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猜一猜》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xué)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xué)質(zhì)量?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猜一猜》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猜一猜》教案1
活動目標(biāo):
樂意觀察、記憶圖片并尋找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32張,大小各一對的圖形(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動物圖片各一對。
2。卡紙16張,紅色6張,黃、綠色各5張。(2份)
活動過程:
。ㄒ唬┙榻B游戲規(guī)則和玩法:
。▽⒂變悍殖蓛申,把16張卡片按照橫4張,豎4張放好。圖片朝下)
我們來玩?zhèn)“猜一猜”游戲,怎么玩呢?我這兒有些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圖形,我依次翻,比如:我翻第一張是個蘋果,記住這個位置上是個蘋果,然后我把它關(guān)掉繼續(xù)翻,如果你看到有張卡片是你前面看到過的,可以站起來告訴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來,找對了,就給這隊獎勵,最后比比兩隊誰的獎勵多就贏了。(教師依次翻卡片)
(二)玩游戲
1。水果類
2。動物類
3。圖形類
。ㄈw驗顏色規(guī)律
1。把16張有顏色的卡片放成如下格式:
紅黃綠紅
黃綠紅黃
綠紅黃綠
紅黃綠紅
剛才是我翻一張,你記住一張,這次我要把所有的卡片都給你們看,請你們找一最容易的方法把它記住。其實辦法有許多,可以一個個看記,也可以一下子看出來記住。
(幼兒記憶一會,然后遮住這16張卡片,教師指一張問“這是什么顏色”知道幼兒可以站起來回答。)
2。最后請幼兒講述記憶的方法,教師小結(jié)。
。ㄋ模┙Y(jié)束活動
教學(xué)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是成功的。
小班《猜一猜》教案2
活動目標(biāo)
1、在問答游戲中感知水果的特征,體驗游戲的快樂。
2、嘗試根據(jù)兒歌的內(nèi)容進行撕貼配對。
活動準備
1、香蕉、蘋果、西瓜、葡萄等水果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說說水果
師:上一次我們到水果超市參觀,你們看到了哪些水果呀?它們都長得怎么樣?
小結(jié):我們在水果超市找到了許多水果,有紅紅的蘋果、彎彎的香蕉……
2、問答游戲
。1)老師說兒歌的提問句,幼兒猜猜是什么水果
師:老師現(xiàn)在考考你們,老師說一句兒歌,你們猜猜是什么水果
。2)幼兒猜出來后,教師出示實物,驗證結(jié)果
小結(jié):教師用兒歌的語言進行小結(jié)。
。3)引導(dǎo)幼兒與幼兒間進行問答,體驗問答游戲的.樂趣
3、猜猜貼貼
(1)出示幼兒操作材料,采用教師念、幼兒撕貼的方式進行操作
。2)作品欣賞,師幼邊看邊進行進行問答歌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在活動中,當(dāng)幼兒說到教師沒有預(yù)設(shè)的水果時,只要回答正確,教師要及時地給以肯定,并可以將幼兒說到的水果仿編到兒歌中去,教師做好記錄,幫其整理成一首新的兒歌。
2、讓爸爸媽媽帶孩子參觀水果店,盡可能多地觀察不同種類的水果,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帶至幼兒園與小朋友分享,并仿編兒歌。
小班《猜一猜》教案3
活動目標(biāo):
1.能運用多種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黃豆的不同特征。
2.會用耳朵辨別三種材料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3.關(guān)注身邊的自然物,有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沙子、石子、黃豆,盆子、罐子、椅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觀察自然材料,引發(fā)活動興趣。
1、“我們身體有什么寶貝?他們各有什么作用?”(引導(dǎo)幼兒知道我們要用6個寶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腳進行探索活動。)
2、“小朋友們請看,椅子下面藏著什么好玩的東西?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沙子、石子、黃豆.)
