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的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科學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科學的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說出植物吸收和運輸水的過程及與該過程有關的植物器官。
2.知道植物吸收水分的來源和去向。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教材并設計實驗,鍛煉猜想、分析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設計和探索,增進對設計實驗的興趣,體驗科學的神奇。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說出植物吸收和運輸水的過程及與該過程有關的主要植物器官。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教材并設計實驗,鍛煉猜想、分析和表達能力。
三、教學用具
小的`盆栽植物若干株(每個學習小組一株),顯微鏡一臺,植物表皮切片一份,本課相關實驗視頻。
四、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復習導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同海爾蒙一起,進行了奇妙的科學研究,我們知道了植物生長需要一種很重要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水。
教師談話:對了!那么水對植物是這樣的重要,就好像我們作為人要吃飯一樣。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植物是怎么樣去吃飯的呢?這些被植物吃進去的水,是靠什么器官吃進去的呢?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們就來看一看。(板書課題)在這里吸收的意思就是類似于吃的意思。那么同學們先來看書上的第9頁的第一幅圖。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活動。猜一猜。
小學科學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jù)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教學重點
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教學難點
了解一些動植物夾套保溫泵的`季節(jié)性變化。
教學準備
準備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關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引入。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有關LC型羅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氣候特征的圖片。
二、自主學習
1、引導學生觀看本課圖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區(qū),天氣現(xiàn)象總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稱為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
2、四人小組討論。
3、秋天氣候的特征。
4、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
5、小組匯報。
6、師生小結(jié)。
7、在不同季CB系列齒輪油泵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
8、小組討論后匯報。
9、教師小結(jié)。
三、課后作業(yè)
1、觀察小動物。
2、觀察植物。
3、把自己觀察到的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小學科學的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結(jié)構,知道剪子和刀具有不同用途。
2.科學探究:經(jīng)歷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制作紙制物品的過程,總結(jié)剪子的使用方法。模仿設計制作小掛件。
3.科學態(tài)度、STSE
樹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意識到改進工具的意義。
二、教學準備
學生用剪刀、裁紙刀、其他種類的刀和剪、手套、石塊。
做小掛件的材料和工具:剪刀筆、裁紙刀、線繩、膠水,薄厚不同的彩紙。
三、教學時間1至2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出示各種漂亮的窗花圖片。
剪窗花,需要使用剪子,有時,事先還要用刀具把大紙裁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剪子和刀具。
(二)新課學習
1.分開一張紙
(1)提問:包書皮,需要把一張大紙分開,怎樣才能分開呢?
(2)學生回答之后,出示教材中提供的3種方法(圖片):用手撕開、用剪刀剪開、用裁紙刀割開。
(3)觀察比較裁開紙的效果。
(4)講解使用剪子和裁紙刀的安全要求:既要防止傷害自己,也要防止傷害他人。
(5)教師示范操作。
(6)學生實操。教師巡視指導。
(7)再次比較3種分紙效果。
(8)小結(jié)。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撕能更好地達到要求,工具是我們的“好幫手”。
2.制作小掛件
(1)出示小掛件的圖片或?qū)嵨,提出任務:過新年,我們一起制作一些小掛件裝扮教室,烘托節(jié)日氣氛。
(2)思考:做這樣的小掛件,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怎樣做?
(3)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出示并解讀小掛件設計圖、分步制作示意圖。
(4)根據(jù)教師的范例,學生分組交流并口述設計及制作思路。
(5)教會使用剪刀的小竅門(用剪刀的刀口后部剪硬紙片,用剪刀的刀尖部分把彩紙剪成碎紙條)。
(6)交待注意事項,尤其注意安全。
(7)分發(fā)材料和工具(材料:如薄厚不同、多種顏色的彩紙、線繩、膠水;工具:剪子、裁紙刀、筆等)。
(8)學生實操。教師巡視指導。
(9)作品展示和交流。用掛件裝飾教室。
3.認識多種多樣的剪子和刀具
(1)出示多種多樣的剪子和刀具實物,配圖簡介名稱,并演示操作其用途。
(2)觀察剪子和刀具不同的結(jié)構,不同的`用途,初步建立結(jié)構與功能的關聯(lián)。
4.了解科技史——石刀、石斧
(1)解說古人發(fā)明石刀、石斧的過程。
(2)與現(xiàn)在相比,古人的石刀、石斧很粗糙,提示當時的材料和技術與現(xiàn)在的材料和技術的不同。
(三)整理材料,下課。
小學科學的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環(huán)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方法
1、總?cè)蝿眨悍中〗M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樹木;小組內(nèi)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樹長在校園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觀察方法來觀察新內(nèi)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樹葉和果實。這是樹果實。這是我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內(nèi)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順序來記錄。能貼上收集到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jù)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生長需要什么樣條件?
