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10-04 21:10:18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總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總10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預設:

  1、運用各種感官初步感知茶葉的特征,樂于運用語言進行表述。

  2、能仔細觀察、記錄茶葉在泡水前后的變化。

  3、初步嘗試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沖茶作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

  1、能大膽地用語言、身體動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嘗試泡茶。

  活動準備:

  4個茶葉罐裝好適量的茶葉、小勺4個、透明杯子每人1個、保溫杯16個、集體記錄單1張、錄像《認識茶葉》、音樂、抹布等。

  活動過程:

  1、 出示裝好茶葉的茶葉罐,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

  請幼兒從聽、聞、摸等多種感官來猜想罐子里裝的是什么。

 。ㄒ杂螒虿虏碌那榫耙霾枞~,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的意識。)

  2、引導幼兒觀察干茶葉的特征

  引導幼兒從茶葉的顏色、形狀、硬度、味道等方面進行觀察。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形象記錄。

  原有記錄總結過程:(觀察、記錄)

  從視覺、觸覺、味覺等來感知干茶葉的特征,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對干茶葉的理解,并對干茶葉特征進行總節(jié)并記錄。

  3、引導幼兒觀察泡水后茶葉的變化幼兒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開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觀察茶葉在杯中的變化,互相交流。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形象記錄。

  看了那么多的茶葉,老師想到了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是《茶葉的聚會》。故事后提問:

  1、故事中哪些東西是跟茶葉有關的?

  2、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跟茶葉有關?

  猜想與驗證過程。(猜想、實驗、記錄)

  1、集體進行猜想。提醒并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嘗試,尊重事實。

  2、幼兒猜想、驗證后,師進行集體記錄,此時注意觀察幼兒猜想與驗證是否一致,會用自己的身體和語言展現自己實驗前后茶葉的變化。

  3、自己嘗試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帶著問題觀看錄像,逐步感知茶葉的生產過程。茶葉是生長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葉都能摘嗎?茶葉是怎么變干的?等一系列這都是孩子的問題,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觀看了茶的現場錄像,也感受到茶農的艱辛。

  5、聽音樂做律動,讓幼兒在愉快的律動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兒對“茶”并不陌生,經常能看到、接觸到茶,對茶葉的認識更多的感覺就是苦澀。中班上學期幼兒思維還處在表象思維階段,對動植物、自然現象等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陳鶴琴的“社會乃大學堂”的教學理念指引著我們,讓幼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我們中一班開展了“有趣的茶”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利用幼兒身邊熟悉的物質資源,通過幼兒的觀察、搜集、了解、使用,從而對茶葉有更深的認識。

  小百科:茶葉源于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fā)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fā)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感知扣子的彈性勢能、動能、慣性、旋轉時與空氣的摩擦力。讓幼兒探索扣子會響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

  [活動準備]

  棉線、扣子、取掉尖的牙簽(與幼兒人數一樣多)。

  [活動過程]

  解決的問題:怎樣才能讓一根棉線穿過扣子的兩個孔,使扣子穿在線上。

  幼兒討論。

  (1)把線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從另一個小孔中穿出來。

 。2)把線的一頭穿在一個小孔中,把線的另一頭穿在另一個小孔中。

  做一做。

  (1)把線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從另一個小孔中穿出來。

 。2)幼兒把穿好的扣子兩頭打上結。

 。3)用牙簽套在線的兩邊,扣子在中間。

  試一試:怎樣使扣子發(fā)出聲音?

 。1)用手拉在線的兩邊,使扣子在中間。用嘴吹。

 。2)兩手作順時針旋轉,把兩線絞起來,再用力向兩邊拉。

 。3)用線把扣子掄起來。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用嘴吹不響扣子。

  (2)用兩只手一同旋轉扣子,線都擰在了一起,把手向外一拉,扣子歡快地唱起歌。

 。3)用線把扣子掄起來,也能發(fā)出聲音,但是不安全。

  比一比:聽聽誰的扣子最響?

