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說課稿

說課稿

時間:2022-06-24 21:16:1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說課稿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孩子們玩過各種各樣的球,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玩具保齡球等,并且知道這些球的特點和玩法,它們都具有彈性,而彈力球具有比其它球都大的彈性,孩子們在玩的時候,發(fā)現(xiàn)彈力球在有些地方跳得高,有些地方跳的低。因此,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小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的精神,促進幼兒動手能力,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彈力球》。

  二、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操作,感知彈力球的特點。

  教學難點:讓幼兒大膽猜想,鼓勵幼兒能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三、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彈力球的特點。

  2、能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四、活動準備:

  1、活動要在玩過幾種球的基礎上進行。

  2、彈力球或玻璃球幼兒每人1個。

  3、教師與幼兒一起收集使彈力球跳的低的輔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綿等)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游戲教學法:以游戲的形式教學,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讓孩子快樂的玩彈力球。

  2、引導法:針對幼兒在探索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xiàn)了教師的調(diào)控能力。

  學法:

  1、自主探索法:為幼兒準備多種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彈力球的彈性。

  2、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3、記錄法:幼兒在記錄表中填寫探索結果。

  六、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

  ——你玩過什么球?

  老師出示不同材質(zhì)的球,讓幼兒觀察比較,重點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軟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師用同樣的力氣拍球,讓幼兒觀察那個球跳得高,得出結論:彈力球比其它球的彈性大,跳得高。

  2、彈力球跳起來。

  ——你是怎么玩彈力球的?

  教師提問:孩子們,你們想一想彈力球可以怎樣玩呢?拍球、拋球、滾球、踢球、趕小豬等。

  ——怎樣讓彈力球跳得高?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們一起來玩玩吧!玩的時候請小朋友們比較:那個球跳得高。通過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與交流。幼兒總結:彈力球跳得最高。老師:“咱們再來一次彈力球跳高的比賽,看看誰的彈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請幼兒猜想:怎樣使彈力球跳的低?畫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辦法能讓彈力球跳的的低嗎?(用力小)。

  ——鼓勵幼兒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綿等進行試驗;顒忧耙黄鸫_定一個參照標準,已確定那個球跳的低,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師給你們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綿這些材料,你們自己動手試一試吧!

  ——個別演示,請認為自己的彈力球跳的低的幼兒進行演示。

  ——教師啟發(fā)幼兒說出彈力球在哪兒跳的.低?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后與猜想作比較。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表面光滑平整,質(zhì)地堅硬材料讓彈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帶有紋理和凹陷),質(zhì)地柔軟的的材料讓彈力球跳得低。

  4、操作記錄。

  ——教師與幼兒在圖表上再次記錄下操作結果。

  七、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教師一改往日的“老師講,學生學”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感知彈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彈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目的是為孩子們搭建了探究的平臺;一步步的啟發(fā)引導,目的是為了孩子們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讓孩子在玩中學。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說課稿 篇2

  設計思路:中班幼兒對單個的圖形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圖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還不夠。然而,幫助幼兒理清這些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要對事物有一個完整、全面的認識,就必須把它與相關事物進行比較,這也是我設計此活動的初衷。

  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和思維特征,此次活動以幼兒分組操作為主,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的物質(zhì)環(huán)境,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空間,讓他們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然后,組織講述、討論,幫助幼兒把獲得的感性知識進行整理升華。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區(qū)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zhuǎn)換關系,能進行拼圖。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動手能力。

  活動重點:

  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zhuǎn)換關系,能進行拼圖。

  活動準備:

  1.帶有圖形標志的籃子。

  2.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卡片若干。

  3.范畫。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1."孩子們,你們看,桌子上許多五顏六色的圖形寶寶,我們一起把這些圖形寶寶撿起來好不好?"

