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一、學習目標
1、通過運用觀察、思維、比較和嘗試,使學生感知立定跳遠跳起后要有適宜的高度,掌握屈膝緩沖方法,手臂擺動與腳蹬地動作協(xié)調用力,發(fā)展學生的立定跳遠能力。
2、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積極竟爭的意志品質
二、教 材
1、教學內容:立定跳遠
2、教材、學情分析
立定跳遠是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重點內容之一,是訓練下肢爆發(fā)力、腰腹力量和上下肢協(xié)調能力比較全面的項目。水平一學生剛剛接觸到這一技術,在教學中要求相對較低,只要求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接觸的東西少,對他們來說什么都是新鮮的,他們都喜歡接受新知識,但是他們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接受比較慢,特別是對某些協(xié)調性要求較強的東西,力量也比較差。根據二年級兒童生理、心理的特征,本節(jié)課采取了“故事情景”、“玩練結合、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讓他們“樂中學、玩中練”。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用力起跳,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屈膝緩沖,協(xié)調用力
難點:起跳時兩腳用力蹬地,手臂擺動與腳蹬地動作協(xié)調一致。
4、場地器材:空地一塊,毽子41個
三、教學組織與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主要采取老師的講解示范、“故事情景”、“玩練結合、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肮适虑榫啊本褪前褜W生引入到故事環(huán)節(jié)中,親身感受故事主人,投入性高!巴婢毥Y合”就是結合學生實際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深挖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在樂中練、趣中練、玩中練,在愉悅的氣氛中達成學練目的!皩訉舆f進”就將立定跳遠技術進行分解,編出一系列的以毽子為練習游戲,巧妙地把毽子游戲和技術教學這兩條線索貫穿全課中,游戲環(huán)節(jié)相扣,技術要求層層遞進。
四、教學過程
1、課堂常規(guī)
。1)師生問好。(2)宣布本課目標及內容并強調安全意識。這樣的安排是為了盡快進入課堂狀態(tài),杜絕運動損傷的發(fā)生。使學生帶著目標進行學習活動,有利于課的順利進行。
2、快樂熱身
把學生引入到“跳跳虎學本領”的這個故事情景中去,跑進森林(慢跑田徑場)尋找跳跳虎,在森林尋找跳跳虎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動物,同學們通過模仿動物動作,最終達到熱身的目的。
3、跳跳虎學本領
。1)頂毽子比遠:第一,直體頂毽子比遠,讓學生體驗到立定跳遠是從腳尖發(fā)力開始;第二,半蹲頂毽子比遠,讓學生明白伸膝能使毽子頂得更遠。
(2)跳跳虎手摘毽子:使學生在體驗雙腳用力向上跳的同時,體驗手臂擺動與兩腳跳起時的協(xié)調用力,要求持毽子者高舉毽子,主要是增加毽子高度和觸摸難度,鼓勵學生把“腳尖的力量”蹬出去。
。3)輕跳輕落:先是原地跳起,輕輕落地,老師提醒學生屈膝緩沖,這樣落地聲就會;再是向前跳起輕落,通過學生相互爭比,增強學生用力蹬地的體驗與屈膝緩沖作用。
(4)雙跳雙落:將學生前面學到的本領整合在一起,為后面學習完整立定跳遠作好鋪墊。
4、學有成果
。1)立定跳遠的完整動作學習:老師作立定跳遠的完整動作的示范,組織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學練,通過優(yōu)秀學員的展示,提高學生進取的意志品德。
(2)目標考核:老師給出四個遠度目標,讓每一小組成員通過你趕我追,向最好的考核目標做出努力。
5、結 束
1、放松:通過同學生無拘束的幫助別人捶拍各個身體部位,最終達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2、小結: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
3、宣布下課:讓學生回去展示給家長看,主要是達到回顧技能的目的,調動家校合力提升學生體質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本課教學內容的具體說明,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梅蘭芳學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梅蘭芳小時候學藝時,師傅說他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第二自然段寫梅蘭芳沒有泄氣,堅持苦練,眼睛變得會說話了。第三自然段寫梅蘭芳終于成為了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課文采用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說明梅蘭芳的成功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二、說教學目標
課文的重點在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梅蘭芳能成為京劇大師是經過他的勤學苦練的;關于“終于”這個詞語的說話練習。難點就是文中的一些詞語“唱戲的料子”、“眼睛會說話了”的理解。從這些出發(fā),我設計了這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2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終于”說話。
3、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詞語“緊盯”、“注視”、“料子”、“會說話”的意思。
4、懂得勤學苦練能彌補先天的不足,教育學生從小苦練基本功。
三、說教學方法
教法:低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上課往往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作了較吸引學生眼球的課件,引起學生注意,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尋找疑問,再共同探討解決,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同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動手劃一劃、動眼看一看、動情演一演,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來更真切地感受體味文本內容。
學法:游戲法——學生對于游戲極為感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在詞語訓練的過程中,為改變一味枯燥的認讀方式,我采用讓學生參與沖關的游戲,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體驗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來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勤學苦練,由自身到他人,感受會更深刻。合作法——讓學生學會合作,在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體現自我能力,更促進團結。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掃除字詞障礙,讀通課文。通過課前收集有關京劇的資料,讓學生對京劇有所了解,對我國的國粹京劇有初步的認識。第二課時是學習課文的重點,采用游戲沖關讓學生有趣味的復習對詞語的`掌握,接著留下“勤學苦練”、“世界聞名”、“京劇大師”三個詞語,引導學生回憶第三自然段的內容進行學習。這里采用了倒置的方法,讓學生先學習最后一段,接著老師質疑:如此聞名的京劇大師為什么師傅說他不是唱戲的料子呢?如此一來,讓學生產生疑問,帶著問題來學習下文,學生會充滿好奇心,從而順利地展開教學。第一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疑問,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主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老師的引導來解決疑問。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動手劃一劃找到描寫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句子,讓學生學會手腦并用。其中“緊盯”、“注視”讓學生來表演,其余學生觀察,然后獲得的理解會更真切,印象會更深刻。同時,讓學生進行一分鐘的眼睛練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體會梅蘭芳當時訓練得辛苦!把劬f話了”的教學,老師設計幾個場景,請小朋友來配合演繹,從表演者的眼中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觀察到的從他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情感,從而體會到眼睛會說話實質是眼神中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內心情感。這時再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讓學生在有了深刻的體會之后更明白梅蘭芳的不易。在這里“終于”的說話訓練也是一個重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來練說。在教學最后結合課文的主旨引出四個相關的成語: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人一己百、奮起直追,不僅讓學生學會用這幾個成語來概括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理解了這幾個成語的意思。第三課時則主要是知識的鞏固和一些生字的教學。
五、說板書設計
14、梅蘭芳學藝
沒有神兒——————會說話
勤學苦練
板書內容簡潔讓學生能一目了然,前后兩個詞語是對比的突出,下一個詞語則是前后變化的根本原因。
以上所述,是我對《梅蘭芳學藝》一課的構想,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必要的調整,不當之處,請指導老師批評指導!
