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課文《水》的教案

課文《水》的教案

時間:2024-04-02 16:56:51 教案

課文《水》的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文《水》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文《水》的教案

課文《水》的教案1

  一、課文說明

  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體,跟人的生活關系極為密切,又是兒童比較熟悉的東西。本課選取作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求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的基本物理性質,并為認識其他物體打下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的好材料。課文要求學生觀察的顏色、透明與否、氣味、味道,比較木塊、石塊和的不同,然后綜合認識的基本物理性質,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同時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也就是獲得了認識物體的一些科學方法。本課與《小輪》、《的用途》構成本冊的“”教學單元;從能力培養(yǎng)來看,屬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系列。認識某種物體,就要解它的一些基本性質,并且能根據(jù)這些性質,把它從其他物體中辨認出來。本課就是以這種思路編寫的。

  本課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導學生認識是一種什么樣的物體。課文中第一、二、三圖是讓學生比較木塊、石塊和有什么不同,進而認識是液體,第四圖是指導學生通過用眼看,認識是無色透明的,第五圖是指導學生用鼻聞,認識是沒有氣味的,第六圖是指導學生用舌嘗,認識是沒有味道的。最后讓學生將以上的對的各種認識綜合在一起,得出“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這個科學結論,并把結論填寫在課文中的橫線上。

  第二部分是的基本物理性質的應用,又是認識物體的進一步深入。根據(jù)已知物體的基本性質,把它從其他物體中辨認出來。在直接利用感覺器官辨別物體時,一般應遵循“一看、二聞、三嘗”的順序。對不了解的物體不要隨便嘗。關于“液體”這個概念,課文中是通過“像這樣會流動”的明顯特征給出的。相對于“液體”,是以“不會流動”作為固體的特征。教學中只要求學生會用這兩個詞描述物體的形態(tài),不要求回答“什么叫固體”或“什么叫液體”這樣的問題。學生通過認識的基本物理性質所獲得的認識能力,應該能夠遷移去認識其他物體,從而自己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并使認識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二、目的要求

  使學生認識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木塊,石塊,一杯清,筷子,白色粉筆。每組一套:汽油、牛奶、醋、、醬油、酒精各多半試管,筷子一支。學生準備:鉛筆。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們每天都要用到。早晨起床后,洗臉、刷牙要用,做早飯、午飯、晚飯要用。此外在一天中還要喝等等?墒牵銈冎朗鞘裁礃拥奈矬w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指導學生認識是什么樣的物體1.認識是液體出示:木塊、石塊、清。

  談話:木塊、石塊和有什么不同?能像木塊、石塊這樣直接放在桌上嗎?讓我來試試看(將倒在桌上,流到地上)。和木塊、石塊有什么不一樣?

  講述:我們通過比較的方法,知道了是會流動的,木塊、石塊是不會流動的。像這樣會流動的物體叫做液體(板書:液體)。像木塊、石塊這樣不會流動的物體叫做固體(板書:固體)。

  2.認識沒有顏色

  出示:一杯清。

  提問:大家觀察講桌上杯里的或你們桌上杯里的是什么顏色的?

  出示:白色粉筆。

  提問:這粉筆是什么顏色的?

  是什么顏色的?

  板書:沒有顏色。

  小結:通過和粉筆的比較,使我們知道了是沒有顏色的。

  3.認識透明

  談話:你們把鉛筆放入杯里,我把筷子放入杯里,你們會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這說明是怎樣的?

  板書:透明。

  4.認識沒有氣味

  談話:誰知道是什么氣味的?大家可以聞一聞。不過,在聞的時候,不要直接湊近杯子,應離遠些,用手在杯口上方把氣體搧到鼻子方向來聞。今后無論聞什么物體的'氣味都要這樣做。這是為了避免吸入很多有毒的氣體,危害我們的健康。

  提問:誰來說一說有什么氣味?

  板書:沒有氣味。

  5.認識沒有味道

  談話:誰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大家可以嘗一嘗。不過,嘗味道時,一定要用干凈的筷子或玻璃棒蘸上一點來嘗。在嘗其他物體時也一定要按這種科學方法去嘗,千萬不要隨便地用手去蘸,也不要直接用舌嘗,以防中毒。

  提問:大家嘗了以后,有什么味道?

  板書:沒有味道。

  6.總結

  提問:通過把與木塊、石塊相比較,我們知道了是液體,又分別做了上面這些觀察,現(xiàn)在誰能綜合起來說一說是一種什么樣的物體?

  小結: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鞏固、應用

  談話:我們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了是什么樣的物體,F(xiàn)在我要看看哪些同學學習得最好。在每組的桌上都放有幾種液體,請你們辨認一下哪支試管里裝的是?

  提問:

  哪個組先匯報一下?

  你們組是怎么辨認出來的?

  有不同的意見沒有?

