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通用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 1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了解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以及阿斯旺水壩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2、了解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意義。
3、掌握埃及長絨棉生長的條件及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主要城市。
。ǘ┠芰τ柧汓c
學會運用地圖說明埃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并且要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分析尼羅河與蘇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發(fā)展的意義。
。ㄈ┑掠凉B透點
啟迪學生認識發(fā)展中國家要求得富強,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f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源,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埃及在改造尼羅河方面的經驗教訓很值得我們借鑒。埃及開鑿伊士運河的歷史及其收回主權所做斗爭的事例,也是極好的素材。
(四)美育滲透點
勤勞智慧的埃及人民創(chuàng)造出璀璨的古埃及文明,名勝古跡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之一。
二、學法指導
讀圖分析埃及的自然特征,自學討論,總結規(guī)律。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
2、埃及長絨棉的生長條件及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
(二)難點
1、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壩的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2、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意義。
四、教學程序及設想: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我把本課確定為新授課型,一個課時,采用了下列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首先用一段形象文字描述埃及設置情景讓學生猜測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然后化身導游帶領學生暢游埃及。然后播放金字塔的傳奇故事約2分鐘,先讓學生感受神秘的埃及風情。這種神秘感增加學生探究學習埃及的動力
2、旅游第一階段知識儲備,要去埃及先儲備知識,埃及初印象,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ㄒ唬┏鍪净脽羝<暗牡乩砦恢,民族,宗教,城市,河流,運河填空題
對零散的知識進行了梳理,讓學生當自己的小老師激發(fā)興趣。老師再結合地圖演示埃及地理位置加深印象,演示埃及人穿阿拉伯長袍,為后面鋪墊。并引導學生了解開羅的城市特點現(xiàn)代與歷史結合城市,有自己信仰和古代的文明。
3、旅游第二階段運河之旅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戰(zhàn)略意義——埃及咽喉蘇伊士運河,出示海運圖來比較蘇伊士線比好望角線路程便捷。自主閱讀課本引導學生歸納蘇伊士運河重要性,并欣賞運河兩岸的風景。
培養(yǎng)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歸納表達能力。
4、旅游第三環(huán)節(jié)迷人的沙漠之旅首先出示在沙漠中漫步的埃及人,沙漠風蝕魔鬼城,雅丹地貌讓學生充分感受,引導學生回憶過去非洲氣候推理埃及氣候。揭示埃及90﹪以上都是沙漠,嚴重缺水。在此環(huán)節(jié)學生欣賞了沙漠風光,也為下文孕育埃及文明的母親河的尼羅河有了一個側面的感受。
5、旅游第四環(huán)節(jié)埃及母親河尼羅河之旅——展示圖片尼羅河兩岸風景,補充尼羅河相關知識,小組討論尼羅河對埃及的重要性展示,然后老師出示尼羅河4個重要性。
學生集思廣益,加強了表達和概述能力,也非常有興趣。
6、旅游最吸引人的環(huán)節(jié)文明古國之旅,學生自主尋找埃及古文明遺產,老師出示圖片更加激發(fā)興趣,解密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面像,讓學生對埃及記充滿驚嘆向往。然后出示神廟上的中國游客的涂鴉,引導學生角色扮演,興趣盎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愛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當堂練習
1.埃及是一個地跨兩洲的國家,蘇伊士運河東部的半島也是其領土。
2.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了_____洋和_____洋之間的航程。埃及是阿拉伯國家,
其首都_____,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4.埃及是一個沙漠王國,大部分地區(qū)屬_______氣候,只有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區(qū)屬——
氣候。
5.埃及盛產_________,其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
7當小導游,介紹埃及風光,也在不知不覺中總結了埃及學習內容。然后播放楊麗萍埃及舞蹈,讓學生對埃及陶醉并充滿向往。
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等地理特征,說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運用地圖和資料,聯(lián)系埃及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說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的。
3、運用課本文字和圖片資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4、了解尼羅河和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文化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聯(lián)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簡述尼羅河對古代埃及文明和現(xiàn)代經濟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埃及歷史遺跡和文化對世界文明作出的貢獻
