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0 09:59:27 教案

科學教案10篇(精品)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10篇(精品)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與實驗,理解水的毛細現(xiàn)象和表面張力,獲得對水的初步認識。

  過程與方法:

  2、通過動手實驗、認真觀察來獲取知識與相關信息,并知道如何運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樣利用水的特征為生活服務。

  教學準備:

  1、實驗用品細紙條、有顏色的水等。2、學生分組實驗用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對水的觀察,發(fā)現(xiàn)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初步認識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種神奇的物質,讓我們通過動手來認識它的神奇。今天我們來學習《神奇的水》。

  一、會“爬”的水。

  師:水會運動嗎?水怎樣運動?下面請大家看幾個小實驗。教師演示實驗:

 。1)剪一條薄紙巾,把下部插入有顏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開花的花莖,一半插在紅色水中,一半插在藍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筆把它吸干,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討論:這是一種什么現(xiàn)象?你在生活在還在哪里看到這些現(xiàn)象?

  小結:水沿著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現(xiàn)象,叫做毛細現(xiàn)象。

  二、會“團結”的水。

  師:我們是一個團結的集體,大家團結友愛,一起學習,一起勞動,生活過得很快樂。那么水和水之間會不會團結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幣能容納多少滴水?先把猜測的結果記錄下來,再親自動手做一做。

  學生分小組實驗。將一枚一元的硬幣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幣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幣究竟能裝幾滴水。

  滴完后觀察:現(xiàn)在的水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水面鼓得像個小饅頭一樣?

 。2)把曲別針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杯子里,預測放多少枚曲別針水會溢出來。再試一試,看看預測得對不對。

  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記錄。

  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經(jīng)滿了,還能再裝下幾枚曲別針,裝入曲別針后,杯面上的水為什么會鼓出來但是又不會流下來?

  師小結:水具有使其表面盡量縮小的力,這就叫做水的表面張力。

  你見過生活中水的表面張力現(xiàn)象嗎?請你來給同學們說一說。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水的神奇,通過實驗和觀察我們知道了水可以沿著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現(xiàn)象叫做毛細現(xiàn)象,此外水還有表面張力。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導課: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神奇的水的兩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水會自己向上爬,水還會象人一樣團結在一起,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水的神奇。

  一、 會噴射的水。

  實驗:

  用釘子在瓶上從上向下把3個一樣大小的孔,觀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出示圖片:清潔工人用巨大的水龍頭來沖洗海岸。

  通過實驗和圖片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水的神奇之處在哪里?

  加壓后,水可以從孔隙中噴射出來。

  二、會“托舉”的'水。

  實驗:

  拿一個玻璃杯裝半杯水,然后不斷往里面丟東西,看看水可以托舉起哪些東西,而又有什么東西水托不動,沉下去了?

  出示圖片:萬噸巨輪在水面上。為什么輪船和裝載的貨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動它?

  小結:水有浮力。物體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則物體就可以浮起來,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則就會沉下去。

  你知道水還有其他什么本領嗎?

  三、水溶解物質的性質探究

  動動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觀察方糖的變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塊不見了,而水會變甜。像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溶解。水能夠溶解許多物質。

  試驗:仔細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討論:還有哪些物質也能溶解在水里?

  四、作業(yè):

  把你的研究并總結出的水的特點寫在活動記錄上。

科學教案 篇2

  植物和環(huán)境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知道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2.激發(fā)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初步學會說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條件"的對比實驗。

  3.發(fā)展學生質疑和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用差異法判明事物因果關系的能力。

  4.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

  5.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各種植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里。

  教學難點

  認識綠豆或其它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

  第一課時

  活動(一)

  指導學生認識植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

  出示一些植物掛圖或圖片(可把一些圖片存到軟盤中,投到屏幕上)。

  思考:

  1.柑橘樹生長在什么地方?(我國南方)蘋果樹生長在什么地方?(我國北方)在北方有柑橘樹嗎?南方有蘋果樹嗎?我國南北自然條件有什么不同?

  2.仙人掌生長在什么地方?(沙漠)蓮(荷花)生長在什么地方?(河湖、池塘里)把仙人掌種在水里、把蓮種在沙漠中行嗎?沙漠與池塘、河湖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

  3.月季花種在什么地方生長得好?(向陽地方)玉簪種在什么地方生長得好?(背陰地方)這兩個地方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

  討論:這些事實說明了什么?

