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積和容積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體積和容積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體積和容積說課稿1
“體積和容積”一課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中的起始課,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是關于概念的教學。本節(jié)教材把兩個全新的概念安排在同一節(jié)課中,目的是期望利用對比的方法理解辨別,領悟概念的內涵。但教材中割裂開的情境不利于學生探索兩者間的關系,教材中牽引性的問題不利于學生主動思考。為了突出教材的設計目的,我改變了教材安排,只用一個情境主線,借助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把學生的認知錯覺和表述含混作為教學起點,通過對問題的層層剖析達到理解概念,對比差異,把握內涵的目的。
二、 學情分析
此前學生已有長度、面積的相關知識,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并且,在掌握這些內容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是,教材把這兩個全新的概念安排在一課中,而且這兩個概念有著密切聯(lián)系,學生掌握起來容易產生模糊的認識。
三 、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基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節(jié)課所要達成的知識目標是:使學生在比較活動中,體驗、概括、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及關系,其中理解兩者的關系是教學重點,理解兩個概念是教學難點。同時,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深入思考的習慣,成為本節(jié)課的過程與情感目標。
四、 教法和學法
學生的腦力勞動是教師腦力勞動的鏡子,教師透過這面鏡子,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的習得。
本課中,我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創(chuàng)設情況,引領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辨析明理,以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反思深化所學內容,從而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同時,在活動中,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思考、實踐、反思、再實踐,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達到能夠自學的目的。
五、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教材把兩個全新的概念放在同一節(jié)課中,就是要使學生在對兩個概念的不斷比較中,在對兩者關系的不斷深化中,充分理解兩個概念的內涵,達到在學習知識和掌握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的目的。
正是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我設計了這個統(tǒng)領全課的問題,即“哪個盒子里裝的米多?為什么?”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兩者間的關系并引領學生不斷反思,要準確判斷哪個盒子里裝米多,不能僅關注它的表面,更應關注它的里面,這還不夠,還要綜合的關注它的各方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的、綜合的眼光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這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對兩個概念的理解。
理解體積概念要三個層次,理解容積概念要兩個層次。
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教師借助三個裝滿大米、大小不同的盒子與學生談話:“這三個盒子中,哪個盒子裝的大米多?為什么?”以往的教學實踐證明,多數(shù)學生的第一反應是盒子大裝米多,盒子小裝米少。通過交流“盒子的大小指什么?”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對體積概念的關注,為新知在學生原有經驗基礎上自然生成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學生通過思考:“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這個問題,深入探索體積概念中“占空間”這一難以理解的詞語的含義,如“石塊占了水的空間”“書本占了書包的空間”等,在這些生活實例中,學生體會到:“占空間”不僅指物體占據(jù)平面的位置,還包括它的`高度和厚度,也就是由長、寬、高共同構成的三維空間,依此,突破了對抽象的數(shù)學名詞的理解,使難點得到細化。
一個概念的得出,不能僅憑一兩個現(xiàn)象,而需要從眾多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共性的特征,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概括,更扎實地掌握,更靈活地運用概念,學生匯報的大量實例和對實例的細致比較使體積概念的得出變得水到渠成。這一過程不僅體現(xiàn)了歸納推理的數(shù)學思想,而且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探究問題的方法,突破了概念抽象時語言提煉的教學難點。
至此,體積概念得以化解。
學生的思考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
本節(jié)課,教師以一個問題統(tǒng)領全課,意在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加大學生的思維深度,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考力,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利用沖突引反思”和“匯報交流細分析”兩個層次理解容積的概念。
在理解了容積概念后,兩者的關系就水落石出了。
我們的教學,不應該使學生成為人云亦云的人,而要培養(yǎng)獨具慧眼,思考縝密的人。當學生再次思考到底哪個盒子里裝的米多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板書和直觀演示,反思這個結論是錯的,為什么錯了?一定是錯的嗎?怎樣才能不錯?使學生明確,容積和體積有內外之別,有共指空間大小之同,只有在壁厚相同的情況下,這個結論才成立,為后續(xù)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了學生深入思考的習慣,進而突出了教學重點。
這節(jié)課,學生在一個統(tǒng)領問題的引導下,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學會了用數(shù)學眼光審視生活中的現(xiàn)象,用數(shù)學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進而提高數(shù)學素養(yǎng)。
體積和容積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上冊《認識體積和容積》。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思想與方法以及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幾方面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是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展開圖以及探索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它也是認識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常用體積(容積)單位的基礎,由此可見,學好本課知識尤為重要。
本節(jié)課教學安排了兩個例題。例6通過三個層次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體積的意義。第一層次讓學生感知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第二層次讓學生通過觀察倒進兩個杯里水的多少,感知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層次通過判斷哪個杯里水占的空間大,來推理驗證對三個水果所占空間大小的判斷。通過此活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物體總是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能夠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是可以比較。接著揭示體積的概念。
例7及隨后的“試一試”教學容積的意義。教材先讓學生比較兩個大小不同的.書盒中所裝的書的體積,形象直觀揭示了容積的概念!霸囈辉嚒弊寣W生想辦法比較兩個玻璃杯的容積,引導學生實際操作,逐步感受玻璃杯的容積。