  (1)扣子旋轉的圈數越多,聲音越大。

 。2)越使勁向外拉繩子,聲音就越大。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近期,我們班在開展“七彩世界”主題活動,豐富多彩的世界進入了小朋友的視野,聚焦了他們的視線。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引發(fā)了幼兒探究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游戲分享時,孩子們都覺得游戲時的聲音太響了,收玩具時也很吵的。對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為了幫助孩子進一步認識生活中“聲音”,讓他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日常用具、交通工具、甚至是人體內輕微的聲音等等,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熱點及探究欲望,我設計這個以語言為主的綜合活動。在活動中通過感受好聽的聲音和難聽的聲音來分辨樂音和噪音,讓幼兒知道聲音可以用“分貝”來表示。以提高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尋找聲音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樂音、噪音,提高環(huán)保意識。

  2、能夠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及教師帶來的聲音(歌聲、“沙球”聲、“爆米花”的聲音、“馬蹄”聲、“小鼓”聲、汽車聲、音樂盒聲、等)

  2、聲控娃娃

  3、一段錄像活動過程:一、提出主題 你聽到過什么聲音?

  二、區(qū)分樂音、噪音

  (一)樂音

  1、有幾位小朋友帶來了他們的聲音,你們仔細聽一聽,有些什么聲音?

  2、許老師也帶來了一種聲音,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音樂盒)

  3、好聽嗎?你聽了有什么感覺?

  4、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好聽的聲音呢?

  5、這些好聽的聲音我們可以叫它什么名字呢?(樂音)

  6、小結:樂音給人舒服、愉快、美的享受。

  (二)噪音

  1、請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2、什么時候會有這個聲音?

  3、聽了這種聲音你有什么感覺?

  4、這種聲音叫什么名字呢?(噪音)

  5、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是噪音呢?

  6、小結:噪音使耳朵難受、心理不舒服,是一種環(huán)境污染。

  三、減少噪音

  1、看一段錄像

  2、這是什么?(環(huán)境質量檢測儀)你在哪里看到過?

  3、看了這個東西你有什么要問的嗎?(它有什么用?它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4、小結:聲音可以用分貝來表示,超過70 分貝就說明太吵了。

  5、想想怎么來減少噪音呢? 幼兒園里?

  四、聲音帶來的便利

  1、出示聲控娃娃

  2、我們科學家本領很大的,靠聲音發(fā)明了很多東西,你們想做發(fā)明家嗎?

  3、聲音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你們知道有哪些嗎?(聲控路燈、娃娃等)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區(qū)分認識洋蔥、大蒜、蒜苗這類的蔬菜,通過觀察比較分辨它們之間的異同。

  2、了解這類蔬菜的營養(yǎng)和功能,并且學習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

  觀察認識這類蔬菜

  活動難點

  分辨這類蔬菜的異同

  活動準備

  1、蔬菜若干

  2、洋蔥頭形象

  3、大表格一張

  活動過程

  一、初賞故事,設疑懸念

  1、教師講述故事前半段,提問:為什么洋蔥頭沒人愿意跟它做好朋友?

  2、通過觀察討論,總結洋蔥頭的外形及特點。

  二、觀察操作,找出朋友

  1、教師提問,那我們小朋友來幫洋蔥頭找朋友吧,請幼兒去后面的操作區(qū)幫洋蔥頭找朋友。

  2、通過觀察,認識各種蔬菜的名稱并了解他們的外形特征。

  三、表格列舉,說明原因

  1、請幼兒說說找到了誰做洋蔥頭的好朋友,并說明原因

  2、教師根據洋蔥頭的特點和各種蔬菜的特點,列表對比

  3、教師小結,為什么這些蔬菜能夠成為洋蔥頭的好朋友,說明這些刺鼻味道的蔬菜的營養(yǎng)和好處。

  四、續(xù)賞故事,驗證結果

  1、教師根據幼兒的試驗結果,繼續(xù)講故事的后半段。

  2、驗證結果,是不是跟我們找出來的朋友一樣。

  五、延伸活動

  制作食品

  將這些有營養(yǎng)的好東西帶到寶貝廚房去做成美味的'事物吧。

  設計意圖

  洋蔥頭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蔬菜,我們在幼兒園的午餐中經常有它的聲影出現,可是,在午餐活動中,我發(fā)現很多孩子不愿意吃這有著刺鼻味道的蔬菜,都不愿意吃。而這個有趣的故事,使我覺得,我可以借這個故事,引導孩子們發(fā)現洋蔥頭的秘密和它的用處,更好的讓孩子接受洋蔥頭這類的蔬菜。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紙是我們生活中很平凡的一個存在,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與我們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本學期科學領域中有一塊是《一起來玩紙》,之前也帶幼兒用紙折過、剪過各種各樣的小東西,幼兒都比較感興趣。為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從生活中常見的紙出發(fā),讓幼兒從中認識紙的功能、紙的特性及紙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尋找生活中的紙,感受紙的功用以及紙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不同種類的紙。

