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議論文[優(yōu)選]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孝的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的議論文1
何為孝?看這個字就能知道。子托著一個老。倉頡造字是多么智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边@又是何等悲哀。兩者鮮明的對比,又能引發(fā)怎樣的深思?這世上,總有這么一種人:當我們呱呱墜地,他們喜極而泣;當我們蹣跚學步,不小心摔倒在地,他們急切心疼;當我們背著書包憧憬未來,他們夙興夜寐;當我們在外打拼,他們獨守空巢,計算著歸期。就是這么一種人,他們的心里永遠只有孩子。一句老話說得好:父母心在兒女上,兒女心在石頭上。多么諷刺,多么形象。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每天頂著高壓工作得兒女們,有誰還會把孝敬掛在嘴邊?有誰會推掉幾十萬的應酬回家陪伴父母一刻,哪怕是一刻也好!家中的父母那期盼的`眼神又有誰能懂?“母疼兒是長江水,兒孝母是扁擔長!边@句話是多么心痛。投影是多么悲涼,反應的是現代人的悲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當你功名成就,風塵歸來,見到的不是期盼的眼神和熟悉的身軀,而是荒草漫布的孤墳,你心怎想?是心痛還是悲涼?是悔恨還是無奈?那為何不趁他們健在之時多滴孝敬他們?如今,狐死首丘,烏鴉反哺已難得尋見,且二十四孝也不在為之流唱?追蜃釉裕骸暗茏尤雱t孝,出則弟。”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這是為人之本。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删褪沁@么一件天經地義之事,卻被多數人所忽視,成為空談。他們一味地將時間延遲,非要等到理想實現,成家立業(yè),事業(yè)成就之后才去回報。直到再也欺騙不下自己,時間將一切帶走,這才悔恨當初。
孝敬不經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義務。它像從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照亮了城市最黑暗、最骯臟的角落。它像從羅布泊吹來的涼風吹散了沙漠上的一切炎熱。它更像是從千萬座埋藏在國土之下的陵墓中傳出的一陣陣玄音,將以先輩的力量引導中華民族長風破浪,騰飛在世界得東方。孝,從今天做起!
孝的議論文2
《弟子規(guī)》有云:“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弊鳛橐幻W生,我們首先要做到的不是學習成績有多好,而是要懂得孝順自己的長輩。古有“黃香溫席”的故事,九歲的小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屋里特別寒冷,為了讓父親在睡覺時少挨凍,讀完書他便進到父親的房里,為父親鋪好被褥,用自己的體溫溫暖被窩,而后才恭請父親就寢。黃香用自己的孝心溫暖了父親的心。
今天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感人的孝行。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吳步晨。他自立自強,11歲時,帶著雙目失明的母親一路奔走求學。安徽、湖南、黑龍江都留下了他孝心滿滿的身影。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希望。
在我的身邊也有這樣一個人,她用行動向我詮釋了什么叫作“生前厚養(yǎng),實為孝道”。這個人就是我的媽媽。我的姥姥,姥爺都快70了,身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每況愈下。尤其是姥姥,兩年前得了一次重病,走路非常困難,更別說是上下樓梯了,走幾步就要歇一歇,而且還經常需要有人攙扶著。今年過年時她忽然問起:“坐飛機是什么感覺呀?”今年暑假,媽媽一完成工作,就馬上帶著姥姥、姥爺和我去大連旅游。一是想讓我們在暑假里放松一下,但更重要的'是達成姥姥的心愿,讓她坐一次飛機。這次旅行,爸爸因為工作關系沒能參加,所以媽媽就是我們大連之行的主力軍。姥姥腿腳不好,媽媽就全程扶著姥姥,一步一步慢慢走。有時身體感覺累了、不想下樓了,她就一個人去把姥姥、姥爺還有我愛吃的都買回來。每次在景區(qū)里吃飯的時候,媽媽讓我陪著姥姥,姥爺坐在餐桌旁等候,她一個人跑去點餐、取餐。看著媽媽忙碌的身影,我好心疼啊!
記得一天中午,我們在一處景區(qū)的餐館兒吃飯,媽媽迅速地吃完了自己的飯,就急匆匆地起身。她說要出去一下,讓我們慢慢用餐,同時叮囑我要照顧好姥姥、姥爺。我們好奇地看著她匆匆離去。過了十幾分鐘,媽媽氣喘吁吁的回來了。原來她為了不讓我們多走一點冤枉路,便去考察到下一個景點的線路?傊,在大連的這幾天,我看到最多的畫面就是媽媽扶著姥姥、媽媽牽著姥姥的手、媽媽陪姥姥慢慢地走……回到牡丹江,剛一下飛機,媽媽就開始發(fā)燒了,她還笑著說:“終于堅持到家了!”
