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3-07-29 10:00:31 教案

小班教案【熱】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熱】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白糖和鹽的名稱、特點及用途。

  2、能比較出白糖、鹽的簡單相同點和不同點。

  3、對白糖和鹽的溶解現象有好奇心,產生觀察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有紅、綠標記的杯子各一個;兩個玻璃杯里面分別放有白糖水和鹽水。

  學具:每組幼兒一份白糖和鹽、兩把勺子、兩只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兩杯水,師:今天,金老師帶來兩杯水。請你們猜猜這兩個杯水是什么水?

  2、請個別幼兒來嘗一嘗,并提問:它們的味道是一樣嗎?紅標記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綠標記杯子里的水又是什么味道呢?

  3、師小結:原來這兩個杯子里裝著不同味道的水,一杯是白糖水,一杯是鹽水。

  二、引導幼兒觀察白糖和鹽。

  1請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說白糖和鹽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出示白糖和鹽:請幼兒看看這兩個碗里是什么,并想想用什么辦法知道,哪一碗是白糖,哪一碗是鹽?

  3、分組操作:請幼兒將白糖和鹽倒在水里,用勺子輕輕攪拌,待白糖和鹽熔化后問:白糖和鹽到哪里去了?(提醒幼兒把使用過的物品要放回原處。)

  4、師幼探討“白糖和鹽”到哪兒去了。(幫助幼兒理解“溶化”)

  5、引導幼兒發(fā)現:怎樣才能使白糖和鹽溶化的方法。(放入水中充分攪拌)

  6、品嘗調配好的糖水、鹽水是什么味道的?(幼兒自由討論)

  三、比較糖和鹽。

  1、教師:白糖和鹽什么地方是一樣的?(顏色)什么地方不一樣?(味道不同)

  2、小結:白糖和鹽都是白顏色的,一顆一顆亮晶晶的它們都能熔化到水里,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白糖和鹽的`味道不同,因此它們用途也不同。

  四、了解白糖和鹽的用途。

  1、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白糖和鹽的用途。

  2、教師小結;我們家家戶戶燒菜時都離不開它們。金老師還要告訴你們鹽有食用鹽和工業(yè)鹽;工廠里很多地方也要用到鹽那是工業(yè)鹽,比如:下大雪,馬路上堆積了厚厚的雪,會造成交通不便,警察叔叔們就要在厚厚的積雪上撒上一些工業(yè)鹽來幫助積雪溶化,疏通交通安全行使。

  延伸活動:

  除了白糖和鹽除了能溶化在水里,請小朋友想想看還有什么能熔化在水里呢?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李歐李奧尼的經典繪本《小黃和小藍》的內容十分簡單,講述了兩個好朋友“小黃”和“小藍”在一起玩,相互抱一抱后,變成了綠色,回到家,雙方的爸爸媽媽都不認識自己了。于是,他們傷心地哭了起來,有趣的是淚珠又讓他們變成了原來的自己。有趣、曲折的情節(jié)、常見的場景、變化的驚奇,是這本書帶給小朋友好玩兒、新奇的體驗。

  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愛做泥工,對顏色也特別敏感,教師利用故事中對三原色的認識,進而激發(fā)幼兒對顏色的調和變化感興趣,寓教于樂,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樂意根據繪本創(chuàng)設的情境進行想象及表達,對閱讀活動感興趣。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不能獨自一人離開家。

  3.對色彩的變化產生好奇和興趣,愿意和同伴一起進行泥工游戲 。

  活動準備:

  1.《小藍和小黃》繪本PPT。

  2、藍色和黃色的面團或橡皮泥。

  3.藍色和黃色顏料。

  活動過程:

  1.導入

 。1)(出示藍色橡皮泥和黃色橡皮泥)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顏色朋友。教師模仿橡皮泥進行自我介紹: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藍,很高興能和大家成為朋友……

 。2)小藍和小黃很調皮,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講小藍和小黃的故事。

  2.師幼集體閱讀

  (1)播放PPT1,觀察封面,了解繪本名字《小藍和小黃》。

  (2)播放PPT1-2,這是小藍,小藍的家里,還有藍爸爸和藍媽媽,你覺得誰是小藍的爸爸,誰是小藍的媽媽,為什么?

 。3) 播放PPT3,小藍有好多朋友,他們是誰?

  (4) 播放PPT4-5,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黃,小黃就住在街對面,小黃的家里還有誰呢?