2、培養(yǎng)學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羅河及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意義
教學難點
1、尼羅河對埃及古代文明和現(xiàn)代經濟(尤其是農業(yè))的影響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通過埃及古老文明和現(xiàn)代文明的圖片播放,讓同學們感受埃及,并用關鍵詞談談對埃及的印象,以此導入新課。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
讀課本76頁圖8-13,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有關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請小組長把你們組找到的相關信息用序號標出寫在白板上,寫對一點且內容不重復得一分。4分鐘后,小組交換白板,看哪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組的.組員上臺展示。小組展示完畢后,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并給每個小組加分。
三、探尋人文,走進埃及
學習形式:情景教學,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語、阿拉伯人及開羅附近建筑物等圖片,讓同學們說說埃及的基本人文情況。接下來,為了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進行了如下的情景設置:假設同學們要前往埃及參觀考察,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及游覽埃及部分名勝古跡。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覽亞歷山大港—開羅—盧克索—阿斯旺水壩
第二天:游覽尼羅河流域,考察周邊的農業(yè)發(fā)展。
第三天:參觀國際航道—蘇伊士運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礦產資源及工業(yè)、經濟發(fā)展
這四天的行程,讓幾位同學扮演的導游帶領同學們參觀考察埃及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及游覽埃及的名勝古跡,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現(xiàn)代文明,進一步走進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基礎上,為了解決本節(jié)課的難點,提高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兩題探究題,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1、讀圖探究:尼羅河對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現(xiàn)代經濟有什么影響?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國的各種資源,因地制宜發(fā)展本國經濟的?
五、課堂反饋
學習形式:小組競賽限時搶答
通過小組競賽搶答加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檢測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六、課堂小結:
學習形式:組內交流、組員評價、老師整體評價
每位小組長組織組員在組內交流,并把組員的發(fā)言,在白板上歸納,以梳理這節(jié)課的知識脈絡,同時對組員進行評價。
七、布置作業(yè):配套的知識能力訓練
必做作業(yè):選擇題
選做作業(yè):選做題
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 3
教學目標
。ㄒ唬┝私獍<暗牡乩砦恢谩㈩I土組成(非洲東北部主體和亞洲的西奈半島)和首都開羅。
(二)運用地圖和資料,聯(lián)系埃及沙漠廣布、氣候干旱的特點,說明該國是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棉花種植的;聯(lián)系埃及作為文明古國,說明該國是如何開展旅游業(yè)的。
。ㄈ└鶕(jù)資料和地圖,說明埃及(或蘇伊士運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ㄋ模┦占⒄碣Y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五)收集并整理資料,說明文明古國埃及的歷史遺跡和對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
教學提綱(板書)
一、地跨兩洲
1.亞洲與非洲、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語言、首都開羅
二、沙漠廣布
沙漠之國——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三、文明古國
1.歷史遺跡: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歷法
四、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
1.工業(yè)成為經濟中的主要部門
2.農業(yè)集中于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埃及的地理位置
難點: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
教學方法
讀圖法、自學法、談話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個國家,國王認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體,靈魂就可以做陰間的統(tǒng)治者。于是他們不惜勞民傷財,為自己死后保存尸體建造陵墓。這些方錐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達146.6米,F(xiàn)在,我們把這些陵墓所在的國度稱為“金字塔之國”,那么,“金字塔之國”在哪里呢?
方案②:展示“金字塔“景觀圖片,提問:這是位于哪個國家的著名古跡
一、 地跨兩洲
1、引導學生在“世界政區(qū)圖“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點:地跨亞非兩洲,非洲東北部
2、對照板圖,講述埃及的范圍:埃及的領土組成是蘇伊士運河以西的絕大部分和以東的西奈半島。
3、學生完成活動1、2題,教師在版圖上填注
。ㄟ^渡)蘇伊士運河是亞、非兩洲的洲界線,而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境內,從這一點來說,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4、學生閱讀P72文字,思考;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哪里?
