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

時間:2024-10-17 08:04:24 教案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1

  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比例尺;能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比例尺產(chǎn)生的必要性;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重、難點

  1.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2.能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小黑板、中國地圖一張。

  學具準備:學生各自準備一張地圖。

  教法學法

  教法:對于意義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嘗試法。對于運用比例尺進行相關計算時,主要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

  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大膽設想、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必要時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如果要給我們的教室畫一張平面圖,它應該是什么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課前我們量過教室的長、寬各是多少?

  (生:長大約9米,寬大約6米。 )

  師: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出我們教室的平面圖。(生畫師巡視)

  (以談話的形式,從學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讓學生先估計教室的長和寬,再嘗試畫出教室的平面圖,這樣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圖形的放縮知識,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師:大家畫的圖是長9米,寬6米嗎?(不是)誰來說說是怎么畫的?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長方形長9厘米,寬6厘米。

  或者是長3厘米,寬2厘米。)

  師:同樣畫的都是我們的教室,卻不一樣大,大家贊成誰的畫法(故意)?為什么?

  (觀點一:都可以,因為這兩個圖的比都是3:2。

  觀點二:這兩種畫法一樣,但畫的大小不一樣,一個面積是54平方厘米,一個是6平方厘米。)

  師:是啊,這兩個平面圖,別人一看會知道我們教室的大概形狀,但我們的教室不可能是長9厘米、寬6厘米,也不可能是長3厘米、寬2厘米,你能想個辦法,讓別人也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嗎?

  (生動腦想、動手寫)

  引導學生匯報:

  (1)直接寫上"教室面積大約50平方米。"

  (2)在圖上標出"長9米、寬6米。"

  (3)標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認為可以寫"1厘米相當于1米。"

  (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去動腦、動手、動口,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讓學生體會了比例尺產(chǎn)生的必要性。)

  師:看來同學們很愛動腦筋,遇到問題會想辦法,F(xiàn)在請拿出課前準備的地圖,找一找看看上面有無類似的標注?通過匯報,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地圖上有不同的標注。教師板書不同的標注。

  (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讓學生自己尋找、發(fā)現(xiàn)和觀察比例尺,從而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二、意義建構(認識比例尺)

  1.介紹各種比例尺的名稱。

  師:在地圖上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據(jù)板書教師介紹數(shù)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線段比例尺。

  2.認識比例尺。

  如:師問比例尺1:60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圖上1厘米的長度代表現(xiàn)實中的600000厘米。

  師:比例尺1:23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現(xiàn)實中的230000厘米的距離。

  師:同學們講得都對,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引導得出:

  1.比例尺就是一種可以把實際距離放大或縮小的計量單位。

  2.我認為比例尺就是圖上長度比上現(xiàn)實中長度。

  3.圖上畫的長度與現(xiàn)實距離的比。

  4.圖上長度與實際距離的比。

  師:(規(guī)范學生語言)對,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由上列公式并推導出:圖上距離=比例尺x實際距離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充分描述什么是比例尺,教師再規(guī)范語言,這樣,一促進了學生思考,二促進了思維外顯,三促進了交流。)

  三、實際應用(比例尺的應用)

  1.出示小黑板(笑笑家平面圖)

  師:這是笑笑家的平面圖。要求笑笑的臥室的實際面積是多少,需要知道哪些條件?(臥室實際的長和寬)怎么解決?

  2.學習課本第30頁內容。

  (1)學生自己閱讀。

  (2)學生動手測量笑笑家的平面圖的圖上距離,計算出笑笑臥室的實際面積。先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獨立算出笑笑家總面積,再全班交流。

  (4)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再獨立思考、解決,全班交流。

  (5)先嘗試解決,再全班交流。

  3.誰幫老師算算小黑板上的圖是按比例尺多少來畫的?求出比例尺并標注。

  4.師:剛才我們畫的教室平面圖,你現(xiàn)在有辦法讓別人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了嗎?

  指導學生在畫的長是9厘米、寬是6厘米的圖上加上了"比例尺1:100"。

  在畫的長是3厘米、寬是2厘米的圖上加上"比例尺1:300"。

  5.完成第31頁"試一試"第1題、"練一練"第一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比例尺產(chǎn)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目標,引入本課。

  二、探究新知,意義建構

  1、看一看

  下面幾幅地圖的比例尺分別是多少。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6000000)②安慶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2500000)③笑笑家的平面圖按照一定的比例畫在紙上,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

  2、說一說

  (1)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厘米。

  (2)在比例尺1:20xx的地圖上,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xx)厘米。

  (3)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圖上,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40000)倍。

  3、議一議

  (1)什么是比例尺呢?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2)比例尺怎樣表示呢?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或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3)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

 、俦壤吲c一般的尺子不同,它是一個比,不帶計量單位;②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統(tǒng)一的;③比例尺的前項,一般應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分子也是“1”。

  【意圖】數(shù)學概念不是老師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之后,自己總結和概括出來的,自己發(fā)現(xiàn)特征的,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經(jīng)歷知識和概念的形成過程,才能真正理解。

  三、拓展延伸,鞏固新知

  1、有時,比例尺的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大。一個精密零件的長度只有3.5毫米,畫在一張圖紙上是70毫米,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70:3.5=700:35=20:1

  答: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20:1。

  2、有的地圖上的比例尺用線段來表示。小明家在學校的正西方,到學校的實際距離是900米。你有辦法找到小明家在圖上的位置嗎?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300米。(在學校正西方向900米。)

  3、這位老師從廣州坐飛機到北京開會,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

  32×6000000=192000000(厘米)192000000厘米=1920(千米)

  答:廣州到北京實際距離是1920千米。

  五、總結新課,整理知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比例尺產(chǎn)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教學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小黑板、中國地圖一張。

  學具準備:學生各自準備一張地圖、一張方格紙。

  教法學法

  教法:對于意義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嘗試法。對于運用比例尺進行相關計算時,主要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

  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大膽設想、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必要時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這個成語嗎?(板書:以――當――)

  生:以一當十。(指名回答)

  師:那這樣的話以三當幾?以七當幾?你是怎么算的?

