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社會教案

大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4-11-11 21:45:08 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大班社會教案范文錦集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大班社會教案范文錦集9篇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通過"朋友多,快樂多"的小主題活動,幼兒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體驗到與朋友互相交往的樂趣,初步萌發(fā)了樂于助人的意識。為進一步引發(fā)幼兒關愛周圍事物的情感,我選擇了《微笑》這篇這篇小故事,讓幼兒感受其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從中知道:關愛身邊的人和事物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幼兒已經初步理解散文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提高幼兒大膽表達表現的能力;啟發(fā)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關愛他人、關心朋友的感受,使幼兒養(yǎng)成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小蝸牛善良、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2、圍繞故事主題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學習制作微笑卡片,體驗關心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PPT課件2、微笑的表情圖3、卡片、彩筆4、《歌聲與微笑》的音樂活動過程1、出示微笑的表情圖,引導幼兒觀察:

  (1)小朋友,請你觀察一下,圖上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那你們看到這個微笑,心里感覺怎么樣?(高興、快樂、舒服、愉悅、開心)原來微笑還能帶給別人快樂,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想把快樂帶給別人,你們想知道他們都是用什么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嗎?

  2、引導幼兒分段欣賞并理解故事。

  (1)講述第一幅圖,提問:森林里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在做什么?小蝸牛的心里為什么著急?

  (2)講述第二幅圖,提問:小兔子是怎樣夸小蝸牛的?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怎樣夸獎它?

  (3)講述第三四幅圖,提問: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小蝸牛把微笑送給了誰?森林里的小動物收到小蝸牛的'信,心里感覺怎樣?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么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原來微笑能給人帶去快樂,小蝸牛雖然能力不大,但它有一顆愛心,為了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guī)チ丝鞓,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

  4、體驗微笑。

  引導幼兒討論:你們覺得小蝸牛的微笑美嗎?你們會不會微笑?請小朋友學學小蝸牛的微笑并說說想把微笑送給誰?

  (例如:我把微笑送給媽媽,讓她快樂;我把微笑送給生病的小伙伴,讓他身體快點好起來)5、結束活動:傳遞微笑。

  教師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在音樂《歌聲與微笑》的伴隨下制作微笑卡片,然后將微笑卡片送給周圍的人。

  活動延伸把微笑傳遞給家人、朋友及周圍的人,讓大家體驗快樂!

  活動反思:

  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對幼兒來說,它是一個比較抽象概念,怎樣讓幼兒理解愛,感受愛,表達愛,傳遞愛?在活動中,我把愛細化,具體化,將愛轉化成幼兒容易理解、接受的“微笑”,讓微笑說話,讓微笑傳情,我采用了:1、故事激情。短小、精悍的故事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那微笑著的蝸牛抓住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孩子的興趣跟著微笑提升,思維隨著故事開啟,情感也跟著感覺釋放。2、音樂渲情。運用音樂《歌聲與微笑》引領幼兒走向高潮,體會幸福和快樂。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感受到,孩子是一張空白的紙,大人在紙上畫什么,孩子就是什么,關鍵是成人要正確引導。讓我們不斷探索,將孩子的童心培育成色彩斑斕的愛心。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微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表情,懂得微笑能讓別人快樂。

  2.學會關注周圍人的微笑,能理解微笑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和相互友善的態(tài)度。

  3.感受微笑是可以傳遞的,體驗當把快樂帶給別人時,自己也得到快樂的感覺。

  活動重、難點:

  根據幼兒在社會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我將本節(jié)活動的重點定為:學會關注周圍人的微笑;難點:體驗當把快樂帶給別人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活動準備:故事課件、小視頻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課件“微笑墻”,知道笑是一種快樂心情的體現。

  提問:看到大家的笑臉,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微笑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表情,自己快樂會微笑,微笑也能讓人感到快樂、溫暖和幸福。

  二、欣賞故事《微笑》,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中小蝸牛微笑的意義,懂得微笑能使人快樂。

  1.請幼兒說一說:小動物都為朋友做了什么?

  2.提問:小蝸牛為什么很著急?小蝸牛為小動物們做了什么?

