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上冊第三單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
一、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匯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并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2.快速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匯報,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3.鯨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么特點呢?默讀4~7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4.鯨分為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么不同嗎?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須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后在小組內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點)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點 都吃魚蝦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須鯨 小魚小蝦吞進吃的多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大魚海獸咬住兇猛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5.鯨在睡覺時是什么樣呢?學習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鯨睡覺的樣子,并把它畫下來.
6.輕聲讀一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
二、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三、出示資料,延伸擴展
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指導叢書。
2.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布置同學搜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過程與方法:
自制建議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風向標的材料;制作小風旗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覺得風是什么?能聽到,看到風嗎?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風的詞語來描述風嗎?
二、探究內容:
(一)風向和風向標
1、出示風向圖,簡單介紹
簡單介紹,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
2、你能通過風水動旗面的情況來辨別風向嗎?簡單練習。
小結: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風吹來的方向。
3、制作風向標,并測量風向
。1)出示自制風向標。介紹制作方法
(2)小組討論:風向標的使用方法
。3)問:我們如何將風向結果添加到當天的天氣日歷上呢?
。4)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
。ǘ╋L速和風速等級
1、問:風向可以用風向標進行測量,那么風速也可以測量嗎?
2、介紹科學家利用風速儀測量風速,熟悉“蒲福風力等級”表。我們制作小風旗來測量。
3、分組制作小風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實地觀察
1、測量風向和風速
2、記錄到天氣日歷中
第五課
降水量的測量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過程與方法:
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天氣現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xù)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
【教學重點】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教學難點】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說明書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紙帶,膠帶紙;噴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降水也是天氣的一個重要特征,那么,我們怎么判斷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說:通過觀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時間長短
介紹氣象學家是用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和根據降水量的多少來區(qū)分雨的等級的。
二、探究內容:
(一)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簡易雨量器
生根據制作說明書,嘗試制作雨量器
2、 展示自制簡易雨量器,討論:雨量器的口徑大小是否對測量有影響?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測量降水也可以嗎?
3、 小結
4、 模擬降雨,初步感知怎樣收集和測量降水量。
。ǘ┙邓康挠^察和測量
1、討論: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項。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讓雨量器內的“降水”溢出;讀數時,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視線與雨量器內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導記錄“降水量填充圖”
3、指導學生課后開展降水量測量和記錄活動。
第六課
云的觀測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過程與方法:
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并能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問:關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網狀圖記錄學生想法。
二、探究內容:
(一)觀察云
1、問: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這些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樣來劃分的呢?
2、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聯想
4、反饋
(二)對云進行分類
1、分組活動:根據不同形狀的'云的照片,嘗試給云進行分類
2、生匯報
3、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云進行分類的方法。
4、再次觀測,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種類型的云,并記錄在天氣日歷中。
第七課
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
統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到長時間進行科學觀察和記錄。
【教學重點】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
【教學難點】統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
【教學準備】氣溫統計表、云的統計表、風的統計表、平均降水量的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經過進一個月的天氣觀察,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記錄了很多相關天氣信息,今天,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內容:
。ㄒ唬┙y計天氣信息
1、討論統計方法。
。1)可以從天氣日歷上將相應的小紙卡取下來,然后分類
。2)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依次記錄
2、分組統計
發(fā)給相應小組氣溫統計表、云的統計、風的統計表、平均降水量的統計表
(二)分析天氣信息
1、反饋:(1)統計云量的小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陰天或多云?哪種天氣最多?哪種天氣最少?
。2)統計云的類型的小組:哪種類型的云最常見?哪種類型的云最少見?
。3)統計風向的小組:主要刮哪個方向的風?
。4)統計風速的小組:這段時間里刮風的天氣多嗎?通常刮大風還是微風?
。5)統計降水量的小組:這一季節(jié)的降水量有什么特點?
2、問:綜合各組的統計和分析匯報,能對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進行概括總結嗎?
3、單元評價
(1)問:今天天氣怎樣?
(2)互評這個單元的學習情況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摘錄和刪減”、“改寫和概括”的內涵;
2.學會縮寫故事,明確什么地方需要刪減,哪些地方需要改寫,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摘錄和刪減”、“改寫和概括”的內涵;
難點:學會縮寫故事,明確什么地方需要刪減,哪些地方需要改寫,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故事《草船借箭》
教學過程
七、激趣導入
。ǔ鍪竟适隆恫荽杓罚┩瑢W們,誰能給我們概括一下,這個故事說了什么呢?(學生看故事,自由發(fā)言)對比一下原來的故事內容和你們講的,有什么不同?(學生自己講的比原來的內容短)那么故事的情節(jié)完整嗎?(完整)你們能聽清楚來龍去脈嗎?(能)像剛剛同學們這種用概括的語言來講故事的方式,我們就稱為縮寫。(板書:縮寫)但是,口頭表述的和我們書面表達的,還是有區(qū)別的。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如何縮寫故事。(板書:縮寫故事)
八、啟發(fā)思路
1.理解什么是“摘錄和刪減”(判斷哪些內容必須保留,哪些內容可以刪去,不要改變故事的原意)
2.理解什么是“改寫和概括”(把長句子縮為短句子,把幾句話合并成一句話,或者用自己的話把故事中具體的描寫改得更簡潔)
3.結合實例,理解概念
齊讀《獵人海力布》1-4自然段縮寫,對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刪減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寫,哪些句子是概括。
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刪減: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獵時看見一只老鷹抓住一條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寫)小白蛇告訴海力布,她是龍王的女兒。為了感謝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給海力布許多珍寶。小白蛇還告訴他,龍王嘴里含著一顆寶石,誰含著那顆寶石,就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不過動物說的話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他就會變成一塊石頭。(概括)
4.在保留原意的情況下,什么內容必須保留,哪些內容可以刪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刪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經過、結果必須保留)
5.習作指導
以《獵人海力布》5-6自然段為例,進行講解:
來到龍宮,老龍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謝他。老龍王把他領進寶庫,讓他自己挑選珍寶,愛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寶也沒拿,他對龍王說:“如果您真想給我點兒東西作紀念,請把您嘴里含著的那顆寶石送給我吧。”龍王低頭想了一會兒,就把嘴里含的寶石吐出來,送給了海力布。
海力布臨走的時候,小白蛇跟了出來,再三叮囑他說:“敬愛的獵人,您要記住,動物說的.什么話,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如果說了,您馬上會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了!”海力布謝過小白蛇,就回家了。
1.齊讀這兩個自然段,說說哪些地方可以刪減?(“敬愛的獵人,您要記住,動物說的什么話,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如果說了,您馬上會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了!”)
