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平行四邊形教案

平行四邊形教案

時間:2023-05-23 11:43:1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平行四邊形教案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行四邊形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平行四邊形教案4篇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1

  一、實驗?zāi)康?/strong>

  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時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實驗原理

  如果使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與另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橡皮條在某一方向伸長一定的長度),那么根據(jù)F1、F2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應(yīng)與F′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實驗器材

  方木板一塊、白紙、彈簧測力計(兩只)、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細芯鉛筆.

  三、實驗步驟

 。ㄒ唬、儀器的安裝

  1.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ǘ、操作與記錄

  2. 用兩只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某一位置O,如圖所示,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用鉛筆描下O點的位置及此時兩細繩套的方向.

  3.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套的方向.

  (三)、作圖及分析

  4.改變兩個力F1與F2的大小和夾角,再重復(fù)實驗兩次.

  5.用鉛筆和刻度尺從結(jié)點O沿兩條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這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1和F2的圖示,并以F1和F2為鄰邊用刻度尺作平行四邊形,過O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此對角線即為合力F的圖示.

  6.用刻度尺從O點按同樣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出這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的圖示.

  7.比較一下,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在誤差范圍內(nèi)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四、注意事項

  1.位置不變:在同一次實驗中,使橡皮條拉長時結(jié)點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其夾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間為宜.

  3.盡量減少誤差

  (1)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條彈性限度內(nèi)的前提下,測量數(shù)據(jù)應(yīng)盡量大一些.

  (2)細繩套應(yīng)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應(yīng)在細繩套兩端畫個投影點,去掉細繩套后,連直線確定力的方向.

  4.統(tǒng)一標度: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選定的標度要相同,并且要恰當選定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

  五、誤差分析

  本實驗的誤差除彈簧測力計本身的誤差外,還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

  1.讀數(shù)誤差

  減小讀數(shù)誤差的方法:彈簧測力計數(shù)據(jù)在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大一些.讀數(shù)時眼睛一定要正視,要按有效數(shù)字正確讀數(shù)和記錄.

  2.作圖誤差

  減小作圖誤差的方法:作圖時兩力的對邊一定要平行,兩個分力F1、F2間的夾角越大,用平行四邊形作出的合力F的誤差ΔF就越大,所以實驗中不要把F1、F2間的夾角取得太大。

  例1、對實驗原理誤差分析及讀數(shù)能力的考查:(1)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_BD_______.(填字母代號)

  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

  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細繩的結(jié)點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__AD______.(填字母代號)

  A.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yīng)與木板平行

  B.兩細繩之間的夾角越大越好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yīng)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3)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拉力的大小為__4.00____N.

  例2對實驗操作過程的考察: 某同學在家中嘗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三條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子,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分別掛在墻上的.兩個釘子A、B上,另一端與第三條橡皮筋連接,結(jié)點為O,將第三條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掛一重物,如圖所示

  (1)為完成該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bcd _____.

  a.測量細繩的長度

  b.測量橡皮筋的原長

  c.測量懸掛重物后橡皮筋的長度

  d.記錄懸掛重物后結(jié)點O的位置

  (2)釘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現(xiàn)有器材,改變條件再次驗證,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改變重物質(zhì)量______.

  例3:有同學利用如圖2-3-4所示的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在豎直木板上鋪有白紙,固定兩個光滑的滑輪A和B,將繩子打一個結(jié)點O,每個鉤碼的重量相等,當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根據(jù)鉤碼個數(shù)讀出三根繩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問題:

  (1)改變鉤碼個數(shù),實驗?zāi)芡瓿傻氖?(BCD )

  A.鉤碼的個數(shù)N1=N2=2,N3=4

  B.鉤碼的個數(shù)N1=N3=3,N2=4

  C.鉤碼的個數(shù)N1=N2=N3=4

  D.鉤碼的個數(shù)N1=3,N2=4,N3=5

  (2)在拆下鉤碼和繩子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 ( A )

  A.標記結(jié)點O的位置,并記錄OA、OB、OC三段繩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繩子的長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繩子之間的夾角

  D.用天平測出鉤碼的質(zhì)量

  (3)在作圖時,你認為圖中____甲____是正確的.(填“甲”或“乙”)

  當堂反饋:

  1、“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 F′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B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主要步驟是:

  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jié)論.

