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猴王出世說課稿

猴王出世說課稿

時間:2024-11-20 07:26:5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猴王出世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猴王出世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猴王出世說課稿

猴王出世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

  根據(jù)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實際,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要指導學生感受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從而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閱讀名著的興趣。作為略讀課文的近代白話文小說《猴王出世》,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結合注釋,或略作講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釋。在讀懂課文“寫什么”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么寫”的。在課文內(nèi)容學習中發(fā)現(xiàn)語言的規(guī)律,學習表達的方法。在閱讀方法方面,繼續(xù)加略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出經(jīng)典的魅力,真正體現(xiàn)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及發(fā)展思維。”根據(jù)課標的要求、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是“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和本班學生實際,本課計劃用一課時完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

 。2)體會石猴的'性格特點,感受其形象。

 。3)理解生僻的字詞,能快速瀏覽課文及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回顧、歸納本單元其他課文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根據(jù)課標對高段年級略讀課文的要求及學生的預習情況,我把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fā)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讀懂課文作為學習本文的難點。

  二、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應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直接閱讀的基礎上,經(jīng)歷思考、質疑、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從而讓他們在自主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生成。所以我采用了“學——議——悟”的教學模式,所謂“學”就是自學,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議”就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并盡可能自己解決疑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悟”就是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悟。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設計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讓學生看《石猴出世》的視頻,聽唱《白龍馬》等 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

  三、說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演一演等學習方法,去理解課文。(自學討論法)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說明

  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怎樣把“長課短講、短課精講”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在設計這堂課時確定的設計目標。依據(jù)這個思路,我的設計意圖如下:

 。ㄒ唬┬抡n導入:

  1、 昨天,我們認識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作者通過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將一個武藝超群,豪爽大膽的武松栩栩如生的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西游記》人物————美猴王孫悟空。

  2、說到孫悟空,同學們各個神采飛揚,看來你們很喜歡孫悟空,能給大家講一講你心目中的孫悟空是什么樣子?

  設計意圖:對前文的總結,就是為學習本文埋下伏筆。這就是溫故而知新。

  (二)板書課題,審題:

  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區(qū)別“猴”與“候”將可能出現(xiàn)的錯別字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二是找出中心詞,就是在潛移默化的訓練學生審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寫作時找準中心,避免出現(xiàn)脫題、偏題現(xiàn)象。

 。ㄈ┗仡、歸納學習方法:

  1、這是篇略讀課文,同學們可以根據(jù)前面學過的幾篇課文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課文,你能說一說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學習本課?

  2、師生交流,理清順序。

  讀通課文(查看書中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使用工具書——查字典)—————明確學習目標—————帶問題學問(主要寫什么?石猴從哪來?怎樣成王?)

  預設:

  默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下來或同學交流、問老師。

  通過查看書中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使用工具書(查字典)等方式解決生僻的字詞。

  根據(jù)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通過快速瀏覽、默讀、勾畫、同學交流等方式,帶問題自學課文。

  設計說明:根據(jù)前幾節(jié)課的鋪墊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潛移默化、由淺入深的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在這里我沒有急著進入課文 ,是想學習語文就是為了運用語言,一方面是要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就是讓學生通過掌握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怎樣運用語言。因此,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我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四)運用方法,自讀課文 ,完成第一環(huán)節(jié)任務———讀通課文。

  1、默讀自學。勾畫圈點,查看書中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使用工具書——查字典解決疑難。

  2、反饋:那些字詞不易理解或容易讀錯字音、寫錯字形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

  有哪些地方讀不懂?

  設計意圖:學習需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靜心讀書的好習慣。學生學習要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

  (五)明確目標,合作交流。

  1、出示目標,提出要求。

  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速讀課文,思考交流:石猴從哪來?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合作讀文,了解了孫悟空有石猴變成猴王的過程,說一說猴王孫悟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那看出來?

  2、依據(jù)目標,合作討論,整體感知。

  3、匯報交流,教師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4、視頻欣賞,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我從學生的發(fā)展方面進行考慮,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實現(xiàn)師生互動,以達到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利用不同方式的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我通過設置情境、合作、體驗、觀看相關視頻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感知猴子的特點。

 。┢纷x課文,感受古典語言的魅力。

  1、作者抓住了那些描寫方法,寫出了猴王的性格特點。

  2、再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或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細細讀一讀,去感受古典語言的魅力。

  3、帶上你的感悟,把句子讀給大家聽。

  設計意圖:抓重點句子,在精讀中引導學生感悟名著語言之精妙。(如:感悟花果山的天造地設、感悟石猴出世的非比尋常等)這樣既解決了課文中的難點,又能達到長課文短講的目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使語文為更加濃厚。

 。ㄆ撸┗仡櫴崂恚硭悸,統(tǒng)觀全文。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板書:石猴出世—————石猴探洞——————報告喜訊—————石猴稱王

 。ò耍┩卣寡由欤

  1、你還知道西游記中的那些故事?