2.哪些地方需要改寫?(海力布什么珍寶也沒拿,他對龍王說:“如果您真想給我點兒東西作紀念,請把您嘴里含著的那顆寶石送給我吧!保┮趺锤?(海力布什么也沒拿,只是要了龍王嘴里的寶石。)
3.剩下的內容要用什么方式縮寫?(概括)
4.結合上面刪減和改寫的內容,概括這兩個自然段。
(海力布來到龍宮,龍王想送他珍寶表示感謝,海力布什么也沒拿,只是要了龍王嘴里的寶石,龍王稍加思索后就給他了。臨走時,小白蛇再三叮囑海力布不要忘記剛才它說過的話,海力布謝過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內容概括出來之外,還要注意兩點:1.不能改變故事的原意;2.改寫之后的語言必須通順。
九、學生交流并練習概括其他自然段,師巡視指導。
十、習作點評
選擇其中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進行點評,最好有優(yōu)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學生對比,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五、小結
總而言之,縮寫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點:
要體現原文的風格和面貌。也就是說,縮寫不允許改變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變原文的體裁,甚至連人稱也不能變。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點。
第一,要按縮寫的要求將原文的篇幅縮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寫語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刪去無關緊要的介紹。
第二,要銜接自然,使文章成為一個整體。
板書設計
摘錄和刪減
縮寫故事保留原意,渾然一體
改寫和概括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保斫庠姷膬热,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
2.體會作者借對梅花凌寒獨放品格的贊美來表白自己堅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常痴b并默寫古詩。
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要求1;教學難點:要求2。
教學日期:
教學流程:
。保踝x詩句,了解主要內容。①讀題,簡介作者后,檢查學生對“凌”字字形掌握的情況。②先指幾名朗讀能力稍差的學生讀并稍加指導,之后學生自讀詩句,邊讀邊想作者寫了梅花的哪幾個方面的特點。
。玻氉x詩句,理解詩意。第一、二句。①首先讓學生參考注釋試著講講兩句詩的意思。注意啟發(fā)學生運用過去學習古詩的方法,對每個詞加以理解后,適當添加一些恰當的詞,再調整一下順序把意思連起來。②指幾名語言表達能力稍差的學生說說,再幫其訂正,直到他表述清楚、準確為止。③啟發(fā)學生從“墻角”、“數枝”中體會出梅花“形孤”的特點;從“凌寒”、“獨自”中體會出梅花“姿傲”的特點。④朗讀體會。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之后再讀,深入體會。第三、四句。①參照注釋試著說說詩意,再集體討論訂正。在理解這兩句詩意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啟發(fā)學生想象出梅花潔白如雪的特點,雖然不是雪,卻像雪一樣潔白。②輕聲自由讀詩句,體會梅花“色潔”、“幽香”的特點。③感情啟發(fā),朗讀體會。
。常僮x詩句,體會作者的心境。①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②說說這首詩寫了梅花的哪些特點,并分析從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到。③啟發(fā)想象,體會意境。請學生認真地想象并體會:詩句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畫面?這種畫面使人產生怎樣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話說說。④再讀詩句,邊讀邊思考,從“凌寒”等詞語中體會,作者表面上贊美梅花凌寒獨放,實際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適當地作背景介紹)需要注意的是,對詩人心境的體會是個難點,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深究。⑤朗讀詩句,邊讀邊體會作者的感情。
作業(yè)布置: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
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形孤)
凌寒獨自開。(姿傲)
遙知不是雪,(色潔)
為有暗香來。(香幽)
表達了“堅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教學反思:
《竹石》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日期: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 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 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zhèn)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yōu)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共5頁,當前第1頁12345
3 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tài)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 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 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 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 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ā耙А弊謽O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學生學情板書: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 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 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ò鍟涸佄锩髦荆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jié)。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 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 石
鄭燮
板書:
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教學反思:
《菊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菊花》,了解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學習詩中生字,理解詞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愛菊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觀賞過菊花嗎?你是什么時間觀賞的?揭題《菊花》。共5頁,當前第2頁12345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學習生字詞。
1、師生共同介紹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詩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陽市)人。九歲能詩,十五歲明經及第。他與白居易共同開創(chuàng)淺切的新詩風,世評“元輕白俗”。他兩人均曾企圖以詩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諷諭詩。其詩樸質深切,反映了廣泛的現實生活。與此同時,他還遺有許多感傷性質的杰作。有許多歌詠元、白兩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詩。有《元白長慶集》。
2、小組討論預習生字詞的情況并匯報。
菊( j* )——菊花。
秋叢——秋天的菊花叢。
舍 ( sh8 )——房屋。(組詞:宿舍、校舍)
陶( t2o )——本詩中指姓陶的家,即陶淵明家。(陶淵明是晉朝著名詩人,最喜愛菊花)
偏( pi1n )——偏愛,在幾個人或幾件事中特別喜愛其中的一個或一件。
此( c! )——此花,這個花。
盡( j@n )——完。開盡:開完。
籬( l0 )——籬笆。
三、學習古詩 (看視頻,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
( 1)自由讀:結合課后注釋,試著小聲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2)互助學習:在小組里每位同學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請同學、老師幫助。
。 3)各小組推舉一位同學匯報學習情況。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边@句詩的意思是:一叢叢的菊花圍著院墻屋舍開放,仿佛到了陶淵明的家。詩人圍繞著開滿菊花的籬笆流連觀賞,以至不覺中太陽已西斜。這兩句詩是寫景,寫菊花之多,使觀賞者留連忘返,不知時間流逝。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边@兩句詩的意思是:不是人們偏愛菊花,是因為這種花開完后,就沒有別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謝的)這兩句寫了作者偏愛菊花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熱愛菊花的深情,也贊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貴品質。
四、再讀古詩,體會意境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同學之間互相讀。
2、互相交流,談談詩中表達的意境和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詩,詩人描寫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愛菊花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熱愛菊花的深情,也贊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貴品質。
五、指導朗讀
秋菊繞舍 / 似 / 陶家,遍繞籬邊 / 日 / 漸斜。
不是花中 / 偏 / 愛菊,此花開盡 / 更 / 無花。
前兩句賞花,用緩慢輕松的語調讀出詩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兩句詩人直白內心想法,朗讀的語氣肯定,干凈利落,表達對菊花的情有獨鐘。
六、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教學反思:
快樂讀書屋三《黃山松》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黃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于詩歌的感悟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昂揚的革命豪情,樂觀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4.情感目標:體會詩歌熾熱飽滿的情感。
教學難點:認識黃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學重點:認識黃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學方法:研體式
教學日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黃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勝地,那里的松樹更是一道絕世的風景,黃山“七十二峰”高聳入云,在浮動的云海中,一棵棵黃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戰(zhàn)旗”,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黃山松》。共5頁,當前第3頁12345
二、 自主學習:
1、讀標準音:
峰峰皆(jiē)到 寒徹(chè)骨 閃爍(shuò) 勁(jìng)枝 迸(bèng)
2、寫規(guī)范字:
雷tíng( ) 夾xí( ) luǒ( )露 不屈不náo( )
3 作者簡介:張萬舒是我國當代詩壇一位著名的詩人,《黃山松》一詩是他的代表作。
4、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 合作學習:
1、用高度凝練的語言描繪黃山的形象
(明確:“挺的硬,扎的穩(wěn),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動,轟不倒”。)
2、詩中寫“谷里的陰風,高山雪冷,紫色的巖”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鞔_:用烘托的方法顯示出黃山松英雄般的氣節(jié)。)、
四、 合作探究:
黃山松具有怎樣的品格?