  說一說其他幾個瓶子里的物體是什么樣的?(分別讓學生回答)

  講述:今天大家在辨認時,是按照“一看、二聞、三嘗”的順序。對不了解的物體,不要隨便去嘗。

  總結:今天我們首先是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是液體,然后用眼、鼻、舌三種感覺器官分別去觀察的各種物理性質,最后把所觀察的結果綜合起來,就認識了是一種什么樣的物體。今后還可以用這些方法去認識其他物體。

  五、課后小記

課文《水》的教案2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教學設計過程

  本節(jié)課按一課時安排。但應在上課前一周給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瀏覽相關網(wǎng)站,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進行展示活動,可以由學生采用自由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1.課前任務布置:

 。1)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購耐鈱涌臻g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qū)被水覆蓋著,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球,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么還要加以規(guī)劃和保護?

 、谠谌粘I钪,我們身邊有浪費水的現(xiàn)象嗎結合自己的實際,我們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為,可以達到節(jié)約用水的目的

 、墼谖覀冎車,水資源保護的狀況好嗎你認為哪些行為會使水質受到不良影響

 、軓哪壳皝砜,淡水缺乏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特別是有些地區(qū),干旱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豐富的,你有什么好設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須是自己的設想,不一定正確,不必追求科學性,但需從可行性和經(jīng)濟角度出發(fā))。

  ⑤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改變人的哪些生活習慣可以做到節(jié)省淡水?舉具體措施或歸納一些節(jié)水的小竅門。

 。2)查閱相關網(wǎng)站,從網(wǎng)上獲取相關信息,結合自己的觀點,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或措施是可實施的。

 。3)2-3人一組(自由組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課堂交流用。

  2.課前準備工作:

  教師課前可以將學生收集到的各種素材瀏覽,對觀點(或措施)相近的小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討論進行得全面。對有創(chuàng)意、有價值的的設想,不考慮其可行性或嚴謹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

  3.課堂教學:

  分為兩個階段。

  (1)教師將課題引入后,由學生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釋疑,此過程大約用時25分鐘。教師可將已收集的資料片當堂播放,加深學生對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的認識。

 。2)由教師以實驗為突破口,演示電解水的'實驗,根據(jù)電解過程中兩極產(chǎn)生氣體的性質檢驗,得出水的元素組成,再根據(jù)氣體的體積、,兩種氣體的密度,推導水的組成。

 。ㄍ瓿呻娊馑膶嶒炞詈檬褂没舴蚵娊馄,若沒有,可根據(jù)教學參考書P89的裝置自行制作,所用試管選用帶刻度的,以便于尋找電解產(chǎn)物量的關系。為增強水的導電能力,實驗前應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這一點一定事先向學生做交待。避免與初中物理可的有關知識矛盾。)

  4.課后小結:

  對本節(jié)知識內容進行小結,簡要介紹建國以來興建的水利工程,將搜集到的圖片、視頻資料做展示,加強對學生進行節(jié)約用水的教育。最后將制作精美的展板放于墻報展覽。

  探究活動

  1.洗衣間內自制節(jié)水裝置。

  2.用簡單的易得的材料改造衛(wèi)生間抽水馬桶,使之節(jié)約用水。

  3.廚房內自制凈水裝置。

  4.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撰寫一篇題為《假如地球上沒有水,世界將……》

  要求文體不限,語言流暢,想象豐富,字數(shù)為800-1200字。

  課后討論: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fā)”已經(jīng)啟動,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環(huán)保觀念和措施應貫徹于西部開發(fā)的始終。請你根據(jù)課本知識談談:在西部開發(fā)過程中,為避免水被污染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課文《水》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 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觀賞課本中的插圖,整體感知周莊水鄉(xiāng)動人的情韻。

  2、 讓學生說說作者三次游周莊留下的印象。

  3、 重點研讀、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莊的段落,欣賞文中準確、生動、

  優(yōu)美的語言

  教具準備

  1、 選一幅周莊水鄉(xiāng)的圖畫,張貼于黑板。

  2、 畫一幅周莊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1課時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zhàn)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zhèn)。

  周莊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xiàn)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說歷經(jīng)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一保存著原有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里的動人水韻。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聽錄音,找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2、 教師檢預習效果。

  斑斕 顔色錯雜燦爛

  迷離 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瑩 光亮透明

  參差 指不整齊,不一致

  諦聽 仔細聽

  嫻熟 熟練

  搖曳 搖動

  如訴如泣 形容聲音柔細

  瞬息萬變 形容極短的時間 內變化多

  稍縱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會消失

  3、 自讀課文,并思考:

 。1)“我”曾經(jīng)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么?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游記有什么不同?

