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手工教案

中班手工教案

時間:2024-06-27 02:18:3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手工教案1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手工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手工教案18篇

中班手工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為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情趣和編織技能,結(jié)合中一班孩子的手工能力而設計該課程。

  活動目標

  1、認識小毛蟲的外形特點。

  2、通過編織活動發(fā)展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和編織技能。

  3、感受手工制作活動過程中的樂趣,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小毛蟲身體的編法。

  難點:將黃綠紙條相互進行編織。

  材料準備:

  范例、作業(yè)紙、剪刀

  活動過程

  課程引入:手指變變變(一根手指頭變成毛毛蟲)

 。ㄒ唬、出示小毛蟲啟發(fā)引導幼兒觀察小毛蟲的外形特點。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只小毛蟲,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只小毛蟲長得什么樣?

  幼:小毛蟲很漂亮,有頭有身體。(頭是圓形的,身體是長的)

  師:仔細觀察一下,小毛蟲的身體有幾種顏色?是怎樣做成的?

  幼:兩種(黃色綠色)。小毛蟲的身體是紙折成的。(講解:小毛蟲的身體是由兩種顏色的紙條相互編織而成的,就是將兩條紙條相互纏繞在一起)

 。ǘ、引導幼兒觀察范例中小毛蟲身體的編織方法。

  師:兩種顏色的紙條是怎么纏在一起的?

  幼:一點黃一點綠一點黃一點綠的纏在一起。

  師:是的。小朋友們知道兩種顏色的紙條是如何變成這樣一點黃一點綠的相互纏繞在一起的嗎?

 。ㄈ、教師示范,重點將紙條的.編織方式進行解說。

  1、將兩條紙條成十字型排列,要一邊長一邊短。

  2、將一條紙條以對折的方式折回。(要注意,有顏色的一面在上面)

  3、再將另一條紙條以同樣的方式折回。

  4、如此重復至將兩條紙條折完。形成小毛蟲的身體。

  為加深幼兒的理解,教師重復示范。

 。ㄋ模⑼瓿尚∶x。

  小毛蟲的身體完成了,接下來,我們要用剪刀將小毛蟲的頭剪下來,跟剛才完成的身體粘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小毛蟲。(提醒幼兒,在剪的過程中注意到小毛蟲的觸角,要沿著黑色線條,用拿紙的手打著轉(zhuǎn)來剪)

 。ㄎ澹⒂變簞邮种谱。

  老師的小毛蟲完成了,可是只有一只太孤單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將你們的小毛蟲也制作出來,來跟我的小毛蟲做好朋友。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的語言能很好的吸引幼兒注意,示范過程,幼兒也能很專心的跟著我的思路走,可以說得出來第一步如何做,第二步如何做,知道毛毛蟲身體是將兩種顏色的紙條相互交叉的折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多數(shù)幼兒不能做到將紙條沿著一個方向折疊,而是一下向前折一下向后折,這樣就導致兩條紙條拉不出毛毛蟲身體的形狀,而形成一個方形小包的樣子。另外,課程中需要使用剪刀,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幼兒對剪刀的使用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的,基本上都能完成,在剪小毛蟲頭部的觸角時,我也提醒了幼兒,不需要剪得特別細致,可以適當?shù)牧粜┌走,這樣也便于幼兒剪出完整的毛蟲頭。

  本節(jié)課教學難點沒有很好的完成,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幼兒的手工基礎薄弱,特別是在折紙方面;二是我在講解過程中沒有強調(diào)折紙的方向性,導致一些幼兒制作過程中的困難。通過對這節(jié)活動課的反思,我意識到,在幼兒手工活動課程中,應當更多的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幼兒手工活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強化訓練,在完成認知、情意的訓練時,也要完成技能方面的訓練。對活動過程中的難點要反復解說并多做示范,讓幼兒掌握難點操作技能。

中班手工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沙口上的漁船,觀察不同船的特點,培養(yǎng)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2、運用了折、黏貼、畫的方法進行了船的創(chuàng)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美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折紙、固體膠、畫筆、白色的'顏料、藍色卡紙

  教學案例

  環(huán)節(jié)一:談話引入,觀看圖片

 。ㄒ唬┖诵睦砟睿

  1、藝術(shù)領域?qū)W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的體驗。

  2、運用幼兒能夠了解的方式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的本土文化情感。

 。ǘ┙逃呗裕

  1、以談話話引入,吸引幼兒對“船”的向往。

  2、通過欣賞“沙口的漁船”豐富幼兒對美的感知和理解。

  (三)教育建議:

