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大大提高。在這次的活動當中加強了幼兒的口頭表述能力,在環(huán)節(jié)2中又無形中,在教師對幼兒施加的一些影響,從而使幼兒在快樂游戲中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游戲習慣。

恐龍說課稿8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學習目標,是多維的,是立體的,不僅有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還有過程與方法的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所以,在設計這課時,我準備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自己覺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三維目標實現(xiàn)的最終途徑還是讀,各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快速讀,邊讀邊想象等,并把自己讀的感受與同學交流、討論,遵循課標的這些精神、理念,本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入情入景地讀,動心動情地讀。

  二、說教材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fā)現(xiàn)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fā)現(xiàn),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著介紹了這一科學發(fā)現(xiàn)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xiàn)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tài)、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變化、形態(tài)各異的情況;由于它們的體態(tài)、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課文最后表達了科學家們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證據,重現(xiàn)恐龍飛向藍天這一歷史進程。

  教學本課,要引導學生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zhí)著與艱辛,引導學生揣摩課文準確生動的語言。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xiàn)“以人為本,終身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目標。

  1比鮮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欣喜若狂、描繪、形態(tài)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3庇刑趵淼馗詞隹至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樹立學生探究的意識,培養(yǎng)他們鉆研科學的精神。

  三、說教法學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痹诒菊n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四、說教學設計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直觀導入,激發(fā)情感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恐龍化石的相關資料,初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師自然導入:以前,同學們觀看過恐龍展覽,現(xiàn)在我們來看課件?纯催@些活靈活現(xiàn)的恐龍。(板書:恐龍)下面,我們來學習關于恐龍的課文。(板書課題:飛向藍天的恐龍)齊讀課題,質疑1.預習時讀了課題,你產生了疑問嗎?請舉手。如有的學生沒產生,就讓他們再讀讀課題想想。2.產生了什么疑問?分別抽說。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我們知道的恐龍沒翅膀,怎么能飛向藍天呢?恐龍怎么能飛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龍還會飛呀!遼西發(fā)現(xiàn)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出示課件,師講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鳥)身體逐漸變小

  長得越來越像鳥類…這里我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觀看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理解詞句。

  第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瀆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并標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么?”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注重教給方法,以學定教。在交流中,根據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引導補充,使課堂內容在平等對話教學相長中動態(tài)生成。

  第三、讀中悟學領悟寫法

  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fā)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讀。學生自由讀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病⑽。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1)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xiàn)在兩億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tài)各異的龐大家族……

 。、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chuàng)新,圍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介紹恐龍的“龐大家族”?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fā)揮、表演。

  4、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次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5、想。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xiàn)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由于學生自選內容,自選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就能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悅。這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會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這里,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體會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另外,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學生達到了熟讀成背,水到渠成地程度,為下節(jié)課的背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次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必需。為此我先讓學生再次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通過向學生展示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圖片,又有意識地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然后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文:我們觀看了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化石,此時,你想對它說些什么?還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繼而根據學情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我還布置了課外作業(yè):1、讓學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2、繼續(xù)搜集有關恐龍的資料,出一張手抄報。

  五、說板書設計

  總之,本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們給予指導。

恐龍說課稿9

  一、 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這一課是人教新課標本小學語文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以愛科學,學科學為主旨,而數萬年之前稱霸地球的恐龍為什么會在一夕之間滅絕得無影無蹤,只留下有限的珍貴化石和無數的未解之迷,這無疑是會引起孩子濃厚的興趣,很容易激起孩子探索科學的欲望,《恐龍的滅絕》一課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打開課文,我們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課文走進中生代時期,與作者一起去探尋恐龍滅絕的未解之迷。課文中詳細地為我們分析了幾種恐龍滅絕的可能性,并且指出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卻又不能使人完全信服,這就更為我們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二、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生字識記上已經有了一些方法和一定的技巧了,但這個年段的孩子理解力還不強,有待于老師的引導,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時候,對于未知世界,未解之迷,孩子們大多有一種求新獵異的心理。平時的電視電影和動畫片讓孩子對于恐龍這一神秘史前生物有了一些或多或少或正確或錯誤的了解。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知半解和求奇獵新的心理,通過課堂上的引導,討論,讓孩子對恐龍滅絕這一未解之迷提起了就放不下,吸引他們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三、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孩子除了達到識字十五個,會寫九個生字的教學目標之外,還應該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合作交往學習中互相啟發(fā),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語,并且對恐龍的滅絕之迷產生深厚的探索興趣,有繼續(xù)探究的渴望,也許有一天,恐龍滅絕的未解之迷就會被現(xiàn)在正在捧書樂讀的孩子們解開了呢。本課涉及的詞語很多,如:“龐大、躲避、枯萎、信服、塵!钡取T诶斫庠~語的時候,要讓學生反復讀文,結合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弄清詞語的意思。

