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班科學教案集合五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晨晨小朋友帶回來一把與眾不同的“油紙傘”。它掛在教室里特別好看,孩子們問:“這是一把什么傘。俊睘榱藵M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設計了這一活動。引導幼兒了解不同傘的制作及特征,開拓他們的知識面。
二、適用對象:中班幼兒
三、活動建議:鼓勵家長多收集一些油紙傘讓孩子欣賞。
四、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油紙傘與一般用的傘不同之處。
2、知道油紙傘是一種傳統(tǒng)藝術的繼承。
3、萌發(fā)愛科學愛自然的情感。
五、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不同的油紙傘。
2、有關油紙傘制作的CD碟
3、把收集的圖片,文字資料貼在墻上,供幼兒觀察和欣賞。
六、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油紙傘及一般的傘,讓幼兒自由觀察及討論這兩把傘的不同之處。
2、教師小結幼兒討論的結果。
3、讓幼兒觀看油紙傘的工藝制作CD碟,讓幼兒帶者問題來觀看。
4、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所看到的,說說油紙傘與一般傘的不同,有什么特征?
5、自畫一幅美麗的油紙傘圖案。
七、活動評價:幼兒對油紙傘美麗的'圖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知道油紙傘主要是用棉紙來繪畫的,它是一種手工制作過程,而一般的傘是機械制作過程。萌發(fā)了愛自然的情感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知道使熱水變涼的一些簡單方法,在生活中我們要用熱水泡東西。
2. 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熱水,并嘗試通過觀察討論熱水、冷水泡咖啡的現象,明白熱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強。
3. 喜歡參見科學探究活動,在觀察、發(fā)現、交流中體會熱水的秘密。
活動重點:
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熱水;在活動中能積極主動地交流或學習使熱水變涼的一些簡單方法。
活動難點:
嘗試通過觀察討論熱水、冷水泡咖啡的現象,明白生活中我們要用熱水泡東西的原因——熱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強。
活動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中班幼兒對熱水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別出哪杯是熱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熱水慢慢變涼。
2. 材料準備:每組兩個透明杯子,一個裝有冷水、一個裝有熱水;裝有熱水的杯子若干,裝水的大容器一個、空杯子若干、冰塊若干;兩個大一點的透明杯子,一個裝有冷水、一個裝有熱水,兩包咖啡。
活動過程:
一、哪杯是熱水——感知熱水、冷水的區(qū)別
1. 引導語:你們的桌子上放了兩杯水,哪杯是熱水、你是怎么發(fā)現的?(看到:熱水冒熱氣、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燙燙的、一杯涼涼的)
2. 小結:我們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著熱氣、有小水珠的杯子里裝的是熱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來燙燙的'杯子里裝的是熱水。
二、熱水變涼——交流使熱水降溫的方法
1. 引導語:口渴了,想喝水,我們喝熱水?冷水?(我們喝溫水)那么你知道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熱水很快變涼,變成溫水呢?(交流原有知識經驗)
2. 教師操作并補充簡單的方法:活動結束我們還可以看看哪種辦法可以使熱水涼得更快。á俜磐L口②熱水里放冰塊③熱水分裝幾個杯子④熱水連同杯子放進裝冷水的容器內)
3. 小結:原來有這么多好辦法可以讓熱水變涼,這些方法都是我們小朋友、老師看到、聽到的,以后,我們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多問問、多想想。
三、熱水泡東西——探索咖啡在熱水、冷水中的溶解情況
1. 引導語:現在老師要泡杯咖啡,要用什么水好呢?這是為什么呢?
2. 小實驗——熱水、冷水泡咖啡
引導幼兒觀察用熱水、用冷水泡的兩杯咖啡,討論現象:在熱水里咖啡泡得開、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開,很難熔化(溶解)。
3. 小結:我們剛剛做小實驗發(fā)現,在熱水里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們一般用熱水泡奶粉、果珍、豆?jié){粉。
四、活動小結及延伸。
1. 幼兒講講自己在活動中學到的知識,教師總結。
2. 延伸:我們從小小的一杯熱水中就可以學到這么多的知識,關于熱水還有很多秘密,以后我們小朋友發(fā)現了,再一起來學習。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近期,我們班在開展“七彩世界”主題活動,豐富多彩的世界進入了小朋友的視野,聚焦了他們的視線。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引發(fā)了幼兒探究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游戲分享時,孩子們都覺得游戲時的聲音太響了,收玩具時也很吵的。對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為了幫助孩子進一步認識生活中“聲音”,讓他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日常用具、交通工具、甚至是人體內輕微的聲音等等,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熱點及探究欲望,我設計這個以語言為主的綜合活動。在活動中通過感受好聽的聲音和難聽的聲音來分辨樂音和噪音,讓幼兒知道聲音可以用“分貝”來表示。以提高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尋找聲音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樂音、噪音,提高環(huán)保意識。
2、能夠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及教師帶來的.聲音(歌聲、“沙球”聲、“爆米花”的聲音、“馬蹄”聲、“小鼓”聲、汽車聲、音樂盒聲、等)
2、聲控娃娃
3、一段錄像活動過程:一、提出主題 你聽到過什么聲音?