  上述步驟中:(1)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__C______和____E____;

  (2)遺漏的內(nèi)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理解并能正確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要經(jīng)歷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dǎo)過程,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今后學習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奠定基礎(chǔ)。

  教材首先以比較花壇大小的情境引入,充分體現(xiàn)數(shù)學源于生活的課程理念;通過數(shù)格法,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大小,再通過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與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從而滲透“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目標

  1.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掌握并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zhuǎn)化思想。

  3.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根據(jù)目標的定位,我將“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而本課要突破的難點是“經(jīng)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

  教學方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在本節(jié)課中我主要以引導(dǎo)探究法為主,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引導(dǎo)學生大膽猜想、通過數(shù)格子和剪拼驗證、觀察比較,使小組教學和班級教學緊密聯(lián)系,并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fā)展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活動

  設(shè)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知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三、嘗試練習,提升能力

  四、課堂小結(jié),梳理提高

  以爭論面積大小的故事情境引入,引出要比較大小就得先算面積;仡櫫碎L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長×寬,并通過回憶長方形

  (一)提出猜想

  【提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等于什么?

  受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遷移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答案:①底×高 ②底×斜邊(學生爭論)

 。ǘ﹦邮烛炞C

 。ㄕn前準備好剪刀、方格紙、尺子、兩個圖形紙的學具,放在信封里。)請大家拿出信封,小組合作,驗證你的猜想。教師巡視并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給予適當?shù)刂笇?dǎo)。

  1.多數(shù)學生會選用數(shù)格法,得到兩個圖形面積相等。

  【追問】如果讓你測量花壇的面積,你也用數(shù)格法嗎?

  【詢問】我們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再計算它的面積呢?

  再次驗證,并提出活動要求

 。1) 你把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什么圖形?

  (2) 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3)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算?

  2.交流反饋(一個演示,一個講解)

  【提問】看懂這種方法嗎?有誰的和他不同?

  (三)動眼觀察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都是沿著高剪的,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直角,而且都拼成了長方形。

  【追問】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學生發(fā)現(xiàn),形狀變了,面積沒有變。因為平行四邊形的底就相當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就相當于長方形的寬,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小組內(nèi)、同桌間說一說變化的過程,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ㄋ模┳詫W課本

  引導(dǎo)學生自學課本,用字母表示公式。

  S=ah(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

  【追問】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ㄒ唬┗炯寄苡柧

  (1)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藍色線這條高的長度

  (二)解決實際問題

  快樂公園由三個高都是16m的平行四邊形組成,其中中間是一條長河,兩邊種植花草樹木。(如下圖)

 。ㄈ┨嵘季S能力

  1.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面積是24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

  2.如果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4厘米,那么能畫出幾種?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教材是以比較花壇大小的情境導(dǎo)入,但我認為這一情境不是很貼切學生的認知,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同時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因此我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

  感受數(shù)格法不受用,從而激發(fā)起探究欲望。

  本環(huán)節(jié)以“大膽猜想—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為主線,引導(dǎo)學生帶著猜想自主探究,讓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經(jīng)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dǎo)過程,體驗轉(zhuǎn)化思想,發(fā)展探索的能力,使學生在做數(shù)學的過程中感悟數(shù)學。

  打破學生思維定勢,感受高和底的對應(yīng)。

  發(fā)散學生思維,同時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思想,感受同底等高。

  通過對全課進行總結(jié),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并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結(jié)。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等探索過程中,發(fā)展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說理的習慣與能力。

