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爬山教案

爬山教案

時間:2022-03-04 04:33:39 教案

爬山教案范文五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爬山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爬山教案范文五篇

爬山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爬山虎的腳》。

  【教學要求】

  1、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凱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病W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臺。

 。、同學準備水彩筆。

 。、爬山虎實物。

  【教學過程】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瑰麗無比的五彩瑤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夾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

  一、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

 。、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特點?

 。场⒛隳苡靡粌删湓挵堰@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础⑷~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怠⒆x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丁⒆陨砀惺芤幌嘛L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老師指導讀出美來?梢圆扇±蠋熥x前半句,同學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同學充沛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浮⒆髡邽槭裁窗讶~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考慮:光光的墻上為什么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腳的樣子、腳的形狀、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根據(jù)你們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

 。ń處熝惨,拿一張好的評價)

 。、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

 。ㄗ⒁猓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身獨特的'爬的身手,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自身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

 。ɡ蠋熝惨暎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

 。、找出爬的動作詞;

 。、自身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 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

 。ㄍ瑢W自由發(fā)表意見,其它同學補充,教師充沛褒揚)

 、 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

 。ǔ榘缪莸貌煌耐瑢W演示)

  ⑶ 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同學可根據(jù)演示說出怎么爬。

 、 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時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

  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不怎么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

 。ㄗ杂烧f)

 。]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關系。)

 。、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

 。ǖ谝蛔匀欢危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女分開讀)

  五、發(fā)散思維

 。、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

 。粜募氈碌赜^察周圍的事物)

 。场⑸钪,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ā┧鼈冏罡镜膮^(qū)別是什么?

 。、你們喜歡植物嗎?說說你喜歡的植物的特點好嗎?

 。ㄍ瑢W說)

  【板書設計】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 樣子: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的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爬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自瀆課文,重點學習本課第1、2段。

  (3)學習作者描寫事物的方法,然后學習如何去觀察一個事物。

 。4)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通過對詞語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會爬墻嗎?然后那有沒有會爬墻的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會爬墻的植物。教師板書——爬山虎的腳

  二、初讀課文,解疑,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生詞,并通過上下文理解詞義。

  2、可見出示本課生字,生詞,學生讀,師糾正

  3、讀課文,找出課文的哪幾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4、教師講解本課體裁——說明文。

  三、講讀課文。

 。、課文的1、2自然段寫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A、個別讀課文,思考:第1自然寫什么?

  B、這兩處地方有什么共同點?

  C、齊讀思考:你能從這兩句話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點?

 。、講讀第2段、

  A、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什么?

  B、這一段共有幾句話?然后每句話寫什么?

  C、葉子顏色的美表現(xiàn)在哪里?

  D、葉子的均勻、整齊表現(xiàn)在哪里?

  3、導讀。

  A、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

  B、爬山虎長大了的葉子顏色很美。

  C、爬山虎的葉子長的很整齊。

  D、爬山虎的葉子的很均勻。

  E、當風吹過,滿墻的葉子也很美麗。

  4、理解:拂漾

  5、齊讀課文,個別讀

  6、歸納短意。

  四、背誦第二自然段。

  五、小結,準備下課。

爬山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從葉圣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中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病娜~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學習本課生字,理解詞句,練習用“受益匪淺”“堪稱楷!痹炀。

  【教學重點】

  1、從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體會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學時間】

 。痴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課

  二、檢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預習情況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從課文中能看出來嗎?

 。病⑦@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提出自學要求:

  在上一組,我們學習了“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赌瞧G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比較長,同學們用五分鐘時間,把課文很快地看一遍,想一想,怎樣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再現(xiàn)再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出來。

 。、學生按要求自學。

 。场⒂懻摻涣鳎

 、 討論:

  課文可以分為哪兩個部分?

  ⑵ 交流:

  你畫出了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提出自學要求:

  認真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一張畫像》這篇作文的。

 。、學生按要求自學。

 。、討論:

  課文中是怎樣講葉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

  五、布置作業(yè)

  看看這一課的'生字,想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1、開火車讀課文第一部分,每個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讀得準確、流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是怎樣修改作文的。

  二、學習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作文的

  1、談話,激發(fā)興趣:

  在課文中,作者舉了幾個例子,說明葉圣陶先生是怎樣改肖復興的作文的,我們看了已經很受啟發(fā)。

  2、小結修改作文的幾點方法。

  三、布置作業(yè)

 。、抄寫詞語:

  一絲不茍、受益不淺、隔岸觀火、身臨其境。

 。病⒂谩笆芤娣藴\”“身臨其境”造句。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聽寫詞語:

  一絲不茍、受益不淺、隔岸觀火、身臨其境。

 。、指名讀用“受益匪淺”造的句子,讀后適當評議。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開火車朗讀第二部分,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病⒊鍪驹~語,讓學生讀一讀,再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詞語的意思。

 。、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對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

 、 “在我的眼前,那片綠綠總是那么綠著!

