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3-13 08:21:57 教案

語文教案(集錦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集錦7篇)

語文教案 篇1

  單元分析

  《墨竹圖題詩》是本冊課文八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歲寒三友,它選編了六篇課文介紹“歲寒三友”-----松,竹,梅的名家名篇.其中前三首古詩《墨竹圖題詩》,《蒼松怪石圖題詩》,《墨梅圖題詩》為主體課文,而《梅香正濃》《竹頌》《黃山松》為拓展閱讀課文.他們同為寫松,竹,梅,但體裁各異,筆法不拘一格.在教學時以前三首古詩為重點學習.這三首古詩都是詩配畫,可以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深遠,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為歲寒三友,不僅因為三者不懼寒冷,更是因為他們能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而《墨竹圖題詩》是鄭板橋在山東任職時看到山東受災,饑民無數,作為一名體恤百姓的縣官,他整日為民奔波,白天勞頓,夜不思眠.本詩記載的是又一個不眠的夜晚,作者聽著冷雨拍打窗子,風吹疏竹,發(fā)出蕭蕭之聲,竟錯覺為百姓發(fā)出啼饑號寒的怨聲,于是提筆展紙作畫,遂成此詩.

  單元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詩人寫詩作畫的背景及目的,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2,了解詩歌的音韻美,結構美以及語言所表達的深刻含義,了解詩歌借物喻人的寫法,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蘊.

  3,讀出詩的韻味,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提高學生對詩歌及所作的畫的鑒賞與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詩人品格的學習與敬佩之情.

  課時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作者的胸懷和氣概.

  4.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法:研究體驗式創(chuàng)新教學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難點:體會作者對百姓的關愛之情.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一)交流材料(上這課之前我布置預習作業(yè)查閱資料)

  1,請學生介紹作者: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做官前后,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竹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體貌疏朗,風格勁峭.

  2,讀課題,理解題目意思:墨竹:單用墨畫的竹子.墨竹圖題詩就是單用墨畫竹子的圖畫上面的詩.

  (二)讀通詩歌

  1,讀準字音:如文中的`

  衙(yá) 齋(zhāi) 燮(xiè) 號(háo)寒 放賑(zhèn) 救濟(jì) 遂(suì)

  2.理解詞語:如詩畫欣賞文中的詞語

  (三)讀出韻律.反復朗讀古詩,可采用抽讀,小組讀,男生女生讀,齊讀,老師范讀等方式進行朗讀,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展

  三,理解古詩大意:合作學習

  (一)自讀自悟:學生依據資料和文后譯文進行自學.

  (二)學習小組交流;通過與同學互相補充,解疑,使學生明白詩文大意.

  (三)全班交流:

  1 ,請學生說出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2,指導朗讀:讀出韻味,深入理解詩歌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對這首詩的感悟.

  四,合作探究學習

  1,本詩作者是怎樣開想象的

  2,我們如何理解“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句

  3,引導觀畫:

  五,回顧全文

  1,竹象征了“有氣節(jié)”,象征詩人“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2,交流寫竹的詩文.如鄭板橋的詩《竹石》

  六,拓展訓練

  1,請同學們在課后收集有關竹的詩句,繪畫作品.

  2,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贊美竹.

  鄭板橋《墨竹圖》:

  衙齋臥聽瀟瀟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板書設計

  墨竹圖題詩

  鄭燮

  竹 人

  干:細中有強 特立獨行

  葉:青翠欲滴 愛民如子

  傲然挺立 高標挺立

  課后反思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以讀為本,在課堂教學中讀書時間充分,形式多樣化.首先是讀通詩歌,初步感知詩文.然后是讀出韻律,體會詩的含義,最后是讀出韻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對詩歌的感悟.整節(jié)課都是書聲瑯瑯,通過朗讀,培育了學生的朗讀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以生為本,以學為教,采用了研究體驗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怎么想就怎么說來達到體會作者對百姓的關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人的品格和對詩人的敬佩之情.

