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

時間:2022-01-18 00:12:4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推薦】美術說課稿集合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美術說課稿集合6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你們好,我說課的課題是:“巨人”輩出——文藝復興美術。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來談一下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歡迎各位專家給予指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結構:本課采用突出重點人物,重點分析經(jīng)典作品的方法,著重介紹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位美術家。每位美術家單獨一節(jié)。另有“相關鏈接”,介紹同時期的其他一些重要美術家和經(jīng)典作品,以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藝復興美術的理解。從而贊賞美術對社會、文化發(fā)展的貢獻,進而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tài)度。

  2、本課內容的重點是欣賞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即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作品,要求對作品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并對三人的藝術風格進行比較研究。

  3、本課的難點,主要在于學生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特點、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別是當時的先進思想——人文主義,缺乏比較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師進行適當?shù)难a充。

  4、教學目標:⑴ 學習欣賞西方經(jīng)典美術作品的方法,體會經(jīng)典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⑵ 加深對歐洲文藝復興這一偉大歷史時期的認識,體會美術的文化價值。

  5、教具:課本、教案、學案、多媒體

  學具:課本、白紙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都達到了一定層次,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強烈的好奇心,正經(jīng)歷著從感性思維、形象思維向理性思維、抽象思維的轉軌期,感性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還是比較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美術學科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學生感官體驗的審美愉悅,創(chuàng)設濃郁的學習氣氛,通過學生主動思考、質疑、參與、合作,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推測,使學生的認識過程從直觀的感性體驗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維階段,“授人以漁”,提高其自主鑒賞的能力,并通過學生自主的欣賞和審美經(jīng)驗的積累,達到“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南北朝 劉勰)的學習效果,從根本上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和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三、教法及學法

  教法、學法的選擇應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依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落腳點應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上。美國華盛頓一所大學有句名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根據(jù)教材的特點、要求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其心理特點,我準備采用主體探究式教學法與學生合作式學習法相結合來組織本節(jié)課的教學,同時輔以練習反饋、變式訓練等經(jīng)典做法。讓學生

  在活動中滲透教學主題,在參與中領悟教學內容,

  在體驗中培養(yǎng)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學態(tài)度

  在思考中掌握學習方法,在應用中獲得實踐能力,

  在交流中展現(xiàn)個性才能,在聯(lián)系中拓寬知識領域!

  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將關注知識結果轉向關注活動過程。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在活動中合作,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運用,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我們的課堂自然會充滿不竭的活力。

  四、教學過程:

  1、以疑激趣,導入新課:(3分鐘)

  我國宋代學者張之厚說“學則需疑”“于無疑處生疑,方是進矣”。課堂教學的導入,負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帶入情境的作用。優(yōu)秀的教師從踏入教室的最初幾句話起,就應像磁鐵般地吸引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促成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智力振奮狀態(tài),為魅力課堂的形成打下基礎。我擬引用恩格斯對文藝復興的評價開場并設疑:恩格斯為什么說這是一次最偉大、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chǎn)生了巨人的時代,產(chǎn)生了哪些巨人?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導入新課。

  2、補充知識,奠定基礎:(5分鐘)

  歐洲文藝復興是人類思想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它對人類產(chǎn)生的精神與文化政治的影響,它的文化價值,是極為珍貴的。美術是其精神財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幾位經(jīng)典的美術大師,是構成文藝復興文化的主體。但是,與其他課的欣賞不同之處在于,本課六位美術家(尤其是“三杰”),必須放在文藝復興的大環(huán)境與人文主義的思潮的大背景中,才能獲得真諦。因此,了解文藝復興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補充有關文藝復興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板書:一、歷史背景),為下面進一步欣賞美術作品奠定理論基礎。這里有一個關鍵詞是“人文主義”(板書:人文主義),即爭取個人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地位和發(fā)展,主宰宇宙的不是神而是人。這與歐洲中世紀的否定人生、否定現(xiàn)實、提倡禁欲主義的宗教世界觀,是針鋒相對的。

  3、分別賞析,橫向比較(30分鐘)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重點部分,我設計采用先對“三杰”分別賞析,然后再對其進行橫向比較,使學生不僅能夠感受他們各自作品的藝術魅力,更能通過比較的探究,把握其藝術個性。

  首先設疑:本課中歐洲文藝復興美術“三杰”(板書:“三杰”)是指哪三位美術家?