百善孝為先,一個不知感恩,不懂孝順的人,即使擁有高智商,高學歷也不會被別人尊敬的!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在這次旅行中,當媽媽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我也一直在照顧姥姥呢!
孝的議論文3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陳腐民族,“孝”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影響著每一位炎黃子孫。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里有一句“噴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漢代因進獻父老而傳布千古的小黃噴香。他九歲失恃,這使他更分了然進獻父老。夏季,他幫父親把床席扇涼,趕走蚊子;冬季,他用本身的身材把父親的床席睡暖,再讓父親睡到床上。小黃噴香進修吃苦勤勉,當有“全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相傳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個九旬的母親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由于家庭貧困,他只能選擇贍養(yǎng)母親或孩子。為了酬勞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連夜將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像小黃噴香和郭巨如許的孝子弗成勝數。我們對“孝”并不陌生,似乎從懂事起,我們就常聽父老們教誨道:“要做一個進獻父老的孩子!笨删烤共⒎窃圃。
上小學時,教員給學生安插了一個特殊的功課----幫怙恃洗腳。可此刻的孩子多為家中的“小天子”,家長也不愿讓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功課本上簽個字應付功課罷了。
不只是孩子,歌曲《;丶铱纯础犯歉‖F了此刻人們的糊口特點。不竭的找個種不回家的理由,空巢白叟變得越來越多。白叟們不圖子女回家做許多事,只但愿子女們回家看看。
前段如何寫好作文時刻電視上常播放如許一個廣告:一位老母親繁忙了一天,做了一桌飯菜,滿心歡欣地等子女回家用飯。可她卻連續(xù)接到家子女的電話,都說有事,不能回家用飯。白叟放下電話,獨自一人坐在沙發(fā)上,直到深夜……
跟著科技的不停進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我不由得問:“這是怎么了?”此刻,我們不需要孩子像小黃噴香一樣為怙恃溫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樣為母埋兒。那是不是說,我們可以把“孝”丟棄了?
不!不是的!孝不但默示在這兩處。孩子聽從怙恃,少讓怙恃勞神;年夜人在百忙中抽出如何寫好作文時刻,;丶野殡S怙恃……都是孝的默示。
為人怙恃更應該孝順于本身的怙恃,不能總為本身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說怙恃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員,贍養(yǎng)怙恃,;丶铱纯,不只僅只是盡孝,更是給孩子做出圭臬。
若連年夜人都不盡孝了,孩子念再多的“噴香九齡,能溫席”也是無用的。因為他們并不知道若何做才是進獻怙恃。
“孝”在中華年夜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們都應該發(fā)揚和傳承下去,不能讓“孝”消失蹤在21世紀。
孝的議論文4
說到孝,同學們會不屑一呼:切!孝算什么?可是有人把孝當成神圣的使命:20xx年的孝模冉子朋,為了母親的病,一口氣走100多里的路請醫(yī)生看。还糯说胰式,為了找到生母,不顧自己身居重職,去遙遠的故鄉(xiāng)接母親來享清福;古代人王祥不論后母怎么打他,怎么罵他,他不僅不埋怨,還為她“臥冰求鯉”……孝是什么?孝是天底下最純潔的感情,是無可代替的親情,是世界上令人垂淚的不朽傳奇!你說呢?
以上這些都是感天動地的孝事跡,還有我親身經歷的,就說爺爺過生日吧!爸爸忙著買東西,因為爺爺牙齒不好,爸爸怕爺爺吃得不順心,還特地買些松軟可口的東西;丶視r,爸爸還不閑著,忙著炒各種菜。不一會兒,熱騰騰的飯菜上桌了,看著爺爺吃的很開心,爸爸會心地笑了。我想著爸爸忙碌的身影,十分感動:爸爸太孝順了!
來吧!朋友們,行動起來吧!一次洗腳,一次開門,一次幫忙,都將是一種孝的表現!