二、教學目標
立體圖形中體積與容積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知識,只有結合生活實際,聯(lián)系生活,才能使之成為具體的,可接受的知識,因此針對教材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操作、交流中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2、在學習情境中經歷猜想、操作、驗證、歸納等數(shù)學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感受數(shù)學的樂趣,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體積和容積的區(qū)別
三、教學思想與方法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結合具體的實物(桃、荔枝、蘋果等),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如:對于體積和容積這樣抽象的概念,精心設計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放大小不同的水果等操作活動,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升數(shù)學思考的水平。操作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索與圖形有關知識的一個重要方法和途徑。如:在探究中比較幾種水果以及水杯中的水所占空間的大小。再如:例7教學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通過操作,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容積的大小。
3、通過有層次地操作,為學生留下適當?shù)奶剿骺臻g,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如:例6中三個不同層次的操作及意圖,讓學生在頭腦中深刻地留下了體積的印象,化抽象為形象。
4、將所學體積(容積)應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價值。如:“練一練”及“練習五”中的題目就有所體現(xiàn)。
四、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引入新課。
利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新課,這個通俗易懂的故事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促進師生之間的默契,又能為學習體積作一個鋪墊。
。ǘ⿲嶋H操作,感知體積。
教學例6,按三個層次逐步進行操作。第一層次讓學生感知桃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間;第二層次讓學生通過觀察倒進兩個杯里水的多少,感知桃和荔枝這兩個水果所占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層次通過判斷哪個杯里水占的空間大,來推理驗證對三個水果所占空間大小的判斷。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通過此活動,充分讓學生觀察比較,并進行推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物體總是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能夠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是可以比較。接著揭示體積的概念。
。ㄈ┖献鲗W習,探究容積。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已經能夠自學一些描述性的知識了,加之學生有了體積意義的認知,例7則采取了學生自學的教學方式,最后再通過交流反饋來及時檢查自學效果,從中理解容積的意義。
(四)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通過學生找出有體積(容積)的物體,鞏固了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也使得課堂總結更顯活潑更加生動。
體積和容積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41-42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的基礎上,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的教學內容,《體積與容積》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
二、說教法:在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手、眼、腦、口并用,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建立有關體積和容積的正確表象,從而切實掌握所學的知識,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三、說學法:
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小組交流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喜愛數(shù)學的情感。
五、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以及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難點:建立體積和容積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過演示,引導學生觀察,使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變得直觀,容易理解。通過直觀的比較使學生理解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六、說教具
兩個量杯、兩個大小不同的水杯、形狀不同的石塊、小正方體、水。有關課件、茶葉罐,可樂瓶等容器。
七、說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出示課件烏鴉喝水動畫視頻。
師:看完了動畫片,誰能說說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為什么會上漲呢?是不是原來的水增加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體所占空間有大小。
師:我們周圍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只不過有的占的空間大,有的占的空間小。例如,課桌占的空間大,墨水瓶占得空間;我占的空間大,粉筆頭占的空間小;教室占的空間大,黑板擦占的空間小。你能這樣的對比著舉幾個例子說一說嗎?(同桌互說)
。ㄔO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物體的大小,為下面的探索活動做好鋪墊。)
2、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法。
出示兩塊形狀不同的石塊,(一塊扁狀,一塊球形的)誰占的空間大呢?,(1)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
(2)指名說說看法。
師:看來,只憑觀察我們無法判斷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辦法,看看究竟誰占的空間大呢?
。ㄔO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不僅增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能力。)
3、觀察實驗,感知體積的意義。
演示:將兩塊石頭放入兩個裝有同樣多水的杯子里。
師: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口答后,師追問:
師:水面為什么會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樣嗎?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引導生理解:兩塊石塊在量杯中都會占一定的空間。所占的空間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間小,水面上升的就少。
從而揭示課題: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同時出示課件)
現(xiàn)在你能用“體積”這個詞來分別說說課桌、墨水瓶、教室和黑板擦嗎?如:課桌墨水瓶比,課桌的體積大,墨水瓶的體積小......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有空間的大小不同。學生經歷了實驗、觀察、交流等探究過程,感知了體積的實際含義。)
4、認識容積。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來裝東西。如:可樂瓶,茶葉罐,水杯,膠水瓶,
像量杯、紙箱、可樂瓶,茶葉罐這樣能裝其它東西的物體叫容器。你還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裝的東西多,哪些容器裝的東西少?(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容器。)
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裝滿水的水杯,問:哪個水杯裝的水多?