  三、精讀課文

  1、 講解前三個自然段

  提問:開頭三段,敘述周莊水鄉(xiāng)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講解“我”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

  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钡纳,而且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3、 齊讀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讀“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一段。并細細品味。

  2課時

  一、 復習鞏固

  二、 講解作者第三次游周莊旱情景和感受。

  1、 默讀第5處自然段,并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一題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莊時,重點描寫了在古鎮(zhèn)盡頭看到的節(jié)日夜景,他是按怎樣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按時間先后順序

  空間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小船經(jīng)過拱橋,而至古鎮(zhèn)盡頭。

  由“天上”寫到“地上”

  寫古鎮(zhèn)節(jié)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鎮(zhèn)的歡呼。

  2、 歷史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將古鎮(zhèn)悠遠的歷史與現(xiàn)實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

  3、 提問:文中除了寫石橋、流水外,還花了不少筆墨描寫了彩燈、花船及禮花,寫一個古鎮(zhèn)為什么要這樣寫?

  表現(xiàn)了古鎮(zhèn)水鄉(xiāng)在改革開放后充滿了生機,反映了周莊人們的幸福生活,具有對外開放意識。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達的效果。

  三、 朗讀附文《江南》,想想詩中描寫的江南與課文描寫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 背誦“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 ,用人類的樂器永也無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 布置作業(yè)。

課文《水》的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狀況;

  水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體污染;

  了解水的組成及物理性質,水。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及查閱媒體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樹立節(jié)水觀念,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jié)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水對人類的影響,水的物理性質及水的組成,在處理這一節(jié)教材時,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作為研究的線索。有條件的學?梢栽谡n前布置研究課題,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查找相關資料,特別是突出媒體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輸入關鍵字詞搜索相關信息,并要求學生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每2-3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通過課前準備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以制作成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過這種組織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特別是展示成果,無論對哪類學生來說,只要付出勞動,都會有收獲,真正體現(xiàn)初中義務教育的全員性和教育的全過程性。特別對初中學生來說,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成為其學習過程的根本動力。水資源的有限,人類對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業(yè)化進程對水體的污染,對學生來說,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學生會一無所知,教師課堂上簡單的介紹對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現(xiàn)實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水質的日益惡化等,使學生有一種危機感,自覺地從我做起是環(huán)保事業(yè)大眾化的具體體現(xiàn)。

  水的組成是本節(jié)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它應包含兩方面內容:

  1.水的宏觀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組成。

  2.水的微觀構成,即:定量。每個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數(shù)目,從而得到水的分子式。這兩個過程應有意識地加以區(qū)分,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組成的一般方法,為今后學生進行學習打好基礎。電解水的實驗是完成上述兩個任務的經(jīng)典實驗,可以結合有關物理知識介紹實驗裝置,特別是電極的極性,兩極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兩極產(chǎn)生氣體的性質,然后結合有關數(shù)據(jù)幫助同學進行推導,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些過程中,應注意嚴謹性。

課文《水》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

  2、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yōu)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3、了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4、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5、學生學會貼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重點及難點:

  1、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yōu)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2、了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3、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4、學會貼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方法:

  本課以合作、探究為主,結合自主等多種方法。以學生介紹周莊為重點。

  教學課件:

  運用了Authorware技術,并將在網(wǎng)絡上下載的圖片以及有關周莊的資料應用于課件中,顯出真效。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注音及解釋

  1、生字注音

  木櫓(lǔ)-攪動(jiǎo)-斑斕(bān)(lán)-漾動(yàng)

  彩綢(chóu)-連綴(zhuì)-仲春(zhòng)-屋脊(jǐ)

  覆蓋(fù)-目眩(xuàn)-屋檐(yán)-滲出來(shèn)

  諦聽(dì)-參差(cēn)(cī)-嫻熟(xián)-軌跡(guǐ)

  剔透(tī)-絲弦(xián)-勾勒(lè)-黑黝黝(yǒu)

  繽紛(bīn)-隱匿(nì)-璀璨(cuǐ)(càn)-搖曳(yè)

  2、詞語積累

  迷離:指難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以辨別清楚。

  閃爍:光亮的樣子。

  朦朧:不清楚,模糊。

  連綴:相接。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nóng)歷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以此類推。

  絲竹:代指弦樂器。

  清澈剔透:形容水純凈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

  張燈結彩:掛上燈籠,系上彩綢。形容節(jié)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勾勒:畫出形象的輪廓。

  黑黝黝:形容黑的樣子。

  隱匿:藏起來,不顯露。

  凝重:聚集在一起,很濃。

  蔓延:不停地生長。

  二、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播放周莊簡介課件。

  三、探究學習

  1、作者簡介

  趙麗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縣人。1968年高中畢業(yè)后回故鄉(xiāng)插隊,當過木匠、鄉(xiāng)郵遞員、教師、縣機關工作人員。1978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并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和散文。大學畢業(yè)后當過《萌芽》雜志編輯,后為上海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上海市青年聯(lián)合會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委員。現(xiàn)為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一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曾數(shù)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yōu)秀散文集獎。

  2、結構探究

  全文共6段,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走進周莊,包括小河泛舟與古鎮(zhèn)風貌。

