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9-19 10:18:37 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共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共6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會寫課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2、通過對比、朗讀等方式感受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體會老人對土地和家園的熱愛,及堅持不懈的毅力。

  3、通過學寫環(huán)保格言,強化學生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老人對土地和家園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院屋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

  問:“你覺得這是一座怎樣的小院子?”

 。▽W生回答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教師深情解說,創(chuàng)設情境:“這是多美的小院!”自由讀讀這段話。老師和你們一起合作讀好嗎?(配樂,引讀)窗外是……院子在山溝里,山上……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風一吹……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這么美的小院子是誰的呢?他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小院,走進黃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書課題:青山不老,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兩遍(第一遍大聲讀,第二遍默讀):

  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朴梦闹械囊痪湓捳f說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2、字詞檢查:

  土炕、肆虐、盤踞、風雨同舟、歸宿、恭敬、如臂如股、勁挺、淤泥、防風林帶、林網(wǎng)、霜凍。

 、抛x:指名讀,齊讀。

  ⑵默寫: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寫)。

  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來,學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跡

  老人創(chuàng)造怎樣的奇跡,課文中的哪一句話揭示了?

  1、從數(shù)字理解奇跡:

  學生回答,教師出示句子:

  這是一個怎樣的奇跡?為什么?“一畝”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畝是多少平方米?大約有多大?我們的教室大約50平方米,一個家庭大約100平方米,下沙總面積約3400萬平方米。那么大約是多少個教室那么大?多少個家?幾個下沙米?(5萬個,2萬5千個,十四分之一個)

  這就是“奇跡”的意思。一個了不起的奇跡!

  自由讀這一句──指名讀(強調(diào)數(shù)字)──齊讀。

  2、從大環(huán)境理解奇跡:

  那么這位老人是在怎樣的大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奇跡呢?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劃一劃。

  學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晉”是哪一個省的簡稱?課文中說晉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氣候現(xiàn)象?(大風、干旱、霜凍、沙塵暴)課文中哪些話是形容這個地方的大風的?“肆虐”是什么意思?我們一會兒理解會更深。重點理解縣志里記載的那句話,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墜),然后想象西伯利亞大風來的時候,還有可能發(fā)生哪些事?這就叫“肆虐”!什么叫“是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的盤踞之地”?

  出示晉西北大風、干旱、霜凍、沙塵現(xiàn)象的材料(最好是錄像,沒有的話就用圖片和文字,教師解說。)看了這些文字和圖片,你有什么想法?

  板書:

  在這樣惡劣的大環(huán)境下,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的老頭堅持15年植樹造林,綠化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怪不得作者這樣贊嘆: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悟再齊讀這一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3、從小環(huán)境理解奇跡:

  要創(chuàng)造這樣的奇跡,年輕力壯的人都不一定能堅持,而這位老人已經(jīng)多少高齡了?(81歲)耄耋之年的老人。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他已經(jīng)很大了?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劃一劃。

  學生回答。

  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說說在你的生活環(huán)境中80多歲的老人應該是怎樣生活的?那么這位晉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讀中心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保┻@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讓我們帶著對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讀這一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4、從結(jié)果在此體驗奇跡:

  一位年過80的老人,在環(huán)境如此惡劣的晉西北土地上堅持植樹造林15年,并且還將繼續(xù)下去。難怪我們在黃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樣的景致。

 。ǔ鍪菊n文第一自然段,配樂讀。)

  四、解讀奇跡

  那么為什么老人能創(chuàng)造這樣的一個奇跡呢?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創(chuàng)造了這個奇跡呢?快速默讀全文,可以找找句子來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三句話:

  1、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2、老人說:“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笔堑,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3、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zhuǎn)化為另外一種東西,他是真的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學生說說是什么支撐著老人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奇跡,簡單理解句子的意思。

 。▽ν恋氐臒釔邸覉@的熱愛、堅持不懈的毅力。)

  重點理解最后一句話:“另一種東西”是指什么東西?什么叫“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他真的能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嗎?那么是什么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課文的最后一句話說“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蹦阍趺蠢斫狻扒嗌绞遣粫系摹?不會老的除了青山還有什么?