不同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jié):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大樹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大樹,在課外繼續(xù)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意外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發(fā)現(xiàn)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nèi)。
小學科學的教案5
一、 教材分析
《被壓縮的空氣》一課是科教版科學小學三年級第二單元《空氣》中的第二個(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空氣”這個名詞對學生來說是并不陌生的,然而,空氣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它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zhì)呢?這種物質(zhì)有什么性質(zhì)?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空氣”這一單元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面,引導學生來探索空氣的性質(zhì)和初步認識氣體。使學生知道空氣的性質(zhì)、空氣和我們的關系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樣重要的是使學生經(jīng)歷探究空氣的性質(zhì)、空氣和我們?nèi)祟惖年P系的過程,獲得觀察、實驗、搜集與整理信息的能力,受到歸納與概括等科學方法的訓練。
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相互之間聯(lián)系緊密,“被壓縮的空氣”一課給足球、籃球充氣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經(jīng)歷,在這一單元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了解空氣后到使用空氣,引出壓縮空氣的特點和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空氣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本課時主要是研究被壓縮的空氣,了解它的特點,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讓學生觀察打足氣的足球,從生活的實際出發(fā),自然地進入到對空氣的探究中,但我在實際的教學中用籃球代替了足球,目的是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其中,更體現(xiàn)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的結(jié)合。這部分的內(nèi)容是要讓學生對籃球氣的足與不足與籃球彈性的好與不好的感知,對空氣的性質(zhì)產(chǎn)生各種猜想,對壓縮空氣有一個模糊認識。
第二部分:通過用注射器做定量實驗,探究出注射器里具體體積的空氣可以被壓縮到一定量,當松開壓活塞的手后,注射器內(nèi)的壓縮空氣要回到自由的狀態(tài),就產(chǎn)生了彈力,把活塞彈到接近原來的位置,讓學生從實驗中具體知道: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壓縮的空氣有彈性,并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養(yǎng)成做科學實驗記錄的好習慣。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內(nèi)容,并結(jié)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具體的教學出發(fā),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
2.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能通過實驗去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的性質(zhì)。激發(fā)學生應用壓縮空氣的性質(zhì)進行探究,提出創(chuàng)新的方案 。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滲透: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踐,自己獲取第一手資料的研究科學的初步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敢于探究科學、敢于創(chuàng)新的膽量。
三、教學重點
認識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的性質(zhì)。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探究問題,得出結(jié)論,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了解壓縮空氣的特點,并能談談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教學難點
能通過實驗去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的性質(zhì)。
五、教學材料與教具
貝克漢姆精彩進球片段、籃球(氣足、不足的各一個)、打氣筒、注射器、練習紙、吸管、馬鈴薯、“被壓縮空氣”課件。
六、 教法和學法
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喜歡的學習環(huán)境,探究的環(huán)境,點撥、引導、促進學生不斷思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探究中獲得成功,得出一定的認識,并能解釋自己的猜想。
而學生則是在一個積極探究的環(huán)境中大膽地假設,通過協(xié)作,共同觀察現(xiàn)象,動手實驗,認真做好實驗記錄,得到對壓縮空氣的認識,并能對自己的假設做出合理的解釋,談談在生活中壓縮空氣的應用。
七、 教學過程
本課時的教學,我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1、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上課前的一段時間,給學生觀看貝克漢姆的精彩進球片段,一方面讓學生對于運動員踢足球做個感性認識,為后面探討空氣性質(zhì)作好鋪墊;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這個片段的觀看,來組織學生課前的情緒。當然我并沒有統(tǒng)一組織,而是在學生陸續(xù)到來的過程中讓學生觀看。
在觀看后通過探討兩個有趣的問題:(1)足球運動員用很大的力踢足球,腳卻不會受傷,為什么?(2)足球被踢后能夠飛出很遠,為什么?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把學生的思路引到課題上。
2、激發(fā)思維,做出假設
通過現(xiàn)場拍籃球,比較籃球的'氣足與不足對籃球彈性的影響,來獲得對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的初步認識。通過大膽的猜想和探究,并通過實際操作:給氣不足的籃球充氣,并探究同一個籃球氣足比氣不足時彈性要好,來初步得出結(jié)論: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3、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大膽地探究,為學生準備注射器,通過用注射器進行定量實驗,從中進一步觀察和體驗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在實驗過程中做好實驗記錄,并在反饋的基礎上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探討和總結(jié)結(jié)論,用這個結(jié)論來解釋前面引入部份的兩個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將整個自主探究的過程分成三步來完成:(1)拋出我的問題:如果給“你”注射器,你打算怎么去“玩”?以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對“玩”注射器的思考與探究,引起他們探究注射器的興趣,也以此來適當引導他們探究的大致方向。(2)發(fā)給小組注射器,讓他們自由地去玩。學生經(jīng)過剛才對“如何去‘玩’注射器”的思考和探討,他們探究注射器的秘密是有目的、有預謀的,同時,我并沒有對他們?nèi)绾芜M行操作作統(tǒng)一規(guī)定,也不會和不可能阻止學生的各種有創(chuàng)意的探究活動,通過這種操作和小組內(nèi)的合作,學生的探究是卓有成效的和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3)對探究的經(jīng)歷和獲得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并展開討論,總結(jié)出結(jié)論。