  生:以三當三十,當七當七十。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指名回答)

  師:那反過來,以幾當五十?以幾當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以五當五十,以十二當一百二十。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師:大家真聰明!今天我們就用數(shù)學的眼光來看一下在數(shù)學中如何以一當十,以一當百,以一當千,甚至以一當更多。

  二、意義構建

  1、師:如果要給我們教室畫一個平面圖,它應該是什么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我們以前測量過教室的長、寬各是多少?

 。ㄉ洪L大約8米,寬大約6米。)

  師:請大家在方格紙上畫出我們教室的平面圖。(生畫師巡視)

 。ㄒ哉勗挼.形式,從學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讓學生先估計教室的長和寬,再嘗試畫出教室的平面圖,這樣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圖形的放縮知識,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師:大家畫的圖是長8米,寬6米嗎?(不是)誰來說說是怎么畫的?(展示生的作品)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長方形長8厘米,寬6厘米;蛘呤情L4厘米,寬3厘米。)

  師:同樣畫的都是我們的教室,卻不一樣大,大家贊成誰的畫法(故意)?為什么?

 。ㄓ^點一:都可以,因為這兩個圖的比都是4:3。

  觀點二:這兩種畫法一樣,但畫的大小不一樣,一個面積是54平方厘米,一個是6平方厘米。)

  師:是啊,這兩個平面圖,別人一看會知道我們教室的大概形狀,但我們的教室不可能是長8厘米、寬6厘米,也不可能是長4厘米、寬3厘米,你能想個辦法,讓別人也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嗎?(生動腦想、動手寫)

  引導學生匯報:

  (1)直接寫上“教室面積大約50平方米!

 。2)在圖上標出“長8米、寬6米!

 。3)標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認為可以寫“1厘米相當于1米!

  (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去動腦、動手、動口,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讓學生體會了比例尺產(chǎn)生的必要性。)

  師:看來同學們很愛動腦筋,遇到問題會想辦法。其實這個問題里面就藏著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比例尺)

  讓生自學課本第30頁什么是比例尺?

  集體交流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其實是一個比,注意誰是前項誰是后項。師根據(jù)生的回答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分數(shù)形式。

 。ㄒ龑W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讓學生自己尋找、發(fā)現(xiàn)和觀察比例尺,從而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讓生說出自已畫的兩幅圖的比例尺各是多少,是如何計算的。師根據(jù)生的回答板書相應比例尺。

  2、讓學生議一議可以怎樣理解比例尺所代表的意義。

  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多少?(注意單位要統(tǒng)一)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把圖上距離擴大多少倍就是實際距離?

  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多少分之一?把實際距離縮小多少倍就是圖上距離?

  圖上距離相當于多少份?實際距離相當于多少份?

  三、實際應用

 。ㄒ唬┗具\用(小黑板出示)

  1、把一塊長20米,寬10米的長方形地畫在圖紙上,長畫了5厘米,寬畫了2.5厘米。

  判斷下列幾句話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圖上寬與圖上長的比是1∶2()

 。2)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1/400是()

 。3)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 ∶160000()

 。4)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 ∶1()

  (5)圖上長與實際寬的比是1 ∶200()

  通過比較判斷說理使學生更加明確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國地圖,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在學生計算之前先引導學生從倍數(shù)的角度回憶比的意義。提醒學生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然后總結方法。

  3、深圳到上海的距離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國地圖上,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會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單位統(tǒng)一。

  在這個基本運用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

  4、生先獨立完成課本第30頁1至5題,然后集體訂正。

 。ǘ┩卣寡由

  1、笑笑家買了一個長5米的家具,請同學們算一下在客廳中能放得下嗎?

  2、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中國地圖,測算你的家鄉(xiāng)到北京的實際距離。

  四、課堂小結

  師:剛才我們畫的教室平面圖,你現(xiàn)在有辦法讓別人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了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什么叫比例尺了嗎?如何求一幅圖的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呢?

  五、布置作業(yè)(略)

  六、板書設計

  比例尺,以一當十

  比

  學生的圖1:100或分數(sh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ㄙN)1:200或分數(shù)前項一般為1

  (強調比例尺的前項一般為1)

  3、師出示準備的地圖上不同比例尺,介紹比例尺的不同形式,并說出它們的意義。然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地圖,找一找地圖上的比例尺并說一說自己找到的比例尺的意義,為后面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做鋪墊。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4

  課題

  比例尺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比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首先說明為什么要確定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明確它的意義,并給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結合兩幅地圖比例尺,介紹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又通過一個機器的放大圖紙,讓學生認識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說明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為1的比。例1教學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為后面比例尺的計算作鋪墊。

  學情分析

  教學時我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先是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比例尺。六年級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度的階段,因此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我設計了需要統(tǒng)一作圖的標準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受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探究新知。創(chuàng)設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生動有趣的練習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去。

  教學目標

 。w現(xiàn)多維目標;體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含義,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決簡單的求比例尺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熟練解答比例尺的有關問題。

  教法、學法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教師引導

  教學流程

  媒體運用

  任務導學

  明確

  任務

  出示:數(shù)值比例尺為1:100000000的中國地圖和線段比例尺為1:500000的北京地圖)你們知道我們的大中國和北京是如何畫在這么小的地圖上嗎?

