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1
【學習目標】
1、品味文章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欣賞文章的語言美。
2、理解古詩句,領悟文章的意境美。
3、理解句子的含義,感悟人生哲理。
【學習重難點】
如何理解古詩句,領悟文章的意境美,品味精美的語言,感悟人生哲理。
【學習過程】
一、自主預習。
1、自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并寫出它美在何處。
2、作者把“丁香花”比喻為“丁香結(jié)”,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3、如何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詩句?引用它有何作用?
4、 “結(jié),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這句話給了我們怎樣的人生啟示?
二、結(jié)合字典等工具學習。
1、重點生詞學習
。1)讀寫下列詞語:
綴滿幽雅伏案笨拙單薄模糊花蕾衣襟恍然愁怨
。2)字詞釋義:
朦朧:
斗室:
毫:
參差:
三、合作探究。
問題1:讀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并加以分析(有修辭手法的句子、主旨句、富有哲理的句子等)美在何處?以此感受散文的語言美。
問題2:作者把“丁香花”比喻為“丁香結(jié)”的原因有哪些?
問題3:仔細閱讀文章,從中找出丁香在形狀、顏色、氣味方面的特征。
問題4: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結(jié),是解不完的;人生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
問題5:著名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有這樣的'詩句:“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結(jié)合本文,體會“丁香”一詞在詩中的含義。
四、拓展延伸。
體會和學習本文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150字左右。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101—106頁。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因數(shù)、倍數(shù)的基礎上,進一步來探索2、3、5的倍數(shù)的特征。通過呈現(xiàn) “百數(shù)表”和“列舉法”讓學生從表中(或列舉的數(shù)據(jù))找出2和5的倍數(shù),并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圈出,再觀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數(shù)的特征后,揭示偶數(shù)和奇數(shù)的含義。對于2、5的倍數(shù)的具體特征,則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自己歸納。2、5的倍數(shù)的特征僅僅體現(xiàn)在個位上的數(shù),比較明顯,容易理解,而3的倍數(shù)的特征,不能只從個位上的數(shù)來判定,必須把其各位上的數(shù)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為3的倍數(shù)來判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數(shù)的特征后面教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2、5和3的倍數(shù)特征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數(shù)的特征,會運用這些特征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2和5的倍數(shù);知道偶數(shù)和奇數(shù)的意義,會判斷一個自然數(shù)是偶數(shù)還是奇數(shù)。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 教學過程:
第1課時(總第32課時)
內(nèi)容:2和5的倍數(shù)的特征
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選擇一個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事件(如六.一節(jié)目匯演、陽光體育運動活動現(xiàn)場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圖。
談話:同學們,“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陽光體育運動讓我們健康快樂成長,讓我們一同欣賞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吧!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征
1. 提出問題
觀察情境圖,根據(jù)信息讓學生獨立提出數(shù)學問題。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可能提出“跳圓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對這些簡單的計算問題要一略而過,把學生的提問引到:跳交誼舞(圓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 學習2的倍數(shù)的特征
。1)跳交誼舞可以派多少人?
學生可能列舉很多不同的數(shù)(如6、8、20、14、98等)
問:你能用學過的知識用一句話概括說說可以派多少人?
學生可能說是2的倍數(shù),也可能說是雙數(shù)等。
。2)2的倍數(shù)特征
問:2的倍數(shù)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具備了“雙”即為“2個”的經(jīng)驗,可能從列舉的數(shù)中概括出:都是雙數(shù)等結(jié)論。
問:生活中哪里用到雙數(shù)?
學生可能說出:街道的門牌號一邊是雙數(shù)一邊是單數(shù),階梯教室的座位號一排是雙數(shù)一排是單數(shù)等。
問:這些雙數(shù)都是2的倍數(shù),它們有什么特征呢?對待數(shù)學問題不能只憑猜測,要進行驗證。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老師為你提供一張百數(shù)表,你可以從表中把2的倍數(shù)圈出來,也可以把2的倍數(shù)寫出來,然后觀察這些數(shù)有什么特征。
(3)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小組合作研究
。4)匯報交流
學生的結(jié)論可能有:
個位上是雙數(shù)
與十位沒有關系,個位是0、2、4、6、8
。▽W生只要說的有道理就應該肯定,引導學生研究個位有什么特征與十位有什么關系來總結(jié)特征)
小結(jié):所有2的倍數(shù)的個位上都是什么數(shù)?(0、2、4、6、8)。因此,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2的倍數(shù),只要看這個數(shù)什么部分的數(shù)就可以了?(個位上的數(shù)字)
。5)驗證結(jié)論
剛才我們研究的這些數(shù)比較小,你能舉一個多位數(shù)來驗證一下嗎? 學生自己舉例驗證。
。6)學習偶數(shù)、奇數(shù)。
、倮蠋熃榻B偶數(shù)、奇數(shù)的概念。老師舉多個數(shù),學生判斷是偶數(shù)還是奇數(shù)。 ②說明:0是偶數(shù),但我們在這個單元中一般不考慮0。
、劢榻B學習方法:剛才同學們把2的倍數(shù)寫出來研究的方法叫列舉法,這是一種很好的數(shù)學研究方法。
3. 學習5的倍數(shù)的特征
(1)用剛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數(shù)的特征
。2)交流:個位上是5或0。
(3)學生舉例驗證。
4. 2和5倍數(shù)的共同特征
學生獨立思考總結(jié):個位是0的數(shù)既是2的倍數(shù)又是5的倍數(shù)。
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用“百數(shù)表”把2、5共同的倍數(shù)找出來研究特征。
三、鞏固練習
1. 自主練習2
奇數(shù)、偶數(shù)學生容易分清,做此題的時候可以比比誰分的快,讓疲勞的大腦興奮起來。
2. 自主練習
先讓學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據(jù)2、5共同的倍數(shù)讓學生把兩個集合圈重新畫一畫
2的倍數(shù) 5的倍數(shù)
3. 按要求組數(shù)。
0 、6、9、7
奇數(shù):
2的倍數(shù):
5的倍數(shù):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用什么方法研究問題?
第2課時(總第33課時)
內(nèi)容: 3的倍數(shù)的特征
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揭題。
指名說說2、5倍數(shù)的特征
直接揭題: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2和5倍數(shù)的特征,3的倍數(shù)有什么特征呢?
