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月光曲說課稿

月光曲說課稿

時間:2022-01-10 21:10:5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月光曲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月光曲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光曲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月光曲說課稿 篇1

  一、依據(jù)課標說教材:

  《月光曲》是義務教育新課程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篇課文。教材的編排按專題組織單元,本文是單元主題為“藝術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為他們彈琴,并即興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的故事。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讀后,既能讓人進入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chǎn)生無限的向往,又能對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愛戴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币虼耍诮虒W中,我依據(jù)課標理念,充分發(fā)揮文本的資源優(yōu)勢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本次活動,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預習課文,讀熟課文,學習字詞。基于此,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預設的本課教學目標為: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弄清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教學難點為:1.探究貝多芬情感變化的原因。2.感受音樂的旋律和魅力。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貝多芬樂曲音樂的魅力。

  2、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主要通過PPT課件展示文章重點句段,并結合《月光曲》音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當中。

  3、適時引導策略:因為本課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現(xiàn)文本內(nèi)容,所以采用了以教師敘述相關文本,自然過渡的辦法,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心。

  四、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jù)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D片激情,揭示課題

  教師出示貝多芬的`照片,并通過感情敘述導入新課。這樣設計的原因是考慮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短,對第一課時的學習不系統(tǒng),在學生讀熟課文、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文章主人公拉近師生與文本的距離,給聽者一種融合的感覺。

 。ǘ┚x探究,體會感情

  1、敘述故事,領會“平靜”

  教師敘述貝多芬演出結束后散步的情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當時輕松平靜的心境。之后教師在通過敘述貝多芬聽到有人斷斷續(xù)續(xù)彈自己的曲子,出于好奇,走近茅屋,聽到了對話——課件出示對話。

  2、品讀對話,領悟“感動”

  引導學生品讀人物對話,體會兄妹倆的互相體貼,并通過想象貝多芬的心理活動,體會兄妹倆的手足之情給貝多芬?guī)淼母袆雍退麑π置脗z的同情,初步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表現(xiàn)力。

  3、思讀語言,領悟“激動”

  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完成了盲姑娘的心愿,但他沒有馬上離開,又要彈一曲,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這樣做呢?教師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找到盲姑娘的語言,課件出示語言,學生通過品讀,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理解,領悟貝多芬偶遇知音的激動心情及借助月光譜曲表達心情的現(xiàn)實,再次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引導學生明白:只有咬文嚼字,才能領悟語言的情感,品出語文的味道。

 。ㄈ┢纷x揣摩,入畫悟情

  劉勰曾說:“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學習寫《月光曲》內(nèi)容的第九自然段,通過默讀思考、讀后交流、朗讀悟情、欣賞體會等活動,將《月光曲》的意境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chǎn)生情感共鳴。具體做法是:

月光曲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月光曲》是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表現(xiàn)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展現(xiàn)了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chǎn)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不僅語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極富感染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藝術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引導學生根據(jù)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樂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根據(jù)樂曲的旋律,了解樂曲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感悟“美好樂曲的產(chǎn)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變成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過程,把語文課堂變成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訓練場,我認真地分析、研究,根據(jù)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能力,有機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倒敘教學法、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糅合,展開了本課的教學。

  針對高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的要求,我指導學生采用課前預習法、課堂質疑問難法、合作學習法、課后延伸法、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設計

  (一)調動情感,激發(fā)興趣。

  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經(jīng)歷較遠,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親密接觸故事內(nèi)容,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名旁觀者來看故事呢?我想:有效地搭建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梁,對我來說是責無旁貸的。上課初始,我有意設計了一個“闖關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的片斷,并展示一句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隨后顯示各關內(nèi)容:

  1、請你根據(jù)樂曲和這一句話,猜一個人,說出曲名。

  2、你能簡單地向大家介紹貝多芬嗎?(他的生平,或他的著名作品,或者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談談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讓學生課前充分預習,學生肯定會積極踴躍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能輕松地讓學生認識到:貝多芬是一個杰出的音樂家,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他愿意用音樂為窮苦人造福;同時他還是個意志頑強的人,在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還能創(chuàng)作出那么震撼人心的巨作,這些作品曾經(jīng)使許多人振奮精神,鼓舞人們在逆境中揚起生活的勇氣。正因為認識的深入,學生在貝多芬高尚情操的熏陶下,個人情感的調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此時教師再相機提問:你知道這么優(yōu)美的《月光曲》,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嗎?以此揭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學習的氛圍,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了很自然的鋪墊。

 。ǘ┰佻F(xiàn)情境,誦讀內(nèi)化。

  這篇文章是寫《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體描寫月光曲的呢?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在具體學習課文時我采用了倒敘教學法,引導學生直奔重點。這一段的重點是了解《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意境,可是文中并沒有直接描寫樂曲的琴聲、節(jié)奏、旋律等,學生僅憑皮鞋匠兄妹倆聽到琴聲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句子來了解樂曲,只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為此,在教學重點段時我采用了以讀促講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地品讀皮鞋匠兄妹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段落,然后點學生示范讀,讀后相互評議(主要從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展開),評議后再試讀。在反復多次的朗讀后我再請學生說說讀了這一段文字的感受,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靶置脗z是根據(jù)什么想象出這樣美好的畫面呢?”“是根據(jù)貝多芬彈奏的曲子的琴聲來想象的。”“這琴聲有什么特點?”“應該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還應該有輕有重。”“這其實就是曲子的旋律呀!那么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說得出嗎?

  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顯現(xiàn)“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卷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涌”的動畫,并配上相應的三個片斷的樂曲,組織學生細致觀察、討論,分別引導學生概括出樂曲三個片斷的特點:柔和舒緩、有力、高昂激越。教師播放課件引著孩子們欣賞、想象、感悟;鼓勵他們展開想象,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配樂表達樂曲的意境:一望無際的大海在夜晚顯得格外寧靜,一輪皎潔的明月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緩緩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銀光一點點鋪在海面上,霎時間,月亮越升越高,銀光鋪滿海面,銀色的大海顯得無比壯觀,月亮在縷縷輕紗似的云彩里穿行。突然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斷地朝岸邊涌來,此時的大海完全沒有了先前的溫柔,到處是波濤洶涌……

  最后請他們輕聲跟著老師伴隨畫面、音樂有感情地誦讀,因為前面有了感情朗讀的基礎,所以有相當?shù)膶W生已經(jīng)能夠輕松地背誦這段文字了。 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為孩子們搭建學習的橋梁,以多媒體手段再現(xiàn)情境,通過各種方式的感情朗讀引導他們的情感與文本、樂曲之間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感悟到樂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輕松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點,不經(jīng)意間也教會了學生根據(jù)事物的特點展開聯(lián)想的方法,使學生的積累、感悟逐漸內(nèi)化。

  (三)引導探究,情感升華。

  如此優(yōu)美的樂曲,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靈感是什么呢?肯定有學生說是因為當時的環(huán)境(蠟燭吹滅了,清幽的月光照進小屋,屋里顯得寧靜、明亮、美好。)使得貝多芬產(chǎn)生了靈感,創(chuàng)作出這首曲子!叭绻沁@樣的話,那為什么這首曲子的節(jié)奏、旋律會有如此明顯的三個片斷的變化呢,這三個片斷的旋律跟什么有關呢?”我意味深長地提出這個疑問,并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文,引導學生根據(jù)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展開探究。故事的起因是貝多芬到萊茵河畔的小鎮(zhèn)上演出,一天夜里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的心情輕松平靜,這正如第一樂段的輕松舒緩;而后當貝多芬聽到有人彈奏自己的樂曲以及兄妹倆的談話內(nèi)容時,心里十分感動,產(chǎn)生了對盲姑娘兄妹的同情之心,繼而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琴,當時的心情無疑有些激動,這正象第二樂段旋律漸強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認出貝多芬,貝多芬因為能在這樣的小鎮(zhèn)上遇到盲姑娘這樣的知音而更顯激動,因此思如泉涌,更加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進入**。