說課稿 篇3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全文緊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科學知識,語言生動活潑,意思表達得深入淺出,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將從以下四方面來說說我教授這節(jié)課的過程。
一、說教材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說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與人們關系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也將越來越來多。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和人們密切的關系。
2>感悟、體會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
3>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構造和作用,體會起奇妙之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選擇了目標教學法,談話教學法。用運多媒體課件。
語文課,重在通過對語文文字的接觸、揣摩,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積淀語言。如何在說明性文體課上上出語文味,是一大難點。但本設計應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第一特性。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選擇以讀代講,以合作探究代講以圖引文,圖文結合。利用多媒體手段,抓住文中重點句子體會互聯網的奇妙。通過課前預習、讀、疑、想、議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到課文中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表達。
三、說教學程序
1)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詞語。(開火車讀)
2)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上節(jié)課學了生字詞,讀了課文,這節(jié)我們做什么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出示課題齊讀
4)精讀課文感受奇妙
A、點擊學習要求,按要求先自學,后小組合作學。(認真讀每一句話從中能看出什么奇妙之處?可在句子邊寫簡單的批注,如:大、快、多等)意在培養(yǎng)學生讀書動筆的習慣,合作學習的習慣。
B、全班交流朗讀感悟。
依次出示板書三個特點;大、快、多,學生很快找出相關句段。課件出示這些段落,通過讀、想、議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互聯網的`奇妙,同時了解了互聯網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C、拓展延伸
互聯網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娛樂、交往購物提供了種種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除此之外,能不能說說你知道的?(引導學生說出:寫文章,通緝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豐富知識。
5)總結全文激發(fā)興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我總結說: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們有什么關系這幾方面說明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但這只是網絡知識的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還有許多需要同學們不斷的學習、探索。
6)課外作業(yè)巧布置,你把你的作業(yè)發(fā)送到老師的電子信箱,老師將在網上批改你的作業(yè)。這樣的作業(yè)和課文內容緊密結合,這應該是學生所喜歡的一種方式。
四、說這節(jié)課的得失
這節(jié)課有以下兩個優(yōu)點:
1、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中,注意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不足之處:沒能很好利用網絡,讓學生親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于時間關系,沒能點明沉溺網絡的危害。
說課稿 篇4
一、課的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教育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fā)展和側重點,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學生來說,更要關注其運動的快樂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并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初級長拳基本技能之外,還要講明所學內容對發(fā)展身體素質和增強體質的作用,讓“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及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思想,為將來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復習初級長拳中第四段的2—5動作;
學習初級長拳中第三段的2—4動作和第四段的1動作
三、教材分析
初級長拳武術類體育項目,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喜愛。學生通過學習得到美育熏陶。對學習其它武術套路,發(fā)展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協(xié)調性和節(jié)奏感,提高動作的速度和連貫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習慣,有重要作用。
四、學情分析
1、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重要時期,他們的年齡特征是:模仿能力強;好動、好奇心強;敢于表現自我。
2、運動參與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
生則會無所顧忌地表現自我。因此,一些帶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練習,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武術運動恰恰是一項剛、柔兼?zhèn)涞捻椖浚饶鼙憩F出男生的剛強,又能體現出女生的柔美。
五、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組合動作動作名稱和順序,及特點。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2、技能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模仿、相互交流、嘗試練習,使學生領會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做到路線清楚,手形、步形正確到位。。發(fā)展協(xié)調性、力量等素質。
3、情感目標:使學生能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學習,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謙虛好學、團結協(xié)作、開拓創(chuàng)新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崇尚武德的精神
六、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級長拳的五個動作(丁步里合腿、弓步勾手、推掌轉身左拍腳、右拍腳、騰空飛腳) 動作路線。
教學難點:動作力度,手形、步形正確到位。
七、教學方法運用
1、教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枯燥的特點,結合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新理念,大膽運用創(chuàng)新教學,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講解再練習的常規(guī)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線。首先采用情緒激勵法和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還采用示范法、鏡面示范法,以正確優(yōu)美的示范動作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我很想學”的情感,為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組合動作要領而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參考體育有關的教育理論書籍