  三、簡單小結,深化認識

  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后來肖復興成了比較的名的作家,寫了許多好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于1992年,離1963年有30年了,還寫得那么具體形象,就像剛剛發(fā)生的一樣,這說明這件事情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學習鞏固生字詞

  六、布置作業(yè)

爬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作者的作文的,從中體會葉老修改《一張畫像》對作者的影響。

  2、初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件什么時候的事。 3、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知道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作者的作文的,從中體會葉老修改《一張畫像》對作者的影響。

  教學方法:

  情景創(chuàng)設 教授法 討論法

  教具準備 :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是-----(學生讀題《那片綠綠爬山虎》)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課文我們已經預習過了,這是一篇狀物的文章嗎?(不是)對,這是一篇寫事的文章,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什么時候的事?

  2、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要求:A、讀課文,讀準字音。B、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1)讀后評議 (2)出示填空,討論填空文章主要講了1963年,葉圣陶先生幫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這一年暑假請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書:改作文做客) (3)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寫的是葉老幫作者修改作文?

  三、學習第一段(1-4節(jié))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第一段。我們先來看第一小節(jié)(出示多媒體課件,打出第一節(jié)字幕)這一節(jié)講了兩層意思,(打出分層號)請同學們速讀第1節(jié),用簡潔扼要的兩句話來概括層意。(“我”的'作文獲獎了,老師告訴“我”是葉老幫“我”改的。)

  2、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請同學們速讀2、3、4小節(jié)。

  3、今天老師帶來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課件),我們來看一看,議一議?戳巳~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學生各抒己見)

  4、作者當初剛看到這份修改稿時,有什么反應呢?(指名讀) 為什么會一下子愣住了呢?(因驚訝和激動,自以為寫得很好的作文,沒想到葉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沒想到葉老會如此認真細致地修改一個中學生的作文。)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舉例來說說呢?

  5、文章中類似這樣的修改很多,葉老都一絲不茍地進行了修改。我們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誰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為什么?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處呢?指名答出示重點句。 這不僅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yè)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1)“氣候”在字典里有這樣幾個解釋:氣象情況;比喻動向或情勢;比喻結果或成就。在這里句話里面,應該選哪一個解釋? (2)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這句話講了兩個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認識到做學問應該有的態(tài)度:嚴肅認真,一絲不茍。這兩個方面,第二個方面比第一個方面更進了一步,所以用了“不僅……也……”這樣的表達方法。)(板書:下大力氣一絲不茍)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氣,才能成功,否則一事無成。 (4)指導朗讀。

  7、是啊,我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葉老不僅為“我”改了作文,還在“我”的作文后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板書:改 評),指名讀(“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兒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如果說葉老認真細致的修改令"我"嘆服,讓“我”受益匪淺。那么,這則短短的評語,則——(學生接讀:"樹立起我寫作的信心。")

  8、“那時,我才十五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大文學家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飛出的一只只鳥兒抖著翅膀!保ǔ鍪菊n件) (1)你認為這句話該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 (“我”根本沒有想到葉老會如此認真地對“我”的作文進行指導,并給予很高的評價。“我”十分地驚喜,十分地感動,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許由此產生了當作家的夢想。) (2)指導朗讀。(個別讀、女生讀、男生讀、集體讀)

  9、學生置疑。

  四、總結

  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好,這就是我們下節(jié)課所要著重研究的。

  五、作業(yè) 1、抄寫詞兒 2、朗讀課文

  板書:

爬山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jù),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四、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jù)課后練習1(3),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

  五、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六、質疑

  七、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八、課外作業(yè):

  1、根據(jù)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這個意思。

【爬山教案】相關文章:

爬山的教案02-21

《爬山》教案03-06

關于爬山教案01-04

爬山活動教案12-19

爬山教案范文02-09

關于爬山教案01-15

爬山優(yōu)秀教案03-06

爬山教案6篇02-25

爬山的教案15篇02-21

爬山的教案(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