  1、幼兒有了解或欣賞“水上漁船”前期經(jīng)驗。

  2、家園共育,和幼兒一起感受,“水上漁船”的美,指導幼兒觀察各種船的特征,鼓勵幼兒表達感受。

  環(huán)節(jié)二:視頻演示制作過程。

 。ㄒ唬┖诵睦砟睿河谜奂埖闹谱鞣绞奖憩F(xiàn)出自己的所見所想。

 。ǘ┙逃呗裕

  1、觀看視頻演示制作過程,引導幼兒嘗試創(chuàng)作,重視創(chuàng)作亮點。

  2、親子合作,制作各種不同的船,開拓幼兒思維。

  (三)教育建議:

  1提供豐富、便于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物品,支持幼兒自主手工活動。

  2、在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時,不做過多干預,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蛶椭?/p>

  環(huán)節(jié)三:活動延伸

  (一)核心理念

  創(chuàng)造機會和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fā)的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創(chuàng)作。

 。ǘ┙逃呗

  欣賞用不同方法制作出船的作品,鼓勵幼兒用其他的方法把船展示出來。

  (三)教育建議

  1、激發(fā)幼兒想象,鼓勵幼兒的創(chuàng)新活動,共同分享活動中的樂趣。

  2、家長與幼兒共同討論,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多種不同的方法、材料去創(chuàng)作。

中班手工教案3

  活動目標

  1、給紙杯涂色,鍛煉幼兒的涂色能力。

  2、按規(guī)律給紙杯剪"花瓣",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粘貼眼睛、嘴巴等器官,發(fā)展幼兒的審美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廢物利用的意識。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shù)氣質(zhì)。

  活動準備

  紙杯、蠟筆、剪刀、膠棒若干,即可貼(眼睛、嘴巴若干),音樂磁帶《我是一朵小花》,"太陽花"作品一幅,背景圖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請幼兒欣賞作品,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畫面內(nèi)容:花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太陽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還有粉的。提問:花朵好看嗎?你們知道那么漂亮花朵是怎么做的嗎?

  小結(jié):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周圍許多廢物都有再利用的.價值。

  二、幼兒操作,教師講解示范。

  1、小朋友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紙杯給它涂上顏色。

  2、在紙杯上剪出各種有規(guī)律的圖案。如:長條、尖條、圓條等。

  3、把剪好的紙杯放在桌上打開就變成一朵美麗的"太陽花"了。

  4、給紙杯花貼上眼睛和嘴巴就變成可愛的"太陽花娃娃"了。

  小結(jié):注意不要剪斜、剪斷,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剪。剪下的材料要及時收拾清理。

  三、展示背景圖畫,請幼兒把做好的"太陽花"粘到上面。

  1、幼兒共同欣賞,相互評價。

  2、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舞蹈《我是一朵小花》。

  小結(jié):請小朋友們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廢物。如:紙盒、飲料瓶、塑料袋等。

  活動結(jié)束

  大家把美麗的"太陽花"作品貼到墻上展覽,裝飾班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中班手工教案4

  活動目標:

  1、欣賞冰裂花瓶,感受工藝品的藝術(shù)美。

  2、探索嘗試用廢棄物蛋殼進行拼貼裝飾畫創(chuàng)作。

  3、感受美術(shù)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故事導入,引出冰裂花瓶。

  1、提問:小花瓶為什么不能參加冰裂國的舞會呢?

  2、引導幼兒觀察冰裂花紋的特點。

  3、教師小結(jié):冰裂紋就像是冰破裂,裂片層疊無規(guī)則,有立體感。

  二、老師講解所需材料

  三、老師講解并示范制作步驟

  1、首先需要將小朋友畫的花瓶用膠水粘貼在黑卡紙上。(強調(diào)膠水涂在花瓶的反面,以及花瓶粘貼的位置和用排筆的方法)

  2、在花瓶上刷膠水,用蛋殼掰開粘貼在花瓶上作裝飾。(此步驟強調(diào)蛋殼的正反,粘貼時越密越好看。刷膠水不能一次性刷完,刷一部分貼完再刷)

  四、拓印花朵

  1、提問:小花瓶的冰裂衣做好了,怎樣才能更漂亮?

  2、簡單介紹廢棄物菜根等。

  3、示范方法:用干凈的.排筆蘸上顏料,刷在菜根的橫截面上,再拓印在花瓶的上方。(花朵顏色及位置根據(jù)幼兒喜好自己創(chuàng)作)

  五、延伸:請幼兒去美工區(qū)開動腦筋想想還能用什么方法把花瓶裝扮的更漂亮呢?

