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

時間:2022-02-12 22:46:50 教案

有關(guān)《蜀相》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蜀相》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guān)《蜀相》教案三篇

《蜀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2、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能力目標:

  1、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見的藝術(shù)手法并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1、 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jié)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shè)計

  1、聊聊流行歌曲,帶出唐朝樂隊,說《夢回唐朝》,介紹大唐盛世和寫作背景,明確教學任務(wù)。

  同學們知道老師剛才給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嗎?(緩解緊張情緒)想讓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不過現(xiàn)在老了;我也很喜歡流行音樂不過老師比較喜歡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蘊的。所以老師很喜歡唐朝樂隊的歌。唐朝樂隊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搖滾樂隊。老師最喜歡他們的成名曲《夢回唐朝》。喜歡這首歌,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更重要的是這首歌總能將我?guī)Щ卮筇剖⑹馈?/p>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這時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fā)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氣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呈現(xiàn)出活躍的狀態(tài)。其國勢之強盛,氣象之恢宏,確是令人嘆為觀止,她不但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亮點,放到世界歷史上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一片輝煌。然而,遺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維持了短短的五十年。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大唐盛世便像紐約的世貿(mào)大樓一樣轟然倒塌了,而且,從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歸路。因此生活在那時的人們就仿佛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一般,他們的感受是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們的感受就更強烈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這樣一個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極大抱負卻壯志難酬的人。這首七言律詩《蜀相》就是他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寫就的。當時正處于安史之亂。

  2、《蜀相》是一首古詩。學習古代的文學作品,誦讀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今天雖然不提倡寫古體詩,但是經(jīng)常誦讀,對提高閱讀古詩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無疑會大有好處。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wù)就是從基調(diào)、感情、格律三方面來學習古詩的誦讀。

  二、了解詩歌基調(diào),初步把握誦讀。

  1、基調(diào)就是指詩歌所抒發(fā)的基本感情,我們通常都是根據(jù)詩歌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nèi)容來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請同學們結(jié)合剛才老師介紹的寫作背景,迅速瀏覽詩歌,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杜甫在這首詩中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感?(或:那么,有誰能結(jié)合剛才老師介紹的寫作背景來說說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嗎?)

  明確:抒發(fā)的是感傷、嘆惋的心情,這也正是全詩的基調(diào)。

  2、誦讀指導: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xiàn)呢?是讀得快還是讀得慢,是讀得激昂還是讀得低沉,是讀得如奔流瀑布一瀉千里,還是讀得如百尺深潭潛流暗涌;是讀得如“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還是讀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難”?

  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3、請一個學生,再請學生評,再讓評的學生讀,再評,再聽誦讀錄音,再集體朗讀全詩。

  4、學法指導一:結(jié)合背景,整體感知,把握基調(diào),讀出感情。

  三、了解詩歌格律,把握詩句節(jié)拍,再次誦讀。

  1、剛才同學們誦讀時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詩句中的停頓。停頓在誦讀時是非常重要的,古詩中的停頓和它的格律有關(guān)!妒裣唷肥且皇灼哐月稍,律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jié)構(gòu)成一個節(jié)奏單位,每一節(jié)奏單位相當于一個雙音詞或詞組,音樂節(jié)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節(jié)拍有兩種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2、請同學們據(jù)此給《蜀相》的詩句劃分節(jié)拍。

  3、誦讀指導:要讀準節(jié)拍,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一頓,這樣誦讀會有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

  4、再放詩歌錄音,同學們跟讀。

  5、學法指導二:要懂點格律,讀準節(jié)拍。

  四、具體分析詩句的感情,根據(jù)感情深入把握詩歌的誦讀。

  (一)分析頸聯(lián)、尾聯(lián),具體把握感情和誦讀。

  1、剛才,我們通過了解詩歌的基調(diào)和格律初步把握了詩歌的誦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詩歌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感情,并據(jù)此更深一步的來把握詩歌的誦讀。

  2、詩歌中最能表現(xiàn)出詩人感情的是哪些詩句?是前半首還是后半首?

  明確: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這兩句詩中寫了諸葛亮的哪些事?

  明確: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quán),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4、該怎樣來理解兩句詩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詩句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點撥:“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業(yè)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或者點撥: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你們可以怎樣來形容諸葛亮?在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詞該怎么加?該加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如:雄才大略、謀略過人、業(yè)績宏偉、忠心報國、忠心耿耿等。)

  5、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yè)昭著,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yè),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边@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點撥:這句詩描述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感人之處。正是因為“出師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嘆息,才“長使英雄淚滿襟”。

  6、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么朗讀呢?