  3,這首詩是一首圖題詩,在引導學生觀畫時,還可展示其它的畫,如梅花,松,國畫等圖,讓學生欣賞,真正起到提高學生對畫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及重點]

  1、學習散文訴朗讀的停頓,訓練朗讀

  2、通過關鍵語句理解、體會姐弟倆天真可愛的形象

  3、理解用三幅風雨圖寫故事的方法

  難點

  通過關鍵語句理解、體會姐弟倆天真可愛的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大家喜歡圖畫嗎?你曾經覺得一幅圖畫很美嗎?它們?yōu)槭裁醋屓擞X得美呢?其實,不僅用色彩和線條可以畫畫,用文字也可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文字畫的畫--《金黃的大斗笠》(板書課題--金黃的大斗笠)看看它美在哪里,又為什么美?

  二、教學新課

 。ㄒ唬、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ǘ⒄w感知

  教師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ㄈ⿴熒餐辛曊n文

 。ㄒ詫W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讓學生朗讀課文,訓練語感。然后讓學生自由畫想象畫,然后根據課文校正。

  2.提問:文章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在腦海中能浮現出來嗎?

  明確:湛藍的天空,起伏的山巒,層層的梯田,綠海似的莊稼;只穿一身短褲的男孩兒,手里拿著掛滿綠葉的樹枝,一頭可愛的`雪白的小山羊,天空中飄來的一團烏云。一個小男孩趕著一頭小山羊到田野里去放牧,這時風雨來了,眼看大雨就要落在小男孩的頭上,這時小男孩的姐姐來了,她戴著一個金黃的大斗笠,為小弟弟和小山羊遮了雨。雨過了,天晴了,姐弟倆沐浴在陽光里,很美,很有生氣。(可讓學生盡力想象,要想得美,想得巧,想得合理。譬如又看到了在田間辛勤勞作的農民,大路上馳過的汽車,匆匆趕路的行人,遠處天空中飄著的風箏,閃著相翼一掠而過的飛機,背著書包一邊走一邊嬉戲的孩子的等等。)

  3.這幅畫美嗎?美在哪里?

  明確:這是一個自然、和諧的農村原野風景。這是一幅風雨童趣圖。

  4.姐姐和弟弟分別有什么特點?兩人關系怎樣?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略)

  5.這幅畫實際上有三個片斷(鏡頭),看看各包括哪些段落?

  6.再把課文朗讀一篇,看一看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1)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

  (2)崇尚純真、自然、無邪的童心。

  (3)渴望天真無邪的親情。可就以上三點,聯系課文,具體分析。

  三、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用三幅風雨圖寫故事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姐弟之間純真的愛”這一主題。

  四、拓展

  教師有感情的敘述故事:

  不久以前,一位來中國觀光旅游的美國老太太,在一群中國孩子中指點了三下,于是三個孩子:一個十負的女孩子,十個七歲的男孩和一個大約只有五歲的女孩,站到了這位美國老太太面前。

  美國老太太拿出一只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只剛能單獨通過瓶口的小球正躺在瓶底。小球上各系著一根絲繩,像青藤一樣從瓶口爬出來,攥在這個美國老太太手里。她對著一旁的中國主人說,都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現在我要試一試。

  三個中國孩子露出緊張惶恐的神色。

  他宣布游戲規(guī)劃:這三個小球分別代表你們三個。這個瓶子代表一口干井。他們正在井里玩,突然,干井里冒出水來,水漲得很快,你們必須趕快逃命。記住,我數七下,也就是只有七秒鐘,如果你們誰沒有逃出來,誰就被淹死在井里了。

  她把三根絲繩給了三個中國孩子。

  空氣驟然凝滯了,好像死神正在四周徘徊。

  老太太做了一個可以開發(fā)始的手勢。

  ……

  美國老太太驚呆了,一場本來驚心動魄的游戲,竟這么輕而易舉又井井有條地做完了。

  1.請你想象一下,這三個中國孩子是怎樣完成這個游戲的?把想象內容口述出來。

  2.這三個中國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請你想象美國老太太會怎樣與中國孩子對話。

  『布置作業(yè)』

  把你的所感所想寫在你的筆記本上,課下交流。

語文教案 篇3

  教 學 設 計

  1、讀:讀出語氣、節(jié)奏、重音。

  說: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讀的理由。

  議:評議讀法,注意把握節(jié)奏、語速、重音。

  2、背誦: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 五、適當拓展向外延

  補充閱讀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 第二課時

  一、運用舊知巧導入

  1、復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xiāng)情。

  2、導入《秋思》《長相思》。

  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xiāng),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恒的家園。這節(jié)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xiāng)情緒的詩詞。 二、初讀全詩明詩意 1、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2、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意。

