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平行四邊形教案

平行四邊形教案

時間:2024-07-22 11:31:28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平行四邊形教案范文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行四邊形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平行四邊形教案范文匯編五篇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

  2、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3、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會畫高。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長方形,談話:老師手里問成的是什么圖形?

  學生:長方形

  教師移動成平行四邊形,談話:仔細看,現(xiàn)在圍成的是什么圖形?

  學生:平行四邊形

  揭題: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揭題)

  [從學生熟悉的長方形漸變成平行四邊形,既關(guān)注學生的原認知,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為后面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邊的特點和比較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異同點提供了鋪墊]

  2、教師談話:同學們在生活中見到過平行四邊形嗎?

  生1:我們校門口的移動門上有平行四邊形;

  生2:一種衣架是平行四邊形;

  生3:我家曬衣服的伸向外面的欄桿是平行四邊形的;

  生4:看,墻上那個圖上有平行四邊形;

  談話:只要你善于觀察生活,其實生活中經(jīng)常能看到平行四邊形。出示掛圖(電動移門、樓梯扶欄、籬笆),你能從中找出平行四邊形嗎?

  學生上臺指。

  [通過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找平行四邊形,比劃出平行四邊形的樣子,挖掘?qū)W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潛在表象認識,建立初步的感性表象。]

  二、實踐操作、探究特點。

  1、談話:同學們都認識了平行四邊形,閉上眼睛在小腦袋里想一想平形四邊形是什么樣子的.?好,腦子里有平行四邊形樣子了嗎?如果老師讓你做一個平行四邊形,你準備怎么做?

  學生思考。

  2、學生用手頭材料做,做完后交流:我是怎么做平行四邊形的?教師巡視指導。

  3、談話:誰愿意上臺來展示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1:我用釘子板圍;

  生2:我用小棒擺的;

  生3:我用方格圖上畫;

  生4:我是直接折的;

  生5:我是用剪刀剪的;

  4、談話:同學們想出的辦法真多,請同學們觀察一下自己面前的平行四邊形,它的邊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小組交流: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交流匯報:

  生1:我們小組覺得上下兩條邊可能平行;左右兩條邊可能平行。 (師板書:互相平行)

  師: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生1:我是看出來的,上下兩條邊延長后不相交;

  師:其他小組發(fā)現(xiàn)這個特點了嗎?你有辦法證明嗎?

  生2:我們的平行四邊形上下兩條邊延長后也不相交,我可以用畫平行線方法證明,左右也一樣;

  師明確:上下兩條邊稱為一組對邊,左右一組對邊,可以稱兩組對邊。(板書:兩組對邊)

  生3:我們可以用三角尺平移的辦法證明對邊是平行的。

  小組討論后提問并板書:兩組對邊互相平行。

  生3: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兩組對邊都是相等的?

  師:你們聽明白他的意思了嗎?

  生4:就是上下兩條邊相等,左右兩條邊相等。

  師規(guī)范語言:你指的是兩組對邊分別相等,是嗎?(板書)

  談話:其他小組發(fā)現(xiàn)這個特點了嗎?你有辦法證明嗎?

  生5:上下兩個小棒長度相等,左右長度也相等;

  生6:我上下拉出的都是3格,左右是2格,都是相等;

  小結(jié):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

  5、教師在釘子板上圍想想做做1,判斷: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為什么。

  生1:1、3、4是平行四邊形,因為他們符合平行四邊形特點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 相等。

  生2:2不是,因為它上下對邊平行不相等,左右對邊相等又不平行,所以不是平行四邊形。

  生3:2是梯形,所以不是平行四邊形。

  [學生經(jīng)歷制作平行四邊形的過程,討論、探究、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邊的特點,學生交流自己的驗證方法,并用發(fā)現(xiàn)的特點去判斷圖形是否平行四邊形。經(jīng)歷制做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三、認識高、底。

  1、談話:出示一張平行四邊形的圖,介紹: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上下對邊是一組平行線,你能量出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嗎?應該怎么量?把你量的線段畫出來。

  學生自己嘗試后交流。教師指導明確平行線之間的垂直線段就是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2、老師剛才發(fā)現(xiàn),大家畫的垂直線段位置都不一樣,你們想想這是為什么呢?這樣的線段到底有多少條呢?(一組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有無數(shù)條。)

  老師示范畫一組的垂直線段,說明:在平行四邊形里,一組對邊之間的垂直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而對邊就是底。

  3、學生自主看書上P44頁,說一說: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什么是底?

  [由復習平行線之間距離入手,讓學生動手量、畫,然后明確平形四邊形高、底的含義,注重鏈接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4、師出示實物平行四邊形,指一指兩組底邊上的高。

  5、找出底邊上的高:(圖略)

  6、做書上試一試,量出底和高分別是多少?