5、結合教材P73文字,說明埃及領土面積、人口、民族、宗教、語言和首都開羅。
二、 沙漠廣布
1、讓學生看圖3-14,可以發(fā)現(xiàn)在;在埃及地形圖上,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的點狀符號,這表示了什么?從而得出結論:埃及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特征是沙漠廣布,是名副其實的沙漠之國,回憶:這個自然特征和我們前面學習的哪個地區(qū)的特征相似
2、設問:為什么埃及沙漠廣布呢?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回答
3、小結:一個地方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深受當?shù)貧夂颉⒌匦蔚挠绊?/p>
。ㄟ^渡)埃及雖然沙漠廣布,自然環(huán)境惡劣,但由于境內有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河流經,哺育了埃及人民,所以埃及仍然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
三、尼羅河
1、學生自讀尼羅河材料,思考尼羅河對埃及人民的有什么作用?
2、在“埃及”圖上指出尼羅河的位置及尼羅河岸邊的海港
四、文明古國
(過渡)眾所周知,埃及是世界聞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那么你知道埃及是憑什么躋身文明古國之列的呢?(學生回答)
1.學生閱讀教材P74文字,回答
。ㄟ^渡)不僅如此,埃及還有為數(shù)眾多的其他文物古跡。
2、讀圖3-18,引導學生完成“活動1”,并分析得出結論:文物古跡沿尼羅河分布的特點
3、按照文物古跡分布特點,要學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為適宜?為什么?在指導學生時,一方面可使學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環(huán)境下的風光,增加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懂得應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shù)靥赜械穆糜钨Y源吸引旅游者,發(fā)展經濟。
4.小結:正是埃及眾多的歷史遺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尋幽訪古的游客。
(過渡)埃及古代文明離不開尼羅河水的滋潤,把尼羅河稱為埃及人民的母親河實不為過。尼羅河不僅養(yǎng)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現(xiàn)代埃及經濟發(fā)展的澆灌者。
五、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
1、引導學生觀察圖3-21,提問:埃及有哪些豐富的礦產?主要的農作物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特點?得出埃及農業(yè)分布的特點: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2、回憶埃及的氣候特點和地形特點,讓學生明白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條件很適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點。因此,在有尼羅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種植。這樣,就得出埃及棉花種植區(qū)的分布特點。讀圖3-21,加深棉花沿尼羅河分布的印象。最后點明埃及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兩個世界之最。
3、讀圖3-21,從中找出埃及礦產資源的分布,特別是石油資源的分布特點,點明工業(yè)逐步成為埃及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
4、學生討論完成活動2題,教師小結:尼羅河是埃及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現(xiàn)代經濟的財富之源。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成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條生機盎然的綠色走廊。
作業(yè)布置見基訓,填充
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 4
教學目標
1.非洲高原為主的地形。
2.非洲南北對稱、呈帶狀分布的氣候。
3.非洲豐富的資源。
4.非洲的人種、居民、國家。
5.埃及的位置和領土組成。
6.蘇伊士運河的重要地位。
7.埃及的經濟支柱。
8.能夠在地圖上指出非洲主要的地形區(qū)、河流、湖泊的位置。
9.能夠根據(jù)地形、氣候分析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
10.能夠以阿斯旺水壩的建設為例分析水庫建設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11.能夠根據(jù)埃及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分析農業(yè)發(fā)展的區(qū)位。
學習目標
知識:讀圖識記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能力:讀圖分析蘇伊士運河在世界航海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根據(jù)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農業(yè)發(fā)展的區(qū)位條件,理解文明古國埃及的歷史遺跡和對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非洲的自然地理狀況。
難點:非洲氣候的分布和成因。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于平行分班,沒有實驗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驗水平有差距。有些學生學生在初中已掌握了非洲的基本概況,有些學生還比較生疏。在教學中應給予關注。注重教學的層次性。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課前準備
學生的學習準備:
1.完成本節(jié)預習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八人一組,課堂探究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首先提問:七大洲中國家數(shù)目最多的是哪個大洲?世界文明發(fā)源地主要分布于那幾個地區(qū)?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教師在檢查預習作業(yè)是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精講點撥。
問題探究1:為什么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教師提問:
1.埃及的氣候類型是?
2.埃及的農業(yè)為什么很發(fā)達?
