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09-08 00:34:42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比較觀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動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2、探索、發(fā)現凹面鏡和凸面鏡的成像特點,初步學習仔細觀察與記錄。

  3、樂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能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探索與發(fā)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照鏡子的經驗,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玩過乒乓球花旋轉的游戲,對半球的凹面、凸面有初步的認識。

  2、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份不銹鋼勺子、幼兒記錄表(附后)、水筆、教師記錄紙、不繡鋼餐具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勺子導入活動,引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

  引導幼兒動手摸一摸、玩一玩、照一照、看一看勺子里有什么秘密,再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旁邊的朋友。

  二、幼兒初次探究,發(fā)現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會成像的秘密。

  1、幼兒自由玩勺子,教師重點觀察幼兒的發(fā)現。

  2、集中分享交流,教師根據幼兒的交流出示相應的圖示。

  3、結合圖示,師幼共同梳理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會成像的秘密。

  三、幼兒再次探究,比較發(fā)現凹面鏡和凸面鏡成像的特點。

  1、介紹記錄表。

  2、幼兒探究并記錄凹面鏡和凸面鏡成像的特點。

  3、分享與交流:

  用勺子照鏡子,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

  4、記錄與梳理。

  四、遷移經驗,幼兒進一步驗證凹面鏡和凸面鏡成像的.不同。

  教師出示碗、盤子、杯子、大勺子等,請幼兒用它們的凹面和凸面的地方照一照自己,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旁邊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師。

  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qū)中,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究凹面鏡和凸面鏡的成像特點。

  2、鼓勵幼兒觀察、尋找凹面鏡和凸面鏡在日常生活運用,并進行記錄和交流。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激發(fā)求知欲。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東西,引起幼兒觀察與學習的興趣。

  1)觀察教師實驗: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看不見了、溶化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么東西放進水里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放進水里能溶化,變得看不見了,而有的東西放進水里不能溶化。

  2、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里,觀察結果如何。

  3)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里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點擊瀏覽該文件

  3、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么東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延伸

  教師繼續(xù)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于水的現象,鼓勵幼兒多做小實驗,通過實驗掌握更多的'知識。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自己嘴巴的用處。

  2、嘗試用“我用嘴巴……”的句型來進行表達。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吹的(氣球、吹泡泡用具、哨子和小喇叭);唱的(話筒);吃的(糖果);有吸管的飲料;毛巾;調羹;

  2、教學使用材料:畫好的嘴巴圖片一張;操作材料的小照片每種一張(共7張)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相互觀察 “請寶寶和你旁邊的小朋友相互看一看,我們的臉上有什么?”

 。ㄓ變合嗷ビ^察并講述)

  師:我們都有嘴巴,那我們的嘴巴有什么用呢?(幼兒講述……)

  二、提出活動要求

  1、每種東西都要去玩一玩。

  2、玩的時候要說一說:“我用嘴巴怎么玩?

  3、在玩別人玩過的東西時先要用毛巾擦一擦。

  三、幼兒實踐操作

  1、教師巡回指導、觀察。

  2、引導幼兒講述短句:我用嘴巴……

  四、集中交流

  1、教師出示貼有嘴巴的.黑板:

  提問:“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

  (幼兒講述后,教師將各種東西的照片及時貼在嘴巴旁邊)

  2、幼兒總結:現在誰能說說嘴巴有哪些本領呢? (幼兒根據自己的實踐進行講述)

  3、教師總結:我們的嘴巴真能干,又能吃又能唱還能玩游戲,嘴巴的用處可真大呀!

  五、拓展活動

  1、“嘴巴除了這些用處以外,還有其他的本領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思考)

  2、教師播放T,引導幼兒觀察。

  (1)“這個寶寶用小嘴巴在干什么?”(一個寶寶在親吻媽媽的臉)

  “你們看媽媽的臉上怎么樣了?”(笑瞇瞇的)“我也很想有人來親親我,寶寶你們希望有人親你嗎?我們也來親親好朋友吧!”(教師和幼兒相互親一親)

 。2)播放再見的兩張照片:“寶寶你們猜猜看,這個寶寶在干嗎?”

  教師重復播放兩張照片的T,讓孩子進行觀察,讓孩子發(fā)現其中的秘密 (用手說再見)

  “我們也來學一學!保ń處熀陀變哼M行模仿學習)

  3、教師總結:

  “原來我們的嘴巴除了說話、吃飯、唱歌、做游戲,還可以聯絡感情,小嘴巴的用處真大,我們一起去把嘴巴的本領告訴其他班級的小朋友,讓他們也來和嘴巴做游戲!