  教師小結:根據(jù)以上討論,我們知道各種植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包括陽光、溫度、水等。陽光、溫度、水等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但是各種植物對陽光、溫度、水的需要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植物喜光,有的植物喜陰;有的植物喜水,有的植物喜干;有的植物喜暖,有的植物喜寒。

  第二課時

  活動(二)

  指導學生認識綠豆或其它生長需要什么樣的環(huán)境條件

  實驗l--綠豆或其它生長是否需要陽光

  實驗2--綠豆或其它生長與水的關系

  學生根據(jù)課前的實驗,進行匯報

  實驗報告

  實驗用具

  實驗過程

  師生小結綠豆或其它生長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

  活動(三)

  指導學生認識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植物

  出示掛圖或圖片熱帶森林、沙漠植物、沼澤植物。

  思考

  1.圖中是什么自然環(huán)境?

  沙漠、池塘、熱帶森林、沼澤。

  2.沙漠、池塘、熱帶森林、沼澤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特點?(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水多;炎熱、多雨;泥濘、多水。

  3.在沙漠中、池塘中、熱帶森林中、沼澤中有什么特有的植物?

  仙人掌、駱駝刺等耐旱植物;蓮、水草、浮萍等喜水植物;高大、茂密、長綠的植物;多是喜水的草類植物。

  講解:因為各種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環(huán)境,所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植物。觀看植物的適應性的資料片,并由教師和學生介紹相關的資料。

  鞏固應用

  1.植物生長需要哪些環(huán)境條件?

  2.舉例說明,各種植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金魚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學會由頭至尾地觀察金魚。

  3、懂得觀賞金魚,了解愛護和飼養(yǎng)金魚的基本方法。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金魚的愿望。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玻璃缸,魚缸中至少有一條金魚、魚食若干、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金魚,初步認識金魚。提問:

 。1) 魚缸里有什么?金魚是什么樣的?

  (2) 你喜歡它嗎?為什么?小朋友怎樣去看金魚呢?

  教師提醒幼兒不用手觸碰魚缸中的金魚。

  2、知道幼兒有序地觀察金魚,了解金魚的主要特征。提問:

 。1) 金魚的頭在哪里?頭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

  (2) 金魚的所以身體上有什么?它身上一片一片的東西叫什么?

 。3) 金魚身體后面是什么?它的.尾巴像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觀察到的金魚的外形特征,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

  3、請幼兒給金魚喂食,觀察金魚吃食,了解其甚或習性。提問:

 。1) 金魚愛吃什么?它是怎么吃事物的?

 。2) 金魚喜歡住在哪里?它是怎樣游的?

  教師告訴又有而在喂金魚吃事物的時候,必須注意每天不能給鯨魚喂許多事物,否則,金魚吃得太多,會撐死的。接著,讓幼兒模仿金魚嘴一張一合地吃東西以及在水中擺動尾巴游來游去的樣子。

  4、教師帶領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1) 讓幼兒看圖說說:畫面上的金魚是什么樣子的?啟發(fā)幼兒想一想,你還看見過什么樣子的金魚?

  (2) 教師念兒歌《金魚》,并帶領幼兒看圖念一念兒歌。

  5、欣賞歌曲《小金魚》,并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在教師里游來游去。

  在活動中,指導幼兒有序地觀察金魚,了解金魚的主要特征。有步驟的指導幼兒探索過程。不把答案直接告訴幼兒,而是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操作。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對周圍世界充滿了驚奇,不僅喜歡觸摸、擺弄、操作,還會提出種種問題,表現(xiàn)他們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需要。班級的自然角里養(yǎng)了金魚,幼兒已有了一些對金魚的了解,但了解的較膚淺,不全面,較分散;顒又袑⒉捎帽容^豐富多樣的方式來幫助幼兒學習內(nèi)容。將根據(jù)幼兒自己的獨特的認知特點,采用讓幼兒看看、給金魚喂食,觀察金魚吃食,模仿小金魚在教師里游來游去等活動認識金魚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食用蒲瓜有什么功效。

  2、全面對蒲瓜進行認識。

  活動準備

  1、電腦一臺。

  2、一個蒲瓜。

  3、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蒲瓜

  1、大家快看這個綠色的是什么。

  2、你們有說是蔬菜的,說的都不一樣,跟老師用電腦查查,就知道是什么了?