  (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條邊;(2)量出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7、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邊形的底,再畫出這條底邊上的高,注意畫上直角 標記。如果有錯誤,讓學生說說錯在哪里。

  [平行四邊形的高、底的認識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通過量平行線間的距離,使學生逐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在扎實認識了高和底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經(jīng)歷指高、找高、量高、畫高的過程,并通過變式,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

  四、練習提高。

  1、談話:課一開始,老師將長方形一拉變成平行四邊形,現(xiàn)在老師再輕輕一移又變成了長方形,同學們觀察一下,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哪里變了,哪里沒變,討論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小組交流,集體匯報。

  生1:相同點是它們的對邊都是平行且相等;

  生2 :不同點是長方形的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邊形的角不是直角;

  生3:平行四邊形是長方形變形后產(chǎn)生的;

  2、教師:平行四邊形不改變邊長的情況下可以改變成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這就是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請同學看書上P45頁你知道嗎?

  提問:說一說,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這種特點在哪些地方有應用?

  生1:有種可以彈的那種拳擊套;

  生2:曬衣服的衣架;

  生3:捕魚的網(wǎng);

  五、實踐游戲:

  1、想想做做2,用2塊、4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分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小組里交流是怎樣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塊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出示,你能移動其中的一塊將它改拼成長方形嗎?

  3、想想做做4,想把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鋸開做成一張盡可能的的長方形桌面,該從 哪里鋸開呢?找一張平行四邊形紙試一試。

  [練習設(shè)計既富有情趣,又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所學平行四邊形知識的價值,再次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六、全課小結(jié)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了哪種平面圖形?它有什么特點?回想一下,我們通過哪些活動進行研究的?

  [小結(jié)簡明扼要,既突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又提升了學生的認知策略。]

  教學反思:

  一、 激發(fā)原認知關(guān)注學生知識儲備。

  用發(fā)展的眼光來設(shè)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遠比讓學生直接但卻被動地獲取現(xiàn)成知識結(jié)論要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學生的觀察、猜想、探索和創(chuàng)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開發(fā)和鍛煉。紙上得來終覺淺。在體驗中自身感悟的東西理解深刻、印象久遠。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研究,我本著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方法,讓學生依據(jù)探究內(nèi)容自己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學生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地學習。

  二、重視過程把探究機會讓給學生。

  《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chǔ)上,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本課正是實踐這種理念的一個典范,如我在教學中提供長短不一的塑料棒和釘字板,讓學生根據(jù)印象中的平行四邊形制作平行四邊形,自主選擇學具圍成各種各樣的平行四邊形,其間學生既能采用最簡單的4根塑料棒來圍成,還有用釘字板圍。操作的成功不但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原有認知表現(xiàn)外顯,更讓學生為下面進一步觀察平行四邊形邊特點提供了素材,最重要的是提升學生靈活應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與能力,并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第九冊 64 – 67頁

  說教材: 教材先給出方格上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從數(shù)圖形中的方格引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利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計算面積仍然是一種計算面積的方法。遇到圖形中邊與邊之間有不成直角的情況時,該怎樣計算面積,學生還沒有學過。,教材通過數(shù)的方法,轉(zhuǎn)化的方法,可以把新知識轉(zhuǎn)化為舊知識,從而使新問題得到解決。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本課采用的教法:自學法 、 轉(zhuǎn)化方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

  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景, 為新課作鋪墊。

  請同學們幫李師傅的一個忙,

  求出下面的面積,你是怎樣想的?3厘米

  5厘米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首先采用自學課本64頁。師提出問題,通過自學,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猜到了什么?

  有的'同學說: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數(shù)出來的)。 有的說:我用割補的方法把平形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還 有的說:我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與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長方形的寬。 有的說:我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通過同學們發(fā)現(xiàn)與猜想

  三、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并說出你的思考過程這樣使學生能人人參與,個個思考。匯報交流結(jié)果(小組派出代表到前邊演示操作過程邊述說)學生甲:我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一個三角形補到平行四邊形的右邊,拼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與平形四邊形的底,寬相當與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我想平行四邊形面積=底乘高

  學生乙(與前邊的內(nèi)容大概相同復述一遍,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作在中間)

  學生丁我還有一種方法,我將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劃一條線,分成兩個面積相等三角形,雖然拼成還是一個原平行四邊形。但學生爭著說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盡量展現(xiàn)在同學面前,其中不乏有閃光的思維亮點。

  四例題獨立完成,體現(xiàn)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題自己解決, 學生切實體驗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信心。

  板書設(shè)計:

  長方形面積==長乘寬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乘高

  s= a h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運用生活實例和實踐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

  2.學會用不同方法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猜想驗證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在制作中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校門口伸縮門照片,問:這張照片你熟悉嗎?是哪里?請你觀察我們校門口的電動門,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邊形嗎?誰來指給大家看。對,在這個伸縮門上有許多平行四邊形。