  四、 課時安排

  課時安排為兩個課時,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是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思考課文所引出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五、 教學準備

  二年級的孩子,形像記憶遠比抽象記憶記孩子記得牢固,理解更透徹。為了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好奇,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準備一些恐龍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形像直觀的讓孩子感受恐龍的有趣,加深孩子對恐龍的認識。

  六、 教法

  神秘的“恐龍”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如何借助這篇極具吸引力的課文,讓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學文,理解、積累詞語和句子,同時,了解恐龍滅絕的有關知識,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恐龍滅絕之謎的欲望呢?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yōu)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币虼耍疚牡慕虒W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合作交流,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練習有條理地說話。

  七、 流程

 。ㄒ唬┱勗捈と,聊聊恐龍。

  課件出示恐龍視頻。提問:小朋友,認識這些動物嗎?你都知道有關恐龍的哪些知識呀?這個問題學生一定會比較感興趣,也會愿意交流有關恐龍的知識。在交流的'同時結合恐龍圖理解“龐大”。提問:這么龐大的恐龍我們的地球上現(xiàn)在還存在嘛?引出課題《恐龍的滅絕》,利用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

 。ǘ⿵土暽~,初讀課文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復習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鞏固孩子的生字認讀情況,為細讀,理解課文做準備。

  (三)讀好課文,提取信息。

  1、自讀課文。

  讀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隨意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次認識。這樣處理可以較好的順應學生急切地想要了解課文內容的心情。

  2、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隨機的引導。重點引導學生明白恐龍的存在時間,對于“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這樣比較大的數字,孩子們

  是很陌生的,教師可以將這些數字板書成阿拉伯數字,讓學生與年齡10歲、100歲比較,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學生就能讀好“兩億年”、“短多了”等詞、句了。

  3、教師引讀,讀好問句!褒嫶蟮目铸垶槭裁磿䴗缃^了呢?”

 。ㄋ模┮宰x代答,理解詞句。

  1、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大意之后,再次自由讀課文,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并且在找到的恐龍滅絕的原因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進行勾畫,并且和同桌進行交流,看看都能找到幾種說法。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朗讀反饋,以讀代答:

 。1)教師引讀: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一種說法是……

  師繼續(xù)引讀:另一種說法是什么?另一種說法是……

  師引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請全體學生讀: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先由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學生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思考;最后,教師以問引讀,學生以讀代答,既反饋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

 。ㄎ澹┳x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之后,就順理成章的進入到對重點內容的分析中來了,老師可以很自然地過渡: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A、“一種說法”

  1、自由讀,有幾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出示本段出現(xiàn)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ㄐ抡n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在讓學生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供與本小節(jié)相關的詞語,進行語言的內化和表述。既進行了隱性的識字教學,又積累運用了詞句,了解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B、“另一種說法”

  1、讀讀“另一種說法”,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這節(jié)有幾句話,再讀讀,說說這些句子前后有聯(lián)系嗎?

  3、小研究。

  為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

  課件出示這一段中關于恐龍滅絕的關鍵句子: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ǎ┯钪嫘行亲采系厍

 。ǎ┮灾参餅槭澄锏目铸埡推渌麆游餄u漸死去

 。ǎ┑厍蛞黄诎

  ()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讀一讀課文,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該如何排序?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4、師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這種說法中恐龍滅絕的過程。

 。ㄐ抡n標指出,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研究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是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內容來于Y-Y_課-件_園 ]氛圍,打破傳統(tǒng)的單一而又乏味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研究,既能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

  C、其他說法

  1、自由讀讀第4小節(jié),說說介紹了幾種說法。(學生可能產生分歧)