  2、聽唱《白龍馬》

  3、作業(yè):閱讀《西游記》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說說原著中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非常自然地滲透了課外閱讀的指導。從而讓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總之,在教學程序的設計上,我根據(jù)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運用“讀、議、悟”點撥與自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突破重難點,使教學既能落實“長課短講”的教學理念,又能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趣味貫穿課堂始終,把學生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猴王出世說課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猴王出世》一課。

  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豐富多彩的文化”。打開第六單元,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副副絢麗多姿的中外文化畫卷。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陶醉我們的心靈。此組課文因為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歷史性、故事性、人物形象性的特點,適合“薄書厚度”,所以要注意課前資料的補充,課后閱讀的擴展,以解決課上遇到的問題。

  《猴王出世》一課節(jié)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主要寫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發(fā)現(xiàn)一股瀑布,相約能進入瀑布而不傷身體者為王。石猴第一個勇敢地跳進瀑布,結果發(fā)現(xiàn)水簾洞,因此被群猴拜為猴王,這個勇敢的石猴就是后來的孫悟空。作者巧妙地將猴的特征與人的性格融為一體,塑造出一個機智、勇敢而又善良的猴王形象,這個形象令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為之傾倒。

  根據(jù)以上教材分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本課生字,積累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體會古典名著《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課文,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借助人物語言、品析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理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體會石猴的“勇敢頑強、無私無畏”,領略經(jīng)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興趣。

 。ǔ鍪菊n件)

  1.掌握本課生字,積累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體會古典名著《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2.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課文,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借助人物語言、品析課文中的重點語句來理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3.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體會石猴的“勇敢頑強、無私無畏”,領略經(jīng)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這些教學目標中,我把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體會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性格特點,作為教學重點。那么如何通過朗讀把感受到的情感表達出來,感受人物形象,領略經(jīng)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就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下面我談談這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

  新課標強調(diào):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學生是對話的主體。本課以學生課前對孫悟空這個形象的了解為基礎,通過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感情朗讀、情境中轉換角色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讀中悟情”、“思中想象”,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真正對話。

  根據(jù)這樣的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ㄒ唬┱w回顧猴王最初的形象。

  上課伊始,我與學生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誰能用簡練的語言說一說石猴是怎樣出生的?你覺著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根據(jù)學生匯報(相機板書:“石猴快樂自由”出示課件)。之后導入新課“這只快樂自由的石猴是怎樣成為王的?它憑借的是什么?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走近孫悟空,去感受經(jīng)典名著的魅力!

  溫故而知新,由復習導入新課,既幫助學生鞏固了已學的知識,又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利于學生將新舊知識銜接起來,從而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活動中。

 。ǘ┢纷x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新課標指出:“當學生學會了在讀文本時與自己對話、與作者對話時、才會享受感動、享受收獲,才能與作者碰撞出‘火花’,這是一種最真實、最深刻、最有效的閱讀。而默讀課文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最好學習方式!彼晕沂紫瘸鍪玖酥行膯栴}:石猴是怎樣變成猴王的?石猴能成為王憑借的是什么?你是從哪看出來的?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畫出相關語句,并做好批注,然后交流研討。

  在學生交流時,我不僅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進行感悟,感情朗讀,還注重了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指導。

  根據(jù)學生匯報交流的情況,我首先抓住以下感悟點來交流3、4自然段。

  1、學生說到:“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時,引導學生抓住“高叫到”、“我進去”、“我進去”,想象石猴當時毛遂自薦的形象,感受石猴勇于擔當責任的性格特點。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句子中感嘆號對表達感情所起的重要作用,旨在讓學生知道,讀書不要忽視標點,小小的標點,也能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

  2、文章中的重點詞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對表達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學生說到“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眼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边@句話中,我先引導學生分析“好猴!”在這所起的作用,學生由《珍珠鳥》一課自然想到,這是獨詞成句,把它置于篇首,然后補上“好”的內(nèi)涵,以此來表達作者對石猴的贊嘆,然后借助“瞑、蹲、縱、跳、睜、抬、觀”這一系列動詞,讓學生感受石猴身手敏捷、本領過人的英雄本色。再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讀出對石猴贊嘆、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明白石猴成王憑借的是勇敢、本領過人。(相機板書:勇敢、本領過人)

  3、人物的性格,往往透過它的語言也能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學生說到: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沖貫石竅,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nèi)有石鍋、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一塊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zhèn)是我們安身之處。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蔽乙I學生反復朗讀最后一句話,特別讓學生從“都”字來體會石猴的善良、無私,使學生明白石猴成王憑借的還有他的無私無畏。(隨機板書:無私無畏)然后再讓學生把體會到的這些情感還原到朗讀中,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閱讀原則。

  接著交流第5自然段:

  新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的體驗。所以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去品讀文本、借以感悟石猴的個性特點。

