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19 22:52:1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1

  《新課程標準出臺后,我們作為實驗學校的實驗老師,一頭扎了進去?墒墙涍^一段時間的探索實踐,許多老師感到心中一片茫然。有許多方面的許多問題令老師無所適從。我也曾受學校委托參加過許多培訓,聽過不少專家的報告,也曾和許多老師進行過探討交流?筛杏X遠沒有今天的遠程研修來得是在。雖名為遠修,可是卻能天涯變咫尺。從沒有任何一次培訓或聽報告來得這樣實在。這樣真切。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這個專題學習中,聽了兩位老師的兩節(jié)課,又聽了授課老師的對課堂教學的感受、想法,和專家對兩節(jié)課的點評,以及對綜合性學習的針對性的講授指導,心中的感覺真是痛快極了,過去一直困擾心中的一些困惑漸漸消散了其中的迷霧,露出了清晰的面孔。

  首先,是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定位進一步明確,其次是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組織策劃等諸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具體說來有如下幾方面的收獲。

  一、進一步明確了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綜合性和語文性的關系。所謂的綜合性,就是能夠體現(xiàn)多學科的交流,課內外的溝通。從教學實施的角度看,怎樣充分調動課程資源,其他學科進來有的直接發(fā)揮作用,有的是間接的。我們強調語文的'綜合性,對于多學科交流這種活動,學生喜歡,他經過比較復雜的組織活動,其合作能力、策劃能力、實施能力等等和動手能力等都獲得提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素質,是有幫助的。但在實施綜合性的同時要注意往語文性上引導,加強文化熏陶的意識,因為語文課與文化的關系最密切,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審美活動,進入到社會體驗里面。這同樣體現(xiàn)的是活動的語文性。

  二、加深了對因為綜合性學習的整合性的認識。包括多學科的整合,課內課外的整合,文本的東西和自身的生活經驗的整合,要把教材中綜合學習的內容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師的教學框架進行重新的集中整合,使之聚焦與所要達成的目標。綜合性學習要從學生的基礎出發(fā),調動學生各方面的儲備,去理解、接受。然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發(fā)揮。

  三、更深刻領悟了“活動”一詞的內涵。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但并不是把課堂搞得熱熱鬧鬧就是活動,活動是一種手段,從根本上說,教師就是充分調動學生感性的理性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去認識世界。要注意關注細節(jié),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累,把每個學生的心靈,磨得細膩靈敏;顒拥恼嬲齼群窃谟诎褜W生充分調動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總之,參加這次第一專題遠修活動,確實收益多多。

  當然,綜合性學習是一個正在深入研討的課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就是更深入認識其本質意義,盡可能取得家長、社會的普遍認可,挖掘更多更好的課程資源,深入研究,反復整合,根據學生的心身實際,更好地發(fā)揮這一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巨大作用。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2

  1、學生往往不重視綜合性學習。考試幾乎不考。"考什么學什么"的思想,在學生心目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上課紙上談兵,學生動不起來、走不出去,學生沒干勁、不感興趣,這樣以來,綜合性學習就形同虛設,即使學了,也只是擺擺花架子。

  2、教師對綜合性學生的研究和學習不夠深入,對其內涵理解不夠透徹,即使指導,也是缺乏協(xié)調與配合,往往單槍匹馬,沒有形成有效合力,其次是教師的工作量大,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其次是缺乏課時上的保證。綜合性學習的順利完成,僅僅課堂45分鐘是不行的,需要課外時間的補充。

  3、綜合性學習所需的物質條件,如信息技術設備、圖書資料、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還有走出校門開展活動所需要的經費等嚴重困擾著農村學校。不要說綜合性學習必須的信息技術設備、常用的'圖書資料,就連最基本的教學設施都難以保證,又怎么可能提供條件開展綜合性學習呢。