  2、分別請3位學生讀讀三種說法。

  3、說說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龍滅絕的說法。

  (1)哺乳動物偷吃恐龍蛋

 。2)突然流行傳染病

  (3)全球氣溫下降,恐龍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龍。

  D、分析幾種說法

  課文中列舉的幾種說法也只是科學家們的推測,還不能完全證實,你覺得那種說法最合理?說說你認為合理的理由。你認為不合理的也請說說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質疑。對課文提出的幾種說法,不但要讓學生讀懂,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其中的合理性!墩Z文教學大綱》中提到:要正確處理傳授知識通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知識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礎,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要引導思維的途徑、方法,鼓勵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認識水平。既然課文列舉的是還不能完全證實的原因,那么,它的合理性有多少呢?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贊同的可以再把理由說充分點,你不贊同的請你說出你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學會提出問題,能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全班公開辯論和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要能自圓其說。并引導學生體味其中的過程,學會思考的方法。

 。┩卣怪R。

  1、除了課文介紹的幾種說法外,還有其他的說法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號”知道還有很多說法。

  2、先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到的說法或者自己想到的自己覺得更合理的想法。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現(xiàn)在孩子們都了解了那么多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真可謂是一個個小博士了!現(xiàn)在我就要來采訪采訪我們的小博士,看看小博士們都能告訴我們哪些關于恐龍滅絕的知識呢!

  采訪:XX博士,聽說您對恐龍很有研究,請您談談,目前,人類對恐龍滅絕之謎都有哪些說法?您認為這些說法有道理嗎?您打算繼續(xù)這方面的研究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利于激起學生繼續(xù)去關注恐龍滅絕之迷,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4、介紹相關網站、資料。

 。▽W生帶入更為廣闊的網絡世界,在網絡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關恐龍以及恐龍滅絕的知識,激發(fā)繼續(xù)探究的興趣與欲望。)

  八、 板書

  恐龍的滅絕

  地球變寒冷行星撞地球

  偷吃恐龍蛋流行傳染病

  氣溫下降……

  板書完成可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只需板書課題,后面的內容由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完成,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課堂中來。

恐龍說課稿10

  今天我了南通陸錦華老師執(zhí)教的《恐龍》一課。這是一篇小小的說明文,介紹了多種恐龍的名稱和特點、生活習性。恐龍雖然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卻始終是人們探索的對象,更是許多孩子喜愛的動物,更是他們想了解的動物。陸老師結合孩子對恐龍的獨特感情,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

  一、營造情境,激發(fā)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陸老師上課伊始就緊緊抓住學生喜愛恐龍的特點,讓學生說出自己了解的恐龍的名字。學生表現(xiàn)欲立刻被調動起來,搶著說。這是由于學生生活中通過觀看電影、電視、圖書,了解了許多。老師一問,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陸老師還利用掛圖展示恐龍,讓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恐龍圖片,都為學生學習營造了一種直觀的情景,使學生既認識了恐龍的外形,又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理解了恐龍的特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語文新課標注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陸老師在教學中極力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如在讀“望而生畏”一詞時,要學生體現(xiàn)畏懼的心理,要用朗讀來體現(xiàn)恐龍是個“龐然大物”,用比賽朗讀來表現(xiàn)恐龍的體型巨大,更想用肢體語言來配合朗讀,這樣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積累遷移,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

  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會用語言文字。學生喜愛表演,表演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主動參與的熱情,更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陸老師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學完各種恐龍的特點以后,讓孩子們扮演恐龍來介紹自己,無疑是注重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注重了學生知識的積累和遷移,內化,將課文中的規(guī)范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達到記得住,用得出的境界。另外,讓學生給圖片上的恐龍取名,也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內化的過程。

恐龍說課稿11

  一、說活動教材:

  此課是小班數學下學期教學內容,影子是孩子非常熟悉的現(xiàn)象。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姿勢有不同的影子,孩子們對身邊的這些變化激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我抓住這一契機,利用《恐龍的影子》這一課設計了這個以數學為主的探索活動,讓孩子們在在自然流暢的感性活動里,自主觀察與探索,自由表達與表現(xiàn),從而體驗到快樂和成功。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數學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谝陨蠈滩牡姆治,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觀察動物的形狀特征并找出對應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三、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以及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觀察動物的形狀特征并找出對應關系。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進行了以下的物質準備:動物卡片、圖卡等。本活動選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進行。這種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開展的'探究活動符合《綱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五、說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愛玩、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以下方法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引導法--交流討論法--情景教學法。

  六、說教學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做法和說法,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觀察性、操作性、交流性”。我主要分五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耄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手影游戲,猜一猜老師用手影表現(xiàn)的是什么?(啟發(fā)幼兒說出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幼兒體驗影子和手型的關系)(教師用手影分別表示同一種動物的不同姿態(tài),鼓勵幼兒說出該動物在做什么。指導幼兒觀察影子和手形的關系,手形變化了影子也隨著變化,影子的形狀和手形是相同的。)。

 。ǘ┱乙徽易層變赫乙徽液诎迳闲游锏挠白,并將小動物和影子相對應的點連線。(連線時要把他們相對應的點連上,而不是連圖畫的內容)

  (三)觀察畫冊《恐龍的影子》

  1、數一數,不同顏色的恐龍各有幾只?

