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觀察物體的教案

觀察物體的教案

時間:2024-09-25 22:58:54 教案 我要投稿

觀察物體的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物體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察物體的教案

觀察物體的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第 1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使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2.學生能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3.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初步學會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

  4.在活動中培養(yǎng)數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具準備:

  課件,小正方體積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玩積木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搭積木的游戲。請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擺法?

  生展示不同的擺法。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越來越喜歡動腦筋了,大家探索出了這么多有趣的擺法。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一節(jié)課希望大家積極動手動腦,我們來繼續(xù)探索《觀察物體》中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2頁例1

  (1)師:看同學們剛才學得真好,我又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玩積木的機會(出示課件):現(xiàn)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如圖),

  應該怎樣擺?有幾種擺法?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好多小組都在積極嘗試多種不同的擺放方法,這種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誰愿意到講臺上,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小組集體的智慧成果?

  生擺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生擺

  師:電腦出示六種基本擺法,同時指出在這六種方法的基礎上再進行移動,就延伸出了多種擺法。

 。2)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展示成果。

 。3)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種擺法,你們能嘗試著找到一個如何擺放的規(guī)律嗎?可以討論。

  生討論交流得出: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后余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后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如果擺在后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也可以不對齊著擺。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它的實物圖有多種擺放方式,你學會了嗎?你還有什么收獲呢?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觀察物體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2.呈現(xiàn)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可能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讓學生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呈現(xiàn)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可能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

  教學準備:球體、圓柱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激發(fā)情趣

  1、學生齊誦《題西林壁》

  師:上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古詩《題西林壁》,一起來背誦一遍。

  師:一座廬山,為什么詩人看到的卻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這樣,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俪鍪疽粋球體,讓學生從不同的位置觀察。

  得出結論:不論從哪一個位置看球,都呈現(xiàn)一個平面圖形的圓。

 、诔鍪疽粋圓柱,讓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

  得出結論:前面看是一個長方形,左面看也是一個長方形,上面看是一個圓。

  ③出示球和圓柱按照例2的擺法

  讓學生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看分別看到了什么圖形?

  從左往右看:(板書:左)

  從上往下看:(板書:上)

  從前往后看:(板書:前)

  師:從右往左看(板書:右),你看到什么圖形?為什么只看到一個?(因為球被擋住了,所以只看到圓柱沒看到球)

  從下面看(板書:下),你又看到了什么圖形?

  從后面看(板書: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圖形?

  小結:物體擺放的位置,當你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就會看到不同的圖形。從前面看是一樣的,從上面和下面看也是一樣的,從左邊和右邊看也是一樣的。說明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是相對的。

  2、教學“做一做”

 、俪鍪咀鲆蛔龅膱D形

  師:有可能是由哪兩個圖形組合得到的?

 、诔鍪緭Q個角度從上面觀察得到的圖形

  師:有可能是由哪兩個圖形組合得到的?

 、鄢鍪痉謩e從上面,左面,前面觀察得到的一組圖形?

  師:猜一猜有可能是由哪兩個圖形組合得到的?

  三、練習鞏固

  完成教科書第40頁練習八的第3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相對)

  左→右

  上→下

  前→后

觀察物體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要全面了解物體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合作意識和評價意識。

  教學用具準備:學生照片 杯子實物 掛圖 數碼相機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聯(lián)系每人的座位情況進行簡單的位置復習。

  要求學生說出自己、同伴在什么位置。

  2、游戲――猜猜他(她)是誰。

  教師課前用數碼相機拍下本班中一個(或幾個)學生不同角度的照片按背影-側身依次呈現(xiàn)給學生。最后驗證時出示正面照片。

  學生活動:

  1、學生分小組坐成U形,每小組4人,呈對坐形式。

  自主發(fā)言,說的有道理即可

  2、學生自由發(fā)言,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設計說明:

  教師從U型座位入手,復習位置的同時,增加學生的新奇感,并已猜猜是誰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學生觀察熟悉的人物的不同位置的照片,初步體驗到不同位置觀察的結果是不同的。

  二、體驗、感悟、探究

  1、教學例1――實話實說

 。1)教師發(fā)給每小組一個杯子,放在學生中間,讓學生觀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況。

 。2)出示教材中(或教師畫出的杯子圖片――四個方位)請學生辨認,那個符合你看到的情況,并說出你的想法。

 。3)你們看到的結果為什么會不一樣呢?

  2、教學例2――體驗、探究、感悟(以其他形式替代教材例2)

 。1)挑選禮物并向其他學生推薦介紹。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一件禮物,放在桌子中間,要求每小組4人按自己觀察的結果向全班學生描述自己的禮物。

  教師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用數碼相機從不同角度拍下每組禮物的照片。

 。2)組織學生交流

  結合照片,看那組學生描述的最準確,并給與積極的評價。

 。3)如時間允許,可讓學生打破組的順序自由觀察驗證。

  3、出示課教材例2掛圖,首先讓學生猜想、描述一下小兔子和小猴子拍攝下的照片會是什么樣子的,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辨認圖片。

  學生活動:

  學生充分觀察,照實交流自己觀察的結果。

  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根據。

  設計說明: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到平面圖形的辨認,使學生再次體驗不同位置觀察的結果是不同的。要想全面了解事物特征,就要對物體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觀察。

  以實物替代教材圖片,便于學生從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位觀察物體,同時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物體的結果是不同的,訓練學生觀察能力、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圖片的觀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體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分析、綜合能力。

  三、實踐應用

  1.練一練1

 。1)出示圖

 。2)出示問題及看到的圖畫。

  這幾幅圖都是誰看到的?