  ⑴ 達芬奇的繪畫 (板書)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完成教師的臺階式設疑:

 、俣鞲袼固岬降牡谝粋巨人就是達芬奇,為什么?

 、谀阒浪哪男┳髌?

  ③運用已有美術知識嘗試分析《最后的晚餐》(板書)。教師提示:主要從形象、情節(jié)、構圖、透視四個角度探究。(板書:形象、情節(jié)、構圖、透視)

 、苡袥]有同學能畫出焦點透視的示意圖。(說課演示:畫焦點透視的示意圖)

  學生經(jīng)過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后,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或需要補充的再提出來交流,教師及時肯定和補充。問題④是我設計的讓學生動手畫的環(huán)節(jié),請能畫的同學畫到黑板上,其他同學各自畫在準備的紙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并選優(yōu)秀作業(yè)進行表揚,展示。目的就是提供條件讓不同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表現(xiàn)自我,通過成功表現(xiàn)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讓課堂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健康成長的沃土。

 。2)米開朗基羅的繪畫(板書)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完成教師的臺階式設疑:

 、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chuàng)世紀》表現(xiàn)的內容?

 、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如何造就天地、人類等萬物的呢?

  ③ 嘗試分析《創(chuàng)造亞當》(板書:《創(chuàng)造亞當》)一圖的藝術特色。教師提示:從內容、形式、對比因素等方面入手。(板書:內容、形式、對比因素)

 、 文藝復興借用了古希臘羅馬的語言唱出新的文化的贊歌,在《創(chuàng)造亞當》一圖中有沒有體現(xiàn)?如何體現(xiàn)的?

  通過不同組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分析結果,交流,教師參與,得出結論。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依據(jù)學生的認知結構 ,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設置適當?shù)呐_階,讓學生產(chǎn)生跳一跳能摘到蘋果的成就感,以利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營造交流的、融洽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 拉斐爾的.繪畫(板書)

  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拉斐爾的《椅中圣母》(板書),教師提示:從構圖、形象、色彩、形式對比因素(直線和曲線)四方面進行。然后交流、補充、總結得出結論。(板書:構圖、形象、色彩、形式對比因素)

  ⑷橫向比較:(板書)(分鐘)

  在師生共同分別賞析了“三杰”繪畫作品,體味了其藝術特色的基礎上設計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橫向比較這三幅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他們的作品所折射出的人文主義的光輝、高超的藝術技巧、以及每個人的藝術個性特征,提高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分析進而綜合認知的能力。教師設置四個角度進行提示,讓學生思考:

 、僮髌繁M管表現(xiàn)的都是宗教題材,但表現(xiàn)的形象卻都是活生生的人,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光輝。

 、谧髌范歼x擇了人物或事件最富有戲劇性、概括性和表現(xiàn)力的瞬間。

 、圩髌范歼x擇了適合內容的有意味的形式。

 、芩囆g家的個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達芬奇的深湛、含蓄和富于理智,米開朗基羅的雄健有力、充滿激情,拉斐爾的優(yōu)雅、和諧、秀美等。

  4、拓展知識,加深理解:(3分鐘)

  要求學生課后欣賞“三杰”的其他作品和課本介紹的其他美術家的作品和成就,加深對文藝復興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價值的認識和理解,為下一節(jié)課做準備。

  5、課堂小結:教學過程結束。(4分鐘)

  本課的設計,主要依據(jù)認識發(fā)生論和誘思探究理論原理,把握學生的認知結構,精心設計教學。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做一個有愛心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教師。要使每節(jié)課都眉目分明,山青水秀,讓美術課堂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這是我個人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完了,謝謝!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jù)《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中國民間玩具》一課屬于“欣賞評述”的學習領域。本節(jié)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玩具總是有著濃厚的興趣、很深的感情。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分布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制作材料龐雜,功能多樣。由于它是各民族、各地區(qū)之間相互借鑒與傳承的共性藝術,并與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穩(wěn)定的傳統(tǒng)式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孩子們了解和接觸中國民間藝術,激發(fā)孩子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藝術鑒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學目標:

  結合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認知目標:初步欣賞和接觸一些民間玩具,重點了解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造型和材質、色彩特征。