2、學法 :本課,學生主要采用: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fā)現自身動作的問題。而后在練習中,通過學生間相互對比、交流、評價和小組探討中悟出動作要領,理解含義。最后通過集體表演、個人展示相結合,解決所發(fā)現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設計意圖:參考體育有關的教育理論書籍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13′)
1、師生相互介紹(抱拳禮)問好。(1′)
2、小游戲:
組織形式:兩列體操隊
方法 :
設計意圖: 在此安排“模仿秀” 目的主要是,調節(jié)活躍課堂氣氛為課堂后半部分的教學打下基礎。教師及時鼓勵猜中的學生,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大家都來模仿表演,既可以達到愉悅學生的身心,有可以起到做準備活動的作用。
3、熱身運動(4×8)(3′)
1. 頭部運動 2. 肩部運動 3. 腰部運動 4. 膝關節(jié)運動 5.踝腕關節(jié)運動 6. 正壓腿和側壓腿
設計意圖: 學習、演練武術,對學生的柔韌性要求很高,柔韌性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完成動作的質量。因此,熱身時,重點做好腿、腰、肩的活動,防止出現韌帶拉傷和扭傷。
。ǘ┱归_(24′)
1、教師示范表演(2′)
丁步里合腿、弓步勾手、推掌轉身左拍腳、右拍腳、騰空飛腳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的示范應使學生為之一振,激發(fā)起習武的興趣和欲望。以教師自身剛勁有力的示范動作來感染學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我很想學”這些武術動作的欲望。使學生的求學興趣到達最高點。
2、學生嘗試(19′)三個武術動作依次學習,學習過程如下:
。1)教師做鏡面示范,同時講解動作名稱和要領。(3′)
組織形式:半扇形隊形。要求學生邊觀看邊聽講解邊模仿老師的動作。多次重復
設計意圖: 武術屬于肢體語言,每一招一勢代表著學生的內心世界。模仿教師的動作很重要。先模仿上肢,再模仿下肢,最后整體模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隨時用語言提示,以強化學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2)學生自由組合,體驗動作。(5′)
組織形式:讓學生(3—5人)自由結合組成學習小組,選出小組長,通過學生慢動作的演練,在嘗試練習中發(fā)現自身動作的問題所在。
設計意圖: 在學生慢速體會時,學生之間可用口令控制練習,用自己的標準糾正動作。此
時應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的練習積極性。這個環(huán)節(jié)可多次重復。
(3)自由體驗(6′)
組織形式:散點
方法:讓學生自己在充裕的時間里進行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課堂上應給學生一個較大的自由學習空間,自己琢磨動作、看圖解學習動作、觀看教學錄像體會動作、與同伴互相學習、與教師商討動作等。重點提示學生在初步掌握動作的階段一定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不要改變方向練習,始終朝著一個方向,這樣會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3、匯報表演。(5′)
組織形式:體操隊形
方法:先小組再集體,學生相互觀察、交流、評價。
設計意圖:(1)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重點輔導一般學生。鼓勵他們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學生均衡發(fā)展。從練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謙虛好學的學習習慣。
(2)充分發(fā)掘學生運動潛能,通過教師評價,學生間互評,促進學生改進動作。以完美的動作表演體現“我能行”。使學生能在表演過程中體驗成功。
4、活動游戲:斗智(3′) 場地準備:空地和墊上均可。 設計意圖: 調節(jié)學生身心,培養(yǎng)機智,發(fā)展腿部力量。
游戲方法:(1)把游戲者分成人數相等的兩個組,面對面站好,每對之間相隔一米。
(2)教師發(fā)出“預備”的口令后,雙方蹲成馬步,以直臂向前推掌、掌心相觸為雙方的距離。
(3)教師發(fā)出“開始”的口令,雙方根據自己的戰(zhàn)術(以雙腳不移動為原則),可用推、拉、拔、擰、閃等動作,迫使或誘使對方失去重心。
規(guī)則: (1)對抗時,只許用掌、勾,不許用拳打。
。2)任何一只腳移動,就算失敗。
。3)先移動重心者為失敗。對抗中,雙方同時移動,判雙方失敗。最后勝的次數多者為勝。
。ㄈ┓潘,師生道別(3′)
1、放松運動(伴奏:薩克斯音樂)(2′30″)
組織形式:散點。方法:學生微閉雙眼,在舒緩的音樂伴奏下緩慢地反復舒展剛剛掌握的武術動作。
設計意圖: 既可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又可以放松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2、師生“抱拳禮”道別(30″)
設計意圖: 上下課要有禮;表演前后要有禮;互相學習要有禮;師生之間要有禮。使學生真正做到“以禮始,以禮終”。
九、預計課的效果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認真參與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感情融洽舞蹈。完成率在85%左右,( )能基本掌握正確動作要領。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為40%左右,平均心率達到130—145次/分。讓學生既出汗又臉帶微笑,身心健康前面發(fā)展。
十、場地:體育館武術館
器材:無
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題目是《天窗》,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天窗》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名著之旅”的第一篇。是文學大師茅盾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題材而寫的一篇散文。主要寫了一個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觀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表達了孩子們對大自然奧秘的向往與追求,表現了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內容通俗易懂,文筆生動而流暢,情感舒緩而真摯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感悟“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引導學生認識“藉、霸”兩個生字;會寫“藉、蝙、蝠、霸、宙”5個生字;理解“慰藉、蝙蝠、惡霸、宇宙、猛厲、掃蕩、奇幻”等詞語。
3、會用“……也許……也許……也許…..”寫一句話。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籍”,喚起學生與課文共鳴。
教學難點:體會“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二、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诖耍覝蕚洳捎玫慕谭ㄊ瞧吩~品讀法和想象描述法。
1、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采用品詞品讀法,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詞語,品味詞語的準確、生動,并通過反復的.朗讀訓練,積累好詞,培養(yǎng)語感。
2、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想象思維活躍的學習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情境,讓學生品詞品讀,并進行寫作訓練。
三、說學法
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運用“讀讀、想想”的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課文,品詞析句、展開聯想等多種途徑,訓練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guī)范語言,體味作品的語言美。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1、導入新課,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質疑,帶著疑問進行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時能目標清晰。在此基礎上作者簡介。
2、自主閱讀,整體感知。在文中找到什么是天窗,進一步釋題。首先,我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朗讀和概括能力。
3、研讀賞析,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按以下幾個步驟來教學。
。1)、小組合作學習,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天窗帶給孩子們慰藉。
(2)、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并朗讀。
。3)、小練筆。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 ),你想象到( )。完成“也許”的造句練習。第一、第二步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重點。