  反思

  這節(jié)微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在認識冰裂花紋的基礎上,學習用蛋殼粘貼花瓶并感受美工活動的樂趣。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引入動畫小故事,一是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二是讓幼兒從中了解什么是冰裂。知道冰裂紋的特點后用易碎的蛋殼粘貼在花瓶上做出冰裂衣。孩子們對粘貼蛋殼—為花瓶寶寶做冰裂衣,興趣很高,操作部分完成的很好;ǘ涞耐赜∽鳛橐粋拓展環(huán)節(jié),為孩子們探索更多的花瓶裝飾的方法打開了思路。本節(jié)活動,孩子們興趣濃厚,目標達成度高。不足的是我應在引入冰裂的部分多出示些冰裂紋的藝術(shù)品,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從而使他們更深入的感受冰裂工藝品的美。

中班手工教案5

  活動目標:

  1、用線條的變化和深淺不同的綠色反映春天的到來。

  2、體驗春風帶來人們的愉悅,培養(yǎng)對美麗的春天的'喜愛。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小籬笆》,幼兒美術(shù)用書《春姑娘來了》,教師示范畫一份。

  活動難點:

  用線條的變化和深淺不同的綠色反映春天。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引起對春天的回憶:

  教師播放《小籬笆》的歌曲錄音。

  “春天來了,春風吹在我們身上讓人感到暖洋洋的!薄

  春姑娘來了,萬物都蘇醒了,五顏六色的花兒開放了,春風一吹,美麗的風箏在空中飄來飄去…….”

  教師邊出示范例,請幼兒說說春姑娘送來了什么顏色的花,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花兒一共有幾朵。

  2、講解重點:

  教師重點演示春姑娘長長的頭發(fā)的畫法。

  “春姑娘留著長長的綠發(fā),就像柳樹的枝條隨風飄揚!保ń處熯呏v解邊演示作畫)

  幼兒作畫。

  教師在巡視指導過程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春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提示幼兒可用深淺不同的顏色來表現(xiàn)春天的景色。

  3、作品欣賞:

  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幼兒的繪畫作品,可以數(shù)一數(shù)誰畫的春姑娘頭上的花最多,比一比誰畫的春姑娘頭發(fā)最長最漂亮

中班手工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文學活動的基礎上,學習制作賀年卡的方法。

  2、通過添畫裝飾賀年卡片,通過寫賀詞表達自己對長輩、親人、好朋友的美好祝愿。

  3、遇到困難時能向同伴或老師尋求幫助。

  活動準備:

  1、幼兒會念詩歌《賀年卡》

  2、取下幼兒用書《賀年卡》35-36頁,幼兒人手一張。

  3、彩色筆、剪刀人手一份,彩色紙若干、漿糊每組兩盤。

  4、師生共同手機各種賀年卡。

  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朗誦詩歌《賀年卡》,導入活動。

  出示賀年卡教師: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有什么用?

  讓幼兒觀察交流鴿子手機的賀年卡,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賀年卡上的畫面,了解設計賀年卡的方法,鼓勵幼兒和同伴交換賀年卡,擴展幼兒設計的思路。

  教師:你想做一個賀年卡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好朋友嗎?你想話什么,寫上什么祝愿呢?

  幼兒結(jié)伴交流,個別幼兒回答。

  3、介紹《賀年卡》的.制作方法。

  引導幼兒觀察賀年卡上空白的地方,啟發(fā)幼兒用插畫、添畫、剪貼畫的方式裝飾賀年卡。

  請幼兒想象祝賀的話語,可由老師代筆寫下來,并提醒幼兒寫上自己的名字。

  4、幼兒互相交流自己設計的《賀年卡》,護板《賀年卡》展覽。

  重點:在理解文學活動的基礎上,學習制作賀年卡的方法。

  難點:添畫裝飾賀年卡片,寫賀詞表達自己對長輩、親人、好朋友的美好祝愿。

中班手工教案7

  目標:

  1、能用報紙條卷曲固定成魚的外形,并用彩紙設計、裝飾魚身上的花紋。

  2、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準備:

  1、欣賞過“美麗的魚”,畫過熱帶魚,對魚的外形、花紋色彩有所了解。

  2、 “五彩魚”范例,半成品“五彩魚”(缺少魚眼睛)范例。

  3、報紙、彩紙若干,雙面膠,剪刀。

  4、 PPT《美麗的魚》(配以輕音樂)。

  過程:

  一、觀察范例,推想制作方法

  1、教師播放PPT《美麗的魚》,引導幼兒欣賞魚的形狀和花紋。

  2、老師出示“五彩魚”范例,提問:“這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出這樣一條五彩魚?(引導幼兒說出用報紙搓成紙條卷成魚的外形,用彩紙裝飾魚的眼睛、身體、魚鰭、魚尾等。)

  (結(jié)構(gòu)完整的范例給幼兒后面的制作帶來了外形裝飾方面的啟示,讓幼兒推想制作方法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制作經(jīng)驗,便于示范時有針對性地講解。)

  二、傾聽教師講解,學習制作方法。

  1、教師示范講解制作魚身的方法。

  師:我用一張報紙卷卷卷,卷成一根粗棍子,再擰擰擰,擰成一條紙繩子,最后我將繩子兩頭交叉粘貼,看看變成了什么?

