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說課稿合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濟南的冬天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四季”,讓學生領略到四季自然景物的美!稘系亩臁肥抢仙嵩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fā)感情的寫景散文。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寫景散文,本文語言清新、優(yōu)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積累,但是對于散文這種文體的'學習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對課文語言美、藝術手法美的感知還不夠,對于散文的中心思想難于把握。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領會作者對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情景交融的方式,表達對濟南的熱愛贊美之情。
2過程與方法
學生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提析綜合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領會作者對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景物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體現(xiàn)的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五、說教法
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在教授本課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能力,用發(fā)現(xiàn)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探究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相互交流,激發(fā)主動獲取知識。
六、說學法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中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采用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反饋練習法。先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進行拓展鞏固。
七、說教學過程
1導入
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
同學們,一提到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領略濟南的冬天。
2初讀課文
采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全神貫注的讀,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3再讀感知
教師分段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每一段的寫作手法,以及段落大意。對于課文中的關鍵段落3-5段,需要重點賞讀,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4歸納小結
讓學生總結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寫作手法,以及該文章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
學生仿照文中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寫冬景。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 篇2
評委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為我們展現(xiàn)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本單元同時承擔著對現(xiàn)代散文的鑒賞能力提高的任務,因此本單元的重點是整體感知散文,品味散文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稘系亩臁肥且黄獦O具個性的`寫景散文,語言清新、優(yōu)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又妙趣橫生,對景物描寫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同時把本文與朱自清的《春》進行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你人等修辭手法對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作用。
二、說學情
由于地域的關系,學生對“濟南的冬天”和家鄉(xiāng)的冬天有何不一樣不太明白,這就需要在教授本課之前布置學生更多地了解“濟南”,了解濟南的冬天有怎樣的特點,同時想想家鄉(xiāng)的冬天是什么樣子,有什么特色景物;另外通過前一課《春》的學習,學生對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寫景抒情的作用已有初步的認識,因此本文可以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學會品味散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及修辭藝術。
三、教學目標
鑒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對學情的分析,我為本文定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辨析多音字
。2)理清文章的層次結構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4)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去發(fā)現(xiàn)大自然之美
四、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品讀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
難點: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說、寫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讀出優(yōu)美的句子,說出獨特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體現(xiàn)的情感。最后用寫來升華。
五、說教法
教學本文我想以讀貫穿始終,打算三步走:
第一步,反復讀:初讀——精讀——品讀,讀出文章之美,達到與作者共鳴。
第二步學生討論探究濟南動冬天的山水陽光,并對其進行修飾,找出依據(jù),如小山搖籃圖,空靈水晶圖等。
第三步學生以導游的身份,追隨老舍的足跡給第一次來濟南的有人介紹濟南的冬天。
新課程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知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于是我根據(jù)本科目標和內(nèi)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fā)現(xiàn)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探究美。
六、論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zhì)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知道,使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
七、教學過程
1.導入語:以“冬天來了。大家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導入新課的學習。
2. 新授
a.聽老師范讀課文,圈注生字詞,注意老師的語速語調(diào)
b.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作的?——以此來確定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
c.精讀課文,概括文中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方面,并分析概括其特點
d.品讀課文第三、第五段,并與《春》做比較閱讀
八、布置作業(yè)
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xiāng)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shù)不限。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ㄒ唬┙滩牡木幣乓鈭D,知識結構:
本單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內(nèi)容為主題,所選的詩文都是文情并茂的優(yōu)秀篇章,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意境優(yōu)秀、構思精巧、語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等。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注意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情趣和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成良好的語感。
。ǘ┑掠繕艘约暗掠蛩氐臐B透:
1、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2、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景物、對祖國河山一草一木的熱愛之情。
。ㄈ┱J知目標:
1、會讀會寫“髻、鑲、藻、貯”等生字。
2、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3、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
4、感受濟南冬天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四)能力培養(yǎng):
1、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自讀寫景散文的能力。
。ㄎ澹┙虒W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2、景物描述方法。
3、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六)練習與作業(yè):
1、在分析課文中師生共同來完成,并結合練習二來完成修辭手法的教學。
2、課外練習寫作:
以“—————————————的冬天”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1填入所在地的地名;○2仔細觀察,充分展開聯(lián)想與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二、說教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為一篇美文,語言樸實清新,作為感知,感悟文章內(nèi)容與風采的朗讀形式是多樣的,在教學中采用放錄音、學生齊讀的方法進行。
2、問題式教學法: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嚴密思維、拓展想像。
3、比較閱讀法:通過與前一篇課文《春》的比較,進一步掌握寫景散文的一般閱讀方法。
4、采用課件進行教學(幻燈片)。
三、說學法:
1、這是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要求學生在聽朗讀錄音以及齊讀的基礎上,整體感悟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
2、在聽朗讀錄音以及齊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歸納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這一特點的,其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結合課文,找出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為: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
。ㄈ├斫忸}目
(四)給生字詞注音并解釋。
(五)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diào)傳達出的文章內(nèi)容與風采,然后思考,小組討論: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特點)是什么?