  2.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提出要求;讓幼兒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形狀的圖形寶寶。

  3.引導幼兒觀察,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4.請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圖形寶寶(顏色、形狀)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給圖形寶寶找家。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我們撿了這么多圖形寶寶,現(xiàn)在,請大家把圖形寶寶送回家,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圖形寶寶一一對應放在籃子里。

  3.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4.教師:小朋友們都把圖形寶寶送回家了,那么,大家來看一看,寶寶的家是不是都找對了。

  5.教師與幼兒一起檢查,看一看有送錯的沒有。

  6.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都把圖形寶寶送回了家。剛才我們玩了給圖形寶寶找家的游戲,那老師這里還有好多圖形卡片,我們還可以怎么玩呢?

  三、開動腦筋——用圖形進行拼圖游戲。

  1.出示范畫,引起幼兒興趣。

  觀看機器人、小金魚、小青蛙等范畫,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提問:

 。1)小朋友,圖上有什么?(機器人、小青蛙……)

 。2)這些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拼出來的)

  3.讓幼兒積極回答,認真觀察。

  4.出示半圓形,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半圓形)

  5.讓幼兒想一想:它可以變成什么?怎么變?教師引導幼兒用添畫的方式變成其他物品。(把半圓添畫成傘或太陽等)

  6.組織幼兒展開討論:這些圖形還能組合拼貼成什么?

 。1)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發(fā)言。

 。2)教師提問幾個能力較強的幼兒,讓他們說一說這些圖形還能拼貼成什么?

  (3)教師歸納總結幼兒的發(fā)言,這些圖形還能拼貼成小汽車、小房子、小花、小樹、小雞、松樹等。

  7.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拼圖游戲。教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幼兒用多種圖形添畫或拼貼出與眾不同的`物體。教師指導個別能力差的幼兒拼出簡單的東西。

  四、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欣賞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1.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講出自己拼出的是什么東西,它是由哪些圖形拼貼出來的。

  2.教師挑選出幾幅拼貼的比較好的作品,加以表揚鼓勵。

  3.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

  五、活動延伸:

  1.讓幼兒把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在區(qū)角活動中,繼續(xù)進行拼貼游戲。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也是這種形狀的。(稻田曙光幼兒園 董素玲)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讓學生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教學難點:

  能夠以小組合作進行舞蹈,打擊樂和演唱表演等活動。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法、學法、教學手段等在教學程序中體現(xiàn)。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在本課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聲中,帶領學生坐上音樂列車去旅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課題巧妙地展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從開始就進入到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通過欣賞不但了解蒙古風土人情,拓寬了視野,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知識。并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伴奏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進行了歌曲滲透,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ǘ雎犚魳,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學怎樣才能教得扎實、新穎,讓學生愛學、樂學,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帶聲的演唱是我的目標,于是在導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以馬兒上山坡的音階小練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

  1、音階練習

  師讀:騎著馬兒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師讀:騎著馬兒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師讀:騎著馬兒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師讀:騎著馬兒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師讀:騎著馬兒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師讀:馬兒馬兒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來通過教師的范唱讓學生熟悉旋律,用身體動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來做一下范唱,然后讓學生按節(jié)奏讀詞,舞蹈欣賞等形式,學生在多次學習體驗中一直在無形地感受著歌曲的魅力。緊緊抓住了音樂教育以聽為中心的原則,使后面的教學水到渠成。只經(jīng)老師簡單點撥,學生便能輕松學會歌曲。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情緒。我啟發(fā)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大膽表現(xiàn),怎樣唱歌會更好聽?運用教學課件啟發(fā)學生,表達音樂情感。并運用聲勢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ㄈ└枨卣

  學習簡單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動作,我為同學們準備了筷子,通過舞蹈學習,讓學生全體參與,共同感受蒙族音樂美、舞美,加強對音樂作品的感受體驗。

 。ㄋ模┘磁d創(chuàng)編,表現(xiàn)音樂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高潮部分也是難點部分。通過讓學生分組抽簽來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務。