二、用手玩材料,感知他們的不同特征。
1、“你們想玩嗎?想怎么玩?”(要求:蹲下來玩,輪流玩三種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們玩的?你玩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師小結(jié):不同的東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覺,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覺。
三、用罐子玩材料,初步了解聲音。
1、“歡迎罐子寶寶,請小朋友們想辦法用罐子寶寶和三種材料制作一種樂器。怎樣才能讓這些東西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2、幼兒玩,教師引導(dǎo)幼兒:裝一裝、搖一搖、聽一聽、倒一倒。
3、反饋:“你是怎么讓罐子寶寶發(fā)出好聽的聲音的?罐子是怎么會有聲音的呀?(打開驗證)誰能發(fā)出相同的聲音?請相同聲音的`罐子寶寶來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們的罐子寶寶為什么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不同的東西發(fā)出來的聲音不一樣)
四、通過聽覺辨別沙子、石子、黃豆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1、出示三個罐子:“沙子、石子、黃豆玩捉迷藏躲進罐子里,你會把它們找出來嗎?考考你們不打開蓋子看,你有什么更聰明的好辦法嗎?原來聽聲音就能很快找出它們是誰?那我們仔細聽聽,這個罐子里是誰?”
2、再請幾名幼兒上來辨別,教師引導(dǎo):搖一搖、聽一聽、說一說(與它告別的話)。
五、送沙子、石子、黃豆“回家”。
1、沙子、石子、黃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這是誰的家?(示范送罐子寶寶回家)
2、幼兒探索游戲:搖一搖、聽一聽、送一送、說一說。
3、檢查驗證:老師帶領(lǐng)幼兒打開驗證,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隨機應(yīng)變作出處理。
小班《猜一猜》教案4
活動目標(biāo)
理解兒歌內(nèi)容,學(xué)習(xí)形容詞“紅彤彤”“圓又圓”“酸又甜”。
愿意在集體面前發(fā)言,愛動腦筋,敢于大膽想象。
活動準備
教具學(xué)具準備:電腦課件,水果圖片、頭飾若干。
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認識常見的水果。
活動過程
出示水果圖片,鞏固幼兒的認知。在回答過程中,豐富詞匯“紅彤彤”“圓又圓”“酸又甜”這幾個詞。
教師以猜謎形式引導(dǎo)幼兒學(xué)習(xí)兒歌,同時演示電腦課件,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nèi)容。
教師逐一出示課件圖片引導(dǎo)幼兒逐句朗讀兒歌。
請幼兒帶上水果頭飾表演兒歌。
仿編活動。請幼兒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模仿兒歌句式進行仿編。
活動滲透
美術(shù)活動:印染畫——可愛的水果娃娃、紙粒畫——葡萄;音樂活動:把兒歌改編成一首歌曲。
把幼兒用印染等方法畫成的水果娃娃做成吊飾布置活動室的環(huán)境。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創(chuàng)編謎語,感受猜謎活動的樂趣。
家庭中滲透:鼓勵幼兒在家多吃水果。
猜一猜
什么彎彎像小船?
香蕉彎彎像小船。
什么個大圓又圓?
西瓜個大圓又圓。
什么臉兒紅彤彤?
蘋果臉兒紅彤彤。
什么粒粒酸又甜?
