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4-08-15 07:33:13 教案 我要投稿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體的認識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坶L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qū)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yōu)橄嗟,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yōu)檎襟w)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shù)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ㄕ襟w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說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口答.

  (1)長方體的長是厘米,寬厘米,高厘米, 12條棱長的和是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體,12條棱長的和是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厘米,寬厘米,左邊的面長厘米,寬厘米,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厘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四、課堂總結.

  誰來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五、課后作業(yè) .

  1、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特點的過程,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模型、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觀察下列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四條邊,每組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二、講授新課

  教師讓學生觀察課本插圖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提問學生: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討論。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有什么?

  學生回答:(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都相等和12條棱相等。)

  學生自己填完課本14頁的表格。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每組對面面積相等;

  正方體: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面積都相等;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3

  [教材簡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發(fā)展的一次飛躍。學生在低年級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本節(jié)課就是要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為繼續(xù)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長方體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直觀圖;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關系。

  [教學準備]每生帶一個長方體實物;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請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典型的物體(課件呈現(xiàn)),提問: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2.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說明:通過觀察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長方體的直觀經驗,通過交流不斷積累長方體表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觀察物體,理解直觀圖。

  (1)師激疑:從不同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生試著從不同角度觀察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實物。

  匯報交流,達成共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最多只能同時看到3個面。

  相機呈現(xiàn)長方體直觀圖(動畫演示:先畫出能夠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認識面、棱、頂點。

  觀察直觀圖,說說從一個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結合長方體直觀圖,師向學生介紹: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課件同時在圖中作出標注)

  結合直觀圖中棱和頂點,說說它們分別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長方體物體的面、棱和頂點。

 。壅f明:讓學生在觀察物體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演示,理解長方體的直觀圖,認識它的面、棱和頂點,這樣既遵循了他們的認識規(guī)律,又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

  2.探究長方體特征。

 。1) 分小組研究長方體特征,填寫長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

  長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

  面

  棱

  頂點

  研究小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組里交流。(課件出示研究提綱)

 、匍L方體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坶L方體有幾個頂點?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師提問:

 、倜嬖鯓訑(shù)不重復不遺漏?你們是如何發(fā)現(xiàn)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樣數(shù)不重復不遺漏?你們又是如何發(fā)現(xiàn)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的?

 、垌旤c怎樣數(shù)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交流方法,同時配課件演示。

  引導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認識長、寬、高

  師:長方體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它的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分別叫做長和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課件演示)

  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并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告訴學生不管相交于哪個頂點的三條棱,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三第1題。

  [說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操作,目標明確,任務具體。交流反饋時老師又一次提醒學生是怎樣數(shù)的、如何發(fā)現(xiàn)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機會教學生學會學習方法。]

  3.探究正方體特征。

  課件演示長方體漸漸變成正方體,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熓觯洪L、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由于長、寬、高都相等所以稱棱長)

  根據(jù)剛才研究的方法,請你們小組討論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征,填寫正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相等。

 。壅f明:讓學生把學習長方體的特征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正方體的特征上來,使他們又對又快地達到學習目標。]

  4.比較長、正方體的特征,說說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老師引導學生按照面、棱、頂點的次序,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整理成表格。

  形體

  相同點

  不同點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方體

  6個

  12條

  8個

  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每一組互相平行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正方體

  6個

  12條

  8個

  6個面都是正方形

  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練習三第3題。

  獨立完成每小題,再交流反饋。

  [說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面、棱、頂點的順序,通過討論交流,來總結和概括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學生明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滲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設計把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以圖文表結合的形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給人銘刻記憶,融會貫通。]

  三、鞏固運用 拓展創(chuàng)新

  1.練習三第2題。

  借助直觀圖,根據(jù)圖中標注的數(shù)據(jù)先同桌有條理地指一指、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說說相關面之間的關系再獨立把有關面的形狀和長、寬有條理地寫下來。

  2.練習三第4題。

 。1)先判斷課本中擺出的幾個圖形中分別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個圖形中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說說它們分別是多少厘米。

 。2)每個學生用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擺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在小組內互相說說擺出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棱長)。

  3.練習三第5題。

 。壅f明:練習內容豐富,多樣,既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梳理知識 反思總結

  你認為本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總說明]

  1.現(xiàn)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fā)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yǎng)了能力;既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yǎng)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2.把教學數(shù)學知識(特征及其相互關系)、數(shù)學方法(觀察、數(shù)、發(fā)現(xiàn)的方法)、數(shù)學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學數(shù)學知識,又學數(shù)學方法和數(shù)學思想。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27~2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模型、長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學生: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學具、用學具做的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畫面上是什么圖形?(長方形)現(xiàn)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xù)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3、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ㄒ唬┱w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師介紹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師邊指邊說: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棱。請你找出長方體的棱。

  3、指導學生觀察: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用手摸摸看。

  4、師: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學生邊說師邊用課件分別演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ǘ┨骄块L方體的特征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特征。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現(xiàn)在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課件出示)

  小組里說一說,然后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填在數(shù)學書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學們在數(shù)面、棱、頂點的數(shù)目時拿著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動,要想一想怎樣數(shù)比較好,不重復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2、匯報交流,歸納長方體的特征。(課件一步步出示問題及答案)

  在匯報交流時注意: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shù)面、棱、頂點的.個數(shù)。

  在數(shù)棱的數(shù)目時,如果學生不理解相對的棱,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相對的棱。

 。2)學生介紹長方體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師分別再用課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讓學生指一指特殊的長方體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拿出學具按照表格中的問題完整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插比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

 。2)師:在制作中你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每一組棱的長度怎么樣?

  2、認識長、寬、高。

 。1)師:我想知道做這個長方體的框架共需要多長的鐵絲(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為什么?