[設計意圖]直接看情境圖,復習舊知識簡捷、明快,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識的學習上。
二、嘗試探究
1. 猜測3的倍數(shù)的特征
受2、5倍數(shù)特征的影響,學生大多會從數(shù)的個位上的數(shù)字進行研究,學生可能猜測:個位上是3、6、9的數(shù)是3的倍數(shù)
針對學生的錯誤結(jié)論,引導學生及時舉出反例予以反駁:13、16、26、29等一些數(shù)個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數(shù),而24、15、27等一些數(shù)反而是3的倍數(shù)。 談話:看來只觀察一個數(shù)的個位數(shù)字是不能確定這個數(shù)是否是3的倍數(shù),那么3的倍數(shù)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百數(shù)表、列舉法)
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全班匯報交流
2. 探究特征
①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百數(shù)表、列舉法)
談話:把“百數(shù)表”中3的倍數(shù)圈出來研究研究。(學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數(shù)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趯W生獨立嘗試后小組交流。
、廴鄥R報交流,學生的結(jié)論可能有:
3的倍數(shù)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數(shù)都是隔兩個數(shù)出現(xiàn)一次
3的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字沒有規(guī)律
3的.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字沒有規(guī)律
、軒熞龑В好恳恍毙猩3的倍數(shù)有什么規(guī)律?
⑤學生思考交流:
“3”的那條斜線,另外兩個數(shù)12和21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shù)字加起來都等于3 “6”的那條斜線上的數(shù),兩個數(shù)字加起來的和都等于6
“9”的那條斜線上的數(shù),兩個數(shù)字加起來的和都等于9
問:另外的呢?
每個位上的數(shù)加起來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扌〗Y(jié):3的倍數(shù)有什么特征呢?
給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引導學生總結(jié)3的倍數(shù)的特征:一個數(shù)各個數(shù)位上數(shù)的和是3的倍數(shù),這個數(shù)就是3的倍數(shù)。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
學生判斷時注意說說判斷的依據(jù)。學生利用特征判斷后,教學生快速判斷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數(sh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遇到數(shù)字本身是3的倍數(shù)時,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斷1236是3的倍數(shù)。
2、自主練習5
3、自主練習6
4、自主練習7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習了2、5、3的倍數(shù)的特征,你還想了解什么?(要學生自覺的去探討4、6、9??的特征)
信息窗2:質(zhì)數(shù)與合數(shù)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107—109頁。 教學簡析:
本部分知識是對整數(shù)認識的一次拓展,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自然數(shù)以及初步認識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信息窗選取了體操表演這一現(xiàn)實性的生活素材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入對知識的學習,使抽象的數(shù)論知識形象化,降低了認知難度。在前面學習了2、3、5倍數(shù)的特征,奇數(shù)與偶數(shù),質(zhì)數(shù)與合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分解質(zhì)因數(shù)與分解質(zhì)因數(shù)的意義、探究分解質(zhì)因數(shù)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觀察、歸納、推理,獲得什么是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的數(shù)學猜想,理解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
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fā)展過程。
2.使學生理解質(zhì)因數(shù)和分解質(zhì)因數(shù)的含義,初步掌握分解質(zhì)因數(shù)的方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1課時(總第34課時)
內(nèi)容: 質(zhì)數(shù)與合數(shù)
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明年奧運會就要在北京舉行了,為弘揚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和健身意識,學校舉行了團體操表演,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各個班整齊的方陣。(出示情境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學生會發(fā)現(xiàn)了排成各個方陣的人數(shù)分別是24、25、32、35、40。
問:仔細觀察這些數(shù)字,它們有什么特點呢?
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與它們的因數(shù)的關系,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都有兩個以上的因數(shù)。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有兩個以上因數(shù)的都能擺成方隊嗎?其他數(shù)行不行?
[設計意圖]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懸念頓生,興趣盎然,思維處于欲罷不能的狀態(tài)。此時教師巧妙地把握住時機,導入新課。這樣入手,激發(fā)了全體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為本節(jié)課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條件。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針對疑問,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2.利用準備好的小方塊擺一擺,看一看哪些數(shù)字能擺成方陣,哪些不能?驗證自己的想法。
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進行巡視,適當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位還權(quán),放手讓學生去探究,留足學生探究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去發(fā)現(xiàn)、驗證自己的想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做”數(shù)學,從而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意識。
3.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通過動手擺方陣,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1)1、2、3、5、7、11、13、17等數(shù)字不能擺成方陣,(2)4、6、8、9、10、12、14、15等數(shù)字能擺成方陣。
小組為單位觀察、討論:這兩類數(shù)字有什么特點?
4.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字可以分成三類,有的數(shù)字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shù);有的數(shù)字含有兩個以上的因數(shù);而1只有一個因數(shù)。
。1)我們把具有像2、3、5、7、11??特征的數(shù)叫做質(zhì)數(shù)。想一想什么叫做質(zhì)數(shù)?引導學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shù)的數(shù),叫做質(zhì)數(shù)。我們把具有像4、6、8、9、10、12、14??這樣的特征的數(shù)叫做合數(shù)。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數(shù)?引導學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shù)外,還有其他的因數(shù),這樣的數(shù)就叫做合數(shù)。
(2)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的區(qū)別是什么?
(3)1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為什么?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并說出它的作用。
2、體會、感受作者文中表達的情感。
3、激起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團結(jié)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感受作者文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認識人類挑戰(zhàn)自身,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南極地圖圖片及南極風光圖,引入探險故事,導入課題。
二、簡單認識作者
三、整體感知全文
1、請用一個詞概括讀完全文后的感受。
(如:感動、敬佩??)
2、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nèi)容,注意點明時間、人物、地點、事件。
1912年,英國探險隊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從南極返回途中不不幸遇難。
3、理清故事情節(jié)
奔向南極點→帶信返程→一個個犧牲
(充滿希望)(沮喪)(悲壯)
四、深入探究
1、分小組分別討論以下問題
、偎箍铺靥诫U隊返程之行面臨哪些困難?
②文中的“悲”,體現(xiàn)在那幾個方面?
、畚恼滤秩镜摹氨,是悲哀還是悲壯?
請用悲壯的語氣試讀這句話。
他們大家只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
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wèi)軍的騎兵
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芩箍铺匾恍畜w現(xiàn)了哪些偉大精神。
2、討論后請各組派代表金明確答案
3、教師明確答案
①線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氣逼人、燃料太少??
