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雨霖鈴》。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五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ㄒ唬﹩卧虒W目標
必修四第二單元編選的是宋詞,在人教版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著名詞人的作品。四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后,教給鑒賞詞的方法。通過鑒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了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后對詞的鑒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為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鑒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為以后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ǘ┱n文特點
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離開都城汴京(現(xiàn)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是柳永的代表作。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
《教學大綱》要求“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大綱》要求,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了解婉約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鈴”詞牌。
能力目標:1、初步掌握鑒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2、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3、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教學重點為:1、“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2、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為:名句的鑒賞方法。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對詞這種體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時已有接觸,必修一學過《沁園春·長沙》,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師應善于啟發(fā),相機誘導,教學才能獲得成功。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苯虒W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據(jù)此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啟發(fā)誘導式教學法;
2、學生討論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
葉圣陶說:“‘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授之于魚”,更要“授之于漁”。據(jù)此,學習這篇課文,教會學生1種學習方法:學習名句鑒賞法——易詞造意法。
此外還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四、學法指導
整體把握察內容,再現(xiàn)意境體詩情,易詞造意賞名句,熟讀背誦多識記。
五、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語
宋詞作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詞,不能不提到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這是一首飽含了千種風情的別離詩,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自古以來,分別都是痛苦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形形色色的分別,無不貫穿著一個主題:分別痛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又是怎樣寫“別”的呢?
。ǘ、介紹柳永及寫作背景
作者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早年屢試不第,生活窮困潦倒,處世抱著一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浪蕩自由、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队炅剽彙繁闶瞧渲袨槭廊藗髡b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城(現(xiàn)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詞的內容和感情
1.播放配樂朗讀磁帶。
2.誦讀點評。
3.學生放聲朗讀,自行品味。要求:讀準字音,熟悉內容,把握感情,注意語調、節(jié)奏,熟讀成誦。
4.指名誦讀,感受本詞的情感氛圍。
。ㄋ模、探究賞析
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視學生掌握情況決定詳略分析)
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凄涼急促第叫著,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急雨剛剛停歇。
分析: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點,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醞釀出足以出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試想:在樹上寒蟬凄切的叫聲里,在暮色蒼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別時面對長亭,該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就在這個時候,陣陣驟雨,剛剛收住了雨腳,好朋友啊,就要走了!這時節(jié),動人的愁思將怎樣地抒發(fā)出來呢?
例二:“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問1、情人的離別,照我們當下的情形,一般采取怎樣的方式?為什么作者在這里用“執(zhí)手”?為什么不用“吻別”“擁別”“話別”或是“揮手告別”甚至是“揮著手絹”等方式。
學生可能只會注意到作者當時沒有現(xiàn)在開放,不可能“吻別”“擁別”。但這種理解是淺層次的,教師要誘導從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執(zhí)子之手,與君偕老”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牽手”,此處“執(zhí)手”一方面寫出其“不舍”,另一方面,“執(zhí)手”這一動作大膽直接,充分體現(xiàn)了柳詞“俗”與“直”的一面。
此處用人物的動作表情來揭示內心活動,大膽率直,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問1、將“去去”改為“此去”如何?
問2、“千里煙波”改為“千里波濤”如何?
問3、既然是“沉沉的暮靄”為什么“楚天”卻會“闊”呢?這不矛盾嗎?
采用討論的方式,可由學生先提出可供置換的意象或詞語,再進行比較,品評。
此詞不是簡單的寫離情別意,而更多的滲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歸期渺茫,命運難測”的身世之感。這一點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
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歌意象。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問1:明代詞評家賀裳稱,柳永此詞中有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呢?
問2: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
問3:改為“楊柳岸,凄風冷月”如何?
問4:改為“今霄夢醒何處”如何?
如學生有困難可稍作解釋“名句”的特征,可用流行歌曲中的名句類比。
此環(huán)節(jié)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xiàn)“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五)、再次誦讀本文,爭取背誦
總結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各用了哪些意象?