  這樣細細分析,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原來《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盲姑娘,貝多芬是為遇到盲姑娘這樣熱愛音樂、深知音樂的知音而創(chuàng)作此曲的,文章借助窮鞋匠的想象來表達了蘊含在《月光曲》中貝多芬的內(nèi)心的情感變化。自然而然地,難點就輕松地突破了!澳敲础对鹿馇返墓适陆o了你怎樣的感受呢?”“我感受到了貝多芬的善良和偉大,善良表現(xiàn)在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偉大表現(xiàn)在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作為一位杰出的音樂家,我覺得他的人格很高尚,很讓人敬佩!”“如果貝多芬沒有對盲姑娘那種高尚而真摯的情感,他肯定創(chuàng)作不出《月光曲》!贝丝,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知、明理、悟情、抒懷,在貝多芬美好情感的熏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升華。

  (四)拓展創(chuàng)作,展現(xiàn)個性。

  為了使課外學習成為課堂的延伸和補充,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我特意設計了一項課后選擇練習:請你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月光曲》的來歷,著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寫(你可以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或貝多芬,或盲姑娘甚至是皮鞋匠)。屆時將選錄優(yōu)秀的作品進入班級的版報、網(wǎng)站,予以獎勵。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參與了此項活動,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不知不覺的選擇學習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們獨特的個性色彩!

月光曲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月光曲》。

  我認為,對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下面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一些看法。

  一、說教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六年制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課文,位于本單元第二篇。這篇課文寫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鋼琴曲《月光曲》由來的傳說,本文讓我們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聯(lián)想、對話描寫等,使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于一身;融傳說,美景,深情于一體。為大家提供的詳細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

  二、說學情

  僅僅對于教材的分析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合理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

  這是一篇記敘性文章,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一些記敘性的文章,對此類文本的`特征已經(jīng)有所掌握,所以在這一課中,主要是結合閱讀課的課型特點,讓學生去讀、去感悟,通過對語言的品讀,去體會人物的特點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彼裕龑W生進行遷移運用,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以方法的指導為主,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yǎng)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的優(yōu)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五、說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景法、合作探究法、朗讀體會法。

  下面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在導入部分,我會采用情景導入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審美情趣,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在ppt上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然后示范讀,糾正字音。接著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明白文章所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并概括《月光曲》譜成的過程。然后可以播放《月光曲》,讓學生們感受音樂之美,并且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調。

 。ㄈ┥钊胙凶x

  在深入研讀這個部分,我會通過問題的引導、重點詞句的分析,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體悟作者精心營造的氛圍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讓同學們?nèi)テ肺鲫P鍵的句子和段落,然后深入體會其中包含的人物特征以及思想感情。賞析的重點設置為能夠表現(xiàn)人物情感的一些語言描寫的句子,比如:“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媚镎f:‘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焙汀懊す媚锫牭萌肓松瘢磺炅,她激動地說:‘談得多純熟!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這兩句話,都是語言描寫,這其中,表現(xiàn)了盲女的善解人意,表現(xiàn)了兄妹兩人都能夠為對方著想,也能夠讓我們從中看出貝多芬對貧苦人民的關懷,以及因為音樂而拉近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接下來,是更加深入的文章主題的探討,這一個部分,我采用的是讓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閱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貝多芬譜成《月光曲》時的心情,從而體會本文所想要表現(xiàn)得主題:關愛貧苦大眾,熱愛祖國和人民。

 。ㄋ模┭由熳鳂I(yè)