、谑≈⒆髯C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鬯赖氖撬麄兊娜怏w,但他們的精神卻是偉大的,所以是悲壯而不是悲哀。
、苡掠谔剿鳌⒂掠讷I身、誠信守約、集體主義、無私愛心??
4、找出作者對整個事件的評價,全班朗讀課文最后一段話,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
斯科特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心靈是高尚的。
一切高尚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
這句話是主旨句,起點題作用。
5、全班討論: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真正意義在于什么?
認識自然,挑戰(zhàn)人類自我,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給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精彩語句品味
請朗讀你認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并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
六、思維擴展
1、展示三幅人類歷偉大的悲劇的圖片,并引用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的一段話來評論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2、全班朗讀里根的這段話。
3、說說你對英雄的認識。
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所知道的英雄人物及相關事件,這些人或事對你有什么啟示?
七、總結(jié)全文
激發(fā)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送學生兩句話,鼓勵學生正確面對失敗。
1、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zhàn)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2、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打敗。
八、課外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二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你學了本文后的感受。
3、閱讀推薦書目
《魯賓遜漂流記》笛!队ⅰ
《老人與!泛C魍睹馈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苞、蕾、苔、蘚”等生字,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每段話的主要意思。
3.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學習運用淺顯的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教學目標
1.掃清閱讀障礙,學習生字、新詞。
2.指導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找出課文敘述的中心。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文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夏天嗎?能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夏天嗎?
2.我們的課題是“夏天里的成長”,想象一下誰會在夏天里成長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夏天,來共同體會“在夏天里成長!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請同學們仔細聽,看看你聽懂了什么?
2.誰聽懂了?(只要求舉手,不要求回答)沒聽懂沒關系,老師給你們時間自己讀懂,但是遇到了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呢?
(圈出來,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學會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
3.現(xiàn)在就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吧,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做上記號,多讀幾遍。讀完后匯報:你讀懂了什么?
4.引導學生匯報交流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做好引導和必要的點撥,以學生的發(fā)言為主。學生的發(fā)言和讀書,可以是學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課文內(nèi)容的復述。匯報結(jié)束后,對出現(xiàn)的錯誤,應引導學生展開評價,在評價中進一步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5.同桌的同學互相聽讀全文,檢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內(nèi)容為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組織學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把記住的字和學習小伙伴交流,并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自主學會的生字最多。
7.讓學生以讀書的方式來匯報識字的情況,及時引導學生擴詞、造句,并理解字詞的意思。
威力:使人敬畏的'氣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圍著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種蔬菜的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滿生機。
8.重點指導寫好“苞”“蘚”“蔗”“諺”“瀑”五個字,掌握“蔗”字的筆順。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誰在夏天里成長嗎?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細讀課文,圍繞這一中心句,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人)
3.一邊讀一邊畫,在細讀的過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畫出來,留待下節(jié)課再學習。
四、品讀課文,設計作業(yè)。
1.品讀課文,了解夏天里萬物成長的特點。
2.你畫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試著解決嗎?
3.書寫生字、詞語。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為什么說“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知道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2.體會作者的表達特點,明白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秋天莊稼成熟,果園里碩果累累的圖片。
2.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但是秋天的碩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長得來的,沒有夏天的生長就不會有秋日的豐收,今天我們共同體會“在夏天里成長”。
二、通讀全文,找中心句
1.老師找4名同學逐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用心感受。
2.這幾位同學讀得多流利呀,而且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聽得也非常認真。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誰在夏天里成長嗎?
大屏幕出示: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大家齊讀這句話。(板書: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
3.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全文都是圍繞這句話寫的。那么,圍繞這個中心句,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講述的呢?誰愿意說說。
三、抓住中心,深入學習。
(一)下面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1)這段主要寫了哪幾樣生物?(2)作者是如何來寫的呢?(3)它們都有什么變化?
用筆在文中畫一畫,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師指導學習第二自然段。
1.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哪句話能說明這個特點?
2.大屏幕出示:
“生物從小到大,本來是天天長的,不過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說明生物生長的速度怎么樣呢?(快、很快、迅速)
3.因此,在朗讀“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這幾個詞語的時候,要讀出節(jié)奏感,稍快。誰愿意來試試。
4.綠蔓,竹子,高粱,鮮花,苔蘚,草坪,菜畦,小貓,小狗,小雞,小鴨都在長大,那么還有誰在夏天里成長呢?(板書:綠蔓竹林高粱苞蕾苔蘚有生命)
(二)誰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1.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山、地、河、鐵軌、馬路、無生命
2.大屏幕出示:你能用“因為……所以……”這樣的句式把這五種事物成長的特點說出來。
如:因為草長樹木長,所以山是一天天變豐滿。
(因為秧苗長甘蔗長,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因為水長瀑布長,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變深變大;因為鐵軌長,所以縫隙是一天天地變小;因為柏油路長,所以路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解釋:物體遇熱膨脹所以縫隙變小,路面高起來。)
3.夏天還有哪些事物生長迅速,你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你可以把你想到的先說給同桌聽)
(三)同學們看(指板書),有生命的植物、動物(相機板書:有生命)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鐵軌甚至馬路(相機板書:無生命)在夏天里都在長大,(指板書)說明了夏天的確是萬物長大的時期,那么人也是一樣的,也是在一天天的長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長有什么特點呢?誰愿意把第四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四)(指讀第四自然段)那么人在夏天成長有什么特點呢?