  4、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屬于“知識傳授型”,一旦離開教科書,便變得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力不從心?梢哉f,在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主導性未能真正發(fā)揮出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3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次《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實踐活動來完成學習。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有分工、合作、討論、研究,表現(xiàn)出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個個受益匪淺。

  學生從本單元中系統(tǒng)地了解了信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也明白了我們應正確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工具。把握好自己,讓現(xiàn)代信息工具為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服務。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新課改在教材編排上的一次創(chuàng)新設計,也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

  本組綜合性學習教材,指導學生們開展了多種實踐,學生在這個單元中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語文學習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較高。對社會和個人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孩子們的學習不是結束了而是真正開始了。

  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老師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搜集和處理信息,初步學會利用信息,培養(yǎng)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合理使用各種信息的習慣。“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信息的有關知識。另外學生還可以自己去搜集。我個人認為“聽”是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途徑,作為教師可以嘗試從課堂入手,讓學生通過傾聽來獲取信息,比如:可以通過傾聽別人的述說后再用語言反饋出獲取的信息,還可以通過一小段材料的閱讀讓學生快速勾畫出其中的重要信息。

  從本次的綜合實踐學習中,我深刻感受到我們的孩子能力也不弱,可是就是沒有充足的時間。如果老師只是走過程,那么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很難得到快速提高。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老師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程。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內容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的剪紙,教學難度適中,主要讓學生了解剪紙這門傳統(tǒng)的技藝,掌握簡單的剪紙技巧,通過欣賞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讓學生感受古今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藝,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同時,讓同學親自動手,嘗試剪紙,激發(fā)學生對剪紙的興趣。課堂上,結合學生的興趣、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現(xiàn)狀和他們創(chuàng)作情緒,我為他們提供了蝴蝶、小魚等學生喜聞樂見素材,供學生創(chuàng)作。

  本節(jié)課的設計亮點是:在教學中,我以“引、學、做、評、賞”為活動主線,通過欣賞激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在學習探究剪紙作品的制作過程,培養(yǎng)學生感知事物、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組合作研究中提高觀察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創(chuàng)意剪紙活動則喚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創(chuàng)造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剪紙制作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在評價和欣賞環(huán)節(jié),我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的個人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學會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整個活動設計思路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

  反思這次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會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與學生一起對這一活動主題進行再研究,創(chuàng)造出更多創(chuàng)意作品。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5

  1、這節(jié)實踐活動,我在課前讓學生大量收集、有關節(jié)約用水的信息資料和圖片,學生投入的時間少、收集到的信息量不夠豐富,也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交流的面還不夠廣,我計劃在課后分小組以小報的形式進行交流。教學中出現(xiàn)一個問題:究竟用中位數(shù)還是用平均數(shù)來反映水龍頭漏水的一般水平。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其中一位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說,由于數(shù)據差別不大,她認為用平均數(shù)表示更準確。我稍一楞,應該說她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問題出在她不明確怎樣的'差距算大,怎樣的差距算小。聯(lián)系到后面我們要計算的是30萬所學校漏水總量,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建議還是用中位數(shù)表示差距要更小些,學生基本同意了我的觀點。

  2、為什么要節(jié)約用水以及怎樣節(jié)約用水呢?學生課堂氣氛還未高漲,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未完全調動起來。像這樣的課,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做到充分的全身心的投入,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我想:在編排上如果更緊湊些,學生交流的信息量更大些,就能加深學生對節(jié)約用水的認識。

  3、在進行有關計算時,我發(fā)現(xiàn)由于數(shù)據較大,學生計算時花費的時間較多,擠占了交流節(jié)約用水金點子和提節(jié)約用水倡議的時間,其實,完全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估算知識來計算,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培養(yǎng)了估算能力。

  反思這節(jié)課,我意識到實踐活動課要放飛課堂,讓課堂活動化,數(shù)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xiàn)實的實際活動中理解和發(fā)展。讓學生參與收集多種信息,使知識的呈現(xiàn)具有科學性、多樣性、趣味性,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并收獲成功,體會到自己學習的是有價值的數(shù)學、生活中的數(shù)學。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6

