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匯編9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點,知道亂扔垃圾對人們生活的危害。
2.能將垃圾進行簡單分類并記錄。
3.愿意做生活的小幫手,懂得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備視頻(整潔、衛(wèi)生的小區(qū),垃圾遍地的小區(qū)),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垃圾的圖片,垃圾分類標志圖片。
2.垃圾袋、簸箕、夾子等若干。
3.“幼兒學習材料”—《能干的我》。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簡單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點,知道亂扔垃圾對人們生活的危害。
2.難點:能將垃圾進行簡單分類并記錄。
活動過程:
1.播放視頻《垃圾遍地的`小區(qū)》,引導幼兒了解垃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
提問: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你會有什么感受?
小結(jié):垃圾破壞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污染水源和土壤,傳播疾病,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2.出示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垃圾的圖片,幫助幼兒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提問:圖片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紙盒、瓶子等)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水果皮、菜葉、剩菜剩飯等)為什么?
小結(jié):能夠被重復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不能被重復利用、在自然條件下容易分解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3.創(chuàng)設“我給垃圾分分類”游戲情境,引導幼兒嘗試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將垃圾進行分類。
(1)請幼兒觀察垃圾分類標志圖片,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標志討論垃圾分類的方法。
(2)請幼兒操作圖片,給垃圾分類,簡單記錄分類結(jié)果。
4.組織“我做小小清潔員”實踐活動,引導幼兒感受整潔環(huán)境的美好。
(1)播放視頻《整潔、衛(wèi)生的小區(qū)》,引導幼兒觀察整潔的環(huán)境,感受整潔的環(huán)境帶來的方便和舒適,激發(fā)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熱情。
(2)組織幼兒走進社區(qū),撿拾垃圾。
給幼兒提供撿拾垃圾的工具和垃圾袋,帶領幼兒走進社區(qū),幫助清理小區(qū)里的
各種垃圾,向社區(qū)居民宣傳不要亂扔垃圾,要保護環(huán)境活動結(jié)束回到班級后,提醒幼兒認真洗手。
活動延伸:
1.指導幼兒在班級中、家中創(chuàng)設垃圾回收區(qū)域,鼓勵幼兒分類投放垃圾,重點引導幼兒了解廢電池含有毒重金屬,要單獨處理。
2.指導幼兒閱讀《能干的我》第15-16頁,按要求用線連一連,幫垃圾分分類,說說廢舊材料制作的創(chuàng)意。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chuàng)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于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zhì)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ǔ鍪舅膫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么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后,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么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jié)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發(fā)現(xiàn)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diào)皮了,躲起來很難發(fā)現(xiàn),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結(jié)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么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蓡l(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xiàn)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nèi)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nèi)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日常生活中浪費行為帶來的后果。
2.初步建立不浪費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小心,不要浪費》圖片、日常生活中人們浪費的照片若干。
活動過程:
閱讀《小心,不要浪費》的圖片,讓幼兒明白浪費帶來的后果。
1.觀察“水篇”圖片,讓幼兒理解圖片的意思。
──圖片里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她在刷牙的時候水是開著還是關著?
──水龍頭下面這么多的杯子代表什么意思?
2.觀察“電篇”圖片,讓幼兒理解圖片的意思。
──小女孩要出去玩啦,她把一件什么事忘記了呢?
──如果就這樣出門了,會有怎樣的后果呢?
3.觀察“紙篇”圖片,讓幼兒理解圖片的意思。
──畫面右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為什么畫面上會有這么多樹?
觀看各種生活中常見浪費行為的照片,引導幼兒說出其他類似的浪費現(xiàn)象。
──照片有哪些浪費的行為?你覺得這樣為什么不對?
──你還見過類似的浪費行為嗎?都是些什么呢?
請幼兒自主觀察《小心,不要浪費》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要怎樣做到不浪費。
──你刷牙的時候,是一直開著水嗎?以后要怎么刷呢?
──你出門時會記得關燈嗎?以后出門要提醒爸爸媽媽什么?
──你畫畫的時候,是不是只畫一面呢?以后畫畫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蠶豆和豌豆的外顯特征。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對大小物體進行排序。
3、具有初步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盤蠶豆、一盤豌豆、二根鉛絲、一張卡紙。
2、錄音機、音樂帶。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小手小手變魔術》。
二、兒童節(jié)要到了,小熊給我們送來了禮物(蠶豆、豌豆)。
1、比一比,
、佟⒖匆豢、摸一摸,觀察蠶豆、豌豆的外顯特征。
、、教師小結(jié)。
2、排一排,
、、讓幼兒對蠶豆、豌豆進行簡單排序。
、、請個別幼兒來說說你的.豆是怎么排隊的。
3、做一做,幼兒動手操作把豆穿在鉛絲上。
三、“豆豆秀”
、、幼兒和教師用自己做的項鏈、手鐲等打扮自己。
②、幼兒隨音樂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活動結(jié)束。
四、延伸活動:
用豆做出不同的作品。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任意彎折扭扭棒,大膽折出多種造型。
2.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扭扭棒站起來。
活動準備:
1.扭扭棒若干、記錄表人手一份。
2.積木、彩泥、瓶蓋、泡沫、夾子等。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引導觀察想象。
1.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耸裁矗?/p>
2.教師將扭扭棒彎曲成“o”形。
3.師:細細長長的扭扭棒除了變成圓形,還可以變成什么呢?