  明確:“天下計”、“老臣心”“身先死”“淚滿襟”該讀重!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要讀得放一點,帶贊頌的語氣!俺鰩熚唇萆硐人,長使英雄淚滿襟”中前句要讀得稍快,帶惋惜的語氣,“死”字要讀得沉痛;后句要讀出感傷的語氣,尤其是“淚滿襟”三字要一字一頓,有泣而涕下的感覺。

  7、個別讀,集體讀,聽錄音讀,再讀。

  (二)、分析首聯(lián)、頸聯(lián),體會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誦讀。

  1、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yè)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

  明確: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說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yè)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四十多年后,中唐時革新派首領(lǐng)王叔文在“永貞革新”失敗時就曾吟誦這兩句詩抒懷;幾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將宗澤,因國事憂憤成疾,臨終時也是吟誦這兩句詩,三呼“渡河”而逝。這些都說明了杜甫這首詩的成功,顯示了杜詩的魅力。)

  2、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確:有,這英雄也包括著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懷著“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讓帝王成為像堯舜一樣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負,卻始終沒有機會。遠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價值取向就都無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nèi)心是非?嗤吹。這苦痛是老杜心頭永遠的傷口。為此,我們可以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寄托了自己“致君堯舜上”的理想難得實現(xiàn)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這兩句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由來已久的還是來游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3、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前兩句詩中有沒有表現(xiàn)出來?如果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老師點撥、明確:

  “丞相”:(能否改為“蜀相”?為什么?) “丞相”更能體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尋”:特意去找,“尋訪”,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聯(lián)想到《詩經(jīng)》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對丞相的敬愛;同時還可以理解為以“柏”襯托蜀相諸葛亮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該怎么理解?

  4、揣摩語言,分析“自”“空”

 、佟⒈容^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悅的情感。

  ②、滿院的碧草映襯著臺階,黃鸝在濃陰密葉中發(fā)出婉轉(zhuǎn)的鳴叫,卻空蕩蕩無人欣賞。春色無限,本是賞心悅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卻使詩意逆轉(zhuǎn),“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隔葉的黃鵬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春色雖然無限與詩人無關(guān),“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

  ③、“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詞的妙處在于溝通了情與景之景的聯(lián)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謂是“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里“自”“空”兩字也有此等功用。

 、、想象體會意境:這是一幅帶著濃濃的寂寞和悲涼的春色圖。正所謂是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shù)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

  5、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么讀?

  明確:“丞相”要讀出親近的味道,“尋”讀升調(diào),讀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讀得平緩,讀出欣慰的語氣。后句讀出惋惜的語氣,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則要慢,“自”“空”要重讀,體現(xiàn)出詩意的逆轉(zhuǎn)。

  6、學生感受詩意,誦讀詩歌。

  7、合上書聽錄音,跟著背誦。

  五、課堂總結(jié)(請學生來進行):朗讀古詩詞的技巧

  1、把握基調(diào)——結(jié)合背景、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2、體會感情——聯(lián)想品味、揣摩語言、想象意境

  3、懂點格律——讀準節(jié)拍、注意平仄、讀出重音

  聯(lián)想和想象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聯(lián)想社會背景,聯(lián)想相關(guān)的歷史,聯(lián)想相關(guān)的作品,想象詩歌的意境。(聯(lián)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諸葛亮的事,壯志未酬的英雄,《詩經(jīng)》中的《甘棠》等,想象《寂寞春色圖》)

  六、作業(yè):背誦全詩

  教學反思:

《蜀相》教案 篇2

  【學習要點】

  1.探究詩歌的結(jié)構(gòu)。

  2.通過對比閱讀探究有相同因素的詩歌的情感手法的不同。

  ☆課堂探討☆

  要點一:探究詩歌的結(jié)構(gòu)。

  【探究活動】

  1.律詩的起句、結(jié)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詩的主旨和意境有關(guān)。請你結(jié)合《書憤》起句和結(jié)句的意思,并說說它們好在哪里。

  【教師釋疑】

  這是一道探究詩 歌的的結(jié)構(gòu)章法的題目,律詩十分講究起承轉(zhuǎn)合,注意和意境主旨的聯(lián)系。

  【討論明確】

  《書憤》的起句,“世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從章法上說,點明了詩題中 的“憤”字,這“憤”是貫穿全詩的意脈。結(jié)句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詩人以《出師表》中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 放棄恢復中原的大志。詩人悲憤而不絕望。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

  要點二:探究詩歌的情感。

  【探究活動】

  1.《臨安春雨初霽》(參見“相關(guān)鏈接”)與《書憤》作于同一年,詩中也有對“世事”的感慨,請結(jié)合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談?wù)勥@兩首詩在表現(xiàn)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

  【教師釋疑】

  這是一道探究詩歌的異同的題目,所給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題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處,答題時要抓住詩歌的 側(cè)重點進行分析。