  首段安排很巧妙,開門見山,先來一段描寫,就像一個特寫鏡頭,讓人隨著文字自由想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支在水面上攪動的木櫓,彎曲的,頗有點小鎮(zhèn)古樸之風。接下來你的視線延伸到了周圍的地方:石橋、樓屋、樹影、云彩和飛鳥,這些景物可以被你隨意組合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畫,而且很美,你看:它們“都被這不慌不忙的木櫓攪碎,碎成斑斕的光點,迷離閃爍,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絲綢,沒有人能描繪它朦朧的花紋……”如此美景,多么讓人流連忘返,讓人隨著作者的思路繼續(xù)下行,探個究竟。

  一句“什么比在周莊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詩意呢?”承上啟下,自然過渡到對周莊的實物描寫,而且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顯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周莊的橋多,有特色,因此作者把第二段用于對橋的描述,視角是從河面看橋,“在窄窄的河道中緩緩滑行,拱形的橋孔一個接一個從頭頂掠過!碑斎唬捎诠P墨有限,不能一一概述,只能統(tǒng)而言之,“古老的石橋,一座有一座的形狀,一座有一座的風格,過一座橋,便換一道風景!薄罢驹跇蛏系男腥说皖^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頭看橋上的人”則化用于一首現(xiàn)代詩,詩的原句是這樣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币饩呈且粯拥摹!跋嗫磧刹粎挕眲t源自于李白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雖然表面上語言很平常,但細細琢磨,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底非常深厚。

  水和橋都看完了,該說說古鎮(zhèn)了。作者僅用丁一個“井”字,就讓我們對古鎮(zhèn)的概貌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這就是語言的精辟之處。這是一個古鎮(zhèn),它永遠都不可能與往事割裂,因此作者筆調一轉,想起了當年的古鎮(zhèn),“當年的大戶人家,能將船劃進家門,大宅后院還有泊船的池塘。這樣的景象,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見到!币郧笆沁@樣,我們不難想像現(xiàn)在的周莊也差不到哪里去,這不,作者又正正經(jīng)經(jīng)提到了現(xiàn)在的水:“一個外鄉(xiāng)人,來到周莊,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連在一起的事物!边@句話承上啟下,后一部分就是自己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來看周莊的水了。

  第二部分(第4~6段),作者三次到周莊的所見所感。

  先交待一句,“我曾經(jīng)三次到周莊,每一次都乘船游鎮(zhèn),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樣!蹦敲淳烤褂惺裁床灰粯幽?我們不禁很好奇,這也是課文設下的玄機。接下來,作者開始介紹第一次到周莊的時間——仲春、天氣——“天下著小雨”,那么在這樣一個下著小雨的仲春時節(jié),作者看到了什么呢?“古鎮(zhèn)被飄動的雨霧籠罩著,石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在這樣的時刻,作者“打著傘坐船游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這句比喻手法的運用將雨中山河寫得生動了。

  緊接著作者寫第二次到周莊,仍然是先交待時間——冬天、天氣——剛剛下過一夜小雪,不同的是,作者這次可比第一次看得仔細了,他不僅看到“陽光穿破石層撫摸大地”,看到路邊、屋脊、樹梢、河邊石階的積雪,還看到了小鎮(zhèn)四處滴水、淌水的情景。這段景物描寫作者寫得非常細心,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啟動各種感官,將雪后小鎮(zhèn)寫得嫵媚動人,“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仿佛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不禁讓人十分向往。

  作者的重點不是前兩次周莊之行,而是第三次,所以他在安排文章結構時將前兩次放在一個自然段,而第三次則單獨一段,費墨頗多。第三次去周莊“是在一個溫暖的春夜”,正是那里的旅游節(jié),“古鎮(zhèn)把這天當成一盛大的節(jié)日”,既然是個節(jié)日,肯定很熱鬧,于是描繪當時的盛況,“古老的樓房和曲折的小街綴滿了閃爍的彩燈,燈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變成一條多姿多彩的光帶。”作者開始坐船夜游,接下來的景物描寫就是以船行駛時的所見為順序的。先寫船娘,“輕松”一詞將她嫻熟的動作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接著寫船行后留下的軌跡和櫓的劃痕,再寫船經(jīng)過一座拱橋時傳來的音樂及當時的水面,再寫劃過來的花船,最后寫泛舟結束后的小河,“小河也恢復了它本來的面目,平靜的水面上閃爍著點點星光。”星光出來了,大家不免往天上看,“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點從黑黝黝的屋脊上飛起來,像一群沖天而起的螢火蟲,在黑暗中劃出一道道暗紅的光線。”“隨著一聲聲清脆的爆炸聲,小小的光點變成滿天盛開的繽紛禮花,天空和大地都被這滿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痹谶@焰火的烘托下節(jié)日的氛圍突然變得這么濃,它給夜晚的古鎮(zhèn)增添了一份新的光彩!霸谄卟实难婊鹫找旅婺恳恍拢蚕⑷f變,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時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線變成了活潑流動的彩光!弊詈螅髡叩乃枷胗只氐搅怂,他把由“天上的輝煌和璀璨”映照的“平靜幽深的河水”比喻成“一條搖曳生輝、光華四射的彩帶”,而倒映在水里的河畔樓屋則“像從河底泛起的一張張仰望天空的臉”,他甚至賦予它們生命,“當新的一輪焰火在空中盛開時,他們又從遙遠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換了另一種表情。”如此良辰美景,雖然泛舟結束,但驚喜仍在蔓延,這是人們陶醉于大自然中的快樂,作者很好地渲染了周莊水鄉(xiāng)節(jié)日歡樂的氣氛,巧妙地將古鎮(zhèn)水鄉(xiāng)悠久的歷史和歡樂、五彩繽紛的現(xiàn)實有機地聯(lián)系了起來。