4、升華情境,突破難點。有了前幾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逐漸深入,在此基礎上,引入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學習。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理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這句話的意思。
5、放飛想象,情感共鳴
在一首小詩中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放飛想象,達到情感的碰撞與共鳴。
透過天窗
雨腳如花
那風 那雨 那雷 那電
在我的腦海里迸發(fā)
那黑小的屋子
怎么能關住我夢想的翅膀
它早已隨著那小小的的天窗
在天地間翱翔 閃耀的星星
七彩的云霞 美麗多資的大自然
神奇的宇宙 奇幻的世界
在這小小的天窗外
綻放光芒
6、作業(yè)練習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多讀一讀。
2、在你無奈的時候,什么又是你的慰藉呢?在下雨或下雪的時候,透過玻璃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寫下來。
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是對本節(jié)課學習的回顧與檢驗,也是在解決課文的教學難點。有了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的仿寫練習后,學生對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這句話已經有了比較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寫寫透過窗戶的所見所想,學生就能有一些個性化的表述了。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唯一的慰藉(雨天 晚上)
天 窗 看到 雨腳、閃電、星、云
想到 無窮無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說課稿 篇6
。ㄍ队1.)各位專家、老師: 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第一課時,教材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jié)。
。ㄍ队2.)下面,我將分別從這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背景分析(從學習任務和學生情況兩方面說明)
。ㄍ队3.)1.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線面垂直的定義、判定定理及其初步運用。
其中,線面垂直的定義是線面垂直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質;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充分展示了線線垂直與線面垂直之間的轉化,并為后面學習面面垂直打下基礎。(指圖說)因此,學好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實現從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的飛躍,是非常重要的。
本節(jié)課中,學生將按照“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歸納總結”的認知過程展開學習,對大量圖片、實例的觀察感知,抽象出線面垂直的定義;對實例、模型分析猜想、折紙實驗,發(fā)現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學生將在問題的帶動下,進行更主動的思維活動,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幾何圖形和幾何問題的過程,體會轉化、歸納、類比、猜想等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思辨、創(chuàng)新的精神。
根據《課程標準》,線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嚴格證明安排在選修系列2中進行,這樣降低了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因而,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確立為:操作確認并概括出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和判定定理。
。ㄍ队4.)2.學生情況分析
課前先安排學生上網查閱有關“線面垂直”的圖片資料,
然后在網上師生進行交流,從中體現出學生思維活躍,參與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已具備學習本節(jié)課所需的知識,在初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平面內證明線線垂直的方法,學習本課前,學生又運用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的方法,學習了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因而,可以采用“類比”的方法來學習本課。但是,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間想象力還有待提高。線面垂直的定義比較抽象,平面內看不到直線,要讓學生去體會“與平面內所有直線垂直”就有一定困難;同時,線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發(fā)現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學生不易想到。因此,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確立為:操作確認并概括出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和判定定理。
二、教學目標設計
。ㄍ队5.)《課程標準》指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
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課堂容量,本節(jié)課只要求學生在構建線面垂直定義的基礎上探究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進行定理的初步運用,靈活運用定理解決相關問題將安排在下節(jié)課。因而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投影6.)1.借助對圖片、實例的觀察,抽象概括出線面垂直的定義,并能正確理解定義。2.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歸納出直線與平面垂直判定的定理,并能運用判定定理證明一些空間位置關系的簡單命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3.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研究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課堂結構設計
(投影7.)本節(jié)課由這五部分構成,分別依照這些環(huán)節(jié)逐一展開:(同時說)布魯納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想象,防止過早語言化,注重直覺思維。”基于此,本節(jié)課是概念、定理的新授課,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設計了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中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的課堂結構。
四、教學媒體設計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以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學媒體設計如下:(投影8.)1.多媒體輔助教學
為幫助學生直觀感知線面垂直的定義,利用投影展示多幅圖片。為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發(fā)現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利用動畫模擬折紙試驗,便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2.學生自備學具
課前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張三角形紙片、一小段鐵絲和三角板,以便學生進行實驗,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發(fā)現和理解。
3.設計科學合理的板書:為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教學時將重點內容進行板書。如(投影9.)
(投影10.)
五、教學過程設計(本節(jié)課按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線面垂直定義的建構是教學的第一個重、難點,分這樣三步進行:(1)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概念
。ㄍ队11.)首先展示一組學生收集的圖片和這兩張圖片,讓學生觀察。然后給出實例:將書打開直立于桌面,觀察書脊與桌面的位置關系。進而提出思考問題:如何定義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垂直?