  師:魚還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們可以用彩紙剪成粗細、花紋不同的紙條進行裝飾,可以朝不同方向貼。

  2、教師拿出范例講解裝飾魚的方法。

  師:我們還可以用彩紙剪成三角形、圓形或方形等,即可以作為魚身上的花紋,又可以作為魚鰭或用來裝飾魚尾。

  (教師示范搓卷紙條并卷曲成魚形,而裝飾魚身上的花紋則不示范只講解,以便幼兒進行個性化的裝飾。)

  三、難點討論

  1、教師出示半成品“五彩魚”,提問:這條魚少了什么?(眼睛。)魚眼睛可以怎么做?

  2、教師用手指穿過“魚”的頭部并提問:魚的頭部是鏤空的,做好的眼睛怎么放上去呢?

  (鼓勵幼兒嘗試有新意的`制作魚眼睛的方法,了解幼兒對鏤空處粘貼的設想并幫助他們完善。)

  3、教師小結(jié):魚眼睛的粘貼方法有很多,可以先用一些細紙條粘在魚形輪廓上,橫貼、豎貼都可以,再把魚眼睛貼在紙條上;也可以在剪魚眼睛時兩邊各留一段紙條,然后將它們直接貼在魚頭上。還有其他方法,你們等會兒可以試試。

  四、幼兒制作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師:卷報紙時一定要卷緊;卷成魚的形狀后,尾巴處用雙面膠固定;魚身上的花紋可以自己設計,顏色可多一些;魚鰭、魚尾也要裝飾。

  2、幼兒操作。

  (1)教師播放PPT,既提供水族館的背景,又給幼兒裝飾魚身花紋提供參考。

  (2)教師關注幼兒不同的操作設想,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創(chuàng)意,并鼓勵他們嘗試解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難。鼓勵幼兒用合適的方法固定魚眼睛。

  (提出操作要求時,老師重復演示一些操作步驟,以幫助幼兒再次理解;巡回指導時,教師留意幼兒設計花紋的獨特想法,鼓勵他們把想法表現(xiàn)出來,啟發(fā)幼兒用不同方法固定魚眼睛。)

  五、欣賞、交流

  1、教師幫助幼兒將制作好的魚用線串起來,錯落有致地掛在活動室的背景墻上。

  2、師幼集中欣賞、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的墻面成了水族館。你最喜歡哪一條魚身上的圖案,為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固定魚眼睛的?

  (關注幼兒的欣賞角度,借助幼兒的介紹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從魚身花紋、眼睛固定等方面進行評價。)

中班手工教案8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卷的技能做蝸牛,并能為小蝸牛創(chuàng)編一個小故事。

  2. 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3. 激發(fā)孩子喜歡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人手一團彩泥。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春天到了,許多小動物都醒來了,你知道那些小動物們到我們幼兒園來找朋友呢?

  二、示范講解:

  請幼兒說說小蝸牛長得什么樣子的?

  小蝸牛應該怎樣做呢?(幼兒發(fā)言)

  注意點:把彩泥搓長,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在頭上可以自己用小泥做小蝸牛的眼睛和犄角。

  三、幼兒操作

  提醒小朋友不和別人爭搶彩泥。

  鼓勵做好的'小朋友給小蝸牛編一個好聽的故事,并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四、欣賞

  請個別幼兒將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中班手工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廢棄的紙來制作彩球玩具。

  2、感受自己動手的樂趣,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舊報紙、廣告?zhèn)鲉蔚壬顝U紙。

  2、繩子、毛線、彩帶紙等。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預先做好的一些彩球,引起幼兒興趣,提問幼兒:這些彩色的.球好看嗎?(好)你們知不知道這些好看的彩球是用什么做的?(想)

  2、出示一些生活廢紙:在你們眼前這么好看的彩球,其實就是老師利用這些廢紙做成的,你們想學制作這樣的彩球嗎?