  師: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怎樣求總棱長?共3頁,當前第1頁123

 。2)師:像這樣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3、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橫著、豎著、側著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三、練習鞏固

  1、深化理解長、寬、高。

  拿出自己做的長方體,擺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長、寬、高。(匯報后板書)

  小結: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因此由于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長、寬、高的長度也不同,但是長、寬、高的和是不變的。

  2、填空并口答。

  3、書練習五第一題。(略)(如有學生回答困難,教師可讓學生拿出實物如圖中那樣擺放后再回答)

  4、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5、

  若分別改變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形狀會怎么樣改變?(課件分別演示)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

  棱

  頂點

  6個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12條

  8個

  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教學反思: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幾何初步認識知識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币虼耍诮虒W《長方體的認識》時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豐富學生對形體的感知,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小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知識屬于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如讓學生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選用合適的小棒拼組成一個長方體框架,使學生清楚地看到12條棱的關系,讓學生進一步抽象概括,從而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動手做一個長方體紙盒,并擺放不同位置,從而使學生加深對長、寬、高的理解。由于加強動手操作,使學生豐富感知,積累了空間觀念,形成概念。

  二、引導多向思維,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培養(yǎng)學生展開多向思維,是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的基礎。教學中注意我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如長方體棱的認識,在學生已知道長方體有3組相對的棱并制作了長方體框架后,我又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如果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條棱的長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這樣12條棱又在學生腦中分成了4組,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三、重視想象,讓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

  想象是學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進行的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順序、有重點地去觀察,在反復細致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豐富的空間想象,發(fā)展空間觀念。如讓學生根據(jù)圖形想象長、寬、高的長度分別發(fā)生變化后,會引起長方體的形狀怎樣改變,既使學生認識到長、寬、高和長方體大小的關系,又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5

  一、操作引疑:

  師:土豆塊是不是長方體?同學們,你們已預習過課本,現(xiàn)在把你們手中的土豆塊切成一個長方體。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生1:平的,叫做“面”。

  師:②再切一刀呢?

  生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師: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現(xiàn)三個面,三條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再把土豆切成一個長方體,比一比誰切得最像。

  二、研究長方體究竟有什么特征:

  學習小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題1-----3題,并把研究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研究題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多少?每個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集體交流:

  師:你是怎樣數(shù)“面”、“棱”的?哪種數(shù)法比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師:觀察本組同學的長方體土豆塊,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特殊情況嗎?

  生:我們小組土豆塊,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師總結,并引導學生體驗有序思考的優(yōu)點。

  研究題2:

  你覺得長方體的棱和面還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并填入表格中。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共同探究。

  師:請每個小組把研究結果匯報,或有什么問題要質疑?

  生1: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相對的兩個面形狀一樣,面積相等。

  生2:請問你們小組是怎樣知道?

  生3:我們小組是動手量相鄰兩條邊知道的。

  生4:我們小組是動手算出它的面積知道的。

  生5:我們小組是動手剪開比一比知道的。

  師:每個小組都能想出好辦法,如果老師想做這個(實物演示)長方體框架共需要多少長的鐵絲?大家有什么方法來解決嗎?

  生6:只要量出一個頂點引出三條不同的方向棱的長度。再乘以4,就得鐵絲長。

  生7:量出紅顏色棱的長度,再乘以4;接著量藍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最后量黃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把三次積加起來就是鐵絲長。

  研究題3:

  正方體有什么特征?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長方體?把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我們小組研究認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的數(shù)目是一樣。

  生2:我們小組研究發(fā)現(xiàn)正方體每條棱長都相等這點與長方體不同。

  生3:我們小組歸納出:把正方體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所以它是一種特殊長方體。

  三、實踐應用:

  1、請同學們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不同長度的小棒(出示數(shù)據(jù)),請小組成員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種長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員上來領取。

  小組同學動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漂亮!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小組剛才用了幾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別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幾個點呢?

  2、你們能像教師這樣,給長方體框架穿上“衣服”嗎(出示一個用紙做面,包好了的長方體)想想看,應用剪刀剪出怎樣的紙片?再比較它們每個面的異同。

  小組同學操作、匯報、交流。

  [評析]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給我的啟發(fā)和反思是:

  1、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實現(xiàn)學習方式變革。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土豆,來豐富表象,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切成長方體,來提高感性認識,最后通過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僅拓寬了思路,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方式,激活學習熱情,達到全員主動參與“學數(shù)學”目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讓學生經歷“學數(shù)學”過程,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案例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看、摸、想、議、切、說等學習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fā)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yǎng)了能力;既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yǎng)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3、讓學生經歷“學數(shù)學”的過程,其核心問題是“學會思考”

  讓學生學會數(shù)學地思考,是數(shù)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積極有效的思考依賴于合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依據(jù)知識自身的重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呈現(xiàn)知識為呈現(xiàn)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shù)學學習過程,自覺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智技能,從而促使數(shù)學學習活動有效地展開并不斷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數(shù)學教學要努力創(chuàng)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shù)學教學環(huán)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xiàn)代公民所必需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立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用《數(shù)學課程標準》來教學,必須讓孩子們體會到數(shù)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總之,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真正體現(xiàn)新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學數(shù)學”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6

  一、說教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的平面圖形的,比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本節(jié)課的學習即與之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有著密切聯(lián)系,但又有著本質的不同。密切的聯(lián)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點有相同的地方。本質的區(qū)別在于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在小學階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統(tǒng)的學習立體空間圖形的開始。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這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立體圖形以及立體圖形表面積、體積的計算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地位顯得至關重要!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借助具體的實物和模型,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lián)系。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立體思維。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總結、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面和棱的特征

  四,學情分析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并且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碰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雖然學生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在平面圖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學生已經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圖形,我們一般從點、邊、角等方面來進行研究。

  五,教法、學法

  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實物模型、研究單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上課開始,我們先出示一幅商場一角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形狀的物體?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一下?

  學生一般能夠正確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我們繼續(xù)拋出一個問題?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還見到過長方體和正方體?我想學生的回答應該是五花八門,比如魔方、快遞包裝盒、牛奶盒、鉛筆盒、橡皮等等,或許學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確,比有的如鉛筆盒,它并不是一個平平的面,而是一個曲面,但是我們這時不要著急否定學生,因為學生已經從以往的平面圖形走到了現(xiàn)實中的立體圖形,這是一個大的進步,我們的應當予以肯定。對于那些不精確的描述,我們會在最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判斷。

 。ǘ┲v授新知

  我們知道,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同樣的道理,長方體和正方體也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根據(jù)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們應當從實物中提煉出模型,因此我們可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當然理想條件下每個同學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第一步就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閉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們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過直觀的感知,學生的回答或許不是那么精確,比如,平面圖形有一個面,立體圖形有好多個面;再比如平面圖形是畫在紙上的,而立體圖形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等。我想這足以可以說明學生已經開始進行了立體圖形的思考。

  這時進一步追問,假如讓你來描述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幫助學生梳理,研究平面圖形時,我們可以從頂點、邊、角等幾方面來進行研究。同樣的道理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時我們也可以選取幾個研究點來進行探討,比如面,棱(即面與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頂點(即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當然,這些名稱的認識可以是學生課前預習,也可以作為老師的新知講授。當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后,可以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同桌兩個相互說一說,加以鞏固各部分的名稱。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稱后,我們可以先研究長方體、也可以先正方體;當然也可以放在一起進行研究,本節(jié)課我采用先研究長方體再將研究方法遷移到正方體的模式:

  長方體的特征,在前面我們已經確定了可以從頂點,面以及棱三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頂點的數(shù)量很好數(shù),是8個頂點,當然在數(shù)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有順序的來數(shù)。研究的重點在于面和棱。這時我想完全可以把問題拋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開始之前,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幾個問題:第一,長方體有幾個面,面與面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驗證的?第二,長方體有幾條棱,棱與棱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的?帶著這兩個問題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討論結束,學生在進行匯報交流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去數(shù)面的個數(shù)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來數(shù)。一共有6個面。對于面的特點,我們可以從面的位置、面的形狀、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積三個方面來描述,最終得出結論: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當然對于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這個說法在后面的練習中會進行特殊的論述)

  在去研究長方體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模仿剛才研究面的過程:比如,長方體一共有幾條棱,怎樣數(shù)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有的學生會想到一個頂點對應3條棱,長方體一共有8個頂點,共計24條棱,但是在數(shù)的時候所有的棱都重復計算了一遍,最后要減半,所以長方體一共有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按照棱的長度去數(shù),一共有三組,每組有四條棱長度相等,共計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是按照空間位置來去數(shù),這時可以讓這位同學到講臺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來進行標注,通過空間位置的劃分,可以分為3組,每組有4條,共計12條棱。每種方法都可以,但是我們要鼓勵學生運用第3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學生是真正站到立體空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予以肯定。這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桌兩個彼此不重復、不遺漏的數(shù)一數(shù)各自長方體的棱并說一說每組棱有什么特點。最后我們得出結論:長方體有12條棱,可以分為3組,每組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的頂點、面、棱的數(shù)量和特征后,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中一個頂點對應幾條棱,學生很清楚的知道:一個頂點對應3條棱。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且向學生介紹,一般來講,我們把水平方向的較長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二的棱叫做長,把水平方向較短的棱叫做寬,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講授完長寬高后,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來說一說自己長方體模型的長寬高。讓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擺放的位置進行變化的。

  在研究正方體特征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jù)剛才研究長方體的方法去研究正方體。完成研究表格,并對比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得出結論:正方體也有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但是正方體的6個面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并且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也完全相同。這正是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的不同之處。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點在于研究方法的遷移,以及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行比較。

  最后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包含關系:在平面圖形中,我們學習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只不過正方形的長和寬相等,我們稱之為邊長。這里的正方體是不是特殊的長方體呢?拋出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其實,正方體就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只不過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而已,我們把它稱為棱長。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集合范圍內,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二者是一種包含的關系。

  到此本節(jié)課的新授內容以基本結束,根據(jù)練習的層次性,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

  最后,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生活中的鉛筆盒、冰箱等是不是標準的長方體

  2,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

  這兩個問題留作學生課下思考。

  八、板書設計

  略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7

  《長方體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主要內容是探索發(fā)現(xiàn)長方體(正方體)的基本特征。在我教本課之前,觀摩同行執(zhí)教已有十多遍,觀摩過程中也斷斷續(xù)續(xù)有些思考困惑,主要集中在幾下兩點:

  1、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學生的空間觀念怎樣飛躍?怎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為什么會有不少學生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僅僅是口誤嗎?

  為了解決這些困惑,我提前研讀了相關資料(此時我的學生剛進入五年級上學期),通過研讀思考,我明白所謂空間觀念就是指對物體和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化在人腦中的表象及想象?臻g觀念是由感知覺到概念間的“階梯”,是建立幾何概念、形成空間想象力的基礎!堕L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那么無論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是什么,都要肩負起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任務。我想起同事們在日常教學中總是會感到學生的空間觀念太差,有些學生甚至根本就沒有空間觀念,而在怎樣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時又會感到很茫然。

  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但本節(jié)課才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地研究立體圖形,教材先從生活入手抽象出立體圖形,接著在明確面、棱、頂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究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最后認識長、寬、高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很豐富,但要想讓學生自己在做中學、玩中學,很明顯一節(jié)課無法完成。于是我又陷入了思考: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實效?

  為了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和研究興趣點,我對一個自然班進行了相關內容的課前調查,具體內容和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問題1:你知道長方形和長方體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嗎?

  【意圖:為了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在學生心中的真實建構情況!

  調查結果:

  關于長方體和長方形的區(qū)別:在63個學生的回答中,只有18人(約占28%)能準確說出平面與立體之分;有28人(約占44%)說長方體可以立起來,但長方形立不起來,這樣的回答其實并不準確,但潛意識中要傳達的內容也可歸為平面與立體之分;還有17人(約占27%)所回答的內容根本不靠譜。

  關于長方體和長方形的聯(lián)系:該問題難度較大,在63人中只有11人(約占17%)能夠說出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

  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建構起清晰的立體圖形的表象,所以產生了上述的問題;诖宋铱紤]在認識長方體前可以從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入手。

  問題2:如果讓你研究長方體的特點,你喜歡怎樣研究?

  【意圖:旨在了解學生關于長方體的研究興趣點!

  調查結果:

  有12人(約占19%)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的面。

  有6人(約占10%)提到喜歡研究為什么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是長方體。

  有4人(約占6%)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造。

  各有3人(約占5%)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頂點或棱。

  有2人(約占3%)提到喜歡研究長方形如何變成長方體。

  還有學生在問卷中明確表示:我喜歡拼裝長方體,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動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時比只看還要好。

  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學生的研究興趣點比較分散,但都很有價值。相比較更多的人喜歡研究面的特點,基于此怎樣激發(fā)學生研究頂點和棱也是要思考的問題。另外部分學生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造及拼裝長方體對本課的活動設計也很有啟發(fā)。

  在分析了學生的調查問卷和進一步思考之后,我結合自己的思考設計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實踐,現(xiàn)將實踐教學中的兩個片段分析如下:

  片段一:

  課前活動中每個4人小組準備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按照要求拼出圖形:

  任務一: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1個長方形;

  任務二: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5個正方形;

  任務三: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4個三角形。

  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完成任務一;

  能夠在片刻思考之后拼出形如“田”字的圖形完成任務二;

  但卻苦苦思索無法完成任務三。此時我出示三棱錐,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三棱錐上有4個三角形,緊接著我追問學生:“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么感受?”部分學生深有體會地談到:“圖形不只有平面的,還要向立體發(fā)展!倍切]有發(fā)表感受的孩子我也能從他們的表情上洞悉他們的內心……

  片段一分析:

  面對只有17%的學生能說出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的課前調查結果,我考慮在認識長方體前可以從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入手進行課前活動。實踐驗證通過三個拼圖形的活動任務安排,使得學生經歷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維過程,而學生也在過程中無形地完成了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認知飛躍,于是在后面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幾乎沒有學生將“長方體”誤說為“長方形”。

  片段二:

  在學生觀察自己手中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并引導其有序數(shù)出面、棱、頂點數(shù)量的基礎上,我直接安排了“制作長方體”的活動!拘〗M材料為:卡紙、直尺、剪刀、膠帶、信封(內有2個或3個已知的面)。】同時要求學生邊制作邊思考:長方體面的形狀和大小關系?長方體棱的長度關系?