3.共同討究:為什么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分組討論)
4.在學生醞釀討論的基礎上發(fā)表不同的看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埃及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qū),全境96%以上是沙漠,尼羅河縱貫南北,而其上游地區(qū)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qū),所以每年6~9月份的濕季尼羅河定期泛濫,8月份河水漲到最高,淹沒了河岸兩旁的'大片田野。10月份后,洪水消退,原來田野上的土層上積上厚厚的淤泥,這成了埃及耕地的最主要分布區(qū),因此尼羅河哺育了沿河的居民,在沙漠地區(qū)形成一條綠色走廊,現(xiàn)在埃及90%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qū)問題探究2:撒哈拉沙漠為什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僦饕鞘芨睙釒Ц邏焊稍锏南鲁翚饬骺刂疲髿獗容^穩(wěn)定,降水少氣溫高,相對濕度很小,即使偶有降水,也很快蒸發(fā)干了;
、诩由衔靼队泻鹘涍^,降水更少,使沙漠伸到到西部沿海。這與世界上其他地帶性沙漠的成因是相同的。那么為什么這個地區(qū)的沙漠面積特別大呢?③首先是北回歸線穿過北部較寬廣而平坦的大陸,因為世界上其他副熱帶地區(qū)范圍大沒有如此寬廣平坦的陸地。撒哈拉地區(qū)東西長約5500公里,南北寬約1500公里,而在如此寬廣的地域內,地勢高差卻很小,這在世界上副熱帶地區(qū)是獨一無二的;另一個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與歐亞大陸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吹過這個地區(qū)東部的④東北信風是從大陸上吹來的干燥氣流,受不到海洋的影響,以至于沙漠可以從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紅海沿岸,橫貫整個大陸。
(3)氣候帶明顯,而且南北對稱分布①成因:
a.赤道穿過中部,南北跨度相當;
b.地形比較單一,起伏和緩;c.海岸線平直,使非洲氣候呈明顯的帶狀且南北對稱分布,緯度地帶性明教師總結,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建網。
典型例題:讀圖分析,找出已知,歸納總結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 5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掌握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課型:
新授課。
四、教學重點:
非洲與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學過程:
導入:觀看圖片,認識撒哈拉沙漠、東非大裂谷、乞力馬扎羅山、熱帶草原動物遷徙等地理事物與現(xiàn)象,引出非洲的學習。
1.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與范圍
經緯度位置:赤道、20°E橫穿中部;海陸位置: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接地中海;非洲目前有56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地理上,習慣將非洲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qū)。
(2)地形:東南向西北傾斜,號稱“高原大陸”,海岸線平直,海灣、島嶼都較少。東非大裂谷范圍:南起贊比西河口,北經紅海,直到死海附近。成因: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下陷而成。
剛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剛果河流經盆地,由于流經赤道附近的多雨區(qū),河流水量很大,非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河流穿過高原峽谷時,形成許多瀑布,水力資源豐富。剛果盆地原是面積很大的內陸湖,后來地殼上升,剛果河下切,湖水外瀉形成盆地。
(3)氣候:赤道橫穿中部,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都在20℃以上,為熱帶氣候,所以整個非洲又被稱為“熱帶大陸”。
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中心,氣候帶大致作南北對稱分布。
原因:
、俪嗟罊M貫中部--氣壓帶風帶大致對稱;
②海岸平直--海陸差異小;
、鄣匦伪容^單一干擾氣候因素少。
(4)河流:四大河流。
尼羅河(世界最長的河流)、剛果河流量大而穩(wěn)定(流量僅次于亞馬孫河)、尼日爾河、贊比西河。
兩個湖泊:維多利亞湖:非洲最大,世界第二淡水湖(次于蘇必利爾湖);成因:盆地凹陷(地殼運動使地面漸漸下沉,形成集水盆地。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世界第二深(次于貝加爾湖);成因:板塊張裂地區(qū)斷裂下陷,積水成湖。
(5)資源:礦產資源豐富,不僅礦產種類多,而且有許多礦產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占世界第一位。銅礦、鐵礦、鈾礦和其他金屬礦產的儲量也很多。
生物資源也非常豐富。
2.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區(qū),每平方千米約1000人。撒哈拉、納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干旱草原、半沙漠地帶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還有大片的無人區(qū)。人口總量僅次于亞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大多數(shù)民族屬于黑種人。