  3、介紹彩球制作方法:把廢紙搓成一個球型,用繩子或毛線纏緊,再用彩帶紙裝飾一下。

  4、發(fā)給幼兒適量的報紙,一邊講述第一部,一邊手上示范,讓幼兒跟著操作。

  5、發(fā)給幼兒適量的繩子或毛線和彩帶紙,一邊講述、示范,一邊讓幼兒跟著操作。

  6、小結(jié):幼兒可以挖掘生活中的廢棄物來制作自己的小玩具。

  四、活動延伸

  利用本次活動制作的彩球來進行一項體育活動《運彩球》,利用羽毛球拍運用各種方法運送彩球,鍛煉幼兒手、腳部肌肉的耐力。

中班手工教案10

  制作目的: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制作對象:圣誕老人

  制作準備:彩紙、白紙、剪刀、畫筆、膠水、棉花。

  制作過程:

  1.將準備好的紅色彩紙,剪出一個扇形,并且,將兩個邊角的位置涂上膠水;

  2.將扇形的兩個邊角粘合起來,做成一個圓錐體,這就是圣誕老人的身體部分;

  3.用剪刀裁剪出一個圓形的白色紙片;

  4.用畫筆在這個紙片上,畫上圣誕老人的臉,一定要慈眉善目哦;

  5.將做好的圣誕老人的臉,用膠水,小心翼翼的粘在圣誕老人的身體上;

  6.將準備好的棉花,撕成均勻的小粒;

  7.在圓錐體的上面,粘上小坨棉花,這是圣誕老人的帽子;

  8.其他的棉花,用膠水粘在圣誕老人的臉部,做成他們的胡子;

  9.晾曬之后,圣誕老人就做好了。

  結(jié)束語:

  以上就是圣誕老人的手工制作,在這個手工制作的過程中,需要孩子們做好的.就是,每個部分都要小心翼翼,只有這樣,孩子們的手工制作才會更加精致。

  進行手工制作,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孩子們在手工制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同時,孩子們還能將自己所想的,付諸實踐,看到自己的成果,這對于孩子的發(fā)展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開始精彩的手工制作吧。

  小百科:

  雖然沒有人真的見過神秘人的樣子,但是人們會裝扮成他的樣子來給孩子送上禮物。他通常被描述為一位老人,頭戴紅色帽子,大大的白色胡子,一身紅色棉衣,腳穿紅色靴子的樣子,拿著裝有禮物的大袋子,因為總在圣誕節(jié)前夜出現(xiàn)派發(fā)禮物,所以習慣地稱他為“圣誕老人”。

中班手工教案1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裝飾扇面,感受扇子的美。

  2、體驗和家長共同制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范例扇子、卡紙若干、剪刀、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樂趣。

  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夏天是什么樣子的?天氣很熱,你能想出什么辦法可以變涼快呢?

  二、出示范例。

  1、你們看老師是怎么制作的?(扇面的形狀、顏色、扇柄的制作)

  2、你想制作一把什么形狀的扇子呢?

  3、你想怎么裝飾你的`扇子呢?

  三、幼兒和家長共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1、提醒幼兒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2、鼓勵幼兒制作不同形狀,不同圖案的扇子。

  四、欣賞與評價。

  1、展示與欣賞。

  你覺得自己的扇子美不美,美在哪里?還有誰的扇子也很美麗?

  2、教師評價。

  你們做的扇子都很美麗,老師特地打印了幾個字送給你們,出示:美麗的扇子。

中班手工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利用剪、折、畫等技能表現(xiàn)小企鵝的特征。

  2、體驗剪貼的樂趣。

  活動準備:

  兒歌 幼兒用書 剪刀 膠水 企鵝圖片。

  重難點:

  結(jié)合幾種技能表現(xiàn)企鵝特征。

  活動過程:

  一、游戲“企鵝變變變”導入新課

 。、邊念兒歌邊用動作表現(xiàn)小企鵝的特征

  “小腳踩一踩,小頭伸出來,眼睛圓又圓,嘴巴尖又尖”戴上愛心帽,穿上黑衣裳,我的小企鵝真漂亮”

 。病⑿∑簌Z變出來了,漂亮嗎?(出示企鵝圖片)

 。场⑿∑簌Z長得有什么特點?(尖嘴、黑衣裳)

  二、變出小企鵝

  剛才我們用兒歌變出了小企鵝,現(xiàn)在我們大家一起用小剪刀變出小企鵝,把它們送到北極去,好不好?