  一、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綜合性學習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且操作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老師們在畏難心理的導控下比較不愿選擇這種課題。其實探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獵奇則是學生的天性。老師們只要能提出對學生構成困難,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且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引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欲望。并且在探究合作中,老師和學生加強交流,學生和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體驗獲取知識后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又會進一步激勵學生去獲取更多更深的知識,引發(fā)更強的求知欲望,如此循環(huán)不已,自我激勵,學生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學習動力。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真正投入進去的話其實并沒有想像中那么難。

  二、主題閱讀活動的開展值得肯定和推廣。本次探究的順利進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學生每個月的主題閱讀活動。因為學生的世界很小,因為他們涉世未深,學生的世界很大,因為他們將面臨整個世界。所以主題閱讀的開展有利于學生豐富人生閱歷,拓寬知識面和眼界。但是,真正要把這種活動更有效的開展下去,還需要老師們的努力。老師除了給學生確立主題外,還應該組織學生閱讀交流,討論總結,并指導學生寫閱讀體會。且一定要貫徹始終,這一點非常重要。更重要的一點是初一年學生就應該開展閱讀活動,這樣更加能立竿見影。

  三、應更加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語文的三維目標中有一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語文課是非常注重情感體驗的,但要在課堂上真正引導學生感悟,又是語文課的一大誤區(qū)。因為很多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真正落實這一點,沒能適時適地的加以引導,讓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感悟和表達交流。所以學生比較缺乏多樣的情感體驗。本次教學過程當中,老師為了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也沒有騰出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在暢談中去深入領悟“親情”,這是不足的'。

  總之,綜合性學習這種探究課程最能體現(xiàn)集體的協(xié)作精神,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這一次的展示課,就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它不但是學生集體合作的展示,也是我們語文組共同智慧的結晶,雖然這節(jié)課還存在諸多不足,但這節(jié)課的課前課后最值的收藏的是一中合作、互助、支持和關懷的情感。這種情感是我們最應該傳承的。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7

  1、學習中華“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內涵與現(xiàn)實意義。

  2、合作探究學習“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樣化的思想內涵。

  3、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個人、家庭和諧,構建和諧環(huán)境。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來有和氣致祥、和衷共濟、和顏悅色、和藹可親、和氣生財、和和美美、琴瑟和諧、家和萬事興、人和百業(yè)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語。同學們發(fā)現(xiàn)沒有,在這些含義豐富的詞語中都包含了一個“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對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賦予了怎樣的含義?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談談“以和為貴”!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探“和”之義(說故事)

  1、“和”故事接力賽。

  教師先引入故事,鼓勵學生將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聲分享出來。

  師:《羅威飼犢》

  漢代有個人叫羅威,鄰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莊稼,他和鄰居交涉,鄰居不予理睬。羅威并沒有火冒三丈,而是想,問題的焦點在牛,就從牛身上去尋找解決矛盾的途徑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無聲息地堆放在鄰居家的牛圈前。牛一聞到鮮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來,吃飽了就睡覺,再也不去吃莊稼了。鄰居每天起來,總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頗感納悶,經觀察,知是羅威所為,頓覺愧疚,從此對牛嚴加看管!傲_威飼犢”的故事也就傳為美談。

  師:老師講的故事就是《羅威飼犢》,那我們“下一棒”誰來講呢?