一般人認為,只要對自己的父母克盡奉養(yǎng),就是孝順了。我不反對這種看法,這是孝順了,只是這個孝順只限于父母罷了。雖然這種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現在,這種看法也許會被人否認,因為許多家長都曾對孩子說:你要真的孝順我,就拿出點成績來。雖然現在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時代了,但知識卻是要的,事業(yè)也總是要的。許多貧困山區(qū)的父母寧可累死餓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學,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點成績來,那也是可謂盡孝了。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孝順的`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而且養(yǎng)育了我們,也許我們無法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所以我們需要盡孝道。但我們又能報答老師的培育之恩嗎?不能。可為什么我們不對老師也盡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能力,給了我們機會,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培養(yǎng)出了大批的人才,我們?yōu)槭裁淳筒粚蠋煴M孝道呢?我們是應該的,我們需要以優(yōu)秀的成績來回報老師的努力,我們需要才華來回報老師的培育,同樣需要以成就事業(yè)來證明自己。
孝道,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應該擴大范圍了。也許真的要我們對整個民族盡孝對一切眾生盡孝是大了點,聽起來也覺得十分困難,但是整個民族養(yǎng)育了你,你是應該盡孝的;是許多許多的人給了你一個愛的世界,所以你也是應該盡孝的;是一切的生靈給了你一個美麗的生存空間,所以你也應該盡孝的。
成就事業(yè)方能顯出你的價值。盡你自己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輝煌,給生你養(yǎng)你的父母,給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師,給養(yǎng)育了你的整個民族一個滿意的答案,也許這是孝的一種吧!別人給了你,你就應該懂得回報別人,中國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父母的盡忠盡責克盡奉養(yǎng)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業(yè),然后在自己的事業(yè)上默默地奉獻,用自己的成績與愛心來回報世界上的種種,這也是孝順了吧!
孝的議論文5
孝,我們要孝敬父母,但父母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完美的,他們不需要你去回報,他們只需要你的孝心,而我們就要孝敬父母。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孝的`故事》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什么是孝,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在家里,我要孝敬父母,我不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順父母,在學校里,我要認真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外不和同學打架、打架,我還要孝敬父母,因為他們不是每一個人都很孝順,我也要孝順父母,我要孝敬我的同學,因為他們不是每一個人都很孝順父母,只是他們不懂得在父母生病,生病的時候去照顧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去幫助他們,不要讓父母生氣,我們要孝順的人,因為他們不懂得孝敬父母,不懂得感恩。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孝的故事》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要從每一句話做起,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要認真學習,上課聽講,不和同學打交道,不和同學講話,不和老師說話,不和同學說話,不和老師說話,不和父母鬧矛盾,不和父母頂撞。不和父母頂嘴,不和父母頂嘴,在家做個好孩子,在外面做一個好孩子。
孝是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父母生我的時候,要照顧好父母,多為父母著想,要不和父母頂嘴,不和父母頂嘴,要和父母頂嘴,和父母頂嘴,要學會理解父母,要學會體諒父母,要學會尊重父母。
孝,是要從每一個人身上發(fā)現,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只要你做了,就要從小事去孝敬父母。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讓父母少生氣,讓父母少生氣,讓他們不生氣。
孝的議論文6
1.孝是真,孝是善,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孝敬別人的老人,愛護別人的孩子是為人的根本。
2.古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他家里生活很艱苦。在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黃香異常地悲傷。孝敬父母的他,在母親生病的時候,一直不離母親的左右,守護在母親的病床前。當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地關心照顧了,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3.冬天里的一個晚上,天氣特別寒冷。那時,一般的農戶家里又沒有取暖的東西,根本無法入睡。黃香讀書時,捧著書本的手一會兒就冰涼冰涼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父親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是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父親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是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
,他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里,給父親鋪好被褥,然后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溫暖了父親的心,這是多么地懂事的黃香啊!
4.古人尚且如此,我們哪還有不孝敬長輩的理由呢?就像我媽媽,她每回外婆家一次,每次都會買些生活用品給外公外婆,還會幫外公外婆煮飯、洗衣服,和他們聊聊家常。雖然這是小事,但能體現出自己的孝心,也是值得學習的。
5.其實一個人是貧困還是富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是否有孝心。有錢盡孝當然很好,但孝子大多數都是出自貧窮家庭里的孩子最多,正所謂“家貧才能出孝子”。父母并不希望吃什么貴重好吃的補品,而是更多的希望精神上的滿足。兒女長大了都出去工作了,只留下年老的父母在家里,這讓他們感覺很孤獨.很寂寞。他們理解兒女的工作繁忙不能陪在身旁,為此他們希望節(jié)日的到來可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這就是所有父母親們的心愿。“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處處都為我們著想,我們也應該為父母著想。
6.對我來說:孝是真,孝是善。孝是給父母遞上一杯水,給勞累的他們揉揉肩;孝是睡覺時給父母蓋好被子,讓他們睡個好覺;孝其實就是每天給父母一個溫暖的笑容;孝是過節(jié)時說一聲“節(jié)日快樂”!