4、拓展應用
真正的用還可以體現(xiàn)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把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壓縮空氣,給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但他們卻沒有留意的利用壓縮空氣的例子,給學生展示利用壓縮空氣制作的小玩具,啟發(fā)他們的思維,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設計或制作一些小玩具、小物品。
本課計劃教學一個課時,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我本身水平和學生因素、課堂具體因素的影響,產(chǎn)生了一些不足和考慮不周的地方,望在座的老師見諒,并歡迎大家多交流,多提寶貴意見。
小學科學的教案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物體的運動形式是各種各樣的,這些運動形式可以分類。
科學探究目標
觀察、比較物體的運動,用簡單的圖示和文字等描述物體的運動形式。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種物體運動形式的樂趣。
養(yǎng)成認真觀察、及時記錄運動情況和開展交流研討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設計的精妙。
教學重難點觀察、比較物體的運動,用簡單的圖示和文字等描述物體的運動形式。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各種物品(指尖陀螺、鋼尺、溜溜球、玩具車、彈彈球、彈簧彩虹 圈、陀螺、發(fā)條青蛙玩具等)、圓點(不干膠圓點或彩色橡皮泥)、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聚焦
首先呈現(xiàn)一些物體的圖片,然后引入:“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它們是怎樣運動的? ”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形式。
2,探索
。1) 教師演示,讓玩具小車、彈簧木馬等物體運動起來,或者播放這些物體正在 運動的視頻,讓學生觀察并比較它們的運動形式是否一樣。學生發(fā)表觀點時,除了用 口頭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外,還可以借助肢體語言輔助表達,如用手肘當定點、手臂 當擺來演示彈簧木馬的彈簧的擺動。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的物體運動形式是不同的, 而且同一個物體不同部分的運動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從而引發(fā)思考:怎樣準確地描 述一個物體的運動形式呢?繼而引向用貼小圓點的方式來準確描述。
。2)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通過貼小圓點的方式幫助我們準確描述!苯又處
出示一個粘貼用的“小圓點”,利用幻燈片出示探索任務,并以鋼尺為例進行演示:在 鋼尺的.一端貼上圓點,用彈撥的方法使鋼尺運動,觀察它的運動形式并用箭頭和線條 畫下來;換個位置貼圓點,再用彈撥的方法使鋼尺運動,觀察并記錄;比較前后兩次 的運動形式是否一樣。采用鉛筆尖穿鋼尺孔并甩動的方法使鋼尺運動,重復剛才的步 驟。最后,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并進行全班交流。
其中,貼圓點可以改用粘貼彩色橡皮泥的方式代替,以方便粘貼和取下。橡皮泥 宜取用與物體形成鮮明對照的顏色,以利于觀察物體運動的軌跡。教科書第6頁的八 種物品,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幾種提供給學生分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多準備一些紙條(每個運動物體貼1 ~ 2個點, 每個點都要畫一張紙條),讓學生將觀察到的物體運動形式用箭頭和線條畫下來,以利 于研討環(huán)節(jié)的交流。
3,研討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利用記錄的紙條,給這些運動形式進行分類,并說明理由;再 讓小組挑選最具有代表性的、某個類別的記錄紙條貼到黑板上,或者以投影的方式呈 現(xiàn),全班再次分類,討論分類的理由;最后,請學生根據(jù)這些類別,相應地舉例說出 生活中與之相似的物體運動形式。
請注意,在學生分類過程中,教師不要將學生的分類強行歸納為科學的提法,例 如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或者平動、轉(zhuǎn)動、振動、滾動、擺動等,更不要出現(xiàn)這些科 學名詞。只要學生的分類有自己的依據(jù),教師都應承認和鼓勵。
4.拓展
播放人坐在旋轉(zhuǎn)木馬上運動的視頻,請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畫出旋轉(zhuǎn)木馬上人 的運動形式。有的學生會認為人在旋轉(zhuǎn)木馬上前后擺動或者上下平動,也有的學生會 認為人和旋轉(zhuǎn)木馬一起圍著中間的軸在轉(zhuǎn)動,還有的學生會認為人既在上下平動又在 繞軸轉(zhuǎn)動,只要畫得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認可。最后,鼓勵學生課后繼續(xù)觀察生活中 更多物體的運動形式并進行記錄。
(五)學生活動手冊說明
本課的活動手冊共有1項內(nèi)容,用于探索活動2的記錄,用線條和箭頭記錄圓點 的運動軌跡。比如圓點貼在玩具小車的車頭時,可以記錄為“一”;圓點貼在玩具小 車的車輪上時,可以記錄為“0”。
實際教學中,僅憑活動手冊中的一條記 錄紙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記錄需求 的,教師可能要為每個學生提供10條 以上的記錄紙,以便他們記錄組內(nèi)多種 物體的各種各樣的運動形式。
小學科學的教案7
教材分析
從校園植物多種多樣性的植物認識,拓展到對自然界植物多樣性的認識。地球上植物種類繁多,教科書以學生熟悉的植物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建立植物多樣性的認識,并且領悟到分類是研究植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課是生物領域的教學內(nèi)容,是在三年級學習《植物》《植物的生長》以及五年級學習《生物與環(huán)境》的基礎上進行本單元知識學習的。
認識植物多樣性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上自然資源、保護地球環(huán)境,保護地球珍稀的生物。相信通過這課的研究學習,也是環(huán)保教育的很好契機,教育孩子友好的對待植物大家族中每一個成員。
學情分析
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他們所熟悉的校園的植物種類。啟動學生原有認知,再繼續(xù)本課的學習,在讓學生通過調(diào)查后學生又發(fā)現(xiàn)很多植物,三年級的時候?qū)W生已經(jīng)研究過周圍的植物,再加上多年來通過各種方式積累的對于植物的認識,他們的頭腦中已經(jīng)形成了許許多多有關植物的知識,但是這樣種類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現(xiàn)為多種多樣呢?學生并不清楚。因此學習本課時讓學生以已知的植物為基礎,讓學生在分類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種多樣,從而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分類的方法,領會分類是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植物可以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