  2.練一練2

  準備小汽車玩具讓學生實際去觀察加以驗證,并可增加下面的情景。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說明理由。

  學生活動:說圖意講故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說明理由。

  設計說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及想象和交流的過程。

  四、嘗試小結、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活動:學生暢談自己的體驗、感受收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設計說明:培養(yǎng)學生總結所學知識的良好習慣及語言表達能力。

觀察物體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對稱對稱軸等概念,并能識別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感知對稱,識別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畫出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梳子、衣服、小樹、數字1、叉子圖片、正方形、長方形、五角星、圓、等邊三角形圖片、尺、水彩筆、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1、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浚ù禾欤┠懔私饽男╆P于春天的信息?(學生自由回答)

  2、(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春天景象)是啊,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柳樹發(fā)芽了,小草發(fā)芽了,花兒開放了,你們看,蜻蜓哥哥、蝴蝶姐姐和樹葉妹妹也高興地飛進了我們的教室了。

  3、(將蝴蝶、蜻蜓、樹葉圖片放大定格)這些美麗的圖案它們在外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數學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嗎?(它們的兩邊是一樣的。)你怎么知道它們是一樣的?(看出來的。)是啊,觀察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板書:觀察)除了觀察,你還可以怎樣證明呢?(學生通過折一折的方法,體會蝴蝶、蜻蜓、樹葉左右形狀一樣)

  4、生操作后匯報:還可以對折。(板書:對折)

  5、驗證,揭題。像這樣對折后完全重合的圖形在數學上我們稱為對稱圖形。(板書:對稱

  圖形)。

  6、誰來說一說,什么是對稱圖形?

  7、小結:請大家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對稱圖形的呢?(觀察和對折)

  二、生活中的對稱圖形。

  1、日常的生活中,你們有沒有看到過美麗的對稱圖形?

  2、學生自由說。

  3、同桌對說。

  三、認識對稱軸,學畫對稱軸。

  1、老師也找到了一些美麗的圖形,想請大家?guī)臀遗袛嘁幌拢艺业氖遣皇菍ΨQ圖形。(出示梳子、衣服、小樹、數字1、叉子圖片)

  2、學生判斷。

  3、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對稱圖形通過折在圖形的中間都留下了一道折痕,這道折痕我們叫做對稱軸,一般用虛線表示。

  4、你能畫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嗎?(出示正方形、長方形、五角星、圓、等邊三角形)你打算怎么畫?(學生自由說)四人小組用尺和水彩筆畫出對稱軸。

  5、交流作業(yè)。

  6、小結:通過剛才的.折和畫我們知道有些圖形只有一條對稱軸,有些圖形有很多條對稱軸。

  四、創(chuàng)造對稱圖形。

  1、這些圖形都是老師剪出來的,你想想我是怎么剪的?

  2、如果讓你剪一個,你會剪什么?

  3、請大家利用籮筐中的工具,也來創(chuàng)造一幅美麗的對稱圖形,然后把你們小組的作品貼在白紙上,比一比哪個小組的作品最漂亮。

  4、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教師巡回指導。

  5、把好的作品上交,組長整理好材料,學生欣賞作品。

  五、欣賞對稱圖形。

  生活中美麗的對稱圖形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各種對稱圖形的圖片)

觀察物體的教案5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正方體

  五、學具: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1.游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游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fā)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guī)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2.游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游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后根據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guī)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ㄈ┬〗Y。

  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 一 搭

  游戲一

  游戲二

  練 習 三

觀察物體的教案6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86-87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物體,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

  2、使學生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的認識,體會直觀思考的價值,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和態(tài)度。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游戲:學做木頭人

  聽《健康歌》做動作。

  一、認識長方體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

  1、認識小櫥柜的正面、上面和側面

  2、選擇提供的長方體物體指出正、側、上面

  3、觀看錄象:教師用相機變換位置地拍下微波爐的三個面

  學生指出微波爐的正面、上面和側面。

  4、指出洗衣機它的正面、上面和側面。

  5、拍小櫥柜的一個面。

  問:你能用相機拍下小櫥柜的某一個面嗎?

  6、小結:象這樣我們能用相機拍攝下長方體物體的一個面,那從其他位置來觀察,會有怎樣的觀察結果呢?讓我們開始“觀察物體”的活動吧!(板書:觀察物體)

  二、組織觀察儲物柜,體會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結果不同

  提出觀察要求:

  觀察某個物體時必須在同一個位置,注意觀察姿勢。

  1、學生觀察小櫥柜,記錄觀察結果。

  3、探究觀察結果,思考:觀察同一個物體,為什么會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

  小結:有時觀察位置不同,觀察結果也不同。

  4、指導學生觀察指定的面

  ① 如何看到兩個面 指名學生演示 示范檢驗觀察結果的方法

 、 如何看到三個面 指名學生演示,檢驗

  5、組織全體學生觀察指定的面

  要求:①找能同時看到兩個面的位置。 ②找能同時看到三個面的位置。

  三、變換位置觀察長方體最多能看見幾個面

  1、明確觀察活動要求:

  音樂響起小組學生圍著長方體轉圈,音樂停學生立刻停,選擇觀察的姿勢,數出看到的面數。

  思考: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 )個面。

  2、學生踏著音樂進行觀察活動

  3、交流觀察活動體會

  如有學生有其他觀點,請他上來用射象頭觀察。

  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長方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四、活動反饋

  1、出示老師觀察30路公交車的照片

  提出問題:如果站在平地上,從不同位置觀公交車最多也能看到3個面嗎?

  2、出示站在高處往下拍攝的公交車照片。

  提問:你知道我是怎樣拍到這張照片的?

  五、認識長正方體的正面、側面、上面

  1、出示長方體 (多媒體出示一個長方體)

  師:哪個面是長方體的正面呢?