2、課文是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這一特點的?
3、“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不可以?為什么?
4、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的方法,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Y。
。ㄆ撸┎贾米鳂I(yè)
1、熟讀課文。
2、試著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經(jīng)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fā)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jù)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shù)恼浀目偟慕虒W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述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fā)也十分別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我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述之中,所以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本事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本事。
b、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的本事。
3)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述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教學方法
1、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景,以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jù)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本事。我根據(jù)本課目標和資料,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fā)展水平出發(fā),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fā)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議,激發(fā)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終在教師適當?shù)狞c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又經(jīng)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貼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本文文質(zhì)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本文是文質(zhì)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zhì)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進取性,然后根據(jù)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本事。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資料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所以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jié)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資料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經(jīng)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的本事。
d、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儀:課件
教學步驟:
這節(jié)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yè)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jīng)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抓關鍵詞概括)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c、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后,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齊,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jié),并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經(jīng)過比較,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溫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之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jié),并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第3小節(jié)和第5小節(jié)在寫景順序有什么不一樣之處2、第3小節(jié)和第5小節(jié)在抒發(fā)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對課文資料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后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jié)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jié)對水色的描述中都體現(xiàn)了對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講授及自我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我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并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fā)了贊美之情。標題不能夠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證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終的課文鞏固。
5、布置作業(yè):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資料,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我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本事。)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xiāng)的冬天是什么樣貌,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xiāng)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shù)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本事。提示學生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閱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閱讀的遷移與深化。)
六、二點補充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2、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與北平比城曬、睡、躺
濟無風聲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冬
南天
的與倫敦比溫晴山景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的冬無重霧(寶地)濟
天與熱帶比城外的遠山淡雅;南
無毒日水色綠。
作者借景抒發(fā)了贊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愛。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nèi)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濟南的冬天》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描寫了濟南冬天氣候溫和、風景如畫,通過對濟南冬天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文章的題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寫的地點及季節(jié),文章抓住“溫晴”這個特點來進行描寫,描繪出濟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語言優(yōu)美生動,深深地表達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文章中的語言進行賞析,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基本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思維處于發(fā)展階段,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抒情散文,因而重心在欣賞優(yōu)美語句,體會作者情感上。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采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通過朗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diào)。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
3.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耍覍⒁龑W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nèi)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通過談話法進行導讀“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樣的呢?老師聽到有的同學說時白雪皚皚、寒風呼嘯的。對啊,北方的冬天總是給人一種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印象。但是有這樣一個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樣的,沒有呼嘯的寒風,沒有皚皚的白雪,那里有著無限的溫暖,同學們想知道這是哪里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nèi)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大聲誦讀課文,同時注意朗讀的語速、感情等。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大概內(nèi)容。讓學生從課文中能夠感受到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對的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jié)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nèi)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情感基調(diào)之后,我會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并且進行提問: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作者通過哪些景物呈現(xiàn)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生會通過閱讀課文找到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溫晴”,并且作者通過對濟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寫來體現(xiàn)濟南冬天的特點。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作者是如何對冬天景物進行描寫的?這時候我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對濟南的小山進行了描寫“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在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作者將小山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比喻成了“小搖籃”,將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護者”。通過比喻手法的運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溫暖等一系列的描寫,寫出了周圍的一圈小山特別可愛。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對“小雪”進行了描寫!澳屈c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弊髡邔⒀└辉A巳说那楦,寫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點粉色”,這些描寫都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第六自然段對濟南的水進行了描寫,冬天水不結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時候也越來越綠,因為這些水是不忍得凍上的,況且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作者通過描寫使水富有了靈氣,通過描寫水藻及垂柳,進一步說明水不忍得凍上的原因。
3.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作者通過對一系列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何種思想感情?學生通過讀課文,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后,明確問題答案如下:
作者通過運用比喻、擬人等一系列的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yè)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設計為:
學生再次集體朗誦本文,思考老舍先生剛從倫敦回到祖國,到了濟南,對濟南冬天的“溫晴”感受十分真切,此時給學生布置任務:當你到一個新的地點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請談談感受并讓學生寫下來。
最后,我的作業(yè)設計為:老舍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并且運用了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請同學們課下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學會作者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nèi)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xiàn)這一點: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相關文章: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07-09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06-10
濟南的冬天的優(yōu)秀說課稿12-19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14篇07-28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15篇08-01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15篇)12-07
部編濟南的冬天優(yōu)秀說課稿12-08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三篇01-26
初中語文《濟南的冬天》說課稿11-22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四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