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1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燃燒和滅火》這節(jié)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標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fā)展教材,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知識體系,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fā)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
講完《燃燒和滅火》這節(jié)課,我認為不足之處有:做“活動與探究”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實驗延長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時間控制上把握欠佳,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說明什么時候探究、什么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么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著重對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1、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不僅采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更在學習結束后,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fā)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我發(fā)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fā)展、提高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化學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fā)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2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jié)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使用和開發(fā)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和方法:
1、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從化石燃料的元素組成及其變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燒在使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污染;
3、通過對燃料的選用和化石燃料綜合利用的學習,培養(yǎng)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學習對現象,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認識燃燒的條件;認識滅火的基本原理;掌握滅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見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為載體,體會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3、體會化石燃料的寶貴性和開發(fā)新能源的重要性,樹立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認識使用和開發(fā)清潔能源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三、難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四、教學方法:實驗、歸納、練習設計相結合。
五、教學過程:
課題1 燃燒和滅火
第一課時:
播放視頻資料:火災燃燒現場….
引入在研究氧氣的化學性質時,我們知道許多物質可以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在本節(jié)中,我們將學習燃燒、燃燒的條件、滅火的'方法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提問:生活中有許多燃燒現象,你能根據這些現象列舉一些使物質燃燒的方法嗎?
(用火柴、打火機、煙火、爐火等火源將紙、煤、酒精燈等引燃,用電子打火點煙、鉆木取火等)
討論:物質燃燒的有哪些共同特征?其反應實質是什么呢?
。ㄌ卣鳌l(fā)光、發(fā)熱 ;實質——劇烈的氧化反應)
小結:通常的燃燒就是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呢?我們來進行一個探究實驗。
演示:在燒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熱水,在燒杯上放一塊薄銅片,在銅片的兩端分別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紅磷,燒杯熱水中放一小塊白磷,過一會兒后銅片上白磷燃燒起來而紅磷和熱水中白磷不燃燒。
提問:通過對上述實驗進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條件下才能夠燃燒?
分析:紅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銅片上白磷達到了著火點且與氧氣接觸,所以燃燒;銅片上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沒能達到著火點,所以不燃燃燒;熱水中白磷達到著火點,但不與氧氣接觸,也不燃燒。
板書:一、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2)要與氧氣接觸 (3)可燃物要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小結: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設問: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若缺少一個就不能燃燒。當發(fā)生了火災時,應如何滅火呢?
講解:滅火的原理是由燃燒的條件決定的,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之一,就可以滅火。可見,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同一問題,兩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板書: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原理二:將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原理三:移走(隔離)可燃物
討論:下列情況下各自滅火的方法及采用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小黑板:
滅火的方法
采用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
實驗室如何熄滅酒精燈
木頭著火時
吹滅蠟燭
森林火災時挖隔離帶
熄滅天然氣灶
泡沫滅火器滅火
消防車用水滅房屋火災
油鍋著火
學生自己舉出一些實例
練習:回答下列問題(小黑板)
1. 演示“燒不壞的手帕或紙船”,為什么?演示。
2. 火柴燃燒時,火柴頭向上火柴梗容易熄滅。演示。
3. 銅絲圈罩住蠟燭火焰時,火焰熄滅?勺鰝演示實驗。
4. 海灣戰(zhàn)爭時,伊拉克人撤退時點燃科威特的油田,有人認為可能燃燒到地球內部,引起地球爆炸,你認為呢?
5. 房屋著火時,不能打開所有的門窗全部打開。為什么?