  多媒體講解:通常把正對觀察者的面稱為正面。

  2、觀察小組桌面上的長方體

  指名學生說說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顏色的。

  問:同一個長方體,為什么小組內同學看到的正面不同呢?

  小結:對,只要這個面正對著觀察者,這個面就是正面。

  六、正方體的拼搭

  1、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正方體

  播放錄象:一位同學示范姿勢,另一位同學解說觀察方法。

  學生按要求觀察。問: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兩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

  指名學生演示,屏幕上同時出示圖。

  師:從正面、上面、側面看一看擺成的物體,和同桌說說看到的是屏幕上的哪一個形狀。

  七、全課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觀察長方體物體的活動,你有什么收獲?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在觀察中多多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

觀察物體的教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樣子是不一樣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體的特征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辨認物體。

  【教學過程】

  一、 激發(fā)興趣,導入新知。

  二、師生互動

  1.師:十一長假剛剛過去,在國慶節(jié)期間,楊老師去了一趟天安門,在那里老師又一次看到了許多有名的建筑物,我把它們拍攝了下來,你們想看看嗎?

  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建筑物嗎?

  課件演示、依次呈現(xiàn):

  2.提問:為什么同樣是人民大會堂你們卻沒有說出來呢?或:為什么看上去不一樣的兩張照片,你們卻說的是同一個建筑物呢?

  3.教師小結:看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我們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那么今天就一起來研究怎樣從不同的方位來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利用十一長假在天安門拍攝的照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感知到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我們看到樣子是不一樣的。)

  三、 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趣,觀察物體。

  師:老師還有許多攝影作品,你們想看看嗎?請你們看看這是什么?

  課件演示、依次呈現(xiàn):

  出示實物:果真是一個沉甸甸的存錢罐兒。

  提問:你們開始為什么會說它是球呢?

  你有什么話要提醒大家嗎?

  師:看來要想全面的了解物體的特征,需要我們從不同的方向來觀察。

  板書:不同方向

  提問:我們都可以從哪幾個方向來觀察物體?

 。ㄍㄟ^猜測,讓學生產生質疑,引起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并總結:要全面的了解物體的特征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2.聯(lián)系實際,觀察物體。

 。1)課件呈現(xiàn)不同角度的汽車照片:

 。2)提問:你看到的是汽車的哪一面?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的。

  (聯(lián)系學生實際,觀察物體。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同一物體的不同面,我們看到的樣子是不一樣的。)

  3.親身實踐,觀察物體。

 。1)說一說:如果我想請你們?yōu)槔蠋熣諒堈嫦,你應該站在什么位置?/p>

 。2)站一站:如果我想請你們?yōu)槔蠋熣諒垈让嫦瘢銘撜驹谑裁次恢茫?/p>

 。3)照一照:請你們?yōu)閄X同學照一張側面像,左右兩位同學分別拍攝。

  (4)猜一猜:出示剛剛拍攝的兩張照片,說一說分別是由誰來拍攝的?為什么?請大家站過來看一看你們說的對不對。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張像,可是底版丟失了,請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張?說說為什么。(這四張底版都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從不同角度給這位阿姨拍攝的。)

 。ㄍㄟ^說一說、站一站、照一照、猜一猜、找一找等活動,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新知。)

  4.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師:小亮、小明和小紅他們也在觀察物體,他們在看什么呢?

  出示課件:課本P67例一恐龍圖

  提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為什么?請大家說說理由。

 。ㄓ捎趯W生有了前面的親身實踐活動,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斷出表中的三幅圖分別是由誰看到的。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使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5.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在觀察物體時,都可以從哪幾個方向來觀察呀?板書:前面 后面 側面

  四、 解決問題,運用新知。

  1.畫一畫。

 。1)師:你們學的這么好老師發(fā)給你們每組一個小獎品,請小組成員一起觀察;ハ嗾f一說,你坐在小獎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

 。2)請你們把觀察到的樣子試著畫一畫。

 。3)展示評價學生作品。

 。ㄗ寣W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是什么樣的,并通過簡單的線條把看到的物體描繪出來。展示評價學生作品時,讓學生說一說每幅畫是在什么位置觀察并畫出來的。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歷了看物畫圖和看圖找物兩種不同的學習活動。)

  2.游戲。

  課件依次呈現(xiàn)一位老師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zhèn)让媲懊妫赫埬銈儾乱徊滤钦l?

  師:平時照相為什么一般選擇正面或側面照?

 。ńo學生設置猜一猜、認一認的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再次領悟到認識物體的全貌要從多角度來觀察。)

  3.做一做。(課本P67做一做 )

  師:請你們仔細辨認這三位同學觀察到的畫面各是哪幅圖,用線連一連。

 。ㄍㄟ^學生的獨立觀察、獨立思考,檢查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使學生的學習落在實處。)

  4.總結。

  師:說一說,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發(fā)現(xiàn)有哪些地方會用到從不同角度來觀察物體的這一觀察方法呢?

 。(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5.課后延伸。

  師:老師還拍攝了幾張我們校園的照片,你們看,這是哪兒?課件呈現(xiàn)一些校園設施的照片。我們的校園漂亮嗎?

  請同學們在課下找一找這些照片是老師站在什么位置從哪個角度去拍攝的。

觀察物體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難點:從一個面推測到另一個面的形狀。

  教學準備:媒體課件、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 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是在哪見過的?

  東東他們星期天也去動物園看了大象,想知道他們看見的大象是什么樣子嗎?讓我們來聽一個關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 講故事引入

  3、提問:小朋友們,他們看到的到底是幾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為什么他們向李奶奶介紹得不一樣呢?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那一面觀察的嗎?