  第六段是這部分的最后一段,也是課文的結束。作者回憶起這個奇妙的夜晚,他的言詞之中還是充滿了喜愛和向往:“周莊在寧靜的夜色中變得像神奇的童話,古鎮(zhèn)悠遠的歷史和繽紛的現(xiàn)實,都蕩漾在被竹篙和木櫓攪動的水波之中!

  四、課堂練習

  課件展示《基礎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游記線索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莊為線索,雖然記敘的對象都相同,但隨著時間轉換,景色各異,三次游周莊時的所見及感受,也各不相同,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莊隨著時間悄無聲息的變化,體現(xiàn)了周莊人民幸?鞓返纳。

  二、主旨探究

  文章描述了三次去周莊的所見所感,表現(xiàn)了古鎮(zhèn)水鄉(xiāng)的勃勃生機及周莊人民的幸福歡樂生活。

  三、寫作探究

  1、文章開頭安排特寫鏡頭,獨具匠心。

  作者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是周莊,而是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一來一回悠然攪動”,隨著這攪動的木櫓,我們也不知不覺走進了這個世界。原來這個世界里還有這么多豐富的東西:橋、樓、樹、云、鳥,還有那美麗的似彩綢一般的水面,真是讓人浮想聯(lián)翩,無限向往。達到了這個目的,作者才筆鋒一轉,告訴你這就是周莊,而且是富有詩意的周莊,于是牽引著你不斷隨他的文字探索。這種獨特的開頭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們學習。

  2、文中寫景語言清新優(yōu)美,抒情性強。

  本文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也像周莊水鄉(xiāng)一般讓人賞心悅目,“天下著小雨,古鎮(zhèn)被飄動的雨霧籠罩著,古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打著傘坐船游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小雨中,“飄動的雨霧”、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的古橋和屋脊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頭帶面紗的少女形象,朦朧、綽約、富有魅力!八曋刂丿B疊,如訴如泣,仿佛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眲t使用通感的手法,將聽覺和視覺融合起來,很形象,仿佛水聲的熱鬧伸手可及。而且,比喻與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將水聲比喻成“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水聲仿佛也有“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用“江南絲竹”和“萬般柔情”表現(xiàn)水聲的輕婉、柔媚、悠揚。這些清新可人的語言不僅將當時的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同時也告訴我們作者對這些景色是多么喜愛,因為他的感情在這些抒情性的語言中已溢于言表。

  3、文中運用了不少生動而貼切的比喻,使所狀之物活靈活現(xiàn),如在眼前。

  文中比喻之處很多,“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彩綢”、“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仿佛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像一群沖天而起的螢火蟲”等,都用了生動形象又不乏淡雅清新的比喻將我們帶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里,仿佛親眼目睹了如此這般的一番景物,這是比喻的妙處,也可見作者的功底。

  四、課堂訓練

  課件展示《閱讀拓展》

  附板書設計:

  整體水韻圖畫(1段——3段)。

  “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印象圖

  三次游歷周莊時的不同水韻圖畫(4段——6段)

  第一次——煙雨迷蒙的周莊水墨畫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莊動感版畫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對比強烈的版畫

  “水”之“聲”——如訴如泣神秘悠遠的江南絲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周莊節(jié)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帶-搖曳生輝、光華四射的彩帶

  節(jié)日夜晚的周莊——似夢境,像神奇的童話

  教學反思:

  《周莊水韻》講過之后,我腦中的記憶好像也沒有多少,回過頭來再讀這篇散文,覺得這么優(yōu)美的文章,還應該讓學生學習其好的寫作方法,應該讓學生在朗讀中閉眼體會優(yōu)美而又有詩情畫意得特寫鏡頭——文章的開頭。

  1.文章開頭安排特寫鏡頭,獨具匠心。

  作者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是周莊,而是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一來一回悠然攪動”,隨著這攪動的木櫓,我們也不知不覺走進了這個世界。原來這個世界里還有這么多豐富的東西:橋、樓、樹、云、鳥,還有那美麗的似彩綢一般的水面,真是讓人浮想聯(lián)翩,無限向往。達到了這個目的,作者才筆鋒一轉,告訴你這就是周莊,而且是富有詩意的周莊,于是牽引著你不斷隨他的文字探索。這種獨特的開頭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們學習。