 。5) 播放PPT6-8,教師講述畫面內容,他們在學校里排排坐會學些什么本領呢?”

 。6)“放學了,他們就又跑又跳!遍_開心心地回家了。

  (7) 播放PPT9-16,教師講述畫面內容,小藍突然在拐彎角上找到了小黃!這時候小藍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

  (8)小結:我們不能一個人單獨出去。

  (9)播放PPT17-19,于是,他們開心地抱在一起,咦,發(fā)生了什么呢?

 。10)教師出示橡皮泥小藍和小黃,再將兩種顏料的橡皮泥揉捏在一起。小朋友們看一看,發(fā)生了什么事?引導幼兒發(fā)現“小藍+小黃=小綠”

 。11)播放PPT至27,教師講述畫面,糟糕了,他們的爸爸媽媽都不不認識小藍和小黃了,怎么辦呢?

 。12) 播放PPT至最后,教師講述畫面內容。小藍和小黃的故事講完了,你們喜歡小藍和小黃嗎?

  3.操作活動

 。1)小朋友們想知道為什么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會變色嗎?我們一起來動手試試吧!

  (2)小朋友用黃色和藍色橡皮泥和在一起,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回家后可以動手操作,還有哪些顏色和在一起會變色。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結合幼兒感興趣的游戲道具不僅能激起幼兒進行表演的愿望,而且還直接影響到表演的趣味性、戲劇性和象征性。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后,孩子們自畫自演,分組合作,畫下烏龜、狐貍、青蛙的頭像剪下來后面訂上帶子簡單的頭飾就完成了,畫美麗的池塘作為背景圖,穿上紅色和綠色的衣服開始表演。幼兒生動的對白和精心制作的道具無不顯示著他們的成功與快樂。散文詩《青蛙給星星打電話》由于文字簡練上口,童趣橫生很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欣賞和閱讀詩歌后,孩子們都給自己畫了一個頭飾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和朋友一起表演打電話的游戲。一問“喂青蛙你在哪里”一答“哎我在幼兒園”稚嫩的童言充滿童趣。簡單的即興表演不僅豐富了幼兒的語言,更體驗了“說”“畫”“演”三結合的樂趣。

  “語言”是在不斷講述中成長的,語言課堂離不開講述。而有話可說、有事可表是講述的前提,幼兒期形象思維往往較優(yōu),看畫敘事更易于接受。語言活動與繪畫教學有機的結合是教師教學觀念的又一次轉變,而這樣的轉變都讓我和孩子獲得了成長,且畫且語的童心世界是對《指南》的再次實踐,也讓我向幼兒的世界更進一步。

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1、大膽地撕。

  2、能堅持做完自己的“工作”。

  準備:

  紙、油畫棒。

  過程:

  一、故事導入:

  “嗚嗚嗚,嗚嗚嗚,聽,是誰在哭呀?”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在哭,并能說出它的名稱。

  教師問:“小猴子,小花貓……你們?yōu)槭裁纯扪?”“我們肚子餓,我們想吃東西。”

  二、教師示范:

  “讓我來為小動物‘做’點吃的吧!”教師邊撕邊講“先做一根油條,再做一只饅頭……做好了讓我來喂你們吧!”教師將撕完的紙塞進動物嘴里 ——做好的`大嘴巴動物。

  三、操作:

  “小猴子,小花貓……你們吃飽了嗎?”“沒有,沒有,我們想吃東西,你們做的東西可要小小的噢!太大了我們吃不下,謝謝你們!

  幼兒操作:撕。喂(塞進動物嘴里)。

  四、小結

  “小動物們吃飽了,要回家休息了!薄爸x謝寶寶,我們吃得真飽,回家嘍!”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搖籃柔和寧靜的音樂氣氛,并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

  2.體驗爸爸媽媽給予的濃濃愛意。

  3.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布娃娃玩具若干。

  2.《睡吧,布娃娃》音樂CD。

  活動過程:

  1.由哄布娃娃睡覺引出活動。

  教師手抱布娃娃,輕輕撫拍。

  “娃娃想睡覺了,怎樣才能讓娃娃安安靜靜很快的睡著呢?”

  教師把娃娃放入小床,給娃娃蓋上被子,哼唱《睡吧,布娃娃》哄娃娃入睡。

  “娃娃睡著了嗎?”

  “你們聽過這首歌嗎?是誰唱的?”