  大約10分鐘(速度最快的小組只用4分鐘)之后,所有的小組都順利制作出了一個長方體,【如圖】且大部分小組都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特點。此時的展示匯報便顯得很“酷”:組長拿著自己小組的作品落落大方地在臺上對同學們分析講解他們的發(fā)現(xiàn),教師只需在恰當?shù)臅r候追問發(fā)現(xiàn)的依據(jù),并引導其它小組進行補充即可。

  片段二分析:

  基于課前問卷中部分學生表示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造及拼裝長方體對我的啟發(fā),我安排了這個制作長方體的活動。其實一開始我想讓學生將自己手中的長方體剪開進行觀察,但考慮到生活中的長方體大都是一些盒子,而盒子在粘和處的多余材料會影響學生的觀察,于是我想自己給每個小組制作長方體讓學生去“剪”,但此時我想到調查問卷中有學生說:“我喜歡拼裝長方體,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動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時比只看還要好!

  看著學生的心里話,我很想大膽嘗試,但考慮對學生而言“制作長方體”比“剪開長方體”難度要大,所以我在信封中提供了幾個已知面。盡管如此,我還是有些擔心,畢竟長方體面、棱的特點學生還不知道,就直接放手讓其制作,實在是有些冒險,不過最終我決定相信學生,我想當孩子們拿著自己制作的長方體進行匯報的時候內心該有多高興。實踐顯示:我的愿望實現(xiàn)了。但此時我卻在思考:為什么學生能夠在沒有研究面、棱的具體特點時就能制作出長方體呢?后來我想到了:因為學生有生活經驗,雖然長方體僅僅在一年級的數(shù)學書上“曇花一現(xiàn)”,但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過多少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W生在生活中玩過多少長方體的玩具。 

  我如夢初醒,課前自己的擔心多余了,但也暴漏了我在研究學生的時候對他們的生活經驗讀的還不夠懂。是!學生思維認知的發(fā)展不僅僅在數(shù)學課堂上,生活經驗也是教師在課前需要深刻了解并且讀懂的。只有在這樣深刻讀懂的基礎上,學生的思維才能順利實現(xiàn)飛躍。

  至此本該結束了,但學生又在上完課的第二天給了我新的驚喜:他們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形狀是正方體的盒子!救鐖D】孩子們說:“老師,我要用這個正方體包裝禮物送給你!”

  面對此情此景,我感動了!我對孩子們說:“老師不要里面的禮物,只要這個盒子就行!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的思維是多么豐富奇妙,要想讀懂你們,老師定當繼續(xù)努力!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8

  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辨認這些圖形。

  2、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初步的、形象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組織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和創(chuàng)新。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兩個學生一個相對面顏色相同的長方體(相對面可拆下),一個學生兩個小正方體,板書的小黑板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把小朋友帶來的物體都放在桌面上(四人一小組)

  你們的桌面上有許多的物體,請小朋友動手動腦把它們分一分,想想哪些物體應該放在一塊,為什么?(音樂停就停手)

  提問各別小組:你們?yōu)槭裁催@樣分哪?(因為一部分是長方體,一部分是正方體)

  小朋友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貼出板書。

  二、新授

  1、認識長方體

  1)自主探知

  認識圖形是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第一次遇上的內容,你們想學好它嗎?好,就讓我們先來認識長方體吧。

  師手拿長方體實物教具,問:看到長方體,你們想學獲得些什么有關它的知識哪?(幾個面,每個面什么樣,各個面有什么特點,生活中哪些是長方體,長方體是不是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大家提得真不錯,今天老師教你們一種學習方法,讓你不僅能回答出同學們的問題,還能獲得有關長方體更多的知識,你們想學嗎?

  課件出示: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看一看、比一比

  師:

  摸,就是摸長方體的各個面,摸摸看有什么感覺。

  看,就是看長方體各個面是什么樣的

  比,就是比各個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請同學們把這四個任務讀一讀。

  比完后再請同學們舉一舉你周圍有長方體的例子。

  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討論。

  師巡視,參與一些小組活動。

  在比時,老師適當提示把它的六個面拆下來對比。

  請小組代表發(fā)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哪些特點?

  摸:面是平的

  數(shù):6個面(問:你們小組是怎么數(shù)的?)

  板書:6個面

  看:每個面都是長長的方方的或長方形

  比:學生可能說顏色相同的面一樣大,老師引導黃色的是長方體的哪兩面,紅色的呢,綠色的呢?也可能說上下,左右,前后一樣大。

  課件演示并說明:上與下對著,左與右對著,前與后對著,這樣對著的面叫相對的面。相對的面怎么樣?(一樣大)

  板書:相對的面一樣大

  說:我們小組想到了————是長方體。

  請三個小組代表分別匯報。

  2)師出示

  問:是不是所有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哪?看老師拿著的這個長方體,仔細看它是不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

  可見長方體分兩種,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另一種是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的。

  你們事來的長方體里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例子嗎,找出來給組員看看。

  3)課件演示,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這是什么?

  這個長方體可神奇了,他會變,仔細看,它怎么變

  長方體變得這么長還是?

  長方體變得這么寬還是?

  長方體變得這么高還是?

  同學們在自已的努力和組員的幫助下,不僅認識了長方體,還學會了認識圖形的本領,你們還能通過摸、數(shù)、看、比還認識正方體嗎?板書:正方體

  請同學們拿出正方體,小組開始討論。

  請小組代表發(fā)言,問:在比的過程中,你們小組是怎么比的?(用兩個正方體比,畫一個面比,折一個面比,剪一個面比。)

  電腦演示6個面重合。

  板書:(正方體實物)

  6個面

  每個面完全一樣

 。赫襟w的特點。

  三、長方體與正方體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結合板書說明相同點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平的,不同點是長方體只有相對面相同,而正方體每個面都相同。)

  三、練習。

  1、書上“做一做”

  實物長方體和正方體大家會辨認了,如果把它們畫在圖上,你們會辨認嗎?我這有道題。請一位同學把題目讀一遍。(投影)并請行做完的學生把書拿到投影儀上反饋。

  2、拼一拼

  ,教師手上有二個小正方體,我把它們拼在一起,成了?現(xiàn)在請你們小組合作,分別用勁個和4個正方體能拼出長方體?師巡視,選取擺得好的在屏幕上投影展示。(有兩種情況,并說明可以橫著擺,也可以豎著擺)

  下面,請你們用8個小正方體拼一個大正方體,你們會嗎,試試看。

  二、猜一猜物體的形狀。

  老師有個百寶箱,里面裝著一些東西,看,你猜,老師手里拿著的東西是什么形狀的?