  2.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平行四邊形呢?(指名說)

  3.師:是的,平行四邊形在咱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漂亮的小籃子上,安全網(wǎng)上,花園的柵欄上,學校樓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車的標志上,足球門的網(wǎng)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樣的電動門上都有平行四邊形的存在。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平行四邊形。(板書課題)

  二、操作探究

  1.師:看了這么多的平行四邊形,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選擇其中一種材料,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先獨立完成,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的方法。

  2.師:誰來匯報?你選了那種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讓學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紹制作過程)

  3.討論: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邊形,大家制作的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4.下面,請每個小組的同學根據(jù)老師的提示進行討論。

  小組活動:

 。1)仔細觀察小組內(nèi)每個平行四邊形,猜想:它們的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組長記錄在練習紙上。

 。2)用什么方法去驗證你們的猜想?怎樣操作?

  (3)通過觀察,操作,驗證,你們的結(jié)論是什么?

  5.師:哪個小組來匯報?首先說你們的猜想是?怎樣驗證的?(讓學生在投影上操作演示)你的結(jié)論是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6.師:同學們剛才通過觀察,操作,驗證了平行四邊形邊的特征,我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它的特征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板書)對邊是指?(課件演示)誰再來說說,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呀?多指名幾人說。

  7.師:要看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就要看?(多指名幾人說)下面大家來判斷,這里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拿出練習紙,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先獨立完成,再說說理由,你是怎么判斷的。

  三、探索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1.師: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平行四邊形,老師手上的這張紙片是什么形狀的?現(xiàn)在我想讓它變成一張長方形紙片,我該怎么辦?請大家?guī)鸵粠臀。小組操作。

  2.指名匯報,你是怎樣剪的?誰來說說它的特征是什么?

  3.剛才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變成了長方形,下面我們再做個游戲,讓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想玩嗎?

  四、小結(jié),并認識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平行四邊形有哪些認識?

  2.平行四邊形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幫助呢?它還有什么特征呢?請看,F(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校門口的電動門要做成由許多個平行四邊形組成的了嗎?(觀看電動門伸縮過程)你還能舉出更多的例子嗎?大家課后做個有心人,搜集相關(guān)的資料吧。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79~8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初步認識轉(zhuǎn)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觀察主題圖(有條件的地方可做成多媒體課件出示),讓學生找一找圖中有哪些學過的圖形。

  2.觀察圖中學校門前的兩個花壇,說一說這兩個花壇都是什么形狀的?怎樣比較兩個花壇的大。磕銜嬎闼鼈兊拿娣e嗎?

  3.引入學習內(nèi)容:長方形的面積我們已經(jīng)會計算了,今天我們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1.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

 。1)用多媒體或幻燈出示教材第80頁方格圖:我們已經(jīng)知道可以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得到一個圖形的面積,F(xiàn)在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說明要求:一個方格表示1cm2,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把數(shù)出的數(shù)據(jù)填在表格中(見教材第80頁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匯報結(jié)果,可用投影展示學生填好的表格。

  (4)觀察表格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通過學生討論,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底與長、高與寬及面積分別相等;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它的底乘高;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它的長乘寬。

  2.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1)引導:我們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是這個方法比較麻煩,也不是處處適用。我們已經(jīng)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長乘寬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是也有其他計算方法呢?

  學生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意見。

  (2)歸納學生意見,提出:通過數(shù)方格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計算呢?需要驗證一下。因為我們已經(jīng)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所以我們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計算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學生用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和剪刀進行剪和拼,教師巡視。

  請學生演示剪拼的過程及結(jié)果。

  教師用課件或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過程。(如教材第81頁的圖示)

 。3)我們已經(jīng)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組討論?梢猿鍪居懻擃}:

 、倨闯龅拈L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沒有?

  ②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guān)系?

 、勰芨鶕(jù)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小組匯報,教師歸納:

  我們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為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因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3.教師指出在數(shù)學中一般用S表示圖形的面積,a表示圖形的底,h表示圖形的高,請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來。

  三、鞏固和應用

  1.出示例1。讀題并理解題意。

  學生試做,交流作法和結(jié)果。

  2.討論: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87~88頁例1及相關(guān)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自主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滲透轉(zhuǎn)化思想。

  2.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zhuǎn)化思想。

  教學準備:

  課件,一個框架式可以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具,為學生準備一張底為6 cm、高為4 cm的平行四邊形紙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戲。面積比大。耗隳芎芸毂容^出下面每組圖中陰影部分面積的大小嗎?

  你怎么知道它們的面積一樣大的?(反饋重點:①數(shù)方格;②轉(zhuǎn)化成長方形。)

  2.(出示平行四邊形)這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關(guān)于平行四邊形,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知識?