1.(指生答)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小學——中學、中學——大學、或快或慢(總是要長)
2.理解諺語
大屏幕出示諺語:
六月六,看谷秀。
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
指生讀,解釋:
“六月六,看谷秀”:農(nóng)歷六月初六,就到處可見齊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讓農(nóng)民們欣喜不已。
“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保禾幨罟(jié)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此時的谷子如果還不出穗,就沒收成的希望了,就像無用的荒草一樣,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1.師小結(jié):這兩條諺語說的是農(nóng)民在夏天里總是能抓住植物生長的時機,所以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很好
2.在這一段中,哪句話使你受到的啟發(fā)?(指生答。)
3.大屏幕出示最后一句:
農(nóng)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了在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量地長。
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
(1)農(nóng)作物夏天不長或長得太慢,秋天就沒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量地長。(板書:人趕時候、趕熱天、盡量)
(3)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4)熱天:不是指季節(jié),而是指利于學習知識,利于成長的時間、環(huán)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時期。
(5)長:不僅僅指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體重的增加,還要看知識的積累,認識的提高,對時間的珍惜,對機遇的把握,努力學習。
(6)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
(7)這句話告訴我們?nèi)艘欢ㄒ谇嗌倌陼r期珍惜時間,積極爭取知識、能力、經(jīng)驗的增長,不能錯過時機,否則就會成為一事無成的人。(板書:珍惜時間、抓住機會)
(8)齊讀第四自然段,再一次體會一下人要成長的道理。
四、回顧課文,拓展延伸。
1.指板書,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幾種事物來寫?(典型事物,抓住特點,今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點去寫,這樣你的習作才會感人,才會吸引讀者。)
2.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使用的語言都是我們熟悉的語言,淺顯易懂,這種表達雖沒有華麗的詞匯,卻用得恰到好處,可以舉例子說說,這樣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樸實。)
(a)那么你對作者描寫的哪些事物最感興趣,就細細地、美美地讀一讀,突出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長快這一特點。(分別指生讀一句)
(b)拓展寫一段話。觀察夏天的事物,以第一句話為中心,寫一段包含具體事物的話。
五、教師小結(jié),總結(jié)全文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長著,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自己人生當中的夏天里同樣有力量地生長,等到了秋天才會有好的收成!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6
新設計: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jié)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并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fā)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重點難點: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聯(lián)系上下文,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3)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nèi)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了解了草原的風光,能夠抓住文章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關于民族風俗學生也沒有切身的經(jīng)歷,因此課文中對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遠客,應該在不斷的讀中引導學生去體會“民族間的團結(jié)互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活動一:
初入草原,我們有一種強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風景之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草原。(風光美、人情美)
活動二:
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熱情迎接 激情相見 盛情款待 盡情聯(lián)歡 深情話別)
活動三:
引入:草原風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讓人難忘,車在遼闊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華里了,此時此刻,就要和蒙古同胞見面了,作者的.的心情會是怎樣呢?(為即將到來的見面而感到激動。)
體會“激動”。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作者的激動之情?結(jié)合學生匯報指導學生重點體會。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ǜ形蜃髡叩呐d奮與驚喜)
二、講授:
活動一:品讀“熱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感受到草原人們迎接客人的熱情?
·根據(jù)學生匯報,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駿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從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們的熱情?(男女老少都來迎接客人,而且人數(shù)眾多,可見主人的熱情。)
·這個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比喻合適嗎?
、凇斑@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
、邸办o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你從這句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時激動場面。)
·你能仿照這個句子來寫一個場面描寫的句子嗎?(指導學生仿寫句子)
活動二:品讀“激情相見”,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俨菰嗣駬涿娑鴣淼臒崆榱钊烁袆,同學們能想像一下,他們相見又是怎樣的情景嗎?(引導學生大膽地對當時的情景展開想象)
、谧x課文第三節(jié),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主客見面時真摯的感情?
③感情朗讀,讀出相見時的激動、興奮之情。
活動三:品讀“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贌崆榈牟菰嗣裨鯓涌畲覀冞h道而來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唱歌,以歌助興)
、诳吹竭@樣的場面你想說些什么?
活動四:走進“盡情聯(lián)歡”,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熱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聯(lián)歡節(jié)目當然也是豐富多彩的。你知道他們有哪些聯(lián)歡項目嗎?(民族舞蹈、套馬、摔跤等)
、趐pt展示民族舞蹈、套馬、摔跤等相關圖片。
③并隨機指導學生理解:套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愛的民族傳統(tǒng)節(jié)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與美的展示。
活動五“深情話別”,感悟蒙漢情深。
、偬煜聸]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引導學生說出表示舍不得離別的成語)
、诖藭r的人民的心情正如這句詩所表達一樣,(PPT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3)學生朗誦這句詩句。引導學生談話: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么?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么?
三總結(jié)拓展,升華感悟:
活動一:作者從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兩個方面介紹了草原,你認為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一種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活動二:讀一讀優(yōu)美的語句并抄寫下來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7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注釋,掌握故事內(nèi)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體會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背誦課文,掌握故事內(nèi)容。
教學難點體會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預習題綱
1、讀準生字詞。
2、了解孔子、孟子、列子的生平資料。
第一課時學習《學奕》
一、初讀課文,正確讀寫。
1、學生試讀課文,標出難讀或不會讀的字,劃出不會停頓的句子。
2、教師范讀課文,并重點指導:
、僬_讀寫加點詞語:
學奕()鴻鵠()弓繳()弗若()
②正確停頓下列句子:
思/援弓繳/而射之
二、自由練讀,讀通讀順。
1、根據(jù)試讀,師生一起歸納朗讀文言文的要點:
①讀準字音;②停頓適當;③語速稍慢。
2、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
”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
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講故事內(nèi)容。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兩個人各是怎樣學下棋的?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結(jié)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3、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lián)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習中的經(jīng)歷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chǎn)生的不良結(jié)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學習《兩小兒辯日》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學奕》
2、總結(jié)學習《學奕》的學法:
、僮x準字詞,讀通課文。
、诮Y(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
、劢庖舍尰,體會道理。
、軓褪龉适,熟讀成誦。
二、明確目標,自主學習
1、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語速要慢,停頓適當,讀通順。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2、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
(1)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3)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xiàn)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jù)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
、僖恍旱挠^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罁(jù)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jù)形狀大小來判斷的。
、诹硪恍旱挠^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jù)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jù)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jié)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補充資料: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xiàn)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jīng)隹?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5)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答案示例:
(1)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zhì)疑,勇于爭辯。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4、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xiàn)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匆匆
朱自清
嘆──時光飛逝
悔──碌碌無為
勸──珍惜時光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8
[教學目標]
1.會寫“綴、幽”等11個生字,會寫“宅院、幽雅”等19個詞語。
2.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3.體會由事物引發(fā)聯(lián)想的表達方式,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解。【語文要素】
。劢虒W重難點]
1.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體會由事物引發(fā)聯(lián)想的表達方式,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劢虒W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壅n時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會寫19個詞語。
2.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重點)
一、交流預學,初賞丁香
1.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走進了遼闊的《草原》。今天我們跟隨宗璞先生去賞丁香。(板書課題:丁香結(jié),并齊讀)
2.放聲朗讀課文,看看宗璞先生筆下的丁香是怎樣的。(生自由讀)
3.借助預學單,小組分享重點字詞。
4.指導書寫:“幽、薄”兩個字。
幽,半包圍結(jié)構(gòu),筆順是先內(nèi)后外,先寫一豎,再寫兩個“幺”,最后寫豎折和豎。
薄,上下結(jié)構(gòu),不要寫成左右結(jié)構(gòu)。
5.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宅院 幽雅 伏案 渾濁 笨拙 眼簾 參差 單薄 照耀 文思
夢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順心 平淡
6.出示句子,朗讀體會。
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shù)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
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二、整體感知,再賞丁香
。ㄒ唬├斫鈨(nèi)容,提問質(zhì)疑。
1.說一說,在預習當中,你批注了哪些讀不懂的地方?