  【討論明確】

  這兩首詩都寫于1186年,陸游在被罷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權(quán)(代理)知嚴州(現(xiàn)在浙江建德)軍州事。《書憤》這首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雙重感 情。全詩以“憤”為意 脈,沉郁頓挫,深沉蘊藉!杜R安春雨初霽》這首詩就是在這種心情支配下在臨安寫的。這首詩的首聯(lián)表示對仕途的厭倦與失望,并透露客居京華的懊悔;頷聯(lián)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頸聯(lián)呈現(xiàn)一個極閑適的境界,卻在背后,藏著詩人壯志未酬的感慨與牢騷;尾聯(lián)是自我解嘲,悲憤之情見于言外?梢姡趦(nèi)容上,這首詩借寫江南春雨和書齋的閑適生活,表達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和不得志的悲憤 與牢騷,在風格上,如果說《書憤》近似杜甫的話,這首詩更近似蘇軾的一些作品,寫得優(yōu)美動人,富于情趣。

  【探究活動】

  聯(lián)系社會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較陸游此詩和杜甫《蜀相》,說說它們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抒發(fā)個人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師釋疑】

  這是 一道探究詩歌的異同的題目,所給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題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處,答題時要抓住詩歌的側(cè)重點進行分析。

  【討論明確】

  《書憤》和《蜀相》有相似之處,要說不同,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方面,《蜀相》著重諸葛亮的“功蓋三分國”,“天下計”和“老臣心”;《書憤 》著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現(xiàn)出的精神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抒發(fā)個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達對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而陸游則以諸葛亮自況,渴望北征復國,建立功業(yè)。在表現(xiàn)手法上,《蜀相》先寫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發(fā)感慨,全詩寫祠堂與寫人和諧結(jié)合,寫景與抒情融合無間,憑吊古人與悲 嘆自己渾然一體,內(nèi)涵豐富,感情真摯,格調(diào)沉雄。而《書憤》先回憶自己過去,然后寫自己現(xiàn)在,最后以諸葛亮自況,全詩著重寫自己的“憤”,寫得大氣磅礴,筆力雄健?梢,兩詩風格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 些區(qū)別。

  【課堂提升】

  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漁家 [宋]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 到家。

  [注] 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

  1.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韋莊在詩中用襯托的方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情。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好像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等閑”之事;而客中一覺夢醒,死家鄉(xiāng)、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答案】雖然兩首詩都寫到“燈前”,但是,這兩處“燈前”所表達的詩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韋詩的 “燈前”表現(xiàn)了詩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悵惘之情。郭詩的“燈前笑說”表現(xiàn)了詩人在漁家所感到的溫暖、愉悅之情。

《蜀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倮斫庠姼枰庀,梳理作品脈絡(luò),把握作品的內(nèi)容和主旨

  ②學會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詩人的代表作品。

  二、過程與方法

 、俳Y(jié)合優(yōu)美的詩歌作品進行賞析指導

  ②培養(yǎng)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偻ㄟ^閱讀中國古代優(yōu)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shù)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②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領(lǐng)悟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把握關(guān)鍵詞語及詩句的內(nèi)涵,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詩歌。

  【教學難點】詩眼題

  【教學方法和手段】多媒體教學,討論式教學 ,點撥式教學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jié)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 看對聯(lián),猜名人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這個人就是諸葛亮,我們今天來學習杜甫懷念諸葛亮的著名詩篇《蜀相》

  二、明確教學目標:欣賞詩歌的意蘊美

  1.【初讀詩文,了解詩人】

  讀懂一首詩,應該了解詩人,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問題:如果讓你用“一個 的杜甫”介紹作者,你會填什么詞?為什么填這個詞?

  參考:一個可憐的杜甫。因為他才華橫溢,卻沒有得到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

  一個有才氣的杜甫。因為他寫了許多有名的詩作,被人們稱為詩圣

  一個歷經(jīng)磨難的杜甫。因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親歷了戰(zhàn)爭,了解戰(zhàn)爭給

  人民帶來的苦難,自己也在戰(zhàn)爭中東奔西走。

  一個憂國憂民的杜甫。有詩句為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寫過《三吏》《三別》等反

  映殘酷兵役給人民帶來痛苦的詩文。

  溫故知新

  1.杜甫,字(子美 ),河南鞏縣人,自號( 少陵野老 )。因他做過工部侍郎,又稱( 杜工部 )。

  2.杜甫的詩被稱為( 詩史 ) ,他被后人冠以( 詩圣 )的美稱。

  3.評價杜詩的名句 “ ( 語不驚人死不休 ) ”

  4.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著名的( 現(xiàn)實主義 )詩人。

  5.代表詩歌( “三吏 ” )、( “ 三別 ” )。

  6.詩作風格多樣,以( 沉郁頓挫 )為主

  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

  杜甫經(jīng)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困厄窮途,家事、國事均憂心忡忡,苦悶彷徨。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詩人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這段時間,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篇,《蜀相》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2、【誦讀感知,覓得詩心】

【《蜀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蜀相》教案02-17

蜀相的教案11-11

《蜀相》教案15篇03-14

《蜀相》教案5篇02-25

《蜀相》教案五篇02-25

《蜀相》教案三篇02-27

《蜀相》教案(通用11篇)04-19

《惠子相梁》教案02-18

莊子惠子相梁教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