  3.討論:小蝸牛的微笑起到了什么作用?它現在的心情是怎么樣小結:原來微笑的作用還這么大,也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當你把快樂帶給別人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三、結合課件了解生活中的微笑,理解微笑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體現了人們相互友善的態(tài)度。

  1.談談身邊的微笑,提問:在你的身邊都見到過哪些人的微笑?

  2.出示課件,談談生活中見過的不同的人的微笑。

  提問:你看到了誰?他是什么表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在微笑,微笑可以傳遞快樂,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體現了人們相互友善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小朋友也要經常對別人微笑。

  四、請幼兒觀看公益廣告,感受微笑是可以傳遞的。

  1.播放公益廣告《微笑的力量》前半部分,提問:短片中發(fā)生了什么事?從他們的表情中你可以看出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感覺接下來他們會發(fā)生什么?

  2.觀看公益廣告后半部分,提問:他們后來發(fā)生了什么?這些問題他們都是怎么解決的?

  3.在生活中,你都用微笑來解決了什么事情?

  小結:你微笑別人也會微笑,微笑是可以傳遞的,當我們做錯事情的時候,還可以得到別人的原諒。

  五、播放音樂《歌聲與微笑》,師幼隨音樂走出活動室,將微笑傳遞給更多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

  1.活動結束后,一起到美工區(qū)制作微笑的禮物送給周圍朋友及家人。

  2.將微笑傳遞給其他班級的小朋友。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名稱:我愛我家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拍攝等多種教育手段讓幼兒了解我們油田的居住環(huán)境,并初步引導幼兒學習創(chuàng)編簡單的詩歌。

  2、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自家所在的小區(qū)位置,并愿意參加文學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編詩歌的能力、集體合作能力,激發(fā)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早期閱讀能力。

  3、引導幼兒感受詩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熱愛油田、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活動準備:

  1、各小區(qū)平面圖及有關照片。

  2、事先帶幼兒參觀油田的有標志性的建筑建筑物。

  3、幼兒自帶拍攝的關于各個小區(qū)的照片。

  4、記錄單、筆、課件。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通過引導讓幼兒能初步用較通順的語言創(chuàng)編詩歌。

  2、難點:讓幼兒初步用較準確的語言和捕捉到所觀察事物的特點進行創(chuàng)編詩歌。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回憶、講講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經歷,體會自己已經長大。

  2.樂意表達自己對老師、幼兒園的一份情感,體驗共同生活中的師生情、同伴情。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小班時候幼兒的照片,雞心(簽名)、愛的密碼卡片、幼兒的簽名本。

  活動過程

  1、一起看照片,幫助幼兒回憶自己初來幼兒園的'情景。

  2、說說我的前后表現?哪些地方我進步了,長大了?

  3、對幼兒的回答,老師以即興創(chuàng)編詩歌幫助幼兒進行總結。

  4、引導幼兒說說你最不舍得幼兒園的什么?

  5、在次基礎上,引導幼兒試著想老師說說心里話。

  6、老師也要送一件禮物給你們――愛的密碼

 。1)制作一個大雞心展現在幼兒面前,里面放置一些色紙(上面寫有"我愛你","祝你進步"……等字樣)

 。2)旁邊放有長放形的色紙,色紙上各有紅、黃、藍的小圓點,表示三個字、四個字等等含義

  7、幼兒每人一本簽名本,邀請同伴,老師簽名。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可請其他班的弟弟、妹妹和阿姨去簽名。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家鄉(xiāng)土特產,嘗試給特產分類。

  2、知道家鄉(xiāng)物產很豐富,產生做山東人的自豪感。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了解家鄉(xiāng)的特產。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參觀市場和超市,增強感性記憶。

  2、家長協(xié)助收集山東各種特產的實物及圖片。

  3、中國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1、分享幼兒收集的特產食物,了解各種特產的名稱。

 。1)幼兒拿著自己的記錄的調查表,相互交流自己的參觀收獲。

 。2)請幼兒將收集的特產擺放在活動室內,仔細觀察特產的外形特征,說說特產的名字,自己在哪里收集到的?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2、嘗試對特產進行分類記錄。