6. 討論在線測試:當你來到一個陌生場所(如酒店、商場、賓館等),為防范火災,你應該注意哪些事項?萬一發(fā)生火災,你應該采取哪些自救或求助措施?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3
經過一段時間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和實踐,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關注學生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有難度梯度的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獲取知識,而不是老師念,學生寫和記;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討論和思考,教學中不能為了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殊不知趕進度會使學生的某個知識點掌握不清反而會影響教學的進度。
二、學生課前預習
之前有一種學習方法叫“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預習主要是讓學生對于本課題的知識點有個大體的認識,并確定自己聽課的重點在哪里,而學生往往是不會課前預習,如果老師給留下預習某一課題的作業(yè),學生經常只是簡單的看看書,起不到預習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印發(fā)一些“預習學案”或者在導學案中加入預習部分來幫助學生達到預習的效果。
三、注重知識的落實
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之中表現很積極,但是課后習題卻不會做。我分析,主要是這部分學生在聽課中偷懶了,跟著別人的話后音來回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部分學生,多多鼓勵學生自己站起來回來,而不是集體回答。
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通過努力和不斷改進,相信自己會進步的地更快!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4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發(fā)揮了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老師的引導地位,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資源,讓學生真正感覺到化學就再我們身邊,我們的身邊處處有化學的理念;能根據學科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學生的親自實踐中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主動建構知識。
不足:一是課堂上教室的'語言有的時候不夠簡潔,提出的系列問題有的還有待進一步著商,使問題點撥恰到好處;二是學生的參與度盡管較以前的課堂有所提到,但力度還不夠,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增強自主性。三、對學生的第一個實驗即猜想影響燃燒的要素時,實驗是我都給設計好的了,學生只需做實驗即可輕易得出,限制了他們的思維的發(fā)展,課后我想完全可以只提供藥品和儀器,讓學生小組去設計實驗,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做的具體好處我認為是:讓學生從從燃燒現象探究燃燒需要什么條件,使新知識建立在對生活的直觀感受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合理的猜想。四、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如果重上這節(jié)課,我會一開始就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認為我再課堂教學中沒有更合理適度的掌握好放與收,也就是說駕馭課堂能力還要進一步增強。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5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作為指導思想,并且在課堂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以生活實際和知識應用為背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從學生熟悉的化學變化——燃燒入手,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燃燒的條件,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通過實踐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探究活動的過程。我也盡量充分的.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探究實驗、交流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重點、突破難點,調動學生的感官與思維,交互式討論等教法也使學生有很高的參與度。總的說來,實驗探究課,目標通過探究達到同時得到探究問題的方法。對教材的處理上,與生活體驗相聯系,讓學生感悟知識來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如:浴室里的資料分析等。
單單就教學過程而言,我的感受還是很深的,把主動權放手給學生,給學習成績中差的學生帶來了機會、點燃了希望、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知識面廣,思維活躍提出的問題比較尖銳。比如說:是不是所有的物質都有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給我們提供可探究的問題。只要我們能夠充分發(fā)掘學生的知識儲備,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能將學生零散的知識點連線成網,再給學生一個張揚自己個性的空間,那么,我們的課就不缺乏亮點,不缺乏繼續(xù)探究知識的興趣,感謝這些學生也感謝教材編寫者及教研員老師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使我們的教學相長。這是我這節(jié)課最深的感受,也是我今后將要努力的方向。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6