  老師可以利用地圖和手中的一把直尺很快地告訴大家任意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你想知道哪兩地之間的距離呢?

  同學們可能有這樣的疑問,老師憑借這把直尺是如何知道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的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

  課堂探究

  自主

  學習

  師:其實老師僅靠手中的直尺是量不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的,還需要用地圖上的比例尺來幫忙。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比例尺。(板書:認識比例尺)

  師:關于比例尺,你想了解什么呢?

  師:為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疑問,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師:我這有一條3米長的線段,你能把它畫到自己的練習本上嗎?你準備用圖上幾厘米來表示實際3米?請畫在紙上。

  合作

  探究

  1、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自己是怎么畫的。

  師:為了看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關系,我們可以用比的形式來表示。(由于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要把不同單位化成相同單位)下面請各小組求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展示學生求的比。

  師:這些比的前項代表什么?后項又代表什么呢?

  師:像這樣的比叫做比例尺,出示比例尺的定義。

  師:根據(jù)比例尺的定義,你能得出求比例尺的方法嗎?(討論)

  生: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師:各小組設計的比例尺不一樣,為什么?按哪一個比例尺畫出的線段長,哪個比例尺畫出的線段短?為什么?

  2、探討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互化

  呈現(xiàn)北京市地圖讓生找出“比例尺”

  師:這種表示方法叫線段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地面上50千米的實際距離。

  師:如何把這幅地圖的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嘗試改寫。

  交流

  展示

  師生共同小結改寫時要注意什么?

  反饋拓展

  拓展

  提升

  (1)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要把不同單位化成相同單位,50千米改寫成用厘米作單位的量時,50后面應補5個0(2)比例尺是一個比,不帶單位名稱(3)比的前項為1

  評價

  檢測

  1、我會判斷

 。1)比例尺是一種測量長度的尺子

 。2)一副圖的比例尺是80:1,表示把實際距離擴大80倍

 。3)比例尺的后項一定比前項大

  2、教師黑板的長為3米,在圖紙上的長為3厘米,求這幅圖紙的比例尺。

  3、精密儀表上的一個零件4毫米,量得在設計圖紙上的長度是8厘米,求這幅圖紙的比例尺。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比例”這一單元第一小節(jié)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在對比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更好地理解地圖。

  2、教材的編排特點:

  教材通過例4首先讓學生明確把實物畫在圖紙上,一般要縮小后畫,從而引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

  通過例4和例5,使學生根據(jù)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進一步鞏固比例尺的定義。

  3、預想達到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通過組織學生畫出教室的平面圖,使學生體會到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知道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通過小組觀察、思考、動手、討論等合作學習,進一步發(fā)展了畫圖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協(xié)調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結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功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與人交流、溝通,互動、互助的學習品質。

  4、重點和難點: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確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問題。

  二、教法、學法

  1、充分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痹谶@節(jié)課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兩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在這兩次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由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過程讓學生的個性思維方法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每個同學都能從同學們的匯報交流中獲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處理,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育。

  在整堂課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獨立思考的開放空間,尊重每一個學生,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使“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機會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創(chuàng)新學習的成功喜悅。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義,學會了求平面圖的比例尺與根據(jù)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獨立發(fā)展的空間,既有情感的體驗、交流,又能培養(yǎng)學生搜集、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

  3、本課我準備采用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經(jīng)歷觀察探索、概括概念、應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學習過程。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畫平面圖,引入比例尺

  1、出示學校平面圖,問:誰來幫老師介紹一下我校的各種建筑物的布局?

  2、設計我們教室的平面圖:教室長8米,寬6米。師:能照原來的長度畫到紙上去嗎?該怎么辦?

  3、討論引出學習要求:⑴確定圖上長和寬的.長度;⑵作出教室的平面圖;⑶寫出圖上長和寬的長度;⑷寫出圖上長、寬與實際長、寬的比,并化簡。

  4、提出小組學習的具體要求:根據(jù)要求個人作圖,完成后四人小組交流(重點交流你是怎么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選擇你們組認為最好的圖貼在黑板上。

  5、學生小組學習。

  6、根據(jù)圖片組織匯報:⑴選擇不同方法的平面圖;⑵討論反饋:你是怎樣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圖上的長和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各是多少?(小組代表回答)

  板書:A 、4厘米:8米=4:8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B、 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1、教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2、認識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比例尺。

  3、揭題,回顧:

 、胚@幾幅平面圖的比例尺分別是多少?

  ⑵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誰與誰的比?比的前項是什么?