● 不開花植物包括蕨類、苔蘚和藻類植物等。
過程與方法
●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 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認識到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 能夠欣賞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樣而美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教學難點】理解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引入:
除了校園里的植物種類,我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植物?生長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在公園,花卉市場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這些植物,你們認識嗎?說說它們長在哪?有什么特點?幻燈片放映書中11種植物
2、讓我們自己確定標準給以上這些植物分一分類
。ㄒ鈭D:讓學生知道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植物分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類別,在這一類別中再確定新的標準還可以繼續(xù)往下分,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能力。)
2、總結(jié):通過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落葉植物和常綠植物等
3、觀察開花植物:說說它們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A設:開花植物身體分為:根、莖、葉、花、果、種子)
4、看書P76頁,說說不開花植物有哪些
。A設:不開花植物有蕨類、藻類、苔蘚類、菌類)
三、拓展活動
比一比哪一組認識的植物多,樣式奇特。教師可以以組為單位組織競賽活動:各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寫出知道的植物名稱,比一比,看哪一組寫的多?(意在滲透植物的多樣性教育)
四、課外延伸:
找一找校園里常見植物中哪些是常綠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開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開花植物?
小學科學的教案8
第一單元 沉和浮
1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2 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7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8 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單元 熱
1熱起來了
2給冷水加熱
3 液體的熱脹冷縮
4 空氣的熱脹冷縮
5金屬熱脹冷縮嗎
6 熱是怎樣傳遞的
7 傳熱比賽
8 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
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
1 時間在流逝
2 太陽鐘
3 用水測量時間
4 我的水鐘
5 機械擺鐘
6 擺的研究
7 做一個鐘擺
8 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
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1 晝夜交替現(xiàn)象
2 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3 證明地球在自轉(zhuǎn)
4 誰先迎來黎明
5 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轉(zhuǎn)嗎
7 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小學科學的教案9
一、教材分析
學生們認識了電、電流、電路之后,漸漸地他們就不滿足于只點亮一個小燈泡,于是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中,由于用幾根電線連接好幾個燈泡和燈座,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個器材出了問題,燈泡就不會亮了。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分2個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電路出故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查明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2.做個電路檢測器:指導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測,學生將學習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經(jīng)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經(jīng)歷用電器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活動過程。
2.能力目標
〔1〕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3.情感目標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難點:分析、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信封1:小燈泡2-3個、電線若干、燈座一個、電池一節(jié)、電池盒一個;壞的燈泡3組、沒有剝皮的'電線2組、廢電池3組、形成斷路的電池盒2組,共12組。
〔2〕信封2:每個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教師事先測試會亮。小燈泡、電池、電池盒、燈座各一,電線三根)
2.教師準備:課件;科學文件夾;電路故障分析表和檢測電路故障方案設計表;一組會亮的電路。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小學科學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家鄉(xiāng)池塘中的常見魚類,能說出它們的名字。
2、觀察、實驗、記錄并歸納典型魚類的外形及行為特點。
3、能根據(jù)提出的問題作出合理推測,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用語言較清晰準確地描述魚類的外形及行為特點,能利用表格整理記錄有關研究結(jié)論。
4、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能將自己研究的結(jié)果與已有的科學結(jié)論作比較,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證據(jù)、邏輯推理、想象建立假設和推斷、理解事物及現(xiàn)象的重要性。
5、樂于與他人合作與交流,通過探究,討論歸納魚類共同特點。實際生活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魚類及相關行為作出判斷和解釋。
6、能將魚類特點與池塘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知道魚的外形及行為特點與它生活的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準備
1、池塘魚類的種類、外形特點、生活方式等相關掛圖或課件。
2、水槽(或玻璃魚缸)、瓷盤、鑷子、紗布條、塑料繩、木片、滴管、水、家鄉(xiāng)池塘中的典型魚類(如鯽魚)、毛巾或衛(wèi)生紙。
3、各種水生動物(不一定是魚類)的圖片或課件。
4、家鄉(xiāng)池塘中的小型魚類活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搜集信息資料
。1)出示圖片或播放課件:同學們,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池塘中生活的幾種魚,誰知道這是幾種什么魚?
