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4-09-27 08:31: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科學教案4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過程與方法:

  1、用放大鏡觀察常見固體物質的晶體。

  2、用圖記錄觀察結果。

  3、自制食鹽等晶體。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秘密的興趣。

  2、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重點】

  觀察放大鏡下的晶體。

  【教學難點】

  制作晶體。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器材:放大鏡、食鹽、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礦物晶體……

  教師演示器材:各種晶體及晶體用途的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制作好的大晶體及器材

  【教學過程】

  一、觀察美麗的晶體

  1、 畫一畫我們記憶中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上節(jié)課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小小的昆蟲,今天我們要運用放大鏡來看一些物質。糖、鹽、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質,首先請你在科學記錄本上畫一畫這三種物質的小顆粒。

  物質 糖 鹽 味精

  記憶中

  放大鏡

  2、放大鏡下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借助放大鏡觀察糖、鹽、味精這三種物質的小顆粒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將放大鏡下的顆粒形狀畫在科學記錄本上。(也可畫在書上第7頁方框中)

  3、關于晶體

  交流借助放大鏡觀察到的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形狀。(食鹽和白糖都是立方體狀的顆粒,味精是柱狀的顆粒。)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閱讀第8頁關于晶體的內容,欣賞第8頁各種晶體的圖片。老師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體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二、制作晶體

  1、晶體的形成

  師:同學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晶體是怎么形成的?像糖、鹽、味精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廠用機器將它們切碎成了這樣的形狀?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體從溶液中誕生,如海水蒸發(fā)得到鹽的結晶。有的晶體是在一定的壓強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礦物的晶體。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蒸發(fā)水分的方法來制作鹽的.晶體。

  2、制作我們的晶體

  師:(出示其他班級已經(jīng)制作的晶體)瞧,這便是用蒸發(fā)的方法得到的鹽的晶體,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

  師提供一些濃食鹽溶液,讓學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燈慢慢烘干。待水分蒸發(fā)后用放大鏡觀察它們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跡。(注意,玻璃片需遠離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熱量烘,老師自己要先試驗一下,用這樣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體。)

  3、拓展活動

  師:我們得到的晶體很小,你們看老師這里卻有一個很大的鹽晶體,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嗎?參考第9頁的方法,課外嘗試制作一個更大的晶體。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晶體

  晶體:像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那樣

  規(guī)則幾何外形

  固體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绷私鈼钫駥幍南嚓P知識。

 、擦私舛倌陙恚澜缈茖W發(fā)展的歷史。

 、沉私庵忻澜逃诠膭顒(chuàng)新上的異同。

  [重難點]

  重點:了解作者解說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發(fā)明層出不窮原因,科和技的關系兩方面)

  難點:中美教育在鼓勵創(chuàng)新上的異同比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從簡介首位獲諾貝獎的華人科學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

  二、作者簡介

  楊振寧,美籍華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物理系讀書獲碩士學位。1945年赴美求學,1948年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7年與另一位華人科學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因此與李政通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71年以來,他多次到中國探親、訪問、講學。分別受聘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學的名譽教授。在促進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還努力幫助中國學者在美進行科研和學習。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⒈學生快速默讀全文(師強調:光纖、撓頭、聘用、彌補、膽怯)

  ⒉教師出示結構圖,學生找出文中相應段落。

  四、課堂練習

  ⒈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作者認為兩百多年來產(chǎn)生許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業(yè)的.發(fā)展大大促進了人類的生產(chǎn)力”)

  ⒉第4段綜合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

 、匙髡邔τ凇翱啤迸c“技”的關系持什么看法?

 。鞔_:二者誰更重要些的問題,沒有簡單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國家制宜。)

 、次闹械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個互相關聯(lián)的環(huán)節(jié)推動前進的,用“→、←”表示出三者的關系。明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

 、甸喿x課文第15段,完成下列問題。

  ①解釋詞語:按部就班:

 、诒径沃饕勈裁磫栴}?(明確:分析中美兩國的異同及適應對象)。

  ③中美教育哲學的共同點是什么?(都能鼓勵創(chuàng)新)

 、芫瓦m應對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適合哪一部分學生?