  2、能夠知道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途,并制作出簡單的紙制品(折紙、剪紙)

  3、體驗制作活動中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的紙:白紙、彩色紙、卡紙、皺紋紙、宣紙、瓦楞紙、餐巾紙、復寫紙、錫紙。

  2、各種紙制品:報紙、紙杯、折紙成品(小動物、紙風車、紙飛機等等)、卡紙頭飾。

  3、不同種類的廢紙。

  4、剪刀、膠水、畫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粫兡g的新朋友,但是,它現在還不想出來,它要請小朋友們來猜猜它是誰,猜對了它才會出來和小朋友做朋友!

  2、教師出示謎語:四四方方,又白又薄,又能寫字,又能畫畫。

  3、教師出示答案:紙。

  (謎語念完,好多孩子都猜是筆,教師通過強調“四四方方,又白又薄”,孩子們很快的就反應過來,大聲的猜出是紙。)

  二、活動部分

  1、認識幼兒園中常見的紙。

  師:這是我們用來寫字、畫畫的紙,老師這還有好多不同的紙,你們來看一看,你們認不認識?這些紙是用來干什么的?摸一摸、玩一玩,它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教師在每一組分發(fā)彩色紙、卡紙、皺紋紙、宣紙、瓦楞紙、餐巾紙,供幼兒看、摸、玩)

  (活動中教師出示的都是幼兒園中常用到的紙類,幼兒大都能夠認識并清楚地知道它的用途,能夠從軟硬、薄厚、粗糙柔滑等來區(qū)別。)

  2、認識復寫紙、錫紙。

  (1)師:剛剛老師拿出的紙你們一看就知道了,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了,你們猜猜這是什么紙,它是用來做什么的?(教師出示復寫紙、錫紙)

 。2)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感受一下復寫紙、錫紙,你發(fā)現了什么?

  (3)教師給出答案:藍色的叫做復寫紙,把復寫紙放在兩張白紙的中間用,兩張白紙上都能夠寫到;銀色的叫做錫紙,可以用作燒烤。

  (這兩類紙幼兒大都見過,知道它是用來干什么的,只是不能夠準確的說出它的名字,而是自己用顏色來命名:藍色紙、銀色紙。)

  3、認識紙制品。

 。1)教師出示各類紙制品,請幼兒說一說哪些東西是用紙做成的?

 。2)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用紙做成的?

 。3)我們什么時候會用到這些紙和這些紙做的東西?

  (活動中教師出示的紙制品都比較明顯,幼兒一看就能夠知道是紙做成的,對大班的幼兒來說比較簡單。教師可穿插一些其他制品,如:塑料制品等,加大本環(huán)節(jié)的難度。)

  4、區(qū)分不同的紙制品。

  教師出示各種紙的.原材料(紙媽媽)和各種紙的紙制品(紙寶寶)圖片,請幼兒為紙寶寶找到自己的紙媽媽。

  彩色紙——紙飛機、折紙成品

  卡紙——卡紙頭飾等作品

  宣紙——宣紙畫、書法

  皺紋紙——皺紋紙花

  5、提問:如果沒有紙了,我們生活中會出現什么問題?會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

  (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最多提到的是生活用紙,沒有紙了就不能寫字、畫畫了,沒有紙擦眼淚、嘴巴,不能裝飾教室等等。)

  6、動手做一做。

  教師提供卡紙和彩色紙供幼兒選擇,制作紙制品。(卡紙供幼兒剪貼,制作作品;彩色紙供幼兒折東西。)