 、窃鯓永斫獗壤?(把實際距離縮小100倍畫在圖紙上;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厘米……)

  4、師: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比,不應帶有計量單位;②求比例尺時,前項、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這時的比例尺要寫成后項是“1”的比。(三)求比例尺、求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1、求比例尺。

  例: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是120千米。在一副地圖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2厘米,那么這副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⑴學生獨立作業(yè),反饋訂正;

 、菩〗Y:單位要統(tǒng)一;比例尺的前項一般都是1。

  2、求實際距離。

 、懦鍪纠}: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平M織同桌同學各用一種方法來解答(算術方法和用方程解),并互相交流。

 、菂R報交流并總結。

  師強調:①把1:6000000化為分數(shù)形式來解答;②解答時要注意單位的化聚。

  3、求圖上距離

 、懦鍪纠}:一個長方形操場,長110米,寬90米。把它畫在比例尺是1/1000的圖紙上,長和寬各應畫多少厘米?

 、茖W生獨立作業(yè),反饋訂正。

  (四)鞏固練習。

  1、照片上的比例尺。

  ⑴估計照片的比例尺;

 、屏恳涣浚阋凰惚壤;

 、菂R報:你是怎么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

  2、操作發(fā)展練習:

  出示學校平面圖,各小組分別選擇一個建筑的平面圖,根據(jù)有關的數(shù)據(jù),求出這個建筑的實際占地面積。(教學樓、操場、司令臺、傳達室、噴水池)

 、乓龑в懻摮銮髮嶋H占地面積必須知道實際的長、寬或直徑;

  ⑵小組分工進行合作學習;

 、菂R報交流,講評。

  師強調:求實際占地面積,就是實際的長乘以實際的寬;通過公式“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可以求出實際的長或寬。

  (五)課堂延伸。

  “同學們,在周圍的生活與學習中,還有沒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呢?細心的同學可以去留心一下!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6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30--31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學生學習,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利用比例尺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3、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重點:比例尺的意義。難點:運用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教學具準備:多媒體、笑笑家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對地圖熟悉嗎?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兩幅地圖,看誰最認真觀察,地圖有哪些有關數(shù)學知識?(比例尺)比例尺與尺不同,它的作用可大了,例如:建房子、教學樓設計,地圖都必須用上比例尺,那什么是比例尺呢?同學們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出示笑笑家的平面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并說說:

 。1)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

 。2)你想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2、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討論)學生說后,教師補充(比例尺1:100,是指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100厘米。)

  3、比例尺的意義。師: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同時說明:一般情況下,比例尺的`前項為1。

  4、即時練習甲乙兩地實際距離是50米,畫在一張圖紙上的距離為1厘米,這張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過程要求:(1)學生嘗試求出比例尺。(2)教師巡視課堂,了學生解答情況。(3)反饋說明板書:圖上距離1厘米實際距離50米,50米=5000厘米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前、后項的單位一定要統(tǒng)一。)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30頁的第2題。完成之后讓學生說一說,進一步理解比例尺。

  2、課本第30頁的第3題

 。1)讓學生說說自己計算的思路。①先測量房子上的長與寬。②再計算房子實際的長與寬。③最后計算房子的面積。

 。2)動手操作、計算。

  (3)請一位學生說出計算過程及結果。

  3、第4題。(1)認真讀題,弄清題意。(2)在圖中找出正南方向。(3)在平面圖上標出窗戶位置及長度。(4)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檢驗。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7

  課題:比例尺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3 .能讀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4.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通過實例了解放大、縮小、比例。

  1、(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兩組圖。(出示幻燈片1和2)

 。1)通過觀察,什么發(fā)生了變化,什么沒有發(fā)生變化?(大小變了,形狀沒有發(fā)生變化)

  (2)為什么圖片的大小不同,圖片的形狀卻沒改變?(圖片放大時是按比例放大的。)

  (3)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要把實物繪制成圖,總要按一定的比例縮小或放大,否則,圖象就會變形,就象這樣(幻燈片3)。

 。4)那么,什么時候需要把物體按比例放大畫成圖形?(如種表零件圖、細胞構造圖、分子結構圖等)什么時候需要把物體按比例縮小畫成圖形?(地圖、風景照片)特殊地,也可在圖上反映實物的實際大小。

 。5)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個形狀象一只報曉的雄雞,把它畫下來就是這個樣子(出示幻燈片4)。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下來。

 。6)那么畫好之后的圖象與實際圖象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例尺"。(出示課題,幻燈片5)

  二、通過制圖,認識比例尺。

  1、繪制教室平面圖:

  (1)我們的教室地面大約長9米,寬6米。你們能不能將教室占地的'平面圖畫在白紙上呢?(出示幻燈片6)

 。2)請同學們按屏幕上的要求制作教室的平面圖。(出示幻燈片7)

  A、確定圖上的長和寬;

  B、四人小組合作作出平面圖;(用彩色水彩筆繪制)

  C、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并化簡。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長

  寬

  D完成后4人小組交流(重點交流你是怎么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并將平面圖貼在黑板上。

  2、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1)學生匯報設計思路:同學們的杰作都完成了,我們看一看,有沒有相同的?這幾幅相同,我們選擇其中一幅。黑板上貼出的圖為什么有大有小呢?我們還是先聽聽各組是怎么設計的吧。A、請這幅圖的設計師說一說你是怎樣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

  B、圖上的長和實際長的比是多少?

  C、圖上的寬和實際寬的比是多少?(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

  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1) 9厘米 :9米 =9:900=1:100

  6厘米 :6米 =6:600=1:100

  (2) 6厘米 :9米 =6:900=1:150

  4厘米 :6米 =4:600=1:150

 。3) 3厘米 :9米 =3:900=1:300

  2厘米 :6米 =2:600=1:300

 。4)18厘米 :9米 =18:900=1:50

  12厘米 :6米 =12:600=1:50

 。2)研究變形的原因:有沒有化簡之后兩個比不一樣的?那么他們畫出來的平面圖和我們的教室的實際形狀會不會一樣?