  3、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三、品詞析句悟詩情

  (一)學習《秋思》

  1、品讀: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1)“見”什么意思?見到什么?(秋風)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2)“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xiāng)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呢? (3)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xiāng),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xiāng)。他祖籍吳郡,后客居洛陽。) (4)朗讀這句詩。

  2、品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這里的“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么時候“開封”?為什么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2)“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么?

  (3)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jié),給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fā)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又會做些什么? (4)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么?朗讀詩句。

  (二)學習《長相思》

  1、品讀上闋,感受邊塞軍旅生活之苦。

  讀完上闋,你猜作者的“身”可能在什么地方?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2、品讀下闋,體會作者思鄉(xiāng)之情。

  讀完下闋,你發(fā)現作者的心在哪里?(故園)“故園”指什么?“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么聲音?故園有什么?想像說話。

  3、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園,你有什么體會?朗讀這首詞。 四、感情朗讀促背誦

  1、讀:讀出語氣、節(jié)奏、重音。 說: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讀的理由。

  議:評議讀法,注意把握節(jié)奏、語速、重音。

  2、背誦: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

  五、適當拓展向外延

  1、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xiāng)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xiāng)情。同學們還知道哪些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詞? 2、鄉(xiāng)愁,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xiāng),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xiāng),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鞏固舊知,發(fā)現語文學習規(guī)律。

  2背誦各國諺語,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

  3閱讀成語故事,積累詞語,拓寬知識面。

  4學會辦報,在實踐中鍛煉聽、說、讀、寫能力。

  5激發(fā)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所見所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6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從不同角度有所獲,有所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實情感。

  難點: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或教學掛圖。

  學生:搜集有關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傳統(tǒng)習俗的資料。

  教學時間

  3~4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遷移運用

  1學生自由讀句。同桌相互讀。

  2小組討論帶點詞的相同之處。

  3指名讀,注意指導帶點詞的`理解。

  4在實踐中去運用、感悟。

  二、讀讀記記,語言積累

  1小組內讀,讀準確。

  2比一比誰讀得正確。

  3同桌“對背”。

  4全班交流搜集到的類似俗語、諺語,并把這些句子記在“采蜜集”中。

  三、積累成語,體會內涵

  1學生自由讀,讀準確。

  2觀看《刮目相看》動畫。

  3理解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4小組內交流相關的成語故事,將這些成語收集到“采蜜集”中。

  四、綜合學習,提高能力

  1說話練習,話題“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傳統(tǒng)習俗”。

  2小組內交流資料,互相補充,并選一名成員上臺演說。

  3小組間評比,相機指導。

  4小組中討論如何辦報,交流辦報方案。

  5指導寫作。

  五、自主閱讀,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澳門風光片”。

  2學生自由朗讀。

  3小組中互相幫助學習。

  4交流學習經驗。

語文教案 篇5

課前透視

  本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融地質知識于課文之中,字里行間充溢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學習培養(yǎng)同學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對小同學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同學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同學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同學在對話中發(fā)現,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fā)對自然科學知識發(fā)生濃厚的興趣,發(fā)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學目標】

 。、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病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yǎng)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

  【信息資料】

 。薄⑸挚ㄆ。

  2、收集有關地殼變化、化石等相關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么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的圖片資料,啟發(fā):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俺給大家?guī)硪槐尽皶,看看這本“書”是怎樣介紹的。ò孱})