(2)在我們家鄉(xiāng)的池塘中,還生活著哪些魚類?(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有爭議的動物板書在黑板一側(cè),在后面的學習中重新歸類)。
(3)各種魚的大小、形態(tài)、生活方式不盡相同,可為什么人們把它們都叫魚呢?關于魚你還知道一些什么?
二、提出研究問題
1、教師出示并簡介魚類活體,安排學生觀察鯽魚的外形特點,為下一步研究活動做準備。
師述:鯽魚是魚類的典型代表,它在外形上具有什么特點呢?請各小組認真觀察魚的外形、身體表面長有什么、魚鰓的形態(tài)等。同學們?nèi)魧a魚其它外形特點感興趣也可以進行觀察,觀察之后將結(jié)果記錄在“我們的`發(fā)現(xiàn)”表格里
2、分小組進行觀察、討論、記錄。
3、小組匯報觀察記錄結(jié)果。
4、教師小結(jié),然后出示圖片、展示課件或讓學生對照水槽中的鯽魚閱讀課文26頁上圖內(nèi)容,認識魚的各種鰭。
5、你能根據(jù)魚的外形特點,對魚如何運動、怎樣呼吸和運動,大膽做出自己的推測和設想嗎?怎樣證明自己的推測?
三、制定研究方案
1、教師出示并簡介各種學具,告訴學生這些學具主要用于觀察研究魚的運動和呼吸方式。
2、各學習小組制定“魚靠什么游泳”、“魚如何呼吸”的研究計劃和步驟,預測研究結(jié)果。
3、各學習小組匯報研究方案和預測,相互質(zhì)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四、開展科學探究
1、分小組按照研究方案先進行“魚靠什么游泳”、“魚如何呼吸”的觀察研究,并將結(jié)果記錄下來,在“我們的發(fā)現(xiàn)”表格中。
2、小組匯報實驗觀察記錄結(jié)果。
3、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jié)和講評。
第二課時
一、(接上節(jié)課)開展科學探究
1、你對魚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用什么辦法研究解決我們感興趣的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表述進行板書)。
2、根據(jù)實際,各小組選擇一項大家都感興趣的研究項目,同時制定研究計劃和步驟。
3、分小組匯報研究方案,相互質(zhì)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4、分小組對選擇的研究觀察項目進行研究,并將結(jié)果記錄下來。
5、小組匯報實驗觀察記錄結(jié)果,集體討論,統(tǒng)一意見。
二、總結(jié)與交流
(1)分小組歸納整理:“作為魚類代表的鯽魚在外形和生活、行為方式上有哪些特點?”
。2)拿鯉魚與草魚、團頭魴、鯰魚等家鄉(xiāng)水池中常見魚類進行對比,看看鯉魚有什么特點是它們共有的?
(3)分小組匯報“魚類共同特點,”各小組進行交流、辯論,將大家共同的觀點記錄在課本空框中。
三、應用與實踐:
。1)出示各種水生生物圖片實體或展示課件,辨別出其中的魚類,并能分析說出其中原因。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增加一點相關內(nèi)容供學生辨別。(自然水域中生活著許多動物,有的名稱中還有一個“魚字”,如甲魚、鯨魚、鱷魚、娃娃魚等,可它們不是魚類;有的名稱中沒有“魚”字,可它們屬于魚類,如泥鰍,海馬等)。
。2)課外在家長的帶領下觀察家鄉(xiāng)池塘中各種魚類的生活情況,看一看除了課堂上所了解的魚類特點外,還有哪些特點是魚類共有的?與此同時通過現(xiàn)場觀察、比較、取回水樣研究、查閱資料、請教專家等方法,了解池塘水質(zhì)對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響(詳見課本41頁),填寫“自由研究”調(diào)查表。
小學科學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從身邊常見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能夠自己設計實驗,探究水能溶解固體物質(zhì)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jié)果。
2、體驗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意識到科學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1、知道水有溶解物質(zhì)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變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食鹽、白糖、勺子、筷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師:請同學們看黑板,我們今天研究的主題是什么?
生:水變咸了(師同時板書)。
師:水為什么變咸了?
生:因為放了鹽。
師:怎么知道水里放了鹽?
生:嘗一嘗。
師:老師這有一杯溶液,誰來嘗一嘗?(指生品嘗)
師:是鹽水嗎?
生:不是,是糖水,因為它是甜的,說明放了糖。
二、認識溶解。
師:同學們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齊答)想。
師:怎么做?說說你的方法,并說一說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表現(xiàn)好的同學給予小組鼓勵。學生按照老師給的`提示來配置溶液。(師巡視、指導)
強調(diào):邊做實驗變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
學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匯報實驗結(jié)果。
教師引導:那我們剛才放到燒杯里的鹽和糖去哪了?