  4、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1)看來同學很聰明。在畫圖時,這些都是在圖上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圖上距離。我們進行實地測量知道教室的長是9米,寬是6米,這些都是實際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實際距離。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存在著一種倍數(shù)的關系,這個倍數(shù)就是比例尺。(出示幻燈片8,即比例尺的定義)請大家把比例尺的定義讀一讀。

 。2)現(xiàn)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嗎?比例尺是誰與誰的比?怎么求呢?誰能夠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出示幻燈片9)現(xiàn)在你會求比例尺了嗎?那我們來試一試。

  5、試求比例尺(出出示幻燈片10)

  (1)北京到天津的實際距離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圖上量得兩地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2厘米:120千米=2厘米:12000000厘米=1:6000000

  答: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6000000。

 。2)教師強調:我們在求比例尺的過程中應該注意,

 。1)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比,不應帶有計量單位。

 。2)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

  (3)比例尺的前項,一般應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分子也應化簡成"1"。

  6、比例尺的運用

 。1)知道了一幅地圖的比例尺之后,我們可以求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

 。2)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這一計算公式,你能不能說說圖上距離等于什么?(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3)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A、學生獨立完成。

  B、反饋,交流方法。并尋求其他的解法。

  15÷ =15×6000000=90000000(厘米)=900(米)

  答: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900米。

  三、鞏固練習

 。ㄒ唬┡袛嘞铝羞@段話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為什么?

  把一塊長20米,寬10米的長方形地畫在圖紙上,長畫了5厘米,寬畫了2.5厘米.

  1.圖上長與實際長的比是 ( )。

  2.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是1∶400( )。

  3.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160000( )。

  4.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1( )。

 。ǘ┰诒壤呤1∶5000000的中國地圖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離是3.4厘米,計算一下,上海到杭州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比例尺,知道了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并能根據(jù)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應注意的是,在計算中,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必須是相同的.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義。

  2.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兩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學會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

  3.能運用所學的比例尺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在小組合作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4.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2)能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教具學具

  小黑板、課件、備一幅地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昨天老師請大家自己動手測量了我們教室的長和寬,F(xiàn)在老師提議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當一名繪圖師,利用你們手里的材料,畫出我們教室的平面圖。再動手之前,先考慮這兩個問題:

  1.要把教室的平面圖畫在紙上,你有這么大的紙嗎?那怎么辦?

  2.隨便在紙上畫一個長方形,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圖嗎?小組合作并完成匯報,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你們都把實際的長和寬縮小了,畫出了教室的平面圖,其實就是用到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比例尺,也就是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倍數(shù)縮小。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比例尺的知識。

  二、學習新課

  1.學習比例尺的意義。

 。1)動手操作

  請學生在小組內算一算自己所畫的教室平面圖的長和寬各縮小了多少倍。

  學生們計算并匯報,集體訂正。

  一個教室長8米,寬7米,如果我們要畫這個教室的平面圖,就需要把實際距離同時縮小一定的倍數(shù)后,畫在平面圖上,縮小多少倍由你自己決定,你打算設計:

  1、用幾厘米表示8米和7米。

  2、你設計的方案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了多少倍?

  3、算一算、每幅圖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同學們剛才算出的各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我們把教室實際的長和寬叫做實際距離,把畫在紙上的教室的長和寬叫做圖上距離。

  請學生重復說一遍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請每個人算一算自己所畫的教室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2)觀察地圖,自由交流。

  課件出示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和學校的平面圖,再請同學拿出自己事先準備的地圖,在小組內觀察、交流并思考:不同地圖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教師輔助講解:

  1比較出比例尺的兩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2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同樣的佛山市在中國地圖、廣東地圖和佛山地圖上的大小都不一樣,這就是采用了大小不同的比例尺。

 。3)學習不同的比例尺。

  課件出示教材第49頁的機器零件圖,引導學生觀察后提問:請你觀察這幅圖的比例尺,和我們剛才所觀察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之處?

  在生產(chǎn)中,有時由于機器的零件比較小,這是就需要把實際的`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這幅圖就是這樣的,比例尺2:1,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補充說明:為了計算方便,我們通常把比例尺改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4)學習例1。

  課件出示例1的題目,提問:線段比例尺怎么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數(shù)值比例尺是怎么求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該怎么辦?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cm:50km

  =1cm:cm

  請學生根據(jù)剛才的解答,說說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怎樣求比例尺,誰是前項,誰是后項。

  2.知識運用。

 。1)即時訓練。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9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集體訂正后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明確根據(jù)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求比例尺的方法:首先依據(jù)比例尺的意義寫出比的前項后項,寫出比,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位置不要寫錯;接著把兩項化成相同的單位;最后化簡比,變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2)拓展訓練。

  課件出示下列四個問題:

  1每年十月,莫斯科紅場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慶!笆赂锩钡膭倮,如果我們坐飛機前去觀看,請你仔細觀察手中的世界地圖,算出首都北京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距離。

  2天津是20__北京奧運會足球賽區(qū)城市之一,如果你是設計師,請你設計出足球場的平面圖,并標出比例尺。(足球場的長是90~120米,寬是60~90米)

  3眼鏡上的螺絲釘長是3毫米,螺帽寬1毫米,假如你是技術員,請你畫出它的平面圖,你有什么困難?怎么辦?