  2、找一找,各是哪只恐龍的影子?

  3、連一連,嬰幼兒找出每個恐龍對應的影子,并用線連起來。

 。ㄋ模┱乙徽页鍪鞠嗨频膭游锖筒煌螤畹膭游,讓幼兒找影子。

 。ㄎ澹┩卣寡由欤海ó嬕划嫞┳層變寒嬕划嫼唵螆D形的影子是什么樣?

  生活是豐富多彩、生動真實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給孩子提供一個樂中學的空間。本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的生活化。

恐龍說課稿1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欣喜若狂、描繪、形態(tài)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3、指導學生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恐龍是很有吸引力的。但這是一篇說明文,語言準確,嚴謹,邏輯性很強。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是有一定難度。要學生在短時間內明白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進程,并復述就需要讀熟課文,用簡潔明了的板書演示出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進程,并輔助大量的圖片來增進理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教學難點: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激趣導入

  1、孩子們讓我們再來回憶一下上一節(jié)課你了解的關于恐龍的知識。

  2、你們知道的還真不少,看來孩子們都很喜歡恐龍,老師也喜歡。今天我準備了很多關于恐龍的卡片,想要嗎?待會兒我會把它們送給上課表現(xiàn)最棒的孩子,F(xiàn)在我們就一起走進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活動2【講授】

  二、品讀課文

  1、科學家們?yōu)槭裁磿贸鲞@樣的結論呢?請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相關語句。(教師巡視)

  2、了嗎?誰來讀一讀你勾的句子(抽生讀)

  最先發(fā)現(xiàn)它們骨骼相似的學者是(赫胥黎)這是(鳥類的骨骼)這是(恐龍的骨骼)它們有哪些相似之處呢?請大家仔細看一看。(抽生說

  3、這之后,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的恐龍和鳥類化石,提出了一個假說,是?(抽生說)

  4、這僅僅只是一個假說,要想證明就必須得找到證據,找到了嗎?誰來讀一讀。(抽生讀)

  5、科學家們聽到這一消息后,他們怎么樣?他們會高興得?

  6、我們也來感受一下這份欣喜,一起來讀一讀。

  7、他們?yōu)槭裁磿老踩簦靠瘢?/p>

  8、這個證據對他們的研究有什么作用讓他們欣喜若狂?

  9、書中也有一個詞告訴了我們它的重要性,是?老師獎勵你讀一讀這句話。

  10、下面我們就走進化石的發(fā)現(xiàn)地—遼西。遼西地區(qū)是我國的化石寶庫,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許多帶有羽毛印痕的化石,我們就去看看那些恐龍化石的復原圖吧。這是前肢很長的原始祖鳥,這是體態(tài)臃腫的北票龍,長滿尖牙的中國鳥龍,身體小巧的小盜龍。它們有的身披原始的纖維狀的羽毛,有的身披真正的羽毛,為我們提供了部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依據。

  1、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下面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訪問中生代的'地球,看看這一演化進程吧。請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恐龍演化成鳥類經歷了幾個階段,邊讀邊勾畫。

  2、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出現(xiàn)的時間書上沒有說,但它們應該比龐大家族出現(xiàn)得(晚)應該比龐大家族(晚)我們可以用“后來”表示。

  3、這些獵食性恐龍后來都變成鳥類了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它們中的一些種類)最后是哪一些恐龍變成了鳥類?(板書:畫箭頭演變成)也就是這些獵食性恐龍中的一部分變成了鳥類。(板書獵食性)

  4、恐龍演化成鳥類一共經歷了(4)個階段。

  板書:(第一種恐龍兩億三千萬年前形態(tài)各異的龐大家族數千萬年后一些獵食性恐龍后來它們中的一些種類鳥)

  5、誰意來讀一讀第一個階段?(抽生讀)

  6、最早的恐龍和狗一般大。ò鍟汉凸芬话愦笮。┑肥撬臈l腿支撐身體,此時恐龍用兩條腿支撐身體,像我們人一樣能夠兩足行走。(板書:兩足行走)

  7、數千萬年后,恐龍演化成了一個形態(tài)各異的龐大家族,誰來讀?(抽生讀)

  8、這段文字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給我們介紹了這個龐明方法給我們介紹了這個龐大家族?