預設:課文題目是“丁香結(jié)”,為什么還寫了丁香花呢?
2.為什么“月光下的丁香白的瀟灑,紫的朦朧”呢?
3.為什么說丁香“瑩白”,但綠葉“參差”呢?
4.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是什么意思呢?
……
。ǘ┦崂硪蓡,聚焦問題。
作者筆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
。ㄈ┱w把握,理出脈絡。
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板書結(jié)構(gòu)圖,見板書設計)
預設:
課文第一部分寫丁香花,是“賞花”部分。
課文第二部分寫丁香結(jié),是“悟花”部分。
課文第一部分描寫丁香花的顏色、香味、形狀,以及丁香花陪伴“我”寫作。
三、品讀語句,三賞丁香
。ㄒ唬┳杂勺x文,批注丁香之美。
主問題:作者筆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畫出描寫丁香花的語句,批注自己認為最美的畫面描寫。
。ǘ⿵暮椭C的色彩感受“美”。
從你們批畫的語句看,文中有不少描寫丁香色彩的語句:月光下的丁香,春來窗前的丁香,細雨中的丁香,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美。
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月光下丁香的色彩美。
“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shù)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
(1)感受表達效果:想一想,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創(chuàng)設情境讀:一輪明月掛在夜空中,潔白的月光像流水一樣傾瀉而下?茨前锥∠,好像更有光澤了,它們——(學生接)還有那紫丁香,紫得更柔和了,它們——(學生接)
2.想象畫面,感受窗前丁香的色彩美。
“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
抓顏色想象:瑩白、綠、紅,各種色彩交相輝映,是一幅多美的畫面!
抓對比想象:一片瑩白中透出參差的綠,可見花團錦簇,擠擠挨挨,綠葉只能從花的縫隙里鉆出來!
抓順序想象:作者從外面回來,她的觀察順序是怎樣的呢?最先看到的是花,然后是葉,最后才是兩扇紅窗,這紅窗恰似畫框一般。賞花就成了賞畫。
3.借助圖片,感受雨中丁香的色彩美。
“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厓芍曜仙模缤∠笈傻漠,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1)展示印象派的畫,發(fā)現(xiàn)雨中丁香特點。
讓我們來欣賞幾幅印象派的代表作,印象派突出光和色彩,不強調(diào)清晰、細膩。再讀讀句子,雨中的丁香就是這樣的一幅印象派畫作。
。2)理解“滲”過來,感受色彩的交融。
這紫色因為線條模糊,沒有了限制,仿佛流動起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于是兩種顏色交融在了一起——(學生讀句子)。
(3)配樂讀,感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聯(lián)系上下文,再讀一讀,為什么作者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ㄒ魳菲穑┰诩氂昝悦芍小▽W生讀)
。ㄈ⿵纳鷦拥拿鑼懜惺堋懊馈薄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里將花寫成了什么?你從哪些詞語讀到的?
預設:“星星”——小巧、亮。
“窺”——活潑、靈動,像孩子一樣。
2.“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
預設:讀到“檐前積雪”,你想到了哪首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作者寫丁香與王安石寫梅,有異曲同工之妙。
3.“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預設:朗讀句子說畫面。
說說作者的描寫順序是怎樣的。
丁香對作者有怎樣的影響呢?
窗外的丁香,也許增益了作者的文思,更引起了作者尺幅千里的想象……
四、理解提升,回味丁香
1.朗讀、回味丁香美。
讀作者筆下的丁香,更能觸摸到自然的可愛——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shù)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
“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
“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
“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2.質(zhì)疑引入“丁香結(jié)”。
作者不止寫了丁香花的美,在賞花美之后,還展開聯(lián)想,感悟了“丁香結(jié)”,這“丁香結(jié)”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
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丁香結(jié)》,去感悟“丁香結(jié)”背后的人生啟示。
第二課時
。壅n時目標]
1.學習描寫丁香結(jié)的部分,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語句。
2.體會由事物引發(fā)聯(lián)想的表達方式,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解。(難點)
一、復習引入,初讀“丁香結(jié)”
1.直接引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丁香結(jié)》這篇課文。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丁香花的美,這節(jié)課我們聚焦丁香結(jié),看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2.整體感知,再讀課文,回顧丁香結(jié)這部分作者都寫了些什么呢?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古人為什么發(fā)明了丁香結(jié)這樣的說法?
為什么說丁香結(jié)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呢?
“結(jié),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聚焦主問題:丁香結(jié)引發(fā)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
二、朗讀理解,讀懂“丁香結(jié)”
(一)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jié)!
1.請你觀察課文插圖,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欣賞古代服飾,再結(jié)合古代服飾中女子衣服上的盤花扣,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原來,丁香花苞,小小的,圓圓的,鼓鼓的,恰如盤花扣,正是丁香結(jié)!
。ǘ┝私庀笳
1.品讀文中詩句,這些詩句描寫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釋義:蕉心緊裹未展,丁香花蕾,叢生如結(jié)。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釋義:青鳥無法傳遞遠方思念的人的音訊,那綿綿的春雨中綻開的丁香花蕾讓我想起凝結(jié)的愁怨。
2.拓讀鏈接詩句,不僅這幾句詩,我們還會讀到——
殷勤解卻丁香結(jié),縱放繁枝散誕春!扆斆伞抖∠恪
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jié)!T延巳《醉花間》
可見,自古以來,丁香結(jié)都有愁怨難解的象征意義。
。ㄈ╊I悟思考
從古至今,有關丁香結(jié)的詩句被傳承著,丁香結(jié)的意象被繼承著,人的生命、情感有許多的共通之處。正如作者所寫——“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jié)年年都有。”
但是,作者對丁香結(jié)卻有了新的感悟——“結(jié),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1.聯(lián)系上下文,朗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預設:學習壓力很大考試中失利與朋友發(fā)生爭吵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鳴?既然“結(jié)”是難免的,我們何不積極面對?如果生活總是一帆風順,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面對“結(jié)”,解開“結(jié)”,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拓展練筆,延讀“丁香結(jié)”
1.同學們,《丁香結(jié)》原文還有一個結(jié)尾,讀讀——“小文成后一直擱置,轉(zhuǎn)眼春光已逝。要看滿城丁香,需待來年了。來年又有新的結(jié)待人去解——誰知道是否解得開呢?”