(生來回答:化了、看不見了……)
引出:我們科學上稱這種現(xiàn)象為“溶解”,根據(jù)我們剛才做的實驗,你認為什么樣的是溶解?(生討論交流匯報,師簡述溶解的意義)
三、深入探究,拓展認識。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學生交流后師小結(jié)。
四、課堂反思:
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
五、作業(yè)布置:
把食鹽水倒入盤子里,放在窗臺上,沒議案進行觀察,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學科學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比如瓶裝水為什么不裝滿)。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zhì)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xiàn)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后水面的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
。A設:通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fā)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并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么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小結(jié):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水受熱,體積發(fā)生了變化,會膨脹。那么水遇冷后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么?(學生簡單說明)
5、學生實驗。
6、小組匯報實驗情況
小結(jié):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zhì)叫做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zhì)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xiàn)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
4、小組匯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么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zhì)?
。ㄓ辛怂疅崦浝淇s實驗的基礎,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
5、歸納總結(jié): 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液體受熱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質(zhì)?
小結(jié):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fā)現(xiàn)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么原因呢?
(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么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板書設計
液體的熱脹冷縮
水
醋 受熱 體積膨脹 熱脹
果汁
醬油 受冷 體積縮小 冷縮
牛奶
液體 熱脹冷縮
小學科學的教案13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有關。
流程與方法:
1.用觀察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zhì),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zhì)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學習重點】
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學習難點】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有關。
【學習準備】
學生(每小組):
1.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稀釋的紅墨水、滴管。
2.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3.浸泡好的廢報紙、筷子、棉布
老師:古代造紙的錄像。
【學習流程】
一、導課
小游戲:各取所需
具體規(guī)則:教師出示木頭、紙、鐵、塑料,讓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材料,并簡單說明理由。具體情境設置舉例:做一個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導語:剛才同學們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了不同的材料,我們認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誰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誰更容易吸水,為什么這樣想?把猜測結(jié)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2.怎么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出示稀釋的紅墨水、滴管,我們請這兩位朋友來幫忙,你們打算怎么做?(學生小組設計實驗,只要求簡單設想)
3、教師補充觀察、實驗要點:
、.實驗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盡量保持相同。
、.從側(cè)面觀察水滴的變化,既要觀察水滴的變化,也要關注材料遇水部分的變化。
、.注意記錄,可以用圖畫和語言相結(jié)合,來描述觀察到的觀察。
、.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把四種材料按吸水性從強到弱排序?斓男〗M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關?
4.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
可預期的發(fā)現(xiàn):
、.紙的吸水能力、木頭次之、塑料和鐵最弱。
②.紙和木頭都能把水吸到內(nèi)部,它們的表面比較粗糙,可能中間有空隙。
三、紙的觀察
1.提供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導語:紙的吸水性,有些同學猜想紙的中間可能有空隙,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更仔細地來觀察兩種紙吧。
2、我們可能用什么方法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呢?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鏡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
3、小組觀察后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說出許多紙的特點,均應給予肯定,要注意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紙的纖維和結(jié)構上去。
4、我們在鉛畫紙和餐巾紙里都發(fā)現(xiàn)了纖維,紙的纖維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可以把紙放入水中,輕輕攪拌一下,進行觀察。(學生觀察懸浮在水中的紙纖維)
四、介紹造紙術
導語: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紙是由許多纖維組成的。但不知道同學們了解過沒有,世界上第一張紙正是由我們中國人造出來的呢!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我們來看一看古人是怎樣造紙的,想想跟我們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關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紙的錄像。
說說古人造紙與我們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纖維)
五、我們來造一張紙
1.有沒有興趣用短纖維來造一張紙呢?出示造紙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廢報紙。學生動手造一張紙.
3.觀察:我們造的紙是怎么樣的?與我們使用的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都由纖維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紙纖維疊加的方式等。
4、我們能造一張厚薄均勻一些的紙嗎?紙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課堂小結(jié):
1、通過對紙的研究,我們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與什么有關了嗎?
2、用過的紙還能再利用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用過的紙?