7.你愿意播撒一份孝心嗎,那就讓我們從孝敬自己長輩做起吧!我們的生活必將更美好!
孝的議論文7
對父母尊敬,對母親敬畏,對父親感激……
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一直不變的傳統。五千年,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任務,也不是今天這樣明天就是那樣的純粹玩樂。它,是你一直需要守護的親情和感情。
父親給你了完整的基因,他讓你得已成型,漸漸地待到你出生,又看著你長大,最后望著你成家立業(yè)走上社會?赡軙c父親長的不一樣,但是不能忘記的是你的生命是他給你的,你的血液有著他的三分之一。始終不能忘記你是你父親最值得驕傲的接班人……
“母親”是個值得驕傲和與人尊敬的稱呼,她不但是給了你三分之一的血液,也是給了你一個你第一次必須住進的溫暖的房間的人。每個人的第一套“房子”都是母親含辛茹苦十個月給你“買下”的房子。這或許是你爸爸造成的,但是最后的你,還是應該懂得這樣個給了你生命的人,媽媽為了你痛苦得死去活來。你安詳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事實上剛來到這個世上的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不單單是成家立業(yè)、娶妻生子。最重要的是讓這兩位給了你生命的`年輕人,陪伴他們的后半生,讓他們得到幸福。
特別是媽媽,她在懷胎十月中……可能你并不知道,整天吃不下,還嘔吐。睡覺睡也不踏實。每天挺著大肚子要都直不起。到最后還要受多少罪才能把你生下來。也許吧,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每個婦產科大夫才能明白吧……也可能等你老婆懷孕了你才會懂得吧。
有人說“孝”不過是看到別人衣袖間別著的黑布孝。但是,這卻是要遭天譴的!他們給了你生命,不是讓你直接養(yǎng)老送終的,是寄予了子女會讓自己幸福,相信自己的子女都能有用成才。想一想:一到二十歲,整整3700日。父母讓子女白白吃了二十年的飯,睡了二十年的床,不是到頭來一句“替你養(yǎng)老送終就是了”這不是孝的含義。
我非常喜歡蘇芮演唱的《奉獻》,并常常為此輾轉反側、躬身自問,那纏綿悱惻的旋律始終在我的腦海回響:“長路奉獻給遠方,江河奉獻給海洋,星光奉獻給長夜,草原奉獻給牧場,歲月奉獻給季節(jié),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爹娘?”
孝的議論文8
百善孝為先”,父母哺育我們成人,付出了常人無法比擬的愛,受盡了千辛萬苦,這種恩情比海深,怎能是一個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送給父母禮物所能取代的。我這里所說的不是節(jié)日不能給父母禮物,節(jié)日里略表謝意是應該的。但現實中許多人行孝都只是形式,這樣就讓我們意識到關心和孝敬父母不是一兩個節(jié)日就能體現的,不是讓父母吃頓“感恩餐”就解決的,也不是送一些禮物就能代勞的。孝應在心,孝應在行,孝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父母為了兒女操勞了一生,我們應該常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讓孝體現在平時,讓孝體現在每時每刻。
行孝不僅僅是物質上給予父母,在精神上應該滿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平時多回家看看,忙碌的時候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一聲,一句慰心的問候,一份真切的情意,父母就很滿足了。他們不在乎我們物質上孝敬的多少,只要讓父母的心靈得到一種慰籍,就是最大的孝。對待父母不要老說“等我有錢了怎么樣孝敬您,等我有時間了去看您”,父母不會在原地等我們,他們也沒有更多的時間等我們,他們等不起我們呀!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到,老人在精神上的寂寞是任何物質不能取代的,所以就不要在讓老人等我們了。你往往對老人付出一分的愛,老人回報你的是十分的愛。時常與父母見上一面,說上一句話,時常想著父母,時常聯系父母,在父母心中就是最大的`安慰和孝順。父母的大愛是無言的,孝敬父母不需要節(jié)日的儀式,平時要把孝融入到生活中,從小培養(yǎng)常有一顆感恩之心,常有愛心,要學會體貼體諒父母的辛苦,要讓孩子明白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政府倡導樹新風、創(chuàng)建和睦家庭,構建和諧社會,突出感恩主題,就是呼吁做兒女的都應該在平時多關愛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讓我們心里每天都是感恩的日子,每天都是父母的節(jié)日。
孝的議論文9
什么是德?自古以來,人以孝為先。既然不孝,何談以德?只有孝敬父母,尊重老師,才會懂得為他人著想。所以,我認世界上的弟一美德,是孝。
從小,我們要孝敬父母,才會一步步懂得做人道理。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看見,媽媽端著一盆水為奶奶洗腳,奶奶的臉上笑成了一朵花,長大以后,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一盆水為媽媽洗腳,看著媽媽的腳。我留下了眼淚。是媽媽教會了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以孝為先!