(2)農業(yè):農業(yè)在非洲國家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數(shù)國家的經濟支柱。非洲的糧食作物種類繁多,有麥、稻、玉米、小米、高粱、馬鈴薯等,還有特產木薯、大蕉、椰棗、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經濟作物,特別是熱帶經濟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棉花、劍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煙葉、天然橡膠、丁香等的`產量都很高。乳香、沒藥、卡里特果、柯拉、阿爾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
畜牧業(yè)發(fā)展較快,牲畜頭數(shù)多,但畜產品商品率低,經營粗放落后。
(3)工業(yè):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fā)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數(shù)國家經濟落后。采礦業(yè)和輕工業(yè)是非洲工業(yè)的主要部門。黃金、金剛石、鐵、錳、磷灰石、鋁土礦、銅、鈾、錫、石油等的產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輕工業(yè)以農畜產品加工、紡織為主要。木材工業(yè)有一定的基礎,制材廠較多。重工業(yè)有冶金、機械、金屬加工、化學和水泥、大理石采制、金剛石琢磨、橡膠制品等部門。
(4)經濟
北非經濟相對發(fā)達北非因石油的開采和出口使各國收入較高。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國“單一商品經濟”明顯。
3.埃及
(1)地理位置:位于北非東北部,地跨亞、非兩洲的國家(包括亞洲的西奈半島);重要經緯線:30°N、 30°E、北回歸線。
(2)地形:高原為主。
(3)氣候:熱帶沙漠氣候(90℅)為主,少部分地中海氣候。
(4)蘇伊士運河:意義:
、贉贤思t海和地中海,聯(lián)系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诳s短了航程,節(jié)省了時間、燃料,降低了運輸成本;
、蹃、非兩洲的地理分界線。
(5)尼羅河: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它發(fā)源于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支流主要有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等。兩河于蘇丹喀士穆附近匯合。根據(jù)觀察尼羅河水量有2/7來自白尼羅河(水量變化小),4/7來自青尼羅河(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
思考1.尼羅河為埃及帶來哪些贈禮?
、傩纬闪四崃_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
②帶來了肥沃的土壤;
、厶峁┝吮憷墓喔人。
思考2.尼羅河每年6月至10月定期泛濫的原因是什么?
其支流青尼羅河發(fā)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區(qū),6月至10月是它的雨季,降水豐富,水量大增導致泛濫。
思考3.為什么白尼羅河比青尼羅河更能為尼羅河提供穩(wěn)定的流量?
白尼羅河發(fā)源于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處,降水量較為穩(wěn)定;而且流經維多利亞湖等湖區(qū),有湖泊的調節(jié)作用,水位季節(jié)變化小,能為尼羅河提供穩(wěn)定的流量。
思考4:20世紀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興建了尼羅河巨大水壩即阿斯旺大壩,形成了納賽爾水庫。請分析阿斯旺大壩建成的利弊。
利:①防洪、發(fā)電、灌溉、旅游、養(yǎng)殖、航運等綜合效益;
弊:①入海泥沙減少,三角洲受到萎縮②沿河地帶土壤鹽漬化加劇。
思考5:埃及棉又稱埃及長絨棉,其在世界上久負盛名,被譽為“白金”。埃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長絨棉出口地區(qū)。由于其內在品質最好,它的價格也是世界上最貴。試分析:埃及發(fā)展優(yōu)質長絨棉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便利的灌溉水源;尼羅河泛濫帶來的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熱條件;經驗豐富。
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 6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與技能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非洲東北部主體和亞洲的西奈半島)和首都開羅。
2、運用地圖和資料,聯(lián)系埃及沙漠廣布、氣候干旱的特點,說明該國是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棉花種植的;聯(lián)系埃及作為文明古國,說明該國是如何開展旅游業(yè)的。
3、根據(jù)資料和地圖,說明埃及(或蘇伊士運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收集并整理資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5、收集并整理資料,說明文明古國埃及的歷史遺跡和對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國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2、通過學習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它的奇特現(xiàn)象,為揭開金字塔之迷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不斷學習、努力探索。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尼羅河對埃及古代文明和現(xiàn)代經濟(尤其是農業(yè))的影響