  生:《司馬徽讓豬》

  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是東漢末年一位善于識拔人才的有名學者。有一次,鄰居走失了一頭豬,因為司馬家的豬和他走失的豬相似,就誤認為是他家的。司馬徽并不爭辯,說:“是你的你就拿去!编従颖愫敛豢蜌獾匕沿i趕回家。過了幾天,鄰人從別處找到了自己的豬,很抱愧地把誤認的豬送還司馬徽。司馬徽不但沒責備他,反而說鄰里間發(fā)生這類誤會并不奇怪,還贊揚他懂道理、知錯能改。鄰居聽了十分感動。

  生:《楊翥(zhù)賣驢》(具體故事內容見電子資源)

  生:《于令儀寬偷》(具體故事內容見電子資源)

  師:同學們一起分享了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諧也是中華文化一直追求的'。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有兩個觀點極具現(xiàn)實價值:一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個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主張平衡和諧,“以和為貴”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價值取向!熬雍投煌闭菍Α昂汀边@一理念的具體闡發(fā)。

  小結:從哲學意義上講,“和”是和諧,是統(tǒng)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內在的,“同”是具體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內在的和諧統(tǒng)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那么,怎樣才能達成“和”的局面呢?實際上,孔子已為我們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強求一致,不重復別人。只有在大目標不沖突的前提下,承認差異,包容差異,乃至尊重差異,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榮。

  2、由“和”故事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我們所提的“和”文化。

  明確:“和”文化也是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的內涵為理論基礎的文化體系,是中國乃至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和諧文化的引導下,才能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政治與和諧的經濟;只有用和諧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能自覺地去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

  目標導學二:尋“和”之用(談看法)

  戰(zhàn)國時有“將相和”的美談,清朝康熙年間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為貴”的故事層出不窮,和和睦睦是我們社會和諧的追求,請你就這些故事談談你對“和”的社會意義的理解。

  明確:“和”的思想,在我們生活當中多用于調和人際關系,解決各種糾紛,大到國家安全問題,小到校園學生之間的摩擦,林林總總,歸結為一句俗語,即“和為貴”!昂汀痹谏钪惺恰昂湍馈薄昂蜌狻钡攘x,不管是“將相和”,還是“六尺巷”,對我們?yōu)槿颂幨蓝加泻艽蟮膯l(fā)意義。

  目標導學三:為“和”宣傳(擬標語)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的這首打油詩,可以看作一則詮釋“和為貴”的精彩標語,我們平時也會經?吹礁鞣N各樣的標語,標語對宣傳主張、倡導行為、制造氛圍等有著特殊的作用。今天我們一起探討研究了“和”文化,學以致用,請同學們也創(chuàng)作幾條以“和”為主題的宣傳標語。

  明確:①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②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酆鸵蕴幈,平以養(yǎng)心,獨以思己④居家貴和睦,近鄰勝遠親⑤和諧使宇宙運轉不停⑥如果你不同意別人的說法,至少不要和他人爭執(zhí)⑦促進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惡⑧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之上⑨機器的摩擦耗費成本,人際的摩擦損耗心靈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此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課前讓學生做了預習,并將全班同學分成了若干學習小組,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交流,這符合我們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

  不足之處在活動中,關于學生參與度及參與效果等問題,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8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第六單元是一次綜合性學習。本組教材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搜集和處理信息,初步學會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這個單元分為兩個部分:“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根據這些建議,讓學生根據學校、家庭和當?shù)氐膶嶋H情況開展活動!伴喿x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信息的有關知識。另外學生還可以自己去搜集。

  1、本次綜合性學習指導了學生們開展了多種實踐,學生在這個單元中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語文學習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較高。

  2、現(xiàn)代是一個信息的時代,學生從本單元中系統(tǒng)地了解了信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也明白了我們應正確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工具。把握好自己,讓現(xiàn)代信息工具為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服務。

  3、學生學會了應用性的文體,寫調查研究報告。雖然學生寫出來的東西還很稚拙,但他們在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的'認真,參與的精神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我們以“我校高年級學生近視情況調查”為主題,在學校展開調查,在全班同學的合作下,收集整理信息,共同完成了研究報告的撰寫。在調查之前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調查表格,收集數(shù)據后,引導學生整理信息,信息歸類。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寫簡單的研究報告也就不難了。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9