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本課的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由學生自行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
上課時,先以小魔術-----魔棒點燈,提起學生的.好奇心,緊接著發(fā)問,為什么不用火,而用玻璃棒就能點燃酒精燈呢?引發(fā)學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學生分組實驗,進行探究,得出結論,然后回過頭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來揭秘剛才的魔術,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加興趣和信心。最后展示火場逃生72字口訣,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一些不足:在講滅火的方法和原理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后說出所用的方法及理由,最后將不同的方法按照相同的理由歸類,這個學生自己歸類,得出結論更好,而不是由我去歸類。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作為了解性內容,就不花費過多的時間去一一講解,簡單提出,然后布置學生課下去看。還有就是火場逃生72字口訣,改為由學生齊聲朗讀出來,效果更好,印象更深。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這節(jié)課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fā)展教材,結合本校的資源設備,結合學生分組實驗,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fā)展。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7
模塊開發(fā)與課時設計的反思:
本模塊的設計分為5個課時,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第一課題的第二課時,主要教學內容包括:了解氣體與空氣混合發(fā)生爆炸的條件以及如何防范爆炸的發(fā)生。
從整體的模塊內容來看,此課程內容是銜接該課題第一課時的內容(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并為整個模塊(第七單元燃料與熱量)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中的安全意識做了進一步的強化。由于第一課時中圍繞燃燒的條件展開,滅火的原理即破壞燃燒的條件,學生在經過了課時一的學習后,對于爆炸的條件與預防爆炸的措施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在學生已具有的認識水平上圍繞爆炸條件展開。對于整體的模塊來說,課題一中的兩個課時教學內容算為獨立的一個內容,考慮到這點,又緊密結合學校近期進行的消防演練與當天凌晨發(fā)生震驚全國的上海公寓大火等事件,在對兩課時內容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對學生盡心了安全意識培養(yǎng)的過程,并通過實驗證明為何采取彎腰姿勢逃離火災區(qū)。
在課時安排上,結合第一課時中的內容,本教學設計將爆炸的條件、控制爆炸的方法以及總結性結語——樹立安全意識作為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上看,選擇此內容統(tǒng)整為一個課時,緊湊又具有連貫性不論是教學內容上還是學生思維上。但是對于本課時中的最后部分——樹立安全意識的教學內容,雖然屬于整個第一課題中的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內容,對于學習完第二課時可以放在此處,但是經過實際的教學過程之后,發(fā)現與第一課時的內容教學貼近。因此,建議可將此部分作為第一課時內容的加深與知識強化,也可以單獨列出一個模塊,即化學與生活,在學生已有的對于燃燒與滅火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地科學探究。
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反思
1、問題的語言敘述有待提煉:
本教學設計主要采用設疑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而過渡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因此要使學生能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與思考中的話,設疑的梯度與語言的準確度就要精心設置。
其中疑問的梯度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學生基礎而定的,是在前一問題的認識基礎上,能促使學生達到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本教學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情,調動起他們的生活經驗與興趣,最大限度的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其中。因此,疑問提出的方式與用什么語言描述的疑問就顯得很重要。
在本課中,有幾處疑問設置的語言值得推敲。
①有關燃燒定義的提出
由于這一課時接在燃燒與滅火的第一課時后的,因此需要內容上連接。
另外,前一課時中學生了解了燃燒的條件,但是對燃燒的概念并沒有明確。因此,本設計在復習前一課題燃燒三個條件的基礎上,引出燃燒的概念。在實際教學中,設想讓學生根據燃燒的三個條件以及學過的幾種物質燃燒的現象來逐漸認識燃燒的概念。但是設置的問題是“什么是燃燒?燃燒是什么現象?”從課堂是實際反饋來看學生并沒有立刻回答出,而是需要教師的指引,如“從燃燒的三個條件來考慮,是什么和什么物質發(fā)生了反應?”雖然有關燃燒的定義與概念是人為定義的,學生并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與強化,但是可以加深他們對這種類型問題的.思考方式。
反思修整意見:可以這樣設置有關“什么是燃燒現象或燃燒定義”的問題。先復習燃燒的三個條件,然后點燃一支蠟燭(現象),并同時設疑“你能不能根據燃燒的三個條件來對燃燒下一個定義呢?”。這時學生的思考方式就會轉變,起碼他們有了答案的出發(fā)點!叭紵强扇嘉锱c氧氣發(fā)生的氧化反應”,接著展示幾幅有關鐵與氧氣、木炭與氧氣、硫與氧氣的反應現象,“燃燒在反應現象上又有什么共同點呢?”這樣的話,就對燃燒的現象有了一個完善即“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劇烈的氧化反應!