  3、大家看是蔬菜,看查出來了,我們把它跟照片對比一下,看看我們查找的'對不?

  4、看上面顯示叫蒲瓜,電腦聰明不?是不什么都知道?那以后在家有什么不會的也可以用電腦查找。

  5、我們來仔細的認識蒲瓜吧!

  二、對蒲瓜認識

  1、我們都知道蒲瓜的名字了,我們看看電腦這幾張圖片,是不都像蒲瓜,看上面怎么寫的,原來蒲瓜的果型能長成7類型,水壺蒲、杓子蒲、長扁蒲(瓠子)、葫蘆蒲(即葫蘆)、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都是蒲瓜。

  2、看蒲瓜秧全株上面都長著軟毛,有卷須能攀爬,葉邊緣有鋸齒,葉面是心形。

  3、植物是不先開花后結果,蒲瓜的花只有晚上開,早上就要凋謝了,花朵是白色的。

  三、食用蒲瓜功效

  1、老師讓你們認識蒲瓜知道為什么嗎?

  2、食用蒲瓜對我們身體好,我們要多認識對身體好的蔬菜。

  3、蒲瓜有潤心肺、清心熱、除煩渴、消腫等功效,好有很多很多功效。

  4、大家要多吃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好處哦!

  5、老師出幾個問題,看大家對本課學得怎么樣,答對的獎勵小紅花。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

  2、 會按照盒子的一個共同特征進行分類,提高合作能力。

  3、 增強環(huán)保意識,能利廢利舊參加游戲活動,提高跳躍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盒子若干(包括泡沐盒、紙盒、木盒、鐵盒);分類架三只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盒子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里都是什么呀?(盒子)那這些盒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請小朋友邊看邊講。(探索一)

  2、幼兒自由操作并講述,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從盒子的形狀、顏色、材料以及用途四方面來講述。)

  3、個別幼兒回答。

  4、教師小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知道這種盒子叫牙膏盒、這種叫餅干盒……這些盒子除了名字不一樣,還有什么地方也是不一樣的呢?可以用兩種盒子進行比較。(探索二)

  5、幼兒操作講述,教師引導幼兒從多方面(形狀、大小、顏色、質地、盒蓋 、用途)進行比較。

  6、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對講述完整,與別人不一樣的給予獎勵。

  7、教師小結:大家講得非常好!盒子與盒子相比,各不相同。有的大有的;有的是正方體,有的是長方體;有的是木頭制成的,有的是硬板紙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種類真不少。就連盒蓋也是品種繁多,有的是抽拉式的,有的是全掀式的',有的是半掀式的。這么多盒子都堆放在一塊兒,很亂。下面請小朋友學習營業(yè)員阿姨將各類盒子分分類好嗎?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再分類。要求按一個共同特征分類,看哪組小朋友想的辦法多。

  二、學習按盒子的一個共同特征進行分類

  1、幼兒分組分類

  2、提問:你們一組按什么來分的?你還會怎么分?

  三、增強環(huán)保意識,能運用盒子開展游戲

  1、師:盒子到底有什么用?盒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處處都要用到盒子。可是有的盒子象牙膏盒、牛奶盒用完了就扔掉了,很可惜。我們怎樣來很好的利用它,使它變廢為寶呢?(討論)

  2、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講述(做裝飾品:小動物頭飾、家用電器、機器人;玩游戲)

  3、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運盒子的游戲。要求雙腳夾緊盒子往前跳,雙手同時也搬運盒子。

科學教案 篇6

  重點

 、僬_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谀苡枚喾N方法論證地球是個球體。

  難點

  現(xiàn)在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利用絡或書刊收集世界各國古代人類關于地球形狀傳說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器材:收集相關圖片、資料;籃球、直尺、鉛筆;相關投影片;地球儀。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ㄒ耄好C5挠钪婧棋珶o際,它不斷的吸引著我們?nèi)祟惾ヌ剿鳎阒廊祟惸壳傲私獾挠钪嬷猩镔|只存在于哪個星球嗎?

 。ò鍟┤祟悓Φ厍蛐螤畹恼J識過程

  (提問)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嗎?你知道古人對地球形狀有哪些看法嗎?