明確: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
建議由學生討論,找意象。學生對意象的分析只要扣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對學生未分析的意象,教師可適當提示補充。
(六)、小結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長亭送別,執(zhí)手相看,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總在演繹著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柳永的詞《雨霖鈴》,感受作者了筆下哀婉動人的感情,想必也會有某種特別的感受,寫下來吧。
(七)、作業(yè)(任選一題)
1、將此詞改寫成現(xiàn)代詩。
2、比較《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3、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眻鼍埃簧儆100字。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斑紋》這篇課文出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專題“科學之光”第二個板塊“奇異的自然”,這個專題的學習方式的文本研習。教材第41頁“寫作指導”中有一段說明:“‘科學之光’專題所收入的全部是說明文。這些文章,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文藝性說明文。是用文藝筆調或形式寫成的說明文。它的寫法頗多,可以調動各種寫作手法,甚至采用故事、童話或寓言的形式,讓讀者覺得活潑有趣,使人們在藝術享受之中接受科學熏陶。如《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斑紋》!
可見,教材對于《斑紋》的文體定位是文藝性說明文,在學習本文時應體會這種“在藝術享受之中接受科學熏陶”的過程。而且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實用類文本的教學內容”,自然而然地就把這篇文章定位為說明文來教學了。
但初讀《斑紋》,卻迷失在周曉楓華美而考究的文字當中。這個專題中,最吸引人、最耐讀的文章應該就是這篇《斑紋》了,這也可以說是選擇這篇文章來執(zhí)教的原因。但它也是最不像說明文的一篇文章。看著“文藝性說明文”的文體定位,不禁有些疑惑?戳酥軙詶鞯脑闹螅佑X得左右為難:這本是一篇更加豐富綿密的散文啊,作者用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調雕琢出來的那些清晰真實的感受,被大幅刪減,成了教材中的這篇課文,少了很多主觀的感觸,主要是以客觀描述為主(特別是蛇這部分),這樣就是說明文了嗎?
想來學生也有類似的感受。批改了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后,他們的初讀感受大致如此:文章的語言很生動,很美;作者寫了這么多斑紋,到底想表達什么;這篇文章是說明文還是散文?這些問題應該是重點要解決的教學內容。
再細讀《斑紋》,這是一篇表現(xiàn)大自然奇異之美的散文,大自然的奇異之美包含許多方面,斑紋是其中之一。在這篇文章里面,周曉楓寫了很多的斑紋,引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斑紋無處不在”。周曉楓的這篇文章寫得很美,首先就在于它呈獻給讀者很多斑紋的美,這些斑紋甚至超出了我們平常的想象;其次是語言美,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周曉楓書面語言的豐贍、華美、考究和綿密;再次是思維美,周曉楓對于大自然有著獨特的思維,她常常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間,發(fā)現(xiàn)富于智慧的意義聯(lián)系。
而這些自然美、語言美、思維美,我覺得都有一個共同的載體,就是周曉楓獨特的文字。她說自己是個“不可救藥的修辭愛好者”,完美主義使得她難以容忍平淡的表達,對語句有著長久的雕琢耐心。這篇文字所描述的內容、描述的方法、想表達的思想,都是融合在這樣華美的文字里的。
所以執(zhí)教這篇文章時,我以品味語言為主線,設計了三個活動。在三個活動之前,首先是尋找直接描寫“斑紋”的文字,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理清作者寫了哪些斑紋、哪幾類斑紋。同時也初步了解作者對斑紋的定義:斑紋起源于對一種簡單圖案的特別嗜好:或直或曲的線條,大小不一的色塊,或者,就是一個普通的圓點,不斷的復制構成驚人的繁復效果。重復,使圖案與圖案之間超越了和的累加,而演變?yōu)槌朔ǖ年P系。
第一個活動,比較閱讀《像山那樣思考》、《鳥啼》、《斑紋》中的幾個語段,分析它們的文體特征和語言特征!断裆侥菢铀伎肌、《鳥啼》是我們學過的、也以動物為題材的散文,細讀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與《斑紋》的語言還是有區(qū)別的,后者在寫到某些動物的'生活習性時,語言是比較客觀準確的。通過這個活動主要是想確定《斑紋》作為說明文的文體特征,文章內容也具備一定的科學性,這是不可忽視的。
第二個活動,比較閱讀《奇妙的克隆》、《景泰藍的制作》、《斑紋》中的幾個語段,思考《斑紋》的文字表述有何特點,并結合具體語句說說這樣的表述有何好處。《斑紋》是說明文,但它的語言文字與一般的說明文很不一樣,甚至與同被定位為“文藝性說明文”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也是截然不同的。根據(jù)教材41頁對說明文的分類,我選取了另外兩篇學過的說明文,來使學生理解闡述性說明文、程序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這三者的不同。比較之后,可以進一步深入《斑紋》文本本身,去品味周曉楓詩意的語言。
第三個活動,以周曉楓另一篇文章《它們》中的一句話為例,來研讀她文字中自然與社會的聯(lián)系,探究她的言外之意。除了文學性外,周曉楓的文章還有一個明顯的哲理性。而這種哲理性,主要是通過品味那些富有深意的語句,這樣的語句很好找,但句中的深意卻很難準確理解。在探討這些語句哲理意味的過程中,周曉楓寫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應該可以慢慢挖掘出來。