  這節(jié)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少年正是讀書時》我貫徹了新課程理念,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的基礎上,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了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這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小組化活動。

  我在教學中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放手讓學生搜集、交流、討論、展示材料。活動形式豐富多樣。開課時我和同學進行了一個互動游戲,引領學生不知不覺走入了“書”的天地,接下來通過“背誦名人讀書名言”、“講述名人讀書故事”、“介紹名人讀書經驗”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好讀書——學名人手不釋卷”的重要性。然后結合“流行作品”、“網上閱讀”這些新的閱讀內容及閱讀方式組織學生辯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創(chuàng)設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氛圍,從而引導學生“讀好書——伴經典含英咀華”。最后水到渠成,“讀書好——養(yǎng)氣韻意到筆隨”,我又設計了讓學生推薦一本好書的活動,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在“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度,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盡可能地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每一個活動中,他們或聽、或說、或讀、或寫、或辯、或議,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真正獲得了學習的主動權,而老師僅僅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精練,對學生的點評不到位,以后教學中我一定注意多加“修煉”!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10

  一節(jié)綜合性學習,我居然上了兩節(jié)課!我真是服了自己。

  授課后該如何進行調整呢?現(xiàn)在結合好友的建議進行第二次備課。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展示搜集的有關友誼的古詩、名言警句、名人故事,不能讓所有的小組展示。因為雖然學生展示的東西并沒有重復,但是,滔滔歷史長河中,真摯友誼的內容比比皆是。所以,可以提前讓學生做成手抄報,展示評選出的'優(yōu)秀作品。這樣可以把時間省出來。展示的內容也豐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回顧自己小學伙伴,說一個自己最難忘的朋友,難忘他的什么,這樣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從小學到初中的變化,回顧往昔,重溫往日的溫情。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說說進入初中以來,自己最喜歡哪個朋友,他身上的那種品質吸引了自己。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一個人之所以受大家的歡迎,是因為他身上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為學生的成長助力。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齊讀書上兩個故事,翻譯過來,陳述故事,讓學生明白,朋友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莫逆之交,雪中送炭。講述我們潁上歷史人物的故事:管鮑之交。

  最后,展示《論語》中有關友誼的句子:選擇教參書上的兩句:何為益友損友,讓學生知道交什么樣的朋友。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11

  第一、“黃河”這個話題很寬泛,涉及內容也很多,但宗旨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學生明確:黃河不僅僅是一條奔瀉東去的自然河流,它還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有其深刻的含義。整個活動就是從這一角度來構思,做到了化大為小。

  第二、本次活動內容充實,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學生積極參與,并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了他們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分工協(xié)作很協(xié)調,課代表鄒振聰?shù)慕M織能力“功不可沒”。學生在活動中鍛煉了自己,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第三、加強了各學科的`滲透是本次活動的顯著特征。這是一次大膽嘗試,活動結果也說明了這種嘗試是成功的,這種“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有助于推進學科課程改革的進程。不過,這就更需要語文教師在體現(xiàn)活動的語文特點上多下功夫。

  當然,本次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具體要求中的“擂臺賽”、“知識競賽”、“故事會”……其實在一次活動中,不要希望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能力訓練,學生只要有一絲“亮點”就應予以肯定。再如設計公益廣告語,由于條件有限顯得寥寥無幾,教師如能靈活引導學生搜集其他河流或當?shù)睾恿髑闆r,不求一律,那活動效果肯定有所不同。

  總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那綜合性活動一定會開展得越來越“火熱”的!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12

  鑒于綜合性學習的答案不統(tǒng)一,又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直接體現(xiàn),對于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這節(jié)課我采用了學案式教學,并且放手給學生去主持,我擔任的是“顧問”一職。

  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表現(xiàn)不錯,積極性很高,并且答案組織的很嚴密,不乏文采。我想這是源于這節(jié)課的題目很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在題目設計上,我緊扣考試說明,貼近社會熱點,學生實際,就留守兒童、網絡問題、陽光體育鍛煉、家庭教育、畢業(yè)贈言等設計成題目,讓學生能有的'放矢,既訓練了題目,又讓學生受到了情感教育,我認為這正是語文課程的性質的最好體現(xiàn)。其實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就看誰能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讓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生活中點燃自己心靈的語文火炬,照亮生活,照亮心靈!