  3.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誰能說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指的是哪部分呢?

  【設(shè)計意圖】轉(zhuǎn)化的思想是推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指導思想,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通過面積比大小的游戲,讓學生意識到不僅可以通過數(shù)方格來比較圖形的大小,還可以通過剪拼轉(zhuǎn)化成熟悉的圖形進行大小比較,既富有趣味性,又能為新知的探究做好鋪墊。

  二、新知探究

 。ㄒ唬┖侠聿孪

  1.確實,由四條邊圍成的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么同學們猜想一下,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會怎么計算?并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shè)1:鄰邊相乘;

  預設(shè)2:底邊乘高。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同意哪一種猜想?理由是什么?

  3.反饋想法。

  預設(shè)1:長方形的面積是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鄰邊。把平行四邊形拉一拉就可以變成長方形。

  預設(shè)2:用底邊乘高來計算?梢酝ㄟ^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為長方形,再計算面積。

 。ǘ炞C猜想

  同學們都想到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zhuǎn)化成長方形的面積來計算,那么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方法更合理呢?

  1.鄰邊相乘的想法

  教師:就讓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拉的方法。(出示教具)請看,我們再次慢慢地把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仔細觀察拉動前后什么沒有變,什么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邊的長短沒變,高和面積變了。

  教師追問:周長變了嗎?面積變大了還是變小了?能在圖上更直觀地表示出來嗎?

  教師:現(xiàn)在誰能說說這種拉的方法合理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jié):是的,在拉動前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不相等。用底乘鄰邊算出的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而是拉動后的長方形的面積。所以用拉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正確的。

  【設(shè)計意圖】利用教具進行操作對比,讓學生通過觀察自覺修正自己的想法。

  2.底邊乘高的想法

  (1)數(shù)格子驗證

  教師:這里的一些不是整格的怎么數(shù)?

  學生:可以通過拼一拼,變成整格的再數(shù)。

  教師:拼一拼后,就變成了什么形狀?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所以面積是多少?

 。2)剪拼驗證

  教師:誰來展示你是如何進行剪接的?

  學生:沿高剪下,補到另一邊,拼成長方形。

  教師:拼成的是一個怎樣的長方形?(長6 cm,寬4 cm)

  那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4 cm2)。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大膽提出假設(shè),并讓學生自主思考通過數(shù)格子、剪拼等實踐操作進行驗證。在操作反饋中,讓他們在和同學、老師的交流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思考,對于知識的獲取是很有益處的。

  (三)公式推導

  教師:仔細觀察, 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相當于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中的哪兩部分?

  學生: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教師:那么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么計算呢?

  教師:如果我們用

  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

  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

  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用

  來表示。

  (四)回顧總結(jié)

  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誰能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的?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轉(zhuǎn)化前后圖形之間的相同點之后,溝通兩個圖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順利地把新知轉(zhuǎn)化為舊知,從而順利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練習鞏固

 。ㄒ唬┗A(chǔ)練習

  1.完成練習十九第1題。

 。1)請學生計算,并進行訂正。

  (2)反饋小結(jié):在計算時,可以先寫出面積公式,再進行計算。

  2.完成練習十九第2題。

 。1)請學生計算,并進行反饋。

 。2)反饋側(cè)重:最后一小題引導學生注意找準相對應的底和高。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補充練習。

  【設(shè)計意圖】教材本身就提供了多層次的練習,教師在這里進行合理選擇,通過基礎(chǔ)題、變化題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所需要的條件,鞏固所學的知識。

 。ǘ┩卣固嵘

  一塊平行四邊形木板,底是4 cm ,高是3 cm 。它的面積是多少?

  1.引導學生算出它的面積;

  2.請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這樣的平行四邊形;

  3.教師:像這樣的平行四邊形你能畫出多少個?(無數(shù)個)它們的面積相等嗎?說說你的理由。

  4.教師小結(jié):是的,像這樣的平行四邊形剪拼之后都可以轉(zhuǎn)化成一個長4 cm,寬3 cm 的長方形,它們的面積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相等。

  5.思考: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一定等底等高嗎?為什么?

  【設(shè)計意圖】從已知條件求面積到根據(jù)條件畫圖形,讓學生在畫圖反饋的過程中感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既提升了所學知識,又關(guān)注了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四、總結(jié)提示

  教師:回憶一下,今天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總結(jié):我們用把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種轉(zhuǎn)化的思想對于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很重要。

  【設(shè)計意圖】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教師通過回憶幫學生把本節(jié)課得到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引導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也利用轉(zhuǎn)化的思想對圖形的面積進行自主探索。

【平行四邊形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平行四邊形教案08-10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7-17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09-30

平行四邊形教案優(yōu)秀08-29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案02-29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07-30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07-09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教案07-08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6-18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