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04 09:41:00 教案

科學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合集[6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1、2、3,理解它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2.能根據數字匹配相應數量的物體。

  3.能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和整理材料。

  活動準備:

  動物卡片:小貓1只、兔子2只、小雞3只;1—3數卡。

  活動過程:

  1.感知3以內的`數量并按相應數量排列卡片。

  教師出示動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卡片上有什么?每種動物有幾只?

  引導幼兒按序排卡片。

  教師:請小朋友按動物數量的多少給給它們排隊,最少的排最前,最多的排最后。

  師幼集體驗證是否按數字排列卡片,并引導幼兒說一說卡片是怎樣排列的。

  2.認識數字1、2、3。

  教師: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一只貓呢?(出示相應的數字)這是數字幾?它像什么?

  教師逐一引導幼兒為2只兔子、3只雞匹配數字,并引導幼兒觀察數字1、2、3的字形。

  3.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教師:數字1除了可以表示1只貓,還可以表示什么?數字2除了可以表2只兔子,還可以表示什么?數字3呢?

  4.幼兒分組操作。

  5.交流與評價

科學教案 篇2

  1通過討論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那些是浪費能源的行為

  2.知道節(jié)約能源的和利用新能源的方法。

  3.了解新能源有哪些。

  課前準備:相關圖片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活動一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浪費能源的現象和行為?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1、自主學習:自主觀察課本圖,結合日常生活找一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費能源的生活方式?”

  2、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討論后統(tǒng)一意見;

  3、展示分享:一組交流展示,并請其他小組補充、質疑、評價;

  1、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入手,找出浪費能源的現象和行為。

  2、評價、補充和總結

  活動二討論怎樣節(jié)約電和燃氣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1、自主學習:自主觀察課本圖,結合日常生活找一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費能源的生活方式?”

  2、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討論后統(tǒng)一意見;

  3、展示分享:一組交流展示,并請其他小組補充、質疑、評價;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從節(jié)約能源的角度進行判斷,并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

  2、可以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行各組交流,訓練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結合本單元的評價單進行記錄。

  3、評價、補充和總結

  活動三:怎樣利用新能源?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1、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課本圖“未來的住宅”思考它在哪些方面利用了自然資源?

  2、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討論后統(tǒng)一意見;

  3、展示分享:一組交流展示,并請其他小組補充、質疑、評價;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從利用能源的角度進行分析,“未來住宅”上的標號名稱,并說說未來住宅是從哪些方面利用新能源的

  2、評價、補充和總結

  活動四;開發(fā)新能源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1、自主學習:自學課本62頁,思考為什么要開發(fā)新能源?新能源有哪些?

  2、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討論后統(tǒng)一意見;

  3、展示分享:一組交流展示,并請其他小組補充、質疑、評價;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件圖片,了解新能源有哪些?

  2、評價、補充和總結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說出幾種常見的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名稱。通過比較,初步了解秋東季落葉樹要落葉,常綠樹不落葉的道理。

  2、發(fā)展分析、比較能力,激發(fā)幼兒觀察大自然變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前教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樹葉。

  收集一些樹葉。

  【活動過程】

  一、初步形成常綠樹、落葉樹的`概念。

  每組一籃樹葉,小朋友觀察比較。這些是什么樹葉?比一比,他們有什么不同?

  二、通過比較,了解樹葉常綠和枯黃的主要原因。

  分給幼兒兩片樹葉(梧桐樹葉和冬青樹葉)

  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常綠樹的葉子和落葉樹的葉子有什么不同。

  三、根據經驗交談。

  請小朋友講講自己認識的樹,那些是常綠樹、那些是落葉樹。

  四、找常綠樹和落葉樹。

  帶幼兒到外面去找樹。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葉子的特征和葉脈,知道葉子由葉脈、葉片、葉柄組成。

  2、認識枯葉和綠葉,發(fā)現樹葉有各種形狀、探索葉子的特點。

  活動準備:收集各種樹葉、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發(fā)現葉子的不同之處 。

  1、導入:春天,你發(fā)現樹上的樹葉有什么變化?

  2、一起去室外觀察樹葉,并收集自己喜歡的樹葉。

  二、仔細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樣?

  1、仔細觀察,了解葉子的各組成部分。

  2、我們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發(fā)現葉子有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歡哪片葉子呢?這片葉子有哪幾部分組成?(葉脈、葉片、葉柄)

  3、你喜歡的葉子象什么?

  幼:我喜歡的葉子像小扇子、像小船,像帽子……

 。ㄐ〗Y: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了樹葉的很多小秘密,如它們的形狀千奇百怪,同種樹上的樹葉的顏色、大小也有很大的區(qū)別。

  4、實驗發(fā)現枯葉和綠葉的區(qū)別

 。1)剛才我們小朋友發(fā)現,有的樹葉碧綠碧綠的,而有的樹葉卻是枯黃枯黃的,為什么呢?