  請幼兒有序地將特產分類擺放,并相互討論特產分類依據,如:水果、蔬菜、糧食等。

  3、說說自己喜歡哪種特產,為什么?請幼兒品嘗,欣賞土特產,初步感受特產的不同,知道特產是某種物品在某個特定區(qū)生長或制作的。

  4、欣賞兒歌《夸家鄉(xiāng)》,進一步了解各地特產。

  5、結合本地地方特產,可引導幼兒改編詩歌內容。

  6、活動延伸

  請幼兒觀察中國地圖,尋找家鄉(xiāng)山東省的地理位置,并請幼兒相互交流。

  活動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開放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尋找和介紹家鄉(xiāng)的特產、贊美家鄉(xiāng)的特產、推銷家鄉(xiāng)的特產等活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有關的特產知識,充分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美麗與富饒。

  在課前布置作業(yè)時,強調了收集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材料的能力,以提高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和效率。對家鄉(xiāng)的滿腔熱愛之情通過走近家鄉(xiāng)特產后,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來體現,真正使學生感受到:“家鄉(xiāng)的山最青,家鄉(xiāng)的水最甜,家鄉(xiāng)的人最親”。激起熱愛家鄉(xiāng)的豪情,把愛家鄉(xiāng)落實到行(]動上。

  總之,本節(jié)課我努力挖掘學生資源,家鄉(xiāng)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家鄉(xiāng)特產的知識,整合教材。讓學生在角色演繹中、親身體驗中,學以致用。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人民的思想情感。為生活在這樣的地方,而驕傲、自豪之情。

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1、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的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活動準備:1、電腦一臺。

  2、課件(做手語的人、聾啞小女孩、舞蹈千手觀音圖片)。

  3、音樂《感恩的心》、伴奏型《天使的翅膀》。

  4、視頻舞蹈《千手觀音》、大字卡、聾啞人故事。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一猜"、“捂耳朵"體驗當聾啞人引入活動“猜一猜”讓一個幼兒到黑板后面看字卡,然后把看到的內容用動作來表示,嘴不能說,讓大家來猜。大家都捂上耳朵,教師來說一句話,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聽見。

  二、看手語圖片提問: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樣新的本領,看,圖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對了,這個阿姨是在做手勢,你知道這手勢是做給誰看的?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三、初步認識手語你們會做手語嗎?老師做幾個讓你們猜一猜。(教師示范:你、我、他、哭、幫助、叫、什么、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

  四、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教師配樂《天使的翅膀》講述聾啞人故事,出現小女孩的圖片。

  提問: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你想怎么幫助她?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對了,我們可以用手語來和她交流,誰先來?

  (幼兒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

  小結: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幫助,一天天長大起來,她用心學習,終于出現在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

  出示《千手觀音》的圖片,觀看錄像《千手觀音》

  提問:她們都是聾啞人,什么都聽不到,但她們卻跳得這么好,她們真棒。

  小結: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們感謝大家,給大家?guī)砹艘皇缀寐牭氖终Z歌《感恩的心》。

  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大班社會教案 篇7

  目標:

  1.能大膽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愛的運動員,在活動中發(fā)展交往能力。

  2.激發(fā)熱愛中國運動員的情感,有為國爭光的愿望。

  準備:

  1、與家長共同收集中國運動員在比賽中及獲獎的圖片并制作成剪報。

  2、班內開辟“體壇快訊”專欄或“金牌榜”,即使從網絡、報紙上收集為國爭光運動員的圖片。

  3、配套幼兒操作卡片。

  過程:

  1、欣賞幼兒收集、制作的剪報。

  幼兒交流收集的.運動員圖片,回憶自己看比賽時的感受。

  2、討論:

 。1)你知道哪些體育比賽項目?

 。2)中國運動員在哪些項目中取得了好成績?你最喜歡誰?

 。3)發(fā)獎牌時要舉行什么儀式?(升國旗、奏國歌等)

 。4)你看到中國運動員或獎時,心里有什么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3、學做“為國爭光的運動員?。

 。1)我們該怎樣鍛煉身體,長大為祖國爭光?