2.蘇伊士運河的航運價值
3.埃及傳統(tǒng)的出口商品(長絨棉)和現(xiàn)代重要經濟支柱
教學難點
1.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壩的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2.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意義
教學過程及方法
1、學生讀圖P72圖3-14“埃及地形”,觀察埃及領土范圍、主要地形以及氣候特點。
2、學生在黑板上的地圖中指出蘇伊士運河的位置。
3、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請學生介紹他所了解的埃及的古文化。
4、從P75圖3-21能總結埃及的工農業(yè)分布特點。
教學用具:
埃及教學課件、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古代許多帝王為了在死后能夠保存完整的尸體從而獲得永生,不惜勞動人民的血汗,甚至從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營造自己的地下宮殿,實際上就是他們的陵墓,同時還要放置很多奇珍異寶,我國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實際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樣的陵墓中,有一種建得很特別(課件展示金字塔景觀圖),它們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狹窄,直到塔頂,從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們漢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國一般稱其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金字塔之國——埃及。
(講授研討新課)
(展示課件)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問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個方位?
(2)蘇伊士運河是那兩個大洲的分界線?
(3)埃及在亞洲境內的領土叫什么?
(4)埃及的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如何?
(簡要總結)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是個地跨非亞兩大洲的國家,北回歸線橫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經濟和文化最發(fā)達、交通位置最重要、國際影響最大的國家。
(課件展示)蘇伊士運河
(提問)
(1)蘇伊士運河位于哪里?它溝通了哪兩個海?
(2)為什么在這里開鑿運河?
(3)在運河未開鑿前,從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條航線?
(4)這兩條航線相比較,走蘇伊士運河可縮短多少航程?
(簡要總結)為了提高運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對運河進行了加深拓寬的改造,并于1956年將運河所有權收歸國有,從而成為目前埃及重要的經濟支柱。
(引導學生讀課文了解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埃及人民收回運河主權所進行的斗爭史)
(課件展示)埃及的地形
(復習提問)從圖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稱是什么?
(承轉) (展示課件)尼羅河的風光
(學生簡要了解)
(課件展示)尼羅河流域圖
(提問)
(1)尼羅河發(fā)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羅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尼羅河進入埃及后,沒有任何支流匯入?
(學生回答)
(簡要總結)尼羅河全長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長河(注意強調長河與大河概念的區(qū)別),起源于非洲東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進入埃及后流經沙漠地區(qū),沒有任何支流匯入。
(講述)尼羅河在廣闊的沙漠地帶浩浩蕩蕩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條1-25千米的綠色走廊,古代和現(xiàn)代埃及的文明進步與生產發(fā)展都與尼羅河有關。
(課件演示)尼羅河的泛濫
(講解)尼羅河每年都會定期泛濫,在古代人們對此無能為力,但是人們利用尼羅河泛濫的規(guī)律,巧妙的發(fā)展了農業(yè),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埃及文明
(課件展示)阿斯旺大壩
(提問)1.人們修建阿斯旺大壩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壩的修建對埃及產生了哪些影響?
(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簡要總結,注意阿斯旺大壩修建的利弊應講清,培養(yǎng)學生看待問題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
(引導學生討論)尼羅河對埃及的作用
(歸納總結)(利用課件演示)
(承轉)埃及勞動人民憑借智慧和汗水,不僅充分利用了尼羅河,而且在近代還開鑿了聞名于世的.蘇伊士運河。
(利用課件演示)
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說說埃及的名勝古跡后教師總結,完成練習。
(承轉提問)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單靠一兩個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發(fā)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呢?