 。▽W生交流)介紹、展示自己資料。

 。ǎ├蠋熆筛鶕(jù)情況做適當?shù)难a充(結合相關投影圖片):

  1.印度人認為世界是由幾只巨象的背撐著,世界的中央是高聳的山脈,巨象站在一只大烏龜?shù)凝敱成,烏龜則騎在一只盤踞的眼鏡蛇身上(書中有插圖,可讓學生自己看圖敘述)。

  2.埃及人認為天被高高的山撐著,星星則從天上垂下,太陽乘著一艘小船,順著一條大河流到各地。

  3.人則認為天像一只圓圓的大鍋蓋,蓋在方形的土地上,天是由八根柱子支撐的,形成了“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盤”的說法,后來隨著人們視野的擴大,很多現(xiàn)象說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么平,于是人們臆想的大地變成了一只倒扣的盤子,天像一頂半圓的斗笠,于是又有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的說法。

 。ㄌ釂枺┰诮裉炜磥磉@么簡單的一個問題,在古人卻一直是一個難解的迷,你認為古人只能觀察到“天圓地方”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ㄌ釂枺┱埬阆胍幌,用什么方法才能夠看到地球的全貌?你能進一步出觀察巨大物體形態(tài)特征的方法嗎?

 。ㄌ釂枺┤祟愂侵钡嚼萌嗽煨l(wèi)星拍攝到地球照片后才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的嗎?

  (提問)那你知道人類都通過觀察哪些現(xiàn)象,完成哪些活動開始逐漸認識地球是個球體的嗎,你能提出一些證據(jù)嗎?

  學生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老師可根據(jù)情況做適當補充(結合相關投影圖片):

  1.兩千五百年前,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坐在海邊的高山上,看著海上的船,他發(fā)現(xiàn)船桅桿會先出現(xiàn),然后船身才出現(xiàn),所以他認為地球的表面應該是彎曲的。

  2.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發(fā)現(xiàn)月食時,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圓弧形的.,因此他推測地球是圓的。

  3.在哥倫布之后,過了二十多年,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fā),他向西航行經(jīng)過大西洋,再繞過南美洲南端,越過太平洋,他的船隊終于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繞地球一周的創(chuàng)舉,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

 。▽嶒烌炞C)學生利用老師的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人們觀察到“在海邊看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桿頂最后消失,觀駛向岸邊的船只,先看到桅桿頂,后看到船身”這一現(xiàn)象能說明地球是彎曲的。

 。ǔ修D)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漫長的認知過程后人們終于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

 。ò鍟┑厍虻男螤詈痛笮

  學生觀察:觀察人造地球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描述地球的面貌。

  (承轉)人造地球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了地球是個球體,可通過科學測量人們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

 。▽W生觀察)“地球大小”的圖片,說出地球赤道半徑、極半徑的長度,描述地球形狀。

 。ň毩暎┯嬎愠龅厍虺嗟腊霃胶蜆O半徑二者的差值,體會“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說法的含義。

 。▽W生觀察)“精確測量的地球”圖片

 。ń榻B)通過科學測量人們發(fā)現(xiàn)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且經(jīng)過更精密的測量發(fā)現(xiàn)地球也不是一個規(guī)則的橢球體,北半球稍微細長一些,南半球稍微短粗一點,夸張的說,有點像“梨”,稱為“梨形體”,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沒有窮盡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觀測和計算精度的提高,人們對地球形狀將會有更新的認識。

  ()現(xiàn)代測量顯示,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極半徑約為6357千米,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是陸地面積的50多倍,它為我們了廣闊的空間。在太陽系中論大小地球排列老五,與太陽比,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地球與太陽比起來又顯得十分渺小,在宇宙中就更是滄海一粟了,它只是宇宙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

  (學生計算一人日行40千米,繞地球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天?多少年?

  (板書)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意義

 。▽W生討論)你認為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什么意義?