  能力目標: 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布老虎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祖國民間藝術、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通過欣賞中國民間玩具,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美,在民間玩具布老虎的制作活動中感受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是:如何利用已學的知識,用紙和廢舊材料仿制布老虎。

  二.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自主的學習方法。本課內容豐富、新奇,如果方法得當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做了以下三點思考和嘗試:

 。1)、課的形式,一般的欣賞課都以看、析為主,較為枯燥,不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而本課我們研究的又是玩具,既然是玩具就要讓他們玩起來,所以我選擇用“玩”做為主線貫穿本課,以玩開始在玩中結束,讓孩子們在玩中樂,在玩中看,在玩中賞,在玩中學,在玩中做……讓他們既能感受到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獨特魅力,又不覺得遠離自己的游戲生活。

 。2)、民間玩具種類繁多,選擇一個怎樣的切入點去分析呢,再三思考后我選擇了布老虎。老虎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物,而布老虎極具裝飾性的色彩也和兒童繪畫用色單純、鮮明、強烈的內在特制相通,極易引起兒童的認同感。

  (3)、欣賞探究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參與,本課設計中我利用了“異質同構”的藝術觀點,讓孩子利用紙和廢舊材料參與制作布老虎,發(fā)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加深他們對布老虎的感性認識。

  2、學法:

  針對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他們學習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靜聽,而是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去了解、探究、掌握。

  通過在教室內布置各種民間玩具,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類民間玩具,并有計劃的引導學生操作玩耍各種民間玩具,創(chuàng)設良好的認知情景,逐漸引領學生步入民間藝術的殿堂,讓他們始終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民間玩具的無窮魅力。隨著游戲的深入,同學們的熱情又轉向玩具的制作上,這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引導、支持他們大膽創(chuàng)作,設計出不同的布老虎玩具。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動作就是思維,他們在動作中學習。如果缺少了動手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是現(xiàn)代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所明示的。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自己是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同學們保持著很高的熱情與興趣,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創(chuàng)作欲望和成就感,真正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3、教學準備:

  學生:

  1、了解長輩們的玩具,搜集民間玩具實物。

  2、用于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的美術材料和工具。

  教師:

  1.有關民間玩具的圖片、實物。

  2.課件《中國民間玩具》。

  3.范圖,復印各種造型的虎頭圖片若干。

  三.教學過程(課件)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huán)節(jié)中經(jīng)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ㄒ唬┣榫皩耄

  1、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室里放置一些容易找到的民間玩具,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挑選一個玩一玩。

  2、請學生邊玩邊介紹,你最喜歡的玩具特征。

  3、這些土玩具和你的那些遙控玩具電動玩具有什么不一樣?發(fā)現(xiàn)民間玩具的材質豐富,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特點。

  4、這些玩具是你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小時侯玩的玩具,他們小的時候生活條件沒有現(xiàn)在好,買不起也買不到這些高科技的玩具,所以人們便用自然界中各種材料制作各式各樣的土制玩具。這些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就是民間玩具。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從玩“土玩具”開始進入本課的教學情景。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對認知具有動力功能。愉快時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思維比較活躍。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創(chuàng)設良好的審美氛圍。】

 。ǘ 主題漫談:

  介紹: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非常悠久,早在5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就已經(jīng)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實物,過去人們稱之為“耍貨”、“玩藝兒”。

  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間地頭的人們,勞動之余, 興致所至,信手拈來幾根麥秸,可編織出一只形象逼真的螳螂;一根針,幾根線,一小塊布可以縫制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布老虎;一塊一錢不值的冰涼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娃娃;一團面、一塊糖稀可以做出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和動物。一件件淳厚、樸實的藝術品,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 那可真是妙不可言。(邊介紹邊欣賞各種民間玩具的圖片)。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富有情感的解說詞引導學生從圖片中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博大精深。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所獲得的感受是全面的,其深刻程度也是傳統(tǒng)教學所不及的。當悠揚的民樂音樂和欣賞畫面同時出現(xiàn),聽覺和視覺的共同沖擊,同學們的感受更加直觀,情感得到了升華!

  (三)重點探究:

  1、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玩具。在我們的桌子上也有一些這樣的民間玩具,拿起來看看!