二、玩一玩,鼓勵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1.幼兒自由想象彎曲扭扭棒,教師觀察指導。
2.師:你把扭扭棒變成了什么?
三、做一做,啟發(fā)思考探索。
1.師:你能想出什么辦法讓扭扭棒站起來呢?
2.幼兒自由講述讓扭扭棒站起來的方法。
3.出示各種材料,引導幼兒觀察。
4.幼兒嘗試操作,運用不同材料讓扭扭棒造型站立起來,并記錄。
5.幼兒看著記錄表,交流操作情況。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探索幾種紙的不同特性,并初步探索,發(fā)現(xiàn)幾種紙不同的吸水性。
2: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
3:大膽地參與科學活動,培養(yǎng)探索發(fā)現(xiàn)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盆,小盆里有餐巾紙、報紙、掛歷紙若干張。
2:每桌一個小方盤,盤里放有紅色的顏料水,另準備好的若干份小棒,小棒上貼有3種紙,紙的長度一樣。
3:黑板上貼三種紙,五角星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種紙,并探索其不同特性。
1:你們前面的小盆里有什么呀?有些什么紙呀?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發(fā)現(xiàn)這些紙有什么不同?
3:師生共同總結(jié):餐巾紙是毛乎乎的',報紙是光滑的,掛歷紙是最光滑的。
二:認識紙的吸水特性
1:(出示一方盤紅顏色的水)這里有一盤紅水,今天這些紙要和紅水做個游戲,請小朋友把紙像老師這樣一頭捏在手中,一頭浸在水中,仔細看看,水會怎樣?紙有什么變化?等一會兒來告訴大家。
2:集中幼兒提問
A:剛才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B:水怎么會到紙的上面的?
引導幼兒總結(jié)出:紙有吸水的本領。
三:探索三種紙的不同吸水性
1:餐巾紙、報紙、掛歷紙的吸水本領是不是一樣大呢?我們來舉行個吸水比賽。
2:引導幼兒探索比賽方法:把小棒上的三張紙同時放在紅水里,觀察哪張紙吸紅水吸得快?
3:幼兒操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紙上顏色不斷上升的變化狀態(tài)。
4:組織幼兒交流
誰得吸水本領最大,是第一名?誰是第二名?誰是最后一名。
5:師生共同總結(jié):餐巾紙吸水最快,報紙吸水慢,掛歷吸水最慢,并把黑板上的三種紙標3星、2星、1星,以示第一、第二、第三。
四:經(jīng)驗遷移
有一個小朋友哭了,流了很多眼淚,身邊有這三張紙,他該用哪種紙擦眼淚最合適?為什么?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與老師、伙伴玩水游戲中,感知水會流動的特性和清潔、澆灌的用處,知道節(jié)約用水,體驗玩水的快樂。
2.通過幼兒初步嘗試的探索過程,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1. 各種會沉浮的玩具,杯子,瓶子,勺,叉,顏料和一盆水。
2. 家長與幼兒一同探討有關“水”的話題,豐富對水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分組玩水,進行水的操作探索,感知水的特性。
1.將幼兒分為四組,給每組幼兒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分散自由操作活動。在幼兒自由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幼兒在做每一次嘗試之前,先猜一猜都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2.教師在每組進行巡回指導,在指導過程中,
1)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水會流動的特性。
2)讓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
3)讓幼兒感知水上物體的浮沉。
二、幼兒共同討論自己觀察到的水。
1.組織幼兒說說自己在玩水的過程中用了哪些工具,是怎樣玩的,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ㄒ龑в變喊l(fā)現(xiàn)水會流動的特性,了解水可以把手洗干凈的用處等)
2.幼兒講述后,教師做簡單,請大家表揚玩水時最干凈最節(jié)約用水的一組小朋友。
三、幼兒觀看“水”的廣告宣傳片,教師與幼兒談話,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水的用處大。
1.教師請幼兒討論:我們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水,都用水做些什么?
。ㄗ層變褐溃核嬗杏,沒有水我們?nèi)祟惡蛣游、植物就無法生存,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
2.教師延伸幼兒話題:水的用處很大,怎樣就能做到節(jié)約用水?
。ㄌ崾居變航Y(jié)合日常生活說一說喝水時拿緊杯子不要灑水,洗手不要磨蹭時間,洗完要關水龍頭。)
四、游戲:“吹泡泡”。
教師在水里加上洗潔精和肥皂粉,帶領幼兒一同吹泡泡。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名稱:我是中國小娃娃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國人與外國人在膚色、外貌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2、知道中國很大,中國人很聰明,萌發(fā)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各種膚色的小朋友圖片或錄像。
2、《他們愛吃什么》的圖片一張。
3、世界地圖、中國地圖。
活動過程:
一、經(jīng)驗交流
1、出示各種膚色小朋友的圖片,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上的.中國小朋友。
2、中國的小朋友長得什么樣?除了中國小朋友,圖片上還有誰?