  猜錯的同學別灰心,還有機會,看,這回老師手里拿個什么形狀?這回呢?

  出示一個

  問:為什么都猜錯了?

  可見要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長方體,要看幾個面?

  五,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開心嗎,都學到了哪些東西?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特點的過程,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模型、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觀察下列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回答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都相等和12條棱相等。)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1題,教師讓學生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可以集中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做第2題,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長方體的三條棱長,并填完表格。

  學生做第3題,根據(jù)課本中的長方體的三條棱長和每組對面的形狀,分辨出6個不同的面的編號?梢宰寣W生按照課本中6個面的長、寬來做成面積相等的紙片,然后組成一個長方體來進一步熟悉長方體的6個面的大小和相對的位置。

  教師根據(jù)課本第4題中的長方體插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制作一個這樣的長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條。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10

  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二)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然后老師說明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請學生先觀察,再請兩三位來摸一摸,然后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學生: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

  教師: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教師:這些物體在原來的位置不動,我們還能在它們所占的位置上放別的物體嗎?(請一位同學演示。)

  學生:不能。

  教師:可見立體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教師請學生從教具中挑出長方體后,說明本節(jié)課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并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留出寫“正方體”的空)。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棱。(板書:棱)

  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板書:頂。)

  (2)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校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坶L方體有多少個頂?

  學生討論并歸納后,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8個。

  請學生觀看動畫圖(用電腦軟件或實物展示)

  出示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個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個頂點。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先請同桌兩人互相說,然后請一兩位同學拿著學具給全班同學說。)

  (3)老師: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qū)別呢?

  教師:(拿一個長方體正對學生)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請幾位觀察角度不同的同學回答。

  教師: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介紹的同時用動畫圖像展示。)

  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請觀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圖。(如圖)請指出框架上的12條棱分幾組?并指出哪幾條棱是一組的?

  請指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

  教師:請量一量自己的長方體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看一看長度是否相等?

  教師: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練習:請分別說出下面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第二個長方體與第一個長方體有什么區(qū)別?(投影片)

  2.正方體特征。

  (1)展示動畫圖像:(或抽拉投影圖)

  第一步:長方體中的長邊縮短,使長、寬、高相等;

  第二步:長方體中的短邊伸長,使長、寬、高相等。

  教師: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學生:長、寬、高變?yōu)橄嗟,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yōu)檎襟w。

  教師: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觀察,對照長方體的特征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把課題補充完整——加上“正方體”。)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請看動畫圖像。

  (2)教師:請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學生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棱、頂點的數(shù)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說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長方體的長是( )厘米,寬( )厘米,高( )厘米。12條棱長的和是( )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棱長的和是( )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厘米,寬( )厘米,左邊的面長( )厘米,寬( )厘米,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 )厘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

  (四)課堂總結及課后作業(yè)

  1.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2.作業(yè):教材P22練習五:1,2,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本節(jié)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征。立體圖形的具體研究,學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比較,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二者的關系。平面圖上的立體圖形,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在教案設計中,安排實物觀察、動畫圖像的生動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圖上虛實線畫法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看立體圖的能力。

  本節(jié)新課教學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長方體的特征。共分三個層次進行:讓學生通過感官了解長方體的面、棱和頂;利用教具學具和討論提綱,幫助學生自己去認識并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通過圖像和練習,學生會看平面上的立體圖,掌握長、寬、高。

  第二部分教學正方體的特征。共分兩個層次進行:利用長方體長、寬、高的變化來認識正方體的特征,會看立體圖;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扳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11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學第三冊第23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2.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辨認和區(qū)別。

  教具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2.例1、做一做、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位置平面圖幻燈片,幻燈機,錄音機。

  3.長方形、正方形拼組成的機器人及長方體、正方體拼組成的機器人。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組成的機器人于黑板。

  師:小朋友們,這是什么?(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可有學問了,不信呀,跟著教師來看看。大家看機器人的手、腳和脖子,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誰能說說長方形有哪些特點?

  師:再看看機器人裝滿學問的肚子和腦袋又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誰也來說說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評析:通過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作鋪墊。]

  二、新課教學

  1.初步認識長方體。

 、賻煟哼@個機器人不僅很有學問,還很神奇。你們看,老師把它的手和腳拼成一個什么樣的圖形。

 。ò瓷舷、前后、左右的順序依次將機器人的手和腳拼成一個長方體。)

  師:大家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的形狀也是這樣的?

  指名列舉。

  師:對了,像書、盒子、磚頭以及老師手中的模型這樣的形狀,我們就把它叫做長方體。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燈,并板書:長方體。

 、趲煟海ㄓ|摸桌面)大家看這是課桌的一面,我們的長方體也有這樣的面。請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跟老師摸一摸。

  帶領學生摸長方體的上面。

  師:我們剛剛摸過的地方是這個長方體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長方體還有哪些面?誰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讓大家更容易記住。

  指名回答,板書:上下、前后、左右

  師:一共是幾個面?板書:6個面。

  師:原來長方體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個面。

  指名摸、數(shù)長方體的6個面。

  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每個面的形狀。板書:長方形

  師(演示):這是上面,和它相對的'應該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對的是一一(后面),左面相對的是--(右面)。我們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對的面。

  板書:相對的面

  師:相對的面大小怎樣呢?