  〖對話平臺

  一、初讀

  1、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俺會認”的內容,引導同學進行識字交流,可以采取組內交流的形式,說說自身已經認知了哪些字,是怎樣認知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及同學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身不懂的詞語作一標志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同學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內容。如:“冊”是平舌音;“質”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同學交流識字經驗,培養(yǎng)同學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寫字

 。、出示“俺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

 。、引導同學從筆劃、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同學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

  如:“厚”字上下都無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挑戰(zhàn)難點字”。啟發(fā)同學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同學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yōu)秀的作品。

  觀察、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引導同學到板前范寫難點字,激發(fā)同學寫字的積極性,培養(yǎng)同學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zhàn)的精神。相互交流與評議,促進了同學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質疑

 。薄⒖焖僮x文,考慮: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組織交流,解決疑難。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有效地發(fā)展同學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讀書能力。解決同學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了解了同學對于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但要注意字詞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其他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簡略處置,為下節(jié)課作準備。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聽寫(指讀)詞語:

  地質隊員 勘探 巖石 波痕 煤炭 認真

  奇怪 閃光 透明 寶藏 足跡 創(chuàng)根問底

 。、接讀課文,引導同學回顧課文,進一步檢查同學的讀文情況。

  二、研讀

  針對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讓同學在讀中感悟,在交流互動中有所得。

  問題假設:

  1、文題中的“書”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病⑦@本書里有什么?有字嗎?有圖畫嗎?

 。、讀了這本書,俺們能知道什么?

  4、這本書有什么作用呢?

  引導同學采取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看看從讀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如: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等。在此基礎上組織全班進行交流,互相補充,教師相機點撥。在交流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同學抓住重點詞句來深入理解。如:寶藏、刨根問底等。

  閱讀是同學個性化行為,引導同學讀中考慮,讀中探究,讀中感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突出了同學的`主體地位。

  三、演讀

 。薄⑿〗M合作演讀課文。

  角色選定。

  熟讀對話。

  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chuàng)編動作。

 。病⒗首x展示,師生一起評議,加強對話的朗讀指導。

 。、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說說你的根據。你能猜測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有什么樣的感想?

  結合文章以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的特點,組織同學進行角色扮演,進而深入體會當時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促進了同學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演、創(chuàng)、猜”活動,也培養(yǎng)了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理解能力。激發(fā)了同學們探索自然的興趣,發(fā)奮學習的熱情。

  四、寫字

 。薄⒊鍪尽鞍硶䦟憽敝械摹奥、陸、鐵、底、趴”。組織同學觀察其筆劃、結構等方面的特點。

  2、教師范寫同學認為的難點字。邊寫邊強調注意的問題。

 。、同學練寫,師生評議。

  五、拓展

 。薄⑼ㄟ^課外的閱讀和收集,你還知道其他相關的資料嗎?組織同學交流展示。

 。病才耪n外收集活動,準備一次規(guī)模適當的的“自然界的奧妙”展。

  課內外結合,有效地促進了同學興趣地培養(yǎng)和良好個性的發(fā)展。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勘探:查明礦藏分布情況,測定礦床的位置、形狀、大小以及地質構造等情況。

  寶藏:貯藏的珍寶或財富,多指礦產。

  刨根問底:追究事情的底細。

語文教案 篇6

  一、背景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交際一詞告訴我們,口語交際教學必須是在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實現的。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教材優(yōu)勢,抓住課堂這一陣地,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借助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創(chuàng)造一種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氛圍,既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又能讓學生在自主的語言環(huán)境中暢所欲言,豐富想象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二、學情分析

  本課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我們的畫。文中的插圖上畫著一群小朋友正在創(chuàng)作、討論自己的畫,準備舉辦一個畫展。他們在的在構思,有的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畫,還有的正充當小評委,認真地評說著別人的畫。畫面色彩鮮艷,動感及強。對于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孩子們,這樣的畫面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參加交流作品的欲望,從而讓他們能發(fā)比較自主的態(tài)度投入本課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鼓勵他們大膽、積極地投入到交際活動當中。