這時,學生對“線面垂直”已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ㄍ队12.)學生先將旗桿與地面的位置關系畫出相應的幾何圖形。再進行討論:能否用一條直線垂直于一個平面內的直線,來定義這條直線與這個平面垂直呢?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進行動畫演示。
。ㄍ队13.)先觀察旗桿AB與它在地面上影子BC的位置變化(按鈕),再觀察平面內任意一條直線g與AB的位置關系。
。ㄍ队14.)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線面垂直的定義,并用符號語言表示。
(投影15.)為深化概念進行辨析討論:
、 如果一條直線垂直于一個平面內的無數條直線,那么這條直線就與這個平面垂直。
學生可利用鐵絲等進行操作確認,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接著討論②若a⊥α,bα,則a⊥b。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基礎。線面垂直的定義比較抽象,若直接給出,學生只能死記硬背,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如何使學生從“線面垂直的直觀感知”中抽象出“直線與平面內所有直線垂直”是本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先安排學生課前收集大量圖片,多感知,然后,通過學生動手畫圖、討論交流和多媒體課件演示,使其經歷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幾何概念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完整和正確的概念。這種立足于感性認識的歸納過程,既有助于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又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
。ㄍ队16.)接著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這個探究活動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分這樣三步進行:(1)分析實例—猜想定理
。ㄍ队17.)首先提出問題①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側棱BB1與底面內AB、BC的位置關系,推測線面垂直的條件。
(投影18.)然后給出問題②如何將一張長方形賀卡直立于桌面?學生動手操作后進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只有猜想是不夠的,
(投影19.)接著動手操作—確認定理:學生先做一個這樣的實驗:過△ABC的.頂點A翻折紙片,得到折痕AD,再將翻折后的紙片豎起放置在桌面上,進行觀察并思考:問題③和問題④(投影20.)
。ㄍ队21.)學生在折紙中可能會出現“垂直”與“不垂直”兩種情況,引導這兩類學生進行交流,分析“不垂直”的原因。
。ㄍ队22.)學生再次折紙?zhí)骄看怪睏l件,會發(fā)現保證AD是BC邊上的高即可。(按鈕)再引導學生觀察動畫模擬試驗,根據“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平面”的事實和實驗中的感知進行合情推理。(投影23.)歸納出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畫圖并用符號語言表示。
。ㄍ队24.)而“兩條平行直線也確定一個平面”,這時學生可能會有疑惑,提出問題⑤
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來操作確認,進一步明確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兩條”、“相交”缺一不可!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按照“歸納猜想—操作確認”的過程展開。借助學生最熟悉的長方體模型和生活中最簡單的經驗,引導學生分析,將“與平面內所有直線垂直”逐步轉化為“與平面內兩條相交直線垂直”,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使學生的思維順暢,為進一步的探究做準備。
由于《課程標準》中不要求嚴格證明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觀感知、操作確認。因而,在教學中,安排學生動手實驗,討論交流,為便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自己發(fā)現結論,還增設了動畫模擬試驗,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平面化”的過程。這樣,學生在已有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加之以公理的支撐,便可以確認定理。教學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知識產生的過程,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與此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怕失敗,有時教訓比經驗更深刻,使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感受數學探索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討論交流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投影25.)接下來進行線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初步應用,設置了這樣三道題:
考慮到學生處于初學階段,補充了練習(1)和練習(2)做鋪墊。學生先嘗試去做并板演,師生共同評析,幫助學生明確運用定理時的具體步驟,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練習(3)可使學生對線面垂直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時,展示了平行與垂直之間的聯系,給出判斷線面垂直的一種間接方法,為今后多角度研究問題提供思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題可作機動處理。
。ㄍ队26.)最后進行總結,提出這樣三個問題:
學生發(fā)言,互相補充,教師進行點評。
。ㄍ队27.)首先以知識結構圖歸納出判斷線垂直的主要方法;然后說明本課蘊含著轉化、類比、歸納、猜想等數學思想方法,強調“平面化”是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一般思路;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反思,大膽質疑。
通過這樣的小結使本節(jié)課的知識系統(tǒng)化,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認真總結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得到提高,并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提供改進方向。
。ㄍ队28.)布置作業(yè)
為作好鋪墊,補充第(1)題直接運用線面垂直判定定理。第(3)題是一道開放性題目,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為學有余力的學生安排的,這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獲,鞏固新知識并培養(yǎng)應用意識。第(3)題還為下節(jié)課靈活運用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埋下伏筆。
(投影29.)