。鞔_: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五、 回顧與反思:
1、你從黃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黃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穩(wěn),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動,轟不倒”的戰(zhàn)士般的精神。
2.這首現代詩與《蒼松怪石圖題詩》各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裕
板書設計:
頂風傲雪(自強)
堅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撓(進。
教學反思:
能說會寫
我最喜歡的詩文
教材簡析
本課是口語交際教學。此次口語交際是本學習了本單元幾篇描寫植物的詩文后,安排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描寫植物的詩文,說出喜歡的理由,并和同學們交流感受,表達自己對讀過詩文的體會,從而達到學會欣賞詩文,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目的。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遵循“語文教學要為學生提供經常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聽說訓練,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的教學理念,課前安排學生選出自己喜愛的詩文并收集有關材料,課上讓學生采取獨白、會話兩條線交叉進行的方式相互交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敘說、去傾聽、去評價,促使他們想說、樂說、會說,提高學生敘說、交流和評價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與他人交流,表達自己內心對讀過詩文的感受。
2.能在交流中認真傾聽他人的發(fā)言,了解他人講話的內容。
3.學會欣賞詩文,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表達欲望
同學們,你們喜愛詩嗎?老師可是一個詩迷。我喜愛李白詩中“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邁飄逸;喜愛杜甫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辛辣尖銳。我時常慨嘆于“高堂明鏡悲白發(fā)”的年華消逝,也常激動于“怒發(fā)沖冠”的壯懷激烈。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說說自己最喜愛的詩文。(板書課題)
(在充滿詩意的講述中,引導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古詩優(yōu)美的意境中,以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具體情境,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二、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交流
1蔽鹿手新,生成口語交際的要求。
(1)自由說。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了四首描寫植物的詩,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引導學生從敘說剛學過的詩入手,使學生既感到親切,又有話可說,也可調動學生樂于參與的積極性。)
這幾位同學說出了自己喜愛的詩文,還說出了自己的喜愛之情,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龍龍和文文最喜歡的是哪一篇詩文嗎?請大家把書翻到44頁,看看他們是怎么說的。
(2)指名說。
預設:
①龍龍最喜歡的詩文是《竹石》,因為生長在巖縫里的竹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邶堼堊钕矚g的詩文是《竹石》,他說:“一個‘咬’字把竹子寫活了。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了生長在巖縫里的竹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惫5頁,當前第4頁12345
③文文最喜歡的詩文是《梅花》,因為梅花有不畏惡劣環(huán)境而開放的堅強個性。
、芪奈恼f她最喜歡的詩文是《梅花》,詩文通過“凌寒”“獨自”“暗香”等詞語,寫出梅花不畏惡劣環(huán)境而開放的堅強個性。
在學生的表述中生成并出示口語交際的要求:表明態(tài)度,說明理由,交流感受。
(教師站在旁聽者、建議者的角度提示學生在表達中怎樣才能把理由說得充分、具體、感人,學生更容易認同其課堂主人的地位,有利于其發(fā)揮主動性,明確了從詩文的字、詞、句中表達喜愛之情的話題,滿足學生想說的欲望,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文的感受。)
2焙獻鶻渙鰨生生互動。
(1)根據本節(jié)口語交際課提出的要求,自由練說自己最喜歡的詩文,要說清楚喜歡的理由和感受。
(2)指2~3名同學說自己最喜歡的詩文,要說清喜歡的理由和感受,大家注意傾聽、評價。
(3)剛才幾位同學在敘說中,分別從詩文的字、詞、句中說出了自己喜愛的原因。老師感到,很多同學都在躍躍欲試,想一吐為快。現在就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并評一評,誰說得最好,為什么好?
3鼻榫吃儐鄭提升能力。
同學們在自主交流中一定有很大的收獲。那你們愿不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共享,讓大家也從中得到愉悅呢?
各小組推薦代表進行敘說,其他同學圍繞剛才生成的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評價。同時,老師把準備好的幾首古詩的情境和音樂輕柔地播放出來。
(在學生自說的基礎上,進行學生間的自主交流,讓學生互說、互評,展開互動,并在具體的情境和音樂中,讓學生體驗敘說的樂趣,享受審美樂趣,提高欣賞詩文的能力。)
三、課外延伸,拓展空間
同學們,在剛才述說的過程中,大家共同欣賞了優(yōu)美的詩文,受到了美的熏陶。那么,你們想不想評選出幾篇優(yōu)秀的作品來,再深入地感悟一下詩文所蘊涵的哲理呢?
分小組進行評選。
(在學生評選過程中,再一次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和表達的機會,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幫助他們到生活實踐中去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實踐知識。)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5
設計思想:
本文是一篇童話,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活潑,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所以本設計采用自由讀、指導讀、展示讀、小組內PK讀、組與組點將讀等多種誦讀方法,再現文中形象,感悟小溪流精神。采用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方式啟迪學生思維,讓他們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的主題,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形象,在學習中了解童話的特點,并完成“聽、說、讀、寫”的系列訓練。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口頭評價和評價表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讓他們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童話的知識;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分角色朗讀,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不怕困難,積極奮進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手段:
多媒體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結合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請把你不認識的生字詞注上音,把不理解的詞語解釋一遍,寫在記錄本上,力求掌握。
2、查工具書,了解什么是童話,童話這種體裁有什么特點。
3、查閱資料,了解嚴文井和他的童話。
4、提出你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課堂學習: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丹吉布森《夢中的小溪》,教師有感情的誦讀“一條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總是不斷響著他歌唱的回聲。太陽出來了,太陽向著他微笑。月亮出來了,月亮也向著他微笑。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像他自己一樣新鮮,快樂。他不斷向他所遇到的東西打招呼,對他們說:“你好,你好!”。
(背景音樂結束)教師激情導入:任何優(yōu)美的旋律都有結束的時候,而小溪流有一個歌,卻是永遠唱不完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作家嚴文井先生的《小溪流的歌》,去傾聽小溪流美麗的歌聲和內心的顫動吧!
(多媒體展示課題、題記、作者。)
二、揭示目標,認知導航。
多媒體出示活動任務,學生齊讀一遍。
活動任務: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3、了解童話的特點。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聆聽小溪流的歌)
課前我們大家已經充分的預習了這篇課文,下面,給你3分鐘的時間跳讀課文,然后搶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多媒體出示:
1、小溪流的歌共有幾個樂章?每個樂章的特點?
2、小溪流的成長是不是一帆風順的?作者重點寫的有哪些阻撓者?
(學生上臺板書四個樂章: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特點:快活、旺盛、強壯、巨大。不是。重點描寫的阻撓者是枯樹樁、枯草、烏鴉、泥沙和沉船。)
教師評價,利用評價表加分。
四、互動探究,智慧共享
1、品讀小溪流的歌
(1)分組從課文中找出枯樹樁、枯草、烏鴉、泥沙、沉船與小溪流的對話。模仿他們的語氣讀一讀。
(教師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讀出情感。)
(2)將學生按小溪流的四個成長階段分成四組,練習對話。
(教師要求:小組內分配角色,注意依據小溪流在成長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特點,讀出情感。)
(3)請各小組推薦讀得好的同學朗讀對話。組與組展開PK。
(4)讀后,學生自評和他評相結合,評價加分。
(5)教師指導朗讀,學生再次分組練習對話。
(6)分角色配樂朗讀:各小組推薦讀得好的同學朗讀對話,教師用概括性的話把四組對話連接起來。
(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寧靜的生活2》)
(7)讀后,再次請生作出評價加分。
2、感悟小溪流的歌
同學們的朗讀就好像一首美妙的小溪流之歌在老師的耳畔響起,小溪流究竟唱了一首什么歌?為什么他的歌永遠唱不完?結合你的生活經歷談一談吧!
小組合作,集思廣益,推薦發(fā)言人來回答。
(多媒體展示:小溪流唱了一首歡快、不怕困難、意志堅定、勇往直前、不斷進取、不自滿……的成長之歌。因為小溪流是不斷成長,永遠不休息的,所以他的歌是永遠唱不完的。)
3、唱響小溪流的歌
(1)嚴文井先生的.童話充滿了童真童趣,詩意的語言蘊含著人生的哲理。你讀過的童話有哪些呢,驕傲的告訴同學們吧!
(學生可以與同位交流,可以小組內交流,也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
(2)那么多的童話啊!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童話的特點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知識小貼士:童話常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豐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張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反映生活,抑惡揚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3)學生齊讀一遍。
(4)你喜歡童話嗎?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以“我是---”為開頭,構思一篇小小的童話吧!