  三、教學理念

  1、為學生營造自我展示的氛圍,調動學生參與交流的熱情,讓學生有話想說。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學生能對所從事的活動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從事自己的活動。在比一比,賽一賽的過程當中,在游戲中既享受到了玩的歡樂,也發(fā)展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重指導學生在語言實踐的方式方法,讓學生有話會說。從社會學角度講,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如是。首先,教師要做好示范引導工作,使學生學會說話的基本技巧。在孩子說話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說話習慣,如:說話要完整、連貫;不要使用方言,要盡量使用普通話;說話時要自然、大方、有禮貌等。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講清楚自己畫了什么和作畫時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進行口語交際。

  2、過程與方法:能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樂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既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又要讓學生學會聆聽,還要讓他們學會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評價。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聽、說認真,說話發(fā)言準確、清晰,說話通順流暢,態(tài)度大方。

  五、教學板塊:

 、迩稍O情境,激趣導入。

  1、以爭當小神筆導入課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請學生拿出自己課前畫好的畫,和小畫家比一比。

  2、出示小小金話筒,說說誰能當上班里的金話筒。

  3、教師出示自己的畫并向學生介紹自己的畫,請學生都來當當金話筒,向老師提問,評一評老師的畫。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做出交際、互動的示范。

  ㈡多向互動,獲得提高。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互相介紹自己的畫,認真地評一評別人的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進行指導。

  2、請配合較出色的一個小組上臺展示,在學生當中再次強化示范作用。

  3、在大組或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以無計名投票的方式請學生評出今天的小神筆和金話筒。

 、缯故境晒,拓展延伸。

  將小神筆所畫的畫張貼在宣傳窗中,請金話筒當小小解說員,向前來參觀的同學或家長介紹這些畫。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自然地延伸到課外。

  六、教學特色:

  1、精心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在這一課的`口語交際當中,教師根據孩子們好勝的心理特點,營造了爭當小神筆和爭當金話筒這一競賽的氛圍,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熱情。

  2、努力實現雙向互動。有的口語交際聽、說雙方互動很明顯,有的不很明顯,有的不明顯。在本課的設計中,教師設計了雙向互動甚至是多向互動的交流過程,重交往而輕獨白,讓孩子們真正動了起來。

  3、多給學生的實踐機會。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注重引導學生參與交際。介紹自己的畫、評價別人的畫、做小小金話筒等,不僅在課堂上讓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還將交際的環(huán)節(jié)延伸到了課外,使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我們的畫》教學設計二,一上語文園地二,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詞語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給詞語分類。

  2.了解兩種批注方式,學習做讀書筆記3.開展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活動,抒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4.練習說明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課時:

  4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詞語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給詞語分類。

  2.了解兩種批注方式,學習做讀書筆記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兩種批注方式,學習做讀書筆記

  三、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今天又到了游覽語文百花園的時候了,我們快看看,這座百花園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讓我們欣賞?請你瀏覽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課:

 。1)了解詞語具有感情色彩:

  ①讀詞語,思考每組的兩個詞語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發(fā)現?

 、谀隳茏x讀下面的詞語,給詞語分類嗎?

  褒義:真誠善良視死如歸心急火燎

  貶義:兇殘?zhí)搨伪┨缋棕澤滤?/p>

  拓展:

  A除了以上這些詞語,你還能寫出幾個褒義詞、貶義詞嗎?

  B除了褒義詞、貶義詞以外,還有一些介于中間的詞語,叫中性詞。你能舉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嗎?(2)學習寫讀書筆記

 、匍喿x125127頁內容,你學懂了什么?

 、趨R報交流:

  A閱讀寧寧和丫丫對話,你讀懂了什么?

