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寫舍生取義的議論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舍生取義的議論文
無論在學(xué)習(xí)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xué)知識的能力。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guān)舍生取義的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guān)舍生取義的議論文1
偉大的哲人孟子曾在三千年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而在近千年來,也有無數(shù)人前赴后繼,為了心中的義字獻出生命。面對他們的大義凜然,我要說:要勇敢的舍棄生命,不畏堅守正義。
舍棄生命,堅守朋友間的義氣。三國時曾有一位名醫(yī)吉平看不慣曹操專權(quán),與一群人策劃刺殺他,最終失敗了,他卻沒出賣任何人,一頭撞死在臺階上。他雖然只是一位醫(yī)生,但他能為了朋友舍棄生命,他的品德已流傳千古。生命固然可貴,而友誼是更為珍惜的。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醫(yī)生都敢于舍棄生命,我們更應(yīng)該多為他人著想,堅守住朋友間的義氣。
舍棄生命,堅守忠君愛國的正義。南宋的文天祥曾寫過這樣一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他那英勇赴死的行為,忠于宋朝的品格也影響了一代代人。西漢的蘇武不愿為匈奴賣命,在邊疆放羊數(shù)十年,回到漢朝時早已白發(fā)斑斑。每個人都應(yīng)該為了國家勇于獻身,像文天祥、蘇武那樣舍生取義,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不顧自己的生命,堅守忠君愛國的正義。
舍棄生命,堅守民族大義。在晚清時期發(fā)生過一場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和梁啟超逃亡日本,而譚嗣同卻用鮮血喚醒國人,我以我血薦軒轅!屈原看著楚國的河山一點點被吞噬,最后在絕望之中毅然決然的投入汨羅江,可他的浩然正氣卻永遠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人。他們都只是文人,但他們卻通過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喚醒了一位位有心的人。是的,他們的生命逝去了,但是他們堅守民族大義的精神卻永遠為人們所緬懷。
舍生取義是人類社會中一個重要的準(zhǔn)則,我們應(yīng)該舍棄生命,堅守住心中的正義。只有這樣,才會流芳百世,永遠不留遺憾。
有關(guān)舍生取義的議論文2
舍生取義無疑是值得令所有人尊敬的,但只這樣要求自已,而不能用舍生取義去要求別人?鬃诱f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钡胁豢梢哉J為,“已所欲”就可以“施于人”。你要舍生取義,是你的事,但你不能強迫別人也去舍生取義。
西方以人本主義出發(fā),認為生命是第一位的,但并不是一貫如此。西方人本主義精神以希臘為起源,但在中世紀(jì)受到了壓制,而在文藝復(fù)興以后,才有重新成為人們意識的主流。中國的精神并非如你所說,義重于生命是幾千年來的一貫的看法。以孔孟為代表的原始儒家,有許多的人本主義思想,比如孟子就愛人而不愛國,他能很坦然地接受施行仁政的異國人的征服,他認為只要人民好就行了,國不國的不在話下,在當(dāng)代他只怕也要被戴上漢奸的帽子了。
然而以朱熹為代表的后世儒家,對孔孟精神大加修改。比如孔子說:“君君臣臣!币馑际蔷M君的義務(wù),臣要盡臣的義務(wù),而且根據(jù)孔子“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的理論,君的義務(wù)還要比臣重一些,這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有相似之處。然而后世儒家去有意將其曲解為“君為臣綱”,意為臣對君要服從,而不是原來的互負義務(wù)的關(guān)系。又如朱子提出要“存天理,滅人欲”,這已完全違反了孔子的“仁”的精神,仁者人也,就是人性,后世儒家卻壓制人性,使中國的精神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jì)。魯迅認為儒家思想是“吃人的禮教”,這是對的,但吃人的是朱子,孔孟卻替他背上了黑鍋。
中國的五四運動作為思想啟蒙運動是失敗的。西方的.文藝復(fù)興從他們自己的文明中,發(fā)掘出人本主義精神;而中國的五四運動,卻由于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失去在自己的文化中尋找出路的信心,而成為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閹運動。如果中國完全拋棄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全盤接受西方的人本主義,這也是好的,但是中國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并不知道自己的文化為什么要不得,因此他們也并不清楚應(yīng)該移植西方的什么文化。結(jié)果,西方的各種文化蜂擁而來,而中國人接受和自己的中世紀(jì)傳統(tǒng)(而非孔孟傳統(tǒng))最接近的專制主義文化,這也算是臭味相投吧。北大的朱蘇力提出“法律本土資源論”,認為法律制度的移植,需要有本土資源。其實法律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移植何嘗就不需要本土資源!
中國有點像《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因為受盡曲辱而一心要練成世界上最高的武功--葵花寶典,但中國沒有林平之那樣幸運,林平之自宮之后練成了葵花寶典,報了大仇,而中國沒有。中國更像那個網(wǎng)上廣為人知的FLASH里的黑客,那個黑客盜得了《葵花寶典》,上面第一而寫著“欲練神功,必先自宮”,他做到了,可是他翻開第二頁,卻看到上面寫著,“即使自宮,未必成功”。中國到今天為此,沒有成功。
有關(guān)舍生取義的議論文3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边@是影響中國人幾千年的至理名言。孟子這里所講的舍生取義,就是為了正義的事業(yè)不惜犧牲生命。
在中國古代的文作品中,有許多關(guān)于舍生取義的故事。如《三國演義》中的吉平,他忠于漢室,不滿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欲與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諸曹。送藥下毒的計劃沒有成功,曹操讓他招出指使之人。吉平血流滿階,痛罵曹賊,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在近代,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
中國科學(xué)界元勛,“中國導(dǎo)彈之父”——錢學(xué)森,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yè),毅然放棄國外的優(yōu)厚待遇,帶著“相當(dāng)于五個山地師”的智慧,回到中國。如果她留在美國,他必然有豐厚的物質(zhì)條件,然而如果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今日的錢學(xué)森,可能只是千萬留洋學(xué)子中普通乃至平庸的一員。
再來看外國的例子。
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有一位叫做黑爾內(nèi)森,在英軍的酷刑之下寧死不屈,最終被殘忍地絞死。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這一生唯一一件遺憾的事就是只有一條生命獻給祖國。”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古今中外因舍身取義而青史留名的不乏其人。從個人角度來看,他們失去的東西是彌足珍貴的,但他們獲得的東西,卻不是用金錢可以買來的。
我們生活在與他們完全不同的時代里,我們不會像古人那樣去“盡忠”,也不會像烈士在腥風(fēng)血雨中獻身。那么,“舍生取義”對于我們中學(xué)生來說又是何意呢?
在今天的和平環(huán)境中,我們雖不致犧牲生命,但“舍生取義”并非離我們。
他們身上那種永遠不向惡勢力低頭,為中國發(fā)展奉獻自己一生的精神,是我們前進道路上永不泯滅的光芒!
【舍生取義的議論文】相關(guān)文章:
描寫舍生取義的議論文01-01
舍生取義教案07-12
議論文溫暖在人間議論文09-16
讓的議論文12-28
考試議論文05-25
議論文經(jīng)風(fēng)雨方見彩虹議論文09-19
智慧議論文03-14
勵志的議論文03-22
環(huán)保議論文03-29
有關(guān)議論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