② 有關粉塵爆炸極限問題的敘述
在認識粉塵爆炸的實驗原理中,教學設計先從可燃性氣體發(fā)生爆炸的原因入手,再清楚發(fā)生爆炸的條件是什么。隨后通過生活中警示圖的認識過渡到面粉廠發(fā)生爆炸的分析,這時引導學生從發(fā)生爆炸的條件分析爆炸的原因。由于學生在前一課題中已經了解到物質能燃燒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因此分析爆炸的原因也可以從滿足爆炸的條件方面去思考,即從“面粉是不是可燃物、有沒有遇到明火、有沒有達到爆炸極限”等三方面。對于“可燃物”和“明火”這兩個方面學生能較易掌握,但是對于“達到爆炸極限”認識還需要提高。課堂中對這一內容的處理采取了先從兩個實驗(堆積和擴散開的兩種狀態(tài)面粉的燃燒)的對照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現象就越劇烈。從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以及思考得出的結論來幫助學生理解粉塵與空氣混合后達到一定程度可能會發(fā)生爆炸。從課堂反應的效果來看,學生的反應并不是很積極,反饋一般。
反思修整意見:因此思考對粉塵固體爆炸極限的認識,可結合先前氣體的爆炸極限來認識,如設置問題“結合氣體的爆炸極限,你是如何理解面粉等可燃性固體粉塵的爆炸極限的?”給學生在難度較大的問題上設置一個梯度,或指明某一個方向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問題并回答出來。
2、對于教學內容的總結性評價不當
本教學設計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學校前一周進行的消防演練作為一個引入內容,通過在演練中逃生采取的方式來進行探究實驗,探究為什么采取彎腰的姿勢逃離火災區(qū)。實驗通過將燒杯罩住燃著的兩只長度不同蠟燭的熄滅,研究在火災空間里的上方與下方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的不同來說明為何采取彎腰的姿勢進行逃生。這一內容很好的將這一課題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了,教學設計最初的設想是在第二課時結束時將此內容作為一個對學生安全意識培養(yǎng)的教學內容,但是在有關“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識”的內容結束后,似乎對到這部分內容的過渡欠缺了學生思維轉換的考慮,沒有給學生這堂課內容(第二課時有關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的總結性結語就直接進入這一課題的總結,這樣就顯得不太適合。
反思修整意見:在解釋完面粉爆炸的原因后,進行這節(jié)課內容的小結,通過習題進行鞏固,再進入培養(yǎng)安全意識的教學內容中。
如在這一幻燈片后加一個有關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識的練習題。
3、探究實驗中對學生的主體性倡導的不夠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在進行化學知識傳教的過程中需結合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但是如果是教師給出了實驗儀器、實驗操作步驟的話,那這無異于用實物的方式進行直導式教學。學生在這個實驗過程中并沒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一些規(guī)范性的操作。
在這幾課中,設置的學生實驗就欠缺了對學生在化學實驗中主體性的培養(yǎng),忽略了對學生獨立思考空間的給予。而好的學生實驗應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后,給出實驗目的,提供實驗器材,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或思維方法進行解決問題。
反思修整意見:基于以上對化學實驗作用以及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位置的考慮,建議給這個實驗中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如:提出前一周學校進行的消防演練,并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采取彎腰的姿勢逃出火災區(qū)呢?’先讓學生自由討論才,猜測出初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驗證你的猜想的話,具體我們該如何做。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達到對目標的完成。
但是鑒于教學時間上的考慮,此教學內容可作為一個專門的專題提出來,如“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將在“燃燒與滅火”中遇到的一些有關實際問題的解決專門做一個課題研究,給出充足的時間由學生自己支配。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8
反思:
本節(jié)課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有機整合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形象的視頻、圖片資料有效的完成了情感目標的教學,改變了原有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啟發(fā)——探究的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完成了知識目標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積累了生活常識,掌握了自救知識。 成長記錄卡的設計為教師了解學生在
通過此次學習,讓我認識到了備課中的不足,也從中看到了問題。