  老師可做適當?shù)囊龑Вㄒ韵聝?nèi)容可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引導,不必涉及過多、過深):

  繪制精度較高的地圖,首先就要詳細而準確地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研究地球氣候、植被、生物等資源的分布規(guī)律,探求晝夜長短變化、四季更替等自然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成因都離不開對地球形狀的研究。

  進行雷達探測、火箭、衛(wèi)星的發(fā)射,無線電通訊的轉播等人類活動時都不能忽視地球形狀對其的影響。(見上圖)

  研究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時,離不開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

 。ǎ┩ㄟ^本課學習我們能正確的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了,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并體會到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是社會的需求。

  教案點評:

  教會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觀察圖片、設計實驗驗證等多種方法了解前人對地球形狀、大小的認識過程,感受人類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而不斷完善的,使學生從小就有敢于質疑的勇氣,這比教給學生現(xiàn)在人們認識的地球是什么形狀更重要;而對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提出:“現(xiàn)在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還有什么意義?”這樣的問題,利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體會知識的有用性。

科學教案 篇7

  【課題】發(fā)展教育和科學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識記

  1、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3、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4、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3、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4、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運用

  1、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3、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點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難點 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教具 投影機(片)、

  ▲教法 讀-問-導-練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閱讀下列圖表,分析、討論它所反映的問題:

  表1:1998年部分國家科技實力的名次比較

  國家 分數(shù) 名次 科技貢獻率

  美國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國 69.35 4 54%

  中國 58.57 13 -

  表2:部分國家符合科學素養(yǎng)條件的人口比例

  國家(地區(qū)) 美國 歐盟 中國

  占總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圖表反映出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國人口的比重也較小。

  認識:當前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高度重視科技實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為此,我國要大力發(fā)展科學、教育和文化事業(yè),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學習新課

  ◆讀

  1、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P123-126,要求:時間為3分鐘,尋找本課的知識點,理清知識體系。

  2、提問學生,歸納本課的知識體系。

  ◆問

  1、學生再細讀課文5分鐘,思考有關思考題。

  2、投影出示思考題:

  1)發(fā)展科學技術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3)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有什么重要性?

  4)為什么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忣的戰(zhàn)略地位?

  5)我國教育的現(xiàn)狀如何?

  6)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7)我國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3、教師提問,學生依次回答,對于不會的學生,讓其再讀再思考,讓已會的學生糾正,實在難懂的問題,由教師點拔。

  4、由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導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生產(chǎn)力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chǎn)力的集中表現(xiàn)和主要標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思想觀念的變化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2、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而且是先進生產(chǎn)力的集中表現(xiàn)和主要標志;

  2)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3)世界范圍內(nèi)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

  4)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3、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因為,當今世界范圍內(nèi)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茖W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yǎng),基礎在教育。教育對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具有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培養(yǎng)同現(xiàn)代化要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是關系到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全局。建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當前仍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制約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所以,必須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通過大力發(fā)展教育事來,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與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為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

  〖創(chuàng)新問題〗

  選擇: 我國之所以重視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因為它:( )

  A、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首要條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設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應遵循的行為準則

  D、決定著精神文明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

  答案:B

  〖課堂小結〗

  著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為什么要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②認清科技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國與國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靠的是教育。③要聯(lián)系實際談談怎樣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改變思想觀念、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

  ◆練

  見《初三政治精講精練(8-3)》

  【板書設計】

  發(fā)展教育與科學

  1、 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的科技創(chuàng)新

 、趴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⑵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2、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虐呀逃旁趦(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⑵深化教育改革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8

  課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9課浮與沉》

  教材分析

  浮與沉》是河北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本課共安排了三個逐層遞進的教學活動:

  1、認識物體的浮沉現(xiàn)象;

  2、認識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3、感受浮力。旨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自主探研出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并從而學會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對沉浮現(xiàn)象有著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和學習基礎,加之本課注重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探究性極強,學生在一次次經(jīng)歷中對原有認知不斷修正、完善,三維目標得以落實,科學素養(yǎng)獲得和諧發(fā)展。因而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是從實際出發(fā),把握深廣度,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有條不紊地操作、用符號記錄、體驗感受到用語言表達、比較歸納、概括同類事物的共同性質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浮和沉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實驗,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浮力的關系。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積極的科學態(tài)度。

  情感目標:向學生滲透自然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人可以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物體沉浮現(xiàn)象;

  2、實驗設計: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科學教案 篇9

 。ㄒ唬、設計理念:

  在進行“點亮我的小燈泡”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主要想體現(xiàn)這幾個基本理念:

  1、體現(xiàn)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在指導學生探究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時,“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的問題是在學生“玩”了小電珠等材料后根據(jù)“玩”的結果自發(fā)提出來的。提出這一問題后,按照兩個研究方向展開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學生小組交流、進行充分猜測設想后自然歸納出來的。教師只是學生研究問題的向導、引領者,在學生獲取知識方面起到點撥的作用。