  4、掲題:雖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組織活動,引導觀察

 。ㄒ唬┙虒W例1,從前后兩個角度觀察物體。

  1、談話:讓我們就從每天陪伴我們學習的教室開始吧.仔細觀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歡教室的哪一面?

  2、組織觀察,讓我們把照片印在腦海中。誰來說說你拍到了什么?(請教室后面的一位同學站起來)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師也來拍一張,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問:大家拍得都是教室,為什么會拍的不一樣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兒拍拍得比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應該站哪?

  4、出示例1,回答問題:老師這也有兩張照片,你知道那一張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攝的嗎?另一張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攝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5、練習:老師在我們學校的大門也拍了兩張照片,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攝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匯報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ǘ┙虒W例2,從前后左右四個角度觀察物體

  1、談話:小朋友們真聰明,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小禮物,瞧一瞧,一只小狗,你喜歡他嗎?讓我們?yōu)樗膹堈掌黾o念好嗎?

  2、引導觀察,初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先給他的前面來一張,想要照片嗎?我們合作把它畫出來好嗎?你們說,我來畫?你拍到了什么?再來張后面的?這次我們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張側面的,小狗可以怎樣放?誰來擺一擺?這兩種擺法拍到的一樣嗎?拍左面的時候,我們怎樣畫?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個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樣嗎?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邊和右邊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們真聰明,這么快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了,那么觀察別的小動物是不是也一樣呢?讓我們一起再來觀察觀察。

  3、小組觀察,驗證猜想:你們的抽屜里有什么?請每個小組長拿出抽屜里的玩具,讓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機,開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嗎?老師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嗎?互相說說,你們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個小組的同學,為同一個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張照片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

  想換個位置看一看嗎?請每個小組的同學按順時針方向移動位置,每移動一個位置就找到在那個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說說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學生活動,師相機指導。

  5、板演匯報。那個小組能上來給我們展示一下你們拍到的照片呢?(組織學生按課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這幾張照片各是誰拍的嗎?(投影出示圖片,生回答,講臺前的同學驗證)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見了小熊的什么?還有誰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見小熊的什么?(指側面)這張照片是誰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邊?看見小熊的臉是朝向那邊的?那另一張呢?

  還有那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作品?這次你們聽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換個方向擺好,請學生分別站在它的前后左右)這次大家還能猜到他們拍的是那張照片了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們也給他們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斷每張照片各是誰拍的嗎?你是怎樣想的?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1、觀察茶杯

  在我們的抽屜里,還有一個好朋友—杯子。請小組長把桌上的玩具換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個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細的觀察杯子。(出示圖)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不要說,把它記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學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猜錯的小朋友就到那個位置看一看,驗證一下。

  小組活動

  班級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學看到的是一號照片?那一面看到二號照片?三號圖片是那邊的同學看到的?四號呢?

  2、練習2

  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其實,觀察物體不僅僅是在數學課堂上,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要處處留心。瞧,英英他們在坐車的時候也去做了觀察。

  出示圖:右邊的圖片分別是誰看到的?先想一想,在書上連一連,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主要從哪些位置觀察的?還可以從其他的位置觀察物體嗎?

觀察物體的教案9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0、9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實際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正確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換位置觀察等活動,經歷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的認識,發(fā)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猜一猜這是什么?

  2、公布結果。

  3、小結:大家通過抓住事物的特征猜出了這個物體,你們真了不起!剛才同學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今天就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觀察照片,激活經驗。

  1、觀察教室照片。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大家最熟悉的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2)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拍出來的樣子會不一樣呢?(啟發(fā)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下面的兩張照片哪張是老師站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另一張是在哪里拍攝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想想做做”第1題。

  下面是兩張某區(qū)第一中心小學的照片,結合我們學校的大門想一想,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攝的?

  你是根據什么做出判斷的?

  3、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學會從兩個相對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

  三、觀察實物,親身體驗。

  1、觀察實物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已經等不及了,請出我們的這位小客人,這是一只卡通小牛,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只小牛看到的樣子又會怎樣的呢?

  下面我們就分組進行,從每一小組中請出一位小組長來示范觀察小牛,并做一回小老師,判斷從你這個位置看到的小牛是什么的樣子的?

  其他同學猜一猜,你的小組長看到的小牛的樣子是哪一張圖片,將你想到的用手勢表示出來。(如果想不出的話,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判斷方法。)

  請把小牛放在桌子中間,小牛的臉對著1號座位的同學。(學生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坐好)

  師:你是從小牛的哪一面觀察小牛的?請問看到的小牛是什么樣子的?是幾號圖片,你的組員們選對了嗎?

  生1:我看到了小牛的正面生2:我看到了小牛的身子生3:我看到了小牛的后面

  師:左面和右面看到的一樣嗎?不同在哪里?2、換位置再觀察

  咱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請1號座位的同學到2號座位,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依次換位。

  你現(xiàn)在看到的小牛又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紛紛發(fā)言)。

  師:我們繼續(xù)換位置觀察,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3號座位的同學到4號座位,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牛又是什么樣子的?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ㄐ〗M內交流完畢后,學生再次換位置觀察并交流。最后讓學生回到原位。)3、根據形狀判斷位置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對小牛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哪一組的同學看到的小牛是這個樣子的?請把你的手舉起來。(任意拿一張)

  教師邊說邊出示:

  師:××同學,你為什么舉手了?生:因為我在我這個位置上看到了小牛的身子,而圖片上畫的.也是這個樣子。繼續(xù)出示:

  師: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牛是這個樣子的?(出示小牛的側面)有錯的話要質疑學生的回答(采取辯論的方式)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讓學生辨認,做法同上。)

  師:通過從不同位置對小牛的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問題?