  第一個蒙古包是讓學生跳起歡快的舞蹈,要讓學生聽清要求:學生可以用老師教的動作或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來表演,無論怎么樣跳都要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而且動作要優(yōu)美舒展,注意音樂一停,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個蒙古包的問題是請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聽清要求老師準備了一部分的打擊樂器,有的同學有,有的同學沒有,沒有的同學請你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或周圍的物品來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音樂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個蒙古包的問題就是請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美麗的草原(如時間不夠回家完成)

  在這個活動中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也使學生學會相互合作與溝通,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自由發(fā)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在培養(yǎng)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帶來的無窮快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最后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坐上火車結束了我們本節(jié)課的蒙族之旅,緊扣“游”這一情境,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快樂地結束了本節(jié)課。

  以上是我在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不足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一、說活動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了探究的欲望,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對科學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幼兒園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和價值取向就是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意識,鼓勵幼兒敢于體驗探究,培養(yǎng)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班的孩子對動物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幼兒初步的了解了一些關于動物的知識。大班孩子課余時間喜歡看"十萬個為什么""百科全書"等,但是幼兒關于動物的知識和經(jīng)驗都是零散的,需要老師給予他們規(guī)整和梳理,幫助孩子們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概念。如魚這個活動,雖然孩子對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某些方面會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比如會認為"鯨魚也是魚、墨魚也是魚等"。所以這個活動《它們都是魚嗎》,一方面幫助幼兒形成概念,另一方面也激發(fā)孩子探索、熱愛動物的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1、了解魚類的主要特征。(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用卵繁殖后代,終生離不開水)。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并說出理由。

  2、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秘的興趣。

  目標1綜合了認知和能力兩方面的目標,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給予幼兒正確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

  目標2是社會情感目標,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秘的興趣。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的準備是組織實施活動的前提和保證,為了使本次活動更具有趣味性,能更好的完成活動目標,我們做了以下的準備:

  知識準備:事先在生物角對魚有過觀察,并且對于哪些不是魚的話題有很大的好奇心。

  物質(zhì)準備:《小朋友的書》、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四、說活動過程

  1。引題:教師操作紙偶,以故事引出話題

  鯽魚剛剛搬了新家,看見鄰居小金魚就熱情的招呼"金魚妹妹,你好,我是來和你做好姐妹的鯽魚,見到你真高興"。

  "你是我的姐妹?你長得這么丑,才不是我們魚類家族呢?"

  鯽魚說:"雖然我沒有你漂亮,可我也是魚啊?"金魚就是不相信,雙方各執(zhí)一詞,怎么辦呢?孩子們來評評吧!

  【大班的孩子最喜歡打抱不平、調(diào)節(jié)矛盾,以這樣的引題,容易激起孩子探究的欲望!

  3、自主探究:幼兒嘗試概括出魚的共性

  1)幼兒自由發(fā)表理由以及依據(jù)

  "孩子們,鯽魚到底是不是魚呢?你們來說說理由吧!【讓幼兒有自主思考、自由表達的機會】

  2)教師將幼兒的陳述理由用對比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呈現(xiàn)共同特征!竞⒆觽儽磉_的都是零散,如何幫助他們把零散規(guī)整,表格記錄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讓孩子很好的明白大家的意見。】

  3)"小博士"總結

  到底我們發(fā)現(xiàn)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聽聽小博士怎么說吧?【科學的探索活動最終要導向正確的科學觀,要給孩子的探索做一個定義,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促使下次更積極的探索、發(fā)現(xiàn)。】

  4、辯論賽:將探索的結果應用于實踐中

  【科學的探索最終是為了實踐,更好的服務于生活】

  1。出題:如"甲魚"是不是魚"(運用新經(jīng)驗判斷,加深魚概念的形成)