  9、龐大的恐龍家族有什么特點呢?

  師生共同總結特點

  10、師出示圖片,下面我們來看恐龍演化的第三個階段。請同學們看圖,結合課文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點?

  11、這些恐龍身體變小,長得像鳥(板書身體變小,長得像鳥)

  12、它們像鳥具體表現(xiàn)在?(抽生答)

  13、長得像鳥,就是鳥了嗎?它們還必須學會(飛行)

  14、它們是如何學會飛行的?(板書樹棲,奔跑,飛行)

  15、到底是在哪一種情況下學會飛行的,科學家們能肯定嗎?你是從哪寫詞語看出來的?

  16、但不管怎樣有一點毋庸置疑:(原本不會飛的恐龍最終變成了天之驕子—鳥類,它們飛向了藍天,從此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天地。)

  17、恐龍終于飛上了藍天,變成了自由飛翔的鳥兒,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е@份欣喜,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著這份欣喜,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18、恐龍完成了向鳥類的演化(完成板書,形成表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演化的進程吧!

恐龍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

  這是一篇知識性漫筆,先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存習性,點明白它的生存年月及其秘密滅盡,表達了作者對恐龍的喜好和對大自然生態(tài)的關懷之情。

  這篇課文是闡明文,闡明文是闡明事物的文章,其重要的表達方法便是闡明。本文運用多種闡明方法,不但條分縷析地先容了恐龍的相干知識,并且形象生動,光顯可感。因此,教學本篇課文,我會細致文體特點,引導學生通過比力感知課文闡明事物的方法,造就學生閱讀闡明文的本領。

  2、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本篇課文教3課時,第一課時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及第一自然。第二課時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三課時學習第五、六自然段及復述課文。因為我教學的是第二課時,所以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后練習題,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了解恐龍的類型及外形特點。

 。3)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等說明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機械的說明事物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更讓人覺得描寫生動,形象可感,增強了說明文的藝術感染力,要讓學生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并爭取掌握這些方法。因此,我把第三個教學目標定為難點。重點是第二個教學目標。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采用“教——扶——放”的方法進行教學。

  第一步“教”:課文是怎樣形象地寫出恐龍的外形特點的?教學時,我先出示描寫雷龍的一組句子,通過比較,讓學生在讀、說、寫的活動中去充分感悟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并體會打比方、作比較的作用。

  第二步“扶”:接著我出示描寫梁龍的一個句子。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第三步“放”:最后,我讓學生分小組自學描寫其它恐龍及其親戚的句子,讓學生深入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的教法正是體現(xiàn)出了這一理念。

  三、說學法指導

  三年級學生極少閱讀說明文,對于說明事物的.方法不甚了解,但他們對恐龍有著極大的興趣,這對學習本文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教師引導好,學生就會很快地感知說明文的表達方法,了解恐龍的種類及外形特點。

  學生在學習課文中,先通過比較教師出示的描寫雷龍的句子,在學習活動中感悟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并體會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的作用,了解雷龍的外形特點,然后舉一反三,運用了解雷龍的學習方法分小組探究其他恐龍及其親戚的外形特點,這就體現(xiàn)出了《課標》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前提測評

  我設計了兩道題,第1題是認讀生字詞,第2題是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設計這兩道題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認讀詞語反饋對上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信息。二是檢查學生對全篇課文是否有了整體把握,同時為學習本課時的內容做好鋪墊。

 。ǘ⿲W習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讓學生按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僬n文一共講了幾種恐龍及其親戚?請用橫線畫出它們的名稱。

 、谙胂脒@些恐龍及其親戚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取這樣的名。

  停止讀后檢查讀書情況,我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恐龍的名稱。

  這一步驟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恐龍的種類。

  2、突出雷龍,啟發(fā)探究

 、僦该首x描寫雷龍的句子。

  ②雷龍的形態(tài)特點是什么?請在句子中找一個詞來回答,并在下面畫波浪線。

  ③說說對“龐然大物”的理解。

  ④出示一組句子,讓學生比較。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a、讓學生比較讀,說說從哪些地方能看出雷龍是個龐然大物。(根據回答板書)

  b、讓學生想象雷龍走動時發(fā)出的聲響,具體感受雷龍是龐然大物。

  c、反復朗讀,說說作者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板書)運用這些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3、出示描寫梁龍的句子,進一步引導探究