葡萄粒粒酸又甜。
活動分析
本活動選取的兒歌采用問答的形式描述了幼兒熟知的一些水果的特點,而且結(jié)構(gòu)完整,富有童趣,特別適合幼兒進行想象和仿編活動;顒舆^程中,教師迎合了兒歌的語言特點,采用猜謎的形式引導(dǎo)幼兒學(xué)習(xí)兒歌;并在幼兒熟悉兒歌的基礎(chǔ)上,鼓勵幼兒表演兒歌、進行仿編活動;顒釉O(shè)計符合小班幼兒語言教育——在文學(xué)作品原有基礎(chǔ)上擴展想象,仿編一句兒童詩歌、散文或續(xù)編故事結(jié)尾這一目標(biāo)。
實施指導(dǎo)
活動重點:理解兒歌的主要內(nèi)容。
活動難點:能夠按照兒歌的結(jié)構(gòu),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仿編。
活動拓展
水果圖片展:收集各種水果的圖片,引導(dǎo)幼兒仿編。
水果猜謎會:根據(jù)水果的外表特征,引導(dǎo)幼兒猜謎。
請家長上網(wǎng)下載有關(guān)水果的詩歌和散文,投放到語言區(qū)供幼兒閱讀。
注意事項
教師注意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
教師提問時注意用神秘的語氣引發(fā)幼兒的猜測積極性。
小班《猜一猜》教案5
活動目標(biāo)
1、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探究水果外形、氣味和味道的樂趣。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水果,發(fā)展感知能力。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各種水果實物或模型、黑色袋子若干、各種水果圖片、各種水果切面圖片、各種水果塊、小碗、牙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dǎo)入。
——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了哪些水果,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二、探索體驗。
1、摸水果。
——教師將裝有各種水果的黑色袋子擺放在桌子上。
——師: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水果寶寶,不過呀,水果寶寶很害羞,你必須摸一摸它,說出它的名字,它才會出來跟大家見面。
——教師請幼兒到前面摸一摸其中的一個黑色袋子,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摸到了什么。
——教師神秘地將水果從袋子里拿出來,確認答案,繼續(xù)游戲。
2、看圖說水果。
——(神秘出示一塊西瓜圖片)師:你們看一看,它是誰啊?
——教師出示其他水果切面或水果塊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水果。
——教師將完整的水果圖片和水果切面圖片分別貼在黑板上,上下兩排,上排為完整水果圖片,下排位水果切面圖片,請幼兒進行連線游戲。
3、聞氣味說水果。
——教師將不同的水果塊分別放進小碗里,選擇一個小碗,然后用手將碗口捂住,留一條小縫,請一名幼兒閉上眼睛,來聞一聞,它是什么水果。
——請兩名幼兒,每人分別拿一個裝有水果塊的小碗,請對方聞一聞自己碗里的水果塊,說一說它是什么。
——教師將裝有水果塊的小碗一次擺成一排,請幼兒站成一隊,依次聞水果塊,并說出它的名字。
4、品嘗水果。
——教師請幼兒用牙簽插水果品嘗,說說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味道。
三、活動小結(jié)。
——師:水果多種多樣,有不同的外形、不同的味道和氣味。希望小朋友們多嘗試不同的.水果,了解更多水果的知識。
活動應(yīng)變
為了便于幼兒提升經(jīng)驗,選用氣味和味道比較特別的3——4樣水果進行活動。
活動延伸
進一步了解各種水果的作用,例如雪梨有止咳潤肺的作用等。
區(qū)角活動
1、語言區(qū):收集各種水果的完整圖片和切面圖片,制作成水果圖冊,鼓勵幼兒自主翻閱,觀察圖片內(nèi)容,并進行簡單描述。
2、科學(xué)區(qū):投放水果圖片和水果切面圖片,鼓勵幼兒進行連線配對游戲。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將水果以及其切面圖張貼在主題展示區(qū)。
家園同步
1、在切水果時,讓幼兒觀察朝不同方向切,切面的異同。
2、請幼兒一起參與榨取新鮮果汁,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隨機教育
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周圍事物,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覺。
小班《猜一猜》教案6
教學(xué)目標(biāo)
通過觀察人物的服裝、手、腳等線索,推斷人物的數(shù)量,在捉迷藏的游戲情節(jié)中體驗和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準備:
課件、場景布置
過程:
一、 看椅子推測人數(shù)
1. 認識小藍
圖片1,引導(dǎo)幼兒觀察人物的服裝,介紹小藍,讓幼兒與圖片上的人物打招呼。
2. 推測朋友人數(shù)
師:小藍坐下來了,猜猜他邀請了幾個好朋友?
你是怎么知道的?