  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讓學生自己在觀察中自主將民間玩具從材料上進行分類(泥、布、竹木、紙、金屬、食品、陶瓷和綜合玩具)

 。ǔ鍪就队案揭唬好耖g玩具的分類。)

  2、下面我們重點研究一下,在民間流傳極廣,深受人們喜愛的——布老虎。(板書—布老虎)

 。1)這些布老虎造型很特別吧!那么它跟我們平時見到的真實的的老虎有什么區(qū)別呢?教師出示兩幅虎頭圖片,讓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布老虎的造型特點:簡潔、夸張

 。2)再出示涂好顏色的布老虎,讓學正感受到它的用色特點:色彩艷麗。

  其實,這些可愛的布老虎大都是那些農(nóng)村的老奶奶坐在自家的炕頭上縫制出來的,他們大多數(shù)從來就沒有看過真實的老虎,也不知道真的老虎究竟長什么樣,就憑著自己的想象大膽的創(chuàng)造出來的。

  3、看,她們的創(chuàng)造多奇妙、多美麗啊!你喜歡哪一只,請學生上臺操作點擊放大播布老虎的圖片,并加以評述。

  4、你們講得真好,真聰明,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各式各樣的布老虎,那就讓我們來做一做布老虎。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fā)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yǎng)成,所以本環(huán)節(jié)設計成了可交互的圖片播放,并請學生自己自己操作點擊、自己分析講解,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四)嘗試表現(xiàn):

  1、選擇自己喜歡的虎頭,進行上色練習。(事先復印好不同造型的虎頭供學生選擇)注意:色彩要艷麗,對比要強烈。

  2、和老師一起做一只立體的布老虎。

  看,老師這還有一個立體的。(出示老師制作的布老虎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來的?是仿造布老虎的造型用紙和廢舊易拉罐制做的。

  【邊示范邊講解:】用大的紙做它的身體,先把紙橫著對折,用剪刀在左右兩邊分別剪出兩條腿,線條要流暢。在剪開線內貼雙面膠從頭貼到尾對準粘在一拉罐上,再加上尾巴,尾巴可以折、可以卷……最后,剪下布老虎的頭并粘上。這樣一只可愛的仿制布老虎就做好了,你們也趕緊動手吧!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就利用了"異質同構"的藝術特點,讓孩子利用紙和廢舊材料參與制作布老虎,盡管占用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卻增加了教學的功效。簡易、樸質、便捷是大多數(shù)民間美術作品的特點,學生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有能力操作實踐的。在實踐過程中,實際上是加深學生理解,協(xié)助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

  (五) 展示游戲(3分鐘)

  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布老虎。(在《兩只老虎》的音樂中進行音樂游戲。

  【設計意圖::讓學生品嘗到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成功后的喜悅,提升課堂氣氛。】

 。┱n后拓展

  1、其實布老虎除了可以供人玩耍還有其它的寓意呢?你知道嗎? ( 教師介紹:在民間傳統(tǒng)觀念中,布老虎是勇敢、強壯、健康的象征,老虎能驅邪,能讓孩子們無災無病,健康成長。難怪大家這么喜歡它呢。

  2、看……人們還把它做成了鞋、包、枕頭……看老師也做了一些,有小鬧鐘、儲蓄罐,還可以做筆筒……

  【設計意圖::本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就是引導學生投入到更廣闊的視野中去發(fā)掘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魅力。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是將民間玩具進一步引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四.板書設計:

 。ㄕn件) 根據(jù)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

  課題:中國民間玩具

  副課題: ——布老虎

  造型特點展示圖和用色特點展示區(qū)

美術說課稿 篇3

  通過欣賞教師的作品,使學生對山水畫有一個整體的感悟。

  2、多媒體展示、欣賞山水畫技法。

  古代藝術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表現(xiàn)山水畫的各種技法。

  山水畫的皴法(披麻皴、斧劈皴)、點苔、樹木的畫法、水的畫法

  3、出示教材技法點擊。

 。1)學生討論如何表現(xiàn)

  (2)教師對墨色、運筆及點苔進行指導示范。強調注意近景、遠景、樹枝、樹葉干濕濃淡的筆墨運用。使畫面更富有藝術性。

  4、引導創(chuàng)作

  (1)多媒體展示教材中學生作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

 。2)小組討論創(chuàng)作想法,請學生講述自己的構思及表現(xiàn)形式,老師及時表揚,進一步啟發(fā)、引導并強調構圖、筆墨的用法及水墨的焦?jié)庵氐p等。