要求:充分運用擬人、夸張等手法,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
(教師可以做簡要的示范!拔沂且豢|和煦的春風,春天的鐘聲敲醒了我甜蜜的夢。抖擻抖擻精神,舒活舒活筋骨,我開始了快樂的旅行……”)
五、贈送名言,拓展提升
多媒體展示,“輕輕告訴你:只有毅力才會使我們成功……而毅力的來源又在于毫不動搖,堅決地采取為達到成功所需要的正當手段。--------車爾尼雪夫斯基”
學生齊讀一遍。
六、總結梳理,激勵發(fā)展
這節(jié)課,我們在美妙動聽的旋律中結識了一條勇敢向前,樂觀堅定的小溪流。是啊,成長是一首歌,生活是一首歌。在我們成長的河流中,無論是順風順水,還是急湍瀑布,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唱響我們自己嘹亮歡快的歌聲,高歌前行!
板書:
小溪流——快活永成
小河——旺盛不長
大江——強壯停壯
大海——巨大息大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6
第三課時:兩步計算的一般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63-64的內容,完成“做一做”題目和練習十六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會解答兩步計算的一般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使學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術方法和用方程解應用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檢查、檢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兩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從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經過2小時相遇。甲每小時行5千米,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指名學生口頭列式解答,并說一說題中的數量關系。
2.一個筑路隊修筑一段公路,兩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這段公路的 。這段公路全長多少千米?
讓學生畫出線段圖獨立解答,指名說一說數量關系。
二、新授。
1.教學例1。
出示例1。(把復習題第1題中的“18”改為“13”,“2”改為“ ”)
(1)引導學生用方程解。
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長)列出方程:
解:設乙每小時行x千米。
讓學生檢驗,寫答語。
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以前學過的求總路程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還可以怎樣列方程?
引導學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來。
解:設乙每小時行x 千米。
答:(略)
(2)啟發(fā)學生思考:能不能用算術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時行 千米。
學生獨立思考,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共同訂正。
(3)引導學生把兩種解法進行對比。
讓學生想一想:上面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課本第63頁“做一做”題目。
2.教學例2。
出示例2。(把復習題改為例2。)
(1)啟發(fā)學生畫出線段圖。
“誰是單位`1`,數量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使學生明白:這段公路的 等于兩周修的長度和。
(2)學生列方程解答。
解:設這段公路全長X千米。
(讓學生檢驗,再寫上答案。)
(3)訂正后想一想:怎樣用算術方法解答。學生列式計算。
答:(略)。
(4)完成課本第78頁的“做一做”題目。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六第2題。
四、全課小結。
1.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術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業(yè)。
完成練習十六第1、3題。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7
第一課時 唱歌《我愛銀河》欣賞《木星-歡樂使者》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我愛銀河》,能自主設計演唱形式并進行歌曲處理。
2.唱準兩個聲部,使兩個聲部的音色完美和諧。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準確把握悠長氣息的呼吸點,運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注意弱起小節(jié)的演唱節(jié)奏,把握樂句之間的起始,做到準確地起唱。
教材分析
歌曲《我愛銀河》為二段體(單二部曲式),歌曲的樂句悠長,需要演唱時氣息要連貫。另一個特點是每個樂句都是弱起,尤其是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從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較難準確把握,需多加練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觀看銀河知識介紹視頻,激發(fā)學生對探索星空奧妙的熱情。
2.欣賞歌曲《我愛銀河》,感受歌曲的情緒。
教學要求:學生認真聆聽,了解歌曲內容。
師:歌曲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學生談感受)。
二、《我愛銀河》歌曲學習
1.聆聽歌曲《我愛銀河》。
教學要求:教師提出聆聽要求。
師:請同學邊聽歌曲邊注意觀察初始小節(jié)的特點,樂曲第一樂段分幾個樂句,都在哪劃分?
生:歌曲的起始小節(jié)都不夠節(jié)拍。
生:第一樂段一共有四個樂句,樂句都在每個小節(jié)第三拍的位置上劃分。
2.學習弱起小節(jié)。
教學要求:老師帶領學生練習在弱拍時進入歌曲演唱。
3.練習歌曲前四個樂句的演唱。
教學要求:學生劃拍演唱歌譜。
師:請跟琴進行演唱,注意弱起樂句的起始,尤其要注意第二樂句的準確起唱,還要注意第一、三樂句的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注意唱準旋律。(學生練習,老師針對問題進行糾正。)
4.演唱歌詞。
教學要求:鼓勵學生用統一的聲音、連貫的氣息演唱歌詞。
師:歌曲演唱注意要有足夠的氣息控制聲音。八度的大跳,音區(qū)的頻繁變換,容易造成聲音不統一的現象,跟琴練習一下。
教師引導學生練習氣息自如呼吸的演唱技巧。指導學生不要低音區(qū)壓著唱,中、高音區(qū)喊著唱,努力使不同音區(qū)的聲音基本統一起來。演唱歌曲時,力度要隨旋律線的起伏而變化。在唱河、我、起、爍字時要輕而親切,注意連音線的時值。
學生用優(yōu)美柔和的聲音演唱第一樂段。
5.第二樂段及二聲部學習。
教學要求:隨教師的琴聲學唱第二樂段(合唱部分)。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第二樂段歌譜。
。1)在學習歌譜時,先讓學生學習高聲部的譜子,熟悉第二樂段的節(jié)奏。
(2)視唱歌曲二聲部旋律。
。3)引導學生注意唱準幾個音程,唱滿延音線的時值(五拍)。
(4)完整視唱歌譜。教師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演唱高低聲部。第一遍,要求低聲部唱出聲,高聲部張嘴默唱;第二遍,要求低聲部唱出聲,高聲部弱唱;第三遍,要求低聲部唱出聲,高聲部一句強、一句弱地變化力度演唱。直到能聽到他人演唱的聲部,又能自如地演唱自己的聲部旋律。然后,兩組學生互相交換聲部練習。
(5)跟唱歌詞。
教學要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氣息唱好連音,并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師:合唱結尾最后兩個音“銀河”,第一聲部相當難唱,因處在較高的聲區(qū)、時值長,用急吸慢呼的氣息控制方法來演唱。
師:告訴同學們一個演唱二聲部的竅門,就是能夠在唱自己的聲部時關注其他聲部演唱。我們來試一試。(指導學生練習)
三、歌曲處理
1.提問:歌曲用優(yōu)美的旋律表現了對銀河的贊美。你覺得應該怎樣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現這首歌曲?
教學要求:學生討論選擇演唱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演唱方法。
2.學生活動:設計領唱、合唱的形式,跟隨《我愛銀河》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3.師生互動:教師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二聲部演唱,比一比哪個組演唱的聲音連貫、氣息悠長,音高、節(jié)奏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的歌曲節(jié)奏舒展,同學們一定要控制氣息的分配。請同學們課下練習急吸慢呼的`方法幫助我們提高歌曲的演唱技巧。
第二課時 唱歌《藍天向我們召喚》欣賞《天地之間的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熱情的學唱歌曲和處理歌曲。
2、過程與方法:充分運用視聽結合的方法學習歌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自豪、熱情地聲音來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歌曲教學
教學難點:感受歌曲雄偉壯觀的旋律
教材分析:
《藍天向我們召喚》為大調式,兩段體。第一樂段音區(qū)較低,曲調具有敘述性,20xx年10月,我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勝利返航,轟動了世界。也在廣大青少年中掀起了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潮。這首歌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教學方法及手段:視聽結合的方法教學
教 具:手機、藍牙音頻接收器、音箱
板書設計: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同學們,夜晚的星空是美麗而神秘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就像是一雙雙眨動的眼睛。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第二單元:星空暢想的第一首歌曲《我愛銀河》,同學回憶一下;這首歌曲要我們以怎樣的情緒去演唱(富有幻想地),那富有幻想地演唱要求我們用怎么樣的速度、力度去表現?(速度:緩慢;力度:稍弱的),你還能用怎樣的音樂方式表現這種富有幻想的音樂?(樂器的選擇上會采用弦樂,如:小提琴的獨奏,在演唱方式上會采用童聲獨唱和童聲合唱等),好,現在我們就用這種富有幻想的情緒來演唱《我愛銀河》。
同學們,同是表現星空的歌曲,我們來聽聽這首跟我們學習過的《我愛銀河》有什么不同?(師播放:《藍天向我們召喚》, 在播放時師板課題:藍天向我們召喚
二、新課教學
。ㄒ唬┏醮务雎,掌握歌曲演唱情緒。
1.誰來說說《藍天向我們召喚》這首歌曲與《我愛銀河》在情緒和節(jié)奏等方面上有什么不同?