  2.文中寫景語言清新優(yōu)美,抒情性強。

  本文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也像周莊水鄉(xiāng)一般讓人賞心悅目,“天下著小雨,古鎮(zhèn)被飄動的雨霧籠罩著,古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打著傘坐船游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毙∮曛,“飄動的雨霧”、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的古橋和屋脊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頭帶面紗的少女形象,朦朧、綽約、富有魅力。“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仿佛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眲t使用通感的手法,將聽覺和視覺融合起來,很形象,仿佛水聲的熱鬧伸手可及。而且,比喻與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將水聲比喻成“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水聲仿佛也有“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用“江南絲竹”和“萬般柔情”表現(xiàn)水聲的輕婉、柔媚、悠揚。這些清新可人的語言不僅將當時的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同時也告訴我們作者對這些景色是多么喜愛,因為他的感情在這些抒情性的語言中已溢于言表。

課文《水》的教案6

  本課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篇描寫江南春水的優(yōu)美散文。課文通過詩化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贊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美得讓人沉醉。這篇散文由9個或長或短的段落錯落成章,卻又形散而神不散。開篇由兩個設喻精巧的疑問句引領全文,接下來,用是春天的豎琴、是春天的明鏡充分展現(xiàn)三月桃花水的美麗,它的美,美在有聲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跡的回應了開篇的問題。結尾是作者由衷的贊美,直抒心意,這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經(jīng)流進了愛上它的人們的心中,已經(jīng)為它深深著迷、沉醉。課文結構清晰,線索明朗,文字優(yōu)美,韻味無窮。三月桃花水的美是與淳樸、恬靜的鄉(xiāng)村生活緊緊相連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詞句,并巧妙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濃郁的喜悅、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真摯情懷。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讀絢纖等生字和課文中琴弦、裹著、草如茵、掬一捧、應和、裊裊炊煙等詞語。并能理解課文中絢麗、催促、草如茵、纖細、應和、豎琴、沉醉、柳如眉等詞語。

  2、能夠正確書寫生字詞。

  3、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學難點:

  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能找出課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段,并能體會作者使用這些修辭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優(yōu)美、意境清新的特點。結合平時學生作文中詞語貧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勵學生在積累的基礎上學習模仿造句、寫話。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熟讀成誦的習慣,既能使學生積累優(yōu)美詞句,又能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語流、語感能力。

  教具準備:

  鄉(xiāng)村生活、生產(chǎn)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昨天,老師帶你們看了一次春潮,現(xiàn)在耳邊好象還響著轟隆隆的春潮聲。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三月的桃花水邊,到那里,我們又會有怎樣的奇遇呢?

 。ò鍟n題:三月桃花水)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讀不準的字詞。

  2、指名分節(jié)朗讀,教師相機訂正錯誤的讀音。

  3、結合學生的質疑學習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絢

  弦

  纖

  和(多音字)

  裊

  茵

  掬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辯)

  4、學生兩人一組,齊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讀準字音。

  5、教師提問:這篇課文描寫的三月桃花水,給你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麗、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情感來讀課文?(用歡喜的心情、輕快的朗讀方式)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畫出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6、學生質疑。(對于學生提出的、較容易的字詞問題,如果有其他學生能夠解決的,就應該多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方式、理解方式解決,因為這是學生的初步自學過程,不要要求盡善盡美。對于比較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xù)學習。)

  三、再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比一比誰讀得流暢而有感情。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文字里有幾句話?是什么句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在課文中找出和這兩句話對應的段落。(兩句話,是疑問句,分別對應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師引導:

  是什么聲音――三月桃花水的水聲(把流水聲比喻成小鈴鐺的聲音,清脆悅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鏡般的水面比喻成絲綢,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業(yè):

  1、感情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積累好詞好句(選擇自己理解了的詞語造句)。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情況:

  1、讓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自己認為能讀得最好的段落。

  2、提問: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你為什么覺得這段比較好讀?

 。ㄒ膭顚W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如果沒有明顯的錯誤,就不要否定學生或幼稚或離譜的回答,因為這是孩子對課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夠準確的地方,教師要重在適當引導,而不是強調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鼓勵他們完整、準確地表達。)

  二、學習課文:

  1、齊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當你讀這一段時,你眼前會出現(xiàn)怎樣的景象?

  2、課件展示。

  3、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呵,河流醒來了!――一個語氣詞呵,表現(xiàn)了作者乍見春水的興奮之情;一個醒把被束縛一個冬天的河水重獲新生的喜悅寫活。(擬人方法)

  流動的水在舞動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渦,在作者筆下成了櫻花酒窩(比喻)

  4、分男、女生讀描寫水聲、水面的段落。

  5、小組自學: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它彈奏出哪些不同的音樂?這些不同的音樂與鄉(xiāng)村生活有什么關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為什么是明鏡?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師提問:

  課文的第3―6自然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找出來,讀一讀,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把桃花水比喻成豎琴明鏡,把波紋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運用了排比、擬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長發(fā),把衣著艷麗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學生自由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聯(lián)系上文,思考: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因為桃花水與農(nóng)村生產(chǎn)息息相關,所以比