  延伸和作業(yè)的內(nèi)容我都以靈活生動的形式進行安排。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guī)ьI學生總結文中所學,重申情感主旨,體會貝多芬的感情,然后訓練學生表達,讓學生以貝多芬的身份來寫一段話,表達當時的感受,表達對兄妹二人的感情。這樣,不僅能夠檢查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我情況,檢驗學生學習效果,也可以在寫作能力方面讓學生得到訓練、提高。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采用對比式,旨在將本節(jié)課的關鍵點清晰有條理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明確的思路,因此對于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的“通過關鍵詞語理解來體會文章思想情感”這一內(nèi)容有更為深刻地理解。

月光曲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執(zhí)教的是《月光曲》第一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說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讀后,既能讓人進入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chǎn)生無限的向往,又能對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愛戴之情。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文本的資源優(yōu)勢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并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了解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月光曲》是一個傳說。我發(fā)現(xiàn)這個傳說只是記錄了貝多芬的所見所聞,他的所思所想沒有一個字,但我個人認為,就是這未見一字的空白,恰恰是月光曲產(chǎn)生的核心所在。一首偉大樂曲的產(chǎn)生,我相信老師們會認同,它不僅靠天賦,不僅僅靠豐富的'想象,更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所以貝多芬自己也說,我為什么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這是我這堂課唯一引用的課外資源。所以我把這堂課的暗線(貝多芬內(nèi)心的想法)轉化為我整堂課的明線、主線。讓學生入情入境,將心比心,走進貝多芬的內(nèi)心,了解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我想這是符合高段的學段特點,也是符合本單元的主題。只有走進藝術家,才能走進藝術,才能欣賞藝術。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像貝多芬一樣,今天經(jīng)歷一次溫暖的,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

  “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新課標以及本冊教材的要求,我緊緊圍繞第三自然段:兄妹對話,第七自然段:盲姑娘與貝多芬對話,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我很努力地根據(jù)文本的不同特點選擇設計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比方說,對兄妹倆的對話是在我老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感悟的,以情境體驗為中心,以感情朗讀為重點,而貝多芬和盲姑娘的對話,我是讓學生質疑、感悟,以探究性學習為重點,同學們的問題都提得非常好。

  四、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jù)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非とぁ⒓で閷耄

  課始,播放貝多芬《致愛麗絲》,進而了解貝多芬。

  (二)進入問題,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教師引出問題: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chuàng)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ㄈ┤肭槿刖,想象寫話,欣賞音樂。

  1、 師生共讀“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語段: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

  2、 重新回到問題:貝多芬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

  3、進一步了解貝多芬,聯(lián)系上文,想像寫話,體會貝多芬內(nèi)心情感。

  讀寫結合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專門設計了“貝多芬準備再談一曲時心里想什么”的書面語言訓練,讓學生想象寫話。

月光曲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說課內(nèi)容:《月光曲》。

  2.教學內(nèi)容的地位、作用。

  《月光曲》是本冊第六單元第二篇閱讀教學教材,是繼第五單元安排的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訓練后,進行用幾個問題,再把問題的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的閱讀訓練。這也是本冊教材閱練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本文的閱讀訓練就是將上一課《兩塊銀元》中學到的方法在本課的學習時加以嘗試、運用,也為下一課《五月端陽》的教學即回答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第3次訓練作了奠基。

  3.教材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全文可分為兩段,第一段僅僅是個引子,第二段是個完整的故事,而整個故事的內(nèi)容又分兩部分加以敘述,其中分別敘述了貝多芬從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愛好從而走進茅屋為她親自奏了兩曲,從而產(chǎn)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譜寫了《月光曲》的情景。課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豐富,意境優(yōu)雅,適宜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材料。若是進行多媒體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情感,不僅能讓學生體會美的意境,更能讓學生受到同情勞動人民這一思想感情的.熏陶。

  為了充分發(fā)揮本教材的優(yōu)勢,關鍵在于讓學生正確回答課后問題,能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突破難點: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繪《月光曲》的內(nèi)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貝多芬說的兩次話,體會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4.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內(nèi)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運用問題答案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會生字券,理解13個詞語的意思,運用譜寫、傳說、幽靜、純熟、陶醉等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5.課時安排:3教時