(課件展示)埃及重要的經濟支柱
(講解)埃及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如金字塔等名勝古跡、尼羅河沿岸風光、沙漠奇景。這些寶貴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因而旅游業(yè)已成為埃及主要經濟收入之一。
(承轉)在前幾節(jié)課里,我們已學到西亞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qū),號稱“世界石油寶庫”,埃及作為它的一部分,石油資源也非常豐富。
(課件展示)展示埃及石油產區(qū)
(講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開采量和出口量增長很快,石油收入現(xiàn)已躍居各經濟部門首位。
(講解)埃及具有臨近波斯灣有利的地理位置,及眾多的人口、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埃及勞務輸出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前往西亞產油國家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這既支援了這些國家石油的開發(fā),同時也給埃及帶來了大量的僑匯收入。
總結埃及是北非經濟發(fā)展最快的國家,在石油、運河、僑匯、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過了傳統(tǒng)出口商品棉花,而成為埃及的四大經濟支柱。埃及根據(jù)本國國情,大力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
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 7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埃及》,這一課題選自湘教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下冊的第八章第二節(jié),適用于七年級學生學習使用。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一些分析:本節(jié)教材主要講述了四方面的內容:地跨兩洲、沙漠廣布、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富有特色的旅游業(yè)。各部分內容聯(lián)系緊密,脈絡清晰。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非洲和西亞的知識,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容是在世界區(qū)域地理之中,占據(jù)了不容忽視的低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學習打下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七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圖,使學生認識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通過討論分析,使學生理解并分析尼羅河和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影響。
。2)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概括國家區(qū)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讀圖能力。重點培養(yǎng)學生讀國家圖并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
。3)思想目標:通過分析尼羅河對埃及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對尼羅河的利用改造,向學生進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jù):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經濟特點確立為教學重點,因為只有掌握了它的地理位置才能理解和掌握其氣候、文化、工農業(yè)等方面的內容。尼羅河對埃及文化及經濟發(fā)展的影響既是教學重點,亦為教學難點,這一內容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另一原因是七年級學生年齡小,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弱,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的理解難度大,他們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讀圖指導法、談話法和討論法相結合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地圖 ,結合議、講、練等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解疑,引發(fā)他們的積極思維和樂于觀察實際的學習習慣,共同探索得出有關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地理特征等知識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安排教學,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培養(yǎng)其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會”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傊,在教學中抓住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xiàn)、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齡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fā)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
四、 教學程序及設想: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把本課確定為新授課型,一個課時,采用了下列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古代有一個國家,國王認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體,靈魂就可以做陰間的統(tǒng)治者。于是他們不惜勞民傷財,為自己死后保存尸體而建造陵墓,這些巨大的方錐形的陵墓,最高的竟達146.6米,這些陵墓象征了他們的地位與財富。因為它們的形狀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中國一般稱之為金字塔,今天,讓我們走進這個神秘的金字塔王國——埃及。設置懸念,增加學生探究學習埃及的動力。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ㄒ唬┌<暗牡乩砦恢
聯(lián)系圖象,展開教學。從埃及地形圖入手,設置四個疑問,引導學生從地圖中找出有關埃及的領土、地理位置、交通要道等知識點。
。1) 仔細觀察埃及的輪廓,它位于什么大洲?
。2) 蘇伊士運河是哪兩個大洲的分界線?屬不屬于埃及?
。3) 埃及主體部分位于什么洲?另一部分呢?叫什么名稱?
。4)埃及的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如何?
這四個疑問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零散的知識進行了梳理,學生能理解課文中思考題: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戰(zhàn)略意義。引導學生自己從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上來分析回答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對于城市部分只要點到為止即可。
。ǘ┥衬畯V布
此知識可采用追問的方式引導啟發(fā)學生層層深入,探究問題。
從圖8-13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沙漠之國,沙漠的名稱是什么?(撒哈拉沙漠)為什么多沙漠?(與氣候有關)什么氣候?(大部分屬熱帶沙漠氣候,北部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什么特征?(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偟恼f埃及終年炎熱,干燥少雨。)
(承轉)由于埃及境內大部分地區(qū)是沙漠,因此淡水對埃及有相當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明古國與流經的尼羅河密切相關,有人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講埃及,就要從尼羅河說起。
閱讀課本p78頁尼羅河資料,討論埃及人為什么稱尼羅河為“生命之河”? 引出對“尼羅河的贈禮”、埃及主要的經濟特征、蘇伊士運河等重點內容的討論、分析,重點點撥,深入理解。采用“看——議——講”相結合的方法,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巡視給予指導,并最后共同總結:
。1)尼羅河對于埃及農業(yè)的影響。古埃及,尼羅河定期泛濫,河水泛濫后,從尼羅河上游會帶向下游很多肥沃的土壤,當尼羅河水退去時,這些肥沃的土壤就是對埃及人最大的恩賜。
。2)城市和人口分布上,埃及主要城市分布,就是分布在尼羅河流域兩岸,以及紅海地中海沿岸,其他的地方,大多數(shù)是沙漠,沒有水源,無法生存,這也是埃及人一條生命的長廊!