  4這里有比例尺1:20、20:1和1:1,它們的意義相同嗎?請舉例說明。

  請學生在這四個問題中任選一個,給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也可以在四人小組內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合作研究,小組長做好分工。完成任務后,集體匯報,教師根據(jù)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小結,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3.教學例2。

  多媒圖上距離15cm實際距離450km

  回家找一找自己或爸爸媽媽今年的全身照片,算一算照片的比例尺。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9

  教學內容:

  教材第35-36頁的例4,以及“練一練”,練習七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能根據(jù)比例尺求一幅圖的圖上距離,或表示的實際距離。

  2、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用處,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出示一張平面圖。

  說明:這是學校的平面圖,它是按照我們所學的比例知識,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后畫在圖紙上的,圖里所量出的長度叫做圖上距離,圖上對應的地面上的長度是實際距離。

  2、做35頁復習題。

  提問:這幅平面圖圖上距離是多少實際距離是多少?求什么問題?指名口答,老師板書,求出結果。

  3、引入新課。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經(jīng)常要用到數(shù)學,像上面這樣的問題就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里所用的知識,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比例尺。

  二、教學新課

  1、比例尺的意義。

  從上面的例子里可以看到,我們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一般要把實際距離按比例縮小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根據(jù)黑板上這句話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樣得到的?

  強調:比例尺是一個比。說明為了簡便計算,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為1的比。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提問:怎樣求這幅圖的比例心?為什么?解答這道題還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讓學生自己求出比例尺。

  指名口答,老師板書。

 。2)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口答。

 。3)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4)做“練一練”第3題。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復習七第2、3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七第1題。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將數(shù)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書寫特征。

  教學重點:

  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制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制,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容,學生交流匯報)

  出示圖例1

  在繪制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ɑ驍U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介紹數(shù)值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jīng)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shù)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10000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100000000厘米。

  3.介紹線段比例尺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

  4.介紹放大比例尺

  出示圖例2

  在生產(chǎn)中,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下面就是一個彈簧零件的制作圖紙。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11

  教學資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47、48頁,練習八第1—3題。

  設計理念:

  數(shù)學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不僅僅要思考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就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學生數(shù)學概念的獲得要在觀察、比較、概括、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中才能構成。對于“比例尺”這樣的數(shù)學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內涵設計有效的數(shù)學活動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主要途徑。

  學情與教材分析:

  “比例的應用”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比和比例的好處、比例的基本性質之后的一個教學資料。“比例尺”是運用數(shù)學解決生活問題的一個典型范例之一。本節(jié)課,要通過在生活中的應用,把握比例尺的內涵――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認識兩種不同的比例尺――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內涵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學生在學習時,對于比例尺的本質――比例尺是一個比,往往容易因為名稱的誤導產(chǎn)生歧義,對于由比例尺的規(guī)定形式――前項或后項為1,而產(chǎn)生的計算上的易錯點,都是教學中需要關注的。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讀懂兩種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好處,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3、感受數(shù)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培養(yǎng)親近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好處

  教學難點:

  把線段比例轉換成數(shù)值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比例尺

 。X筋急轉彎)

  師:同學們,你們必須去過漳州,那你們坐車從華安到漳州大約需要多長時間?(1個多小時),但是有只螞蟻卻只用了4秒鐘。你明白是怎樣回事嗎?

  生猜:螞蟻可能在從華安到漳州的地圖上爬。

  師:對了。螞蟻爬的是地圖上的圖上距離,(板書:圖上距離)而我們坐車所行的是從華安到漳州的實際距離。(板書:實際距離)

  師:看,在這幅地圖上(出示第一幅地圖)從華安到漳州螞蟻只用了4秒鐘,(出示第二幅地圖)在這幅地圖上螞蟻用4秒鐘還能到達嗎?(出示第三幅地圖)在這幅地圖上呢?

  師:為什么同樣是從華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鐘就能到達,而有的卻到達不了呢?(地圖有大有小)

  請同學們觀察這幾幅地圖,它們雖然大小不同,但形狀卻一樣,這是什么原因呢?(讓學生思考片刻后才說,可先讓學生說)是因為人們在制作這三幅地圖時所用的比例尺不同,這就是我們這天要學習的資料:比例尺(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腦筋急轉彎意在激趣引出地圖,對學生都比較熟悉的地圖,通過“這幾幅地圖,它們雖然大小不同,但形狀卻一樣,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通過三張地圖大小不一樣,而表示的實際距離卻相同,引起學生認知沖突,聚焦依據(jù)比例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相同,從而引出比例尺,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有關比例尺的資料!

  二、自主學習,認識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嗎?是比例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8頁,自學48頁的資料。

  2、揭示比例尺的好處。

  你們從書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個比板書于課題后)

  前項是什么?后項呢?(在板書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中加入“:”)

  那就是說只要用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就能求出比例尺,還能寫成什么形式?

  你能說說這些比例尺的好處嗎?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個比例尺上的數(shù)字的變化以及這幾幅地圖的大小變化,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同桌交流一下

  比例尺前項都是1,后項數(shù)字越大,圖上1厘米所表示的實際距離越長,所畫出的圖形就越小,后項數(shù)字越小,圖上1厘米所表示的實際距離越短,所畫出的圖形就越大

  【設計意圖:學生自學可能因為自身學習潛力的差異而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如何讓不同學力的學生在自學中都能真正學有所獲?問題引領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因此,我設計了以上三個問題,聚焦比例尺的內涵,幫忙學生清晰把握!