不知,你們是否還記得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看見媽媽為奶奶洗腳,他便也端著一盆水,對媽媽說;“媽媽,讓我為您洗腳吧!”公告最后,我們看到媽媽的臉上有著幸福的'微笑。不知道?吹搅诉@則公益廣告的人,是否因為小男孩的可愛而感動了呢?是否也為媽媽洗腳了呢?心中有愛,世界才會更美好。
“孝”只是一個代號,關鍵在于你是否做了,是否只是表面動作,而不是真心的!北魏孝文帝,以孝治國,才會使人們安定下來,正因為是他孝敬母親,才會如此。人若無孝,為何要說他是人?因為這個人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了,那從哪里說德,說他為別人著想更不可能!
孝不光是孝敬父母,也不只是孝敬老師,而是從這種心態(tài)去面對所有的人。孝,不只是嘴上說說,而不做,這樣只是空談,假做。只有,自己心甘情愿做時,才可談已孝。有孝,便有德,有德自然有愛。有了愛,我們下有資格去教育別人,去鼓舞他人,不要放棄。
以孝為先,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強大,世界才會更美好!你懂了嗎?請回家對你媽媽說一聲:“媽媽,我愛你!卑!我想你媽媽的臉上一定會有幸福的笑容的!這便是孝,有孝引發(fā)的愛。相信自己,一定會做一個以孝為先的人的!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孝的議論文10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但是,不能總拿別人的東西,于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從此以后,子路便四處幫被人打工,賺了錢,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買米回家煮給父母吃,直到他們去世!
想想身邊的父母晚輩們,有的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親,有的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有的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而不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親……這些都讓我們觸目驚心。
子路的行為是可貴的,他的行為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行為是值得學習的,他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他是我們的榜樣!雖然我是學生,做不了什么,但是我決心用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親。
就像我爸爸,他每個月都會回老家一次,每次都會住上幾天,每次都會拿寫生活用品,每次都會幫爺爺奶奶砍柴煮飯,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值得學習的,這樣爸爸既能讓爺爺奶奶放心又能盡一份孝心。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小事,這些事雖小,但卻能更好的體現出每個人的孝心,這些事都是都是非常簡單的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
孝的議論文11
。1)“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子歷來受到人們稱贊,尤其在漢代,孝還和廉一起,成為士大夫被推薦做官的標準,稱為“察舉制”,據史書記載,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梟雄曹操,就是通過“舉孝廉”而步入仕途,并最終一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國—魏國的。由于“察舉制”是士大夫做官的唯一途徑,所以,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地推動了人們對孝和廉,尤其是孝的追捧,“臥冰求鯉”之類的孝事也紛紛被人們演繹。
伯瑜有一次犯了錯,被母親用木杖痛打,伯瑜痛哭流涕。母親問:“以前打你的時候,沒有見你哭過。今天為什么要哭呢?”他回答說:“以前被您打的時候,身上十分疼痛,但今天卻沒疼痛的感覺。大概是母親您年老體衰,沒有力氣了。想到這,我才痛哭流涕的啊!”