歌曲情緒:《藍天向我們召喚》樂觀、自豪的,《我愛銀河》抒情優(yōu)美,富有幻想地。節(jié)奏:《藍天向我們召喚》緊湊、跳躍,《我愛銀河》比較舒緩。在速度上《藍天向我們召喚》稍快而《我愛銀河》則稍慢。力度上《藍天向我們召喚》較強而《我愛銀河》較弱。
。ǘ┰俅务雎,了解歌曲含義。
2.請同學們看著課本再次聆聽歌曲,并說說對歌詞的理解和感受。注意結合課本中的第一個問題,說說“向航天英雄們學習些什么?”
師:同學們知道9月27日我國發(fā)生了一件令全世界人都為之矚目的事情嗎?
9月27日下午,(出世圖片)當翟志剛跨出神七的艙門,向浩瀚的太空邁出中國人的第一步時,相信所有的中國人都會感到心潮澎湃,激動萬分。這是我們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是劃時代的太空行走,近距離的接觸,幾千年懷抱的相思與夢想,在此刻成為現實。同學們,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行走于太空之間,只是中國太空戰(zhàn)略計劃的一站而已,還有更為艱巨的科技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等待著我們去完成!端{天向我們召喚》是在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勝利返航后,在廣大青少年中掀起了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潮。這首歌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ㄈ⿲W唱歌曲
1.好,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學習這首歌曲。聽老師范唱一遍。
2.分析歌曲的曲式結構:《藍天向我們召喚》為大調式,兩段體A+B。第一樂段音區(qū)較低,曲調具有敘述性。第二樂段是二聲部合唱,旋律激昂,豪邁,充滿自豪感。
3.輕聲跟錄音學唱歌曲第一樂段的歌詞及歌譜,這部分旋律節(jié)奏比較多樣,其中四分音符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頓音的運用使旋律更加生動。
請同學們把感覺難唱的部分找出來。
。ㄈ跗鹦」(jié)、頓音記號、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附點音符的運用使旋律更加生動。)(師板書)
4.學唱合唱部分的第一聲部。初步學唱會后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旋律,使學唱更加理性,也可使學生養(yǎng)成分析樂譜的好習慣。
5.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聲部。
6.演唱第二聲部:A、聽范唱中的旋律。B、教師范唱,讓學生多次聆聽旋律。C、指導重點升記號的運用。D、隨著音箱獨自演唱。E、師生合作,老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注意聲部間的和諧。
教學過程預設:
1.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變聲期,有點不愛開口唱歌,本課是歌曲教學課,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合適的方法唱歌,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的聲帶疲勞。
2.這首歌曲的二聲部部分很難掌握,特別是第二聲部中有升半音,更是不容易唱準,教師不讓學生做理性掌握,感性認識就可,否則學生會感覺學習枯燥無味。
3.六年級學生對音樂元素應該有理性的認識,但是教師應避免說教式教學樂理知識,而應該結合中歌曲和生活元素進行講解,明白而易懂。
4.教案是預設的,課堂是生成的,教師要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去演繹自己的課堂教學,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教學特色。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8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運算。
2、發(fā)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的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技能。
3重點難點
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運算。
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
4教學過程
4.1第二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復習
1、填空
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從個位算起,
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向十位借()當十。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8+25+18= 90-25-11=
學生獨立完成,并找兩名學生板演,師生共同訂正;
師:連加、連減的題按什么順序計算?
生:連加、連減的題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活動2【講授】創(chuàng)設情境,新知探究
1、創(chuàng)設情景。同學們,你們乘過公交車嗎?你平時乘車都去過哪里?
2、自主探究,提出問題。(出示例3)。
師:你們瞧,一輛5路公交車緩緩地開過來了,它停在了南山站。
(1)仔細觀察,你從圖上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車上原來有67人、從后門下車25人、從前門上車28人。
(多找?guī)酌麑W生說67、25、28分別表示什么)
。2)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幾個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小組合作,探究算法。
(1)師提問引導67-25+28這道題與前面所學的有什么不同?運算順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該怎么辦?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加減混合運算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3)分小組討論如何筆算67-25+28。要求:先獨立思考,再與同桌討論計算方法。最后在練習本上試做。
4、匯報成果,比較評價。
。1)指名兩位學生(板書各種算法)
。2)引導觀察,對比上述兩種計算方法,師提問:哪種方法更簡便,為什么?
小結:加減混合的運算式題,在筆算過程中把兩個豎式寫成一個豎式比較簡便,計算過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還要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習慣。
師:你們可真棒,看下面這道題你會做嗎?
出示例4:72-(47+16)=
啟發(fā)性提問:
。1)這道題有什么特點?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這道題有簡便的書寫格式嗎?大家試試看.
由學生在小黑板上試做,教師行間巡視,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師先出示正確做法.
重點討論有沒有簡便寫法,出示學生可能出現的下面情況。有沒有錯誤,錯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確的,第二步的被減數和減數填倒了,63減去72是不夠減的。因此,像這樣的題,只能列兩個豎式,沒有簡便寫法。
活動3【活動】鞏固練習
一、用豎式計算
1、52+29-38= 65-28+17=
2、32+(55-46)= 86-(13+42)=
二、解決問題
學校合唱隊原來有65位同學,27位同學畢業(yè)了,又加入了25位新同學,現在有多少位同學?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會數數量是5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用l~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初步建立數感。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1~5各數的寫法。
難點:使學生掌握1~5的基數含義。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去王奶奶家看看吧。
(課件出示課本第14、15頁的彩圖)
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快來數一數它們的數量,并用相同的小圓片表示出來。 (學生觀察圖畫,數數,并動手擺圓片)
。1)與組內的小朋友交流。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它的數量是多少。
你是用幾個圓片表示它的數量的?
。2)交流匯報。
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說說你看到的事物的數量是多少?
(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擺出相應的圓片數量,邊說邊擺,全班進行簡單評價)
。3)小結。
同學們擺出的圓片的數量都在1~5之間,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1~5。
(板書課題:1~5的認識)
2、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1)擺一擺。
師:你們能根據老師擺出圓片的個數,從你們的學具卡片里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嗎?找一找,看誰找得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操作情況)
組內同學相互評價誰找得正確,請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擺出圓片和拿出相應的`數字卡片,全班交流。
。2)感知數的順序。
①逐次感知1~5的順序。
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擺。
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在哪個數字后面?
再擺1個是幾個?
依次感知3、4、5的順序。
②整體感知1~5的順序。
a.出示點子圖,你們來給它們5個排排隊。
請兩名學生上臺擺,其他學生動手自己擺。
b.擺好后教師提問。
師:5前面的一個數是幾?
(生:5前面的一個數是4)
師:2的前面和后面一個數分別是幾?