  金子還貴,因為它純凈透明,所以比銀子還亮。)

  (三月桃花水讓所有見過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無比的桃花水流進我們的心里,讓我們永遠銘記。結尾表達了作者對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贊美和無比熱愛。)

  8、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思考:讀《三月桃花水》和讀《春潮》時,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復朗讀課文中優(yōu)美句段,模仿句段,寫一寫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觀,或寫一寫春天游園的見聞(也可安排在課后進行)。

  2、感情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發(fā)揮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會對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說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并嘗試背誦。

  2、形近字組詞:

  梨

  鞠

  纖

  瓣

  鳥

  裹

  琴

  犁

  掬

  遷

  辯

  裊

  衷

  鈴

  辮

  衰

  辨

  板書設計:

  三月桃花水

  什么聲音?

  豎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鏡

  教學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優(yōu)美的散文。這篇散文,不僅文字優(yōu)美,意境清麗,而且文章結構精巧,前后文之間,有問有答,各個段落在錯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復和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令人身心愉悅。

  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包括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性的自學朗讀和課后鞏固性的朗讀;課堂采取各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熟悉生字詞的字音,初步了解課文意思、課文結構,以及初步感知課文的意境;邊讀邊想象,在朗讀中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課文的意境;把對春天、春水的喜愛、欣賞之情帶到朗讀中,讓學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讀。另外在本文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給學生自學的空間,讓學生在預習中,在朗讀中,在小組活動中,在各個思考問題的設置和回答的過程中,都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自學能力。再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串講課文,教師只要針對課文中疑難之處進行適當引導、點撥,學生就能在自我領悟的基礎上,逐步深入課文的精妙之處,更能真切的與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共鳴。

課文《水》的教案7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描寫了陽春三月,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春天的美麗。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豎琴、明鏡,揭示春水的可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春天已經(jīng)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全文語言優(yōu)美,很適合朗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般技能: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與優(yōu)美的句子;

  思想感情: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春水的可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仔細的觀察通過課文學習;

  了解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仔細的觀察;

  了解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

  教學用具:

  投影,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你喜歡春天嗎?

  你聽,有一種聲音,像小鈴鐺;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藍天?

  這是什么?(板書:三月桃花水)

  二、聽錄音,讀課文:

  1、放錄音。注意生字的讀音,標上自然段。

  2、提問:讀了這篇文章,你知道三月桃花水是什么樣的?

  3、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春天的'豎琴春天的明鏡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

  三、品讀課文

  1、再讀課文1-9小節(jié),你覺得三月的桃花水美嗎?找出自己認為最喜歡的句子讀讀,說說為什么?

  2、小組討論:

  指名說說

  集體交流

  3、重點學習3、4、5、6小節(jié)

 。1)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你聽到奏出了什么的樣的樂曲?

 。2)聽音樂,想像這種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指名交流

 。4)美讀3、4段落

  (5)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配樂讀讀5、6小結

 。6)說說明鏡中還映照了哪些景物?

  仿照這樣的格式說一說我看見()

  發(fā)現(xiàn)()

  4、聽音樂朗讀3、4、5、6小結

  5、說說你認為三月桃花水還像什么?

 。1)集體交流

 。2)齊讀7、8、9自然段

  五、師生溝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我們應該走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變化。學完課文你還了解到哪些?說個大家聽好嗎?

  板書設計:

  三月桃花水

  春天的豎琴

  春天的明鏡

  比金子還貴

  比銀子還亮

  課后札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同學們,我們上一節(jié)課學習了《三月桃花水》這一課,我們能流利讀課文,下面老師想請一名讀得最好的同學到前現(xiàn)來給大家讀一下,哪位同學有這個決心。

  二、回顧課文內容,說說三月桃花水是什么

  學生聯(lián)系課文各抒己見。

  1、復習課文內容:

  2、作業(yè)交流:面對春水的力量,你想對大自然說些什么?

  展示畫的三月桃花水的景象,做一句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結合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5、比較這篇課文與《春潮》有什么不同?

  四、學寫生字:

  學生自學生字。

  交流重點字:裊弦

  作業(yè)設置:

  摘抄表現(xiàn)三月桃花水的句子。

  摘抄優(yōu)美的詞語:選擇一個造句。

  板書設計:裊弦

課文《水》的教案8

  【教學目標】

  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

  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yōu)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了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學會生動貼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重點】

  味欣賞散文清新優(yōu)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

  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會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

  2、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yōu)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1、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yōu)美、抒情性強的語言。

  2、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教學難點】

  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有關周莊、麗江、威尼斯體現(xiàn)“水鄉(xiāng)、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幾幅對比畫面。(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當”作為背景音樂),以此導入新課。

 。ǘ⒅v授新課。

  1、配樂朗讀,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莊的四幅畫面:

  第一幅——“碧波蕩漾、小河泛舟、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圖

  第二幅——仲春煙雨籠罩的周莊迷蒙水墨畫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莊動感版畫

  第四幅——春夜張燈結彩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ㄅ錁罚阂浴案呱搅魉被颉氨憩F(xiàn)節(jié)日熱鬧氣氛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

  2、“聽”讀感知內容結構:

  學生“聽讀”課文時,教師同時布置“聽讀”任務:要求學生結合教師播放的“圖畫”及“聽讀”到的課文內容,在聽完朗讀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務。

  提問:“聽”完朗讀后,周莊在我們的“腦!敝惺且粋什么印象呢?