  第一教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脈,并學習第一段。

  第二教時:按課后練習1的問題細讀課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三教時: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偨Y課文,句段練習,進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二、學法和教法的選擇

月光曲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教科版語文第十冊第六課《月光曲》。這是一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xiàn)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又展現(xiàn)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chǎn)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于一爐,使學生感受到樂曲之美,領悟到語言之美,更讓學生體會到了人的情感之美。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但對文字的鑒賞力還不強,情感和認知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很難走進貝多芬的內(nèi)心世界,不能很深切的體會《月光曲》里包蘊的情思。

  三、說目標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1、學會7個生字,理解“清幽、純熟、陶醉、恬靜、波濤洶涌”等詞語,背誦課文第八、九自然段。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3、學會根據(jù)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在讀寫結合訓練中,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四、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體會貝多芬情感的變化。

  教學重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意境”的.統(tǒng)一。

  五、說教學策略

  本課我的教學策略是:以情感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書為根本。

  六、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了解貝多芬的生平。

  七、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

  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的畫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彪S后,播放《月光曲》,并隨樂聲簡介貝多芬。

  教師引導:看來同學們都沉浸在美好的樂曲中了,你們知道這首曲子的名字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關于,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

  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暗示了課文的中心內(nèi)容,引出課題。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文中的“入場券、琴鍵、陶醉、清幽、恬靜、波濤洶涌”等詞語,指名認讀,理解“陶醉、清幽、恬靜”等詞語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1、學生提出讀不懂的問題,師生解決。

  2、梳理學生的問題,引出讀議的重點:課文的那一部分是直接描寫《月光曲》的?

 。ㄋ模┲北贾攸c,體會意境。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nèi)容,而文章并沒有描寫其琴聲、節(jié)奏及旋律,而這一內(nèi)容文章是通過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出來的。

  在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中,我做了如下設計:

  1、學生自由地、深情地閱讀描寫《月光曲》意境的段落。

  2、教師播放《月光曲》的片斷,學生邊聽邊讀課文,畫出描寫窮兄妹看到的畫面。

  3、引導學生將樂曲的內(nèi)容分成三個部分,教師相機板書,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靜”、“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月光照耀,風起浪涌”。

  3、分辨事物和想象:這幅美麗的海天月色圖,是兄妹倆真正看到的嗎?

  4、學生配樂有感情的朗讀相關的句子,并配以樂曲的三個樂段,同時多媒體出示三幅不同的畫面,體味貝多芬琴聲旋律的變化,讀出貝多芬的情感變化,讀出窮兄妹的驚喜。這樣,以圖畫展現(xiàn)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的方法有機結合,即撼動了學生的心靈,又突破了重點,并讓學生分辨了事物和聯(lián)想。

  (五)突破文章難點,解決“兩境”統(tǒng)一

  為理解本課難點“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tǒng)一,我讓學生連貫全文,出示:如此美好的樂曲,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呢?

  學生先自學。再出示插圖,師生共討論,讓學生明白兄妹貧窮的現(xiàn)狀,特別是對愛音樂又懂音樂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礎,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他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同情,實現(xiàn)了本課的思想教育。再引導學生理解,貝多芬的情感變化,和《月光曲》的三個樂段的變化,是緊密相關的,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匾曄胂竽芰,拓展創(chuàng)新意識。

  在作業(yè)設計上,我說:貝多芬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美的鋼琴曲,課后,同學們可以再找一首貝多芬的曲子或者你喜歡的其他樂曲聽一聽,邊聽邊展開自己的想象,然后把你想象的景象寫下來,與大家共同交流。這樣,實現(xiàn)了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思想

月光曲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月光曲》是選自語文注提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表現(xiàn)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展現(xiàn)了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chǎn)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不僅語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極富感染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藝術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引導學生根據(jù)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樂曲的意境。