  三、結束部分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白紙、彩色紙、卡紙、皺紋紙、宣紙、瓦楞紙、餐巾紙、復寫紙、錫紙,但是啊,紙的家族很大很大,有好多好多種類的紙,我們今天才認識了其中的幾個,我們回家再找一找紙的家族還有誰?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教師選擇的紙類都是幼兒比較常見的紙類,這些材料做成的紙制品也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東西,所以活動中幼兒都能夠以積極飽滿的狀態(tài)參與到活動中來,都愿意積極舉手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但本次活動基本都是以教師的引導提問為主,幼兒完全是跟著教師的思維來進行整個活動,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能夠突顯。操作的部分是整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最感興趣的部分,本次科學活動重在讓幼兒自主去探索、發(fā)現,教師可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己去操作、去發(fā)現。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干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日常生活中,幼兒對于水有著濃厚的興趣,孩子們喜歡玩它。受此啟發(fā),我選擇了水這一來自孩子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為切入點,讓孩子自己探究水與油之間的相互傾倒、攪拌、靜止時的三種不同現象。在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能針對問題進一步的探究,培養(yǎng)孩子反復實踐、不斷嘗試、不怕失敗的科學品質。在嘗試、猜測、記錄、驗證中,使孩子真正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得”。

  二、活動目標:

  1、喜歡動手實驗,并能始終專心投入觀察活動中。

  2、能用語言和記錄的方式表達自己觀察的結果。

  3、通過操作能仔細觀察和感知油和水在相互傾倒、攪拌靜止時的分離現象,了解油不溶于水的科學原理。

  三、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水、食用油、透明一次性杯子人手2只、攪拌棍、幼兒個人記錄表;記錄用的筆。

  2、教具準備:積木、盒子若干;記錄筆;大記錄表,標有油水標記的杯子。

  四、活動過程:

  1、積木、紙盒層層疊游戲——引出本活動主題,理解層疊的含義。

  (教師出示木頭積木、紙盒子等拼搭材料),提問:

 。1)這里有幾樣東西,看看是什么?這些材料能像樓房一樣一層一層疊起來嗎?誰來試一試?(個別幼兒拼搭)

 。2)數一數有幾層?(和幼兒用從下到上的順序共同點數)用了幾塊就有幾層。

  (3)動腦筋想一想為什么這些材料適合玩層層疊的游戲?這些材料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4)教師歸納并小結:扁扁的、平平的、硬硬的材料都很適合玩層層疊的游戲。

  二、流動的材料能玩層層疊嗎?——發(fā)現固態(tài)與液態(tài)物品的不同,并進行猜測。

  1、熟悉材料:(教師出示食用油和水)教師:老師還帶來了幾樣材料,認識它們嗎?

  2、感知特性:(教師將兩種種材料分別從瓶中緩慢倒入貼有“油”“水”標記的透明杯中。)教師:把它們慢慢倒出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的?用搖一搖、攪拌一下,你發(fā)現了什么?

  3、引導猜測:剛才我們用這些平平、硬硬地積木、紙盒成功地疊了起來,那這些會流動的材料能疊起來嗎?猜一猜,能還是不能?(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教師統(tǒng)計兩者的數量)認為能的小朋友,你們覺得他們倒在一起會怎樣層疊呢?(猜測一,油在上面,水在下面;猜測二,油在下面,水在上面。教師進行相應的猜測記錄)

  三、親身體驗層疊樂——探索發(fā)現油和水放在一起產生的層疊現象。

  1、教師:剛剛小朋友進行了幾種猜測,不過他們倒在一起結果到底會是怎樣呢?還是需要我們親手試一試,親眼看一看。我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杯水和一杯油,還有一根攪拌棍,一張記錄紙,小朋友可以將水倒進油里,也可以將油倒進水里,還可以用攪拌棍攪動他們,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并把你們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可以用自己的符號方式進行記錄。

  2、幼兒親身實驗:

  教師巡回指導,指導幼兒實驗方法:提醒小朋友緩慢傾倒。

  指導幼兒觀察角度:提醒幼兒蹲下來,與杯子平視。

  指導幼兒記錄方式:提醒幼兒仔細看清楚后,選用自己的符號進行記錄。

  3、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請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說說你的實驗。(每組選擇一個有代表的記錄貼在記錄統(tǒng)計單的結果一欄里)。

  教師:你剛剛是怎樣做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呢?他們是怎么排隊的?(幼兒自由表達講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教師小結:原來不論是把油倒在水里還是水倒在油里還是用筷子攪動,最后結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們都是分離的,油是不溶于水的。那么為什么油不溶于水呢?因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層;二油稍微輕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四、生活中的油水分離現象。