2.默讀課文,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你的心中此時有什么想說的嗎?請批注在課文結(jié)尾處。
。劢虒W反思]
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基于單元人文主題,以第一課為起點,導入第二課,體現(xiàn)上掛下聯(lián)。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優(yōu)美語句,感受丁香的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不足,難以全面、準確地回答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這個課后問題。我引導學生課前質(zhì)疑,梳理主問題,同時,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進行整體把握。此環(huán)節(jié),抓住關鍵點,找準著力點,從兩個方面提升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導學生從和諧的色彩和生動的描寫兩個角度品味語言,欣賞丁香之美。通過再現(xiàn)經(jīng)典語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過渡到“丁香結(jié)”。引導學生讀懂“丁香結(jié)”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讀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內(nèi)涵,解決了學生的人生經(jīng)歷尚不豐富,對文章中“丁香結(jié)”引發(fā)的人生思考體會不深的問題。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9
。ㄒ唬⒔虒W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體會詩句的語言美,感悟比喻的妙處。
3、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二)、教學重點
1、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ㄈ、教學難點
1、想象西湖晴雨的變幻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2、體會詩歌的語言藝術,激發(fā)學生中華傳統(tǒng)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ㄋ模、教學過程
一、文字線索題導入
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
3、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4、他的詩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方面獨具風格
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他流傳千古的名句
1、同學們,你們能根據(jù)屏幕上的提示猜出這個人是誰嗎?(蘇軾)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出示課題)說說詩題中告訴了我們什么?(時間、地點、事件)
。露呷仗K軾在西湖邊上的望湖樓醉酒題詩)
3、那么蘇軾在望湖樓上題了怎樣的一首詩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讀詩歌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愿意第一個展示你的朗讀?
。R讀)
3、讀得真不錯,同學們,讀詩不僅要讀響、讀準,更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劃分好的節(jié)奏自由練讀一下這首詩。
4、誰愿意來讀一讀?讀得真好(如果讀不好,師范讀,再指名讀)
5、男女生賽讀。
三、檢查預習,提出疑問
1、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學習古詩僅僅會讀還不行,我們還得理解詩中意思,品讀詩中的意境。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難懂得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生提問,相機指導回答)
2、相信解決了這些重難點詞,你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現(xiàn)在再讀這首詩,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帶著你們的理解在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四、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著讀著,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來得快、去得也快)
五、品讀詩句
1、這真是一場奇特的雨啊!你從詩中得哪些字眼或詩句中感受這場雨的奇特呢?請默讀詩歌,并從信封中取出“共學單”,認真完成。
“我從‘____________’(詩句或者關鍵詞均可)感受到雨的奇特,讀著詩句,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場景(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設1、生答:從“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感受到......
a、從這句詩中,有沒有哪些字或詞最能讓你感受到這場雨的急呢?
預設2、“未遮山”、“亂入船”
a、“未遮山”,“亂入船”說明了什么?
b、你能從關鍵詞中體會到這場雨來得快、來得大,老師表揚你,你能帶著這種感受去讀一讀詩句嗎?
c、還有同學對這兩句詩有自己的理解嗎?請你補充。
你真是一個善于讀書的孩子,帶著你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ㄟ@一環(huán)節(jié),相機指導“亂”字,將“亂”讀胖“)
2、關注比喻:
老師關注到,同學們在分享自己感受的時候運用了比喻得修辭手法,(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詩,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這其實就是詩中出現(xiàn)的黑云翻墨、白雨跳蛛,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都喜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可以使詩句更加形象生動。無獨有偶,蘇軾在另一首描寫西湖的詩中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飲湖上初晴后雨》全班齊讀)
不僅如此,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在《詠柳》中同樣也用到了比喻得修辭手法”不知細葉誰裁出“------生接”二月春風似剪刀“;劉禹錫也在《望洞庭》中寫到”遙望洞庭山水色“----生接”白銀盤里一青螺“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詩,感受比喻的妙處吧!
3、你還能從哪里感受到這場雨的奇特呢?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抓住“忽”感受雨去得快
“卷地風”:這是一場怎樣的風?
請你用朗讀讀出這一場大風,讀出這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吧!
4、就是這樣一場卷地之風,它不僅吹走了------生接或指名(這場大雨),還吹來了------指名回答(望湖樓下水天一色得美麗景象)
小結(jié):你們看,剛才我們通過讀詩、抓關鍵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跟著詩人領略了一場西湖疾雨急來急去得變幻景色,讓我們捧起書,再去領略一下西湖這場別樣的雨吧!
六、拓展進行“飛花令”
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對雨情有獨鐘,寫了許許多多贊美雨的詩文,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場有關“雨”得飛花令吧。ū尘耙魳讽懫穑鷮υ姡
結(jié)束語:同學們,蘇軾帶來的這一場雨,讓我們愛上了有關“雨”的詩句,甚至愛上中華傳統(tǒng)古詩詞,讓我們再次一起飽含深情地讀一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ㄎ澹、板書設計
雨
大
急
。ㄆ嫣兀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10
一、確立辯論雙方
。、讀教材中的提示,確立個人辯論觀點。
。病⒏鶕(jù)觀點異同分組:
正方:人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
二、觀摩錄像,了解辯論特點
。、導語:大家各有各的'觀點,也各有各的根據(jù)。那該怎么辯論呢?是不是像平時爭吵那樣呢?請看錄像《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
2、總結(jié)辯論方法,辯論程序,明確注意事項。
三、推薦人選,全班辯論
1、全班推選出6人,舉行辯論,其他人和教師一起作評委。
。、點評辯論情況,評出優(yōu)勝方。
。、師生共同總結(jié)辯論情況。教師提示小組辯論要求。
四、分組辯論,人人參與
。薄藗人為一組,三三合作,另外兩人作評委,小組內(nèi)展開辯論。
2、各組評委評出優(yōu)勝方,并給出理由。
五、師生總結(jié),明確認識
通過這次辯論,你對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有什么新的認識?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11
1、情境導入: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大家體會到了故事中動物鮮明形象,令大家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印象,感受著故事中動物的神態(tài)行動。同樣在我們同學們的生活中肯定也會遇到過自己記憶比較深的人和動物之間的故事,可以說保護動物已經(jīng)深入人心,今天我再來看一幅與動物有關的圖片新聞。(出示圖片)來完成今天的習作。教師啟發(fā)學生收集課外的相關資料、素材,指導學生根據(jù)習作要求進行定向觀察,也可根據(jù)圖畫進行合理想象。
1、閱讀課本中的習作要求將習作要求理解透徹。
2、想一想自己與動物之間的讓自己記憶深刻的事情,或者根據(jù)課本中的圖畫故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故事在自己的腦子中進行構(gòu)思。
3、廣泛閱讀課外書籍,搜集相關資料、素材,為習作做好充分的準備。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回顧本單元的多種方法,自己整理材料,使學生能夠更充分的了解習作要求,并進行資料的收集省略。
說說你是如何保護動物的?
