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時間:2024-06-05 22:23:13 教案 我要投稿

《端午粽》教案2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帪榇蠹艺淼摹抖宋玺铡方贪,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粽》教案2篇

《端午粽》教案1

  教材分析

  《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節(jié)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節(jié)的由來。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語言生動優(yōu)美,文章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濃濃的思親、思鄉(xiāng)的情懷。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形態(tài)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感受文中濃濃的親情。

  教學目標

  1.會認"端、粽、節(jié)"等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會寫"午、節(jié)"7個生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語。

  教學重點

  會認"端、粽、節(jié)"等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你們聽過端午節(jié)嗎?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你知道端午節(jié)有什么習俗嗎?【課件出示相關圖片: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吃粽子等】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吃過粽子嗎?能說說它的味道嗎?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播放情境課文《端午粽》。

  二、初讀識字

  1.范讀《端午粽》,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聽準生字詞的讀音。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2)第二遍: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并畫出不理解的詞。

 。3)第三遍:邊讀邊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3.檢查自讀效果。

  (1)在朗讀中你發(fā)現了哪些難讀的生字詞?找出來提醒大家。教師相機指導。

 。2)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讀音。

  端午節(jié) 粽子 總是 糯米 中間 分開

  紅豆 鮮肉 帶去 知道 據說 紀念

 、僦该x--分組讀--齊讀。

  正音:"間"是多音字(jiān中間,jiàn間隔);"總"是翹舌音。

 、谌テ匆糇x。

  ③交流加點字的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編字謎、做動作)

  形近字:端-瑞、粽-宗、綜。

 、苷O果識字游戲。

  三、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

  午 節(jié) 葉 米 真 分 豆

  1.識記生字。

  2.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書空。

  3.教師范寫,重點指導"午、節(jié)、真"。

  午:4畫,獨體字,注意兩橫的長短、間距,最后一筆豎要又直又正。

  節(jié):5畫,上下結構,上窄下寬,上扁下長,橫平豎直。

  真:10畫,上下結構,上窄下寬。

  4.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注意糾正學生的坐姿及握筆姿勢。

  5.識字練習。(教師出示生字釣魚游戲)

  四、感知理解

  1.指名分段讀課文。

 、僦干鸲巫x課文,教師正音。

 、诮處熤攸c指導難讀的句子。

  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B.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C.長大了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jié)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ǘ宋绻(jié)外婆包粽子、送粽子及端午節(jié)的由來)

  五、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查查端午節(jié)的資料,了解端午節(jié)。

《端午粽》教案2

  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班會,讓同學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學習端午節(jié)文化,激發(fā)同學的愛國熱忱和民族驕傲感。

  活動過程

  導入:

  1、全體起立:唱中學校生守則之歌2、我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3、那么端午節(jié)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日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jié)去了解一下。

  一、端午解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二、端午節(jié)別稱

  1、端午節(jié)有哪些別稱?

  據統(tǒng)計端午節(jié)的名稱在我國全部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jié)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jié)、端五節(jié)、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重午節(jié)、天中節(jié)、夏節(jié)、五月節(jié)、菖節(jié)、蒲節(jié)、龍舟節(jié)、浴蘭節(jié)、粽子節(jié)等等。

  2、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許多,誰能告知大家?

  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A、紀念屈原,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合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予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漸漸進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

  B、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jié)。

  C、龍的節(jié)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訓練》。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qū)“龍”的部落進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jié)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fā)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ㄈ┕糯逶鲁跷迦沼杏谩拔宀式z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三、端午節(jié)習俗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很多故事傳奇,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嗎?

  1、賽龍舟

  2、吃粽子(始終到今日,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

  3、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是為了壓邪。

  四、端午賽詩會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屈原已經沉在江底死去,楚國百姓哀嘆再也不能見到他的容顏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哪里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逐蛟龍罷了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沒有消退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尋他死后的遺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碧綠的沅湖水,倒映著山峰的影子

  六、總結

【《端午粽》教案】相關文章:

《端午粽》教案02-04

小學端午粽教案01-18

《端午粽》的優(yōu)秀教案05-30

《端午粽》教案15篇06-08

《端午粽》教案(通用21篇)06-09

《端午粽》教案集錦15篇07-06

《端午粽》教學反思02-14

《端午粽》教學反思05-10

端午粽教學反思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