引導學生認識:兩個杯子所能容納物體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這個容器的容積。
師:杯子里裝滿水,水的體積就是這個杯子的容積,茶葉罐裝滿茶葉,茶葉的體積就是這罐子的容積。
5、區(qū)別體積和容積。
出示:用來裝小正方體的塑料盒和正方體教具。
師:誰能指出這兩個物體的體積和容積呢?
交流中使學生明白:這兩物體體積相同,但正方體教具沒有容積。只有能夠裝東西的物體,才具有容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
出示課件: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
。ㄔO計意圖:通過比較讓學生感知“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ㄈ┙鉀Q問題,鞏固應用
1、試一試(P42)
出示兩個相同小正方體讓學生比較大小,然后用4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形狀不同的物體,讓學生判斷它們體積的大小。
師:通過觀察,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體積的大小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有關,與物體的形狀無關。(同時出示課件)
2、課件出示:(第42頁“練一練”的第4題)
。1)搭出兩個物體,使它們的體積相同。
(2)搭出兩個物體,使其中一個物體的體積是另一個的2倍。
。▽W生先獨立按要求操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學生搭出的圖形可能會不一樣,這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體積相等,形狀可能不一樣,這樣可以為下一題的練習打下基礎。)
3、說一說。(第42頁“練一練”的第1、2題)
(課件出示插圖,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指名回答,說出理由。)
4、想一想。(第42頁“練一練”的第3題)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體現(xiàn)了層次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是所學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ㄋ模┰u價體驗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對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你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嗎?
體積和容積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的第一課時《體積與容積》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對以后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有著鋪墊的作用.
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取實驗活動,來幫助孩子們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使學生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在動手操作、探索、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識,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愛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在深入地鉆研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我全面把握了教學內容,基于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并感知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建立體積和容積的概念。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
【教學資源】
為了讓學生在課上不斷體會感受,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因此,我和學生準備了豐富的課堂資源,引導學生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教學中要用到課件、量杯、紅薯、土豆、杯子、等是我這節(jié)課要準備的教具。而小長方體、橡皮泥等是學生要準備的學具。
【教學程序】
本著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過程。為此,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
做一個活動“比大小”,在這活動中有兩環(huán)節(jié):
1.老師手中拿了兩個鉛筆盒,哪個大?哪個小?哪個裝的多,哪個裝的少?
2.誰能“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大,哪些物體?
。ㄍㄟ^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物體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體有多有少”)
第二環(huán)節(jié):實驗探索,獲取新知(由三個活動)
1、.提出問題
物體有大有小,老師手中的土豆和紅薯,請同學們猜測一下誰大誰?
2、演示實驗
實驗時,在兩個有刻度的量杯中放入同樣多的水,第一次讓學生觀察水面在哪里,了解兩杯水是一樣多的。然后,慢慢將兩個物體放入杯中,再讓學生進行第二次觀察,并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觀察后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兩個杯子的水面分別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兩個杯子現(xiàn)在的水面不一樣高,又說明了什么“。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步明白,物體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間,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說明大小不同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也不一樣。在體驗的基礎上,可以再舉一些實際例子,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隨后提示體積概念。
3,自己設計實驗
又提出”哪個杯子裝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來解決。實驗方法是多樣的,如把兩個不同形狀的杯子裝滿水,然后將水倒入同樣大小的量杯中,再看哪個量杯中的水面比較高,其次是把其中一個杯子裝滿,往第二個杯子里倒入,如果出現(xiàn)水溢出來的情況下,就說明第一個杯子的容積比較的,如果未溢出來的話,說明第一個杯子的容積比第二個杯子的容積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容器容納物體的體積的大小,再揭示容積的概念。
。◤哪7卵菔緦嶒灥阶约涸O計實驗和從體積的概念上升到容積概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密切聯(lián)系生活經驗,舉出有關體積和容積的實例,為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作好過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第三環(huán)節(jié):加大練習,鞏固新知
我設計了四個鞏固體積與容積的作業(yè)讓學生完成:
1、比較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設計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后面所學計算體積做基礎,通過這道題讓學生明白不僅可以數(shù),而且還可以有策略的計算出誰的體積比較大。
2、捏橡皮泥,(讓學生動手操作后發(fā)現(xiàn)同樣物體形狀無論怎么變化,體積依然是不變的。
3、比較三堆硬幣的體積(有兩個目的,(1)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同樣多的的硬幣體積不一定就想等,(2)擺放的方式不同體積不一定就不相等。)