 。病⒔虒W難點:

  根據(jù)樂曲的旋律,了解樂曲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感悟美好樂曲的產(chǎn)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說教法、學法】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變成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過程,把語文課堂變成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訓練場,我認真地分析、研究,根據(jù)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能力,有機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倒敘教學法、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糅合,展開了本課的教學。

  針對高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的要求,我指導學生采用課前預習法、課堂質疑問難法、合作學習法、課后延伸法、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說教學設計】

  一、調動情感,激發(fā)興趣

  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經(jīng)歷較遠,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親密接觸故事內(nèi)容,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名旁觀者來看故事呢?我想:有效地搭建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梁,對我來說是責無旁貸的。上課初始,我有意設計了一個闖關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的片斷,并展示一句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

  隨后顯示各關內(nèi)容:

 。、請你根據(jù)樂曲和這一句話,猜一個人,說出曲名。

  2、你能簡單地向大家介紹貝多芬嗎?

 。ㄋ纳,或他的著名作品,或者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談談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闖關,多么富有挑戰(zhàn)性啊,加之課前的充分預習,學生肯定會積極踴躍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能輕松地讓學生認識到:貝多芬是一個杰出的音樂家,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他愿意用音樂為窮苦人造福;同時他還是個意志頑強的人,在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還能創(chuàng)作出那么震撼人心的巨作,這些作品曾經(jīng)使許多人振奮精神,鼓舞人們在逆境中揚起生活的勇氣。正因為認識的深入,學生在貝多芬高尚情操的熏陶下,個人情感的調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此時教師再相機提問:你知道這么優(yōu)美的《月光曲》,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嗎?以此揭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學習的氛圍,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了很自然的鋪墊。

  二、質疑問難,互助解惑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梢娨龑W生質疑問難是思維訓練的重要手段。在初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著重指導學生采用質疑問難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來學習。首先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提出自己不得其解、感到疑惑的地方(對于學生所提的問題,備課時教師已經(jīng)做了一定的預見);其次,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問題的難易程度,盡量地讓學生自己解決;之后,對于全體學生都感到比較困惑的幾個問題,教師則組織、鼓勵他們以小組的方式展開合作學習,各小組分別選定一個問題在組內(nèi)再讀文、思考、討論、交流;最后請各小組選派代表反饋學習的情況,大家當眾交流。學生在讀中思考質疑,活躍了思維,人人參與,熱情很高。通過小組互助討論交流,即便是對文章的某些理解可能會有些偏頗(如是什么觸發(fā)了貝多芬的靈感,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他要通過《月光曲》表現(xiàn)什么呢?等問題),但也不失為是一次很好的互助學習,以及思維、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再現(xiàn)情境,誦讀內(nèi)化

  這篇文章是寫《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體描寫月光曲的呢?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在具體學習課文時我采用了倒敘教學法,引導學生直奔重點。這一段的重點是了解《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意境,可是文中并沒有直接描寫樂曲的琴聲、節(jié)奏、旋律等,學生僅憑皮鞋匠兄妹倆聽到琴聲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句子來了解樂曲,只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為此,在教學重點段時我采用了以讀促講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地品讀皮鞋匠兄妹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段落,然后點學生示范讀,讀后相互評議(主要從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展開),評議后再試讀。在反復多次的朗讀后我再請學生說說讀了這一段文字的感受,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兄妹倆是根據(jù)什么想象出這樣美好的畫面呢?是根據(jù)貝多芬彈奏的曲子的琴聲來想象的。這琴聲有什么特點?應該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還應該有輕有重。這其實就是曲子的旋律呀!那么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說得出嗎?