  教師:今天我們發(fā)現了這么有趣的事情,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這樣神奇的事情,一起來看看吧。(教師與幼兒共同欣賞課件)

  1、燒菜的時候放了油,菜湯里上面有一層油下面是水。

  2、有的動物(鴨子、鵝)身上的羽毛也有油,下雨的時候或者到河里去游泳,身上的毛不會濕。

  3、油水分離畫。

  五、延伸活動:

  現在水和油雖然層疊一起了,住在了一家,但它們一個住在上面,一個住在下面,一點也不熱鬧,有什么好辦法能使它們融合在一起呢?回家你可以問問你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試試,下次再來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科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觀,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以及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動要求幼兒了解蝸牛的外形特點以及培養(yǎng)其探索的興趣,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一般來說,一個四歲的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的'觀察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

  活動目標:

  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生活環(huán)境。

  活動重、難點:

  蝸牛的知道5種蝸牛的名字

  活動準備:

  蝸牛生活環(huán)境圖片,視頻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發(fā)興趣

  1、教師猜謎語:沒有腳,沒有頭,背起房子到處走,誰把他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

  2、幼兒舉手回答(蝸牛)

  二、認識蝸牛

  1、教師提出問題:蝸牛長什么樣子?(觀看視頻)

  2、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總結:蝸牛有身體、殼、觸角

  3、教師提出問題:蝸牛有眼睛嗎?眼睛在哪里?

  4、引導幼兒蝸牛有眼睛,在觸角上。

  5、那你們知道蝸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嗎?(出示圖片)幼兒自由回答(總結: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蝸牛最怕陽光直射)

  三、認識種類不一樣的蝸牛

  1、出示蝸牛的圖片和幼兒一同來認識不同種類的蝸牛并幫助他們快速記住這5種蝸牛的名字。

  四、鞏固復習觀看書和幼兒一同復習小蝸牛的外形特征、生活環(huán)境。和不同種類的蝸牛小小知識點告訴小朋友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小動物。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大人灌輸。出一個問題,然后讓孩子自己去圖書館找書、上網查資料,這樣孩子獲得的知識更系統(tǒng)、全面、深刻,學習能力由此增強。無疑,網絡是一本大百科全書,提供知識更為快捷、方便。在這次活動中,幼兒還初步了解到網絡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這為他們成為信息時代的合格人才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夏天到

  活動目標:

  1.感知夏天的來臨,體驗夏季的主要特征。

  2.了解人和動物的多種防暑降溫方法。

  3.積極思考并嘗試解決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課件、筆、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夏天)夏天的季節(jié)里藏著好多的小秘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結合課件,從多方面感知夏天的季節(jié)特征。

  1.師:夏天的太陽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覺?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嗎?(火辣等)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講述。

  2.師:夏天里的天氣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講述)聽……(點擊課件)什么聲音?(雷聲和雨聲)是的,夏天的天氣多變,常會有雷陣雨。

  3.師:除了夏天的天氣多變,小朋友的穿著有變化嗎?(都換上了短袖、短褲和涼鞋)

  4.師:夏天的小草、大樹有哪些變化呢?(小草長得更高了,大樹的樹葉長得更茂密、更綠了)夏天里什么花開放?(荷花)

  5.師:你們喜歡吃水果嗎?在夏天,有一種水果“綠綠的皮,紅紅的瓤,甜甜的汁”它是什么?(西瓜)對啦,甜甜的西瓜也成熟了。

  6.師:夏天的小動物和小昆蟲可忙碌了,瞧,它們來了,你們認識它們嗎?(幼兒嘗試說出動物和昆蟲的名稱)

  7.師:夏天的太陽真熱,曬到身上火辣辣的,可是有一位奶奶和叔叔們還在烈日下辛苦地工作呢。(引導幼兒關心夏天工作的.人們)

  三、再次結合課件,了解人類防暑降溫的方法。

  1.師:夏天的天氣很熱,叔叔都中暑了,那怎樣才能讓自己不中暑,變得涼快呢?(啟發(fā)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回答。)