4、1瓶飲料分別倒給小明和小紅? 這道題的設計是讓學生體會到如果每個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這是為后面體積單位的教學作鋪墊。)
第四環(huán)節(ji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檢測本節(jié)課是否真正做到了體積與容積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我的板書意圖是:盡量用簡單明了的文字來表達重點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在通過研究教材,研讀教法,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順利的結束了。 回顧起來有如下幾點體會:
1、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中,理解體積、容積的概念。體積、容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我認為體積概念最難理解的是“占空間”、容積概念最難理解的是“能容納”,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過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我通過實驗讓學生看到“水面升高了”來體驗“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比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學生體驗“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通過杯子和瓶子誰的容積比較大的實驗,讓學生體驗“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有多有少”這樣將難以理解的“占空間”“能容納”變得可觀察、可感受。通過這些具體的實驗活動,基本上達到了學生初步建立了體積和容積的概念教學目標。
2、密切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理解概念。教學中我不僅僅通過一個實驗來讓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而且聯(lián)系實際,借助生活經驗使學生對體積有初步的認識,在本課開始時,我就讓學生舉出許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體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些物體所占比較小的例子,感知物體的體積有大有小,在此基礎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3、在課堂知識結構的連貫性方面,從體積過度到容積的教學,考慮不夠成熟。整節(jié)課前松后緊,體積占用的時間長,容積占用的時間少,對內容安排不夠合理。
4、教學效果不是很良好,容積學生掌握不好。由于在前面?zhèn)湔n的時候把體積容積的有關知識挖的過于深,導致我在昨天的試講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如提出的問題學生不知該怎么回答,前面做土豆紅薯的實驗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后面很多的內容都沒有講完,所以經過修改我還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某些環(huán)節(jié)處理上本來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結果為了后面能完成本節(jié)課的內容,我就自己演示了實驗的過程,只是讓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而已,同時教學過程中還出現(xiàn)了語速過于快,過于著急,沒有做到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動手實驗,所以最后呈現(xiàn)在各位老師面前的這堂課還很不成熟,希望再坐的各位老師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提出您寶貴的建議。
體積和容積說課稿5
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思想與方法和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認識與思考。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和體積單位等知識已熟練掌握的基礎上來學習的。首先,給出容積和容積概念并說明計量容積一般就是用體積單位;然后,通過從生活中引導學生觀察藥水瓶、飲料瓶上的容積單位L和ml,并介紹了它們的關系和它們與體積單位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最后,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感知L和ml這兩個容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將新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利用例5計算小汽車油箱容積鞏固長方體容積的計算和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
二、教學目標
立體圖形中體積與容積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知識,只有結合生活實際,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親手做一做,親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為具體的,可接受的知識,因此針對教材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對具體實物的觀察中理解容積與體積;認識容積單位:升、毫升。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驗證、感悟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感知容積單位升與毫升間的進率以及它們和體積單位的關系。
3.理解容積和體積的概念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教學重點:容積和體積概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學難點:理解升與毫升間的進率。以及它們和體積單位的關系。
三、教學思想與方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我打算從又下四步展開教學活動: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結合具體的實物(塑料盒、木盒),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如:在區(qū)分容積與體積時,選擇兩個大小、形狀相同的木盒和塑料盒進行比較,使學生通過感觀獲得對兩個概念的區(qū)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升數(shù)學思考的水平。操作是學生認識事物、探索知識的一個重要方法和途徑。如:在探究中感知1L、1ML的實際大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操作,學生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容積以及感悟出容積的大小。
3、通過有層次地操作活動,為學生留下適當?shù)奶剿骺臻g,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抽象為形象。
4、將所學容積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價值。如:鞏固練習中的題目就有所體現(xiàn)。
四、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新知識的構建是以已有的舊知識為載體的。因此,在課的開始我設計了復習體積、體積單位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以及長方體體積的計算,能夠較好的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ǘ﹦邮植僮,探究新知
這一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在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四部分,第一、容積的概念,第二、容積與體積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第三、認識容積單位以及單位間的關系;感悟估測升和毫升的實際大小。第四、容積的實際應用。