  三、授新課

  1、教師示范小企鵝的做法

 、偌粝滤膫圓形,沿虛線向內(nèi)折疊,當企鵝的身體。

 、趯⒄郫B好的企鵝身體粘貼到背景圖上。(送到北極)

 。病⑻嵝延變涸诩舻.時候,沿實線慢慢剪,在折小企鵝黑衣服時,沿虛線折,不要讓其它顏色露出來添畫時眼睛在上部稍下,腳在最下邊。

  四、幼兒作業(yè)

  教師進行巡回指導,給能力弱的幼兒適當?shù)膸椭。提醒幼兒要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p>

  五、展示幼兒作品

  對剪刀線條流暢,折疊整齊,添畫自然的作品給予表揚。

  六、活動延伸

  回到家里還可以用塑料瓶、雞蛋殼,嘗試做出小企鵝。

中班手工教案13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光滑的瓶身上粘貼彩紙進行裝飾,感受作品的色彩美。

  2、能耐心地完成任務,將作品送給媽媽,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1、幼兒自帶玻璃瓶或塑料瓶一只;2、廣告紙、漿糊、皺紙、剪刀等。

  活動重點:嘗試在光滑的瓶身上粘貼彩紙進行裝飾。

  活動過程:

  一、瓶子變身。

  1、啟發(fā)提問:怎樣讓簡簡單單的瓶子變成七彩花瓶呢?

  2、教師簡單演示方法,重點:把瓶子打扮成不同的'造型。

  二、制作七彩花瓶。

  1、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將彩紙粘貼到瓶身上,覆蓋瓶身,可用:撕貼、剪貼等方法。

  2、為自己的作品做上記號,并找一處適宜的地方晾干。

  3、鼓勵幼兒耐心操作,堅持完成任務。

  三、七彩花瓶展示會。

  1、作品展示,幼兒交流與欣賞。

  2、把花瓶當成三八節(jié)的禮物帶回家送給媽媽吧!

中班手工教案14

  目標:

  1、利用蔬菜的自然形狀和特點,選擇輔助材料進行造型制作。

  2、喜歡制作“蔬菜寶寶”,能夠大膽想像、大膽動手操作。

  準備:

  1、事先購買各種蔬菜:胡蘿卜、毛豆、茄子、黃瓜、花菜、小番茄、白蘿卜、甜椒、茭白等;

  2、欣賞“蔬菜娃娃”作品。

  3、輔助工具:塑料刀、牙簽、彩泥、盤子籃子若干等。

  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昨天小朋友們一起去買了很多菜,今天我們來想想辦法,把這些疏果打扮一下,做成蔬菜寶寶好嗎

  二、觀察蔬菜造型制作:

  這個蔬菜寶寶是用什么做的?

  土豆、毛豆、黃瓜、扁豆

  三、觀察想象:

  1、挑選一種蔬菜后,先仔細看看它的外型象什么?

  2、還需要什么蔬菜或其他材料和它組合在一起?

  3、是用什么材料把它們連起來的?

  牙簽(教師重點說明牙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四、幼兒創(chuàng)作:

  1、鼓勵幼兒想好要做怎樣的蔬菜娃娃,并有意識地選擇蔬菜。

  2、鼓勵幼兒作出與別人不一樣的蔬菜娃娃。

  3、個別指導使用牙簽連接的方法。

  五、交流分享:

  我的`蔬菜娃娃是用什么蔬菜做的?用了哪些材料?它的名字叫什么?

中班手工教案15

  活動目標:

  1、了解蛋的基本結(jié)構(gòu)及用途。

  2、在了解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制作蛋殼黏貼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蛋殼若干;各種蛋的實物;透明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一)師:“小朋友們你們虛幻吃蛋嗎?你們吃過哪些蛋呢?”

  (二)幼兒自由講述,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雞蛋、鴨蛋、鵝蛋等各種蛋。

  二、探索蛋的結(jié)構(gòu)特征。

  (一)比較蛋的外部特征。

  1、這么多的蛋,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引導幼兒從大小、顏色等角度觀察表述。)

  2、師:“請你們摸摸蛋殼,說說有什么感覺?(軟的還是硬的;粗糙的還是光滑的。)

  3、為什么蛋殼是硬的而不是軟的呢?”(內(nèi)含鈣質(zhì),起保護作用.)

  (二)了解蛋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1、猜猜蛋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師:“誰知道蛋的里面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蛋里面都相同呢?”

  2、打開蛋殼,幼兒觀察蛋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1)師:“請小朋友一邊看一邊聽清楚把蛋打開的方法。首先輕輕敲幾下蛋殼,然后把蛋拿到杯子上方,在蛋殼開裂處稍許用力把蛋殼打開,將蛋殼中的東西倒入杯中!

  (2)師:“你看到了什么?它們是怎樣的?蛋清、蛋黃與蛋殼相比是軟的還是硬的?”