 。◣熒餐隙ǎ赫镜奈恢貌煌,看到的小牛的樣子是不同的。)

  四、應用拓展

 。ㄒ唬┚毩

  1、課本90頁小猴題。有幾個小朋友是攝影愛好者,他們在不同的位置分別

  給小猴照了一張照片,根據剛才的經驗判斷一下,他們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你能把每人拍的照片連一連嗎?

  2、“想想做做”第2題。我們已經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瞧,校園里有一輛汽車三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這輛汽車,你知道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連一連。(學生在書上完成,指名反饋,集體校對。)

  (二)猜猜猜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下面的情形,出示練習十五第

  3、4題。

 。ㄈ﹫D片欣賞同一事物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狀就不同,本節(jié)課的內容在其他學科中也有體現(xiàn),比如說:我們語文書中就有一首詩說明了這種現(xiàn)象。

  五、全課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教師小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后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從不同位置去觀察,在思考問題時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加全面、更加準確。希望大家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就把你們今天的收獲帶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家里的一個物體,并和他們說一說從不同方向可以觀察到物體的什么形狀。

  七、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

  不同位置

  從前面

  從側面

  從后面

  形狀不同

觀察物體的教案10

  《觀察物體》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第三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學情分析

  1、這些學生是偏僻的農村孩子,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感知水平都比較差。

  2、大部分學生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的知識,在原有知識層級上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的認識比較模糊。

  3、大部分學生在課后不能很好的完成練習任務,自覺性比較差,所以盡量把握住學生的課堂時間,讓他們盡量多掌握。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觀察、操作、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物觀察,從不同方面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經歷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初步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觀察物體的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ǘ┻^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目標解析

  這節(jié)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四、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fā)問題:同學們?yōu)槭裁从X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問題是探究的出發(fā)點,本課伊始,創(chuàng)設兒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誘發(fā)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不僅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的學習,而且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

 。ǘ┯^察實踐,自主建構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匯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么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xiàn)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為什么和剛才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才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面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進行區(qū)分,說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熊貓玩偶為直觀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交流,學生的思維在情境活動中激發(fā),在想象活動中激活,在推理活動中建構,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ㄈ┻\用表象,發(fā)展觀念

  剛才我們在不同位置對熊貓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圖:

  1.情境模擬

  (1)看一看:對照情境圖,先請每組的四位學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再到小紅、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請學生靜靜地想一想上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的圖是什么樣子的。

  2.運用表象

 。1)說一說: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四個不同側面的熊貓圖片,學生說一說下面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相應的圖片下板書四位同學的名字。

 。2)辨一辨:課件任意出示上圖中的一張熊貓照片,判斷是哪個座位上看到的,請快速站到相應的座位旁。

  3.自主遷移

  找一找:除了從前、后、左、右四個位置觀察,你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又會看到什么?(例如,從上面觀察,看到熊貓玩偶的頭頂。等等)

  4.反思提升

 。1)啟迪反思: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歸納提升: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板書: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模擬、方法遷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觀察者與熊貓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較好地實現(xiàn)由實物到形狀圖的轉化,明確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建立空間觀念。

 。ㄋ模┞(lián)系生活,應用拓展

  1.連一連

 。1)課件出示下圖:(教材第68頁做一做)

 。2)觀察推理: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大卡車的哪一面?分別是右邊的哪幅圖?

 。3)獨立解答:學生各自在書上連一連,然后匯報,同時課件顯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觀察:每組組長將桌上的熊貓玩偶換成茶缸,每組同學圍著茶缸走一圈,邊走邊想每個位置觀察到的茶缸形狀是怎樣的?

 。2)活動判斷:課件分別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個不同位置拍的四張圖片,學生想一想在哪個位置上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站到相應的位置。

  3.填一填

 。1)課件出示下圖:(教材練習十六第4題)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學生分別站在3個序號所在的位置,為天安門城樓拍照,右邊的三幅圖分別是哪個位置拍的,請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3)交流匯報:學生回答后顯示照片的序號。

  4.猜一猜

 。1)課件依次出示:電腦的背面圖、盤子的底面圖、茶壺的頂面圖、兔子的背面圖、儲蓄罐的側面圖、鬧鐘的正面圖。

 。2)大膽猜測:可能是什么物體?分別是物體的哪個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激活經驗儲備,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大膽猜測、合情推理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充滿著智慧的挑戰(zhàn),負載著豐富的體驗,學會數學思考,感受數學美。

 。ㄎ澹┤n總結,遷移延伸

  1.暢談收獲

  2.小結延伸

  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時,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樣只憑某一方面的了解來判斷,這是不準確的,必須從事物的各個方面來觀察,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

  【設計意圖】課尾小結呼應課始,有意識地將學生的思維由課內引向課外,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認識事物的能力,同時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感受生活數學的魅力。

觀察物體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過程與方法:借助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2、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3、對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關心集體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

  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趣感知

  師:我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特別喜歡動物,是嗎?現(xiàn)在大家的腦海中肯定都出現(xiàn)了許多動物的圖像吧!下面咱們看看哪位同學的眼力最棒!

  課件出示動物身體一部分的圖片,學生猜測。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對這些動物不僅認識,還能抓住他們的特征,平時肯定看得特別仔細和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師:今天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上一節(jié)觀察課——觀察物體。(隨機板書:觀察物體)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個人都會成為小小觀察家的。有信心嗎?

  老師這里有一張給小鴨子照的照片,請全班同學認真觀察照片,說一說你知道這些照片攝影師站在小鴨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鴨子的哪一面?

  質疑:剛才同學們都說地非常好,不過老師有個疑問,為什么都是照著同一只鴨子,可是每張照片都不一樣呢?