 。ㄌ骄繉W習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近距離欣賞教師的作品,并對表現(xiàn)技法有一定了解。通過展示教材上的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用時 分鐘)

 。ㄈ嵺`操作

  1、學生學習用水墨的'形式,表現(xiàn)山水景色。

  2、教師巡視輔導。提醒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靈活運用技法,注意構圖,處理遠近關系等。

  3、幫助個別后進學生的造型創(chuàng)作。

  并把同學們創(chuàng)作的過程拍攝下來。

 。▽W生在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我提示學生應注意一些技法,立意,表現(xiàn)等問題,還為大家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箏曲,使學生在優(yōu)雅的境界中,創(chuàng)作出美德畫作。用時 分鐘)

 。ㄋ模、展示評價

  美術課程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本節(jié)課我將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

  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

  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我力圖引導學生從不夠完美的作品中找到優(yōu)點,找到完善作品的最佳方法,讓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會學,越學越有審美眼光和創(chuàng)造精神。

  我還會將同學們和他們的作品一起拍攝并保存下來,記錄他們成長的經(jīng)歷,學生會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歡美術課。

  最后教師做小結性講評,回顧本課所學知識,并肯定他們的作品,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

 。ㄕn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開展學生互評和自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學習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并將同學們的作品拍攝記錄下來,記住他們成長的經(jīng)歷,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用時8分鐘)

 。ㄎ澹、課后拓展

  1.欣賞全國知名輝縣籍畫家侯德昌、竇憲敏、耿安輝等作品,通過欣賞使學生增長了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熱愛之情。

  2.通過觀察和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色,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

  我講的這節(jié)課《做筆筒》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4 冊中的第14課。讓學生在造型活動中體驗其樂趣。

  二、教學目標

  利用廢舊瓶子制作、裝飾實用的筆筒。在裝飾設計的過程中用彩色紙剪帖的方法表現(xiàn)筆筒的美感與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亮點

  亮點一:首先我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很快融入了課堂,為后面的'進行打下基礎。

  亮點二:制作實用的筆筒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講解筆筒的制作方法時,教師沒有一味言堂,而是采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老師在很多瓶子中選出一個自己認為滿意的瓶子;教師準備要裝飾的圖案的“零件”;教師先粘2處,接下來讓學生到講臺前來粘,這時學生學習興趣高漲,然后利用一些裝飾方法,把筆筒打扮的更個性、更漂亮,這樣一來,重、難迎刃而解,也節(jié)省了時間。

  亮點三:本節(jié)課結尾時,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筆筒中插支筆,哪個筆筒中的筆多,這就是大家最喜歡的。讓學生能盡最大限度的體現(xiàn)成功被大家認可的樂趣。

  四、板書

  這節(jié)課是手工課,畫的地方不多,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板書也比較簡單,主要以實物代替文字。

  五、反思

  我這節(jié)課的設計,讓學生能自由的接受教師所帶來的知識,不管用什么方法,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歡聲笑語中掌握知識,體會課堂中的綠意,這就是一節(jié)好課。

美術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八課《門》,下面我將就以下內容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1、說教材的知識結構、編排體系

  本課選擇“門”這個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強化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本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本課設置了交流討論、欣賞評述、設計制作三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了解美術與文化及環(huán)境的關系,培養(yǎng)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本課以啟發(fā)和分析的方式導入,以討論的形式相互交流對門的了解和感受,使學生能夠從門的文學含義、造型、功能等方面展開討論,用美術的眼光去思考、理解門的文化含義。

  基于學生對門的知識有一定的認識與理解。本課設置了制作練習,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有趣的門。在表現(xiàn)手法上以簡單畫出效果圖為主,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在評價過程中,提出了從創(chuàng)意、造型、實用功能、作業(yè)效果幾個方面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建議,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評價知識、能力水平的參考。

  2、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對門的文化背景闡述自己的見解;

  (2)、能對門的造型、功能等進行簡單評述;

  (3)、能嘗試設計一個門,并簡單繪制效果圖。

  教學重點:門的造型、功能的`理解

  教學難點:如何設計一個造型、功能合理的門。

  3、說對教材的處理

  (1)教材選了不同時代、民族、地區(qū)的門的圖片,我根據(jù)教學實際,增加了現(xiàn)代門,特別是身邊的不同特色的門的圖片進行欣賞;