這則出自《韓詩外傳》的故事堪稱是孝的典范,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伯瑜被母親責打時關心的是母親老了,并為此痛哭流泣,正是他拳拳孝心的表現。自此可見,在古代,至孝也是一種境界。
。2)漫步街頭,經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們衣衫襤褸,要么蹬著三輪車,要么拎著蛇皮袋,流連于大街小巷中,撿起人們丟棄的飲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資源”,動作僵硬而麻木。
他們都是沒有親人的孤寡老人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相當一部分老人,他們的子女都還“健在”,準確地說,過得還不錯。但那只是他們的.子女。至于他們呢?有那么一小部分被送到了養(yǎng)老院。其余的,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們游走于街頭巷尾,構成了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忽然想起曾看過的一個電視紀錄片。片中,身患重病的老人因無錢治療而從醫(yī)院轉到家中,躺在床上痛苦不已。而老人的三個子女卻在屋外為老人醫(yī)藥費的事而爭吵不休,甚至還議論起老人的后事該如何處理。他們吵得十分激烈,最后甚至動起手來,好不容易才被鄰居拉開。而屋里,面對鏡頭,老人流著淚說:“我還有幾千塊私房錢,就用這錢把的喪事辦了吧!麻煩你們勸勸他們,讓他們別吵了。他們都是我的親骨肉啊!”其聲悲切,一言一語,感人肺腑。
最終,老人在床上溘然長逝,眼角還掛著擔憂的淚水。記者們都沉默了,屋內一片寂靜,只有屋外不斷傳來吵鬧與咒罵聲。
(3)母親從小幫你們洗澡到大,你們可曾為她洗過一次腳?父親從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親手為他盛過一碗湯?當囚犯嚼著母親一粒粒剝的瓜子仁時,當失意的兒子靠在父親肩膀痛哭時,他們可曾感到父母對他們濃濃的愛意?這種愛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它應當和孝一起,充當親子間關系最好的潤滑劑。然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孝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跟不上歷史的步伐。雖然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孝已漸漸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它數千年的儲蓄,也被物質的洪流沖得無影無蹤。它就像一個沒落的貴族,看著時代變遷,看著大權旁落,卻無能為力;蛟S它曾奮力地追趕上了“80后”明媚的憂傷的腳步,卻又眼睜睜地看著“90后”們乘著“幸福摩天輪”遠去。
然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孝的回歸,是歷史的必然。雖然暫時游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終,它將重歸主流之中,但愿當它搭上“幸!钡哪┌嘬嚂r能看到“00后”們在向它招手。
孝的議論文12
【作文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為激勵子女經常到護理院探望父母長輩,蘇州一家護理院推出了“獎孝金”管理制度。這項制度規(guī)定:子女兩個月內到護理院探望父母長輩超過30次,就可獲200元現金抵用券,“獎孝金”現金抵用券,可以在繳納老人相關費用時抵用。
據媒體報道,自從“獎孝金”制度推出后,許多子女前來看望老人的頻率明顯增加,有的子女以前一個星期來一次,現在變?yōu)閮扇靵硪淮,以前兩三天來一次,現在幾乎天天過來探視。
然而,在一家門戶網站所做的調查中,近半數網友認為護理院沒有必要設立“獎孝金”制度。
面對護理院此舉,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想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物質化”的悲哀
“獎孝金”的出現、“微博打賞的興起、朋友圈中“給紅包看照片”的流行,這些不僅讓我們感嘆日常生活的“物質化”。誠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物質化”不可避免,但當我們切身體會到“萬事朝‘錢’看”的尷尬時,“物質化”的悲哀也擾動我們日益空虛的心靈。
護理院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為了讓老人多擁有一些親人的陪伴,這種激勵制度在短期內十分有效可行。但從長遠角度看,實在是不可取。不知他們是否有想過,那些孤獨而敏感的老人得知一切后,會是怎樣的傷心?不知他們是否有想過,那些真正關心體貼的兒女被“表揚”后,會陷入怎樣一種“道德陷阱”?真正的孝道,如何用金錢來衡量?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的“孝”文化,難道也要被“物質化”,被當作商品來販賣嗎?
答案顯而易見。
“物質化”無過,犯錯的是人心的“物質化”。前段時間爭論很大的“扶不扶”問題便是其中之一大體現。摔倒的`老人,扶起來,害怕被敲詐,不扶,于心里也過意不去。可這本不過是有一次意外,竟讓全社會的心都動搖!大家都害怕被索賠,害怕被誣陷,所以有了老人倒地24小時竟無人理睬。在生命和賠款間,人們竟做不出正確的選擇了,對財物的重視超過了對生命的重視。這樣的“物質化”,豈不可悲?