  揭題:說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細觀察物體,從各個角度去觀察,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學生喜歡感興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課,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解什么是觀察。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fā)興趣,合作求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熊貓)這是什么?(這是我們的國寶熊貓)要求: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熊貓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熊貓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

  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tǒng)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吹絺让娴耐瑢W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xiàn)在看到了熊貓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側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剛才看到了側面。

  質疑:為什么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熊貓?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

  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師:我們要想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結論,所以我們觀察物體要全面有序。 (引導學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4)連一連(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

  做”)

  2、鞏固新知。

  1、說一說“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1題” )

  2、連一連(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3題)

  3、猜一猜(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2題)

  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其實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條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我們的觀察,請看大屏幕。

  1. 放大鏡

  師: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圖片進行放大。

  2.望遠鏡

  師:觀察比較遠的物體我們可以依靠――瞧!解放軍叔叔有時還借助望遠鏡來觀察遠處的物體呢!

  3.顯微鏡

  師:這是顯微鏡,通過這個工具啊,可以看見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物體,很多科學家就是借助它來觀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細胞的。

  師: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練習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正面(前面) 側面 后面

  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觀察物體的教案13

  一、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使不一樣的;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簡單物體的視圖,能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

  2、 使學生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的認識,體會直觀思考的價值,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和態(tài)度。

  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教學內容:P86--87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際觀察、比較,能正確指出被觀察物體的 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是不同的。

  2、 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判斷、辨認活動中,發(fā)展數學思考。

  3、 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熱情,以及良好的 交流、合作習慣。

  教具準備:一個大些的正方體或長方體,并在其六個面上用不同顏色表示出來。

  教學過程:

  一、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1、認識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談話: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做個調查,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老師講臺上的這個長方體,你能看到它的哪幾個面?注意:觀察的時候人要坐端正,頭不能移動。

  學生觀察后互相交流。

  講述:觀察長方體時,正對著我們的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它的左側和右側的面都叫做側面,頂上的一面叫上面,請小朋友們介紹一下你觀察到哪幾個面?

  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

  猜一猜,你知道從老師所站的這個地方觀察到了幾個面?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說說依據。

  2、出示圖書柜圖,問:這兩幅圖分別時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幾個面?

  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

  3、小結:觀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物體的面也會不同。老師的個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而學生個子矮,她只能看到圖書柜的正面和側面,看不到圖書柜的上面。

  二、組織練習

  1、想想做做1

  問:你能指出洗衣機和冰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嗎?

  學生在小組內指一指,說一說。

  2、想想做做

  談話:請同學們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然后告訴同桌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學生活動

  指名口答。

  3、想想做做3

  出示正方體、長方體模型,談話:請小朋友們從各個方位進行觀察,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兩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三個面?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學生觀察、討論,小組交流, 請一組在班級內交流,其它組補充。

  講述:因為正方體、長方體每兩個是相對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請小朋友說說圖中的正方體、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顏色的?

  學生回答。

  4、想想做做4

  指名讀題。

  談話:想一想正方體的形狀,你不看正方體能回答這兩個問題嗎?

  指名回答。

  談話:把正方體拿出來,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看看回答對不對。

  學生活動。

  5、想想做做5

  指名讀題,說出題目要求。

  各自動手把兩個小正方體照書上的樣子擺在桌上。

  各自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自己擺成的物體。

  指名口答書中的問題。

  三、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觀察了物體,你有些什么收獲?

  觀察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

  教學內容:P88--89

  教學目標:

  1、 觀察3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能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狀,并能畫出看到的圖形,能根據看到的形狀判斷觀察者的位置,能根據從某一面看到的圖形用3個正方體把物體擺出來。

  2、 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的認識,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在觀察物體的過程進行直觀的思考。

  學具準備:1、每人準備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

  2、每人自制與正方體的面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紙片7張。

  教學過程:

  一、操作引入

  1、談話:同學們喜歡搭積木嗎?你能用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拼搭搭嗎?

  2、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匯報,并將拼搭出的各種可能以圖片形式貼于黑板上。

  3、揭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⑴出示圖形

  要求每人按照這幅圖的樣子,先擺一擺,擺好后相互檢查擺法對不對。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擺錯的及時糾正,以達到每個學生都擺對。

 、普勗挘赫埻瑢W們從正面觀察這個物體,把看到的形狀用紙片在桌上擺一擺,同桌互相說一說每張紙片表示的是哪個正方體的哪個面。全班交流。

  再從側面和上面分別觀察這個物體,把看到的形狀用紙片擺一擺,同桌互相交流。

  問:為什么從側面紙看到2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圖形?從上面看到了幾個小正方體?摸一摸物體上面的這2個小正方體,它們在同一個平面內么?你看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把高低不同的兩個正方體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設想把高的正方體壓下去,壓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

  ⑶問:你能在書上連一連嗎?

  2、教學試一試

 、胖钢该x題。問:題目要求我們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普勗挘好咳藝L試用3個正方體擺出符合要求的物體。擺好后從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圖形是不是題目中圖形的樣子?再同桌互相檢查。

 、亲寣W生畫出從側面看到的圖形,再畫出從上面看到的圖形,畫好后展示部分學生畫出的圖形,集體評講。

  指名口答。問:你從側面看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從上面看呢?

  三、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1

  指名讀題,說出題目要求。

  學生各自按要求擺物體,并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

  在書上連線。在小組內互相檢查訂正。

  2、想想做做2

  自由讀題,指名說出題目要求。

  獨立把3個正方體橫著擺成一個長方體,擺好后同桌互相檢查。

  出示圖

  問:這幅圖是從哪一面看到的?