小學科學的教案14
一、基本情況分析:
經(jīng)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tài)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部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弱。本學期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發(fā)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共分六個單元,總課時28課時。本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jié)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系、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關于“簡單機械”和“形狀與結(jié)構”的內(nèi)容,重點體現(xiàn)事物的結(jié)構和功能;“大腦”突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結(jié)構與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搜集證據(jù)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zhì)疑,并有一些設計與制作的活動。
在孩子們生活的周圍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簡單機械,這些簡單機械的相互組合形成的神奇機器,無時無刻不在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關注。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就是要引導、鼓勵孩子們對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簡單機械進行探究,讓他們通過一個個親歷的活動,探索簡單機械的秘密,發(fā)現(xiàn)應用它們的規(guī)律,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jié)構》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常見材料、常見力的基礎上,通過“別有洞天”的探究活動,形成形狀與結(jié)構的初步認識,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興趣、創(chuàng)新膽量。同時通過學生尋找“形狀與結(jié)構”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真正感覺科學技術在人類發(fā)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單元《它們是怎樣延續(xù)后代的》圍繞“怎樣延續(xù)后代的”這個話題,比較全面地討論了植物、動物、人的繁殖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體會到生命來之不易,從而產(chǎn)生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感情。
第四單元《巖石與礦物》(原安排在四年級下冊,《晝夜與四季》在小學不再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巖石的特征,通過看圖討論、閱讀資料,初步了解巖石是怎樣形成的;還要讓學生了解礦物的特征,知道它們的性質(zhì)和用途;另外要讓學生知道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巖石與礦物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在破壞著環(huán)境;巖石與礦物資源在日益枯竭,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們。
第五單元《交流與質(zhì)疑》,屬于新編教材的科學探究過程技能學習與訓練的內(nèi)容,本單元教學首先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與質(zhì)疑,接著讓學生通過圖片閱讀、范例示范以及討論交流明白如何與同伴去交流,怎樣去質(zhì)疑。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探究力在傳遞過程中的變化,從而認識簡單機械,了解機械的作用和用途。
2、引導學生了解形狀與結(jié)構的初步知識,掌握科學技術制作的初步技能。
3、認識動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樣性和人類進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強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4、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利用多種方法探究巖石的特征和礦物的性質(zhì),初步了解巖石的形成和礦物的用途。
5、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腦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
6、讓學生學會交流和質(zhì)疑,使學生在交流與協(xié)作中進步,在質(zhì)疑與批判中成長。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神奇的機械、它們是怎樣延續(xù)后代、人體的司令部 難點:形狀與結(jié)構、巖石與礦物 五、教學措施:
1、認真落實每一節(jié)課,使學生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2、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讓探究成為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3、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 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依據(jù)《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關于機械等方面的內(nèi)容來建構的。它指導學生探究力在傳遞過程中的變化,從而認識簡單機械,了解機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復雜機械的構造原理,將學生的探究和認識引向機械裝置以及較為復雜的機器構造原理,是學生了解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勞動工具歷史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 本單元涉及到《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具體內(nèi)容有: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jié)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jù)為基礎,證據(jù)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3、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jù)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4、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jié)論應該允許別人的質(zhì)疑,結(jié)論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二、科學知識:
了解一些簡單機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桿、齒輪、滑輪。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證據(jù) 2、愿意合作與交流。
3、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本單元選取工具中涉及力變化的部分,介紹一些我們生活和勞動工具的原理。機械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的總稱,我們生活中所見的刀子、斧子、鉗子、剪子、扳子、滑輪、螺絲釘、自行車、縫紉機、汽車、拖拉機、機床、起重機??小到一根縫衣針,大到像航天飛機那樣的龐然大物,都是機械。無論這些機械的大小與復雜程度如何,它們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機械,也就是簡單機械構成的`,這就是本單元從最基本的簡單機械引導學生探究的出發(fā)點。在本單元列舉的簡單機械中,杠桿是學生在無意識間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簡單機械之一,滑輪和輪軸可以被看做杠桿的變體,斜面則屬于與杠桿不相同的一類學生常見的簡單機械;轉(zhuǎn)動裝置則將較復雜機械的工作部分相連,發(fā)揮力的傳導作用,使得必要的簡單機械能夠完成力的銜接,形成機器,從而發(fā)揮更大的 作用。
機械是一種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裝置,學生對它們并不陌生,有時會在諸多場合見到它們的身影,有時也會不自覺地加以運用,然而,學生卻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單元從學生身邊常見的簡單機械人手,以一系列的啟發(fā)式的問題為課題名稱,激發(fā)學生探究和認識的興趣,引領學生在諸多研究活動中認識機械、了解簡單機械。 本單元是采用總一分一合的思路來進行內(nèi)容建構的。 “總”,就是指導學生從總體上認識機械。它主要是本單元的第1課“什么叫機械”。