  依次取下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進行重疊比較,得出結論:相對的面一樣大。(板書:一樣大)

 、鄢鍪疽粋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按順序數(shù)出6個面。讓學生觀察它的每一個面,與第一個長方體進行比較,說說有什么不同。

  師:像這樣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的圖形也是長方體。

  板書:有的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苄〗Y:今天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我們知道了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相對的面一樣大。不過,有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體。

  ①出示正方體。

  師:機器人還要介紹一個新朋友給大家認識,它就是正方體。

  板書:正方體

  請同桌互相討論: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取下黑板上機器人。指名回答,板書:6個面 正方體

  請一位學生按順序摸、數(shù)正方體的6個面。

 、谌∠6個面,重疊演示6個面的大小一樣,板書:一樣大

 、坌〗Y: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它們一樣大。

 、茏寣W生列舉出形狀是正方體的物體。

  出示例1下半部分幻燈。

  3.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圖。

  師:剛才我們認識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具體的東西。如果把它們畫在黑板上、本子上,應該是什么樣的呢?請在家打開書第23頁看例1。

  讓學生通過幻燈再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其它位置的平面圖。

  4.總結:這節(jié)課,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怎樣來區(qū)別這兩種圖形呢?我們先要看看它是否有6個面,如果6個面都是長方形,或者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個是長方形,那么它就是長方體。如果6個面全部都是正方形,它就是正方體。

  [評析:直觀形象初步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空間觀念。]

  三、辨認拼組游戲

 、俳處煶鍪疽粋圖形,如果它是長方體,學生就舉起桌上的長方體;如果是正方體,就舉起正方體。

 、诮處煱驯嬲J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成一個機器人。

  師:黑板上的機器人哪去了?原來它看見小朋友學習得那么愉快,就穿上用長方體和正方體做成的衣服,跑到我們的課堂里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機器人說,只要大家肯動腦筋、多觀察,就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評析:通過游戲,讓學生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長方體、正方體,培養(yǎng)學生多,思考、多觀察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第23頁做一做,集體訂正。

  2.練習七第1-5題,集體訂正。

  [評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概念多,內容較為枯燥,為了讓低年級學生能愉快地投入學習,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引導學生通過摸、數(shù)、說等教學活動,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不僅理解、掌握了知識,而且增長了智慧,培養(yǎng)了能力,并發(fā)展了空間觀念。

  在課末學生學習情緒比較低落的階段,創(chuàng)設了拼合機器人的游戲,使學生在愉快中懂得了判斷長(正)方體不能只看它的一個面,必須觀察到所有的面。從而把這節(jié)課推向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12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掌握長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體現(xiàn)數(shù)學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新,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以及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三、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四、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五、教學過程

  1.分類、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師出示一幅圖:你能將它們根據(jù)一定標準分類嗎?

  (2)師生共同概括:像粉筆盒等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據(jù)一定空間把它們稱為立體圖形。

  請同學們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認識呢?

  (3)拿出一塊橡皮,橫切一刀,露出一個面,讓學生觸摸,并說說感覺,教師明確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讓學生觸摸兩面相交的線,說出感覺,明確這在立體圖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將橡皮的一個面扣放在桌面上,與兩個面垂直再切一刀,觸摸三條棱相交的點,說出感受,明確它叫頂點。什么叫頂點?

  (4)找實物指出它的長、寬、高。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學習長方體的認識。

  2.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那么長方體的特征是什么?請同學們自己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和學習用具獨立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面、棱、頂點的知識。)

  (2)教師巡回指導,指導要點如下:

  ①數(shù)面、棱、頂點時,如何數(shù)比較科學。

  ②采用多種學習方法。

  (提示:如測量、計算、比較及用身體某個部分去接觸面、棱、頂點等。)

  ③獨立填寫“我的發(fā)現(xiàn)”一表。

  面

  棱長

  頂點

  (學生在學習時,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多種學習方法,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

  匯報:師生共同歸納。

  (除了各部分的數(shù)量外,還要引導學生認識。)

  a.按棱的長度可分為3組,每組內4條棱平等且長度相等;

  b.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3條,長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長、寬、高;

  d.長方體的形狀、大小是由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的;

  e.面的特殊情況。

  完成做一做,反饋訂正。

  小結。

  五、課堂練習

  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計算棱長總和。

  綜合練習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

  (2)長方體的三條棱長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 )

  (3)有六個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的形體一定是長方形。 ( )

  (4)長方形紙是長方形不是長方體。 ( )

  (5)有6個面,且6個面都是長方形,它一定是長方體。 ( )

  實踐與應用

  (1)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96厘米,已知長是8厘米,高是7厘米,寬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鐵絲,焊接成一個長方體教具,長20厘米,寬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長100厘米的鐵絲,做成一個長·9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后,還剩多少厘米?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13

  教學要求

  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用具

  ①教師準備:教材第20頁圖中的各個實物,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框架、投影儀。

 、趯W生準備:收集一些長方體開頭的小紙盒,并將教材第169頁的長方體展開圖剪下來貼在硬紙板上備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觀察后回答:①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诟鶕(jù)學生的回答有意歸類并板書。

  平面圖形立體圖形

 、壑钢筮厗枺哼@些都是什么圖形?(并在上面板書:平面圖形)

 、苤钢疫厗枺哼@又都是什么圖形?(并在上面板書:立體圖形)

  2.實驗

  用兩個同樣大小的量筒裝600毫升的水。然后往其中一只里放入一塊石頭,讓學生觀察,這只量筒里水面的變化情況?小組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空間”這一概念。

  從今天開始,我們的數(shù)學課主要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學習長方體的認識,并板書課題。

  二、探索實踐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1)認識長方體的面。(讓學生分組討論)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诿總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勰男┟嫱耆嗟龋浚ㄑ菔窘o學生看)

  再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用投影歸納出: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認識長方體的棱。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摸)。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做,最后統(tǒng)一為“棱”)

  再讓學生分小組去數(shù)和量:

 、贁(shù):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shù)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么規(guī)律?)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歸納出:(投影顯示)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并提問:

 、倌銈冎浪惺裁磫幔浚旤c)

 、陂L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4)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

 。ㄍ队俺鍪荆

  (5)用填空的形式小結長方體的特征。(投影顯示)

  長方體是由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圍成的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兩個面,相對的`棱的長度。

  2、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

  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找?guī)酌韺y量結果告訴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么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系?(投影顯示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三、課堂實踐

  1.量一量教科書的長、寬、高。

  2.練習五的第2題。

  3.練習五的第3題。

  五、課堂小結

  由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口訣: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

  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

  6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

  六、課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棱、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并涂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我們學過哪些基本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2.出示一張紙。師: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把這樣大小的許多紙重疊在一起,你們看,是什么形狀?(長方體)

  3.師:在日常生活中,長方體形的物體我們常見到,如保健箱、粉筆盒等等,你們能說出一些來嗎?(磚、墨水瓶盒子、教科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聯(lián)系很多,在工農業(yè)生產中用途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示范操作,認識面、棱、頂點

  1.拿出一根蘿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學生觀察并且動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告訴學生這叫做“面”。

  2.將切出的蘿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塊,出示給學生看。

  師:這塊蘿卜有幾個面?兩個面相交的邊叫什么呢?(棱)

  3.繼續(xù)切,把蘿卜一面平擺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現(xiàn)了一個新情況,讓學生觀察后回答,有幾個面,有幾條棱。

  師: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剛才我們通過切蘿卜的活動認識了物體的面、棱、頂點。

  4.教師出示長方體模型,學生取出長方體實物,進行觀察,并且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然后回答:一個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評析:教者在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時,教學上有以下幾個特點:1.通過出示一張紙復習長方形特征,再由許多張同樣大的紙重疊起來,使原來的長方形出現(xiàn)了“厚度”,使它起了質的變化,成為長方體。使學生認識到兩者有內在的聯(lián)系,又有原則的區(qū)別,學生重新構建的知識自然得體。2.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者通過實物演示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看一看、議一議、數(shù)一數(shù)、想一想,使多種感官協(xié)同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生親自感受的基礎上獲取的基礎知識印象深刻,記得牢,用得上,不易忘。】

  三、認識長方體

  1.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手中的長方體實物,并自學課本,同時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學題: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哪些面的面積相等?為什么?