如在備課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缺少具體的了解,不能掌握每名學生真正的知識水平,在課前準備上過分的強調了自我在備課中的主導作用,忽略了備學生,只是一味的在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忘記了讓學生在課堂中發(fā)揮自己,發(fā)展自己、創(chuàng)新自己。
課堂形式過于模式化,在課前準備中應通過問題導讀單,問題生成單等掌握學生存在的真正問題,有目的的設計解決問題的教學內容和練習內容,課堂流程過于單一,沒有考慮到課堂的多變性,多給學生空間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在備課中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充分了解掌握學生中真正存在的問題后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和練習,結合問題設計出有自己特色、充分發(fā)揮自我特長的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應多設計合作探究,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新,設計多條思路以便應變在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心得:
充實自己、豐富知識、掌握多種技能;不斷學習、接收新的教學理念;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圍繞學生設計情境; 建立課程資源體系,參考教學資源,合理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備好每一節(jié)課。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9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后一單元,是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礎知識后,對新知識的再次學習,也是對前面知識的升華與運用。這課題的知識與日常生活與生產聯系非常緊密,如果學生被動接受不難,我們教學時應積極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方法來主動學習為好。
二、學情分析:
1、本課題學習之前,學生已有了一定化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有自學這一塊知識的基礎。。
2、本課題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要求下讓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意圖。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科學探究的步驟與方法,讓學生自己提出假設→ 設計實驗 →進行驗證→實驗分析與問題討論 →新知歸納→ 習題反饋 →及時小結。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概述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
2.通過對多種燃燒現象的分析與綜合,認識燃燒的條件,鍛煉分析綜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不斷地進行思辨,以此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注重學用結合的思想,學以致用,進行消防教育。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才能很好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含義;
2.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防火安全意識。
四、教學重點
通過對多種燃燒現象的分析與綜合,認識燃燒的條件
五、教學難點
應用燃燒的條件解釋滅火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實驗材料:燒杯、蠟燭、鋁片、火柴、白磷、紅磷、鹽酸、飽和的碳酸鈉溶液、
鐵架臺、坩堝鉗、鑷子等
七、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課時: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識
八、教學過程:
教師演示:點燃一張紙
。哼@張紙怎么了?這種現象叫什么?
。哼@張紙著了。這種現象叫燃燒。
:除了紙可以燃燒之外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燃燒?
。…...
。耗菚r因為這些物質都是可以燃燒得。
。耗鞘遣皇撬锌扇嘉镌谌魏螚l件下都可以燃燒呢?
。簽槭裁丛阢~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燃燒,開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
。……
。簽槭裁催@時水中的白磷能燃燒?
。……
。和ㄟ^剛才的討論和實驗,我們知道燃燒的三個條件是:氧氣、可燃物和一定的溫度(就是物質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讓一根火柴燃著有那些方法?
。……
:加熱銅片,火柴燃著。
。喝紵袑θ擞欣囊幻,例如做飯、取暖,在工業(yè)上高溫加熱、煉鋼等,都需要燃燒產生的熱能。燃燒是否總是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利呢?
。……
。喝紵_實是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利,但它對人也顯現出有害的一面,比如火災會燒毀財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損失。我們掌握了燃燒的規(guī)律,在需要燃燒的時候,就要努力創(chuàng)造燃燒所需要的三個條件,再不需要火,那我們怎么辦?
。合旅嫖覀兙蛠韺W習有關滅火的知識
。河檬裁捶椒缁?為什么能滅火?