  那么作者向我們描述了舊鎮(zhèn)周莊的哪幾幅“水韻圖畫”?

  參考提示:由總寫到分寫,共兩個部分四幅“水韻圖畫”。即

  整體水韻圖畫(1段——3段)。

  三次游歷周莊時的不同水韻圖畫(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煙雨籠罩的周莊迷蒙水墨畫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莊動感版畫

  第三次——春夜張燈結彩、五彩繽紛、星火輝映、水天一色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3、細讀加深印象,熟悉內容,學會描述。

  找出作者游歷周莊時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描述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描寫“周莊水韻”。采用競賽的形式。

  4。誦讀精彩語段,增強感悟能力。

  引導學生誦讀作者“第二次游周莊的情景”——“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

  (三)、鞏固:朗讀課文。

 。ㄋ模、小結“作者在不同的季節(jié)游周莊,選擇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周莊水鄉(xiāng)的多姿多彩。

 。ㄎ澹、作業(yè):

  1摘錄課文中你最喜歡的精彩語句或語段。

  2背誦“第二次游周莊”的語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2。學會生動貼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

  會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一)、復習導入。

  檢查背誦情況,抽查后一齊背誦。接著導入新課。

 。ǘ、講授新課。

  精讀局部重點語段(第5段)。

  1、學生默讀第5段“第三次游歷周莊”的文段。

  2、采用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教師有選擇地點撥歸納小結的方法:

 。1)、描寫景物方法多樣。

  提問:前面春冬兩次游周莊,作者差不多已經(jīng)寫完了周莊的(“橋”)和“水”,那么第三次游歷周莊時,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來描寫?有什么作用?

  釋疑參考:

  移步換景法。

  烘托渲染寫景。

  虛實結合,前后照應。

 。2)、寫作順序有條有理。

  提問:作者寫第三次游歷周莊時,重點描寫了在古鎮(zhèn)盡頭看到的節(jié)日夜景,他是按怎樣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

  參考提示:作者寫第三次夜游周莊水鄉(xiāng),以時間先后為序?臻g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最后由“天上”寫至“地上”。

  畫出最能表現(xiàn)周莊“水韻”的語句,說一說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描寫周莊水韻的。

  3、品讀散文語言。

  分小組競賽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體會其作用及妙處。

  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彩綢,沒有人能描繪它朦朧眩目的花紋……

  打著傘坐船游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古老的磚石和清新的白雪參差交織,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

  如訴如泣,仿佛神秘悠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

  燈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變成一條多姿多彩的光帶。

  這是一個夢幻般的夜晚,周莊在寧靜的夜色中變得像神奇的童話。

 。ㄈ⑿〗Y:

  文中運用了不少生動而貼切的比喻,使所狀之物活靈活現(xiàn),如在眼前。文中語言清新優(yōu)美,如周莊之水,柔情萬般,韻味十足,與所描寫的水鄉(xiāng)景物十分融洽。

 。ㄋ模、鞏固:

  熟讀課文

  (五)、作業(yè)布置:

  1、課后完成“思考練習四”

  2、用“移步換景”法,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為標題,寫一篇描寫“所見所聞所感”的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個以上的比喻句。

課文《水》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觀察自然與生活中有關水的情況,知道水的作用。

  2、激發(fā)說話的興趣,能把自己了解的情況與同學交流。

  3、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學生:收集家鄉(xiāng)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名稱、樣子、作用等資料。

  教學設計參考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交際

  1、上課時,可以把學生帶出校園,來到有水的地方,看水說水。

  2、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相互間交流、說話,圍繞自己看到的水說一說它的顏色、形狀、作用等等。

  3、說話的.重點是節(jié)約用水,怎樣節(jié)約。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并交任務,回家以后怎樣宣傳節(jié)約用水及自己的行動。先說一說設想,然后再付諸行動。

  4、學生自由尋找說話對象,把以上內容說給同學聽。教師以參加者的身份,相機進入談話小團體并作指導。

  5、讓學生在剛才自由談的基礎上,說給大家聽一聽,并讓同學們評價一下,誰想得好,說得好。

  二、拓展活動

  布置回家以后的節(jié)水任務。讓家長簡單簽寫一下是否有節(jié)水行動。

【課文《水》的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畫山繡水》教案08-26

課文瀑布教案06-18

課文《口技》的教案09-27

課文背影教案05-23

課文《母雞》教案03-13

課文《雪》的教案08-26

課文《回聲》的教案08-26

課文《山雨》的教案08-26

課文《春》教案08-26

課文《老王》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