  2.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統(tǒng)計。

  3.師點擊課件,并小結:可以扇扇子、進行一些玩水的游戲、多吃瓜果、吹電風扇,開空調、在樹蔭下做一些安靜的事情、常洗澡、多喝冷開水、吃點冷飲和冰激凌等等。但在夏天里,冷飲和冰激凌我們能吃多多的嗎?為什么?(提醒幼兒少吃冰激凌,注意身體健康)

  四、討論動物的防暑降溫的方法:

  師:夏天里,不光我們懂得防暑降溫,動物們也很聰明,它們也想出來好多的辦法給自己降溫呢?瞧,它們是誰?它們是用什么方法防暑降溫的呢?(幼兒講述)

  五、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許多夏天里的秘密,請你們跟著老師去找一找夏天里還有哪些小秘密呢?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一、活動名稱

  長耳朵兔子

  二、活動目標:

  1、在觀察中,發(fā)現小兔子的可愛,產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2、學習用各種方式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學習認識兔子的主要特征。

  2、難點;了解兔子的生活習性。

  四、活動準備:

  實物小兔1只、兔子吃的胡蘿卜、白菜、青草各少許,竹籠子一個。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組織幼兒安靜坐好。

  2、引入新課《長耳朵兔子》。

  師:將兔子抱進活動室,激發(fā)幼兒興趣。請小朋友看看,今天是誰也到我們教室來了?(兔子),小兔子可愛嗎?(可愛)。它有兩只什么樣的耳朵?(長長的耳朵),我們把它起名《長耳朵兔子》好聽嗎?好!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長耳朵兔子,它有哪些方面特征。

  (二)活動指導

  1、運用各種方法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指導語:

 。1)看一看,兔子長什么樣?你最喜歡兔子的哪個部位(逐一觀察兔子的每一個部位,突出兔子的觀察與認識)。

 。2)摸一摸,大膽說出你的感覺(如:兔子的毛白白的.,毛茸茸的很光滑)。

 。3)學一學兔子是怎樣走路的。請一幼兒上來示范兔子跳的動作。然后問大家:兔子是怎樣走路的?(蹦蹦跳跳)。

 。4)兔子喜歡吃什么?(胡蘿卜、白菜、青草)請一幼兒喂兔子。

  2、編兒歌:小兔子。

 。1)請小朋友用幾句話把兔子長什么樣說清楚,編成兒歌好嗎?綜合小結:耳朵長,尾巴短,一張嘴巴分三瓣。后腿長,前腿短,蹦蹦跳跳真可愛。

 。2)幼兒學兒歌。

  3、小實驗:兔子的耳朵是怎樣轉動的?

 。1)將小兔放入竹籠子里,教師提醒幼兒要注意觀察兔子的耳朵會不會轉動。教師猛然擊掌。然后請幼兒玩玩兔子的耳朵有沒有轉動的?兔子的耳朵是怎樣轉動的?問什么地方轉動?(向上、向后)

 。2)請幼兒擊掌,再實驗一次。

  4、帶小兔子到草地上玩耍。

  師:請小朋友注意觀察小兔子的動作,不要驚嚇小兔子。

  三、活動結束

  德育教育方面,小兔子很可愛,也很逗人喜歡,如果小朋友家里飼養(yǎng)有小兔子,注意觀察吃東西的神態(tài),有人經過時的表現等等。小兔子也很善良,要向它學習講衛(wèi)生、愛清潔,做個乖孩子好嗎?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通過對豆子的觀察和實驗,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高腳杯6個、黃豆若干、大鐵盤6個、記錄白紙30張、鉛筆30支。

  活動過程

  一、探究的問題

  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要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

  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看看有什么變化?

  二、幼兒討論。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會從杯子里跳出來。

  3、不會有變化。

  三、試一試。

  1、幼兒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

  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并仔細觀察。

  2、說一說我的`發(fā)現。

 。1)看見一顆顆黃豆陸陸續(xù)續(xù)地從高腳杯跳到鐵盤中。

  (2)豆子發(fā)出蹦蹦的響聲,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來了。

  3、數一數,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記錄紙上記錄活動的結果。

  4、想一想,還有哪些豆子會跳舞呢?水泡過的豆子與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四、注意事項

  1、實驗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2、挑選黃豆時要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8-04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04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1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4

中班科學教案08-03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6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9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0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5