第一部分內容是容積概念的教學。在這里,我直接出示實物教具,長方體小木盒。通過實物介紹容積就是容器里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隨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有容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避免機械的背誦概念。在此基礎上問學生:通過剛才的舉例,發(fā)現(xiàn)了只有什么樣的物體才有容積?學生會很快說出:必須是空心的物體才有容積。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直觀感知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容積的意義。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
第二部分容積與體積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竟猜小游戲。拿出兩個一樣大小的長方體塑料盒和木頭盒(用紙蒙好)讓學生猜哪一個容積大,在學生的竟猜中揭曉迷底。感受容積與體積的不同之處是容積從里面測量而體積是從外面測量。它們的相同之處是體積相同。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部分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竟猜小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始終在一個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下來學習知識。從而輕松的解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
第三部分內容認識容積單位以及單位間的關系;感悟估測升和毫升的實際大小
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shù)學、做數(shù)學。因此,為了更好地突破本課的難點。在此,我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一:認識容積單位,通過實物教具藥水瓶和飲料瓶,觀察上面的竟含量,引出L和ml兩個容積單位,讓學生猜想,升和毫升是什么意思?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容會猜出是容積單位。教師緊接著問學生:你們想知道1ml水有多少嗎?學生通過用針筒吸水并滴在手心活動感受1ml的大小。并把1ml水注入藥水瓶中,用它估計老師事先準備好的藥水瓶中水的容積。(10ml)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一毫升究竟有多少?并以此為憑借進行估測。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活動二:操作、猜想、驗證、感悟。用250毫升的量桶,向容積是1升的容器中倒水,倒幾次是1升?通過倒水活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動手操作。倒四次正好是1升。得出(1L=1000ml)。又將1升水倒入容積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猜想會發(fā)生什么?動手操作驗證猜想。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毫升與1立方厘米有什么關系?有的學生說繼續(xù)驗證,有的學生會根據(jù)升與毫升、1升與1立方分米的`關系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此活動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領悟這兩個單位間的關系。隨后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哪些容器上還標有L和ml的字樣。這樣有利于學生將新知識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先將1升水倒入正方體容器中,讓學生猜想會有什么現(xiàn)象。接著動手操作驗證猜想。學生會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ml與1cm3又有什么關系呢?這時有的學生說繼續(xù)操作驗證;有的學生說不用,根據(jù)升與毫升的關系和1升與1立方分米的關系可以得到。體積與容積單位間的關系是通過學生猜想、操作驗證的方法得到的,這樣能夠使他們真正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再將1升水倒入紙杯中,能倒幾紙杯水?估計一下一個紙杯大約能盛多少毫升水?本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兩次倒水活動深刻地理解了升與毫升和它們與體積單位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親身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這時,教師指出:科學規(guī)定,每人每天至少要喝1400毫升的水,你知道1400毫升究竟是多少呢?學生用不同的容積來說明1400毫升的多少。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不同容器建立深刻的表象,豐富數(shù)學體驗,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通過此活動,充分讓學生猜想、驗證、感悟、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容積單位間的關系。而且更能深刻地感悟到1L和1ML的實際大小。增強估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
第四部分是例題的教學,由學生獨立完成,師適時點撥怎樣把體積單位轉化成容積單位。出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和指導。最后集體訂正,使學生把所學的新知識加以運用。進一步理解容積和體積的關系。從而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ㄈ╈柟叹毩,拓展延伸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三清”中的“堂堂清”。在此設計四組練習,第一組題單位間的換算,屬容易題。主要目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考察。第二組題感知題,使學生加深對L和mL兩個單位關系的進一步感悟和理解。第三組計算題。難點是將體積單位轉化成容積單位。對新知識加以運用,屬中檔題。第四組練習即例6,目的是讓學生總結出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容積的方法。屬于較難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ㄋ模┛偨Y反思,提煉升華
回顧課堂知識,最后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獲、談體會,總結拓展升華,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加強思想教育!毒耪滤阈g》是我國數(shù)學屆的瑰寶,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古代數(shù)學體系的形成.后世的數(shù)學家,大都是從《九章算術》開始學習和研究數(shù)學知識的。唐宋兩代都由國家明令規(guī)定為教科書。1084年由當時的北宋朝廷進行刊刻,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數(shù)學書?梢哉f,《九章算術》是中國為數(shù)學發(fā)展做出的又一杰出貢獻。希望同學們有機會也看一下這本書?梢约ぐl(fā)學生對科學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的興趣。并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體積和容積說課稿】相關文章:
體積與容積說課稿01-07
《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12-27
《體積與容積》教案03-08
體積與容積優(yōu)秀教案03-01
《體積和體積單位》說課稿5篇12-20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體積與容積說課稿01-06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03-25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05-27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