  3、 想想做做3

  讀題,指名說出題目要求。

  談話:如果想從上面看到的是 ,你能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嗎?學生動手擺,擺好后互相檢查。

  談話:從正面和側面分別看到了怎樣的形狀?把看到的圖形畫下來,畫好后在小組內相互檢查。

  4、想想做做4

  指名讀題,問:這道題要求我們做什么?它與前幾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動手擺放物體,先自己擺一擺,再在小組內交流。

  5、想想做做5

  出示下面的圖形

  談話:你知道上面的物體各是由幾個正方體拼成的嗎?

  小組內交流,重點討論第三幅圖里為什么有4個小正方體。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們觀察的是什么樣的物體?運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獲?

  單元測試及試卷分析(兩課時)

觀察物體的教案14

  (一)創(chuàng)設情境:猜一猜,它是誰

  師: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

  生:(齊答)喜歡,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觀察物體。

  師: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我這里有一張小動物的照片,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呢?(出示一張小動物的背面圖,學生很好奇,紛紛做出判斷。)

  生1:好像是鵝。

  生2:是雞。

  …

  師: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另一張照片。(出示小動物的側面照片。)

  生:是鴨子。

  師: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出示小動物的正面照片。)

  生:鴨子!猜對了!(學生很興奮。)

  師:為什么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猜得對呢?

  生1:背面不好認。

  生2:從后面看不出特征。

  生3:光看后面看不出是什么動物,看到它的側面我就猜到是鴨子。

  …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后面,側面,前面。)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棒!因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動物的樣子也就不一樣。要想辨認它,就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究新知:觀察小汽車

  師: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觀察桌面上的小汽車,然后說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課前每組學生的桌上準備了一輛玩具小汽車。)

  生1:我看到的是車的尾部。

  師:哪些同學也是看到車尾?請站起來。(每組均有學生站起。)

  生2:我看到的是車頭。

  …

  生3:我看到的是車門和兩個車輪。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下面我們和組內同學換座位觀察一下好嗎?

  (學生很高興地在小組內互換座位。)

  師: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小汽車的哪個面?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請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對小汽車進行了觀察,(課件顯示課本主題圖)笑笑和淘氣也在觀察小汽車。根據你的經驗,判斷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生1:淘氣站在車的后面,看到的是車尾,第一幅圖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車的側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生2:第一幅圖是淘氣看到的',因為他站在車后面,看到的是車尾;第二幅圖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車的側面,看到車門。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請同學們再想一想,淘氣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嗎?看到小汽車的形狀一樣嗎?

  生1:他們站的位置不同,淘氣站在車的后面,笑笑站在車的側面。

  生2:他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車的形狀也不一樣。

  師:剛才,我們坐在座位上觀察了玩具小汽車的前面、側面和后面,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車拿起來,就可以從下面觀察,教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觀察物體》。

  師:你真會想辦法!現(xiàn)在請小組長拿起玩具小汽車,其余同學從下面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車的底盤。

  生2:我看到了車的四個輪子。

  …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車的形狀也不同。

  生2:我發(fā)現(xiàn)要看清玩具小汽車的樣子,可以從它的前面、后面、側面和下面去觀察。

  生3:觀察的角度不一樣,看到東西的形狀也不一樣。

  …

  師:對!同一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如果要看清物體的全貌,該怎么辦?

  生1:把幾個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轉一圈看。

  師:你們的辦法都不錯!

  (三)應用拓展:小攝影師――連線――模擬――游戲

  1.小攝影師

  師:剛才同學們觀察很仔細,下面我們放松一下。假如我們現(xiàn)在給一個同學照相,請同學們用手做相機,如果這個同學站的符合要求,你們就說"咔嚓",好不好?

  (學生很興奮,師請一男生上講臺,其他學生躍躍欲試。)

  師:照側面相。(男生側面面向全體,其他學生舉起雙手,說"咔嚓"。)

  師:正面相。(男生面向全體,其他學生舉起雙手,說"咔嚓"。)

  …

  2.看圖連線

  師:同學們攝影師當得不錯,現(xiàn)在老師想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練一練"第1,2題,學生很順利地說出準確答案。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點擊連線。)

  師:這兩道題沒有難住你們,有信心做下一道題嗎?

  3.看到的茶壺是什么樣子的

  師:各小組取出茶壺,要求把茶壺把正對黑板。請同學們坐在座位上認真觀察桌面上的茶壺,把你看到的形狀用一個動作表示出來。

  (學生紛紛根據看到的茶壺形狀,用肢體模仿。)

  師:(問一生)你為什么這么做?

  生:我看到茶壺把在左邊,就左手叉腰;茶壺嘴在右邊,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師:(問一生)你的動作怎么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壺嘴在左邊,茶壺把在右邊,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師:(指一生)你又為什么這么做呢?(模仿學生兩手合十前伸的動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壺嘴,看不到茶壺把,我就這樣做!(說完又做了雙手合十向前伸的動作。)

  師:同學們做的動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氣、笑笑也在觀察茶壺。(課件顯示第13頁第3題)他們看到的各是哪幅圖畫,請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再在書上連線。

  (學生討論后在書上連線,集體反饋、訂正。)

  4.游戲:看圖找位置

  師:同學們練習完成得很好,下面我們做一個游戲。老師為每組準備了一個玩具和一個配套的信封,F(xiàn)在請各組小組長把玩具正面對著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組里的每個成員都從信封里抽一張圖片,當老師說"開始",你再看圖片上玩具是什么樣子的,再迅速找到相應的位置。記。翰辉S轉動玩具!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學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圖片。"開始"的口令發(fā)出后,學生看圖片,找相應的位置。學生找到位置后,各組匯報游戲情況。)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師: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你想給自己留什么作業(yè)?