 。2)商量運動會的游

  戲名稱及項目。

 。3)幼兒做小運動員進行聯系和比賽。

  延伸:

  1、請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利用配套操作卡片制作各式獎牌。

  2、和幼兒一起

  收集、準備、開展“小小奧運會“的游戲。

  建議:

  結合國內外重大賽事,及時調整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方法,但在遇到突發(fā)事件和危險狀況時往往因為慌亂無措,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引導幼兒懂得面對危險時不慌張、積極應對、安全逃生是非常重要的。波川大地震是近些年影響很大的事件,震后涌現的成功撤離新聞和真實的感人事跡是非常好的素材。這些素材既可以引導幼兒掌地震發(fā)生后躲避、逃離、脫離困境的方法,又可以引導幼兒在感受地震給人們帶來傷害的同時,體驗災難發(fā)生后人們的相互關愛之情。本活動通過交流討論、觀看視頻、現場模擬及分析真實事例等方式,將情感教育貫穿活動始終,使幼兒知道遇到地震不慌張,聽從指揮迅速躲避和撤離的重要,提高幼兒遇到地震等突

  發(fā)危險時的逃生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發(fā)生地震時的自救常識,掌握自救的方法。

  2.能大膽交流自己知道的自救常識,知道遇到危險時不慌張,要勇取、聽從指揮

  3.感受災難中和災難后人們的'互相關愛。

  【活動準備】

  1.自備汶川地震前后的圖片和《川地震》系列視頻,自備《震后脫險》、《大愛無)課件, 創(chuàng)設藏的場地,“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我健康我快樂》。

  2.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了解地震發(fā)生后的自救常識。

  【活動過程】

  1.出示汶川地震前后的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地震給汶川帶來的災難。

  出示圖片并提問:你覺得這里的風景怎樣?是什么讓這座城市變成一片廢墟?

  2.請幼兒觀看視頻和圖片,了解地震的危害及自救的重要性。

 。1)引導幼兒觀看四川省波川縣發(fā)生大地震的視頻。

  提問:在錄像片里,你都聽到了什么?地震來臨時,是什么樣的?

  小結: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發(fā)生時大地搖晃,房屋倒塌、給人們造成很大的傷害。在汶川地震中有很多人失去了生命。

 。2)引導幼兒觀看汶川發(fā)生地震后的災害視頻,感受地震的無情和可怕

 。3)講述川安縣桑棗中學全校師生安全進生的故事,引導幼兒了解自救的重要性

  3.請幼兒觀看《震后脫險》課件,交流、討論地震自救知識,掌據地震發(fā)生后難、逃離、脫離困境的方法,知道遇到危險時不慌張,要勇敢、聽從指揮.

 。1)引導幼幾交流自已了解的有關地震中自救的知識。

  小結:地震中自教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進離、意等。

 。2)引導幼兒討論發(fā)生地震時藏和進離的順序。

  提問:你認為緊和通離這兩種方法在地震發(fā)生時應該先做什么?為什么?幼兒觀看(震后脫險》課件,了解地震發(fā)生的規(guī)律以及先解避再進離的自救順序

 。3)請幼兒閱讀《我健康我快樂》,學習并練習地震中藏的方法。

  請幼兒自主閱讀《(我健康我快樂》第 27 頁,現場選擇教室可供躲藏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小結:發(fā)生地震時不要慌張,積極想出應對的方法,可以選擇墻角、堅固的家具底下或旁邊,去狹小的空間(衛(wèi)生間、儲藏室等)等相對安全的藏地點。有電、有玻璃、高處有東西容易墜落、陽臺等地方不能躲避。

 。4)請幼兒閱讀(我健康我快樂》第 27 頁并交流、討論,了解逃離的注意事項。

  小結:樓梯和安全通道是逃離的正確路線,逃離時,要聽指揮、有序撤離,火災時要掩住口鼻彎腰逃離。

 。5)講述地震中成功自救的真實故事,引導幼兒分析如果沒有及時地跑出去被困住怎么辦。

  小結:被困住后要勇敢堅強、沉著冷靜,克服害怕心理,保持清醒、平靜的等待救援,積極想辦法進行自救。

  4.觀看《大愛無疆》課件,了解地震發(fā)生后多方給予的援助,感受災難后人們的互相關愛。

大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中華文化中的刺繡和編織藝術。

  2、能夠合作進行簡單的編織。

  3、體驗編織中的樂趣。

  4、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發(fā)展。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PPT:漂亮的線。

