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花之詠》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花之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花之詠》1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理念: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當下教育教學的重任。作為“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shù)”的語文教學,要擔當此重任,首先要在以生為本、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的基礎(chǔ)上,針對重點、難點,圍繞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目的地通過啟發(fā)、點撥、喚醒,引導學生學會賞析、學會探究、學會對應讀寫等等,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語言的建構(gòu)與運用能力、審美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初讀詩文,繼續(xù)練習獨立識字,學會規(guī)范書寫生字,練習寫摘錄筆記。
2.理解“孕育、降生、撫養(yǎng)、宣報、聆聽”等詞語在詩文中的意思。
3.練習用“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提問思考,了解散文詩內(nèi)容,理清層次。
4.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涵,感受作者對真、善、美的贊美之情。
5.啟發(fā)學生感悟語言之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練習表達。
6.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情分析:
已上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也逐漸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看法,但他們的認識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師的及時引導。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散文詩《花之詠》,語言輕柔、雋秀、清新,充滿了詩情畫意,要使學生在建構(gòu)語言的過程中,感悟內(nèi)涵、體會情感、學會運用,更需要教師及時的喚醒、啟發(fā)、點撥、提升。
教學重點: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涵,感受作者對真、善、美的贊美之情。教學難點:啟發(fā)學生感悟語言之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練習表達。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以下展示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涵,感受作者對真、善、美的贊美之情。
2.啟發(fā)學生感悟語言之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練習表達。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涵,感受作者對真、善、美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啟發(fā)學生感悟語言之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練習表達。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誦讀導入
1.同學們,現(xiàn)在正是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你們都喜歡什么花呢?為什么?
2.正因為花帶給了我們美麗、快樂、溫暖,才有了那么多有關(guān)花的詞語,引導學生誦讀有關(guān)花的詞語。也正因為如此,古代詩人才留下了許多有關(guān)花的名句,引導學生誦讀有關(guān)花的詩句。
3.那么,花在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散文詩《花之詠》中,又有怎樣的不同呢?相機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課是教學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好的導課能打開學生思路,使學生盡快走進文本。本文主要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他們回想自己喜歡的花,誦讀有關(guān)花的詞語和詩句,拓展視野,使學生漸漸感悟到花在人們眼里豐富的內(nèi)涵,為感知作者散文詩的魅力奠定基礎(chǔ)!
二、對比閱讀,體會不同
1.花在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散文詩《花之詠》中,到底有怎樣的不同呢?引導學生大聲讀散文詩和另一篇文章《迎春花》,相互對比,發(fā)現(xiàn)《花之詠》的不同。
根據(jù)學生對比品味,相機點撥,感悟不同:
。1)重點引導學生明白《花之詠》用第一人稱“我”把花當人來寫,給花賦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感情;ㄖ伷鋵嵕褪腔ㄔ诟璩ㄔ诟璩约旱囊簧、自己的生命,它的一生包括生長、生活、追求。這是在內(nèi)容上的不同。
。2)從語言上看有什么不同呢?,引導學生感悟散文詩《花之詠》的語言像詩一樣優(yōu)美、不落俗套、新穎、清新。
2.總結(jié)紀伯倫散文詩《花之詠》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明白作者用詩一般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描寫了花的一生、花的生命。
【設計意圖:對比既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為使學生充分感知散文詩《花之詠》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比閱讀《花之詠》和《迎春花》,在對比中思考鑒賞《花之詠》在內(nèi)容和語言表達上的不同,使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悟《花之詠》語言的優(yōu)美清新。】
三、朗讀感悟,品味語言
1.作者怎樣用詩一般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描寫花的一生、花的生命呢?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開頭寫花生長的前三個自然段,在讀中感知哪句話寫得美、用得新,吸引了我們。
哪句話寫得美用得新,吸引了你呢?根據(jù)學生的感悟,相機啟發(fā):
。1)從“我是一句話,大自然把我吐了出來,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毕胂蟊扔骶鋷Ыo人們的情景,感悟其與眾不同,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清新。相機指導朗讀。
。2)從“我是一顆星星,從湛藍的天幕墜落到碧綠的地毯上!痹俅胃形虮扔骶鋷Ыo人們的神奇、美妙,體會作者語言的優(yōu)美、清新。相機指導朗讀。
。3)從“我是大地的女兒,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撫養(yǎng),秋天催我入眠!斌w會排比句的.作用,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優(yōu)美。相機指導朗讀。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一起化作大地母親懷中的小花,深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朗讀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是方法,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通過讀悟結(jié)合,引導學生具體感悟到散文詩語言的優(yōu)美、清新,達到自主建構(gòu)語言的目的!