(生: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
c.同桌間互問互答。
③數一數。
a.讓學生從l數到5。
b.讓學生從5數到1。
3、鞏固運用,深化拓展。
(1)聯系生活,運用知識。
你們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1~5這幾個數?
學生可能說出:我每天上學、放學坐5路公共汽車;我家住2號樓4單元……
四、教學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0
教學內容:課本19頁——21頁,練習五3——10題
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即加法、減法和加減法的驗算。根據《標準》的要求,筆算加減法限定于三位數加減三位數,因此本單元主要講解三位數的加減法。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介紹三位數加減三位數中連續(xù)進位和連續(xù)退位減,這是學生學習筆算加減法的難點。
教學目標:
1、采用小組和合作學習方式,熟練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的計算方法。
2、通過多種形式練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口算卡、投影片
教學方法:談話、講授、練習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揭示內容
師:海上有許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裝有兩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裝有多少物品應該怎么辦呢?
(把兩箱物品加起來)
師:今天我們來復習萬以內連續(xù)進位加法的復習,請打開課本19頁,在沒有準確計算船上的物品數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說出哪艘船轉的東西最多?哪艘船裝的`東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能不能將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師:請你動手列豎式算一算,這六艘船的排列順序是不是和你估計的一樣?
二、課本第19頁,直接在表格中寫出上下兩個加數的和。
師:有什么辦法即不用在稿紙上列豎式有能夠將上下兩個加數的和算得準確呢?
三、京廣中心大廈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樓,樓高209米,它比中央電視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電視塔有多高嗎?
問:在這道題目中哪座建筑高?我們應該怎么考慮問題?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數
五、開鎖游戲
鎖頭上有得數,鑰匙上有算式,請將算式和相應的得數連起來。
六、判斷,課本20頁第7題,判斷各題有無錯誤,說說錯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兩個數加起來得1000?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頁第9題。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1
課前預習:
1、了解作者,搜集高梁橋及其潮水的相關資料并交流;了解游記小品兩篇的寫作背景。
2、自由朗讀,重點標畫文中文言片段的疑點、難點,試著翻譯文言段落,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相關課程標準:
閱讀:
“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寫作: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文的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 個性閱讀,多角度思考理解文章內容,
3. 比較閱讀,比較游記散文與科學說明文的不同特點。
4. 了解水資源的寶貴,提高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比較閱讀,發(fā)現文章的異同并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突破口:
在比較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思維習慣。
評價任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自由朗讀,讀準、讀順。
3、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4、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5、閱讀科學小品文,能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6、寫作練筆要感情真摯,能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教學過程:
游記小品兩篇
課堂導入
。ǘ嗝襟w出示三組圖片,每組中有兩張圖片,圖片中景致相同,但是色調迥異)不同的景致通常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但是圖片中的景致相同,只是色調上存在差別,同學們有沒有產生不同的感受呢?那又是怎樣的感受呢?
畫家的情感見于色調的調配,《游記小品兩篇》描繪的.也是同一個地方的景致,而且是同一個季節(jié)月份,作者又是親兄弟,現在我們就一起跟著袁氏兄弟去游逛高梁橋,去撫摸作家情感。
情境導學一(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生自讀課文,標畫疑難字詞句。
2、教師多媒體展示重點字詞的讀音與句子的節(jié)奏劃分,學生矯正。
3、根據朗讀提示,生再次朗讀。
(朗讀提示:①、讀準字音與節(jié)奏;②、讀出意趣盎然,自得其樂之意。)
4、疏通文意,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進行翻譯,教師給予指導。(重點強調注意:①“而”的意義與用法;②“之”的特殊用法;③定語后置;④一些重要詞語或用法。)
情境導學二(對比閱讀,感知課文。)
1、讀完兩文后,知道文中描寫的是幾月的景物嗎?(陽春三月)
2、兄弟兩人都寫了哪些共同的景物呢?(水,柳)景物特點如何?
(袁宏道文:“兩水夾堤,垂楊十余里”,水的特點是“流急而清,魚之沉水底者,鱗鬣皆見”“水與堤平”;柳的特點是“柳梢新翠”“浪紋樹影”。贊美高梁橋初春的景色,自然流露出閑情逸致,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而存在:“朝夕設色以愉游人”。
袁中道文:“‘舊有’清水一帶,柳色數十里”;水的特點從“時街民穿溝渠淤泥,委積道上”“冰微泮”;柳的特點是“楊柳尚未抽條”“凍枝落”。)
3、還描寫了哪些不同的景物呢?
。ㄔ甑牢模骸熬{棋置,丹樓珠塔,窈窕綠樹中。”,“城中士女云集,縉紳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袁中道文:“飆風自北來,塵埃蔽天,對面不見人,中目塞口,嚼之有聲!薄昂畾鈩C冽”“口中含沙尚礫礫”)
比較探究
從找出的描寫的景物特點的句子可以看出,同是陽春三月,兩兄弟筆下景物的特點迥然不同,各有什么特點呢?
。ㄔ甑牢模壕拔飪(yōu)美,春意盎然,充滿自然之趣。
袁中道文:天冷風疾,沙塵蔽天,沒有一點美感,沒有一點詩意,反而令人“猶不能堪”。)
合作探究
1、為什么兩人筆下的高梁橋會大相徑庭?
。▽W生各抒己見:不同的心境、生活境況、仕途遭遇、社會地位……)
2、文中什么地方明點暗示了兄弟兩游時的不同的心境、生活境況、仕途遭遇、社會地位……
。ㄔ甑牢模骸磅米鸥,茗飲以為酒,浪紋樹影以為侑,魚鳥之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薄坝嗟纫喔`謂彼筵中人喧囂怒詬,山情水意,了不相屬,于樂何有也?”“觀梅花而返”……言之有理即可。
袁中道文:“‘舊’有清水一帶”,“中郎‘拉’予與王子往游”“‘羸馬’不能行”“茍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見其舛也。”“今吾無官職,屢求而不獲,其效亦可睹矣!薄灾欣砑纯伞#
訓練反饋:(作業(yè)設計)
可見畫家情感的異同見于色調的調配,作家情感的差異源于心境的不同。請你根據下列情境創(chuàng)作片段。
情境:初二開學第一個月的質量檢測試卷批閱后剛剛下發(fā),而且要求中午放學后帶回家由家長簽字,請以“放學回家的路上”為話題創(chuàng)作200字左右的片段描寫。(要求:利用本單元所學的多感官描寫及修辭等手法抓住景物特點說真話吐真情。)
學生甲:回家路上,見四周烏云遮天,風寒徹骨,道旁樹木皆若低頭,若沉思……
學生乙:我手中拿起剛下發(fā)的試卷,歡快地飛出校門。一路上盡是鳥語花香,路邊的雜草、野花,仿佛被染上了鮮艷的油彩……
學生丙……
小結:
一切隨心,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贊美沉吟,激動失望,皆成文章。
教學反思:
1. 《游記小品兩篇》應當適當的指導閱讀,但沒有必要像主讀課文那樣細品慢咽,只要做到大意明了,精彩句子理解,但有必要積累常見的文言字詞。
2. 要強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的意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3. 寫作指導的滲透及其練筆要有針對性。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認識到袁中道那種反常人之道,敢于自我批判的寫作勇氣。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推薦理由:作為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注重朗讀和朗讀指導;運用對比閱讀,由景入情,從文本鑒賞到寫作引導,順理成章。
白洋潮 錢塘江的夜潮 水之歌 水之聲
課堂導入
清冽的小石潭水,玻璃粉碎般的黃果樹瀑布水,清清一色,溫潤碧玉的梅雨潭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水,站立起來的水。水,千姿百態(tài)。我們一起靠攏洶涌澎湃的潮水,吟起水之歌,聆聽水之聲。
情境導學一(朗讀《白洋潮》)
1、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欣賞一下白洋潮水的景致。ㄍㄟ^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讓學生對白洋潮水的景致有直觀的認識,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投入積極的學習中。欣賞短片后,學生之間交流白洋潮給人的直觀感受。)
2、是啊,壯麗的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它的俊美。而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就以其精妙的筆法為我們揭開了白洋潮的面紗,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張岱的筆端,去感受那氣勢宏偉的白洋潮。教師范讀課文,(多媒體出示重點的詞語:遄、踵、蹴、旋、既望、溯回、略、鮮、頃)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根據注解再讀《白洋潮》。
情境導學二(感知內容,研討寫法。)
1、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文學家張岱卻僅用了一百三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其壯麗,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F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多媒體展示:觀察一個景物可以選擇多個觀察角度,描述景物也同樣如此。那作者選擇了白洋潮的哪些角度來進行描寫?隨著角度的變化那些景物又產生了哪些變化?)