。3)尼羅河的運輸作用。古代金字塔的建造,現(xiàn)代石油棉花的運輸,游客的流動都依賴尼羅河。
(4)尼羅河的水利作用。尼羅河可以灌溉農田,然后一點最主要建造了一個阿斯旺大水壩。埃及現(xiàn)在的電力,84%都是由這個大壩供應的。(這個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壩工程之一,曾經是埃及民眾和政府的驕傲。它將尼羅河攔腰切斷,在高壩內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建造這個大壩,也給埃及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之一就是阿布辛貝神廟,從底處切割平移到了一個比原來地址高200多米的地方。)
。ㄈ┌l(fā)展中的工農業(yè)
學生自己看書,說出埃及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是什么?埃及重要的經濟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
(1)讀圖8—18,找出埃及的長絨棉分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這樣? 教法探討:回憶埃及的氣候特點和地形特點,讓學生明白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條件很適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點。因此,在有尼羅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種植。這樣,就得出埃及棉花種植區(qū)的分布特點。
。2)讀圖8-18,從中找出埃及礦產資源的分布,特別是石油資源的分布特點。
。ㄋ模└挥刑厣穆糜螛I(yè)
埃及之所以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因為它保存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你能分別列舉一些嗎?此處教師可補充相關內容,例如象形字、太陽歷來歷等,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課外知識。
。1)讀圖8—21,你知道埃及有哪些著名的文物和古跡?它們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培養(yǎng)學生讀圖看圖用圖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2)你認為游覽埃及的主要景點應選擇的最適宜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從中也體現(xiàn)出了地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觀念。
小結并承轉到第四個部分的學習,正是埃及眾多的歷史遺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大量的尋幽訪古的游客。 (過渡語)埃及古代文明里不開尼羅河水的滋潤,把尼羅河稱為埃及人民的母親河實不為過。尼羅河不僅養(yǎng)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現(xiàn)代埃及經濟發(fā)展的澆灌者。
3、學以致用, 拓展延伸。
課下辦一期有關“金字塔之國”的手抄報,向家人和朋友介紹埃及。
4、總結梳理 ,歸納方法。
有兩條河對于埃及特別重要:蘇伊士運河、尼羅河。首先這兩條河的位置一定要落實到圖上。通過蘇伊士運河我們可以了解到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過尼羅河可以想到埃及的歷史文明和現(xiàn)代經濟的發(fā)展。因此,抓住重點,以點帶面就能很好地掌握本節(jié)知識,也將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同時強化了記憶。
五 、板書設計:
地理位置——地跨兩洲
1、亞洲與非洲、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
2、民族、宗教、語言、首都開羅
沙漠廣布
1、沙漠之國——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2、尼羅河
文明古國
1、歷史遺跡: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歷法
四、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
1、工業(yè)成為經濟中的主要部門
2、農業(yè)集中于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我利用綱目式板書,直觀系統(tǒng)及時地體現(xiàn)了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六、布置作業(yè):
最后布置作業(yè),課后完成填充圖冊埃及的內容,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完成成長資源上的習題,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老師給予指點和評價,謝謝大家。
【七年級地理教案:埃及】相關文章: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10-19
《埃及金字塔》教案08-16
埃及金字塔的教案09-15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04-04
七年級地理教案05-28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11-11
七年級地理地球的教案01-02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5-24
七年級地理教案優(yōu)秀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