  再今后的類似訓練中還應進一步加強題目的科學性,以及答案的規(guī)范性,進一步增加課堂容量。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13

  早上第三節(jié)課,我?guī)еc懷疑的心態(tài)走進了七年級六班的教室,簡短的課程安排后,我?guī)瑢W們進入了今天的綜合性學習的學習狀態(tài)中。其實,還沒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準備效果時,我就想當然地認為今天的綜合性學習肯定不會盡如人意,想想平時那一幫讓人頭疼的“野小子”,他們就連最基本的語文學習要求都難以達到,這次提前給學生布置的搜集資料和較高標準的預習工作,對他們來說,從心底上就會摧毀他們那一點點在心里燃起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但這是大綱明確要求的教學內容,我不會也不可能不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按課前的準備,我用了一兩分鐘導入了新課,進入了第一個教學內容的學習成語積累。我先是按常規(guī)形式抽學生說說自己搜集到的成語,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同學就讓我對他的表現(xiàn)有點吃驚,他搜集的成語有學過的,也有沒有過去沒有學過的,有的連我也有點陌生。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學生陸續(xù)作答,同學們搜集的關于友情的成語加起來遠遠超過了我備課時準備的成語,此時我有點對學生們刮目相看了。

  到了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關于友情的詩句的積累。好家伙,同學們發(fā)言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都爭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積累的詩句分享給大家,隨著同學們說出的更多詩句的出現(xiàn),我自己在心里漸漸地感到都有點不好意思,和學生積累的詩句比起來,我為了上課準備的詩句顯得知識水平太過淺薄。我只積累了學過并耳熟能詳?shù)膸拙洌热纾禾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五六句詩,而學生們積累的全是比較經典的友情詩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結交在相知,何必骨肉親。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元鳴而鱉應,兔死則狐悲……此時,我真切地感受到,學生們的潛力的何其的大,這對我來說,又怎么不是一次虛心和同學們相互學習,共同掌握,攜手共進的好時機。與我而言,知識的充實倒是其次,帶給我心靈的震撼和觸動是好久沒有過的。這是我平時為了應付檢查即使寫一百遍教學心得體會也不及的'心靈深處的思想轉變。

  在心底,我反復地對自己說,今天與其說是我給學生們上課,倒不如說同學們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帶給我的思想上的巨大觸動是真真切切地給我上了一堂更新思想意識的一課。課后,說真話,我沒有以前新課后常有的成功感,反正心里怪怪的,一種說不出的滋味讓我落寞、失落、有點小抑郁,我在想,那是這次教學活動后的壓力、愧疚、驚奇、或許還帶有一絲絲欣慰等心緒經過我的思想醞釀、發(fā)酵后奇怪的感受才對。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14

  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制訂和頒布,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有力的支撐條件下的語文課堂,越來越呈現(xiàn)出生機,煥發(fā)出活力!罢Z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語文學科與學生生活,語文學科與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lián)系,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執(zhí)教了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以后,感觸良多。

  一、成功之處

  (一)學生在學習中擔當?shù)慕巧鞔_。

  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綜合性學習,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由于在活動中成為活動過程的設計者與執(zhí)行者,使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更加明確。一是學習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和探究者,學生利用資源進行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性的學習;二是協(xié)作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會利用網絡通訊進行協(xié)商合作、討論式的學習;三是學習問題的解決者,以專題學習成果的設計與制作來實現(xiàn)學習問題的解決;四是知識的意義建構者,學生利用信息工具進行知識重構,進行網站共建的創(chuàng)新實踐。