 、菥蛯W習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ㄖ袊逃膶W習方式屬按部就班的訓練,美國是跳躍式學習)

  五、閱讀附文,加深認識。

  給合你自身素質及學習成績,你認為自己更適合哪種學習方式,應注意哪些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安裝電池活動,了解一些電池和安裝電池的基本常識。

  2、喜歡各種電動玩具,能探索發(fā)現(xiàn)其共同的特征。

  3、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自動玩具、電池、記錄單三、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的玩具。

  今天小朋友你們開心嗎?為什么?請說說你們帶的都是什么玩具?

  2、師幼共同玩玩具。

  (1)你們的玩具為什么不動?老師的玩具怎么會動呢?

  (2)怎樣才能使玩具動起來?

  老師這里有很多電池,你們試一試,有用嗎?

  3、幼兒嘗試裝電池。

 。1)誰的玩具裝了電池動起來了?(老師統(tǒng)計記錄)(2)裝了電池為什么有的玩具動起來了,有的玩具還沒有動起來了呢?

  請裝得對的幼兒上來講解。

  4、教師總結裝電池的第一種方法。

  請不正確的'幼兒再次裝電池。(鼓勵幼兒大膽嘗試)5、老師引導幼兒探索裝電池的第二種的方法。

 。1)幼兒共同在電池上找標記。

 。2)幼兒討論裝電池的方法。

 。3)幼兒裝電池。

  6、活動延伸。

  電池能使玩具動起來,在教室里、家里還有哪些東西也需要用到電池?他們裝電池的方法是不是和裝玩具的方法一樣呢?你們回家后,可以把今天學的方法試著裝一下,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來告訴老師,好嗎?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xiàn)象。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杯子幼兒人手一個;遮的布,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師:現(xiàn)在我是能干的汽車人,師:今天我要來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我手里拿的什么?幼:木耳。

  師:木耳長什么樣?幼:黑色的,卷卷的。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幼:一樣。

  師:現(xiàn)在我分別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里,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教師在一個杯子里倒水)。我來變啦!(放音樂“我會變”做動作),師:你們猜猜木耳會變成什么樣?(用布遮住讓幼兒猜),3、幼兒進行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倌径兇罅耍虎谀径冃×;③木耳大小沒變化;(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因為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里面填滿了……盡管孩子們的想法很夸張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想象的火花。)閉上小眼睛,一二三,變!

 。ㄓ捎谛“嘤變耗挲g小,開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huán)節(jié),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4、幼兒驗證猜想結果,并觀察比較干濕木耳的區(qū)別。

  5、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茶葉。

  師:寶寶們,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后面的老師坐了那么久了,有點口渴,我們去泡杯菊花茶,請老師們喝茶好不好?(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行為動機。)6、幼兒觀察沒有泡過的菊花長什么樣師:看看沒有泡過的菊花長什么樣?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7、幼兒動手泡茶,泡好后繼續(xù)觀察菊花,有沒有變化?

  師:請你放一點菊花在杯子里,倒點水,我們一起做“汽車人”來讓它變的快一點好不好?放音樂一起做動作,F(xiàn)在我們去看看菊花變成什么樣子了?(變大了)8、請老師們品嘗茶水。進一步感知驗證。

  師:請你把你泡的菊花茶給老師們品嘗吧,品嘗的時候要說:“老師,我請你喝菊花茶”

 。ㄅ莶枰环矫媸菍⒆犹剿鞯莫剟睿硪环矫媸羌由钏麄儗ε莅l(fā)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fā)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食品變大,動靜結合,并能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活動延伸:啟發(fā)幼兒進行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fā)后會發(fā)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看幻燈片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12-06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