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咕咚來了》說課稿 推薦度:
- 一年級語文咕咚說課稿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咕咚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咕咚》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咕咚》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咕咚》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咕咚》是部編版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趣味性強。寫的是一個木瓜熟了,掉進湖里。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邊跑邊叫,許多小動物跟著跑,最后大象攔住他們,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大家: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筋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從別人。這篇課文故事性強,適合學生進行閱讀。
二、說學情
學習此課,我們有以下有利因素: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比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而且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常見的偏旁部首,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再有我班從一年級就開始了課外閱讀,學生的識字量較大,這對他們獨立認字、理解字義都有很大幫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由于課文較長,識字量增大,在第一課時進行集中識字,學生對生字掌握得不牢固。脫離了文本這個載體孤立的識字,學習效果不好,于是我決定采用分散識字,提高實效性。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guān)信息進行推斷。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
四、說教法
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低效枯燥,只注意了“音、形”,而忽視“義”,造成學生錯別字多,口語交流時說錯話表錯意;谶@種現(xiàn)狀,識字教學必須注意“音、形、義”的結(jié)合,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逐步培養(yǎng)其獨立識字能力。所以我在設(shè)計本課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兩點:
1.運用字理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利用字理識字,挖掘漢字本身的趣味,會讓學生感覺學起來有趣。教學“熱”“鬧”時,我將采用追根溯源法幫學生識字。這樣,會讓學生很快記住,同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
2.在語境中識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識字教學不能孤立進行,必須在語境中識字。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識字,并鼓勵學生大膽尋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設(shè)置懸念,激趣導入。
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正因為如此,我運用激趣導入,進行猜謎語、聽聲音比賽。利用課件引導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渠道運作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而且我還特別設(shè)計了個別聲音用耳朵比較難以辨別,學生只好用眼睛揭開謎底,從而初步接觸課文“眼見為實”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聲音,讓學生猜猜這樣的聲音通常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xiàn),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模擬發(fā)出“咕咚”聲,從而引出課題。并且告訴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有點奇怪的聲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呢。
。ǘ┏踝x感知,理順層次。
通過教師的范讀和學生自瀆,讓學生解決三個問題。
1.文章有多少個自然段落?
2.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種動物?
3.根據(jù)插圖,復述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復述故事,出示課文中的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做”的順序,完整地說說每幅圖的意思,并且集體評議。發(fā)揮師生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的認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理清了課文的脈絡(luò),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并且為下一步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ㄈ⿹笇Π,制作小劇本。
善于讀書的人,會把書越讀越薄。意思就是說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要學會自己歸納和總結(jié)。善于學習的人,同樣會把課文越學越精簡。這篇課文篇幅很長,情節(jié)卻很簡單,對白比較多,我便引導學生自己用筆畫出所有的對白,組成一個小劇本,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我通過插圖和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把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經(jīng)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表演,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表演,小組和小組之間的表演等多次反復的朗讀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來體會短小的劇本所表達的'故事精髓。
。ㄋ模┓纸M合作學習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而傳統(tǒng)的教學弊端在于:教師用煩瑣的教學分析占用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事實上,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當學生有迫切的學習興趣,并且這篇文章又簡單易懂,我便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伙伴;自由選擇學習內(nèi)容;甚至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式。使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現(xiàn)出雙向和多向互動的局面,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tài)。
有了小劇本作為主線,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或者幾句對白,找到課文出處,學習探討整個段落中小動物的心理活動、動作反應、表達情緒的關(guān)鍵詞、朗讀的語氣等等。
通過小組討論,孩子們在全班交流了學習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對白,出現(xiàn)在第二自然段,孩子們緊扣“撒腿就跑”的這個動詞,抓住小兔膽小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想象,“咕咚”究竟是個如何可怕的東西。學生還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形象地模擬“撒腿就跑”這個動作。其他動物的盲目跟隨、慌亂緊張,野牛的好奇大膽、要一探究竟的場景都在合作學習中一一再現(xiàn)。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情感體驗之后,帶感情朗讀便水到渠成。此時再次讓學生整體朗讀全文,進行總結(jié),完成“總—分—總”的課文學習結(jié)構(gòu)。
。ㄎ澹﹦幽X動口,升華主旨。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要結(jié)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并結(jié)合社會活動,用語言或圖文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所以在《咕咚》這課的設(shè)計中,我設(shè)計了一組問題,進行口語表達練習,并給同學們留下情感發(fā)揮的余地。
1.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種動物,為什么?
2.你想和它們說些什么?
3.以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通過課文的學習和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領(lǐng)悟到“凡事要動腦筋,要眼見為實,不要盲目跟隨別人!钡牡览,使課堂有效地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咕咚》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本課的7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
3、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guān)信息進行推斷。
4、通過課文學習,教育學生聽到任何事都要多動腦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跟從。
【教學重點】
借助圖畫、形聲字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認字;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生字,書寫生字,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畫導入
1、設(shè)疑: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嗎?