六、教學評價設計
根據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評價:
1.關注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學生的投入程度、思維水平的發(fā)展,具體體現在:
在線面垂直定義的建構中,著重觀察學生思維發(fā)展,通過動畫演示能否順利得到結論,若出現“卡殼”現象,教師可再多舉實例,放慢節(jié)奏。
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中,著重關注學生的合情推理,通過與學生的問答交流,發(fā)現其思維過程,進行恰當引導。對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及時給于幫助,調動其積極性。如果出現意想不到的表現和獨特想法,教師先給予鼓勵,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取恰當的啟發(fā)方式,使其認知活動順利進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通過練習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學生在練習中可能會出現:幾何作圖不夠直觀、符號語言表述不清、推理論證不夠嚴密等問題。教師及時糾正,并作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
3.根據學生在課堂小結中的表現和課后作業(yè)情況,查缺補漏,以便調控教學。
。ㄍ队30.)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說明,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愛如茉莉》這篇文章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yī)院照顧媽媽這件小事,其中作者著力描寫和渲染的是爸爸媽媽執(zhí)手而眠的情景,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溫馨而又美好的畫面。它告訴我們:真愛就如盛開的茉莉花發(fā)出的清香,看上去普通平凡,但真切持久,感人至深。
二、說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睘榱藢崿F新課程的要求,根據這篇抒情散文的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三維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樸素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細節(jié)中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真愛,理解“愛如茉莉”的深意。
3.憑借課文的學習,力求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愛、學會愛、表達愛的能力。
將“引導學生在細節(jié)中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真愛!弊鳛楸咎谜n教學的重點,將“結合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理解‘真愛就像茉莉’!弊鳛楸咎谜n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在選用教學方法時,我采用了自讀探究、以讀代講、讀中悟情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緊緊抓住媽媽爸爸的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爸爸媽媽之間的真愛,讓學生的心與作者的心相契合,與文中爸爸媽媽的心相交融。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環(huán)境熏陶,為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爸爸媽媽之間的真情關愛及“我”對“真愛就象茉莉”的理解這樣兩條線索,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真愛的理解不斷
升華:
第一步,讀課題,復習感知茉莉,激起疑惑。上課伊始,我從三讀課題入手,奠定情感基調。然后復習詞語,感受茉莉并導入提出問題“那株茉莉如此平淡無奇,為什么媽媽卻說真愛像茉莉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的讀中悟情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精讀細節(jié),體會真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為學生留下大塊自學探究的時間,通過找、讀、品等方式,讓他們潛心會文,在組織匯報學習收獲時,我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陽光的輕柔等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探究、讀中體會人物內心那份真摯的情感,真誠的愛。
第三步,品味真愛,感受真情。此處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教學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首先,整體感知畫面,引導學生從“緊握”、“微笑”等詞語體會病房內父母執(zhí)手而眠的溫馨。然后由畫面設問:“他們真得睡得很香嗎?”引出學生對下文的學習。當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父母之間不留痕跡卻又感人至深的愛后,再次出示這幅溫馨的畫面,在音樂的旋律中,在文字的賞讀中感受這份平淡卻真摯的愛。緊接著抓住文中的“這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進行研讀,引導學生領悟父母的愛如茉莉般散發(fā)芳香,像陽光般閃耀光澤。最后通過“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潔白純凈……”與文初“我差點笑出聲來……”這兩句話中“鉆”和“咽”字的對比品析,讓學生真正體會真愛就像茉莉那樣平淡無奇、潔白純凈、幽香縷縷。
第四步:以詩的形式提煉課文內容,并深情誦讀,深化理解,讓學生再次感受父母間如茉莉般感人的愛。
第五步:回味生活,領悟愛的真諦。在領悟愛如茉莉的基礎上,引生回味生活,
把自己對愛的體會用詩般的語言在紙上流瀉。
從讀到寫,積累運用,內化文本,拓展延伸。
第六步:布置作業(yè)。有感情地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觀察他們在生活中表達愛的方式,并把它寫下來。在訓練學生習作能力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文本的作用,通過孩子的聲音把文章中如茉莉般潔白純凈的愛傳播得更遠。
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讀中悟情,踐行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主張:“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
五、說板書
板書中左邊的三個詞語:直奔、緊握、微笑,是體現父母間愛的細節(jié)。右邊的三個詞語: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是茉莉花的特點,左右對比讓學生更好的感受父母的愛都流淌在生活的一些細節(jié)中,平平淡淡如茉莉一般,但卻真真切切散發(fā)出縷縷幽香。整個板書設計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以上是我所教學的《愛如茉莉》的說課,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歷盡艱辛讀大地,鍥而不舍著奇書。”《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單元“我們去旅行”的一篇主題課文。這是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yè)奉獻一生的功績。文章語言簡潔、質樸,全文緊扣一個“奇”字,寫出了徐霞客這位“奇人”卓爾不群的一生。
二、說學情。
徐霞客所處年代距今天久遠,課前應要求學生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簡要了解時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五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本課可以從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開始,通過反復閱讀課文,在尋求答案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質。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五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以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為指導,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ㄒ唬┗A性目標:
1、通過反復閱讀,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2、品詞析句,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難、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ǘ┌l(fā)展性目標:
1、品詞析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3、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標要求的閱讀教學要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這一理念,我將采用“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感悟”“在誦讀體驗中感悟”“在激活想象中感悟”“在移情體驗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感悟”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創(chuàng)造條件。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采用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讀感悟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五、說教學流程。