 。ǘ┚C合性學習的資源開發(fā)方法得當。

  1.著眼學科本身的資源,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對教材進行詮釋、理解、改選和重組,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整體發(fā)展。

  2.關注學科之間的整合資源,語文課內容包羅萬象,和其他學科有著千萬縷的關系。我們在把握語文個性的基礎上,以課文語言為憑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適當適時地向各科教學開放,并相互滲透,發(fā)揮整體協(xié)調提高的作用。

  3.社會生活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綜合性學習的顯著特征:變化性和生成性。語文綜合性學習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并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利用網絡的鏈接,學生廣闊地接觸到社會生活的各種資訊,隨著活動的展開,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fā)。

  (三)構建主題內容的多層次結構。

  學習內容的組合,應圍繞學習主題和學習目標,從學科內外、校內外篩選與該主題有關的所有信息,確定最有表現(xiàn)力和學習價值的材料。把相關的學習領域組織起來,先確定學習內容的主干,再確定枝葉,使內容呈現(xiàn)網絡狀的有機整體。作為習以為常的`事物——橋,它不僅僅是一種建筑,而且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記憶。教師獨具慧眼地把它作為學習內容的凝聚核,從三個方面選擇內容,并有機地組織成一個整體,因而學習的輻射面廣、信息量大、探究性強?梢栽O想,通過這一專題的學習,學生形成的關于橋的知識結構會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其中有科學世界中的橋,有歷史長河中的橋,有文學藝術中的橋。而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學習到的東西將遠遠超出知識本身。學習主題中的內容結構包括層次結構和序列結構。比如,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由12個一級主題構成:橋之發(fā)展史、橋之分類、橋之結構、橋之專家、名橋薈萃、橋之最、橋之魅影、橋詩拾貝、橋之故事、橋之成語、心中的橋、網絡資源。一級主題之下又包含若干個二級主題,這就是層次結構,而在主題中,哪些內容在先,哪些在后,就是序列的不同。

  (四)兼顧過程與結果的量化評價方式。

  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富有開放性和豐富性,它的教學效果不僅體現(xiàn)在學習成果方面,更多體現(xiàn)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這就是對綜合性學習的評價不能只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一個評價,而應把評價貫穿于活動的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評價的內容、形式也應該是多樣的,它應包括學生參與活動的準備、組織、合作、展示、創(chuàng)新等。綜合性學習評價中評價設計應該能夠公正的評價出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各項表現(xiàn),量化評價方式能在學生之間引入競爭機制。

  二、不足之處

 。ㄒ唬┙處煹闹鲗ё饔枚ㄎ徊粶省

  在學習進程中,教師害怕學生打亂自己原來的計劃,就把學生圈定在自己確定的范圍內,讓學生按自己預設的思路走,可這樣的學習活動下來學生得到了什么?只是一些知識而已。這樣的綜合性學習結果是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剝奪了學生實踐的權利和機會,是完全背離課程標準的做法。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是學習主題創(chuàng)設的引導者,組織活動的協(xié)調者,學生實踐的指導者與服務者,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把握好指導的切入點,及時地給予學生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和創(chuàng)造潛能,因勢利導開展學習活動,過度指導與指導不足的毛病都要逐步克服,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ǘ┙處煂W生探究能力的過度定位。

  在綜合性學習的前期階段,組織學生開展問題探究時,我要求他們像專家那樣研究專題,明顯地走入了綜合性學習的誤區(qū):過分的成人專家化。其實,綜合性學習依然要以“學生為起點”,必須拋棄“綜合性學習=科學研究”的狹隘模式,不必限制形式,不應突出成果意識,而是真正回歸尊重學生本性的理念追求。