3、啟發(fā)幼兒將中國小朋友與其他國家小朋友進行比較,說說他們的不同之處。
二、觀察與操作
1、討論:我們最愛吃什么?外國小朋友愛吃什么?
2、請幼兒幫助不同國家的小娃娃選擇餐具和食物。
3、鼓勵幼兒學各國小朋友相互問好的語言。
三、尋找發(fā)現(xiàn)中國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圖,以“中國娃娃住在哪里”為題,請幼兒在世界地圖上找找中國的位置,并用筆做上記號。
2、共同認識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圖上的特殊標記。
3、引導幼兒嘗試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某些外國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并將他們送回家(粘貼在地圖上)。
四、感受祖國真大
1、在世界地圖上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大小,知道中國很大。
2、看中國地圖,啟發(fā)幼兒說說中國地圖的外形像什么,通過比較知道中國很大。
3、欣賞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詩歌:
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
北方,有冬爺爺?shù)募摇?/p>
十月就飄雪花。
我們的祖國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開鮮花。
。ゴ蟮淖鎳鴭寢,
東西南北中的孩子們,
在同一個時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圍著火爐吃西瓜。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愛家、愛媽媽的情感,知道要做個關心家里、關心大人的小幫手。
2、知道每個房間的用途,通過建構、繪畫、制作等不同方法裝飾自己的家。
準備:
心愿墻布置,娃娃家環(huán)境布置、房間圖片、相關字卡。
彩紙、蠟筆、剪刀、紙盤、麥管、漿糊等。
過程:
一、結(jié)合主題,導入活動.
1、以環(huán)境“心愿墻”引出活動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這是什么嘛?(心愿墻),是我們什么時候一起布置出來的?看看里面有什么心愿?(請幾個小朋友上來說出她的心愿)
是的,媽媽都很愛我們,我們也很愛自己的媽媽,那媽媽平時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事情?媽媽要做那么多的事情,真辛苦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媽媽的小幫手,好嘛?我們先到媽媽的家里去看一看!
二,表達表現(xiàn)
1、介紹“家”的環(huán)境。
廚房---這里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啊?廚房里有些什么呢?在廚房里做些什么事情呢?看看廚房里缺了些什么啊?
平時啊媽媽燒飯做菜真辛苦,今天,我們來幫媽媽做菜好嗎?你們準備燒什么菜呢?是什么顏色?好,那等會你們可以去試一試。等一下介紹給大家。
客廳---這兒是家里的什么地方?蛷d里有些什么呢?平時你們在客廳里都干什么呢?看看客廳漂亮嘛?能不能把客廳變的更漂亮一些呢?還需要加點什么東西呢?
等會兒可以自己動動腦筋,把客廳變的更漂亮。
臥室---這兒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原來我們睡覺的地方叫臥室.看看有些什么?我發(fā)現(xiàn)一件事情,不知道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臥室里少了一件很重要的東西!仔細看看床上少什么了?沒有被子,晚上怎么睡覺啊!那我們大家來幫媽媽做條美麗的被子,好嗎?想一想,該怎么樣設計?
好,現(xiàn)在就選擇你喜歡做的事情,比一比,誰是媽媽最能干的小幫手。
2、幼兒動手操作,老師適時指導。
1),引導幼兒選用相應顏色的紙來做“菜”。
2),引導幼兒想象、設計。
3),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工具。
3、分享交流。
介紹自己的作品。
4,體驗成功
今天呀我們真能干,都來做媽媽的小幫手,把家里的廚房、客廳、臥室變的那么漂亮!我們來聽一首歌,聽歌里面的'小朋友怎么樣來做媽媽的小幫手?(播放歌曲)好聽嘛?你聽到什么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了,我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再麻煩媽媽了。我們現(xiàn)在拿好自己做的東西去幫媽媽布置美麗的家,等會兒邀請中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到媽媽家去做客!
設計意圖:
這個階段我們中班教研開展了有關“愛媽媽”、“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那么作為這次主題活動的延伸,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我是媽媽的小幫手”的活動,讓幼兒在體驗愛媽媽的情感下,愛屋及烏地去愛自己的家,并嘗試做個媽媽的小幫手。
那么,學做媽媽的小幫手,具體可以讓幼兒動手嘗試什么呢?在開始部分,讓幼兒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進一步熟悉、了解關于家里、父母長輩的一些情況,鞏固愛父母、愛家的情感教育。并根據(jù)班級自主性游戲中“娃娃家”的啟示,將活動室分成三個區(qū)域,分別布置成家中的客廳、臥室和廚房,讓幼兒在情景中較真實的體驗怎么幫媽媽做個小幫手,能將在這個主題中穿插于活動內(nèi)容中,多材料、多形式的投放活動用具,考慮到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2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8-04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1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6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31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