2、教師導言:東西掉進水里會發(fā)出咕咚的響聲,可就是這個響聲卻把兔子、狐貍、猴子、小鹿嚇得撒腿就跑,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0課《咕咚》。師板書課題并教讀:咕咚
3、認讀生字“咕、咚”,師相機講解:這兩個字可以組成“咕咚”一詞,像這樣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引導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不會讀的'想辦法解決。
。2)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序號。
2、組織同桌互讀,互相幫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評價。
4、組織采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5、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引導齊讀課文,啟發(fā)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組織同桌互相說一說。
3、組織全班交流。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有什么特點?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教師邊范寫邊強調(diào)書寫要點。
3、組織學生描紅、臨寫。
4、組織全班展示。
《咕咚》說課稿3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組織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指導讀好這些詞語或短語: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攔住、拔腿就跑、可怕極了。
二、整體讀文,理解內(nèi)容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課件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小結(jié):是呀,在他們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都嚇得跑起來?
6.全班齊讀5~7自然段。
。1)指名反饋:野牛為什么沒跟著跑?
。2)教師:對,野牛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jié)果真相大白了,那么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攔住”。
7.分角色讀課文。
8.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9.教師小結(jié)。你看,兔子沒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亂跑,猴子、小鹿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見別人喊也跟著跑起來,結(jié)果呢?唉,虛驚一場。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故事。
3.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四、板書設(shè)計
20.咕咚
木瓜
害怕、逃跑笑了
《咕咚》說課稿4
。劢虒W目標]
1.認識“咕、咚、熟”等12個生字,會寫“嚇、怕、跟”等7個生字。
2.通過圖片、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guān)信息進行推斷。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
。劢虒W重難點]
重點:
識字、寫字,了解故事內(nèi)容。
難點:
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教師把一塊石頭扔進事先準備好的水桶中)聽,這是什么聲音?(咕咚、咕咚)(板書:咕咚)對,就是這個聲音嚇跑了好多動物呢!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那就和老師一起去森林王國看看吧。
二、自主讀文,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1.出示自讀要求,學生根據(jù)要求自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不認識的字,猜猜它們的讀音。
2.不會讀的字詞借助拼音讀準確。
3.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1)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認讀。
。2)教師巡視檢查學生認字情況。
。3)借助連環(huán)畫,圖文對應學習,讀懂故事內(nèi)容。(或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讀連環(huán)畫的經(jīng)驗——“段落之間有空行”來判斷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圖,學習第1~4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一,學習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從課文哪個自然段可以看出來?(第2自然段)
。2)誰聽見了小兔子的喊聲?(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邊跑一邊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聽到他們的喊聲,還有誰也跟著跑起來了?
出示:狐貍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
2.出示課文插圖二,學習第3~4自然段:
。1)根據(jù)這些動物們的`表情,猜猜他們會說些什么。(學生大膽想象)
。2)引導學生朗讀第1~4自然段,體會小動物們害怕的心情。2.哪些動物是跟著兔子跑的?
3.小動物們一邊跑一邊叫是因為。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嚇”“怕”“跟”三個生字,組詞,觀察結(jié)構(gòu)。
。1)三個字均為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左窄右寬。
。2)“跟”字復習足字旁筆畫的變化,右邊第一筆橫折起筆與足字旁齊平。
2.教師范寫,講解要點。(“嚇”左窄右寬,“怕”左窄右寬,足字旁最后一筆是提。)
3.學生書空,描紅,書寫練習。
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diào)正確的寫字姿勢。
《咕咚》說課稿5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復述主要故事情節(jié),并進行表演,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xiàn)力。
2,懂得遇事要問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動。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4,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根據(jù)圖來復述故事;
2,讓幼兒懂得遇事要問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動。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頭飾(小兔、狐貍、猴子、老虎、熊、獅子),錄有各種聲音的磁帶。
活動過程
1.放錄音帶。幼兒聽一聽磁帶中有什么聲音?學一學這種聲音,并說一說這種聲音是什么發(fā)出的'。
小朋友們聽過“咕咚”的聲音嗎?這又是怎么回事呢?聽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2.教師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讓幼兒初步感受故事內(nèi)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3.出示故事圖片。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全面理解故事情節(jié),學會角色對話。
、 小兔住在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小兔為什么拔腿就跑?
、 遇到了誰?狐貍說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貍怎么樣?
、 路上它們又遇到了誰?小猴說什么?狐貍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
、 后來又遇到了誰?它們怎么說的?大家怎么做的?
、 最后,它們碰到了誰?說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4.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學會故事中的語句。(如:拔腿就跑、慌慌張張、一邊跑一邊喘氣、上氣不接下氣、東瞧瞧西望望。)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課由于是從以故事形式而設(shè)計的,課堂氣氛活躍,準備也比較充分,幼兒都能夠根據(jù)圖意來復述故事,能夠讓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語句,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了讓幼兒戴頭飾、分角色表演故事,應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我想這節(jié)活動課會更加完善。
【《咕咚》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咕咚來了》說課稿11-29
咕咚的教案10-27
《咕咚》的教學反思07-27
《咕咚》教學反思06-29
《咕咚》教案15篇08-16
《咕咚》教學反思優(yōu)秀11-13
(優(yōu))《咕咚》教學反思06-29
《咕咚》教學反思15篇09-22
《咕咚》教學反思(精選13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