  五、暢談感想

  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一座晉西北的小院子,跟著記者梁衡訪問了一位山野老農(nóng)。此時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學生暢談感受)

  六、作業(yè)(機動)

  1、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這位晉西北的老人,已經(jīng)種了____年樹,綠化了____,造了____,3700畝林網(wǎng),這是____。老人覺得____,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zhuǎn)化為____,他是真的與____。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____。

  2、“青山不老!”說得真好!這位老人是晉西北的農(nóng)民,他淳樸得就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地,淳樸頑強、不善言表?v觀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話:“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逼鋵嵗先诵闹杏星а匀f語。面對漸漸干涸的河流,面對皸裂的土地,面對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趨勢,他有許多的話要說。他想對鄉(xiāng)親們說什么?他想對年輕人說什么?他想對我們說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說出他心中的話。

  你可以簡單地說說,就像我們前幾天背的格言那樣。請一生背環(huán)保格言,教師出示這句話。

 、派拼厍蚓褪巧拼约。

 、普鹊厍蚓褪钦任磥。

 、怯邢薜馁Y源,無限的循環(huán)。

  3、學生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寫在一張小紙上,在實物投影上展示。)

  七、總結(jié)

  同學們,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地球?qū)τ谖覀円仓挥幸粋,熱愛生命就要熱愛地球,熱愛家園。從今天開始,從現(xiàn)在開始讓我們像那位晉西北的老人那樣堅持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讓青山不老,綠水長流!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八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揣摩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并摘抄下來。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感受異國的田園風情。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查閱有關荷蘭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教師課前查閱相關圖片,文字資料并自制課件。

  【教學用時】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課,整體感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荷蘭被譽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圖片并配以悠揚樂聲。

  同學們,這就是有著”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這里的`田園景色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打開書,在閱讀中去感受。

 。▽W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說說”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誦讀體驗,品位語言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把感受深刻的語句畫下來再大聲讀讀。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結(jié)合課外資料的補充,共同感受這令人陶醉的田園風情。

  三、積累語言,拓展遷移

 。、把你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ㄕZ句,段落,全文均可)讀后互評。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荷蘭“牧場之國的美譽有了較深入的了解。那磨不僅如此,你還對荷蘭有那些了解?結(jié)合課前所查資料,展開想象說一段話。

  出示:荷蘭是 之國

  四、總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正向同學們所說,荷蘭無愧于“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美譽。這里的田園風光,寧靜,悠閑的情趣和意境深深打動著我們,那麼今天課后就讓我們把這美好意境記錄下來吧。

  出示作業(yè):

 。薄⒂懈星榈乩首x課文,摘錄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

 。、繼續(xù)查閱資料,了解荷蘭及其它國家的風光,把感受記在日記中或在夥妍隊報中刊出。

  五、板書設計

 。玻 牧場之國

  水之國 荷蘭

  花之國

  ……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懷疑與學問》印發(fā)下來或做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說一說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fā)言,如:善于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舍等等。)

  3.教師小結(jié):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fā)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 縱觀 漩渦 敏銳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鍥而不舍

  洗澡 花圃推理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4.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把這句話畫出來。

  三、細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么,給課文劃分段落。

  2.學生交流段落劃分,說明分段理由。

  3.教師對照板書進行小結(jié):這篇課文思路特別明晰,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后”才獲得的,由此引出科學發(fā)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確鑿事例,之后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結(jié),強調(diào)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從中發(fā)現(xiàn)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學發(fā)現(xiàn)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來具體說明自己的觀點的?從這幾個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這些事例是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3.你還能例舉出這樣的事例嗎?(學生可能會談到曾經(jīng)學過的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補充: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qū)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布,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后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4.課文中哪些語句令你深受啟發(fā),作出標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啟發(fā)的語句,說明從中受到的啟示,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段。

  二、再讀課文,感悟?qū)懛?/strong>

  1.默讀全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這篇課文圍繞著“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觀點,例舉具體事實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叫做論說文,也叫做議論文,不同于我們經(jīng)常閱讀的記敘文。

  三、拓展閱讀,隨文練筆

  1.下面我們再來閱讀一篇論說文,看一看這篇文章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

  懷疑與學問

  顧頡剛

  “學者先要會疑!暴ぉこ填U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暴ぉ堓d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jù)。事實和根據(jù)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視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jù);但這種證據(jù)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tài)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培養(yǎng)想象能力,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樣子、游人的感觸和話語。寫一段話詳細描述。

  引導學生理解保持生態(tài)平衡,保護地球的意義。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揭示課題。

  釋葬禮:一般指人死亡后所舉行的一種殯葬儀式。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會提出哪些問題?

  為誰舉行葬禮?

  為什么要為它舉行葬禮?

  為什么說這個葬禮是一個特殊的葬禮?

  初讀指導

  自學課文。

  1, 畫出文中含繩子的詞語,根據(jù)拼音讀準字音。

  2, 查字典,弄清下列詞語的意思。

  枯竭 垂危 不辭而別 奄奄一息 下旬

  指導書寫。

  自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精讀訓練

  默讀第一段,思考:

  這一次特殊的.葬禮在哪里?

  地點特殊、主持人特殊、對象特殊

  指名朗讀第二段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這指什么?

  哪幾個自然段回答了這個問題?

  竟然是什么意思?

  不辭而別呢?