一、觀察圖片,暢所欲言
1、從圖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從圖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二、圖文對照,明確要求
1、讀讀課本中的文字,簡要說一說圖片內(nèi)容。
2、明確習作要求:根據(jù)圖片報道,展開合理想象,然后寫一個故事,做到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
3、展開想象,補充情節(jié)教師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補充故事情節(jié)。
。1)什么時間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漫步在溫哥華街頭?
。2)為什么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漫步在溫哥華街頭?
(3)幾只小鴨子是怎樣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鴨媽媽看到小鴨子跌入下水道,它會怎么想,怎么做?
。5)鴨媽媽是怎樣向巡警求助的?
。6)鴨媽媽是怎樣帶領巡警趕到出事地點的?
。7)巡警奮力搭救小鴨子的場面?其他司機怎么表現(xiàn)的?(神態(tài)、動作等)
(8)小鴨子被救出后鴨媽媽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
。9)在救助小鴨子的過程中,路人會怎么樣?
。10)從這個故事中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想法?產(chǎn)生怎樣的感受?
4、想一想:這張圖片要表達的是什么?(動物間濃濃的親情,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人類對動物的愛護。)根據(jù)要表達的中心確定詳寫的情節(jié)。
三、組織學生討論,指導學生寫具體
1、自己選擇一個需要補充的情節(jié),想一想:如何寫具體?
2、發(fā)言,依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提醒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點工夫:
。1)將鴨媽媽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寫具體
。2)將巡警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寫具體
(3)哪些要略寫?
四、組織討論,如何表達真情實感
五、學生自由習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節(jié)。
2、學生選擇幾個情節(jié),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情節(jié)寫具體。
3、學生自由打草稿。教師巡視,參與習作,隨時指導、點評。
4、學生習作結(jié)束后,修改習作,自己寫出自評語。
1、認真觀察圖片。
2、學生合理想象。
3、大膽的在小組發(fā)言,和同學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提自己的意見和看并從中學到有用的方法。
4、學生嘗試寫作。學生通過觀察想象交流,為寫作做好鋪墊。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寫作的內(nèi)容,拓寬明確寫作的方法。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12
習作是心與心的對話!翱瓷钪械南嗥瑢懮钪械墓适隆笔潜敬蔚牧曌鲀(nèi)容,要求學生能通過觀看相片,回憶美好生活,抒寫故事。那么,如何啟動學生思維,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再現(xiàn)生活情境就成了本次作文教學設計的重頭戲。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課標》中強調(diào)的“能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的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北驹O計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確定寫作的范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的“外部刺激”能轉(zhuǎn)化為寫作的內(nèi)部動機和能力;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興趣是寫作的內(nèi)驅(qū)力。濃厚的興趣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是發(fā)展智能的基礎。學生對作文有興趣,就會心情愉快地去寫,就能融入自己的情感,把作文當成一種享受。為此,這次作文教學,在課前,先讓同學們回家翻看自己的相冊,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張照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激發(fā)起了他們說的欲望,隨即就讓學生在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其他學生注意傾聽,聽后說說: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在他的介紹中你認為哪兒介紹的好,為什么?哪兒介紹的還不夠好,你覺得應該怎樣介紹。在同學們的交流過程中解決了寫什么,怎樣寫的問題。作文指導的重點是抓住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教學資源,有層次的做到分類指導。
作為一名鄉(xiāng)村語文教師的我來講,最苦腦的是學生的作文,。這次多次聽了王琴玉老師的專題講座《小學習作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有了一些啟發(fā)。本人從所教年級教材中的習作訓練內(nèi)容淺談我對《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本單元習作教學目標的理解:
本次習作有兩項選擇:(一)、《我的舞臺》把“我”學戲的故事寫的生動有趣。你可以能也學過一門藝術,比如,吹、拉、彈、唱,書法、繪畫、泥塑、雕刻。請寫一寫你學習某種藝術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和感受。(二)、你也可以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件藝術品,或一次藝術欣賞活動,如,聽音樂會、看花展,參觀美術館。會用課文中表達作者感受的方法,注意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根據(jù)習作內(nèi)容我分析一下本次習作內(nèi)容:1.本次習作,安排了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要求我們從中選擇其中一個內(nèi)容進行習作指導。 2.三個題目的相同點:①寫一件事情。②寫出自己故事和感受。③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寫。3.三個題目的不同點:①第一篇文章重點描述學的過程的故事和感受。②第二篇文章重點描述參觀的過程和感受。
本次習作指導的教學目標是:1.引導學生在仔細觀看相片,回憶美好生活的基礎上,把跟相片有關的故事按一定的順序?qū)懴聛,做到?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2.通過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表現(xiàn)、想象、評價能力,鼓勵學生樂于表達,樂于與他人分享快樂。3.讓學生在習作訓練中體驗親情、友情,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身邊的藝術”,安排這次口語交際的目的,是讓學生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yǎng)熱愛藝術的情操,同時培養(yǎng)口頭表達、傾聽的能力以及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根據(jù)口語教學的基礎設計我的習作教學如下:
一、畫面引入
課始,讓學生展示充滿情趣的學藝畫面,并做簡單的介紹。教師相機引導: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藝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我們班的孩子個個多才多藝,見多識廣,這是平時生活中我們留下的精彩畫面。我提議讓照片的主人來做畫面配音吧!