四、自主建構(gòu),運用語言
1.同學們,花,這自然的驕子,這大地的精靈,這母親奉獻給我們的禮物,它又有怎樣的生活呢?引導學生默讀寫花生活的中間三個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自己覺得寫得優(yōu)美、清新的詞句,尤其是畫一些詞語,想其美的原因,做批注。
那個詞用得優(yōu)美、清新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重點啟發(fā)點撥:
。1)引導學生明白“禮品”象征著友誼、信任、尊重;彩冠象征著美麗、幸福、愛情、相伴一生;贈物象征著對死者的懷念、紀念、緬懷。一個詞蘊含了那么多美好的感情,由此體會作者語言的豐富優(yōu)美。
。2)引導學生明白“攜手”是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花和好朋友一起把美好帶給大地的情景,從而感悟語言的美妙。
。3)引導學生懂得“舞姿輕盈”是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融入了自己的想象,讓人們仿佛看到了草原上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美,進而感受語言的與眾不同、清新、優(yōu)美。
(4)引導學生通過找“芳香四溢”的近義詞,理解積累詞語,體會優(yōu)美的語言帶給人們的美好情景,等等,并相機指導朗讀。
2.引讀詞語,啟發(fā)學生品悟花無論是在草原上、空氣里,還是大地上,都把美麗、快樂、幸福、友情、真誠等帶給了我們,花就是真、善、美的化身。
3.作者通過這些詞語,運用比喻、擬人,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用詩一般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抒發(fā)了自己對花的贊美,也是對真、善、美的贊美。引導學生再次化作大地母親懷中的一枝小花,伴著音樂輕輕地吟誦,并展開想象。
4.指導學生反復吟誦有關(guān)寫花生活的文段,引導背誦。
5.那么,花的生活就僅僅只有這些嗎?它還會生活在哪兒呢?引導學生選擇一方面,也像作者一樣運用比喻、擬人,融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交流學生所寫,及時評價。
【設計意圖:建構(gòu)語言、運用語言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整體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層面。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畫詞句,品味詞句的優(yōu)美清新,朗讀背誦等進行自主建構(gòu),再及時把自主建構(gòu)的語言規(guī)律運用到練筆中,達到建構(gòu)語言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五、總結(jié)深化,拓展升華
1.花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滿足于打扮我們的生活,它還有自己的追求,它追求什么呢?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思考理解花的追求。
2.引導學生明白作者表面寫花,實際寫人。他借花喻人,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
3.指導學生朗讀作者的《眼淚和微笑》中的另一篇散文詩,再次體會其語言的優(yōu)美清新和他對夢想、光明的追求。
4.推薦閱讀《眼淚和微笑》,擴大閱讀面。
【設計意圖:在學生建構(gòu)文本語言,學會運用語言規(guī)律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后,水到渠成地引導他們明白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使學生較深刻的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再通過拓展朗讀,達到進一步升華情感、品味建構(gòu)語言的目的!
板書設計: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花之詠》2
教材分析:
本文是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1883—1931)散文集《淚與笑》中的一篇!痘ㄖ仭房梢岳斫鉃椤盎ǖ母璩,品讀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書。詩人采用擬人的寫作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寫出了花的心聲;在前3段“我”分別把自己比作了“大地心中的一句話”、“墜落到草地上的一顆星星”、“大地的女兒”、第4小段講了自己的用途“朋友間的禮物”、“新娘頭上的鮮花”甚至是“祭拜逝者的贈物”,“花”是世上美麗事物、人間真摯感情的象征;在5、6段“我”又歌頌了自己從清晨到黃昏,從大地到空中與微風攜手同百鳥相伴的幸福美好生活;第7段則表達了花的理想:追求光明。本文表面上是關(guān)于花的描寫,實際是作者在借物抒情,作者已與花融為了一體,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花的欣賞和贊美,潛藏著作者的對美麗和光明的渴望與追求。詩人以流暢的語言,清新的文筆,愧麗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從平易中發(fā)掘雋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啟示深刻的哲理。
學情分析:
本文是本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借花抒情、借花喻人的寫作手法有了較深的了解與感悟,而本文作者在抒發(fā)自己對花的贊美與喜愛的同時借花表達自己對美麗對光明的追求,正是兩種手法的有機結(jié)合。加上“花”是學生們身邊十分常見的也是大家較為喜歡事物,學生對它們的形態(tài)外表以及生長習性比較了解,所以本文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chǔ)上不難理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能用第一人稱和擬人的手法仿寫課文。
3、通過誦讀課文體會到作者對美麗與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并與自己情感產(chǎn)生共鳴。
教學重難點:對“我永遠仰目朝天,不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1、直接出示課題
2、查字典,“詠”什么意思?(歌唱)
3、結(jié)合預習,想一想“花之詠”什么意思?(花之詠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對我們唱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來靜靜的聽一聽
二、初讀課文
1、錄音示范讀。
2、聽之后有什么感受?
3、誰愿意代替花“唱唱”這首歌?(知名分段讀)
4、你覺得他們讀的怎么樣?(生生互相評價)
三、品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語氣自由讀課文,對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2、小組交流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用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讀后的感受。(語言交流、畫一幅畫、唱一首歌、表演、吟誦一首詩詞)
。ㄔ谡f到“我是一句話”這一段時,可以引導學生猜猜大地說了一句什么話;第4段時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生活的談談感受,體會花的美好寓意;第7段,開展討論“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這是本文的重難點。“我”的幻想可能是對自己的孤芳自賞,希望自己更加的美麗,希望自己能和星星一樣升上天空,希望自己永不凋零,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稱贊等等,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大膽地說;“追求光明”是“花”崇高的理想,這里可以適時介紹一些關(guān)于作者的資料,感悟課文借花喻人的特點。)
四、朗讀背誦課文
學生充分交流對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選背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之后
1、課下搜集到的關(guān)于紀伯倫的更多信息,進行知識擴展。
2、選自己喜歡的段落,當堂仿寫一段。進行交流。
3、讀一讀日積月累中“讀一讀”中的詞語。
4、練筆:通過這首散文詩我們不但感受到花是美麗的,更體會到了花的崇高理想與追求,其實大地萬物還有很多東西也有著崇高的氣節(jié),你愿意像作者一樣為它們作詞歌唱嗎?(學生進行練筆)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花之詠》】相關(guān)文章:
《花之詠》教案03-03
花之詠教案01-16
花之詠教案03-18
《花之詠》教學教案12-23
精選《花之詠》教案4篇06-28
《花之詠》教案3篇06-29
【精華】《花之詠》教案3篇06-27
有關(guān)《花之詠》教案4篇06-27
花之詠教學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