所以在學習本文時,我覺得應該抓住科學、文學、哲學三個關鍵詞,體會欣賞本文知識性、文學性與哲理性的交融。而斑紋,既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由簡單圖案不斷復制而形成的繁復效果圖,又指那些無形但可以感受、體悟到的諸如生命的印記、情感的體驗、生存的狀態(tài)等,甚至可以指自然法則,即斑紋是大自然賦予萬物的共同特征,斑紋充分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偉大與智慧。作者始終對斑紋、對大自然懷有一種敬畏的心情。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蘭亭集序》是普通高中必修五第四專題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為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山水游記不只是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往往包含抒情或說理的成分,閱讀這一類的文章,一要欣賞其中描繪的自然風光,二要聯(lián)系作者身世和時代背景,品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感情和旨趣!短m亭集序》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二、說目標
《蘭亭集序》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散文抒情色彩濃郁的特點,文章文風清淡,語言靜雅,寫景句子更是美不勝收。根據(jù)課文的文言文的特點和藝術特色,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信”等詞的意義;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樂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根據(jù)學生學習的要求,我將該課的教學重點定為:
(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歸納“修、期、致、臨、次、信”等詞的詞的義項;
(2)背誦全文。
課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轉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歷淺,多數(shù)未經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樂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與講授法進行教學。
五、說學法
為了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探究,培養(yǎng)學生研讀文言文的思維方法。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疑。
六、說教學過程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應掌握以下實詞:
修:做。禊事:禊,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種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游,并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2、“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都。咸:都。修:長、高。映帶:映襯,圍繞。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引導。引(之),省略賓語“之”,清流激湍。流觴,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誰前,誰來取飲。曲水,引水環(huán)曲為渠。(展示流觴曲水的圖片資料)。
盛,盛大。觴,古代喝酒的器具,這里解釋為飲酒。(名詞作動詞)
詠,用詩詞來贊頌或敘述,指作詩。以,來。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笔,指示代詞,這;蒿L,和風。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所以,用來。極,窮盡。娛,樂趣。信,實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贅述,此環(huán)節(jié)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此外,課文中出現(xiàn)的“流觴曲水”這樣的字詞學生理解可能有困難,所以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蘭亭集會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識更為直觀和便于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2)(3),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落實。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yè)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yè):(1)熟讀課文,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三。第一課時的作業(yè)重積累,對基礎差的學生必不可少,又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jié)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二)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高中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雷雨說課稿04-27
高中語文《氓》說課稿04-28
高中語文說課稿03-14
高中語文說課稿11-02
高中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06-01
高中語文說課稿《氓》03-26
高中語文說課稿15篇01-14
高中語文說課稿5篇12-30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6篇01-05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四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