  2、體現(xiàn)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玩弄”,這種“玩弄”其實是一種探究,一種經(jīng)歷,一種體驗。讓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探究,讓學生像研究者一樣親身去經(jīng)歷研究過程,讓學生在“點亮”與“點不亮”中體驗“成功”與“失敗”,進而逐步養(yǎng)成科學的探究素養(yǎng)。

  3、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動機情感原則。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興趣與學習需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情感需要。如:在開始部分,從“介紹材料”到提問“看到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再到“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充分抓住了小學生好奇心強,急于動手的心理,迎合了他們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當順利。避免了這類課引入時很容易出現(xiàn)的“學生不顧教師反應,卻急于動手玩弄材料”的現(xiàn)象。在教學觀察小燈泡內(nèi)部秘密時,抓住學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燈泡的關鍵結構:兩根金屬柱下端到底連接到哪里?)適時提供材料,使學生帶著強烈探究欲進行觀察,而這種觀察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學生興趣情感之上。在課的結束部分,點亮小燈泡的環(huán)節(jié)安排,其實是想再次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其體驗成功的快樂?傊,教師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情感變化,應及時引導、鼓勵和啟發(fā),從而創(chuàng)立一個更有利于滿足學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環(huán)境。

 。ǘ、學習目標:

  1、經(jīng)歷用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2、學會對發(fā)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進行觀察和用筆畫出電流在燈泡內(nèi)的流動路線。

  3、學會畫一個發(fā)光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4、經(jīng)歷多種簡單電路的連接過程。

  5、學會檢查電路裝置,避免短路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三)、學習重點:

  觀察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懂得小燈泡點亮的道理,養(yǎng)成科學的探究素養(yǎng)。

 。ㄋ模、學習難點:

  畫出電的流動路線。

 。ㄎ澹、學習準備:

  學生材料:放大鏡、電線、電池、小燈泡、剪刀、紅藍黑水彩筆各1份、小燈泡電池實物圖和白紙各6份。

  教師材料:課件(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路線圖)

 。、學習過程:

  1、引入:

  師:同學們,課前我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誰能來介紹一下?(指名回答)看到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師揭題:這節(jié)課的任務就是點亮小燈泡(師板書課題“點亮我的小燈泡”)。

  2、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

 。1)、師:好,現(xiàn)在給大家?guī)追昼姇r間來玩一玩,要求是:①用一根電線將電池、小燈泡組裝起來,②無論會亮、還是不亮都用實物圖畫出來。注意:會亮的打“√”,不亮的打“×”。

  (2)、師巡視,選取典型圖例請學生按“亮”與“不亮”兩類分別張貼到黑板上,師標號。

  (3)、全班討論張貼的圖例,發(fā)表個人意見。(師不作具體評議,只適當鼓勵)

  (4)、師板書:為什么 亮 不亮

  3、想一想: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

  (1)、小組交流后,推薦代表猜測性發(fā)言。

 。2)、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兩個研究要點。

  師板書:A、材料結構 B、連接方法

 。3)、按照以上兩個要點展開研究

  A、 材料結構:

 、伲ò鍟弘娋)觀察電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內(nèi)部是金屬,兩端去除了包皮),想一想電線與實驗結果有什么關系?

  ②(板書:電池)觀察電池,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一想電池與實驗結果有什么關系?

 、郏ò鍟盒襞荩┯梅糯箸R觀察小燈泡,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師張貼小燈泡實物圖,與學生共同給各部分取名,并板書)

 、 以上這些部分可以直接看到,哪個部分我們卻沒法看清?(兩根金屬架的下部)你想不想看?你認為有沒有必要了解這一部分?為什么?

 、 師提供剖開的小燈泡(每組1個),讓學生借助放大鏡觀察后在自己實物圖上畫出兩根金屬架下端的走向。(指名一生板畫)

 、 畫一畫,電流在小燈泡里是怎樣流動的?(指名一生板畫)

  ⑦ 想一想,小燈泡與實驗結果有什么關系?