:
。菏够鹋c空氣隔絕;降低溫度,使溫度低于著火點;清除掉可燃物?傊鸵O法破壞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毫曨}見投影。
九、板書設計:
第七單元: 燃燒及其利用
課題一: 燃燒和滅火
一、物質燃燒的條件
(三個條件同時具備)
1.可燃物
2.氧氣(或空氣)
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它物品隔離;
2隔離氧氣或空氣;
3降低溫度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破壞燃燒條件,使燃燒反應停止
十:教學反思:
1、采用這種實驗探究活動、問題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一定得積極表現,主動參與,效果一定會很好。
2、通過組織學生自學活動、實驗探究,討論等方法使學生理解、接受有關燃燒與滅火等新知識,然后及進用習題加以鞏固提高。
3、運用提出假設→ 設計實驗 →進行驗證→ 實驗分析與問題討論 →新知歸納→ 習題反饋 →及時小結的教學過程,學生反映積極,效果也很好。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我將實驗探究作為教學目標的突破口,學生小組學習為教學主渠道,整個過程突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融為一體的化學教學觀。特別是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學生實驗探究活動,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為深刻地理解爆炸的原因和安全知識應用的重要性,也將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等,還讓學生體會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以下任務:
1、以導學稿為載體先進行課前預習,了解這節(jié)課的大概內容和重、難點。
2、把自己預習不會的內容做好記號,以便在課堂上能夠解決。
3、結合已有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設計探究面粉的爆炸實驗方案和改進方案(說明:很少有同學能把這實驗做成功)。
4、查閱有關廣州某酒樓煤氣泄露爆炸的資料,自己分析爆炸的原因等。課堂上,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自己對廣州某酒樓煤氣爆炸的看法和面粉爆炸實驗設計方案,通過聽取其他同學的反駁意見及實驗驗證等方法對爆炸的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通過學生課前查閱了大量資料,因此獲得了大量相關知識,其中某些知識有的學生不太理解,再通過其他同學的解釋,解決了他們心中的疑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由學生完成的,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對于相關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所以我認為在今后教學中,凡符合此類型的.課應多采用這種方法教學,使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更好。
對于這節(jié)課我認為還存在以下不足:
1、每個小組同學提出假設后,應提供對應的實驗用品讓學生設計實驗并用實驗來驗證本組的假設,但沒做到。
2、每個小組同學提出假設問題而其他組提出反駁意見后,這組同學可根據反駁意見做對應辯論,互相反駁,最終得出正確結論。但是總擔心浪費時間,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和空間都不足。
3、爆炸這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不感大膽放手學生實驗,所以效果不太明顯。
4、面粉爆炸實驗成功率低,只有展示氫氣爆炸實驗,對粉塵爆炸說服力不大。今后再上這節(jié)課,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應進一步完善教學思路,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教學反思:
對于教學中的實驗,應該讓學生先提出個人猜想,再為了驗證猜想去做實驗,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發(fā)展及形成過程,而且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問題,這樣對他們的認知發(fā)展很有幫助。
對于使燃料充分燃燒的現實意義,可以組織學生認真討論,切實讓學生體驗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重要性。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11
在課程標準中,對該部分的內容要求有體現出“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并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課題中的第一課時內容就緊緊圍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而展開的。
在本教學設計中,采取了“水中生火”的化學魔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的指引與實驗分析,學生自主地探究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實驗,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分析滅火的原理是什么,并總結出“滅火的原理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三個條件,破壞一個即可!
本部分——燃燒與滅火的第一課時作為學生了解和認識燃燒的現象,并以此為契機進入接下來的學習的重點內容,其課時分配與其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目標的作用上是成正比的。在本教學設計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并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找出自己滅火所采取的原理。從整體上看,雖然教學內容相對容易,時間相對較長,但是能給出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進行思考卻是值得的。
在某位教師在上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燃燒與滅火》這一課題的復習課教學公開課中,當說到滅火的原理時,聽到有學生把第三條說成: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而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把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學生為什么把“把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說成“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呢?我們大家都知道,一種物質的著火點是固有的,是一成不變的,是不可能降低的?蔀槭裁磿袑W生說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呢?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看,如果不是教師在教學時這么說而學生跟著學的話,學生是不可能懂得這么說的。許多學生都認為老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都是真理。學生在這個時期,很難判斷出教師說的話是正確還是錯誤。教師怎么說,學生也就跟著怎么說了。由此看來,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非常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因為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上課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語言的嚴謹性,不能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否則的話,一年害一批學生,十年就害一代人了。想到此,心頭戰(zhàn)栗不已。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12