我們無法阻止社會的“物質化”,可我們的心靈不能被“物質化”!“物質化”的心靈,既無法感受詩仙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也無法感受詩圣杜甫“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社會責任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才是中華民族應有的胸懷。護理院若要解決這一矛盾,最根本的還是要真正喚醒親屬們的孝心和真心。這份孝心與真心與錢扯上關系,變得“物質化”,就好比放壞了的雞湯,縱使原本再有營養(yǎng),變了味,也就再難以下肚了。
護理院激勵家屬的行為不就好比當今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嗎?文化是植根人民和社會的,發(fā)展大眾文化,最重要的是激發(fā)人民的主體意識,將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物質化”既是可笑的,又是可悲的。只為物質奮斗的人生,談何價值?只擁有物質的人生,談何幸福?
雪是冰的,掃雪人的心是暖的;石頭是硬的,雕刻者的心是柔軟的。他們的全神貫注與用心良苦,是“物質化”的對立面。
別讓“物質化”成為一片揮不去的陰霾,籠罩在人們的上空。用愛與奉獻化為陽光,而不是只站在角落感到悲哀。
孝的議論文13
論孝道
孝不可弛于家。
——題記
子曰:“孝,德之本業(yè),教之所由生也。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闭缈鬃铀,我們應修孝之道也,揚孝之意也。
古人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周公的所作所為,正如其言。據說周公助武王伐商滅紂時,驚動天帝,周公恐其行干擾了天帝,于是,在郊野祭祀天帝,同時他將祖宗上輩一同祭祀,還將父親靈位和天帝放在一起,天帝被其孝道所感動,暗中相助周公,使伐紂大業(yè)早日成功,從此,許多國家代代效仿,圣賢明君之德,又有哪一種比孝道之舉更為重要的呢?
晉朝王祥幼時喪母,繼母不慈,常常虐待王祥。一日,其父外游,其母疾病突來,欲吃鯉魚,那時正是臘月,河面冰封,上哪找鯉魚去,可是為了滿足繼母的要求,王祥決定去河邊看看,結果不遂人愿,王祥毅然脫掉衣服,臥于河上,忍受刺骨的冰冷,終于以體溫融化了河冰,兩條鯉魚躍出河面,王祥捉回奉于繼母,繼母問道此寒冬季節(jié),魚從何來?得知魚乃王祥臥冰而來,深感欣慰,此后,繼母變的疼愛王祥了,多么感人!
晉朝還有一位有名的.孝子——吳猛。他家境貧寒,只有一間可以勉強遮風擋雨的茅屋,一到夏天,家中熱的令人夜不能眠,再加上蚊子的叮咬,更是難以入睡?吹礁改赴滋煨量嗟馗苫睿砩嫌植荒芎煤玫厮X,吳猛想了一個好辦法,每天晚上,他都拿扇子為父母驅蚊,然后脫光了衣服,坐在父母床頭,過了一會兒,蚊子便都來叮咬他了,父母才得以好好的睡上一覺。一天夜里,父親起床上廁所,發(fā)現吳猛坐在床頭,身上又沒穿衣服,感到很疑惑,當他看到吳猛身上的一個個又紅又腫的包,算是明白了,他感到十分心疼。這件事很快傳到了當地太守的耳中,他送了一頂蚊帳給吳猛,從此,吳猛一家再也不必擔心蚊子的威脅了,這是用吳猛的孝心換來的。
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蓖沂廊耍逭呔呒,以感母情,以報父恩!