  B、 連接方法:

 、賻熝a貼電池,組成放大的典型電路。小組討論流動路線,然后指名一生用粉筆畫出電的流動路線。(師課件演示)

 、谶x幾個代表性圖例,指名多生同時上臺,用黑筆畫出板示圖例中的電的流動路線。全班評議糾正,調(diào)整張貼位置。

  ③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哪些圖例中電是流過燈絲的?哪些沒流過?)(板書:正確——亮不正確——不亮)

 、軓牟徽_的電路中挑選典型圖例認識短路與斷路兩種現(xiàn)象。并說明短路的危害。(師板書:短路斷路)

  斷路:將放大圖中的電線切斷,小燈泡會怎樣?從而引出斷路。

  短路:選一典型錯圖,觀察電線的連接特點,從而引出短路,指出注意點。

 、莞囊桓,錯在哪里?(a、b同時進行)

  a、指名將張貼的不正確的電路用紅筆糾正錯誤。

  b、其他學生在自己的圖紙上畫一畫電的流動路線,不正確的改正。(師巡視指導)

 。4)、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誰來解釋一下小燈泡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

  4、說一說,你的最大收獲。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認為最大收獲是什么?

  5、結束:請同學們再次點亮自己的小燈泡。下課。

 。ㄆ撸鍟O計:

  2、連接方法

  正確——亮

  不正確——不亮

  短路斷路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制訂怎樣搜集成長的證據(jù)活動計劃。

  能搜集實物、尋找數(shù)據(jù)作為自己成長的證據(jù)。

  制作一套記錄自己成長情況的簡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搜集成長證據(jù)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注重證據(j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自覺、誠實地幫助他人。

  科學知識:

  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及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齡階段發(fā)生的變化。

  難點:制作自己的成長簡歷。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健康檢查記錄。

  學生:學生幼兒、兒童時期穿戴過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長日記、成長記錄卡等。詢問爸爸媽媽有關自己的成長情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們的成長變化:

  1、老師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觀看教材第64頁上的四張圖片。

  2、討論: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jīng)長大了,從出生到現(xiàn)在,我們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這個問題的關系到學生制定搜集證據(jù)的計劃,因此,很有必要討論。主要是身高、體重、牙齒等方面的變化,以及學習、運動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4、有哪些事物或數(shù)據(jù)能證明我們在成長?

  二、制定搜集成長的證據(jù)的計劃:

  1.討論:

  ①我們應該著手搜集哪些方面的成長的證據(jù)呢?

 。ㄉ砀摺Ⅲw重、牙齒等方面的變化,以及學習、運動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谖覀兛梢匀ツ乃鸭,怎樣搜集到成長的證據(jù)呢?

 。ǚb、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長日記、病歷、免疫證……)

  2.學生分小組制定計劃。

  3、交流小組的研究計劃,小組相互評價研究計劃。

  4、搜集到了證據(jù)之后,我們可以怎樣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長變化?

  可以引導學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齡身高(厘米)體重(千克)牙齒其他。

  (也可以把年齡一欄分成4個年齡段)

  三、布置課外活動:

  課外按計劃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并提示學生向爸爸媽媽詢問一些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

  第二課時

  一、匯報導入

  1、上節(jié)課布置了同學們課外搜集分析了成長的證據(jù),現(xiàn)在請同學們匯報一下。

  2、學生匯報。(先可以讓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找一兩個代表全班交流。)

  3、通過分析搜集到的成長證據(jù),我們在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

  二、制作自己的成長簡歷:

  1、我們了解了從出生到現(xiàn)在我們成長的變化,如果現(xiàn)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長簡歷,我們可以怎么做?

  (以卡片的形式呈現(xiàn),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長記錄卡)

  2、成長簡歷上一定要有那些內(nèi)容?還可以補充哪些內(nèi)容?

  3、學生制作一個年齡階段的。

  4、交流評價學生的成長簡歷。

  5、布置學生將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學生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需要用到。

  三、活動:人的一生變化。

  1.預測:從現(xiàn)在起,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還將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2、討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除了身高和體重的變化外,我們還在哪些方面發(fā)生變化呢?

  3、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和分析,填寫下面表格:

  項目幼兒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體力

  生活自理能力

  4、交流并評價學生填寫的表格。

  5、討論:通過比較分析,你覺得人在哪些階段更需要別人的幫助?你準備怎樣去幫助別人呢?

  四、閱讀:人的壽命變化。

  學生閱讀并思考:人的壽命為什么能不斷提高?

  六、拓展: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了解非典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2、布置學生課外搜集資料,同學之間交流還有哪些因素影響現(xiàn)代人類的健康?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8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3

科學教案(精選)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