  認識兩種批注方式:眉批是寫在文章上方的空白處,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體會寫在文章旁邊的空白處。做批注好處:對理解文章內容、學習語言表達都有益處。B閱讀閱讀平臺

  先自己把故事讀一讀,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別人的批注,對照一下自己的認識

  最后,另選幾處有感觸的地方,嘗試進行眉批及旁批。C拓展:D閱讀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獨立閱讀,寫批注小組交流,相互學習

  (3)積少成多

  背誦《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作業(yè):閱讀一篇短文,做學習筆記。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

  2.抒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ㄒ唬⿲耄

  同學們,讀了本單元的課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愛國志士們的情懷,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使我們也想說些什么。經過這么長的準備時間,大家分小組搜集了資料、寫稿、進行了演練,今天我們就匯報。

 。ǘ┬抡n:

  1.提出要求:

  演講者: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氣、語調、手勢和演講內容協調。朗讀時,注意讀出作品的情感與語調。

  聽眾:認真聽,聽后進行評議,以紅花的形式給出評議。評出本班此次演講活動的優(yōu)勝者。

  2.演講、評議

 、俪楹。②按照抽簽順序進行演講。③群眾評委評議:

  演講題目內容形式

  觀點條理感染力新穎情感表演輔助手段3.評出本次活動的優(yōu)勝者。

  4.活動總結作業(yè):寫一份活動總結,簡要回顧本次活動的過程,寫出大家的收獲與感受,還可以寫一寫以后開展活動的想法。字數不少于400字。

  第三課時(作文指導課)

  一、教學目標:

  1.指導選材

  2.練習說明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怎樣寫具體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上星期老師布置一個任務,請同學們找出自己認為最好的繪畫作品或攝影作品拿來,進行展示。今天,我們把大家拿來的作品匯集在一起,開展一個繪畫、攝影作品展覽,同學們要仔細觀察、欣賞,選出最能打動你的作品,并試著把它介紹出來,誰介紹的好,誰就被評為最有品位的觀眾。

  (二)新課:

  1.指導選材

 、偬釂枺阂氤蔀樽钣衅肺坏挠^眾,我們首先要做什么?

 、谝龑W生認識到選材的重要。

  請23位同學展示自己選好的作品,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相機指導:

 、鄞蠹覈L試用發(fā)現的'眼光重新欣賞自己中意作品的特點。2.指導怎樣介紹①明確本次作文要求要想介紹得好,哪位同學能說說,你認為在介紹過程中應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

  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中間到兩邊等)

  介紹得要具體。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教師隨機板書以上要求

  ②明確重點要求:你認為這些中哪一項任務最難完成?(內容具體)同學們討論一下,怎樣做到具體?

  重點指點:要想說具體,就要認真觀察圖上人物動作、神態(tài),加自己的想象,他在什么情況下做的動作,他說了什么?

  讓這位同學在大家?guī)椭,再次介紹這幅畫。

  總結學法: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把這幅畫的內容說具體?

  引導學生總結:細致觀察,展開想象,想像合理。展開想象,再自己介紹這張畫或照片,看誰說的生動、具體。把說的內容動筆寫下來。題目自擬。作業(yè):完成本次作文。板書設計:寫一幅繪畫、攝影作品

  1.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中間到兩邊等)

  2.內容具體。(細致觀察,展開想象,想像合理)

  3.感受真實。

  第四課時(作文評改)

  一、教學目標:

 。保浞挚隙▽W生的習作,采用多種方式給予賞識,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玻诹曌髟u價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意的表達。

 。常囵B(yǎng)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通過互相賞識,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以及如何寫出成功后的感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興趣

 。ǘ┬抡n:

  1.明要求回顧本次習作要求。

  2.展示賞析

  (1)精彩題目展示。出示學生的習作題目,請大聲讀讀題目。

 。2)精彩內容展示。

 、傩〗M賞析。請同學先在小組里讀讀自己文章中最滿意的片段,再推薦出一個最優(yōu)秀的片段,讓全班同學互相欣賞一下。

 、诩w交流。

  請各組推薦出的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讀片段。要說說推薦的理由,并演示,劃出精彩的地方。

  欣賞一二篇完整的文章,請同學們談談聽后的感受。

  3.修改完善上面這些同學已經獲得最有品位的觀眾稱號,其他同學想不想當?好文是改出來的。

  ①示范評改

  出示一個片斷,師生共同修改。

 、谧灾餍薷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園地教案04-10

語文《掌聲》教案11-2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母雞教案02-22

語文《氓》教案02-23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古詩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