共分四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分別是:(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二)潛心會文,感受“奇人”。(三)總結歸納,升華情感。(四)布置作業(yè)、延伸閱讀。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在引入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的是質疑引入,明確本節(jié)課目的是再次走近徐霞客,沿著他閱讀大地的足跡,去探尋他的精神世界。然后復習課文中介紹徐霞客生平的第一自然段,引出問題:1、為什么說徐霞客是“奇人”?2、書“奇”在哪里?3、為什么說是“閱讀”大地?看似三個問題,老師將其巧妙地用徐霞客人“奇”在哪里,統(tǒng)領其他兩個問題,解決了人“奇”在哪里,自然也就解決了后兩個問題。
。ㄟ@個環(huán)節(jié)我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初步感知情況,讓學生就課題質疑或初談自己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質疑問難的能力。初涉課題學生也許會感到困惑,不必強求學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課文后,再回歸課題領悟它的含義。)
(二)潛心會文,感受“奇人”。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三步進行:1、讓學生自主學習,認真研讀課文,勾畫出表現徐霞客“奇”的詞句。2、小組交流,整理歸納意見。3、抽生全班匯報交流。假設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感受到徐霞客的“奇”。
1、感受徐霞客的“奇志”。 學生朗讀,相機出示:
“當時的讀書人,都忙著追求科舉功名,抱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埋頭于經書之中。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的收集和研讀。他發(fā)現此類書籍很少,記述簡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處,于是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ㄒ龑W生抓住“醉心”、“發(fā)現”等重點詞語來理解,通過對比,感悟徐霞客“卓爾不群”以及他的雄心壯志。)理解之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段話,感受主人公的精神。
2、感受徐霞客的“奇行”。 學生朗讀,(課件出示)
此后三十多年,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盡千辛萬苦,獲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這個小節(jié)分五步完成:
。1)引導學生抓住“行程九萬里”感受路途遙遠;抓住“三十多年”感受時間之長;抓住“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棲身洞穴記錄見聞”等重點詞句想象徐霞客閱讀大地的情景。
。2)師點撥:徐霞客在閱讀大地的長途跋涉中經歷了哪些艱險而感人的故事?請學生結合課文以及搜集到的資料來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講給同學們聽。
。3)指名講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4)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有感情朗讀:(師導讀)
課件出示:徐霞客旅行路線圖,讓學生體會到徐霞客鍥而不舍的精神。
在這里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想象:(課件出示)在徐霞客的時代,沒有_________________,沒有_________________,沒有_________________,許多地方甚至連道路都_________________,加上當時社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長途旅行時非常艱苦又非常危險的事。
學生感受到徐霞客不僅用雙腳,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條卓爾不群的人生之路,讓他們帶著自己的感受讀這段話。(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雙腳,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游覽過許多名山大川,經歷過許多奇人異事。他把游歷的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寫成了《徐霞客游記》這本千古奇書。
(5)學到這里讓學生自由表達,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個怎樣的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此環(huán)節(jié),老師以學生質疑的問題為起點,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交流、抓住重點詞理解感悟、創(chuàng)設情境導讀等多種教學形式,在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有感情朗讀的能力等,在語言文字訓練中一步一步地深切感受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堅持真理的科學研究精神,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審美樂趣。)
3、感受徐霞客“奇作”——完成奇書。
學生朗讀 (課件出示):
他的考察記錄,經過現代地理學家的實際勘探,證明他的觀察和描述非常準確,是一份很有價值的科學文獻。他的游記詳實生動,寫山寫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國山水文學的不朽杰作。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徐霞客游記》為什么被稱為“千古奇書”補充資料(課件出示):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錢謙益稱《徐霞客游記》為“古今游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說“他的游記讀來并不像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
最后教師小結:徐霞客一生走遍了三江五岳。他有著走遍天下的雄心壯志。他歷盡千心萬苦,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寫成千古奇書,真是一位千古奇人。
。ㄈ┛偨Y歸納,升華情感。
對這篇課文的學習,不僅僅是要了解徐霞客做了哪些事情,更應該透過他的行為,去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從心靈深處與他產生共鳴,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我們再次回到課題,課題中的“閱讀”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由答)。在初讀課文時,有同學提出疑問:文章的'題目為什么不是“走遍天下的徐霞客”,而是“閱讀大地的徐霞客”?這個問題你現在明白了嗎?
。▽W生隨著文本和老師的點撥到課文中“走了一遭”,此時,再讓學生來理解“閱讀大地”的意思可謂水到渠成,同時以詞解詞,注重了語言文字訓練。)
。ㄋ模┎贾米鳂I(yè)、延伸閱讀。
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印象,對文中人物的品質和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設計了這樣三個題目。
1、在課文中找出四字成語或詞語填在括號里。
徐霞客的一生,是(不避艱險)的一生,是(鍥而不舍)的一生,是(求真求實)的一生,是(卓爾不群)的一生。
2、推薦課外閱讀《徐霞客游記》
3、利用自己課外搜集的有關資料,并結合所學課文,用一百字的篇幅簡單地介紹徐霞客?捎蒙辖裉旆e累的好詞。
。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介紹《徐霞客游記》的基礎上,老師相機由讀引申到寫,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有效地落實了小學五—六年級100萬字的課外閱讀總量。)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分別用了課文中的四個詞來概括徐霞客為什么是個奇人及《徐霞客游記》為什么是奇書,簡明扼要地點名了課文的中心,從而讓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千古“奇”人 卓爾不群 鍥而不舍
千古“奇”書 科學文獻 山水杰作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章節(jié)所要講授的長度的測量、運動的相對性、速度是滬科板的第二章,也是復習指南的第一章,也是說從這一章開始進入初三的總復習。這一章又是中考必考內容,題量和分值占得去得都比較多,而且與后面章節(jié)聯系較少,所以要進行認真全面的復習,并從這一章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意識,以及學習方法和科學方法的培養(yǎng)。
這一節(jié)課讓學生自己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以及自主探究速度的變化。從位置的改變去判斷運動的相對性,改變學生的思維習慣,從如何判斷運動的快慢,引導學生掌握控制變量法,最后用DIS探究勻速直線運動,學生對s-t,v-t圖象的理解更直觀。