2、你覺得為什么作者僅用這一百三十余字就能如此生動傳神地為我們展現白洋潮壯麗的景致呢?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多角度、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小結:本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了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進行了精準的描寫以及從多角度來表現白洋潮的特點。)
比較探究:
學生簡要復述《錢塘江夜潮》《水之歌 水之聲》兩文內容,談談鐘敬文對錢塘潮的感受與張岱、周密、高濂三位古人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一篇?
。á偃还湃司心嘤诰拔锏拿鑼,都表現對錢塘潮的敬畏贊嘆之情,文章缺少個性,實為“未能免俗”;鐘敬文表達了與眾不同的感受:“我不覺失望了”,錢塘江浪得虛名。②“淡妝濃抹總相宜”,但總要敢于表達內心真實感受。)
合作探究:
科學小品《水之歌 水之聲》,有不少抽象的道理和統計數字,與以寫景抒情為主的其他課文比較,它吸引讀者的地方是什么?
。á、寫出奇而有理的科學事實;②、將感性趣味上升為理性趣味;③、筆法靈活,擬人、形象比較、引入詩歌;④、了解水資源問題的嚴峻,提高了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訓練反饋:(作業(yè)設計)
結合高梁橋古今的榮衰變化和《水之歌 水之聲》談一談水的意義。
教學反思:
1、這三篇課文閱讀量非常大,但是重點突出,所以著重賞析了《白洋潮》,然后從服務寫作的角度對比閱讀了后兩篇文章,課文就是范文,把握課文不同的特色。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3、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2
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依據學生的興趣,把他們帶入關心與愛的世界中,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人間真情的美好。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9個字。學習3個新偏旁,“夕字旁”“雙耳”“女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我為雨中的小鳥擔心的真摯情感,學會關心弱小。
教學重點:
指導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感情朗讀,體會蘊含的情感。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情境:
1、課件出示:雨中,一只小鳥飛來飛去,羽毛全濕了,最后停在一家陽臺上。
2、提問:同學們,當你看到這只小鳥時,你們會怎樣做呢?
3、今天,我們學習第6課:陽臺上的小鳥。
4、板書課題。
5、齊讀課題。注意讀好生字“臺”。
二、帶著問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最拿手的辦法識字。
2、說說遇到不認識的字,你用了什么辦法?
3、再讀課文,標好自然段。
三、結合課文,認讀生字詞。
1、出示自做的生字卡,小組開火車讀。
2、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認讀生字的方法,學會認記新的生字。結合學習新偏旁:阝(陽)女(媽)夕(外)
3、同桌互讀,指名讀,其他同學評議,正音。
4、做“摘果子”的游戲。(在黑析上貼上一棵大樹,樹上結滿了紅紅的帶有序號的`果子,每個果子的背面是生字詞,讓學生摘一個讀一個。)
5、分組做“找朋友”的游戲。(讓每個學生讀一個生字,其他學生運用這個生字,寫一個詞,另一位用這個詞再說一句話。對了——就找到了朋友)。
6、重點指導書寫:身、家、要。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看見了一只美麗的小鳥,在雨絲里飛來飛去,最后停在一家陽臺上,F在,你們想知道主人是怎樣對待小鳥的嗎?老師和你們一同到主人家去看看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自主分段讀課文。了解主人是怎樣對待小鳥的。
三、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情感。
1、朗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書中描寫鳥的樣子的句子。
2、我看見這只鳥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板書:悄悄地瞧)
3、誰能讀讀第二自然段。
“啊,可憐的小鳥!”這句應該怎樣讀?誰來試試?
4、指名一生到講臺上,邊讀邊做出同情、關愛的動作和表情。
5、讀后同學評議,全班齊讀。
媽媽發(fā)現下雨了,要去收衣裳時,我是怎樣做的?
四、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讀。
2、在書上找出我關愛小鳥的動詞,用“”畫出。
引導感悟“連忙拉住”、“輕聲說”。
反復朗讀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話。讓學生說說從這兩個詞語中,你明白什么?
板書:連忙拉
輕聲說
雨停了。我是怎樣做的?
五、進入情境,再次感悟。
1、齊讀第五自然段。
2、畫出我高興時說的話。
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高興地說。
3、同自己喜歡的動作,邊讀邊演示此時高興的心情。
4、指名演讀,讀后評議。
5、全班感情齊讀全文。
6、說說你喜歡課文中的小朋友嗎?說說理由。
7、分角色朗讀課文中想的和說的句子。
六、課后延伸,拓展生活。
假如在生活中,也遇到小動物,你會怎樣做?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這個符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的加法,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并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并靈活應用。
難點:能從不同的計算方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1、引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師:同學們不僅在課堂上可以學到數學知識,在平時的游玩中也能發(fā)現并學到數學知識呢!你們看,游樂園里的小丑正在干什么?(利用課件動畫展示主題圖)
(1)通過電腦反復演示,小丑右手拿著3個氣球,左手又拿來1個氣球。
。2)讓學生說一說圖意。
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直觀感受和體驗,再在全班交流。也可由老師引導說:把右手3個氣球和左手1個氣球放在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
。ㄒ贿呎f一邊做手勢表示“合起來”)
反復演示再指名學生說題意,讓學生體會到把兩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從而引出要知道它們合起來有多少,在數學上要用加法計算。
2、學習加法算式。
(1)引導學生說出:由右、左手的氣球的數量抽象出要分別用數字3和1表示。
。2)教師說明:在數學上,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氣球,就是要把數字3和l合起來。我們可以用符號“+”表示合起來,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3和l合在一起是多少,并說說用數字幾表示。說明:等于4,用“=4”表示。
3、學生借用學具動手操作,加深體驗加法含義。
操作活動:讓每個學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l根小棒,求一共有幾根小棒。
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把兩只手里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來,用算式3+1=4表示。
4、發(fā)散思維,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師啟發(fā)、引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會口頭列加法算式。
四、教學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4
Unit1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材解讀
1.本單元重點學習描述人物體貌特征和個性的語言,其中難點在于部分Read and write 中對話的口頭以及書面表達。學生用書在Let's talk 活動中做了鋪墊,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反復利用已學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型活動感知新的語言點,以減輕教與學的難度。
2.另外,本單元Let's try 的聽力練習在教學中要予以特別關注,這是本學期新出現的一種教學形式。這一部分是Let's talk 中新句型的教學鋪墊,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完成這項聽力練習自然引出新一輪的對話教學。
二、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
(1)能夠簡單描述自己教師的體貌特征及性格特點,如: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He's tall and strong.He's very funny.