  (2)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2.討論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簡要板書。

  (1)長方體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稱為相對的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2)長方體有12條棱,同方向的棱長度相等。

  (3)長方體8個頂點。

  3.接著教師出示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告訴學生這也是長方體,在它的6個面中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在長方體中,也可能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指導學生進行想象。

  (1)師:①以上我們學習了有關長方體的知識,回憶一下看,長方體有哪些特征?根據(jù)這些特征,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你們見到的一些實物,說說它們的面、棱、頂點(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問各抒己見,進行討論)。②誰能說說教室這個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2)出示長方體模型。①師:你能看到長方體的哪幾個面?②一般我們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③出示透視圖。告訴學生:這幅圖稱為長方體的透視圖。

  (3)嘗試練習:判斷下列圖形中哪些是長方體,說明哪些不是長方體,為什么。

  【評析:長方體有幾個面?什么樣的面?有幾條棱?幾個頂點?通過學生觀察學具,教師演示教具,學生自學課本并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再經過課堂討論后,歸納總結,得到解決。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的結果。教師教得生動,學生學得活潑,饒有興趣!

  5.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指導學生觀察模型,指著模型的一個頂點問: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有幾條棱?是哪三條棱?告訴學生: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我們把橫的棱長稱為長,縱的棱長稱為寬,豎的棱長稱為高。

  (2)教師取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再把同一模型換三個位置,分別由學生指出它的長、寬、高。

  (3)要求學生拿出各自帶著的錄音磁帶盒,要求:①在教師規(guī)定的統(tǒng)一擺放位置,分別量出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②讓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擺放位置,量出長、寬、高并報出數(shù)據(jù),讓其他學生猜出報數(shù)據(jù)學生測量時的擺放位置。

  (4)嘗試練習(略)。

  四、認識正方體

  1.以練習二十二第4題,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是5厘米的立體圖形為例,告訴學生:“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

  2.學生取出正方體學具,教師要求學生動手量一量12條棱的長度,觀察6個面的形狀和大小。教師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經過討論,讓學生閱讀課本,根據(jù)課本的敘述,要求學生講出:(1)正方體的特征。(2)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五、總結比較

  師:我們分別學習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請取出按照練習二十二第5題要求制作的紙樣,再請大家比較比較: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兩者的關系怎樣?

  【評析:長方體長、寬、高的基礎知識和正方體的有關基礎知識以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內在聯(lián)系,教師都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自然引入和過渡的,既自然又得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特點!

  六、鞏固練習

  1.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2.看圖填空。(單位:分米)

  (1)右圖是一個( )體, 它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2)右圖左邊的面是( )形,長是( ),寬是( ),面積是(),它和( )面的面積相等。

  (3)( )面的面積是15平方分米。

  (4)要做一個這樣的長方體框架至少要( )分米鐵絲。

  3.討論。

  出示一疊紙。

  (1)先拿去一部分,剩下的紙是什么形狀?

  (2)再拿走一部分,剩下的紙是什么形狀?

  (3)剩下一張紙,是什么形狀?

  (4)為什么上課前我們說一張紙是長方形,而現(xiàn)在說一張紙是長方體?(以前我們不研究紙的厚度)

  七、游戲

  出示兩個同樣的長方體容器,要求兩名學生往里倒水,使容器里的水的形狀為長方體,看誰倒得快。

  【評析:本課的知識點多,純屬概念性的,鞏固練習時,學生易產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tǒng)方式,根據(jù)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一套練習題,使學生在填填、寫寫、畫畫及游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基礎知識!

  教學本課之前,先布置學生在家里預習,同時準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帶來。再讓學生把準備的長方體拿出來,如有的拿煙盒、有的拿牙膏盒、有的拿菊花盒等,同桌共同探討,看它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讓學生自己板書。再拿出你的正方體觀察一下,正方體的情況是怎樣的?讓學生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一種什么關系?還讓學生探討長、寬、高的含義。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在我們身邊有那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先說長方體,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筆盒、音響、還有肥皂、書、黑板等;正方體有魔方、積木等。最后讓學生動手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

  所以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把學生推到了主動學習上來,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開動腦筋。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15

  【教材分析】

  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編寫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以學生已有的觀察物體的豐富經驗為基礎,先明確長方體有幾個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等知識,自然地由實物圖抽象出直觀圖。在介紹棱和頂點的概念后,引導研究有幾條棱、幾個頂點,接著研究面和棱的特征。教材力圖溝通棱、頂點和面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大多注重用“直觀實證”的方式研究長方體的特征,而對面、棱、頂點之間關系的認識更多停留在定義所描述的層次。這也就限制了這一內容對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作用。事實上,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的經驗中,已經積累了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認識。如何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地、深層次構建對長方體特征的認識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學生學習“體”的困難往往在于缺少從面到體過渡的橋梁,從點、線、面到體的認識發(fā)展需要充分地在“體”上尋找點、線、面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認知結構的順應,這是空間觀念建立的關鍵。

  【教學片段】

  師:剛才,同學們動腦筋有條理地數(shù)出了長方體有──

  生(齊):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師:我們的研究不能滿足于“是什么”,還要探究“為什么”。

 。▽W生疑惑地用眼神告訴我:這有什么“為什么”?事實就是這樣嘛。

  師:沒問題?我先來說一個,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長方形有4條邊,這些邊就是長方體的(棱)。那長方體就應該有6×4=24條棱,可為什么只有12條棱呢?

 。▽W生仔細打量眼前的長方體模型,積極探索著答案。)

  生:(跑到黑板前指著直觀圖)就拿這條棱來說,它既是上面的一條邊,又是前面的一條邊。所以,在計算時,同一條棱算了兩次。其他的棱也是這樣。

  師:那應該怎樣算呢?