 、僬f說梁龍的外形特點。

 、谡f說作者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學生回答后,指名上黑板板書。

  由于三年級學生理解、歸納能力還不是很強,一下子讓他們把恐龍的外形特點及說明方法寫出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以師生共學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恐龍的外形特點及感知說明方法。

  4、用表格導讀其他內容

  ①把已有的板書畫成表格

 、趯W生分小組探究,完成已發(fā)下的表格。

  學生填完表格后,指名上黑板填。

 。ㄈ┲笇Э磮D,鞏固學習所得。

  1、揭示話題

  插圖上畫了幾只恐龍?你認識幾種恐龍?怎樣識別它們?

  2、學生自己觀察圖畫,對照課文,給圖中的恐龍寫上名稱。

  3、指名上黑板給掛圖中的恐龍貼上名稱,并先容其特點。

  這個關鍵的計劃意在深化明白,牢固學習所得。同時,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器重課文插圖,并養(yǎng)成細致視察課文插圖的好風俗,可以大概促使學生掌握圖文聯(lián)合學習的要領。

 。ㄋ模┲该首x第二至四自然段。

  五、說板書計劃

  好的板書計劃,能資助學生質疑解難,活潑頭腦,加深對課文的了解和明白。我接納表款式的板書,讓學生對恐龍及其親戚的種類、形狀特點和闡明要領一目明了。

恐龍說課稿14

 。ㄒ唬┙滩姆治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fā)現(xiàn)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fā)現(xiàn),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科學探索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篇課文的特點和內容,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2.理解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3.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恐龍演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準確生動的表達特點。

 。ǘ┰O計理念

  由于這篇說明性文章融知識性與科學性于一體,教學時主要讓學生自主思考與感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自主閱讀、小組研討、朗讀比較等形式,了解恐龍的演變過程,感悟語言的生動與準確,。在此基礎上依本拓展,引導質疑深入探究,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與綜合性。

 。ㄈ┱f教法

  在本課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

  (四)說學法

  把充分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重點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

  (五)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點燃激情

  導入時我運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出示恐龍的動態(tài)畫面,營造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氛圍。調動學生的視聽,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情感引入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孩子們如臨其境,他們的心靈急需與文本契合,這個時候我導入新課,學生對這節(jié)課充滿了期待和好奇。

  二、精讀重點段,理解演化過程

  接下來我直奔重點-——課文的第3、4自然段。我以“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一起去中生代的地球,看看恐龍的演化過程”這一陳述,十分自然地引出后面的學習。在學習中,我緊緊圍繞“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這一問題,設計了合作學習表格,教給學生抓關鍵詞來填表格的方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學會學習,學生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不僅理清了課文的敘述順序,也清楚地知道了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有了表格的提示,學生們把課文梳理得更清楚簡潔。

  我又通過填空,圖片解說,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進一步加深印象。

  學生通過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讀懂了課文。讀的要求明確,讀的時間充足,讀的層次清楚,使學生親歷閱讀過程,走進文本。

  三、創(chuàng)設情境、練習復述

  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自然博物館需要一位講解員講解恐龍的演化過程,誰愿意應聘呢?通過這樣的拓展說話訓練,引導學生復述演化過程,積累、內化語言,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但激發(fā)學生復述課文的興致,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恐龍的資料。課上大家把交流搜集到的恐龍的圖片和信息先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匯報時主要采用課件展示和投影儀展示的形式。

  讓課文內容和有關的信息盡量地豐滿起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盡可能多的資料,學生了解了更多關于恐龍的知識,由課內延伸課外,構建了開放的語文課堂。

  五、激發(fā)探索、升華情感

  我采用談話法:科學家經過了百年的探索,幫助我們了解了笨重的恐龍演化成鳥的過程,這一切凝聚了他們寶貴的心血,科學家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20世紀有什么偉大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呢?很多學生紛紛給出答案。