 。2)幼兒大膽想象,發(fā)表意見。

  (3)實驗:枯葉不能舂出葉汁來,綠葉則能舂出綠色的汁液來。

  (4)為什么大部分樹葉是綠色的?(這是因為葉中的葉綠體可以產生葉綠素)

 。5)我們散步時發(fā)現有的.樹葉飄蕩到了地下,為什么呢?(因為葉子缺乏水分和營養(yǎng),所以變黃變干了就飄落了下來)飄落下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葉子會慢慢枯死,因為水分都蒸發(fā)了)

  三、記錄自己地發(fā)現。

  1、把你地發(fā)現記錄到記錄卡上。”

  2、幼兒講述自己地記錄,分享經驗。(葉子的大小、形狀、顏色、邊緣不一樣)

  四、了解葉子的用途

  1、這么多的葉子有什么用呢?

  2、幼兒自由談論,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3、小結:可以美化環(huán)境、擋風、遮雨、有的樹葉可以加工成茶葉、有的可以做菜吃、還可以做樹葉貼畫來布置環(huán)境。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用葉子粘貼圖畫,在展覽區(qū)內進行展覽。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驗,對重力現象產生好奇與思考。

  2.發(fā)現彈簧的粗細長短與小球下滑的速度有關系。

  3.使動手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動準備:

  1. 做好的旋轉彩球玩具。

  2. 幼兒操作材料:長銅絲、短銅絲若干,粗細不同的圓鉛筆、吸管、小棒等若干,圓形彩紙片若干,漿糊、抹布,橡皮泥,別針。

  活動內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演示玩具,請幼兒觀察現象。

 。2)介紹玩具的構造。

 、俳處煟哼@個玩具有幾個部分組成的呢?

 、谑痉稄椈傻闹谱鞣椒。

  2. 請幼兒來制作玩具。

  (1)幼兒嘗試自己制作旋轉彩球玩具,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

 。3)交流制作經驗。

  教師:

 、倌闶窃鯓幼鲂D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來嗎?怎樣滑下來的?

 、趲熒餐〗Y。

  3.討論:為什么彩球下滑轉動快慢不一樣。

 。1)比一比:誰的小球轉得快?

 。2)想一想:為什么彩球轉的快慢不一樣呢?

  彈簧粗的轉得快還是彈簧細的轉得快?

 。3)小結:原來有的小朋友他繞的彈簧比較細,所以彩球轉的快;有的小朋友繞的彈簧粗,所以彩球轉的慢些。

  4.怎樣使彩球轉得快些。

 。1)猜一猜:不改變彈簧的粗細能不能讓彩球轉得快些?

 。2)幼兒嘗試,教師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導。

 。3)小結:

  活動延伸:

  1.將材料投放在科學角,供幼兒平時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勵幼兒嘗試將紙球換成橡皮泥,改變兩邊橡皮泥的重量,觀察其下滑速度的變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重力與速度變化的現象。

  活動建議:

  1.長短銅絲應分別為兩種規(guī)格,利于

  幼兒對比。

  2.銅絲應軟些,便于幼兒操作。

  3.活動周期為2課時;幼兒園的集體活動、興趣小組、家庭等均可開展此項活動。

  相關知識: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

  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為對銅絲的壓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彈簧拉長,重力中的下滑力變大,所以“彩球”旋轉的速度就變快了,同理,彈簧變細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變大了,所以速度同樣變快了。

  取一根長約50厘米的.16號鐵絲。鐵絲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圓鉛筆上繞10余圈,鉛筆脫出后做成彈簧,然后再將彈簧拉長。

  取l根長約20厘米的18號或加號鐵絲,中間交叉留出1個圓環(huán),鐵絲的2個頂端彎個直角小鉤。用彩色粘紙或白紙涂上顏色,剪4個“圓球”,粘貼在鐵絲兩端的小鉤上。將貼有彩色“圓球”的鐵絲中間圓環(huán),套入螺旋彈簧頂端,“彩球”沿螺旋鐵絲,旋轉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任意兩個物體或兩個粒子間的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簡稱引力,有時也稱重力。在地球物理學中習慣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稱為地球重力,其單位厘米/秒2稱伽(Gal,為紀念伽利略而命名)。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會根據線索從起點走到終點

  重點難點:

  按著路線撿香蕉走到終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玩過簡單的走迷宮游戲

  物質準備:教學大書,認知游戲《小猴收香蕉》,寶寶用手,彩色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大書,請寶寶觀察畫面,引導寶寶說說畫面上有什么。

  --可用手依次指著路上的.香蕉,幫助寶寶感知香蕉擺成的路線。

  --提醒寶寶不要去撿蘋果。

  二、引導寶寶在寶寶用書上幫助小猴子將路上的香蕉都撿起來。

  --如寶寶用手去撿蘋果,可提示小猴只撿香蕉。

  --如寶寶要撿蘋果,可讓他按蘋果的路線走走,看看能否走得通。

  --提醒寶寶要在路線依次撿香蕉,不要隨意跳到別的路上去。

  三、可讓寶寶拿出筆,將撿到的香蕉一個一個連起來。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科學教案(經典)08-23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經典)科學教案08-18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