  2。判斷

  獨立思考,通過舉笑臉牌來表示自己的意見,形成兩隊不同的意見后,雙方分陣地相對而坐

  3。闡述理由,在辯論的過程中進一步的明確魚類的特征。

  4。調(diào)整

  在辯論的基礎上,幼兒對自己的結果進行調(diào)整,并讓調(diào)整后的幼兒說出理由,一次思考的機會。

  5、再次探究,激起下次活動的欲望

  教師出示"鯨魚",問:"你們覺得鯨魚是魚嗎?"其實它不是真正的魚哦,到底是為什么呢,請大家回去查閱資料吧。

  【既激發(fā)幼兒下次探索的欲望,又引導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看書、查資料】

  五、活動特色

  1、注重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本次活動是一次真正的如何"漁"的教學,將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還給孩子,教師通過開放性的提問、自由的討論、自由的選擇、寬松的辯論賽,讓孩子自主的思考、調(diào)整、反思,提升了學習的能力。

  2、根據(jù)大班孩子好問、好幫助人、喜歡竟賽的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孩子定能充分的融入到活動中。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夜的工作》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稿件時,目睹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頌了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抒發(fā)了作者對總理無比崇敬和愛戴的思想感情。

  二、說學生:

  基于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的時代背景,學生對周總理生平知之甚少,通過電視、電影或書籍有一些感性認識也比較初淺。而對文章人物沒有一個很深的感情基礎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豐富學生的課前感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對于學生理解本課尤為重要。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單元訓練重點和教材選編的意圖,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中感受周總理的偉大人格;

  2、領悟本課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現(xiàn)人物高尚品質(zhì)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jù)學生的學情,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理解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從中感受周總理偉大人格,并在學習過程中領悟作者選用生活小事,平實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高尚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深化閱讀感受。

  四、說教法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其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所以我采用了“學——議——練”的教學模式,所謂“學”就是自學,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議”就是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并盡可能自己解決疑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練”就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五、說教學程序:

 。ㄒ唬┘と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總理生前的相關資料,初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師自然導入:“讓我們跟著作者何其芳一起走近總理辦公室,感受一下他一夜工作的情形!卑鍟n題后對學生發(fā)問:“看到題目,你產(chǎn)生了哪些疑問?”“這些問題你想怎么解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閱讀狀態(tài)。

 。ǘ┱w感知,讀中悟?qū)W

  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么?”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ㄈ┭形鲈O問,精讀感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學生默讀課文,圈點批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再和同座交流一下。

  2、結合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每個小組給其他小組提出一個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問題。同時教師出示教學提示:

 。1)請分組討論。(2)按照課文內(nèi)容設計問題。(3)問題里必須有“為什么”或“怎么樣”這兩個詞語。

  問題從學生中來,是學生關心的,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這樣的問題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戰(zhàn)性。

  3、全班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的問題,組內(nèi)爭辯討論,教師進行相關的引導。

  在這里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nèi)容,同時又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如指導學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不懂的,重要的,特別是有關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方面的。尤其在學生的提問有偏頗時,更要發(fā)揮示范作用,也要提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與學生共同商討——“作者目睹了周總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對自己說了什么?想對全世界說什么?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插圖旁邊!绷硗庠趯W生研討時,教師又出示了周總理1974年3月26至27日的工作日程表,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描繪的只是總理一夜的工作,其實每一天,每一個夜晚總理都是這樣不辭辛苦的工作的,進而使學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得以升華。

  4、讓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內(nèi)容進行感情朗讀。

  由于學生自選內(nèi)容,自選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就能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悅。

  六、說板書設計

  13、一夜的工作

  工作 勞苦

  生活 簡樸

  我是從周總理的工作和生活兩個方面來設計板書的,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到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

  七、說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xiàn)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對周總理的偉大人格有了深刻的認識。

  以上只是我對這堂課的初步設計,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2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氯氣說課稿12-07

燕子說課稿12-09

《亡羊補牢》說課稿12-09

排序說課稿12-09

《洗澡》說課稿12-10

祝福說課稿12-11

麋鹿說課稿12-11

《軍神》說課稿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