  我接著追問,人類的發(fā)明有很多,但是還有很多沒有解決的科學難題,你知道世界上還有哪些未解之謎嗎?學生發(fā)言后,我用課件出示:外星人、飛碟,并引導學生討論它們存不存在?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欲望,并指出解決科學難題需要人們不斷的探索、努力的去鉆研。同時鼓勵學生用智慧去認知世界、改變世界。

  整堂課的教學有多媒體課件的“相依相伴”,在“有聲有色”的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升華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六、板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

  恐龍——鳥類

 。ú粩嗵剿鳌⑴︺@研)

  板書設計簡潔明了,突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恐龍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本課屬于美術學習中的造型表現(xiàn)領域,“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從喜愛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huán)畫,聽關于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jié)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恐龍的特點。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在觀察、記憶、表現(xiàn)恐龍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關注環(huán)境,訓練他們的觀察、記憶、表現(xiàn)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身心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顯性目標是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學習表現(xiàn)不同特點的恐龍及其生活環(huán)境,培養(yǎng)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隱性目標是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熱愛自然、用于探究科學奧秘的精神,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圍繞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實際,考慮到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我確定本課的重點為通過對恐龍資料、玩具的觀察、分析,了解恐龍的基本特點,學習如何表現(xiàn)不同特點的恐龍;難點為不同種恐龍的特點及情節(jié)的表現(xiàn)。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xiàn)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思、畫等行為環(huán)節(jié)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課前:觀看有關恐龍的短片。

  (一)組織教學。

 。ǘ┙翌}。恐龍生活在一億幾百萬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時代,幾百萬年前就從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給人類留下了無窮的奧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恐龍的世界:今天我們就來畫一畫恐龍。

 。ㄈ┝私饪铸埖姆N類、習性和體貌特征。

  1、說一說你知道的恐龍知識。

  教師小結。

  2、學習恐龍的種類、習性和生活環(huán)境。

 。1)了解恐龍的生活環(huán)境:說說恐龍生活在什么地方?

 。2)了解恐龍身體結構。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分析,恐龍有哪幾部分組成的?

  a、頭部b、頸部c、身軀d、四肢e、尾部

  (3)恐龍的分類。

  提問:不同的.恐龍有不同的特征,這些恐龍有什么特征呢?有什么功能?

  學生回答。(分別從恐龍的身軀、頭部、四肢、尾部,頸部的造型特點進行區(qū)分。)

  教師小結:曾經在地球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恐龍,大致可分為食肉類和草食類,都有獨特的外型特征。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說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別從恐龍的身軀、頭部、四肢、尾部,頸部的造型特點進行區(qū)分。

  (四)創(chuàng)作指導。

  1、最想畫的是那種恐龍?他有什么特征?怎么樣表現(xiàn)。

  2、怎樣體現(xiàn)巨大?在兩張作品中,哪個恐龍比較大?哪個比較?為什么會這樣呢?

  3、欣賞學生作品:哪些地方畫得好,給你有什么啟發(fā)。

 。ㄎ澹⿲W生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1、雖然恐龍如此巨大,但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今天我們讓消失的恐龍重返地球,能不能雄糾糾氣昂昂地來到我們眼前,奇跡就看同學們了:用你的畫筆,大膽地畫出巨大的恐龍,讓我們來場“龍王爭霸賽”吧。

  2、在開始比賽前,我們先來熟悉下比賽規(guī)則吧。

  A、畫一只你最喜歡的恐龍或想象的恐龍,抓住恐龍的外形特點或動態(tài)去畫。

  B、評選出三大龍王:

  龍王一:體形巨大,威武。

  龍王二:色彩鮮艷,合理。

  龍王三:造型新穎,獨特。

  3、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輔導。

 。┱故驹u價。

  作業(yè)展示:進行學生互評,大家互相欣賞,表揚優(yōu)秀作品。

 。ㄆ撸┱n堂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學會了用大小對比的方法造型巨大的恐龍,還進一步了解了恐龍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種類以及不同的生活習性。

  (八)課后延伸。

  1、課后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去做一做自己喜歡的恐龍。

  2、恐龍原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曾經統(tǒng)治地球達一億七千萬年之久,后來為什么消失了?課后請查閱有關恐龍的資料,了解恐龍為什么會消失的原因。

【恐龍說課稿】相關文章:

《恐龍》說課稿12-21

恐龍說課稿范文04-23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10篇12-13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恐龍滅絕說課稿03-03

《恐龍》教案11-15

《恐龍》教案04-04

恐龍滅絕教案11-22

關于恐龍教案07-23

恐龍的滅絕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