二、區(qū)分樂音、噪音
。ㄒ唬芬
1、有幾位小朋友帶來了他們的聲音,你們仔細聽一聽,有些什么聲音?
2、許老師也帶來了一種聲音,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音樂盒)
3、好聽嗎?你聽了有什么感覺?
4、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好聽的聲音呢?
5、這些好聽的聲音我們可以叫它什么名字呢?(樂音)
6、小結:樂音給人舒服、愉快、美的享受。
(二)噪音
1、請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2、什么時候會有這個聲音?
3、聽了這種聲音你有什么感覺?
4、這種聲音叫什么名字呢?(噪音)
5、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是噪音呢?
6、小結:噪音使耳朵難受、心理不舒服,是一種環(huán)境污染。
三、減少噪音
1、看一段錄像
2、這是什么?(環(huán)境質量檢測儀)你在哪里看到過?
3、看了這個東西你有什么要問的嗎?(它有什么用?它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4、小結:聲音可以用分貝來表示,超過70 分貝就說明太吵了。
5、想想怎么來減少噪音呢? 幼兒園里?
四、聲音帶來的便利
1、出示聲控娃娃
2、我們科學家本領很大的,靠聲音發(fā)明了很多東西,你們想做發(fā)明家嗎?
3、聲音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你們知道有哪些嗎?(聲控路燈、娃娃等)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2、感受“保護色”的神奇,對昆蟲及其“保護色”產生興趣,萌發(fā)探究動物保護色的愿望。
活動重點:
了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活動難點:
根據對昆蟲“保護色”的認識,幫助昆蟲隱藏在合適的地方。
活動準備:
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圖片、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調動原有經驗,引發(fā)探究昆蟲的興趣。
提問:你見過什么昆蟲?在哪里見到過?
2、尋找花園里的昆蟲,初步了解“保護色”。
找找看,花園里都有誰?
為什么有的昆蟲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難發(fā)現它?
小結:原來昆蟲躲在與自己身體顏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發(fā)現。
3、觀看視頻和圖片,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觀看視頻,簡單了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幾種昆蟲利用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初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枯葉蝶:這是什么?會有什么變化?——觀察后教師講解枯葉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這里會有誰?仔細觀察又有什么新發(fā)現?——觀察、猜測后用圖片進行驗證。
花螳螂:猜猜看,美麗的花里藏著什么小秘密?——猜測后用圖片進行驗證。
小結:枯葉蝶藏在樹葉中,尺蠖藏在樹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這樣藏起來真安全,小鳥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蟲圖,請幼兒找出隱藏在各種背景中的昆蟲,進一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小結:自然界中有些昆蟲就是這么奇妙,它們能把自己巧妙地隱藏在周圍的環(huán)境中,讓敵人很難發(fā)現它。用這樣的本領保護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兒操作,運用有關“保護色”的.經驗幫助昆蟲藏起來。
玩白板游戲:昆蟲捉迷藏。請幼兒在白板上操作,根據昆蟲的顏色、形狀將昆蟲藏在背景圖中。
4、觀看視頻,拓展動物保護色的經驗。
除了昆蟲,自然界里有很多動物也有這樣保護自己的本領,我們一起看一看。
剛才你看到動物們是怎么隱藏自己的?它們隱藏自己的本領大不大?
結束語:還有許多動物都有這樣特殊的本領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資料,找找看,再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影子的秘密》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fā)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在請孩子們動手操作進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奧秘,有助于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復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fā)幼兒對于"影子"這一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重點: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通過做影子小實驗,發(fā)現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激發(fā)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為什么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后來被什么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回指導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五、游戲: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戶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墻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六、延伸活動:
布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戲,使孩子們能發(fā)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里,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說:"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說:"我沒看見!"一只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說:"自己想想!"小熊抬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著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浩瀚的大海撿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們細細把玩,慢慢體味。影子,常見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卻又是奧妙無窮;顒又,孩子們在“找、玩、講、用”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小問號緊緊地攢著孩子的眼球,引得他們一頭鉆到里面欲罷不能、興致盎然。
對于幼兒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在親身活動中去嘗試、去體驗、去發(fā)現、去收獲;而我們成人需要做的,是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12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2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9-14
中班科學教案09-09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9-03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04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8-04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9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