  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顯現(xiàn)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卷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涌的動畫,并配上相應的三個片斷的樂曲,組織學生細致觀察、討論,分別引導學生概括出樂曲三個片斷的特點:柔和舒緩、有力、高昂激越。教師播放課件引著孩子們欣賞、想象、感悟;鼓勵他們展開想象,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配樂表達樂曲的意境:一望無際的大海在夜晚顯得格外寧靜,一輪皎潔的明月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緩緩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銀光一點點鋪在海面上,霎時間,月亮越升越高,銀光鋪滿海面,銀色的大海顯得無比壯觀,月亮在縷縷輕紗似的云彩里穿行。突然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斷地朝岸邊涌來,此時的大海完全沒有了先前的溫柔,到處是波濤洶涌

  最后請他們輕聲跟著老師伴隨畫面、音樂有感情地誦讀,因為前面有了感情朗讀的基礎,所以有相當?shù)膶W生已經(jīng)能夠輕松地背誦這段文字了。

  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為孩子們搭建學習的橋梁,以多媒體手段再現(xiàn)情境,通過各種方式的感情朗讀引導他們的情感與文本、樂曲之間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感悟到樂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輕松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點,不經(jīng)意間也教會了學生根據(jù)事物的特點展開聯(lián)想的方法,使學生的積累、感悟逐漸內(nèi)化。

  四、引導探究,情感升華

  如此優(yōu)美的樂曲,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靈感是什么呢?肯定有學生說是因為當時的環(huán)境(蠟燭吹滅了,清幽的月光照進小屋,屋里顯得寧靜、明亮、美好。)使得貝多芬產(chǎn)生了靈感,創(chuàng)作出這首曲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為什么這首曲子的節(jié)奏、旋律會有如此明顯的三個片斷的變化呢,這三個片斷的旋律跟什么有關呢?我意味深長地提出這個疑問,并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文,引導學生根據(jù)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展開探究。故事的起因是貝多芬到萊茵河畔的小鎮(zhèn)上演出,一天夜里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的心情輕松平靜,這正如第一樂段的輕松舒緩;而后當貝多芬聽到有人彈奏自己的樂曲以及兄妹倆的談話內(nèi)容時,心里十分感動,產(chǎn)生了對盲姑娘兄妹的.同情之心,繼而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琴,當時的心情無疑有些激動,這正象第二樂段旋律漸強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認出貝多芬,貝多芬因為能在這樣的小鎮(zhèn)上遇到盲姑娘這樣的知音而更顯激動,因此思如泉涌,更加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進入高潮。

  這樣細細分析,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原來《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盲姑娘,貝多芬是為遇到盲姑娘這樣熱愛音樂、深知音樂的知音而創(chuàng)作此曲的,文章借助窮鞋匠的想象來表達了蘊含在《月光曲》中貝多芬的內(nèi)心的情感變化。自然而然地,難點就輕松地突破了。那么《月光曲》的故事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呢?我感受到了貝多芬的善良和偉大,善良表現(xiàn)在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偉大表現(xiàn)在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作為一位杰出的音樂家,我覺得他的人格很高尚,很讓人敬佩!如果貝多芬沒有對盲姑娘那種高尚而真摯的情感,他肯定創(chuàng)作不出《月光曲》。此刻,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知、明理、悟情、抒懷,在貝多芬美好情感的熏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升華。

  五、拓展創(chuàng)作,展現(xiàn)個性

  為了使課外學習成為課堂的延伸和補充,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我特意設計了一項課后選擇練習:請你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月光曲》的來歷,著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寫(你可以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或貝多芬,或盲姑娘甚至是皮鞋匠)。屆時將選錄優(yōu)秀的作品進入班級的版報、網(wǎng)站,予以獎勵。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參與了此項活動,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不知不覺的選擇學習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們獨特的個性色彩!

【月光曲說課稿】相關文章:

《月光曲》說課稿02-16

月光曲說課稿11-06

《月光曲》說課稿12-20

《月光曲》的說課稿01-06

月光曲說課稿01-07

【精選】月光曲說課稿4篇01-25

《月光曲》說課稿15篇11-09

《月光曲》說課稿15篇01-01

月光曲說課稿15篇01-10

《月光曲》說課稿(1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