  3、練習:

  明白了什么是比例尺,如果我想求一幅圖的'比例尺,那要怎樣辦呢?老師給你們數(shù)據(jù)你們會求出一幅圖的比例尺嗎?

  ①、一張桌子畫在圖紙上的高度是8厘米,實際高度是80厘米,求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m,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cm、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③、在一幅地圖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離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16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注意:單位統(tǒng)一

  要化簡結果不帶單位(因為它表示的是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好處之后立刻呈現(xiàn)三道不同梯度的習題,一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比例尺的實際好處,二是讓學生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好處!

  4、認識放大比例尺

  觀察這三個比例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前項為1)也就是說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小,其實現(xiàn)實中還能見到這樣的比例尺(課件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圖紙)

  看,把比例尺讀出來,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選一個說好處)

  小結:比例尺根據(jù)它的作用可分為縮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板書)通常狀況下,為了計算的方便,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5、認識線段比例尺

  剛才我們認識的比例尺都是用數(shù)字來表示的,它們都叫做數(shù)值比例尺。請同學們再來看這幅比例尺(出示線段比例尺)它與數(shù)值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學會看線段比例尺。圖上每一段都是長1厘米,每一厘米都相當于實際多少千米?

  用線段來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關系,這叫做線段比例尺

  區(qū)別: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倍數(shù)關系

  小結:比例尺根據(jù)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分為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板書)

  6、把上面的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

 。1)這個線段比例尺它表示圖上1厘米相當于實際50千米,那你們會將它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嗎?

  (2)1厘米:50千米=1厘米:5000000厘米=1:5000000

 。3)根據(jù)數(shù)值比例尺標出線段比例尺

  小結:線段比例尺和數(shù)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兩種基本形式、它們之間能夠進行轉換、把線段比例尺轉換成數(shù)值比例尺只要把寫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再化簡就能夠了、

  【設計意圖: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放大比例尺、線段比例尺的好處以及線段比例尺和數(shù)值比例尺兩種比例尺基本形式之間的轉換,并準確理解比例尺的書寫特征。】

  三、鞏固練習,靈活運用

 。ㄒ唬┨钜惶

  1、在比例尺是1:20__的地圖上,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厘米或米

  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圖上,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千米。

  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圖上,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倍,把這個數(shù)值比例尺該成線段比例尺是

 。ǘ┍嬉槐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項都是1。

  2把一個電腦零件放大到原先的100倍畫在圖紙上,應選用1:100的比例尺。

  3、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4、一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50000厘米。

  5、一幅圖的比例尺是8:1,這幅圖所表示的實際距離大于圖上距離。

 。ㄈ、選一選

  1、用圖上距離5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0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5:200B、C、1:4000厘米

  2、長4厘米的零件,畫在圖紙上是40毫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1:10B、10:1C、1:1D、1

  3、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是

  A、1:23B、1:2300000C、1:2300000km

  【設計意圖:通過填一填、辨一辨、選一選等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體會比例尺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具體情景,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四、課后延伸

  選取適宜的比例尺畫圖

  紅光小學有一塊長方形草坪,長85米,寬30米,把這塊草坪按必須的比縮小,你能在紙上畫出這個長方形草坪的平面圖形嗎?(1:1000、1:5001:10000)

  結論:一幅圖的比例尺由紙張的大小來決定。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用比例尺解答,以此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這樣讓孩子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潛力,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數(shù)學,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了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五、談學后體會。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反思評價,再一次體驗學習經(jīng)歷,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將數(shù)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書寫特征。

  教學重點:

  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制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制,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容,學生交流匯報)

  出示圖例1

  在繪制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ɑ驍U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介紹數(shù)值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jīng)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shù)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10000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100000000厘米。

  3.介紹線段比例尺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

  4.介紹放大比例尺

  出示圖例2

  “在生產(chǎn)中,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下面就是一個彈簧零件的制作圖紙!

  學生看圖,“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嗎?這也是一個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2:1

  比較這個比例尺與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點,什么不同點。

  相同點:都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不同點:一種是圖上距離小于實際距離,另一種是圖上距離大于實際距離。

  5.總結

  比例尺書寫特征。

 。1)觀察: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2)看一看,比例尺書寫形式有什么特征。

  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6.比例尺的化簡和轉化

  “我們再看一下北京地圖上的這個線段比例尺,這里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厘米:50千米,你會把這個線段比例尺轉化成數(shù)值比例尺嗎?”

  說明:這兩個數(shù)量的單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們化成相同單位,再化簡。

  “是把厘米化作米,還是把米化作厘米?為什么?”(因為把米化作

  “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把50千米改寫成5000000厘米。

  “現(xiàn)在單位統(tǒng)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樣化簡?”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5000000

  教師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圖給學生看,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師指出

  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這是一個比,不應帶計量單位。

 、谇蟊壤邥r,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項的米化成

 、蹫榱擞嬎愫啽,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項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shù)形式,分子也應化簡成“1”。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過程要求

  (1)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寫出數(shù)值比例尺)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3)匯報交流結果。

  2.完成課文練習八第1~3題。讓學生完成第48頁的“做一做”。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化成同級單位。集體訂正時,要注意檢查學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項是不是“1”。

  四、課堂小結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并能正確地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

  2.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知識,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根據(jù)比例尺正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難點

  設未知數(shù)時長度單位的使用.