孝的議論文14
等待著放學的一天到了,今天又是一個星期五;氐郊,看到正在為工作而擔憂、勞累的父母,我毫不猶豫的過去幫助他們。在幫助父母的同時,我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那就是“愛”。
晚上,我們一家子圍著火爐吃飯,中央電視臺正在播放《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我們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大家都被那感人的的情節(jié)打動了。
張俊,用自己的雙手和一滴滴汗水把家庭撐著,毫無怨言。他和他的弟弟張恒決定每個星期拿獎狀回讓年邁的奶奶高興高興,還在墻上畫張競賽表,得到老師的表揚加一顆心、在一節(jié)課上回答問題正確多的加一顆心、給奶奶講故事的加一顆心、回家作業(yè)做的最好的加一顆心、在家做家務多的加一顆心等等。五年前,他的爸爸因車禍去世,媽媽離家出走,一直是體弱多病的奶奶帶著他們。家庭的生計極為困難,他們倆兄弟每天放學回家在山上挖草藥、假期到附近的一個老板手上打工以來維持家庭的生活。年僅12歲的哥哥張俊和10歲的弟弟張恒是多么的艱辛,多么的懂事!并且張俊每次在班上考試都是第一名,他們具備了往常人所不能做得,具備了孝—對奶奶、具備了禮—對人、具備了儀—對老師。弟兄倆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孝敬奶奶的重任。
古人說:“百善孝為”,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孝是人世間一種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親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為什么孝是百善之先?因為現在我們都在講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關鍵在于一個“和”字,撇開那些政治術語,可以把和諧社會通俗的理解為人類追求向往的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天下和平這樣一種和順美善的理想社會。怎樣才能達到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他的.學生就討論過,并給出了答案。這就是著名的《孝經》。《孝經》一開頭就說:“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以“順”治天下,讓天下都能夠人心歸順;民用和睦,人民百姓都能和平安樂、幸福美滿,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能夠相安無事,這不就是就是現在中央領導人講的和諧社會嗎?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以孝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更好的發(fā)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于少年來說,孝可能不那么完美的表現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詮釋它,讓它變得更具有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我們當子女的一定要“好學成才,必志成功”。今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孝,你們懂了嗎?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孝的議論文15
人之行,莫大于孝!缎⒔洝
古人常云: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切的善行都是從孝開始的。
楊香,晉朝人。十四多歲時,隨父親到田野里割稻子,突然跑來了一只猛虎,把他的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但是為了救父親,他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他們僵持了許久,猛虎終于放下他的父親跑掉了。也許我們并不會有,也不可能會遇到楊香這種事情。但是我們可以由此看出楊香的孝心和對父親發(fā)自內心的孝順。
古時有楊香扼虎救父,當今有孟佩杰侍奉癱瘓養(yǎng)母。孟佩杰五歲時,生父由于車禍不幸離世,她的親生母親無奈將她送人領養(yǎng),繼后生母去世。三年后,養(yǎng)母因病癱瘓,養(yǎng)父也因此離家出走,養(yǎng)母企圖自殺,但年幼的孟佩杰接阻止了她,并精心盡力地照顧她。當別人家的小孩都在媽媽懷里甜甜的睡去,在爸爸面前甜甜的撒嬌時,她已經承擔了所有的家務話,并且還要照料癱瘓在床的母親。在上大學時,她帶著養(yǎng)母一起去上學;在領第一份工資時,她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養(yǎng)母,立馬給她買了最愛吃的紅燒肉。在別人對此不解的提問中,她回答道:我只不過是做了每一個女兒都會做的事。要記住,她只是個養(yǎng)女卻做了連親生女兒都難以想到的事情。其實我們也沒有孟佩杰那樣無比曲折艱辛的經歷,因為我們的家人健在?墒俏覀儏s很少去關心我們的'家人,我們卻很少去為他們做一點點事。難道我們是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會追悔莫及嗎?
漫畫圖中,滿頭大汗的爸爸回到家,想要兒子幫忙再倒一杯水,但他的兒子卻拿著作業(yè)單《寒假作業(yè)》,理所當然的拒絕到:作業(yè)上,沒收到第二遍,你自己倒吧?吹竭@一幕,你有沒有覺得很寒心呢?我想這份寒假作業(yè)的目的其實并不僅僅在于學生為父母倒一杯水這么的簡單,而是想引導學生理解父母,體諒父母的艱辛,然后去孝順父母。并不是讓他們一成不變的按照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去完成,而是要他們真正的懂得孝順并不是形式上的,不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我們應該明白孝道并不是講究形式,而是要真正的從心中去孝敬父母,敬愛父母。
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教會了我們做人,提供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我們應該去體諒父母的不容易,知曉父母的辛苦。人的一生,最最重要的人是家人以及朋友,我們應該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關心我們的家人。不是形式上的,不是因為作業(yè)規(guī)定為玩成作業(yè)才做的。真正的孝順始于心中,現于行動之中。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孝順二字,百善孝為先,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又能做出什么大事呢?又怎么能夠成功呢?百善孝為先,這一直以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我們應該把這一種孝順的美德弘揚下去。讓孝順永遠存在我們的心中,讓孝順流傳在我們之間。
【孝的議論文】相關文章:
孝的議論文07-20
孝的議論文(精選15篇)10-19
初二議論文:孝與不孝02-25
孝的作文高中議論文優(yōu)秀范文02-27
百善孝為先議論文07-18
百善孝為先_小學議論文02-16
百善孝為先_高中議論文02-16
(實用)百善孝為先議論文09-17
【優(yōu)】百善孝為先議論文7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