  (3)教師小結(jié):蛋的內(nèi)部由蛋清和蛋黃組成,蛋清是透明的,蛋黃是圓圓的。它們都很柔軟。

  三、制作蛋殼黏貼畫。

  (一)師:“你們吃完蛋后,蛋殼都是怎么處理的?今天呀老師用蛋殼做了幾幅很漂亮的畫,你們猜我是怎么用蛋殼做成這幅畫的?”(出示蛋殼黏貼畫。)

  (二)介紹制作方法。

  (三)幼兒操作。

  (四)點評幼兒作品。

中班手工教案16

  活動經(jīng)驗

  1、復習4以內(nèi)的點數(shù),會根據(jù)物品用途的不同,學會簡單的分類。

  2、能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學習用花、草等進行簡單的裝飾。

  3、會看標志找到自己的物品,不隨意亂用、錯拿,懂得講衛(wèi)生。

  區(qū)域規(guī)模

  全體幼兒

  活動材料

  1、事先剪好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彩筆每人一盒。

  2、幼兒用書

  活動指導

  1、利用幼兒的生活物品,復習4以內(nèi)的點數(shù),并進行簡單的分類。

  (1)教師出示幼兒的毛巾、水杯、小椅子、衣?lián)蔚任锲,讓幼兒說說這些物品有什么用?

 。2)數(shù)一數(shù)每種物品各有多少?

 。ㄕ乙徽医淌依镞有哪些物體的數(shù)量是4個)

  2、找找自己的用品在哪里?

  幼兒自由找尋自己的物品,水杯、毛巾、小椅子等。問:你是怎樣找到自己的物品的`?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標志是什么?知道標志能幫助我們很快找到自己的物品,不易拿錯。

  幼兒互相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標志,并了解其他小朋友的標志,知道每個人的標志是不同的。

  3、設計標志。

  激發(fā)幼兒制作的興趣。小朋友們一會兒要午睡,但是我們的小床上還沒有標志。怎么辦呢?小朋友來當設計師,設計自己的小床標志,以后就在自己設計的標志床上睡覺,好不好?那我們設計什么圖案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師范幾種簡單的花紋畫法,如花朵、小草、星星、小魚等。

  幼兒動手在準備好的圖形卡片上進行設計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欣賞作品,張貼到幼兒的小床上。

  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和幼兒一起張貼到幼兒的小床上。真正讓幼兒自己設計自己使用,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反思

  1、活動中選用幼兒自己的生活物品,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在玩中學會了點數(shù)并目測4以內(nèi)的數(shù),將物品按性質(zhì)分類。

  2、幼兒自己為小床設計標志,既發(fā)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又提高了繪畫能力,每個孩子都設計了獨一無二的標志。

  3、整節(jié)活動幼兒積極性很高,每個孩子都能正確點數(shù)4以內(nèi)的數(shù),并學習目測數(shù)量,在設計標志的過程中幼兒能按自己的想象作畫。

  4、不足之處是個別幼兒在介紹自己的標志時不夠大方自然,說話不完整。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

中班手工教案17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用卷、貼、折、畫等技能制作出張嘴的小青蛙。

  2、讓孩子在做做玩玩中感受手工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綠色正方形紙,剪好的眼睛、紅色蠟筆、膠水、PPT、視頻、小青蛙的歌曲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發(fā)制作的興趣。

  1、教師學青蛙叫,然后出示青蛙的范例,引發(fā)孩子的學期興趣。

  聽,誰來了?(青蛙),小青蛙在干什么?(張大嘴巴呱呱的叫)

  2、幼兒用手指動作表示青蛙叫(四指并攏,與拇指一張一合表示青蛙張嘴動作)。

  來,用你的手跟著我的小青蛙一起來唱歌。(為玩青蛙做動作準備)

  請幾位幼兒到上面來用教師提供的青蛙帶領大家一起玩一玩。

  3、你喜歡這樣的小青蛙嗎?那我們自己也來做一個,好嗎?

  二、借助視頻、PPT引導孩子用卷、貼、折、畫等技能制作出張嘴的小青蛙。

  1、你知道這好玩的小青蛙是怎么變出來的?用了哪些方法?

  利用視頻,教師將青蛙頭拉開,讓孩子仔細觀察,然后介紹一下。

  幼兒講述后教師小結(jié):眼睛是貼上去的,舌頭是畫上去的,張大的嘴巴是這出來的

  2、利用視頻幫助孩子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驟。

 。1)出示圓筒形,提問:

  青蛙的大嘴巴就是這個圓筒形變出來的,你會把正方形的紙變成圓筒形嗎?

  請一幼兒到視頻上來展示。

  自評:幼兒有過卷玉米的經(jīng)驗,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基本沒有問題,再次示范是給哪些掌握不太好的幼兒重溫。

 。2)圓筒形要怎么做才會變成張開的大嘴巴?