  生(齊):6×4÷2=12條棱。

  師:你現(xiàn)在也能提一些“為什么”的問題嗎?

  生1:長方體的6個面,每個面上有4個頂點,能算出24個頂點,為什么只有8個頂點?

  師:問得好!你有答案嗎?

  生1:我有答案,但想讓其他同學回答。

  生2:(指著直觀圖上的一個頂點)這個頂點既是上面的一個頂點,又是前面的一個頂點,還是右面的一個頂點。也就是說這個頂點計算時被算了3次。其他頂點也一樣。所以應該用6×4÷3=8個頂點。

  師:真是太好了!剛才我們是由面的個數(shù),根據(jù)面與棱、頂點之間的關系推算出棱的條數(shù)、頂點的個數(shù)。你還想研究什么問題?

  生1:能不能由棱的條數(shù)推算出頂點的個數(shù)、面的個數(shù)?

  生2:由頂點的個數(shù)是不是也能推算出面的個數(shù)和棱的條數(shù)?

  師:真會提問題!同學們有興趣研究嗎?

 。▽W生興致勃勃地研究并匯報了兩個問題。)

  師:觀察一下這6道算式,在利用面、棱、頂點之間關系推算時,有什么規(guī)律?

  生1:都先算出了24。這是為什么?

  (學生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陸續(xù)舉起手。)

  生2:這兒的24表示的是24條邊(棱)或者24個頂點。因為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這6個長方形一共有24條邊、24個頂點。

  生3:推算時,就要先算出24條邊或24個頂點,再看看與要求的面、棱、頂點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計算出最后的結果。

  師:老師也沒想到,同學們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弄清楚了這么多“為什么”。

  ……

  師:同學們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多種方法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面和棱的特征。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方法研究面和棱的特征?

  生:通過重疊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兩個長方形完全一樣,也就是它們的長和寬分別相等。所以,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師:反過來呢?

  生:通過測量,我們發(fā)現(xiàn)相對的棱長度相等。而相對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兩組相對的棱,長和寬分別相等的長方形完全相同。

  師:真厲害!看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不僅可以通過操作來發(fā)現(xiàn),更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思考來發(fā)現(xiàn)。

  【教學反思】

  一、數(shù)學學習是經驗的,也是推理的

  新課程注重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但如今的課堂上不乏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但很少運用數(shù)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有人說,推理是中學的事。其實不然,推理是數(shù)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如果忽視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所以,重視學生在具體、豐富的活動中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體驗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從已有的數(shù)學事實出發(fā),展開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小學幾何常被稱為“經驗幾何”,這并不意味著幾何教學無須承擔發(fā)展推理能力的重任。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研究平面圖形的知識經驗,已經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并且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經驗,這些知識經驗基礎使學生探索長方體的特征沒有任何障礙。因此,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理應成為教學的訴求。實踐表明:從學生熟悉的面(長方形)的數(shù)量和特征出發(fā),聯(lián)系面圍成體的活動經驗,對棱的條數(shù)、頂點的個數(shù)及棱的'特征展開驗證性推理是非常有價值的。這其中有憑借經驗和直覺,通過歸納和類比進行的推測,也有依據(jù)已有的某個事實,按照邏輯和運算進行的推理。形式化結果的解釋也蘊含著豐富的推理,由面到棱和由棱到面的特征推斷讓我們看到了證明的雛形。這些都促進了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

  二、空間觀念是具象的,也是關系的

  一般認為,小學階段幾何圖形教學承載的空間觀念目標主要是能進行實物和圖形間轉換。這種空間觀念是相對“具象的”。實踐表明:要實現(xiàn)實物與圖形間的轉換,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必須建立準確的模型。這就要求,對圖形的認識不能停留于直觀建構,而要適度抽象為頭腦中的模型,這種模型的穩(wěn)固形成依賴于對圖形基本元素關系的理性思辨。否則,學生頭腦中的模型依然是模糊的,不能隨時順利提取和準確利用。引導六年級的學生有意識地思考長方體的基本元素——面、棱、頂點之間關系,不僅必要而且可行。這種關系的找尋以棱和頂點的概念為出發(fā)點,以各自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面和棱的特征聯(lián)系為主要研究對象。教師引導學生以長方體的模型和直觀圖為依托,首先考量面的個數(shù)與棱的條數(shù)之間的關系,深化了對“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這一概念的認識;接著由面的個數(shù)到頂點的個數(shù)的推算則從面的角度揭示了頂點的形成;后來又逆向地從棱到頂點、棱到面、頂點到棱、頂點到面等角度全方位、深刻揭示了各元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四條棱圍成了一個面,一條棱的兩個端點就是兩個頂點,一個長方形四個角的頂點就長方體的頂點等。教者還引導學生從面的特征推理出棱的特征、從棱的特征推理出面的特征,這也深刻揭示著面和棱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溝通了面與體的內在聯(lián)系。這些元素關系的建立極大地明晰了學生認知結構中的長方體模型,為后面學習長(正)方體展開圖、長方體的表面積等知識提供了堅實的觀念基礎。

  三、課堂思考是個體的,也是群體的

  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在教師的引導和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課堂中學生要進行獨立思考,但個體思維的成果也需要與同伴的交流和碰撞。這其中,教師是促進個體思維深入、群體思維共享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個體思維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打開或難以實現(xiàn)轉換時,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便成為重要的源頭。正如學生面對由對面、棱、頂點的“是多少”向“為什么”的思考躍進時,教師示范提出了“為什么”的問題,將思維聚焦于利用關系推算數(shù)量,從而搭建起一個對原有信息整理分類、分析關系的思維橋梁。這也激活了學生自主提問和思考的方向,學生的思維隨著有價值的問題的提出不斷展開,個體思維的豐富成果不斷被演化和推廣。在由此及彼的類比處,教師適時的點撥:“剛才我們是由面的個數(shù),根據(jù)面與棱、頂點之間的關系推算出棱的條數(shù)、頂點的個數(shù)。你還想研究什么問題?”再次打開學生的思路,促進自主提問和思考的深入。在研究似乎可以告一段落時,教師畫龍點睛式的追問“有什么規(guī)律”,再次引發(fā)群體思維的風暴。而后,學生群體水到渠成地“證明”棱的特征、面的特征,更展現(xiàn)出思維的無限潛力。這么豐富的思辨成果只有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通過群體的思維才能不斷地展現(xiàn)。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長方體》教案02-17

長方體的認識的教案03-06

認識長方體教案10-12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03-02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04-12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熱門]06-10

《認識長方體》教案優(yōu)秀10-09

長方體的認識的教案15篇03-06

《長方體的認識》教案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