(2)能夠詢問并介紹學校里教師的情況,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Mr Carter.He's from Canada.What's he likeHe's tall and strong.
(3)能夠聽懂一些描述人物特征的簡單對話,完成學生用書中的Let's try部分。
2.知識目標
(1)理解Read and write中的會話,并根據提示填充句子或回答問題。
(2)聽、說、讀、寫Let's learn和Read and write中的四會單詞和句子。
(3)理解Let's start、Let's find out、Let's sing、Let's chant和Pair work等部分的內容。
(4)了解Pronunciation部分的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并能熟練讀出例詞。
(5)了解Task time、Story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內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關目標
(1)情感態(tài)度:根據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更大限度發(fā)揮自主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更好地激發(fā)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
(2)學習策略:學習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有效利用學生用書中設計的.Pair work、Group work、Talk and draw以及Task time部分,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3)文化目標:了解中西方國家在稱呼人名上的不同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對話和情景,以舊引新,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
2.聽、說、讀、寫Let’s learn 和Read and write 中的四會單詞和句子.
3.能夠簡單描述自己教師的體貌特征及性格特點,如: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 He’s tall and strong. He’s very funny.
4.能夠詢問并介紹學校里教師的情況,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Mr. Carter .He’s from Canada. What’s he likeHe’s tall and strong.
5.理解A、B部分Read and write 中的會話,并根據提示填充句子或回答問題。
三、教學建議
1、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應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情景,以舊引新,讓學生進入積極地學習狀態(tài)加以突破。
2、Let’s start部分在學生用書當中首次出現,教師應正確理解此部分的輔墊作用,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加以運用,并幫助學生熟悉教材內容的變化。
3、利用學生用書中設計的Pair work 、Group work、Talk and draw 以及Task time部分,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4、在教學過程中,更大限度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更好地激發(fā)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
5、由于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讓學生進行采訪,并用英語描述學校的教師。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株、濃”等13個生字,會寫“師、伸”等6個字,學習新偏旁“舌”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受到尊師、愛師的教育。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師生間的深厚情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閱讀這篇課文時,我要求學生首先要“讀實”,例如:讀第一節(jié)時讓學生悄悄地小聲地讀,恐怕驚動了、驚醒了老師的語氣,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深情的愛。讓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第二、三、四節(jié)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表演讀,通過看課件,把自己假想成送給老師鮮花的學生,進行感情朗讀。這樣聲情并茂,感人至深。讀第三節(jié)時,我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歌曲讓學生先欣賞,然后站在學生的角度說:“老師,您聽見了嗎?這歌聲音代表我們的心,我們用歌聲來消除您一天的疲勞!”這樣學生完全進入了情境,感情非常深厚。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老師像一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汗水;老師像一艘航船,載著我們駛向知識海洋?粗燎诠ぷ鞯睦蠋,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在老師的窗前為老師栽下了一株紫丁香,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五課《窗前一株紫丁香》。
1、揭示課題,師板書,生書空。
2、解題:紫丁香是一種會開花,有淡淡香味的觀賞性植物,所以課題中的“一株”就是“一棵”的意思。學生們齊讀課題。
二、自讀呈疑。
師:(欣賞紫丁香的圖片)這么美的紫丁香到底是誰栽種的呢?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生:這株紫丁香是老師的學生栽種的。
師:你讀得真認真。對于這篇課文,大家還有什么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嗎?
生1:“疲倦”是什么意思?
生2:“準是”是什么意思?
生3:“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是什么意思? ……
師:既然小朋友們的小腦袋瓜里產生了這么多小問號,那還等什么,一起去開啟今天的奇妙之旅,攻克這些難題吧!
三、合作探究。
1、輕聲讀第一小節(jié),回答問題,紫丁香栽在哪兒?他們?yōu)槭裁匆磅谄鹉_尖兒”?(學生把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學生怕老師發(fā)現,所以輕輕地“踮起腳尖兒”走。)
2、指導朗讀:小朋友們是悄悄地栽樹,不愿驚動老師,讀時聲音要輕點。
3、自己練習,指名讀。 (給學生創(chuàng)設朗讀的情境,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學生不愿驚動老師的`情感,體會學生對老師的關心。)
師:讀得真好,尤其是“濃綠”這個詞語讀得特別準確,“濃綠”的“綠”字,我們不僅要認識,而且還要會寫(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綠”字)。
生在書上的田字格中書寫。
4、指名朗讀第二小節(jié),想一想,這些小朋友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師的窗前?
(A、因為紫丁香有香味,它在夜間時香氣就會散發(fā),老師聞到它會很舒服,所以要栽紫丁香。B、因為紫丁香很美,有美麗的花朵,有綠色的枝葉,所以要栽紫丁香。)
5、這一節(jié)該怎么讀呢? (要讀得親切;要重讀“夜夜”,表達對老師的一份愛心。)
6、自由練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
7、小組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
★大聲朗讀課文的第三、四、五節(jié)。
★找出寫紫丁香怎樣和老師做伴兒的句子,并做上記號,讀一讀。
★在小組內說一說紫丁香是怎樣和老師做伴兒的。
生:紫丁香綠葉的聲響,那是我們在給您唱歌,為老師做伴,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師:“疲倦”說明老師非常疲乏、困倦,很累。想象一下,它會給老師唱什么歌呢?
生1:《大樹媽媽》。
生2、《嘀哩嘀哩》。
生3:《小毛驢》。 ……
生欣賞歌曲配圖《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師解說老師一天的工作。
生:紫丁香盛開的小花,那是我們的笑臉,為老師做伴,感謝您試試把我們掛牽。
師:“掛牽”就是掛念、牽掛的意思,回顧一下日常生活,想想老師是怎樣關心我們的?
生1:我們生病的時候,老師會帶我們去醫(yī)護室。
生2:有一次,我忘記帶鉛筆了,老師借給我一支鉛筆。
生3:放學時,下雨了,老師送我回家。 ……
指導朗讀。
。ǖ谌⑺男」(jié)中的“您聽”“您看”反復兩次。后者要重讀,以表達小朋友迫切要讓老師知道的一種興奮的心情,“解除疲倦”“感謝牽掛”都要重讀。第五小節(jié)要讀得輕緩,讀出小朋友們對老師的關心與尊敬。)
自由練習,齊讀。
師:夜深了,紫丁香還會怎樣陪伴老師呢?
生:紫丁香飄出的花香為老師做伴。
引導想象,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老師會夢見什么呢?
。ˋ、老師會夢見學生考試又得了100分。B、老師會夢見我又得了一面小紅旗。C、老師夢見我們一本本整齊的作業(yè)。)
四、梳理歸納。
師:是啊,沐浴在紫丁香的濃濃花香里,享受著孩子們純真無私的愛,老師的夢能不又香又甜嗎?請小朋友們再次讀課文,去感受學生與老師之間這種真摯的情意吧!
朗讀全詩,體會情感。(情感的體驗需要動情的朗讀,課文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處處留心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小朋友們對老師的愛,對老師的感謝。)
五、拓展內化。
1、欣賞贊美老師的詩歌——《老師的眼睛》。
2、為了感謝老師對我們的關愛,請同學們在自己設計賀卡上,寫上自己對老師想說的話。
六、作業(yè)布置。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每個小朋友嘗試創(chuàng)作一首詩歌,獻給你身邊可親可敬的人。
板書設計:
窗前一株紫丁香
綠葉沙沙響—————————解除疲勞
盛開的小花—————————感謝牽掛——→尊敬、熱愛老師
花香飄進夢里———————又香又甜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通用03-24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05-20
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11-17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縮寫》作文11-07
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04-29
(經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05-28
二年級數學教案上冊第三單元文案01-06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10-12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