  2.在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簡單識別方法的活動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chuàng)造,感受到數(shù)學推理的`嚴謹性。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探索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方法。

  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方法與應(yīng)用。

  教學準備

  方格紙、直尺、圖釘、剪刀。

  教學過程

  一、提問。

  1.平行四邊形對邊( ),對角( ),對角線( )。

  2.( )是平行四邊形。

  二、探索,概括。

  1.探索。

  (1)按照下面的步驟,在力格紙上畫一個有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

  步驟1:畫一線段AB。

  步驟2:平移線段AD到BC。

  步驟3:連結(jié)AB、DC,得到四邊形ABCD,其中AD∥BC,AD=BC。

  (2)如圖,沿四邊形的邊剪下四邊形,再在一張紙上沿四邊形的邊畫出一個四邊形。把兩個四邊形重合放在一起,重合的點分別記為A、B、C、D。通過連結(jié)對角線確定對角線的交點O,用一枚圖釘穿過點O,把其中一個四邊形繞點O旋轉(zhuǎn),觀察旋轉(zhuǎn)180后的四邊形與原來的四邊形是否重合,重復(fù)旋轉(zhuǎn)幾次,看看是否得到同樣的結(jié)果。

  根據(jù)上述的過程,能否斷定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概括。

  我們可以看到旋轉(zhuǎn)后的四邊形與原來的四邊形重合,即C點與A點重合,B點與D點重合。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_BAC=ACD,從而AB∥DC,又AD∥BC,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可知道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由此可以得到:

  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一步一步的引導(dǎo)學生得出結(jié)論,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

  三、應(yīng)用舉例。

  例4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已知點E和點F分別在AD和BC上,且AE =CF,連結(jié)CE和AF,試說明四邊形AFCE是平行四邊形。

  四、鞏固練習。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已知M和N分別是AB、CD上的中點,試說明四邊形BMDN也是平行四邊形。

  五、拓展延伸。

  在下面的格點圖中,以格點為頂點,你能畫出多少個平行四邊形?

  六、看誰做的既快又正確?

  七、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

  八、布置作業(yè)。

  補充習題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4

  《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1課時教案分析

  備課時間:20xx年9月5日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2~16頁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類,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能判斷一個由線段圍成的圖形是幾邊形,能按要求圍出或剪出多邊形。

  2、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中抽象出圖形,以及觀察、實踐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進一步感受分類的思想,積累學習平面圖形的初步經(jīng)驗;體會不同圖形邊數(shù)的'特點,發(fā)展相應(yīng)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逐步形成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意識,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主動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要求把一個多邊形分成不同的圖形或者是數(shù)圖形的個數(shù)。

  教具或?qū)W具準備:

  師生每人準備小棒若干根,釘子板1個,四邊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剪刀1把。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1.回顧已知圖形。

  今天,老師帶大家到有趣的“圖形王國”去游一游、看一看。(出示如下圖形)請看,這里有一些我們學過的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1)讓學生明確第(1)題的要求。

  出示兩張四邊形紙片,讓學生想想怎樣剪成兩個三角形,怎樣剪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

  學生操作剪圖形,教師巡視。

  (2)讓學生明確第(2)題的要求。

  出示正方形紙片,要求學生想想怎樣可以剪下一個三角形。

  學生操作剪下一個三角形。

  展示交流:你是怎樣剪的?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圖形?

  6、做“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能找到幾個就找?guī)讉;然后交流自己找到了幾個四邊形。

  四、總結(jié)評價

  交流:今天我們又去了圖形王國,你有哪些新收獲?你是怎樣學習這些知識的?

  五、布置作業(yè)

  《補充習題》第 頁。

  板書設(shè)計:

  課后筆記:

【平行四邊形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平行四邊形教案04-01

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教案02-27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案02-09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4-07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案08-26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案03-30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03-15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3-28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6-01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