  這雄偉的景觀指什么?

  為什么會不辭而別呢?

  見到這樣的情景 是指怎樣的情景?

  小結(jié)要點:

  指名讀第三段。

  面對塞特凱達斯瀑布即將消亡的現(xiàn)實,人們是怎么行動起來的?

  總統(tǒng)舉行這次葬禮的目的是什么?

  指出文章首尾呼應的特點。

  第三課時

  指導朗讀

  指名朗讀課文。

  掌握主要內(nèi)容

  巴西總統(tǒng)為誰舉行葬禮?

  為什么說這是一次特殊的葬禮?

  為什么要為瀑布舉行葬禮?

  體會.寫作特色

  引導學生.總結(jié)文章上下文呼應、銜接的特點。

  啟發(fā)想象

  即將枯竭的瀑布是什么樣子的?

  游人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有哪些感觸?

  他們會說些什么?

  寫話練習

  板書設計:

  總統(tǒng)主持葬禮

  為

  雄偉壯觀 流連忘返

  瀑布 (用水 亂砍亂伐 水土流失)

  奄奄一息 失望離去

  號召 保護自然生態(tài) 愛護地球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朗讀感受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2、出示文章第一句話: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我寫了第一首詩。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會怎樣朗讀這句話?

  (興奮,激動,平靜,輕松。)

  3、朗讀媽媽的評價:

  出示:

  巴迪,這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親愛的,發(fā)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

  4、朗讀父親的評價:

  出示:

  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

  二、討論評價

  1、這首詩到底怎么樣?

  出示:

  幾年后,當我再拿出那首詩看時,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糟糕的詩……

  2、母親不會看詩嗎?真的認為這首詩好嗎?她為什么如此贊賞?

  出示:

  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3、那么父親就不愛自己的孩子嗎?他為什么如此嚴厲地批評?

  出示:

  難道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哪條法律規(guī)定巴迪一定要成為詩人?

  你如何理解父親的'這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出示:

  寫得不怎么樣,但還不是毫無希望。

  你如何理解這句話?如果父親不愛我,或我真是不是寫詩的料,父親會怎么說?

  三、深層感悟

  1、我當時是如何看待父親和母親的評價的?其實我更看重誰的評價?

  幾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親和母親的評價的?

  2、出示:

  “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到段尾!

  3、討論:

  如果只有母親的鼓勵贊美,結(jié)果會怎么樣?

  (被寵壞,驕傲自在,成為糟糕的詩人,寫一堆糟糕的詩。)

  4、如果只有父親的嚴厲的批評,會怎么樣?

  (喪失興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殺。)

  5、如果有母親的鼓勵和父親的批評,但父親不是作家,又會怎么樣?

  (光有批評是不夠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導。鼓勵加上指導更多好。)

  6、我最后成為一個作家,是否選擇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說我是否真有成為作家的天賦或才華?

  (七歲寫了第一首詩,十二歲寫了短篇小說,遺傳。)

  四、升華體驗

  1、如果我們沒有那么幸運,只有賞識或只有批評,你愿意選擇哪一種?

  如果我們心靈脆弱,那么應該選擇贊賞,多多得到鼓勵。如果我們足夠的堅強,那么不妨接受風雨的洗禮。每個人都愛聽贊美的話,能從批評的聲音中得到收益,是很不容易的。

  2、贈言:

  對于我們的成長,陽光和風雨同等重要。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1、學生匯報自學情況,師相機點撥。

 、倮蚀牡诙匀欢,回答描寫小蜒樣子的詞句: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

 、谶@段話用新月、水蛇比喻小艇

  點撥:“像掛在天邊的新月”是說船的`樣子

  “仿佛田溝里的水蛇”是說船的行動輕快靈活。

 、劾首x第三自然段,回答這段話中哪句話寫出小艇座位的舒適?(第一句)哪句說出乘船游覽的樂趣?(第二、三句)

 、鼙径蔚闹行木涫堑谌。

 、堇首x第四自然段,理解“操縱自如”。

 、莼卮鹱髡邚哪膸讉方面具體描寫船夫的駕駛技術(shù)特別好:行船的速度快;來往船只很多,他操縱自如,毫不手腳忙亂;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wěn)地穿過,還能作急轉(zhuǎn)彎;老師點撥:以上三點是從正面描寫船夫駕駛技術(shù)好,第五句話“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往后倒退”是從側(cè)面寫船夫駕駛技術(shù)高。

  2、朗讀第二段。

  六、讀練三一一一自學程序與方法三(自學第三段)

  學生借助旁批,采用“讀、想、劃、批、說、寫”的方法,自學五至六自然段,老師巡回輔導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2-21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故事教案02-12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03-30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學語文備課教案06-13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8-22

小學語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學語文荷花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