  (2)在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方面,為激發(fā)學生興趣,我采用猜詞形式導入,

  同時引導學生欣賞生活中熟悉的門圖片,調動學習本課內容的積極性。

  (3)在教學手段使用上,我運用照相機拍攝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家鄉(xiāng)的門的樣式,進行欣賞討論。另外,我還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使教學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說教法

  教法:以啟發(fā)教學方法為主,談話、講授、演示為輔

  三、 說學法

  學法:以自主探究式學法為主

  四、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展臺、范畫等

  五、 學具:教材、常規(guī)繪畫工具等

  六、 說教學過程:

  1、 導入環(huán)節(jié):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以猜詞游戲導入,同時板書課題《門》

  2、 交流與感受:說一說與門有關的成語、詞語、文章或者唱一唱與門有關的歌曲。以此加深學生對門的文化含義的理解,拓展學生知識面,進行學科整合。

  3、 發(fā)展階段:

  (1)引導學生討論并欣賞不同時代的門,說一說古今的門在造型、色彩上各有什么特點;

  (2)引導學生欣賞不同民族的門,討論在造型、色彩上的特點,了解門的民族特征。以此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3)欣賞不同造型的門,討論總結不同造型的門要依據(jù)其功能、環(huán)境設計。

  4、 設計制作:教師展示范畫,引導學生討論討論你想設計哪種類型的門,說出構思。

  5、 作業(yè):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門的效果圖的設計制作。

  6、 作業(yè)展評:學生自評、互評,同時進行師評。最后以鼓勵性語言結束本節(jié)課。

美術說課稿 篇6

  一、設計理念(或教材分析)

  布條、毛線、廢紙等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廢舊材料,本活動以故事情境導入,利用這些廢舊材料與頭發(fā)之間的物態(tài)相似性發(fā)散幼兒思維,采用教師講解示范與幼兒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幼兒嘗試制作各種美麗的假發(fā),從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創(chuàng)意元素,體驗廢物利用的成就感。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布條、舊磁帶、毛線等各種廢舊材料,在浴帽上造型。

  2.體驗利用廢物進行手工制作的.樂趣和成就感。

  三、重難點

  重點:能均勻、密集地將磁帶,毛線、紙條等貼在浴帽上做成假發(fā)。

  難點:發(fā)散思維,設計出不同的假發(fā)發(fā)型。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制作興趣

  在這個過程中,我運用故事情節(jié)導入,充分調動幼兒的制作興趣。

  2.欣賞自制假發(fā),了解制作材料和基本方法

  我出示了兩個假發(fā),分別是用彩帶和磁帶另種材料做的。其中彩帶是幼兒平時接觸過的材料,磁帶是他們平時沒接觸過的材料。我試圖激發(fā)幼兒運用多種材料制作的欲望。同時,兩個假發(fā)在發(fā)型上也有所區(qū)別,一個是長卷發(fā),一個是短卷發(fā),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發(fā)型。

  3.欣賞發(fā)型圖片,探索討論各款假發(fā)的制作方法

  我提供的圖片是具有鮮明特點的幾種發(fā)型,重點在于幫助幼兒分析各種發(fā)型不同的方向性,以及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的發(fā)型可以用什么材料去表現(xiàn)。

  4.幼兒制作假發(fā),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操作的過程比較漫長。但是整個過程中幼兒的情緒始終是高漲的。期間也有一些幼兒遇到了困難。比如,浴帽是軟的,所以不好掌握方向性;還有有些幼兒選擇了磁帶,用雙面膠不太好粘,需要老師和同伴的幫助等等。

  5.假發(fā)秀

  最后我選擇了一段歡快的音樂,帶領幼兒集體跳舞秀假發(fā),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同時也充分讓幼兒體驗制作帶來的成就感。

  五、不足

  活動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兩個方面:

  1.材料的交代方面不夠細致,以至于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知道該用什么替代品;

  2.浴帽太軟了,幼兒不能準確把握方向性,如果能找東西支撐一下會好一些。

【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美術說課稿04-07

美術說課稿01-24

美術說課稿06-24

中班美術說課稿01-05

小學美術說課稿04-07

美術說課稿模板04-16

美術說課稿范文05-29

中學美術說課稿07-27

小學美術說課稿06-11

《美術鑒賞》說課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