。▓D片——小藍坐在桌前,有三個空凳子。)
3. 證實朋友人數(shù)
師:這些都是小藍的好朋友,猜猜他們叫什么:小紅、小綠、小黃。
引導(dǎo)幼兒觀察人物的服裝細節(jié)。
小結(jié):我們可以通過點數(shù)凳子的數(shù)量,猜一猜小藍一共有幾個好朋友。
二、看細節(jié)推測人數(shù)
1.看手數(shù)人(兩個人)
。▓D片——花園的場景、大樹后面露出兩只小手)
師:花園里一共幾個人?老師穿的'什么顏色衣服?和誰一樣?
他們想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蒙眼123)她們躲到哪里了?
大樹后面躲了幾個人?你怎么知道的?
小結(jié):我們可以通過露出來的手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人,出現(xiàn)兩只手,而且袖子的顏色不一樣,就表示藏著兩個人。
2.看手和腳數(shù)人(三個人)
。▓D片——草叢外面露著有小黃一只手、老師一只手、小紅的一只手;)
師:草叢里躲著幾個人?
為什么兩只腳只數(shù)“一”呢?這只小手還要不要數(shù)?
這里的兩只手的袖子都是紅色的,能不能數(shù)成一個人呢?為什么?
小結(jié):數(shù)手的時候要看看手的大小,袖子顏色一樣時只有大小一樣的手才是一個人的。
數(shù)腳的時候也要看清楚,兩只一樣的腳是一個人的,所以只能數(shù)一次。
3.再次看手和腳數(shù)人(四個人)
。▓D片——大樹后面小黃露出一雙手、小綠露出一只腳。草叢里小紅露出一雙腳,教師露出一雙手。)
師:找一找,一共有幾個人躲起來了?
他們是誰?躲在哪里?
這雙穿紅鞋子的腳是老師的,還是小紅的?
小結(jié):兩只黃色袖子是小黃的,穿綠色鞋子的小腳是小綠,兩只紅色袖子大手是老師的,兩只穿紅色鞋子的小腳是小紅,所以一共是四個人。
4.數(shù)數(shù)一共幾個人(五個人)
。▓D片——小綠躲在大樹后露出兩只腳,小黃和安安躲在房子后各露出一只手,小紅躲在草叢中露出一雙手,教師躲在草叢中露出一只手。)
師:這次一共有幾個人躲起來了呢?
你是怎么數(shù)的?
小結(jié):當(dāng)看不到人時,我們可以從手、腳,以及衣服、鞋子的顏色等線索來點數(shù),就可以知道有幾個人。
小班《猜一猜》教案7
活動目標(biāo):
1.樂意觀察、記憶圖片并尋找規(guī)律。
2.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yīng)經(jīng)學(xué)習(xí)了知識。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卡紙32張,大小各一對的圖形(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動物圖片各一對。
2.卡紙16張,紅色6張,黃、綠色各5張。(2份)
活動過程:
(一)介紹游戲規(guī)則和玩法:
(將幼兒分成兩隊,把16張卡片按照橫4張,豎4張放好。圖片朝下)
我們來玩?zhèn)“猜一猜”游戲,怎么玩呢?我這兒有些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圖形,我依次翻,比如:我翻第一張是個蘋果,記住這個位置上是個蘋果,然后我把它關(guān)掉繼續(xù)翻,如果你看到有張卡片是你前面看到過的,可以站起來告訴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來,找對了,就給這隊獎勵,最后比比兩隊誰的獎勵多就贏了。(教師依次翻卡片)
(二)玩游戲
1.水果類
2.動物類
3.圖形類
(三)體驗顏色規(guī)律
1.把16張有顏色的卡片放成如下格式:
紅黃綠紅
黃綠紅黃
綠紅黃綠
紅黃綠紅
剛才是我翻一張,你記住一張,這次我要把所有的`卡片都給你們看,請你們找一最容易的方法把它記住。其實辦法有許多,可以一個個看記,也可以一下子看出來記住。
。ㄓ變河洃浺粫缓笳谧∵@16張卡片,教師指一張問“這是什么顏色”知道幼兒可以站起來回答。)
2.最后請幼兒講述記憶的方法,教師小結(jié)。
(四)結(jié)束活動
小班《猜一猜》教案8
活動目標(biāo):
1、專心閱讀圖畫,能仔細觀察圖畫、發(fā)現(xiàn)謎底。
2、欣賞詩歌,喜歡模仿錄音并跟讀詩歌。
3、認讀字詞:它、搖、見、就,復(fù)習(xí)認讀:樹、花、水、云。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大范例。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dǎo)入活動
1、今天,我們猜一個謎語,看誰愛動腦筋,下面我們一起聽這個謎語。(教師朗讀《猜一猜》)。
2、小朋友猜謎底是什么呢?那你為什么猜是××呢?