本節(jié)課教材的安排是從燃燒現象和實驗入手,通過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的方法來探討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
我在備課時考慮,學生在生活中和前期的化學學習中積累了大量的感性認識,也具備一定的對比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如果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感性認識、知識和能力儲備,拋開課本的教師演示實驗進行探究的做法,做一個思維的探究,幫助學生自主建構起新知識,然后把實驗設計和操作都交給學生,從思維上提高一個層次,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所以,我先讓學生自己整理有關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從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反應現象等各方面讓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得到燃燒的共同特點,之后,請學生將這些共同特點整理為一句話,即可得到燃燒的.概念。在概念的基礎上,推導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整個過程,學生通過已有的各種儲備,在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整理的過程就是讓知識系統(tǒng)化的過程,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不僅如此,當學生建構出燃燒概念后,我及時大力肯定學生的知識來源于自己,極大的鼓舞了學生,讓他們從自主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收獲自信和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在此過程中,有一個地方處理不合適,如果讓學生總結共同特點的時候,直接告知學生,這樣總結出的共同特點就是燃燒的概念,問題的導向性更明確,學生的思路也清晰。
接下來是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驗證燃燒的三個條件和滅火的方法,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石子、紙片、木炭、二氧化碳等一些物品,設計對比實驗輕松得到了燃燒的三個條件并演示了多種滅火的方法,在展示的時候也能清晰表達從實驗操作到觀察現象到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由此看出,只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給他們充分的信任,孩子不僅學的快,更能學的好!
學生已經用常見物質探究獲得了燃燒條件,課本原有的用紅磷和白磷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我就處理成演示實驗,學生對課本中本實驗設計的討論問題可以脫口而出,由此證明學生對燃燒條件掌握的非常好。我還對此實驗做了實驗改進,把白磷和紅磷裝在試管中,用氣球套住試管口,然后將試管下端浸泡在熱水中,這樣,白磷燃燒的有毒白煙就不會擴散到空氣中,避免空氣污染。
本課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教育和珍愛生命的教育,我在這里安排了一個動畫視頻,讓學生在看書的基礎上再看視頻,加深印象,有利于學生的終生所需,也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化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服務生活。但是,在安全教育上,本節(jié)課也有一個疏忽的問題,本節(jié)課安排的學生實驗設計許多易燃物,學生的課桌上也有許多書本沒有完全清理,我沒有及時強化學生清理課桌上的紙張等易燃物,留有安全隱患,在今后的課堂中要注意相關問題。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13
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人類第一次接觸到化學就是無意識的利用了火,學會了燃燒。
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微課視頻等教學手法綜合應用。讓學生學習對獲得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從而得出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很多傷痛的事實,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此外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
通過適當的練習,理論結合實際,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化學來源于生活。最后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本課的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由學生自行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
上課時,先以高中教材演示實驗——吹氣生火,提起學生的好奇心,緊接著發(fā)問,為什么吹口氣棉花團也燃了,滴幾滴生活中常見的水棉花團也燃了,是為什么就燃燒起來了?引發(fā)學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緊接著微視頻實驗,教師演示實驗揭露問題核心,邏輯思維嚴密,通過問題層層遞進,總結知識。然后回過頭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來揭秘剛才的趣味實驗,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加興趣和信心。緊接著用辯證的.思維引出,知道“生火”還得學會“滅火”,學生分組實驗,自主探究滅火的原理。最后科教視頻展示火場自救和逃生,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這次教學的優(yōu)點是:
1、課堂引入的實驗十分震撼,學生興趣濃厚。因是高中教材的演示實驗,危險系數小,完全可以用于初中化學。
2、大量應用微視頻,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大大縮短了演示實驗時間,使課堂容量增強,后排同學也能清晰看到實驗現象。
3、教師演示實驗是基于課本實驗的改進,使知識進一步加深,并減少了實驗污染。
4、課后練習源于生活中的實例分類,和學生息息相關,學生做題興趣濃厚!