[設計意圖:課前展示學生收集的學藝畫面,并提出配音的要求,為這次習作主要內(nèi)容做鋪墊。]
二、上臺介紹
教師可請1到2名學生上臺介紹照片內(nèi)容,細說發(fā)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師將學生述說過程中引用的好詞佳句一一板書,特別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復強調(diào)。讓學生知道在敘事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使情節(jié)展開,內(nèi)容豐富,更加生動、感人。)
[設計意圖:介紹發(fā)生故事和親身感受,練習口頭表達能力。]
三、小組交流
1.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所帶照片或藝術品的內(nèi)容,將學生分成學藝組、藝術品欣賞組、藝術欣賞活動組等。
2.組內(nèi)交流,互相提出優(yōu)點,指出不足,幫助改進。
3.每組推薦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議。
[設計意圖: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取長補短,將藝術加工制作和鑒賞融合,交流不同的體驗感受。]
四、指導選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與口語交際內(nèi)容的聯(lián)系,選出有價值的題材,鼓勵學生用筆反映生活中妙趣橫生的藝術。如:回顧”六·一”文藝匯演的歡樂,美術課上變廢為寶的喜悅以及鼓號隊的威武、雄壯等。
[設計意圖:選材重點從學藝、藝術品鑒賞、藝術欣賞這幾方面選擇,要讓學生選擇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這樣能更好表達感受。]
五、學生撰寫習作,教師巡回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注意提醒學生應用好詞佳句。]
六、修改習作
教師引導學生賞識他人習作的成功之處,審視自己習作中的不足,取長補短,”修剪枝葉”甚至重起爐灶。
[設計意圖:修改時可采用同桌修改,便于更好交流。]
七、賞析評改
1.學生修改完畢后,可以讀一讀自己習作中最滿意的段落,請其他同學進行賞析。
2.教師選擇少量習作展示、點評。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13
一、單元主題:
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輕叩詩歌的大門”,采用的是任務驅(qū)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二、單元目標:
1、通過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并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通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寫簡單的活動總結(jié)。
三、單元重點:
1、通過閱讀報刊、書籍以及采訪等途徑,搜集詩歌。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4、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
四、單元教學難點:
1、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
2、詩歌朗誦會的形式、內(nèi)容的確定。
五、單元教學建議:
1、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jié)合。
2、綜合性學習應強調(diào)合作精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diào)和實施的能力。
3、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4、提倡跨領域?qū)W習,與其他課程相結(jié)合。
5、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
6、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六、單元課時安排:
本組教學時間原則上應為兩周,共計11課時。
課題《輕扣詩歌的大門》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目標:
1、通過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并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通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寫簡單的活動總結(jié)。
重點:確定適合自己的研究專題,制定切合實際的實踐計劃。
難點:激發(fā)熱愛詩歌的情感和開展綜合性學習的強烈愿望。
教學具準備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一次有意義的體育比賽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記敘一項活動的經(jīng)過,注意語句完整通順。
2、懂得寫好一項活動首先要自己參加過這項活動,并且在活動中留意觀察這事物,從而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初步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活動經(jīng)過寫完整寫清楚,難點是指導學生留意觀察,把活動經(jīng)過寫具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談談你最喜歡的一項體育活動或一種游戲談談在這項活動、游戲中讓你影響最深的地方
二、審題
看課題,這次習作規(guī)定了我們怎樣的寫作范圍?這個課題是不是作文題目?(只是寫作范圍,題目待內(nèi)容確定后再定。)
三、寫作思考:
1、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學習第一自然段(要求有條理地記敘一項體育活動或游戲。注意語句完整、通順。)
2、寫好一項活動,有什么條件?學習第二自然段(親自參加,留意觀察)
3、習作時,要注意什么?
1)、要把活動過程分解成幾個步驟?
2)、寫清每一步同學們怎樣活動,自己是怎樣參加的?(抓住活動中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及心理活動)
四、選材定題,擬好提綱
同學們,我們活動開始經(jīng)過(分幾步)?結(jié)果如何?
五、起草作文,教師巡視。
六、寫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組里互相修改。
(習作講評)
教學內(nèi)容:點評本次習作優(yōu)缺點
教學目標:
1、學生是否有條理地記敘一項活動的經(jīng)過,語句是否完整通順。
2、自己是否參加過這項活動,在活動中是否留意觀察這事物,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是否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活動經(jīng)過寫完整寫清楚,難點是指導學生留意觀察,把活動經(jīng)過寫具體。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一、回顧本次習作的要求
二、學生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三、教師點評本次習作
1、肯定優(yōu)點:
2、指出不足:
二、表揚本次習作優(yōu)秀者
1、學生:
2、學生:
3、學生:
四、小組講評
1、互讀互評,進行交流、修改。
2、借鑒他人的`長處,來優(yōu)化自己的習作。
3、四人一組,借閱優(yōu)秀習作,借鑒其寫得好的方面。
4、教師巡視,并深入個別組參與交流。五。修改習作
1、仔細閱讀習作及老師的評語。
2、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的意思。
3、借助閱讀想像,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意思。
2、難點:借助閱讀想象,品位語言,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課件、音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
(1)通過學生背誦學過的古詩以及學過的關于雨的'詩句導入。
。2)揭題。
。▽W生說出題目交代了哪些信息并試著說出“醉書”的意思)
(3)簡介作者。
(學生說出作者是誰并背誦蘇軾寫的詩句)
2、初讀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再讀,標出停頓的符號,讀準節(jié)奏。
。3)誰來試一試,并點評。相機在黑板上標好詩句的節(jié)奏。
。4)PK讀,并點評。
。5)播放課文錄音
。6)齊讀。
二、問--疏通詩意
1、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指導學生相互答疑,師記錄學生有深度的問題。
2、師預設問題:
。1)每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2)整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三、試一試--感悟詩情
1、齊讀詩,你明白了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嗎?從哪些地方看出“雨急景奇”?
2、生交流。
3、師小結(jié)。
4、齊讀整首詩,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讀出驚嘆的語氣。
5、配樂背誦全詩。
四、評一評--各抒己見
1、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用“我收獲了--”的句式說話)
2、你對蘇軾的評價。
3、同學們的表現(xiàn)怎樣?
課后作業(yè):
1、寫一寫你眼中的暴風雨。
2、搜集關于云、雨、風、天的詩句。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ㄋ危┨K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案03-16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2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2-02
語文上冊單元作文11-05
第六單元上冊六年級語文教案02-05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9篇12-07
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作文05-12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03-15
一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