  教學步驟

  一、復習準備

 。ㄒ唬┨羁眨

  1千米=( )米 1分米=(???)厘米

  1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15千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二)解比例.

  二、新授教學

  談話導入:(出示準備好的地圖、平面圖)同學們請看,這些分別是祖國地圖、本省地圖和學校的平面圖.在繪制這些地圖和平面圖的時候,都需要把實際的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比例尺.

  板書課題:比例尺

 。ㄒ唬┙虒W例4(課件演示:比例尺)

  例4.設計一座廠房,在平面圖上用10厘米的距離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離.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讀題回答:這道題告訴了我們什么?要求什么?

  教師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2.思考.

 。1)要求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題中給出的兩個數(shù)列式?為什么?應該怎么辦?

 。2)是把厘米化成米,還是把米化成厘米?為什么?應該怎樣化?

  教師板書:10米=1000厘米

  3.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教師板書:10∶1000=1∶100或??=

  答: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是1∶1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教師說明:因為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經(jīng)常要用到“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所以就給它起了個新的名字--比例尺.(教師在“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的后面板書:=比例尺)有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shù)形式.

  板書:

  圖上距離是比的前項,實際距離是比的后項,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得到的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教師強調:

 。1)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比,不應帶有計量單位.

 。2)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

  (3)比例尺的前項,一般應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分子也應化簡成“1”.

  5.練習

  北京到天津的實際距離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圖上量得兩地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ǘ┙虒W例5(課件演示:比例尺)

  例5.在比例尺是1∶的地圖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教師提問:題目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已知條件?要求什么?

  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能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實際距離呢?怎樣求?

  (因為??,已知圖上距離為15厘米,比例尺為??,要求的實際距離不知道,可用??表示,所以可列比例式??)

  1.討論:這個比例式中的??指的是實際距離.題中要求的是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為多少千米,根據(jù)本題的已知條件,所設未知數(shù)??應用什么單位??為什么?

  2.訂正并追問

 。1)為什么要設南京到北京的實際區(qū)高為??厘米?

 。2)這個比例式表示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3)解這個比例式的依據(jù)是什么?

  (4)在求出??=后,為什么還要化成900千米?

  3.反饋練習.

  先說出下圖中的比例尺是多少;再用直尺量出圖中河西村與汽車站間的距離是多少厘米,并計算出實際的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14

  教學過程 :

  一、導人新課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識,我們學過的比例尺都是用數(shù)值來標明的,如比例尺1:10000就表示圖上距離是l厘米實際距離就是10000厘米,像這樣的比例尺叫做數(shù)值比例尺。除了數(shù)值比例尺外,還有。什么是線段比例

  尺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二、新課

  教師:是在圖上附有一條注有數(shù)量的線段。用來表示和地面上相對應的實際距離。同學們可以翻開教科書第16頁.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圖。地圖的.下面就 有一條。它上面有0、50和100幾個數(shù),還注明了長度單位千米。這些數(shù)和單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從0到50這段線段有多長。(1厘米。)從50到100呢?(也是1厘米。)從0到50就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千米的實際距離。從0到100就表示地圖上2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實際距 離。

  然后教師問:

  l如果知道了兩個城市之間的圖上距離,你能不能計算出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

  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沈陽和長春這兩個城市,并量出它們的距離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該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想:1厘米.的圖上距離代表地面上多少千米的實際距離,(50千米。)我們量出沈陽到長春的圖上距離是5.5厘米,就代表幾個50千米的實際距離。(5.5個50千米。)怎么列式計算?

  讓學生說怎樣列式。教師板書:505.5=275(千米)

  之后,進一步提出:

  你能不能把這個地圖上的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怎樣改寫?(因為圖上1厘米相當于地面上50千米的實際距離,現(xiàn)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要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化成同級單位,50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這條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教師板書出數(shù)值比例尺。

  三、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五的第49題:

  1.第5題,讓學生獨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學生圖上距離的單位應用什么,實際距離的單位應用什么。

  2.第8題,讓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后,讓學生按照東南西北的方位說說拖拉機站、電影院、汽車站和供銷社離學校的距離。如,電影院在學校的南面,距學校200米;拖拉機站在學校的西北面,距學校2500米。

  3.第9題,讓學生先求出試驗田長和寬的圖上距離,然后畫出平面圖,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圖上注明比例尺。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15

  教學內容:教材第37頁例5、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七第4~日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例尺,學會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提問: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數(shù)據(jù)比例尺,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后項的倍數(shù)關系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3.說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就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義,你能解答嗎?讓學生自己討論并進行解答,通過巡視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其間結合說明設未知數(shù)x的單位與圖上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用厘米,解題后再化成米數(shù)。提問:用不同方法解答這道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指出;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可以按照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shù)關系來解答,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要注意什么問題?

  3.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嗎,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用比例解的指名學生說一說根據(jù)什么列比例的,應該設誰為x。指出:已知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相應的倍數(shù),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結果.

  4.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扳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說怎樣想的,解答時還要注意什么。

  5.做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口答,老師板書。

  6.做練習七第5題。

  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七第6、8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七第7題。

【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相關文章:

比例尺教案02-17

(經(jīng)典)比例尺教案09-12

《比例尺》說課稿09-09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04-12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04-04

《比例尺的應用》說課稿01-04

《比例尺》教學反思04-22

比例尺教學反思02-19

比例尺教學反思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