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1、演示實驗時,一定提醒學生吹口氣后要稍微等待一下,不要盲目緊接著吹第二口,并且盡量回避讓女生上臺操作;
2、學案方面,在分析A、B、c時,溫度應該加以本節(jié)課知識前提,改為:著火點40℃<外界溫度80℃;
3、課件方面,在探究如何滅掉一支蠟燭的時候,可以把蠟燭熄滅的方法改進為:學生提到一點就點一下特定的地方,從而呈現。不要最后一起呈現顯得比較籠統(tǒng);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這節(jié)課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fā)展教材,結合學校的資源設備,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結合學生分組實驗,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并且從學生的課后練習上反應出來,也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14
通過“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的教學,讓我體會到聯系生活實際,利用課件等手段的確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通過活動與探究,初步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節(jié)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fā)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而學生主體作用也有所體現。在講授《燃燒和滅火》這節(jié)課時,我將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這兩部分內容做為一課時來學習,其余內容放在課下學習。并設想了改進措施。
本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ㄒ唬┮詫W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由學生完成,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達成共識。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對于相關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ǘ┩ㄟ^實驗的方式突破重點與難點。我設置了一組學生探究實驗——燃燒的條件,一個演示實驗——磷的燃燒,一個學生演示實驗——滅火演習。讓學生在實驗中去體驗、去感受,使學生能通過身邊常見的物質,簡單的化學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降低了難度,使學生較輕松的得出燃燒的條件,并分析出滅火的方法。教師的演示實驗,使學生對燃燒的條件有更準確、深刻的認識。滅火的實戰(zhàn)演習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熱情。
。ㄈ┻\用現代教育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影片的引入,直觀、形象、生動,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消防隊員滅火片段的放映,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滅火的方法有更深刻地了解,學生表現強烈的極大的興趣。
。ㄋ模┏浞煮w現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燒現象,利用燃燒為人類服務。根據燃燒條件得出滅火方法,分析生活中常用的滅火方法及所用原理。實戰(zhàn)演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生活能力;鹬刑由椒ê蜕鐣䦟嵺`活動的設計,增長了學生生存本領,使其受用終生,使化學知識更有效的應用于生活。
不足:一是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有的時候不夠簡潔,提出的系列問題有的還有待進一步著商,使問題點撥恰到好處;二是學生的`參與度盡管較以前的課堂有所提到,但力度還不夠,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增強自主性。三、對學生的第一個實驗即猜想影響燃燒的要素時,實驗是我都給設計好的了,學生只需做實驗即可輕易得出,限制了他們的思維的發(fā)展,課后我想完全可以只提供藥品和儀器,讓學生小組去設計實驗,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做的具體好處我認為是:讓學生從從燃燒現象探究燃燒需要什么條件,使新知識建立在對生活的直觀感受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合理的猜想。四、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如果重上這節(jié)課,我會一開始就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認為我再課堂教學中沒有更合理適度的掌握好放與收,也就是說駕馭課堂能力還要進一步增強。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15
以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燃燒和滅火”的課題為中心,從學生熟悉的事物、現象等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講臺、實物、圖片及實驗等各種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由學生提出探究目的、方案,并用查資料、討論和實驗驗證,得出了燃燒與燃燒的條件,進而遷移到探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間的辨論存疑,引發(fā)了學生思維的沖突。如:放熱、發(fā)光是否是燃燒,物質是否都能燃燒等。而活動與探究、師生間的多向交流與展示達到了實驗解惑的目的',實現了資源共享,且形成了共識,如燃燒是有條件的。拓展研究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其科學素養(yǎng)也得到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如燃燒的條件除課本上知識外,還與物質的狀態(tài)(木炭與酒精)、形狀大。緣K與刨花)等因素有關。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既生動、真實而又可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探究性學習的要求。學生的自主活動較為充分,參與面廣(人人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生的能動性和聰明才智一次次被激發(fā),又一次次被展示,學生的學習情緒飽滿、課堂效益高。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06-20
《燃燒和滅火》教學反思04-04
燃燒和滅火教學反思04-22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精選10篇)04-10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必備(15篇)06-21
燃燒與滅火說課稿06-26
《燃燒與滅火》說課稿06-10
《燃燒與滅火》說課稿12-22
《燃燒和滅火》教案02-24
燃燒與滅火說課稿(9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