  教師利用視頻進行展示和比較,讓孩子觀察,然后請孩子說說,并請個別孩子上來示范,然后教師再次正確示范:將圓筒壓扁,然后對邊折,分開的兩邊再對邊折,即可,提醒孩子每折一次都要用手指壓平。

  自評:這個環(huán)節(jié)也不是太難,但是紙張因為有了一定的厚度,在對折的時候不太容易,因此一定要強調(diào)每折一步要壓平。

  當孩子完成這一步,就可以讓孩子伸進手指試一試,能否一開一合。

 。3)添畫嘴巴和黏貼眼睛。

  在哪里畫上小青蛙紅紅的舌頭?眼睛貼哪兒?

  提醒孩子黏貼眼睛時,膠水要涂在下邊多余的地方,這樣眼睛才會站立起來。

  3、借助PPT進一步完整掌握制作的流程和方法。

  三、幼兒動手制作小青蛙。

  1、提醒孩子制作圓筒時膠水要少一些,等稍微干一干再壓平,以防黏住。

  2、提醒孩子折的時候盡量對齊,折的地方要用手指壓平。

  3、鼓勵同伴間互相幫助,完成的孩子可以自己玩一玩。

  四、玩一玩。

  1、請孩子套上青蛙頭,自己練習靈活的`張嘴巴。

  2、跟著《小青蛙》的音樂一起來表演一下。

  讓我們的小青蛙一起來唱歌吧。

  【二】中班手工教案:青蛙

  【設計思路】: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他們。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jīng)歷,使幼兒了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圍繞著故事情節(jié),我們?yōu)楹⒆觽冊O計了一系列圓形折疊粘貼活動,有水草、鴨子、小魚、蝌蚪、荷葉、荷花、青蛙等,本活動是其中之一,這些都是為孩子們學習制作連環(huán)畫《小蝌蚪找媽媽》做前期準備。

  【活動目標】:

  1、繼續(xù)學習將圓形紙折疊成橢圓形,并拼搭組合粘貼成青蛙的技能。

  2、遷移已有的經(jīng)驗,嘗試用圓形紙折疊其它形象豐富畫面內(nèi)容。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2、學習過故事中有關的圓形折疊粘貼內(nèi)容。

  3、背景圖一幅,各色圓形紙片若干,膠棒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出示背景圖,幼兒觀察。

  提問:

  1、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2、在池塘里發(fā)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呢?(青蛙)

  3、青蛙是長得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講述)

  二、講解示范。

  教師:今天老師為一只小蝌蚪找到了媽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長得和我們小朋友說的一樣嗎?

  提問:

  1、青蛙的身體、腿是什么形狀的?(橢圓形)它們有什么不同?(大小)

  重點:怎樣折疊出同樣大小的青蛙腿?(知道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折疊部分的大小會影響橢圓形的大。

  2、青蛙的身體和腿是怎樣拼搭的?(請個別幼兒操作示范)

  3、請你做這樣的一幅圖片,你會有困難嗎?請你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忙解決。

  三、操作活動。

  教師:還有許多小蝌蚪?jīng)]有找到媽媽,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幫忙,為更多的小蝌蚪找媽媽,好嗎?

  1、學習折疊青蛙,按自己的意愿添加相關的內(nèi)容。

  2、幫助輔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使其能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3、整理好學習用具。

  四、結(jié)束講評。

  你在折疊粘貼的時候,遇到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欣賞連環(huán)畫《小蝌蚪找媽媽》,引起幼兒再次活動的欲望。

中班手工教案18

  制作目的:

  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

  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制作準備:

  紅色、綠色、白色橡皮泥、小木棒、尺子、剪刀。

  制作過程:

  1.分別取紅色和白色橡皮泥,搓成一個大的紅球和一個小點的白球;

  2.將小白球放置到大紅球的下面,將兩者搓成一個大的圓球;

  3.將白色的部分捏尖;

  4.用尺子在紅色的蘿卜上面,壓出折痕;

  5.用剪刀剪出蘿卜的根須;

  6.再搓一個綠色的'大球;

  7.將搓好的綠球一頭搓尖;

  8.將綠色大部分,壓扁,做出葉子狀;

  9.將做好的綠色部分,插入火柴棒,并且,將邊緣捏薄些;

  10.將做好的蘿卜葉子,放置在蘿卜上,就完成了。

  結(jié)束語:

  以上就是蘿卜的手工制止方法,根據(jù)文字提示孩子們自己試試進行手工制作。

【中班手工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手工教案03-14

手工教案中班09-05

中班《紙杯花》手工教案 中班手工教案紙杯花04-14

中班手工花教案08-25

中班手工風車教案03-20

手工活動中班教案01-11

中班手工活動教案03-19

中班手工教案15篇03-19

中班手工彩泥教案07-31

中班《紙杯花》手工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