  教師小結:你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唱著歌、哄你們睡覺的。

  2.欣賞《睡吧,布娃娃》。

  教師播放樂曲,請幼兒閉上眼睛靜靜地欣賞。

  “聽到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3.我來哄娃娃睡覺。

  每個幼兒抱一個布娃娃,教師請幼兒慢慢跟唱。

  “不娃娃想睡覺了,我們一起來學學這首歌哄寶寶入睡吧!”

  播放錄音,先請女孩子便隨意跟唱,邊哄寶寶入睡;再請男孩子邊隨意跟唱,邊哄寶寶入睡。

  “娃娃睡著了嗎?噓,不要把娃娃吵醒,輕輕的.把娃娃放到床上去!

  4.教師引導幼兒再次聆聽歌曲,自己便用身體搖晃便細細感受、品位爸爸媽媽對自己濃濃的愛意。

  “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再聽一遍,就想躺在媽媽的身邊一樣!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使幼兒學會仔細觀察圖片,并從感興趣的圖片中,既高興又很容易的學到方位詞,會說短句小老鼠躲在什么地方。

  活動目標:

  1. 能按認真地觀察圖片的每個細節(jié),并根據圖中小老鼠藏的位置試著用語言描述出來。

  2. 學習方位詞的意義和應用。

  3. 發(fā)準床上抽屜等音。

  活動準備:

  1. 《幼兒畫冊》第二冊第1頁。

  2. 配套掛圖,配套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1. 老師先以情境的形式導入課題。

  今天喲偶八只小老鼠和小一班小朋友來玩捉迷藏的小游戲了,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讓小老鼠先藏起來,然后大家一起找出來。

  2. 老師出示掛圖。

 。1)現在請小朋友睜開眼睛,看看小老鼠都藏在了哪里。

  師:圖畫上有什么小動物?它們想干什么?

 。2)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象,試著說說小老鼠都藏在了哪里。

 。3)引導幼兒用方位詞描述小老鼠分別藏在了什么地方,讓幼兒明白方位詞的含義。并重復鍛煉幼兒運用方位詞去表達不同物品的位置。

  3. 討論:小老鼠藏的'地方好嗎?如果是你你會藏在哪里?

  4. 老師組織幾名幼兒扮演小老鼠做游戲,鞏固對方位詞的理解和運用。

  5.引導幼兒日常生活中多運用方位詞表達物體的位置提醒幼兒平日多觀察物體的位置并運用方位詞表達出來。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多種夏天避暑降溫的方法,懂得在炎熱的夏季要做好自我保護。

  2、理解故事內容,了解一些小動物避暑的方法。

  活動準備;

  《怎樣最涼爽》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大家有沒有覺得熱啊?想想辦法怎么才能讓自己最涼爽。

  小結:夏天很熱,如果一直在陽光下會中暑。在樹蔭下可以讓我們覺得涼爽,如果夏天的時候覺得很熱,一定要采取一些辦法讓自己變的涼爽。

  二、活動過程:

  1、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一些小動物避暑的方法。

  2、提問:太陽曬在小雞身上,小雞是怎么做的'?

  3、小狗、水牛、蝸牛又是怎么做的。

  故事里的小動物都怎樣避暑?

  4、故事中的人們都是用什么辦法讓自己變涼爽的?

  小結:小狗伸出舌頭散散熱、水牛到河里泡一泡,蝸牛找個陰涼地睡大覺。

  5、出示掛圖,了解多種夏天避暑降溫的方法,懂得在炎熱的夏季要做好自我保護。

  出示掛圖,進行討論,還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變涼爽?

  引導幼兒觀察掛圖,知道除了故事中的方法,扇子、電風扇、空調等,也可以讓我們變涼爽;適當吃些西瓜、喝一些溫開水等都是不錯的避暑降溫方法。

  6、能自主選擇夏天避暑降溫的方法,不能過多喝冷飲,體驗涼爽的感覺。

  提示幼兒在炎熱的夏天要注意自我保護,不要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暴曬,曬后要多喝水,必要時要涂防曬霜、帶遮陽帽、打遮陽傘;可以多在有風;、有陰涼的地方玩耍;在水邊玩耍時要有成人陪伴,不能過多吃冷飲等。

  三、活動延伸

  幼兒經驗:各種避暑方法。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精選】小班教案07-20

【經典】小班教案07-20

(經典)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