  2:掛圖:《繡品》。

  3、塑料線若干。

  4、中國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我們這個月的主題是關于各種各樣的線,現在請小朋友們想想看,除了可以用畫筆來畫出漂亮的圖畫外,我們可以怎樣用線來表現出漂亮的圖案呢?(線貼畫、刺繡等)

  二、過程

  1、教師出示掛圖《繡品》。讓幼兒了解中國刺繡。

  師:老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來看看這幅掛圖,這圖上都有些什么呀?(衣服、帽子、繡品等)

  這些都是每個地方不同的刺繡作品,我們來看看它們都繡了些什么東西?

  你最喜歡哪一樣,為什么?

  2、教師展示PPT,讓幼兒了解蘇繡。

  師:我們剛剛說這是哪個地方的刺繡呀?(教師指著掛圖上的蘇繡)

  我們蘇州的刺繡非常有名,接下來老師就給大家看看其他圖案的蘇繡。

  (當看到工人刺繡的圖片時可讓幼兒模仿刺繡動作)

  3、PPT展示中國結

  教師拿出一個中國結給小朋友們看。

  師:這個小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了,它叫什么名字呀?(中國結)

  中國結一般都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師這里還有幾張關于中國結的圖片,我們現在來看一看,中國結還有哪些樣式。

 。ㄓ泻芏囝伾,但普遍還是紅色為主;每種結都有不一樣的名稱)

  4、編中國結

  師:我們已經看了這么多中國結了,現在小朋友們想不想編一個自己的中國結呀?

  下面老師就教你們編一種十字結。

  5、幼兒作品展示,教師點評

  師:沈老師之前給教給小朋友們編的愛心圈可以送給爸爸媽媽,編的這個中國結可以送給你們自己,編得長一點可以做手鏈,短一點在下面掛兩個鈴鐺可以掛在包包上做裝飾。

  三、結束

  師:今天我們了解到了很多漂亮的繡品和中國結,小朋友們也都編了自己的中國結,老師會把剩下來的這些繩子放在我們的手工區(qū),想要繼續(xù)編的小朋友可以下課了去編中國結,感興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學編更多的中國結,帶來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活動反思:

  線條是繪畫造型中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來表達感情的要素之一。

  由于運動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繪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輕重不同,線條會產生許多變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本節(jié)課是全套教材中線條系列的第一課。在課題設計上強調“身邊”,旨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感受線條的`美,發(fā)現生活中到處都有線條,這些線條美化了我們的生活,同時感受藝術作品中線具有豐富表現力,體驗用線作畫的樂趣。

  這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在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各種形態(tài)的線條,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自于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認識不同形態(tài)的線條會產生多種感覺,提高學生發(fā)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線條的變幻莫測,組織結構也是千姿百態(tài),使得學生在展開想象的時候更加的豐富多彩,練習的效果層出不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感覺這樣的教學內容更吸引孩子們,更有利于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更利于表現力的發(fā)展。

  學生在我出示的線材作品中邊觀察,邊分析找出了直線、弧線、螺旋線、蝸牛線、波浪線,我認為在以后的課程中可以實踐使用多種材料,如竹筆、水彩筆、毛筆等不同工具嘗試畫線,看看不同的工具,畫出的線條有什么不同。從而感受線條的美感及表現力。

  本課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學生對線條的情感感受體會不夠深入如:曲線的柔軟、溫柔、流暢、舒展以及折線的堅硬和扎手……

  如果我能在讓學生更深入的體會線條的性格和情感學生對知識的生成將更出色。

  為了在一節(jié)課里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孩子們自我生成的東西太少了,以后應該多重視一下孩子們的自由發(fā)展。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感恩教案09-04

大班社會認知教案11-07

大班社會教案07-20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07-20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07-23

大班社會教案【精選】07-25

大班社會微笑教案02-16

大班社會教案(經典)08-22

大班社會教案07-29

[經典]大班社會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