3、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就知道了。
二、欣賞詩歌《猜一猜》
1、出示大范例,引導(dǎo)幼兒閱讀畫面,提問:
圖上有些什么?
樹和花都怎么了?你從哪里看出樹在搖?他們?yōu)槭裁催@樣?
水上為什么會起波浪?(幫助幼兒理解水波比喻成皺眉。)
云為什么能在天上飄動?
2、剛才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小朋友真聰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收詩歌,回家后在把詩歌說給爸爸媽媽猜一猜。放錄音,集體欣賞詩歌《猜一猜》,教師注意幼兒的坐姿。
3、提問:
。1)詩歌的名字叫什么?
(2)(出示字卡“樹”)什么見到它就搖頭?(出示字卡“搖”)
。3)(出示字卡“花”)什么見到它就彎腰?(出示字卡“見”)
。4)(出示字卡“水”)什么見到它就皺眉?(出示字卡“它”)
(5)(出示字卡“云”)什么見到它就跑?(出示字卡“就”)
三、欣賞詩歌
1、發(fā)書,請幼兒翻書到16課。
2、交代欣賞常規(guī),播放錄音,幼兒欣賞詩歌。
3、交代跟讀常規(guī)幼兒跟讀詩歌,教師巡回指導(dǎo),檢查幼兒的坐姿和劃指情況。
四、幼兒模仿錄音朗讀詩歌。
五、認字游戲:做做、說說
1、看字做動作。教師任意出示一張字卡,幼兒根據(jù)猜一猜的內(nèi)容做動作。
2、看字說句子。請幼兒選擇一張字卡,說句子或講述一件事。
教學(xué)反思:
開頭部分閱讀封面的環(huán)節(jié)和師幼共讀的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在孩子不知道閱讀內(nèi)容的情況下,留白的封面無疑成了孩子最好的猜一猜、說一說的機會,在活動開始時大大的激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力,給予了孩子充分的猜測、預(yù)期、質(zhì)疑、反思的機會,這樣的教育策略也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氛圍。接下來的師幼共讀環(huán)節(jié),我在活動中層層遞進的提問,不斷的給孩子設(shè)疑,鼓勵,引導(dǎo)孩子仔細觀察,不斷碰撞思維的火花,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大膽的進行猜測想象,并用比較清晰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很好的與孩子互動。
當(dāng)然活動中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老師的反饋性語言應(yīng)更豐富些,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關(guān)注的。另外,教育活動的結(jié)束不是結(jié)果,一節(jié)課中遠遠不足以挖掘文中更多的深邃,走進閱讀,也是為了更好的走近生活,接下來我會帶著孩子一起用放大鏡去看看我們真實的生活,擁有更多的看一看,猜一猜。
【小班《猜一猜》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顏色猜一猜小班游戲教案11-17
猜一猜教案04-09
《猜一猜》的教案01-17
[合集]顏色猜一猜小班游戲教案01-16
猜一猜大班教案06-01
中班《猜一猜》教案03-28
《猜一猜》 教案(精選23篇)12-26
中班語言教案:猜一猜01-23
《猜一猜》說課稿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