2.學情分析
學生剛剛開始進入總復習,對初二的知識忘記了很多,所以第一節(jié)對基本知識作一下疏理,不進行加深。學生對正確使用刻度尺不是很清楚,這又是中考必考內容,讓學生自主測量,速度的變化也讓學生自主探究,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學有所得,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不隨時間變化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用DIS進行探究,就更加直觀。
根據上述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機械運動與參照物的關系,理解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并能求平均速度;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1. 過程與方法:能根據物體位置的變化來判斷運動的相對性,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用兩種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初步掌握控制變量法。
2.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估測,測量工具和參照物的選擇,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通過對速度變化的探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運動的相對性,長度的測量,速度的計算。
課時:1課時
教具:木塊、刻度尺、木板、小車、停表、DIS
四、說教學過程:
1. 引課:運動的世界--------世界(宇宙)中一切的物體每時每刻都在運動。種子發(fā)芽、植物生長、動物嬉戲、生命生滅、四季變化、星移斗轉,分子運動-------運動的絕對性。但我們研究都是從最簡單開始-------機械運動(人跑、水流、鳥飛、魚游)。
2. 什么是機械運動
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板書)
參照物:被選作參照標準的物體。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與學生互動,體驗運動的相對性。以木塊在黑板在移動,分別選木塊、黑板作為參照物說明判斷物體運動的依據--------位置的改變。然后鞏固練習(學生可分組討論),最后總結歸納方法。
3. 長度的測量:叫學生用刻度尺測出木塊的長和寬,并做好記錄,老師巡視發(fā)現問題,給予糾正,并總結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然后進行練習(見課件)。最后告訴學生測量難免存在誤差,可進行多次測量減少誤差。
4. 時間的測量:教學生練習停表的使用,并測出一分鐘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
5. 運動的快慢:兩種方法
相同路程,比時間
相同時間,比路程--------在物理學中通常取單位時間
6. 速度:v=s/t
7. 引導學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探究速度的變化,并做好記錄,知道在不同路程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然后讓學生探究如何讓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最后教師用DIS進行探究。
8. 復習鞏固(時間允許可以做一下隨堂檢測)
說課稿 篇10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在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ǘ┻^程與方法
1、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熟悉情境與學生探索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觀察結果的符號及絕對值與兩個加數的符號及其絕對值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通過師生合作交流,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境,理解數學的意義與數學實際應用。
二、教學重點
會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運算。
三、教學難點
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四、教學方法
探究法、引導發(fā)現法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導學案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明沿著一條直線,先走兩米,又走了三米,能否確定小明現在位于原來位置的哪個方向,與原來位置相距多少米?請把你們認為可能的所有答案說出來。
。ǘ┨骄啃轮
1、大家開始畫數軸,以原點為起點,規(guī)定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向左的方向為負方向。
(1)若兩次都是向右走,很明顯,一共向右走了5米。
記作:(+2)+(+3)= +5
(2)若兩次都是向左走,很明顯,一共向左走了5米。
記作:(-2)+(-3)= -5
。3)若第一次向右走2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在數軸上,我們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來位置的左方1米處。
記作:(+2)+(-3)= -1
。4)若第一次向左走2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在數軸上,我們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來位置的右方1米處。
記作:(-2)+ (+3)= +1
2、從剛才畫數軸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加法實際上是相繼活動的合并。我們可以借助數軸來得知兩個有理數相加的結果。請模仿剛才演示的過程,向右表示加數中的正數,向左表示加數中的負數,在數軸上表示兩個數相加的過程,得到結果。
1、(-4)+ (-1) 2、 (+5)+(-3) 3、 (-4)+(+7) 4、 (-6)+3
3、通過實踐,我們發(fā)現,能借助數軸很方便地得知有理數加法結果。但對于如1700 +(-1800),1.2 +(-5.34)這樣的數字在數軸上就不容易表示出來了,怎樣才能迅速準確地計算出來呢?
師生討論、歸納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偻杻蓴迪嗉,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②絕對值不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把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除此之外,有理數相加,還有其他情況
。1)第一次向左走3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則小明仍位于出發(fā)點。
記作:(-3)+(+3)= 0
。2)第一次向右走3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則小明仍位于出發(fā)點。
記作:(+3)+(-3)= 0
。3)第一次向左(向右)走了3米,第二次在原地不動,則小明位于原來位置的左方(或右方)3米。
記作:(-3)+0 = +3 或(+3)+0 = 0
歸納為:
、刍橄喾磾档膬蓚數相加得0;
、芤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ㄈ┻\用新知
1、例題講解:(利用多媒體展示)
例1: 計算下列各題:
。1)180 +(-10); (2)(-10)+(-1);
。3)5 +(-5); (4)0+(-2)。
教師引導學生先觀察符號特征,再教師示范寫出過程,并強調題的類型每一步的理由。
解:(1)180+(-10)(異號型 )
=+(180-10)(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
=170 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2)(-10)+(-1) (同號型)
=-(10+1) (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1
對于(3)、(4) 小題,讓學生解答。
在講完例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反思剛才做題時的基本思路。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提煉為三句話:①確定類型、②確定符號、③確定絕對值。
2、練習
。1)(口答)確定下列各題中的符號,并說明理由:
、伲+3)+(+6); ② (-6) +(-7)
、 (+12)+(-7) ④ (+5)+(-10)
(2)計算下列各式:
、伲-25)+(-7); ②(-13)+5;
、郏-23)+ 0; ④ 45 +(-45)。
(3)土星表面的夜間平均溫度為-150度,白天比夜間高27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溫度是多少?
。4)某升降機第一次上升6米,第二次下降7米,第三次又上升5米,此時升降機在初始位置的_____方(填"上"或"下")相距____米。
(四)課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對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困惑?
。ㄎ澹┎贾米鳂I(yè)
課本練習1題、2題。
【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2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春酒》說課稿12-29
重力說課稿12-29
分式說課稿12-29
《數軸》說課稿12-29
《質量》說課稿12-29
《禮物》說課稿01-01
《將心比心》說課稿01-01
《寓言》說課稿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