  三、改進措施

 。ㄒ唬┳龊檬〉某浞譁蕚。

  學生的探究過程并非是一帆風順的,一但遇到挫折,無論是語文本身,還是信息技術運用,教師都應有的放矢的加以引導。其前提條件是,教師在綜合性學習開展之前就要盡量估算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失敗情形,可以“防微杜漸”,也可以“亡羊補牢”。教師也應利用網絡積存一定量的探究材料,以供學生在有需要之時加以調用。除了師生互助外,不要忽視生生互動以及借助網絡求助的方式來解決探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問題探究過程中搜集、整理的資源放在固定文件夾中,以供全體師生共享和交流之用。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探究進程適時、適量地動態(tài)增加網絡交流平臺中的導航信息,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必要的網絡鏈接。除了知識與技能上的引導,教師更要注重學生在探究中的情感變化,教師對學生所取得的成效與進步都要作出肯定,充分調動激勵機制的積極效用。

 。ǘ┮龑W生從小處著手,不要盲目求全求深。

  探究過程應遵循“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開展。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橋”這一主題,設計出幾個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由本小組成員自主探究后總結得出,并在小組中加以相議,避免盲目與重復建設。在搜集、整理、分析了一定量的資源后,提煉一個探究專題,專題不宜太寬泛,總專題下再提煉一層子題、二層子題,小組成員應明確分工,真正做到分工細化,責任到位,學生可參考教師制作的專題網站。教師應在綜合性學習中施行“專題探究——網站共建”的教學模式,從專題探究到網站共建的全過程并非是封閉的,而是一個動態(tài)推進的過程。學生在成果匯報以后,整個綜合性學習也沒有結束,學生還可以繼續(xù)圍繞“說不盡的橋”展開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究,實際上學生的知識建構并沒有終止,而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仍在提升。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15

  當我們開始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時候,學生已經在小學學習了六年,并且即將離開小學,開始新的生活。這次綜合性學習就是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xù)前進。

  “語文綜合性學習”一切均是從語文學科目標、特點和性質出發(fā)來進行的,正如“語文課標”所建議的那樣“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時間活動的緊密結合。”我班根據教材上的活動建議和班級實際情況,以制作“成長紀念冊”為軸心,以“師恩難忘”為切入口,教材引路,將課內外學習和生活融會貫通,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共同制作了兩本“班級紀念冊”,紀念冊里融“集體榮譽”“同學情深”“師恩難忘”“我愛我家”四個欄目,在“集體榮譽”欄目里,學生搜集了六年來班級的獎狀和同學參加各種賽事獲得的榮譽;“同學情深”欄目里有“最難忘的人和事”,用習作形式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有六年來同學們的合影,并加上了標題,記錄自己成長的點滴;擅長畫畫的為同學畫像后寫下了心里話,記錄下同學之間的深厚情誼;“師恩難忘”欄目里有回憶自己最喜愛的老師選擇最感動的一件事學成的記敘文;有給老師的一封信;有給老師的建議等而且有老師和同學們的合影,表達了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愛我家”這個欄目,孩子們通過搜尋學校幾年來每個點滴變化,利用拍照做展板的形式來記錄見證他們成長足跡的母校,表達對母校深深的愛。

  整個活動學生在說一說、寫一寫、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fā)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學生的作品也算精彩。

  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最不足的是,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雖有分組,但是后進生有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雖有大量的一手資料,但平時不怎么表現(xiàn)自己,在課堂中有點茫然,不知所措,導致質量不佳;有的在明確說話范圍的環(huán)節(jié)處理得不夠果斷,有點拖泥帶水,結果是學生的思路沒有得到開拓,沒有緊扣“成長足跡”這個主題展開思索。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沒有等到有效的訓練,很多學生說話不完整,聲音小,口齒不清。

  今后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開放學習的環(huán)境。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使綜合性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反思03-24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教學反思07-21

綜合性學習的教案02-12

《綜合性學習》教案02-25

自主學習教學反思03-31

享受學習教學反思04-09

自主學習的教學反思10-18

合作學習的教學反思02-19

做學習的主人教學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