在學生調(diào)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列舉多個機械物品,闡述什么是機械,說明簡單機械與復雜機械的差異,使學生了解機械的作用和機械是勞動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它由來已久。 “分”,就是選取四種簡單機械逐一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它主要包括本單元的第2—5課,即“怎樣移動重物”、“斜坡的啟示”、“擰螺絲釘?shù)膶W問”、“國旗。怎樣升上去”。用四課的篇幅分別引導學生研究杠桿、斜面、輪軸和滑輪,既鞏固對機械的的總體認識,也為接下來認識機械中力的傳遞打下基礎。在這四課中.各課主要研究一種簡單機械,皆從啟發(fā)解決現(xiàn)實問題人手,指導學生探究該種機械的作用,了解它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
第2課:怎樣移動重物。引導學生認識杠桿的結(jié)構、作用以及用途。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杠桿的價值;在了解杠桿結(jié)構的基礎上,通過實驗研究杠桿的作用;在研討杠桿的用途中,認識杠桿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
第3課:斜坡的啟示。引導學生認識斜面的形態(tài)、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對所需施力的影響。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斜面是一種省力的機械,在控制坡度這個變量的實驗中,研究坡度大小對所需施力大小的影響;在制作變形斜面和討論中,發(fā)現(xiàn)斜面的變化和用途。
第4課:擰螺絲釘?shù)膶W問。引導學生認識輪軸的結(jié)構、作用和運用。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輪軸的作用;在觀察中了解輪軸的結(jié)構;在實驗中較全面地認識輪軸,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討論與交流中,發(fā)現(xiàn)輪軸的廣泛運用。
第5課:國旗怎樣升上去。引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認識動滑輪和定滑輪及其各自的作用。學生將在觀察中認識滑輪的構造,區(qū)分動滑輪和定滑輪;在組裝并探究兩種滑輪的作用中,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功效。 “合”,引導學生從力傳遞的角度理解簡單機械的組合。它主要是本單元的第6課,即“自行車車輪轉(zhuǎn)動的奧秘”。從自行車的鏈條傳動人手,引人機械傳動,指導學生認識傳動裝置的種類及其功能,明白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特點;從力的傳遞角度,闡述機器是簡單機械的組合,使學生獲得對機械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小學科學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植物;
●學會用地下莖、根、莖繁殖植物;
●能夠利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種活一株植物。
知識與技能
●認識一些可以利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延續(xù)后代的植物;
●知道幾種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能夠堅持栽培好一株植物;
l體驗到創(chuàng)造生命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難點:聯(lián)系實際參與關于植物繁殖的中長期研究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資料(最好利用照片等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常見的可供營養(yǎng)繁殖的植物;月季、葡萄的枝條;土豆、大蒜頭;落地生根的葉;大麗菊、蒲公英的根;夾竹蘋果或蘋果樹等其他適合壓條法繁殖的植物(有條件的最好在學校的苗圃進行);枝剪、刀、草木灰等必要的工具材料。
學生準備:花盆或合適的替代品、土、剪刀、塑料袋、水、杯子;自帶的植物(可以不帶,選用教師提供的)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提問揭示課題:我們都知道把種子撒到地里可以長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種子可以繁殖嗎?(板書課題)
二、認識植物的營養(yǎng)繁殖。
1、提問:實際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外,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繁殖。你見過這樣的植物嗎?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有關植物繁殖方式的資料,我們大家交流一下吧
3、學生分組交流,并把交流結(jié)果記錄在交流記錄表上。(小組內(nèi)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教師指導了解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
交流記錄表:
植物名稱
繁殖后代的方法
各小組匯報交流結(jié)果
4、教師整理,在黑板上記錄。
5、引導學生歸納、認識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
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種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墒窍裎覀儎偛庞懻摰倪@些植物都可以利用營養(yǎng)器官進行繁殖,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營養(yǎng)繁殖。(板書:根繁殖、莖繁殖、葉繁殖)
6、提問: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莖、葉
7、師生共同探討。
三、認識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壓條、用地下莖繁殖。
1、談話: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來繁殖,你有信心利用這樣的方法來培育一株植物嗎?
2、討論:你打算選擇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繁殖?
3、學生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4、談話:剛才大家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又適合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來培育的植物,也談了談具體打算怎么做的設想,可是大家的想法是不是對呢?老師課前查了一些資料,做了一個課件,我們一起來看看。
5、播放電腦課件。
講解:
有些植物,例如夾竹桃、葡萄等,把它們的`枝條向下彎到地面,在挨著地面的部位用土壓埋;過些天,這根枝條被土壓埋的部位會長出根來;待根長比較多、扎得比較牢的時候,把已生了根的枝條剪下來,它就會長成一棵新的夾竹桃或葡萄。由于這種繁殖植物的方法必須用土把枝條壓埋,所以人們把它叫做壓條
有些植物,例如月季、天竺葵等,把它們的枝條剪下來,插進土里;過些天,這段枝條埋在土里的部位就會生出根來,逐漸長成一株新的朋季或天竺葵。這種繁殖植物的方法叫做扦插法(板書),“扦”也是插的意思。
有些植物的根比較粗壯,貯藏營養(yǎng)比較多,用它可以繁殖出新的植物,例如甘薯。春季,把冬季貯存的甘薯貯藏根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過幾天,在貯藏根上就會長出許多幼芽;再過些天,幼芽逐漸長大,長出莖和葉,把它們剪下來,便成為甘薯幼苗;把甘薯幼苗扦插在潮濕的土地里,便長成新的甘薯。
四、指導學生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談話:現(xiàn)在我們都已經(jīng)掌握了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來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我們就可以真正來試驗一下了。
2、學生栽種植物,教師巡視,適當指導。
4、教師小結(jié)
五、總結(jié)全課并布置作業(yè):
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回家種植一棵課堂上沒來得及做而自己有特別喜歡的植物,成活后帶來展示給我們大家看并進行介紹
板書設計:
14、植物的“分身術”
花
繁殖器官果實
種子——種子繁殖-—常見的繁殖方法
根
營養(yǎng)器官莖營養(yǎng)繁殖——特殊的繁殖方法
【小學科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案08-03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06-16
小學科學《水》教案02-13
小學科學教案05-21
小學科學教案《磁鐵》12-11
小學科學教案:心臟02-18
小學科學《冷熱與溫度》教案03-24
小學科學教案精選15篇11-16
小學科學教案15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