  1、在學生談到“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睍r,我引導學生再次抓住句中動詞,在小組內(nèi)演一演,讀一讀,試著體會作者的用意。讓學生知道作者表面是表現(xiàn)眾猴頑劣的個性,實則鮮明的突出了端坐于上的石猴的冷靜與清醒。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wěn)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在這段話中讓學生抓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和“何不拜我為王?”體會石猴的聰慧機敏。然后再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場面,讓學生從中感受石猴不僅有過人的勇氣與本領而且還很有心計,天生就是做首領的材料。至此一個天造地設的神猴就走完了從石猴到猴王的過程。(相機板書:聰慧機敏、美猴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引領學生在讀中感悟,并以“讀”作為檢驗學生閱讀目標達成的主要手段。在學生依托文本回答之后,及時的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感情反復朗讀。在進行朗讀指導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轉換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

  通過學習,學生對孫悟空一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此時可以引導學生進入------你說我說孫悟空(出示課件)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后,我總結:“同學們,此時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所感受到的猴王形象,讓我們再一起走進課文,有滋有味的去品讀,去享受古典名著的語言之美吧!”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ㄋ模┩卣寡由,激發(fā)閱讀興趣,

  激發(fā)興趣,不是指激發(fā)學生對孫悟空這個形象的興趣,而是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課后主動閱讀,去原著中尋找電視里看不到的《西游記》,讓學生理解看電視不能代替讀書的道理。

  據(jù)此我設計了以下作業(yè):

  1.故事話西游:讀《西游記》原著,講述你喜歡的一個

  精彩故事片段,準備召開故事會,看看誰講的最精彩。

  2.比比誰的收集多:收集與《西游記》有關的典故、歇后語、俗語。ǔ鍪菊n件)

  板書是教師備課過程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結構,正確把握知識內(nèi)部的各種聯(lián)系。我設計的板書簡潔生動,直觀表達出文本的感情和內(nèi)涵。

  下面是我對《猴王出世》一課的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快樂自由

  石猴憑借勇敢、本領過人美猴王

  無私無畏

  聰慧機敏

  以上是我對《猴王出世》一課教學的整體設計,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猴王出世說課稿3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猴王出世》選自《西游記》第一回,這個片段講述了美猴王從石頭中誕生以及尋得水簾洞成為猴王的故事!段饔斡洝酚胁簧儆耙曌髌罚瑢W生也對其中的內(nèi)容比較熟悉,教學起來難度不大。本課選取了《西游記》的原文片段,有些生僻字,教學時要注意講解。

 。ǘ┙虒W目標。

  1.認識“芝、遂”等1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呵”,理解并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經(jīng)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石猴出世的經(jīng)歷,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難點:

  理解文中詞語一起,讀通相關句子。

  二、說教法。

  根據(jù)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jié)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默讀法

  本課篇幅比較長,因此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默讀。通過默讀,讓學生學會快速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

  2.拓展閱讀法

  課文節(jié)選自《西游記》,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了解課文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課外拓展閱讀《西游記》,嘗試比較原著和影視作品有哪些異同點,加深對《西游記》的印象。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nèi)容涵蓋《水滸傳》以及作者施耐庵簡介,還包括課文生字、詞語等內(nèi)容,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初讀課文,課外嘗試讀《西游記》。課內(nèi)主要是了解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怎么成為猴王的。能準確把握石猴的性格特點。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課前要安排預習,教學流程如下:

 。ㄒ唬┎贾妙A習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注上音并識記字形、字義。

  2.圈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為什么。

 。ǘ┙虒W過程

  第一課時

  一、漫談“悟空”,揭示課題

  提起《西游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誰能告訴老師,《西游記》中大家最喜歡誰?用幾句簡單的話說說你心目中的孫悟空。這么厲害的孫悟空是從哪來的呢?我們今天就學習《猴王出世》了解孫悟空。

  二、初讀課文,讀通語句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生字和詞語。

  生字:芝遂迸澗獐獼猿耶挈暝竅碣楷攜撓劣

  2.指導讀音,提示易錯:“迸”讀bèng,不讀bìng;“鐫”讀juān,不讀xié。

  3.畫出不懂的地方,交流理解,教師點撥。(知大意即可)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石猴的來歷(第1自然段)、成為美猴王的過程(2-4)。

  三、品讀課文,感悟形象

  1.學習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

 。1)石猴是怎么成為美猴王的?石猴勇敢聰明、眾猴信守承諾

  (2)從課文的細節(jié)描寫中可以看出石猴什么個性、品質。(活潑機靈、身手不凡、毛遂自薦)

  2.指導朗讀

  學生說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或能展現(xiàn)石猴性格的地方,教師鼓勵嘗試讀出,引導學生想象人物形象。

  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3.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4.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的不同,感受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簡練、概括的特點。

  四、課文小結

  課文主要講述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如人一般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xiàn)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無所畏懼的特點。

  五、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石猴美猴王

  勇敢伶俐、敢于嘗試花果山、水簾洞

【猴王出世說課稿】相關文章:

《猴王出世》說課稿06-22

《猴王出世》說課稿12-19

《猴王出世》說課稿(9篇)12-19

《猴王出世》教案02-26

猴王出世的教案06-03

《猴王出世》教案03-07

《猴王出世》 教學反思09-22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02-11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06-14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