  …

觀察物體的教案15

  單元學習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4.通過以上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重點:從正面、側面上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難點:感知對稱現(xiàn)象,能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課時安排:3課時

  課題: 觀察物體(一)

  內容:教材P6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同一個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確定正面、側面、背面的觀察位置。

  3.在觀察的過程中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觀察到的形狀確定觀察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上課前,老師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有兩只螞蟻,有一天他們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樣的,于是啊,他們就出發(fā)了,一只螞蟻爬到了牛蹄上,說:“牛長得和碗差不多大小。”另一只螞蟻爬到了牛角上,說:“不對,牛是彎彎的,和黃瓜差不多長!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預設學生回答:他們看得不全面,他們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師:是啊,這兩只小螞蟻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說不出牛的全貌。

  二.觀察物體,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樣物體,需要全面地去觀察,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全面地怎樣觀察物體。

  2.小組合作觀察。

  四人小組拿出一個玩具,固定在桌面上不移動,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桌面上的小熊(最常見的動物玩具),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部位。

  3.匯報:

  你看到的是哪個部分?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觀察到的?其他小組和他看到一樣的小朋友請起立。誰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樣的。

  4.課件出示:

  小朋友真仔細觀察得真仔細。這有幾個小朋友看到的場景,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嗎?

  5.通過觀察小恐龍,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站在不同的位置,我們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樣的。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觀察書本。

  請同學們把書四本合放。一會根據老師出示的畫片,想一想應該是從那個角度看到的畫面,就到走那個方向。

  2.猜物體。

  (1)課件出示玩具汽車的一面,這是什么,這是從那個角度去觀察的車?變換圖形,再問。

 。2)出示圓點。這是什么?有很多可能?磥韱螐囊幻媾袛嗍遣恍校覀円嫘。出示鉛筆正面圖。再左右。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都在做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要了解一個物體,我們必須全面地進行觀察。

  五.作業(yè):

  回家選擇一樣物體,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并畫下簡易圖。

  課題: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內容:教材P68

  教學目標:

  1.經歷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的過程,了解對稱現(xiàn)象,并能識別軸對稱圖形。

  2.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教學難點:找對稱軸

  教學準備:課件、一些軸對稱圖形、每個學生一些彩紙和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感知對稱。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張沒有眼睛的笑臉,并準備不一樣大小的眼睛讓學生蒙著眼睛貼。

  2.出示:蜻蜓、蝴蝶、樹葉、臉譜。

  師: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像這樣兩邊一樣的圖形,我們就說它們是對稱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對稱”。(板書:對稱)

  二.動手操作,探究對稱。

  1.剪一剪,議一議。

  讓學生試著用剪刀剪出一個像這樣的對稱的圖形。

  教師巡視、輔導,并貼出。

  引導學生辨析:哪些圖形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光用眼睛看是不科學的,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檢驗呢?

  學生可能提出“對折”的方法。

  請剪得不對稱的學生說說是怎么剪的,教師小結:隨意剪是很難剪出對稱的圖形的。

  再請剪得規(guī)范的同學介紹剪法!跋葘φ邸痹偌簟

  師:咱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對稱的作品,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生說。師再揭示。)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折痕叫做“對稱軸”。

  教師在一個對稱軸圖形上畫對稱軸,并板書:對稱軸。

  請剪得規(guī)范的學生在自己剪的圖形上畫出對稱軸,之前沒有剪規(guī)范地剪出對稱軸圖形的學生,再修改一下剪的圖形,或重新剪一個對稱的圖形,再畫出它的對稱軸。

  2.猜一猜,折一折。

  出示一張長方形紙片,師:它是對稱的嗎?它有幾條對稱軸呢?(請學生猜)請大家動手折一折,試一試。

  學生動手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演示給大家看。

  師:對,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呢?(請學生猜)動手折一折,試一試。

  指名一學生演示,教師板書。

  師:猜猜圓有幾條對稱軸?然后動手折折看。

  三.拓展應用,強化表象。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這些圖形是對稱的以外,還有許多物體也是對稱的,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學生舉例。

  2.欣賞圖片。

  動物:蝴蝶、飛鶴、小鹿、企鵝等;建筑:北京天壇、法國艾菲爾鐵塔等;藝術品:花瓶、民間剪紙等;文字:由、甲、旦、M、O、等。

  3. 出示P68的.做一做:判斷下列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是的請畫出它的對稱軸。

  獨立完成。并請其余學生評價。

  4.在格子圖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P70練習十五的T3。

  完成后請小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指名反饋,教師演示。

  5.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可以增加:找對稱圖形并找對稱軸的練習。

  把圖形分類:正方形、長方形、圓、等邊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等腰梯形、任意梯形、平行四邊形等。

  教師請學生隨意拿圖形,并分類擺放。

 。ò鍟菏 不是 不確定)

  找確定的圖形的對稱軸的并畫出。分組完成。

  6.小結。

  通過剪,畫,小朋友們都認識了對稱圖形,那么現(xiàn)在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樣的圖形。

  四.課堂總結。

  在下課前,讓我們來放松一下,準備下課。請閉上你的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地吐出來。打開手臂。感受一下五指張開的力量。想一想,其實人也是左右對稱的。請閉著眼睛想一想,讓思緒離開我們自己的身體,去尋找還有哪些物體也是左右對稱的。再想一想,哪些我們可以稱為是對稱圖形。慢慢地張開你對稱的雙眼。如果讓你用一個字形容今天學習的對稱圖形,你要用哪個字?

  五.作業(yè):

  找找身邊的軸對稱圖形。

【觀察物體的教案】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的教案07-12

《觀察物體》教案04-04

觀察物體教案(精選23篇)01-13

觀察物體的教案15篇03-09

觀察物體數學教案04-13

觀察物體說課稿12-06

《觀察物體》教案(通用20篇)10-13

《觀察物體》教案合集15篇02-21

《觀察物體》小學數學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