  活動反思:

  幼兒的探索和發(fā)現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選擇探索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以尊重和支持,引導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所以,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來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迎春花的形狀、顏色及名稱的含義。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界的興趣,教育幼兒愛護花朵。

  活動準備: 幾枝開有迎春花和結有花骨朵的實物花枝;迎春花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利用掛圖向幼兒介紹迎春花的名字,啟發(fā)幼兒說出其名稱含義。

  2、觀察實物,利用多種感官感知和體驗迎春花。

  3、討論:迎春花的顏色、形狀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幼兒欣賞教師朗誦兒歌“迎春花”并討論:如何愛護花朵。

  5、到室外觀察迎春花。

  效果分析:

  幼兒園的操場一角盛開的迎春花為孩子們的觀察提供了方便。由于每天進行戶外活動,有的孩子雖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對此已有印象,在上課進行認識的時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場上開的花。經過教師的講解,孩子們大多都了解認識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征及名字的含義。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觀察時主動提醒在后面向前擠的小朋友:“別擠了,別把迎春花碰掉了。”

  教師上課所折的幾枝開了的只有六朵花,其余上面滿是花骨朵,課后將其插到了花盆里,孩子們每天都來觀察、數數,發(fā)現:第二天開了十二朵,第三天開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開放,孩子們那細心的眼神、認真而小心翼翼的點數以及發(fā)現每天不同的`變化而流露出來了驚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這個時候到戶外已能尋找到好多春芽了。為了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種種子進行觀察得到感性認識,我們組織孩子從家里帶來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種子,指導孩子通過親手操作,種上了種子。

  孩子們在種植過程中又學會了種植的基本常識,我們又組織孩子在沙盤中種上了蒜瓣。孩子們那積極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濃是我們所料不及的,之后將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們每天都來觀看,耐心地等待著自己的種子發(fā)出小芽芽。終于,在種上種子的第四天,孩子們發(fā)現了第一盆剛剛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觀察、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順利地進行了第二個活動,詩歌《鉆泥巴》的教學。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萌發(fā)愛護鳥類的情感。

  2、認識鳥類的主要特征,了解鳥為什么會飛行。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視頻儀。

  2、幼兒收集鳥類圖片、圖書等資料。

  3、紙盒、膠布等。

  活動過程:

  1.鳥類新聞分享。

  ⑴師:你帶來了哪種鳥的資料?它叫什么?有什么特征?(小型資料在視頻儀上展示)

 、茙煟耗銈儼l(fā)現鳥類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嗎?(有羽毛、翅膀、會飛行等)

  2.鳥為什么會飛。

 、艓煟壶B為什么會飛呢?(幼兒先討論后欣賞課件)

  小結:鳥的翅膀像發(fā)動機,是飛翔的主要動力,

 、茙煟壶B飛行時怎么控制起落和改變方向呢?(幼兒先討論后欣賞課件,了解羽毛的作用)

  ⑶師:鳥的外型像什么?(通過課件了解鳥類的外型特征,讓幼兒明白兩頭小中間大的'外型一方面可以減輕體重,另一方面可以減少飛行的阻力)

  3.鳥的種類。

 、艓煟耗氵認識哪些鳥?

 、菩蕾p課件,了解鳥的種類。

  4.猜猜是什么鳥。

  ◇ 身穿黑長袍,尾巴像剪刀,愛在屋檐下,捉蟲喂寶寶。(燕子)

  ◇ 說它像雞不是雞,尾巴長長拖到地,張開尾巴像把扇,花花綠綠真美麗。(孔雀)

  ◇ 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會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

 。ㄗ哪绝B)

  ◇ 遠看像只貓,近看像只鳥,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覺。(貓頭鷹)

  延伸活動:

  1、師:你喜歡什么鳥?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來愛護鳥類呢?

  2、制作、安置鳥巢。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梧桐樹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作用;學習從整體到局部按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并用看,摸,抱等動作參與觀察。

  活動準備:

  預先選擇好觀察梧桐樹的地點。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的特征。

  1。觀察:觀察梧桐樹的整體形態(tài)。引導幼兒講述從遠處觀察梧桐樹的印象。

  提問:梧桐樹看起來怎么樣?像什么?

  2。帶領幼兒從近處觀察梧桐樹,說出它的主要特征。指導幼兒按樹干。樹皮。樹枝。樹葉的.順序進行觀察;鼓勵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梧桐樹,用多種動作進行觀察。感知,并說一說自己的體驗。

  二、引導幼兒發(fā)現梧桐樹的用處。

  提問:你喜歡梧桐樹?為什么?當幼兒說到大樹有遮陽作用時,教師可帶幼兒先站在陽光下,后再回到樹蔭下,通過親自體驗,加深印象。

  小結:梧桐樹能遮陽,讓我們感到涼快;它還能讓我們的環(huán)境更美麗。它的好處真多,小朋友都喜歡它,讓我們共同愛護梧桐樹。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31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5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2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8-04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8-06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1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07-29

科學活動教案(精品)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